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NTSC
电视制式名词解释
![电视制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870941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0.png)
电视制式名词解释
电视制式是指一种规定了视频信号传输方式、帧率、分辨率等参数的标准化技术,以保证不同地区的电视节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输和播放。
常见的电视制式包括NTSC、PAL和SECAM。
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定的电视制式,它采用525行/6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30帧图像。
NTSC制式在北美、南美和一些亚洲国家广泛使用。
PAL是欧洲广播联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制定的电视制式,采用625行/5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25帧图像。
PAL制式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广泛使用。
SECAM是法国标准电视系统(Séquentiel couleur à mémoire)制定的电视制式,采用625行/5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25帧图像。
SECAM制式主要在法语国家中使用。
除了这三种主要的电视制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特有的电视标准,如日本采用的NTSC-J和巴西采用的PAL-M等。
不同地区之间采用不同的电视制式,在跨国传输和播放时需要进行转
换。
同时,随着高清电视和4K电视技术的发展,新的电视制式标准也在不断出现和发展。
电视三大系统介绍PALNTSCSCAM
![电视三大系统介绍PALNTSCSCAM](https://img.taocdn.com/s3/m/8622a1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c.png)
电视三大系统介绍PALNTSCSCAMPAL、NTSC和SECA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视系统,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用。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PAL、NTSC和SECAM系统。
1.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系统:PAL系统最初由德国人发明,在1967年成为国际标准。
PAL系统是一种彩色电视和视频传输的制式。
它主要在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使用。
PAL系统的特点如下:分辨率:PAL系统使用625行分辨率,有效像素为576行。
帧率:PAL系统使用场制,每秒25个场。
每个场由两个半帧组成。
色彩编码:PAL系统采用YUV色彩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信号,U和V表示色差信号。
同步信号:PAL系统使用相位差异线来传输同步信号,确保准确的图像复现。
优点:PAL系统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稳定性,能够提供较准确的色彩还原。
缺点:PAL系统的帧率较低,可能导致在快速运动的图像中出现模糊。
NTSC系统最初由美国人发明,在1941年成为美国的电视制式标准。
它目前主要在北美、日本和一些南美国家使用。
NTSC系统的特点如下:分辨率:NTSC系统使用525行分辨率,有效像素为486行。
帧率:NTSC系统使用场制,每秒29.97个场。
每个场由两个半帧组成。
色彩编码:NTSC系统采用YUV色彩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信号,U和V表示色差信号。
同步信号:NTSC系统使用菲尔德、线和色搐来传输同步信号,确保准确的图像复现。
优点:NTSC系统具有较高的帧率,能够在快速运动的图像中提供较好的模糊效果。
缺点:NTSC系统的频域带宽较窄,可能导致图像细节的丢失,色彩还原相对不准确。
3. SECAM(Système Électronique Couleur Avec Mémoire)系统:SECAM系统最初由法国人发明,在1967年成为法国的电视制式标准。
它目前主要在法语国家和前苏联地区使用。
PAL与NTSC制式
![PAL与NTSC制式](https://img.taocdn.com/s3/m/7156316125c52cc58bd6be31.png)
PAL与NTSC制式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NTSC,另外还有SECAM等。
NTSC即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 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NTSC电视标准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PAL制式和NTSC制式PAL制式和NTSC制式(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区别与转等换【PAL制式】很多人都知道有NTSC和PAL两大制式,那到底什么是NTSC制式?什么是PAL制式呢?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是 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缩写。
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由德国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
“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描,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我国大陆采用的制式。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如果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影响,画面将变成黑白,NTSC制式的也是一样。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cc8c6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5.png)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首先介绍NTSC电视制式。
