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离子反应(提高)
解析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策略
![解析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11315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b.png)
解析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策略高中化学的教学中,“离子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和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离子反应的概念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离子反应的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策略进行解析。
一、梳理知识脉络,强调基本概念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中,首先需要梳理知识脉络,明确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离子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反应的基本类型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离子反应的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离子反应的相关规律和特点。
通过强调基本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离子反应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案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生成反应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离子反应的具体表现和实质内涵。
通过案例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离子反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实验操作,加深印象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离子反应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体验离子反应的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离子反应的细节和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离子反应的知识。
实验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启发思考,拓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离子反应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讨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化学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离子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336affb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a.png)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能够运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电荷守恒和物质守恒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现象,知道了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大量的离子。
那么,这些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理论讲解(1)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①确定反应类型:判断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按照反应类型,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③离子拆分:将电解质拆分为离子,注意保留非电解质、气体和沉淀。
④约简离子:消去两边相同的离子,使方程式简化。
⑤检查电荷守恒和物质守恒:确保方程式两边电荷和物质的数量相等。
3.案例分析(1)酸碱中和反应例题:写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这是一个酸碱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硫酸钠和水。
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离子拆分:2Na^++2OH^+2H^++SO4^2→2Na^++SO4^2+2H2O约简离子:2OH^+2H^+→2H2O离子方程式:2OH^+2H^+→2H2O(2)沉淀反应例题:写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这是一个沉淀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离子拆分:Na^++Cl^+Ag^++NO3^→AgCl↓+Na^++NO3^-约简离子:Cl^+Ag^+→AgCl↓离子方程式:Cl^+Ag^+→AgCl↓4.练习与讨论(1)练习题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b.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c.氯化钡和硫酸反应(2)讨论同学们,你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掌握了书写方法和步骤。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0fb36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49.png)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离子反应》教案《离子反应》教案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史延海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做到: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重、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发生条件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学情分析^p :应该已经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其他知识大多数同学可能不知道教法选择:探究式等教具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探究实验1]用0.1mol/l的蔗糖、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导电性对比实验[学生预测并探究]通电后灯泡是否会全亮?[现象]略[结论]由实验现象可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bacl2、hcl、蔗糖、 cuso4、 ch3cooh[思考]同样是0.1mol/l的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学生回答]略[引导看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归纳出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练习]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naoh②一水合氨③ch3cooh④na2co3 ⑤hcl⑥乙醇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d、①④⑤⑥[变式训练]属于弱电解质的是[练习]写出实验中4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小结]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并简介“可逆符号”的意义[探究实验2]将bacl2溶液倒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溶液[学生预测并探究]溶液中可能有什么现象?通电后灯泡还会亮么?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p 后、演示]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通电后灯泡仍然很亮[练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并导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动画演示]通过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体现离子反应的实质[学生探究]请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板演]学生讲解书写方法[引导看书并投影小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要点[变式训练]将碳酸钠溶液改成大理石还能用刚才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么[师生共同]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目的在于给出规的书写步骤并让学生得到训练)[探究实验3]现有:cuso4、naoh、hno3、k2co34种溶液1、请讨论:将上述4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有几种可能?2、进行实验,探究发生的反应并记录现象[讨论并小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练习]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ag+、no3-、cl-b.h+、co32-、k+c.na+、so42-、h+d.h+、no3-、oh-[练习]将上述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按步骤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小结]评价并再次强调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方法[引导分析^p ]利用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探究实验中“硝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比较得出离子方程式的的意义――可表示一类反应[课后练习]5.下列四个反应均可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对么?为什么?a.ba(oh)2溶液与稀硫酸b.cu(oh)2与稀硫酸c.naoh溶液与稀硫酸d.nh3h2o与稀硫酸《离子反应》学案学习目标: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学习过程:[探究实验1][练习]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428867d0d233d4b04e69c0.png)
