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2.4(历史)练习作业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册课时作业-期末检测-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册课时作业-期末检测-含解析

期末检测一、选择题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伤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

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做出赔偿即可。

”这说明()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袒护贵族利益的倾向D.保护奴隶权利不受侵害2.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

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A.东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西欧D.日本3.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B.意大利、法国、荷兰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英国、法国4.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

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5.“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A.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D.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6.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为2:3,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收外来移民C.大量人口迁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7.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工人阶级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马克思这一理论主要得益于()A.第一国际B.三大工人运动C.巴黎公社D.法国大革命8.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必修下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必修下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必修下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必修下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朝贡贸易B. 丝绸之路C. 海上丝绸之路D. 私人贸易答案: A### 2. 清朝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护国内经济B. 防止外国侵略C. 维护封建统治D. 促进国内贸易答案: C### 3.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亥条约答案: A## 二、填空题1.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与俄国签订的边界条约是______。

答案:《尼布楚条约》2.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______。

答案:洪秀全3.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______。

答案:中华民国##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答:清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科举制度强调文学和儒学经典知识的考核;其次,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层次,层层选拔;最后,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如考试内容的僵化和考试舞弊现象。

2. 请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鸦片战争导致中国被迫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丧失了部分主权;其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最后,鸦片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为后来的自强运动和革命活动埋下了伏笔。

## 四、论述题请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其次,革命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民主、科学、平等的新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最后,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但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三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三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三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哪一显著变化?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 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C. 海外贸易的空前发展D. 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答案:A解析: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是典型的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这一变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显著变化。

2.清朝前期,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哪一措施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深远影响?A. 设立军机处B. 推行“摊丁入亩”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 推行“文字狱”答案:A解析:清朝前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这一措施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深远影响。

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社会性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政治上丧失独立自主地位B. 经济上完全沦为资本主义附庸C. 文化上全盘西化D. 社会性质未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到英国,开放五口贸易,并协定关税。

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而不是经济、文化领域。

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哪一制度?A. 君主专制制度B. 封建土地制度C. 闭关锁国政策D. 官僚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可知,评价是基于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特点,故D项正确。

2.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

据表可知当时( )作者赋予恋人的角色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但丁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彼特拉克 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忍心的美人”、圣母薄伽丘 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A.文学日益远离教会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C.人文思想逐渐发展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开面纱的‘忍心的美人’”“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故C 项正确。

3.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D.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的精神项是材料反映的表象,故错误;“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但不是本质,故B项错误;C项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不是“因信称义”的本质,故错误;“因信称义”倡导人拥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本质上看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的精神,故D项正确。

4.加尔文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教徒)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这表明加尔文教( )A.旨在变革现行政体B.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D.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尔文“鼓励(教徒)经商致富”,并且认为这是“受命于上帝”,这适应了新兴的市民阶层要求发财致富的愿望,即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故选B项。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四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四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四)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诗经》中记载耕种用的“钱”(音剪)和“镈”(音博)(即青铜铲和青铜锄),在交换中被当作等价物,逐渐演变为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这反映当时( )A.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B.农用技术有显著提高C.青铜器具被普遍接受D.商品经济有质的飞跃2.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春秋时期出现铁犁B.春秋时期出现牛耕C.春秋时期出现铁犁牛耕D.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3.古代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描写的是( )A.筒车B.翻车C.耧车D.水排4.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历史的研究特别重要。

如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

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 ) A.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B.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C.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5.《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 ) A.灌溉工具B.农耕技术C.冶金工具D.交通工具6.《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斸(zhú),试诸壤土。

”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A.齐国以铁器作农具B.齐国民营手工业发达C.青铜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D.灌钢法提高了冶炼质量7.[2022·天津滨海新区高二期末]下列图片所示“筒车”和“水排”的出现,从其使用功能的共性来看,能够说明( )A.灌溉技术的发展B.生产方式的变革C.耕作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进步8.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锨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1.2(历史)练习作业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1.2(历史)练习作业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在奴隶制时代,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具有多元性,下列属于古代文明扩展方式的是)①武力扩张与征服②神话、艺术与文字传播③技术传播④宗教和思想传播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