NTSC是一种彩色电视广播制式,于1953年在美国开始使用。
它采用480i的帧分辨率,每秒钟传输30帧。
NTSC采用了525行的垂直分辨率,其中487行用于显示图像,而剩余的38行用于传输垂直同步信号和其他辅助信息。
NTSC制式中的图像编码使用了YUV模型,其中Y表示亮度(即黑白图像),U和V表示色度(即颜色信息)。
这种编码方案在图像质量和传输效率方面做出了权衡,使得图像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的质量。
NTSC的带宽为4.2MHz,音频采样率为44.1kHz。
NTSC制式的主要特点是色彩鲜艳,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NTSC的帧率是30帧/秒,相对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Persistence of Vision)来说有些低,因此在快速的移动场景下,画面会出现模糊。
另外,由于NTSC使用的色度信号调制方案较为复杂,存在相位误差和色度串扰等问题,导致画面的颜色不够准确。
接下来介绍PAL电视制式。
PAL是一种彩色电视广播制式,于1967年在欧洲开始使用。
PAL制式采用576i的帧分辨率,每秒钟传输25帧。
与NTSC不同的是,PAL制式采用了625行的垂直分辨率,其中576行用于显示图像,其他49行用于传输垂直同步信号和其他辅助信息。
PAL制式使用RGB色彩空间,并利用色度调制进行图像编码。
采用锁相环技术可以消除颜色误差,使得图像的色彩更加准确。
PAL的带宽为6MHz,音频采样率为44.1kHz。
PAL制式相对于NTSC制式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颜色准确性。
由于PAL的帧率为25帧/秒,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较为接近,因此移动场景下的图像表现更加清晰。
此外,PAL制式的色度编码方案更加简单,减少了相位误差和色度串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图像的色彩准确性。
总的来说,NTSC和PAL电视制式在图像编码和传输方面都有所区别。
NTSC制式在色彩鲜艳和移动场景下的表现较好,而PAL制式在图像质量和色彩准确性上更为出色。
PAL和NTSC
![PAL和NTSC](https://img.taocdn.com/s3/m/d8d6e6e4551810a6f52486e2.png)
彩电的制式,就是指传送电视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目前世界上用于彩色广播电视的彩色电视机制式主要有三大类。
一、正交平衡调幅制,简称NTSC制。
采用这种制式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
起于美国,特点是成本低,兼容性能好,缺点是彩色不稳定。
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二、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简称PAL制。
德国、英国和其它一些西北欧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是性能最佳,收看效果最好的制式,但成本最高。
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PAL和NTSC制式区别在于节目的彩色编码、解码方式和场扫描频率不同。
与NTSC制相比较,PAL制有下列优点:1.对相位失真(包括微分相位失真)不敏感。
PALD容许整个系统色度信号最大相位失真比NTSC制大得多,达到±40°,也不产生色调失真。
因此,对传输设备和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要求,PAL制比NTSC制低。
2.比NTSC制抗多径接收性能好。
3.PAL制相对NTSC制而言,色度信号的正交失真不敏感,并且对色度信号部分抑制边带而引起的失真也不敏感。
4.PAL接收机中采用梳状滤波器,可使亮度串色的幅度下降3dB,并且可以提高彩色信噪比3dB。
PAL制有下列缺点:1.由于PAL制色信号逐行倒相,传输及解码中产生的误差(例如微分相位等),将在图象上产生爬行及半帧频闪烁现象。
2.PAL信号不利于信号处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亮度信号的彻底分离等),这是因为它的色度信号逐行倒相,色副载波相位8场一循环引起的。
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
![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https://img.taocdn.com/s3/m/ef8968005fbfc77da369b12a.png)
剖析720P 1080i和1080P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NTSC,另外还有SECAM等。
NTSC即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
什么是PAL制式呢?什么是NTSC制式?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 则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缩写,主要应用于中国,香港、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NTSC电视标准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电影放映的时候都是每秒24个胶片帧。
而视频图像PAL制式每秒50场,NTSC制是每秒60场,由于现在的电视都是隔行场,所以可以大概认为PAL制每秒25个完整视频帧,NSTC制30个完整视频帧。
电影和PAL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
这就是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制DVD的原因之一。
但是据说现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帧中的一帧重复一次,从而获得跟电影一样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为每秒有30帧,不能直接一帧对一帧制作,所以要通过3-2 PULLDOWN等办法把24个电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视频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个电影帧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视频标准ntsc pal
![视频标准ntsc pal](https://img.taocdn.com/s3/m/dd95e2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0.png)