离子反应教案离子反应教案(精选3篇)离子反应教案1(一)知识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离子浓度减小。
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S2―=CuS↓+SO42―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Cl―=AgCl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Ba2++H2O+CO2↑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二、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0b64a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b.png)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
第一章主要讲述物质及其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
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 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通过分类, 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 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 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
通过第一章学习, 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 本课是第二节, 主要讲述离子反应, 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内容要求】“2.3 电离与离子反应: 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由此标准可以看出, 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 本节为概念形成课, 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 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关离子最基础的学习内容, 是后续学习必备的基础。
同时, 承接了上节课物质分类思想, 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 并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承前启后。
本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以问题导入, 共有“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两部分内容。
具体来说, 先介绍了电解质的概念;继而分析了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性质及原因, 然后引出离子、电离概念及电解质电离方程式。
化学必修一 知识讲解_离子反应(提高)
![化学必修一 知识讲解_离子反应(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cd28838d76c66137ef061958.png)
离子反应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要点梳理】要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
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4 4 3要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要点诠释: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BaSO 4、CaCO 3 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 NaOH 溶液强,但 NH 3·H 2O 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
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
如:H 2SO 4==2H ++SO 2- ;NaHSO 4==Na ++H ++SO 2—;Ca(HCO 3)2==Ca 2++2HCO —CH 3COOH CH 3COO - + H + ;NH 3·H 2O NH 4+ +OH - ; H 2O H + + O H - (2) 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
离子反应教案设计
![离子反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3003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e.png)
离子反应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离子反应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识别和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3. 掌握离子反应在化学方程式平衡和酸碱中的应用。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解释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3. 学生能够应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决化学方程式平衡和酸碱中的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与学生讨论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盐的溶解、酸碱反应等。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解释离子的概念,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 介绍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和离子间的化学键形成。
- 演示离子反应的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反应的过程。
3.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20分钟):- 通过示例,教授学生如何识别离子反应中的离子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 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中离子的平衡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4. 练习(15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以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掌握程度。
2. 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离子反应(15分钟):- 讲解离子反应在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应用。
- 通过示例,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离子反应方程式平衡化学方程式。
3.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20分钟):- 解释离子反应在酸碱中的应用,包括酸碱中离子的生成和中和反应。
- 强调酸碱中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应用。
4. 练习(15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决化学方程式平衡和酸碱中的问题。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以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笔记,用于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06 离子反应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06 离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5d7ea75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3.png)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六离子反应考点知识离子反应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
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物质判断与鉴别。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主要涉及化学式的拆分,电荷的配平,产物是否合理等,离子共存的命题趋势主要为增加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无色透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把实验问题与离子反应知识融合,在有关物质推断中融入更多有关离子反应知识是今后高考的新趋势。
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侧重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主要涉及化学式的拆分,电荷的配平,产物是否合理等的研究。
重点、难点探源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化合物种类强酸、强碱、多数盐类、离子型氧化物等弱酸、弱碱、水等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全部电离成离子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粒子只有水合离子电解质分子和水合离子电离方程式用等号,如:NaCl=Na++Cl-用可逆号,如:CH3COOHCH3COO-+H+实例强酸,如:HCl、HNO3;强碱,如:NaOH、KOH;大多数盐,如:NaCl;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Na2O2、CaH2、NaH等弱酸,如:CH3COOH、H2CO3等弱碱,如:NH3·H2O、不溶性碱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1)定义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反应特点向着增大某些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
2、离子反应的类型(1)复分解反应: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之间的反应;(2)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如Zn+2H+=Zn2++H2↑,Cl2+2I-=2Cl-+I2.(3)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MnO2+4H++2Cl-Mn2++Cl2+2H2O.(4)碱性氧化物和酸、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CuO+2H+=Cu2++H2O;CO2+2OH-=CO32-+H2O.(5)电离反应、水解反应;如CH3COOH H++CH3COO-.Fe3++3H2O Fe(OH)3(胶体)+3H+(6)电极反应、电解反应。