题干中列举的四种情况都有利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因此都属于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故选C。

2.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20多个行省,设立总督治理。

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省都要向波斯缴纳规定的赋税。

这一做法( )A.仿效中国元朝B.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C.行政军事长官互相监督D.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增强【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看,大流士设立行省制,有利于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故选B;这一做法不是仿效元朝,波斯帝国远早于元朝,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军事行政长官互相监督的问题,排除C;这一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

3.“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

”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解析】选D。

A、B、C中“衰落”和“湮灭”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可排除;由“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可推知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新生,故答案选D。

4.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交通畅通无阻”。

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解析】选A。

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故这里所指的帝国是罗马帝国。

5.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高三历史作业四(必修二1-4单元)

高三历史作业四(必修二1-4单元)

高三历史作业四(必修二1-4单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

请将答案用2B铅笔规范涂于对应的位置。

)1.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析】C项错误,重农抑商:战国商鞅变法开始,清末新政结束▲。

“天子耕作,王后亲率嫔妃采桑养蚕仪式”--农业有关▲--D项。

2. 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汉代▲”--A、C、D项错误。

A、C项是春秋战国▲(铁犁牛耕),D项是明中后期。

工具使用--提高生产力▲--B项:精耕细作。

3. 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

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解析】西周礼乐制度--祭祀▲。

商周重祭祀,把其作为政治活动▲。

4.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解析】“私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满足市场需求▲--反超:市场需求大▲--D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项要体现雇佣关系,与本题无关。

5.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

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6.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解析】“夜市”--A项: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一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一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一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1.唐朝的建立者是?A. 李世民B. 李渊C. 武则天D. 李隆基答案:B. 李渊2.宋代著名的科技发明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哪一项重要发明?A. 活字印刷术B. 火药C. 指南针D. 造纸术答案:A. 活字印刷术3.明朝的哪一位皇帝迁都北京,并加强中央集权?A. 永乐帝B. 成祖C. 洪武帝D. 万历帝答案:A. 永乐帝(永乐帝即明成祖)4.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主要目的是什么?A. 推翻清朝统治B. 引进西方科技,自强求富C. 扩大对外贸易D. 发展农业经济答案:B. 引进西方科技,自强求富5.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A. 1911年B. 1912年C. 1919年D. 1921年答案:A. 1911年二、多选题(每题4分)1.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变革,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C.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起• D. 巴黎和会的召开答案:A, B, D2.在探索近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亚洲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以下哪些措施被采纳以推动国家现代化?• A. 明治维新的实施(日本)• B. 土耳其凯末尔主义的推行• C. 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 D. 印尼苏加诺领导的独立运动答案:A, B, C3.关于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流派,以下哪些表述正确地反映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A. 立体主义强调从多个视角同时表现物体• B. 超现实主义探索梦境与无意识世界• C. 抽象表现主义完全摒弃具象,注重情感表达• D. 波普艺术使用大众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答案:A, B, C, D4.下列哪些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 萨拉热窝事件• B.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C.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D. 殖民地争夺的加剧答案:A, B, D5.在20世纪中叶,以下哪些科技成就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互联网的初步构想与阿帕网的建立• B. 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与核电站的建设• C. 人类首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 D. 遗传工程领域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答案:B, C, D三、判断题(每题3分)1.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是一种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7.14(历史)练习作业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7.14(历史)练习作业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

”导致“过时”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解析】选C。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加剧了,所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过时”了。

故C符合题意。

2.《凡尔赛条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A.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B.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滋长C.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条约上签字D.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解析】选B。

《凡尔赛条约》的核心是制裁德国,这必然引起德国的反抗,从而激起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3.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 ( )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解析】选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英国和美国的利益,因此英美千方百计要抑制日本的势力扩张。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深化点拨】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激化、世界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4.《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A.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B.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C.没有废除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D.否认了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地位【解析】选A。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2.3(历史)练习作业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2.3(历史)练习作业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1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普遍存在。