视频标准ntsc palNTSC和PAL是两种不同的视频制式标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录像和DVD制作等领域。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视频标准;而PAL则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缩写,是欧洲、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视频标准。
本文将介绍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主要特点、区别以及应用范围,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两种视频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主要特点。
NTSC制式的帧率为30帧/秒,帧分辨率为720×480;而PAL制式的帧率为25帧/秒,帧分辨率为720×576。
从帧率和帧分辨率来看,PAL制式在画面质量上要优于NTSC制式。
此外,NTSC制式的色彩编码采用的是YUV色彩空间,而PAL制式采用的是YCbCr色彩空间,这也是两者在色彩表现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另外,NTSC和PAL 在音频制式上也有所不同,NTSC制式的音频带宽为4.5MHz,而PAL制式的音频带宽为5.5MHz。
总的来说,PAL制式在画面质量和色彩表现上要优于NTSC制式,而且音频质量也更高。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区别。
除了上文提到的帧率、帧分辨率、色彩编码和音频制式的差异外,NTSC和PAL还在电源频率上有所不同。
NTSC制式的电源频率为60Hz,而PAL制式的电源频率为50Hz。
这意味着在拍摄或播放视频时,如果使用了与视频制式不匹配的电源频率,就可能会出现画面闪烁或色彩异常的情况。
因此,在跨国家或地区使用视频设备时,需要特别注意视频制式和电源频率的匹配,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应用范围。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NTSC制式主要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而PAL制式主要应用于欧洲、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PAL制式与NTSC制式介绍与区分
![PAL制式与NTSC制式介绍与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7ba94a0e6c85ec3a87c2c599.png)
PAL 才用逐行倒相PAL和NTSC制式区别在于节目的彩色编、解码方式和场扫描频率不同。
【PAL制式】很多人都知道有NTSC和PAL两大制式,那到底什么是NTSC制式?什么是PAL制式呢?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缩写。
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由德国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
“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描,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我国大陆采用的制式。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如果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影像,画面将变成黑白,NTSC制式的也是一样。
PAL制又称为帕尔制。
它是为了克服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联邦德国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
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缩写,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属于同时制。
它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信号采用逐行倒相,另一个色差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方式。
这样,如果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失真,则会由于相邻两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补尝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变化。
因此,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
PAL制式与NTSC制式
![PAL制式与NTSC制式](https://img.taocdn.com/s3/m/8beb04bb960590c69ec376c8.png)
PAL制式与NTSC制式概述PAL制式是电视广播中色彩编码的一种方法。
全名为 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
除了北美,东亚部分地区使用NTSC制式,中东、法国及东欧采用SECAM制式以外,世界上大部份地区都是采用 PAL。
PAL 由德国人 Walter Bruch 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
“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帧图像,隔行扫描,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NTSC制式,又简称为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缩写为NTSC)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两大主要分支是NTSC-J与NTSC-US(又名NTSC-U/C)。
它属于同时制,帧频为每秒29.97(简化为30),扫描线为525,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640x480。
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但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缺点。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以及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地区及国家均采用这种制式。