离子反应说课稿4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0a36d6dd36a32d727581a8.png)
离子反应说课稿4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
离子反应知识点加习题讲解
![离子反应知识点加习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a52bf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e.png)
离子反应一、电解质1、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属于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如蔗糖、乙醇等。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成自由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部分电离成自由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别离子化合物、极性共价化合物非极性共价化合物物质类别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水非金属氧化物、氨、大多数有机物温馨提示①物质导电有条件,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导电;②导电必须是电解质本身产生离子,不能是与水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③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是在化合物中的分类,单质、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溶解性无关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如:NaHSO4=Na++H++SO4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如CH3COOH CH3COO- + H+,而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如:H2CO3HCO3-+H+HCO3-CO32-+H+,而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写出,如Fe(OH)3Fe3++3OH-。
三、离子反应1.概念:溶液中离子之间,以及离子与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本质:是某种或某些离子浓度的降低。
2.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1)生成沉淀(2)生成弱电解质(3)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池中的离子反应属于这一类型。
(5)其它条件还应注意有少数离子可形成络合离子的情况。
如Fe3+和SCN-、C6H5O-,发生如下络合反应Fe3++SCN-[Fe(SCN)]2+;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如Al3+和HCO3-、CO32-、HS-、S2-、ClO-)在水溶液中也能发生反应等。
离子反应讲解复件1
![离子反应讲解复件1](https://img.taocdn.com/s3/m/223dfc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e.png)
小组讨论:
如果将重铬酸钾换成高锰酸钾,等量的莫 尔盐消耗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 之比是多少?(假定高锰酸钾被还原为硫 酸锰)
考点二 离子共存
审清楚题干: ①溶液的酸碱性 ②溶液有无颜色 ③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还是 “不能大量共存” 看仔细选项: ①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②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③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④能水解的阳离子与能水解的阴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
(2)2Fe2++4Br-+3Cl2==2Br2+2Fe3++6Cl(3)2Fe2++2Br-+2Cl2==Br2+2Fe3++4Cl-
题2、 Al3++2SO42-+2Ba2++4OH- ═[Al(OH)4]- +2BaSO4↓ 2Al3++3SO42-+3Ba2++6OH- ═2Al(OH)3↓+3BaSO4↓
考纲要求
1、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与技巧。 2、学会分析离子共存的隐藏条件。 3、利用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学会离子的定
性检测与定量计算。
卡尔·弗雷德里契·莫尔
( Karl Friedrich Mohr ) 1808——1879,德国著名分 析化学家 ,容量分析的发明 者,莫尔一生致力于分析化 学的研究,在他的实验室中 常备有一种盐,它就是六水 合硫酸亚铁铵(分子式为
(NH4)2Fe(SO4)2.6H2O ), 俗名:莫尔盐,蓝绿色晶体,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无机复盐。 分子式也可以写为
(NH4)2SO4.FeSO4.6H2O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案例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398d2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0.png)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优秀案例1.1 设计背景1.1.1 离子反应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对于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1.1.2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1.3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二、知识点讲解2.1 离子反应的定义2.1.1 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并新的物质的过程。
2.1.2 离子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1.3 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快速、可逆等特点。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3.1.1 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其特点3.1.2 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常见实例3.1.3 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其应用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离子反应的特点。
4.1.2 学生能够识别和书写常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1.3 学生能够运用离子反应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5.1.2 学生对复杂离子反应的分析和书写能力5.1.3 学生对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把握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陆续补充。
请您随时提供反馈意见,以便我进行修改和完善。
感谢您的耐心等待!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6.1.2 计算机6.1.3 教学PPT6.1.4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6.2.1 笔记本6.2.2 笔6.2.3 实验报告册七、教学过程7.1.1 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离子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兴趣7.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7.1.3 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7.2 知识讲解7.2.1 通过PPT展示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7.2.2 讲解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常见实例7.2.3 分析实际问题,展示离子反应的应用7.3 实验演示7.3.1 进行离子反应实验,展示实验现象7.3.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7.3.3 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八、板书设计8.1 离子反应概念8.1.1 离子反应定义8.1.2 离子反应特点8.1.3 离子反应类型8.2 离子反应实例8.2.1 酸碱中和反应8.2.2 氧化还原反应8.2.3 沉淀反应九、作业设计9.1 作业内容9.1.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笔记9.1.2 完成实验报告9.1.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9.2 作业要求9.2.1 认真完成,不得抄袭9.2.2 字迹工整,条理清晰9.2.3 按时提交,逾期不候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反思10.1.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10.1.2 分析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10.1.3 关注学生反馈,改进教学内容10.2 拓展延伸10.2.1 引导学生关注离子反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2.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知识储备10.2.3 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能力以上就是完整的教案内容,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您随时提出。
离子反应说课稿3篇【精编】
![离子反应说课稿3篇【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4793bf2576a20029bc642d0c.png)
离子反应说课稿3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
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
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第2讲离子反应-2022-2023高一化学讲义(原卷版)
![第2讲离子反应-2022-2023高一化学讲义(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a4d2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3.png)