这一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宗法制度B.土地封赐C.武力征服D.爵位封赐【解析】选B。

西欧封建制度主要是与封土联系在一起的,故B符合题意。

2.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逐渐流行开来。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庄园里的居民不包括世纪金榜导学号( ) A.领主 B.农民 C.农奴 D.商人【解析】选D。

抓住限定词“不包括”,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主要居民成分是领主、农民、农奴。

故D与题意相符。

3.下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解析】选D。

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内领主直接经营的是直领地,领主土地收入归领主所有,佃户要为领主提供劳役服务,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A、B、C 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符合史实。

故选D。

4.下列关于中古西欧城市发展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欧洲社会的稳定②商业贸易的发展③耕地面积的增加④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故①②③正确;④是城市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C与题意相符。

5.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土地所有权B.投票选举权C.城市自治权D.自由贸易权【解析】选C。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获得城市自治权,故C符合题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二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二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二历史下册暑假练习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哪一项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A. 纸币广泛流通B. 城市坊市界限严格C. 商帮与会馆兴起D. 海禁政策全面解除答案:C2.“新文化运动”期间,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倡导科学与民主?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李大钊答案:A3.关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B. 联合国成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国际组织C.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D. “冷战”期间,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直接交战频繁答案:D4.下列哪项不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表现?A.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B. 欧盟单一货币欧元启用C. 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影响力扩大D.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答案:D5.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 发动“文化大革命”C.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4分)1. 下列哪些事件发生在明朝时期?A. 郑和下西洋B. 火药的发明C. 土木堡之变D. 修建北京故宫E. 安史之乱答案:ACD解析: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海上探险活动;火药虽然最早在中国发明,但其发明时间是在唐朝,而非明朝;土木堡之变是明朝英宗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失败;北京故宫在明朝永乐年间开始修建;安史之乱则是唐朝时期发生的。

2. 下列哪几位是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A. 孙中山B. 袁世凯C. 康有为D. 黄兴E. 梁启超答案:ABD解析: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成为民国大总统,黄兴是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将领。

康有为和梁启超则是在戊戌变法中的主要人物,与辛亥革命关系不大。

3.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C. 台儿庄战役D. 辽沈战役E. 渡江战役答案:ABC解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均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单元测试(四)(历史)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单元测试(四)(历史)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四)(第四单元)【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共60分)1.“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解析】选A。

材料信息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该思想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的产物。

故选A。

2.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

”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性的复苏B.理性的胜利C.教权的退场D.君权的消亡【解析】选A。

人性的复苏指的是文艺复兴,在文艺复兴时期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发现了自我,故A正确;理性的胜利指的是启蒙运动,故B错误;教权的退场是指宗教改革,故C错误;君权的消亡是指启蒙运动,故D错误。

3.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解析】选D。

材料“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旨在否定和挑战教会的权威,故选D。

4.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A.莎士比亚B.马丁·路德C.加尔文D.康德【解析】选B。

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激怒了马丁·路德,他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5.“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1.阿拉伯哈里发马蒙(813~833年在位)曾派学者访问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庭皇帝索取希腊古典著作,其中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他让学者把这些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并把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存放在巴格达学术研究中心智慧宫。

这表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 )A.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体现出文化领域开放性C.保存着最多的古代希腊古籍D.推进了文化的自主创新2.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波斯语并未消逝,反而成为阿拉伯语吸收外来语和扩充词义的重要来源。

阿拉伯散文鼻祖、语法开山祖师都是波斯人。

他们的著作也都是用阿拉伯语写成,打上了“伊斯兰精神”的烙印。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B.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重视本民族语言的保护D.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文学3.他们源于中亚,后来到小亚细亚,逐渐接受伊斯兰教。

他们蚕食并最终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关于“他们”说法合理的是( ) A.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B.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C.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D.最早将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传入欧洲4.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的主宰,掌握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并拥有全国最多的土地。

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 )A.继承了东方专制制度B.注重加强对思想的控制C.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D.推行封建专制集权制度5.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