香港部份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
另外,有人昵称NTSC 为Never The Same Color (不会出现一样的色彩)、称PAL 为Perfect At Last 、称SECAM 为System Essentially Contrary to American Method(本质上有别于美国的系统)或Shows Every Color All Murky (把每一个颜色显示得模糊)。
原理PAL 发明的原意是要在兼容原有黑白电视广播格式的情况下加入彩色讯号。
PAL 的原理与 NTSC 接近。
“逐行倒相”的意思是每行扫描线的彩色讯号,会跟上一行倒相。
作用是自动改正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错相。
NTSC和PAL
![NTSC和PAL](https://img.taocdn.com/s3/m/8ced18ea856a561252d36fcb.png)
NTSC制式,又简称为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缩写为NTSC)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属于同时制,帧率为每秒29.97fps,扫描线为525,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x480。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PAL电视信号一幅图分奇偶两场来传送,也就是说需要接收两个vsync信号,再合拼成一幅图像。
且奇场传送的是1,3,5...行数据,偶场传送的是2,4,6...行数据。
数据怎么凑成一幅图,你懂的啦。
一. PAL技术指标: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普通PAL制式的电视,隔行扫描625次就完成一幅画面。
此时行频约15.625KHz(625条垂直扫描线,576条可见垂直扫描线)场频:50hz帧频:25hz行频:15625 hz = 625行/帧ⅹ25帧/秒总行数:625场回扫行数:25ⅹ2图像行数:575数字场:场1消隐24行,场2消隐25行,有效行576三. ITU-R BT.601数字化1. 每行采样样本N(每行采样频率13.5 MHZ)PAL:13.5MHZ/(625*25)=864(每行采样像素数)2. 每一扫描行的有效样本数- 720(每行有效采样像素数)- ITU-R BT.601规定采样时间是53.3333us53.3333*13.5 = 719.99955=720- 720*576*50=720*480*60=20736000=16*16*90*90*10- 16*16是压缩算法的主要子块单位3. 4:2:2格式- CCIR建议两种制式有效行的取样点亮度信号取720个,两个色差信号各取360个即每个有效行包括720个亮度数据和720个色度数据(两个色度各360个)- 所以有效行亮度信号与两个色差信号的取样点之比为4:2:2(720:360:360)4. 分辨率- 分辨率即是每帧图像有效行内的有效样本数,CCIR601规定对所有的制式,其每一行的有效样本点数为720个。
NTSC和PAL的区别,QCIF CIF 2CIF 4CIF含义,及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NTSC和PAL的区别,QCIF CIF 2CIF 4CIF含义,及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03dd67e27284b73f242501d.png)
NTSC和PAL的区别,QCIF CIF 2CIF 4CIF含义,及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在描述显示及视频存储等相关内容时,常常会见到对于NTSC及PAL两种电视信号制式(个人理解为显示标准)的描述。
如在pelco的数字视频录像机DX4000中,高达4CIF的录像分辨率下,每秒可以录制120(NTSC)/100(PAL)帧图像。
那么,何为NTSC?PAL?何为QCIF CIF 2CIF 4CIF呢?本文就这几个基本含义做下解释,便于大家理解。
一、NTSC与PAL。
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NTSC,另外还有SECAM等。
那么NTSC和PAL的区别是什么呢?NTSC 即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
下面在让我们来看看NTSC和PAL的区别详解。
PAL电视标准PAL制又称为帐尔制。
它是为了克服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联邦德国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
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缩写,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属于同时制。
它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信号采用逐行倒相,另一个色差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方式。
这样,如果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失真,则会由于相邻两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补尝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变化。
因此,PAL 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PAL制的编码器和解码器都比NTSC制的复杂,信号处理也较麻烦,接收机的造价也高。
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NTSC电视标准NTSC制又称为恩制。
它属于同时制,是美国在1953年12月首先研制成功的,并以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命名。
NTSC制和PAL制
![NTSC制和PAL制](https://img.taocdn.com/s3/m/00ed64eff705cc1755270949.png)
上面大概列举了一些广播制式的电视线,其中常见的就是D,K用于我国(其实广东地区也有BG),M,N(用于日本,美国等)。
那么关于PAL和NTSC又是怎么回事呢?比如我国,采用的PAL制的彩色系统,用的是D,K的广播方式,全称应该为PAL-D,K,这样就决定了我国的电视信号有626条线。又比如美国采用NTSC制的彩色系统,广播方式为M,则为NTSC-M,有525条电视线。下面说个特殊的,因为有些国家比较特殊:
巴西PAL-M,很奇怪吧,PAL制,电视线有525条;
阿根廷PAL-N,PAL制,电视线有525条;