1.了解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2.知道电解质的电离需要一定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3.学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4. 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知道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5.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建立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
初中我们讲解了酸碱盐的基本反应规律,本节内容是建立在酸碱盐基础上的深化,本讲主要是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也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的条件。
这些内容是本讲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
知识点一:电解质基本概念一、导电性试验1、实验操作将如图装置中的样品依次更换为NaCl 固体、KNO 3固体、蒸馏水、NaCl 溶液、KNO 3溶液。
第二讲 离子反应2、实验现象及结论二、导电性原因的探究1、物质导电的原因:具有能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粒子。
2、化合物(以NaCl为例)导电的原因。
结论:化合物能导电的状态为溶液或熔融状态。
三、电解质基本概念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3、电解质判断的三个角度 (1)从物质类别判断(2)从物质性质看: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3)从是否自身电离看: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解质自身发生电离,有些非电解质如NH 3、CO 2等,溶于水也能导电,但都不是自身电离产生的离子。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即能否完全电离)将其分为两种: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H 2SO 4、HCl 、Ba(OH)2、NaNO 3等。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CH 3COOH 、H 2CO 3、NH 3·H 2O 等。
知识讲解_离子反应的应用(提高)
![知识讲解_离子反应的应用(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ae7206d258fb770bf68a5537.png)
离子反应的应用编稿:宋杰审稿:张灿丽【学习目标】1、能列举出离子反应的应用实例,体会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2、知道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离子反应,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通过滴定的方法可以测定强酸、强碱的浓度;3、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学会利用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强碱的浓度。
【要点梳理】要点一、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Fe 2+(水溶液 呈浅绿色) NaOH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 2++2OH -==Fe(OH)2↓4Fe(OH)2+O 2+2H 2O==4Fe(OH)3 H + 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Cu 2+(水溶 液呈蓝色) NaOH 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Cu 2++2OH -==Cu(OH)2↓Ag + 盐酸或氯化物溶液和稀HNO 3 生成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 Ag ++Cl -==AgCl ↓ NH 4+NaOH 溶液、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 4++OH-△NH 3↑+H 2O要点二、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1.沉淀法。
一定体积含待测定离子的溶液−−−−−→加入沉淀剂沉淀−−−−→称其质量计算所测离子的浓度。
2.氧化还原滴定法。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用已知准确浓度的离子通过滴定法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离子的浓度。
如:溶液中MnO 4-的浓度可以用已知准确浓度的Fe 2+溶液滴定的方法获得。
3.中和滴定法。
(1)原理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与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出恰好中和时二者的体积,由c (H +)V (H +)=c (OH -)V (OH -)即可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2)主要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及有机溶剂) 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3)操作以用已知浓度的盐酸(0.1000 mol ·L -1)滴定25.00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测定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例。
离子反应+第1课时+参考教案
![离子反应+第1课时+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05ee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e.png)
第4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会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3)熟知离子反应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利用熟悉的例子归纳离子反应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按已形成的思路进行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简要的话进行记忆,使认识得以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示更为广阔的化学天地,立志于从事化学、化工研究和生产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充分感受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小结】1.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1)写拆删检(2)离子不能共存法【板书】2.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提问】离子发生的产所在什么地方?【学生】水溶液中【追问】实验室制备氨气: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有没有离子反应?【学生】没有,因为不在水溶液中发生的。
二、讲授新课【讲解】一、离子反应1.定义:通常将溶液中离子之间以及离子与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的反应。
2.实质: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浓度降低。
【交流·研讨】1.以下两种物质混合时,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之间会发生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生成沉淀:(1)NaHS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2)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3)FeCl2溶液与新制氯水的反应(4)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5)石灰石与硝酸的反应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式来表示B.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H2O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生成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3.下列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NO3—、SO32—B.MnO4—、Fe2+、Na+、NH4+C.Fe3+、SCN—、SO42—、Cl—D.Fe、HCO3—、Cl—、NH4+4.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AgNO3,所用下列试剂中效果最好的是( )A.NaCl溶液B.NaBr溶液C.NaI溶液D.Na2S溶液5.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3+生成的是( )A.稀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6.已知还原性Fe2+>Br—>Cl—,在含有n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请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1)当X≤0.5nmol时(2)当X≥1.5nmol时(3)当X=nmol时三、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1.原则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即离子浓度明显减小,则不能大量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反应编稿:房鑫审稿:曹玉婷【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要点梳理】要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
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要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相同点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不同点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电离方程式用“”溶液中溶质微粒只有水合离子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分子实例强酸:HCl、HNO3、H2SO4 HBr、HI、HClO4等强碱:KOH、NaOH、Ba(OH)2 Ca(OH)2绝大多数盐:BaSO4、AgCl、CaCO3弱酸:HF、HClO、H2S、H2SO3、H3PO4、H2CO3、H2Si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Fe(OH)3等不溶性碱水:H2O要点诠释: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BaSO4、CaCO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NaOH溶液强,但NH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
