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八踝运动学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ຫໍສະໝຸດ Baidu:距骨体呈楔形,与踝穴相 适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 侧方移动。
➢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 均有阻止距骨后移加的作用。
➢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可 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1)背屈时的稳定性:
背屈时距骨颈上面与胫骨远端关节前唇接触,关节囊后部 拉紧,后侧韧带及肌肉紧张,阻止踝进一步的背屈。
➢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肌 腱的弹性形变与复原进行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 段,通过肌腱的形变而储备能量。
➢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 ➢ 步行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
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也会通过影响关节 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 如果距骨在踝穴内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 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二、踝关节运动学
3. 踝关节的稳定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八、踝
学习内容
一 解剖学基础
1
骨与韧带
2 肌肉和神经支配
二 运动学特征
踝关节的组成: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 关节窝:呈叉状(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 及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 关节头:呈滑车状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距骨两侧 的关节面所组成。
➢ 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的运动是联 合的
足背屈时兼有外展、外翻运动——旋前(足外 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 )
足跖屈时兼有内收、内翻活动——旋后(足内 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 )
二、踝关节运动学特征
2. 踝关节的负荷与平衡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 静止全足平放站立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 于体重的2倍;
二、踝关节运动学
1. 踝关节的运动
(1) 运动方向和范围 ➢ 运动方向:滑车关节-跖屈、背屈 ➢ 运动范围:跖屈幅度明显大于背屈
正常背屈20°~30°,跖屈30°~50°。 屈伸活动范围一般为70°~80°
(2)踝关节的运动轴
➢ 踝关节的实际转动轴并不水平,横穿距骨体自 内上向外下倾斜,基本与内外踝尖连线一致。
4. 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 关节,但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单位 面积上的应力却低于髋或膝关节。
➢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要作用。
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 性, 包括决定上位环节作用的效率以及它参加工作的早晚。
在冠状面上平均向外倾斜约10° 水平面上平均向外旋转6°
矢状轴 冠状轴
上面观
背面观
冠状轴
➢ 由于踝关节轴倾斜,所以踝关节绕此轴即足部背 屈和跖屈时,在水平面上足兼有绕小腿纵轴旋转 的内收、外展活动,以及在冠状面的足内、外翻。
踝关节轴线
XX′横轴通过双踝,主跖屈背伸;Y胫骨垂直轴,主内收外展;Z矢状轴,主外翻内翻
(2)跖屈时的稳定性:
跖屈时,距骨后结节接触后唇,阻止跖屈过度。前关节囊 及侧副韧带前部分亦有阻止作用。
(3)横向稳定性:
距骨体嵌入踝穴内 ;副韧带正好位于距骨侧方及下胫腓联 合韧带 ;行走时,踝关节活动伴随腓骨略向近、远侧移位 和外踝旋转,以适应踝穴的增宽或缩小,协助维持稳定 。
二、踝关节运动学
➢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 均有阻止距骨后移加的作用。
➢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可 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1)背屈时的稳定性:
背屈时距骨颈上面与胫骨远端关节前唇接触,关节囊后部 拉紧,后侧韧带及肌肉紧张,阻止踝进一步的背屈。
➢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肌 腱的弹性形变与复原进行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 段,通过肌腱的形变而储备能量。
➢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 ➢ 步行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
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也会通过影响关节 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 如果距骨在踝穴内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 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二、踝关节运动学
3. 踝关节的稳定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八、踝
学习内容
一 解剖学基础
1
骨与韧带
2 肌肉和神经支配
二 运动学特征
踝关节的组成: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 关节窝:呈叉状(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 及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 关节头:呈滑车状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距骨两侧 的关节面所组成。
➢ 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的运动是联 合的
足背屈时兼有外展、外翻运动——旋前(足外 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 )
足跖屈时兼有内收、内翻活动——旋后(足内 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 )
二、踝关节运动学特征
2. 踝关节的负荷与平衡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 静止全足平放站立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 于体重的2倍;
二、踝关节运动学
1. 踝关节的运动
(1) 运动方向和范围 ➢ 运动方向:滑车关节-跖屈、背屈 ➢ 运动范围:跖屈幅度明显大于背屈
正常背屈20°~30°,跖屈30°~50°。 屈伸活动范围一般为70°~80°
(2)踝关节的运动轴
➢ 踝关节的实际转动轴并不水平,横穿距骨体自 内上向外下倾斜,基本与内外踝尖连线一致。
4. 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 关节,但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单位 面积上的应力却低于髋或膝关节。
➢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要作用。
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 性, 包括决定上位环节作用的效率以及它参加工作的早晚。
在冠状面上平均向外倾斜约10° 水平面上平均向外旋转6°
矢状轴 冠状轴
上面观
背面观
冠状轴
➢ 由于踝关节轴倾斜,所以踝关节绕此轴即足部背 屈和跖屈时,在水平面上足兼有绕小腿纵轴旋转 的内收、外展活动,以及在冠状面的足内、外翻。
踝关节轴线
XX′横轴通过双踝,主跖屈背伸;Y胫骨垂直轴,主内收外展;Z矢状轴,主外翻内翻
(2)跖屈时的稳定性:
跖屈时,距骨后结节接触后唇,阻止跖屈过度。前关节囊 及侧副韧带前部分亦有阻止作用。
(3)横向稳定性:
距骨体嵌入踝穴内 ;副韧带正好位于距骨侧方及下胫腓联 合韧带 ;行走时,踝关节活动伴随腓骨略向近、远侧移位 和外踝旋转,以适应踝穴的增宽或缩小,协助维持稳定 。
二、踝关节运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