在引申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是如何发送的,其实,电视台也用摄像机呀(采集视频信息),摄像机里一般都会有NTSC,PAL供你选择(有的只有PAL,有的只有NTSC这个跟国家有关),在咱们国家,电视台肯定用PAL去录节目,录完的节目在通过D,K的当时发送出去。
G,H 625
L 625
I 625
M 525
N 625
F 819
对显示设备,屏而言,则由成像器件的固有分辨率决定;比如现在市场上的LCD电视,一般32寸的屏物理分辨率为1366×768,这个也就决定了显示设备能显示的最高分辨率;
电视线,清晰度
清晰度是个很主管的概念,就是人所能观察到的图像的清晰程度,用电视线表示;电视线越多越清晰;
在理想的情况下分辨率和清晰度是有转换公式的,也就是说把电视线当成垂直分辨率,那么水平的分辨率则有屏幕的宽高比(16:9,4:3)决定
PAL-D,K下625条电视线,有效图像线为576,则4:3的分辨率为768X576,而720X576则是BT601定义的有效分辨率;
上面说的是电视系统;
在DVD等视频播放领域,也有PAL和NTSC,比如DVD的输出图像一般为720P格式,及720条有效扫描线,那么他的4:3分辨率为1280X720;你在DVD中选择彩色制式是由光盘上的内用决定的,如果你买了一张美国的碟,用PAL制播放,一般图像会有,但是颜色是黑白的,就是因为彩色系统没有选择正确;
PAL制式与NTCS制式
![PAL制式与NTCS制式](https://img.taocdn.com/s3/m/bcbf771dff00bed5b9f31d6e.png)
帧和场
当前大部分的广播信号都是交错式的,也就是隔 行扫描,把一帧画面的奇数行称为奇场,偶数场称为 偶场,也叫上场和下场,而我们的显示器都是以非交 错式显示的,也就是逐行扫描,没有场的概念,这些 场依顺序在NTSC和PAL的监视器上,能平滑的显示图 像,先有场后有帧。
帧速率
帧速率是指视频在播放时每秒种播放多少
谢 谢
PAL制式与NTCS制式
---影视基础知识
电视制式
• 书面方式有三种:NTSC PAL SECAM
• 对我们而言就两种,一种是NTSC ,一种是PAL • 所谓制式,就是电视台和电视机共同实行的一种处理视频 和音频信号的技术标准,只有技术标准一样,才能够实现 电视机的信号正常接收。犹如家里的电源插座和插头,规 格一样才能插在一起,中国的插头就不能插在英国规格的 电源插座里,只有制式一样,才能顺利对接。
三星的PAL制式一般是VP-D107,而对应的NTSC制式为SDV107。
只要了解机身的型号,一般都能辨认出是NTSC制式还是PAL 制式。这样分清水货行货也就容易多了。另外,数码摄像机 机身上也会醒目的标识是PAL还是NTSC制式,很容易辨认。
目前的视频采集软件都支持PAL和NTSC制式,但是 在编辑过程中是不能同时使用NTSC制式的素材和PAL制式 的素材,必须用过转换才能在同一时间轴上使用两个素
具体又可分为视频和音频两部分处理: 首先关于视频,NTSC每秒有30帧,与电影的24帧/秒差 别太大,因此必须通过“2:3 Pull-Up”等办法把24个电 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视频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 个电影帧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而PAL和电影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 对一帧进行制作,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被装载到DVD中 去,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因此其播放速度比 电影院内或NTSC制式电视广播加快了1/24≈4%。
视频制式现行的三种彩色电视制式简介
![视频制式现行的三种彩色电视制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edfda210722192e4536f6ca.png)
视频制式现行的三种彩色电视制式简介视频标准和规范是非常多的,随着现在高清视频的普及,各种视频格式,视频标准也不断的涌现,如目前世界上现行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pal制和secam制。
这里不包括高清晰度彩色电视hdtv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针对目前电脑和电视之间的应用,同三维也推出了专业级视频转换器,如VGA 转HDMI转换器,其可以将电脑信号传输到高清液晶电视机中,实现电脑转电视。
另外还推出了T700外置USB转VGA/HDMI/DVI转换器,其可以通过电脑USB接口输出传输到其他显示设备中,实现高清视频实时显示。
除包括相同于黑白电视的扫描、信道等以拉丁字母来区别的制式内容外,还根据发、收端对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
广播彩色电视制式要求和黑白电视兼容,也就是黑白电视机能收彩色电视广播,彩色电视机也能收黑白电视广播,但收到的都是黑白图像和伴音。
为此,彩色电视根据相加混色法中一定比例的三基色光能混合成包括白光在内的各种色光的原理,同时为了兼容和压缩传输频带,一般将红(R)、绿(G)、蓝(B)三个基色信号组成亮度信号(Y)和蓝、红两个色差信号(B-Y)、(R-Y),其中亮度信号可用来传送黑白图像,色差信号和亮度信号相组合可还原出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
因此,兼容制彩色电视除传送相同于黑白电视的亮度信号和伴音信号外,还在同一视频频带内同时传送色度信号。
色度信号是由两个色差信号对视频频带高频端的色副载波进行调制而成的。
为防止色差信号的调制过载,将蓝、红色差信号(B-Y)、(R-Y)进行压缩,经压缩后的蓝、红色差信号用U、V表示下面我们再来全面介绍下电视制式知识。
NTSC1954年美国正式广播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也用于加拿大、日本等国。
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
ntsc和pal的区别
![ntsc和pal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08f897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0.png)
NTSC(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和 PAL(逐行倒相)是用于模拟电视广播的两种不同颜色编码系统。
两种制式均在世界不同地区使用,其中 NTSC 主要用于北美和南美、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而 PAL 则用于欧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NTSC 和 PAL 有什么区别?NTSC 和 PAL 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编码颜色信息的方式。
NTSC 使用称为“副载波色度”的系统对颜色进行编码,而 PAL 使用称为“色度副载波”的系统。