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SO4==2H++SO42-;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CH3COOH CH3COO- + H+;NH3·H2O NH4+ +OH- ;H2O H++ OH-(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
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HCO3―H++CO32―(5)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3.酸、碱、盐的定义(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
NaOH = Na+ + OH- Ba(OH)2 = Ba2+ + 2OH- KOH = K+ + OH-(3)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NH4NO3 = NH4+ + NO3- MgCl2 = Mg2+ + 2Cl- Fe2(SO4)3 = 2Fe3+ + 3SO42-要点三、离子反应1.定义: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
2.本质: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发生条件:①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如Al(OH)3、BaSO4、Ag2SO4、CaSO4、Ca(OH)2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③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如CO2、SO2、NH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Zn与硫酸铜溶液:Zn+Cu2+=Zn2+ +Cu要点四、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以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为例):“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二改”(或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CaCO3+2H++2Cl―==Ca2++2Cl―+CO2↑+H2O注意:(1)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必须写成阴、阳离子的形式。
难溶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单质则必须保留化学式。
(2)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①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
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以拆成离子的形式;石灰乳中主要以不溶的Ca(OH)2固体形式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②在生成物中,一般不能拆,以化学式形式表示。
(3)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形式。
如在水溶液中HCO3―写成H++CO32―是不对的。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CaCO3+2H+==Ca2++CO2↑+H2O“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只表示某一个具体反应,而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某一类反应,并且它只写参与反应的离子,更能体现反应本质。
例如: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在溶液中的反应,如Na2CO3和盐酸的反应。
要点五、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个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关键要看它能否反映溶液中离子反应的真实情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是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铁与稀盐酸反应就不能写成:2Fe+6H+ = 2Fe3++3H2↑,而应写成:Fe + 2H+ = Fe2+ + H2↑。
(2)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式中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否相等。
如铝与稀盐酸的反应不能写成:Al+3H+ = Al3++H2↑,而应写成:2Al + 6H+ = 2Al3+ + 3H2↑。
(3)电荷是否守恒如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的反应不能写成:Ag++Cu==Cu2++Ag,应写成:2Ag++Cu==Cu2++2Ag。
(4)电解质拆分要正确:如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 = H2O+CO2↑,因为碳酸钡难溶于水要保留它的化学式,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成:BaCO3+2H+ = Ba2++H2O+CO2↑。
(5)要注意阴阳离子配比: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错在SO42―和H+、Ba2+和OH―未遵循1∶2这一组成。
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6)注意反应中的“量”有些反应,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离子方程式也就不同。
如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若NaOH溶液过量,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若Ca(HCO3)2溶液过量,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要点六、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1、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 = BaSO4↓+2HCl(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NH3等)。
CaCO3+2HCl = CaCl2+H2O+CO2↑(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包括水、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O)等)]。
NaOH+HCl = NaCl+H2OCH3COONa + HCl = CH3COOH + NaCl【高清课堂:离子反应】(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下图中相应氧化性离子可以把下面对应还原性离子氧化说明:I、NO3—、SO32—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表现氧化性II、酸性环境可加大MnO4—、ClO—的氧化性2、注意限定条件:①若限定溶液的颜色为无色溶液,则MnO4-(紫色)、Fe3+(黄色)、Cu2+(蓝色)、Fe2+(浅绿色)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应首先将这四种离子排除。
②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32―、SO32―、S2―、CH3COO―、Cl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③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Cu2+等)均不能大量存在;④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典型例题】类型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⑤CH3COOH、⑥NH3·H2O、⑦CO2、⑧乙醇、⑨水,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记忆与理解,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答案】②③⑤⑥⑨;⑦⑧;①④【解析】首先判断是否是化合物,然后判断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是化合物的有②③⑤⑥⑦⑧⑨,而NaCl溶液是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不是电解质。
【总结升华】一种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前提首先应该是化合物。
只要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任一条件导电,就是电解质,比如某些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但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就是电解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才是非电解质。
举一反三:【变式1】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其中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③⑧⑨;④⑥;①②⑦【变式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B.酸碱盐均是电解质C.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化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属于非电解质【答案】BD【变式3】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C.X只能是盐类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答案】A【变式4】下列各选项中,各类物质依次表示为X、Y、Z ,其中与下图三个圆所示的从属关系不相符的是:A、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非电解质、电解质、混合物D、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答案】C类型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例2、下列物质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4)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5)能导电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