这些做法(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B.说明奥斯曼帝国缺乏文化自信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6.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单元测试(一)(历史)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单元测试(一)(历史)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单元)【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8分,共60分)1.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融合的。

以下属于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的有( )①专制集权②和平交往③暴力冲突④民主政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

古代世界的交往方式既有和平交往又有暴力冲突,在碰撞中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③正确,故选B。

2.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了解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汉谟拉比石柱是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B、C、D均错误。

故选A。

3.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①创造世界上古老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解析】选A。

西亚有楔形文字,埃及有象形文字;西亚苏美尔人发明60进制,埃及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故①③表述正确。

古埃及没有成文法典,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的是埃及,可排除②④。

4.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

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故C与题意相符。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关键能力·素养形成】2.4(历史)

20版部编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关键能力·素养形成】2.4(历史)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一阿拉伯文明的影响【素养探究】史料一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思考:(1)从史料一得到什么结论?(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点拨】根据史料一信息,巴格达城聚集世界各地的商品进行分析。

提示: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贸易。

史料二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

……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

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一股研究古典文化的气氛,油然而生,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

阿拉伯人不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20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20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时作业20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2.下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3.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的建议,并开始试点,可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下台了。

这表明苏联政府曾试图( )A.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B.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C.放弃中央对企业的控制D.加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4.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工业生产的主要指标方面,苏联与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而到70年代则扩大了。

这反映出( )A.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成功 B.美苏争夺重点的转移C.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苏联改革趋向于保守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苏联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6.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 430万吨。

材料表明(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B.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苏联模式的延续D.苏联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7.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

”这里所指的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8.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主要倡导( )A.专制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共产主义2.从1876年起,法国共和派开始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

他们调动了年轻人、小学教师、医生、小企业家等人的热情,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农村选民的选票。

这反映出近代法国( )A.权力制约机制得到强化B.政治派系复杂且多变C.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D.专制独裁开始被打破3.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

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穆罕默德说:“他是真主,是唯一的主。

”这句话应该出自( )
A.《荷马史诗》
B.《圣经》
C.《古兰经》
D.《神曲》
【解析】选C。

穆罕默德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故C与题意相符。

【补偿训练】
一位著名的宗教界人士说:“美国有办法抓住和绞死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但无法拿掉萨达姆在被法庭宣布死刑的那一刻还高举着的《古兰经》,无法封住萨达姆在脖子套着绞索的那一刻还高喊‘让穆罕默德作证’的那张嘴。

”请问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言论被汇集成《古兰经》,伊斯兰教将其作为最基本的经典。

由此可以得知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故正确答案为C。

2.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的“文化使者”,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人 ( )
①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
②改造了10个数字符号并把它传入欧洲
③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并将其加以传播
④将中国的某些科技、文化传入西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

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①错误;其他组合项符合题意,故选D。

3.5月29日,君士坦丁堡城陷,土耳其人烧杀抢劫,6万居民被俘为奴。

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帝国终于灭亡。

这个帝国是 ( )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选C。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都城是君士坦丁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消灭了拜占庭帝国,因此从材料信息“君士坦丁堡城陷”“土耳其人”判断这个帝国是拜占庭帝国。

4.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
A.明治维新
B.实行幕府统治
C.武士集团形成
D.大化改新
【解析】选D。

从646年开始,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在古代日本,幕府统治开始于( )
A.室町幕府
B.镰仓幕府
C.德川幕府
D.大化改新
【解析】选B。

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6.下列关于中古时期朝鲜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
①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②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
③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
④中朝军民联合抗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解析】选D。

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14 世纪末,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16 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故正确的顺序为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日本对外国文化的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国文化?
【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646年”“日本统治者”可知这是日本大化改新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据此回答问题。

第(2)题从材料信息“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判断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回答其后果。

第(3)题从中日对比得出结论。

答案:(1)对待: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影响:使日本得到迅速发展。

(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
(2)中国清朝。

闭关自守。

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近代列强侵华。

(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
(3)略。

提示:从善于学习、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