这些系统使用不同的技术来传输颜色信息,从而导致视觉质量略有不同。
NTSC 在哪里使用?NTSC 主要用于北美和南美、日本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它是在美国开发的,自 1950 年代以来一直在这些地区使用。
PAL 在哪里使用?PAL 主要用于欧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它是在欧洲开发的,自 1960 年代以来一直在这些地区使用。
NTSC 是什么时候开发的?NTSC 于 1950 年代在美国开发,此后一直在北美和南美、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使用。
PAL是什么时候开发的?PAL 于 1960 年代在欧洲开发,此后一直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使用。
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编码系统?由于电视广播标准因地区而异,因此存在不同的颜色编码系统。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电视广播有其独特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开发了不同的颜色编码系统来满足这些需求。
NTSC 和 PAL 只是多年来开发的众多不同颜色编码系统中的两种。
NTSC 和 PAL 在图像质量方面如何比较?在图像质量方面,NTSC 和 PAL 之间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NTSC 的帧速率高于PAL,这意味着它每秒可以传输稍多的帧数。
这可以产生稍微更平滑和更详细的图像。
但是,PAL 比 NTSC 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这意味着它每帧可以传输更多的像素。
这可以产生稍微更清晰和更详细的图像。
最后,NTSC 和 PAL 之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相对较小,大多数观众可能不会注意到。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d0f4c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f.png)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NTSC和PAL是两种电视制式,用来调整电视信号的格式和参数,以实现正确的图像和音频传输。
这两种制式分别在美国和其他欧洲等国家使用,并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特点和适用性。
下面是对这两种电视制式的详细介绍。
NTSC是美国电视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一种电视制式。
它于1941年首次引入,并成为美国及一些其他国家的主要电视制式。
NTSC采用525线垂直分辨率,每秒帧数为60帧,画面比例为4:3、其帧率较高,图像流畅度较好,但分辨率相对较低。
NTSC制式对颜色的处理是通过颜色隔行插入实现的,即每个帧实际是由两个场组成:奇场和偶场。
颜色信息在两个场之间交替插入,以使观众眼睛对色彩的感知更加准确。
这种处理方式在处理快速移动的图像时有时会出现彩虹现象,这是NTSC制式的一个缺点。
由于NTSC制式的引入时间较早,很多电视和视频设备使用NTSC格式,这也是NTSC制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2.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PAL是一种由德国研发的电视制式,于1967年首次引入。
该制式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等地使用广泛。
PAL制式的垂直分辨率为625线,每秒帧数为50帧,画面比例同样为4:3、相对于NTSC,PAL在分辨率上有所提高。
PAL制式对颜色的处理采用相序交替的方式,每个帧中颜色都会交替出现在奇场和偶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彩色图片上的交叉色彩和彩虹效应。
这使得PAL制式处理快速移动图像时更加稳定和准确,色彩还原更加真实。
此外,PAL电视还具有自动对比度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功能,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信号强度,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
在PAL 电视中,声频清晰而稳定,通常没有 NTSC 信号中的图像噪声和干扰。
总结:NTSC和PAL是两种不同的电视制式,各有优劣。
NTSC制式以其较高的帧率和较低的分辨率而闻名,而PAL制式则以较高的分辨率和更稳定的颜色处理而著名。
视频制式
![视频制式](https://img.taocdn.com/s3/m/e5bf72c45fbfc77da269b150.png)
常见的视频制式及其区别(一)在视频设备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信号制式,现在常见的视频信号制式有PAL、NTSC和SECAM,其中PAL和NTSC是应用最广的,PAL是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是正交平衡调幅制。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下这三个视频信号制式...在视频设备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信号制式,现在常见的视频信号制式有PAL、NTSC和SECAM,其中PAL和NTSC是应用最广的,PAL是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是正交平衡调幅制。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下这三个视频信号制式的概念。
NTSC电视标准,是以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PAL制式全名为 Phase Alternating Line ,中文意思是逐行倒相,是电视广播中色彩编码的一种方法。
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由德国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
“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瞄, 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我国大陆采用的制式。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
NTSC和PAL有什么不一样吗,在电脑上都能放?
![NTSC和PAL有什么不一样吗,在电脑上都能放?](https://img.taocdn.com/s3/m/6e21863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7.png)
NTSC和PAL有什么不一样吗,在电脑上都能放?NTSC制NTSC制又称为恩制。
它属于同时制,是美国在1953年12月首先研制成功的,并以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命名。
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特点为平衡正交调幅制,即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虽然解决了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广播相互兼容的问题,但是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缺点。
NTSC制电视的供电频率为60Hz,场频为每秒60场,帧频为每秒30帧,扫描线为525行,图像信号带宽为6.2MHz。
采用NTSC制的国家美国、日本等国家。
2 PAL制PAL制又称为帐尔制。
它是为了克服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联邦德国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
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缩写,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属于同时制。
它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信号采用逐行倒相,另一个色差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方式。
这样,如果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失真,则会由于相邻两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补尝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变化。
因此,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PAL制的编码器和解码器都比NTSC制的复杂,信号处理也较麻烦,接收机的造价也高。
由于世界各国在开办彩色电视广播时,都要考虑到与黑白电视兼容的问题,因此,采用PAL制的国家较多,如我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来等。
不过,仍须注意一个问题,由于各国采用的黑白电视标准并不相同,即使同样提PAL制,但在某些技术特性上还会有差别。
PAL制电视的供电频率为50Hz、场频为每秒50场、帧频为每秒25帧、扫描线为625行、图像信号带宽分别为4.2,5.5,5.6MHz等。
电视制式PAL NTSC I P 60 50
![电视制式PAL NTSC I P 60 50](https://img.taocdn.com/s3/m/6fa53d691eb91a37f1115ce9.png)
电视制式PAL NTSC 剖析720P 1080i和1080P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NTSC,另外还有SECAM等。
NTSC即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
什么是PAL制式呢?什么是NTSC制式?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 则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缩写,主要应用于中国,香港、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NTSC电视标准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电影放映的时候都是每秒24个胶片帧。
而视频图像PAL制式每秒50场,NTSC制是每秒60场,由于现在的电视都是隔行场,所以可以大概认为PAL制每秒25个完整视频帧,NSTC制30个完整视频帧。
电影和PAL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
这就是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制DVD的原因之一。
但是据说现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帧中的一帧重复一次,从而获得跟电影一样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为每秒有30帧,不能直接一帧对一帧制作,所以要通过3-2 PULLDOWN等办法把24个电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视频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个电影帧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720P 1080i和1080P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NTSC,另外还有SECAM等。
NTSC即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
什么是PAL制式呢?什么是NTSC制式?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 则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缩写,主要应用于中国,香港、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NTSC电视标准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电影放映的时候都是每秒24个胶片帧。
而视频图像PAL制式每秒50场,NTSC制是每秒60场,由于现在的电视都是隔行场,所以可以大概认为PAL制每秒25个完整视频帧,NSTC制30个完整视频帧。
电影和PAL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
这就是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制DVD的原因之一。
但是据说现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帧中的一帧重复一次,从而获得跟电影一样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为每秒有30帧,不能直接一帧对一帧制作,所以要通过3-2 PULLDOWN等办法把24个电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视频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个电影帧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所以,对于同一部片子来说,PAL制的DVD会比NTSC制的同一部片子快1/24。
换算时间的时候,NTSC时间X 24/25 = PAL时间随着网络下载的HDTV节目越来越多,Kmplayer软件的推出,PowerDVD、WinDV高清播放功能的增加,HDTV播放机开始被市场接受,HDTV和我们越来越接近。
很多人开始对HDTV有所了解。
一提到HDTV,很多人以为非常简单,不就是720P、1080i嘛,最多不过1080P 罢了。
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对于平板电视没有1080i和1080P的区别。
也没几个人知道720P只是美国几个电视台才使用的标准。
许多关于高清的概念都是以讹传讹,甚至720P、1080i和1080P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让我们一起追本溯源,从720P、1080i和1080P概念入手,纠正一些在高清方面的错误认识,了解高清的真面目。
认识高清从隔行逐行扫描开始720P、1080i中的i是interlace,代表隔行扫描;P是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
要讲清楚这两个名词,还要从模拟的CRT电视说起,传统的CRT电视,工作的原理是通过电子束在屏幕上一行行地扫描后发光来显示图象的。
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带宽的限制,只能传递隔行信号,以节省带宽。
以NTSC电视机为例,在工作的时候,把一幅525行图像分成两场来扫,第一场称奇数场,只扫描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原来一帧图像扫描的行数,由于人眼具有视觉暂留效应,因此看在眼中时仍是一幅完整的图象,这就是隔行扫描。
NTSC制节目共525行扫描线,每秒60场图像,表示为60i或525i,如果是逐行扫描的,就称作60P或525P。
PAL制节目为625行,每秒50场图像,表示为50i或625i,逐行则称为50P或625P。
记住,这是针对CRT电视机的。
以上的表示方法,不仅代表了CRT电视的扫描格式,也代表摄像机拍摄的图像的格式。
因为电视系统最初都是隔行扫描系统的,因此对应NTSC和PAL 制电视节目的摄像机,也全部是隔行扫描的,就是说凡是电视摄像机拍摄的NTSC/PAL制节目,全部是隔行扫描信号,分别表示为525/60i和625/50i。
记住,这是针对电视摄像机的。
对于模拟电视图像,以扫描行表示,PAL制表示为625/50i;NTSC表示为525/60i。
对于数字信号,则以像素或分辨率来表示,比如PAL制节目,分辨率为720*576,逐行可表示为576P,隔行为576i。
NTSC分辨率为720*480,逐行为480P,隔行为480i。
记住,这是针对电视图象的。
上面说了这么些,有些像绕口令似的,还有些罗嗦,但是对于搞清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却是必须的,说了这么些,大家应该记住,对于高清,对于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必须从电视机、摄象机和图象格式三方面认识,电视机、摄象机和图象格式本身是不同而又关联的不同概念。
高清定义各不相同高清电视,也叫HDTV,按照CCIR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定义,HDTV 的图象比例是16:9的,观看者在屏幕高度3倍的距离观看时,图象应该是透明的,和真实物体基本接近。
而按照ITU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HDTV具有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清晰度大约是常规电视机的两倍,图像宽高比为16:9。
主观的图像质量与隔行扫描的HDTV演播室的标准相当。
图象格式方面:除了美国个别几个电视台规定1280*720为HDTV标准外,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一代高清光盘HD DVD 和BD,分辨率标准都是1920*1080的,美国之外,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采用1280*720的标准。
但是,这仍没有看出来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请各位读者不要着急,慢慢往下看。
现在大家一提到高清,马上联想到的是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而高清标准的制定,最早和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高清标准确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已超过20年,当时平板电视还没有出现,制定标准时是从CRT电视考虑的,因此现在说的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有着浓厚的CRT的味道。
从电视机方面讲,考虑到当时CRT电视在技术上的限制,同时为了照顾计算机行业显示器为逐行扫描系统,CRT在显示1280*720的图象时,采用逐行扫描系统,简称为720P。
而在显示1920*1080的图象时,采用隔行系统,简称1080i。
按照当时的技术,还不可能生产1080P的CRT电视机,1080P的CRT电视机是21世纪才出现的。
这就是720P、1080i和1080P概念的来历。
但是目前CRT已被淘汰,平板电视已取而代之。
对于液晶和等离子电视而言,属于固定像素显示设备,显示图象时不需要扫描,而且各个像素点可以认为是同时发光,如果非要和隔行逐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可以认为液晶和大多数等离子电视都是逐行扫描的。
那么是不是说720P、1080i和1080P可以取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还有一个摄象机的格式。
从摄象机角度讲,高清摄象机虽然是数字的,但是扫描方式是从模拟摄象机沿用过来的,传统的模拟摄象机,全部为隔行的,而高清摄象机,在保留隔行扫描格式的同时,还增加了逐行扫描格式。
高清摄象机不仅保留了隔行、逐行之分,而且还保留了PAL制50Hz频率和NTSC 60Hz频率的区别,虽然高清已没有PAL和NTSC的分别,但是在美国、日本、韩国这些传统的NTSC地区,仍然保留了60Hz频率系统,而我国、澳大利亚、欧洲仍保留50Hz系统。
高清节目都是数字信号,因此只要以分辨率表示就可以了。
HDTV在拍摄的时候就分为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两种形式,而且帧频(每秒钟显示的逐行图像数量)或场频(每秒钟显示的隔行图像)也不相同。
1280*720有5种帧频,分别为60P、50P、30P、25P、24P,可简称为720P,又可分别表示为720/60P(美国ABC电视台采用);720/50P;720/30P、720/24P(FOX 台);720/25P。
其中的720/50P、720/25P原本并没有,后来德国在选择高清图象标准时,曾有意选择720P系统,考虑到德国传统上是50Hz系统国家,因此一些厂家推出了支持720/50P、720/25P的摄象机,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选择这种标准,至多是个议题而已。
1920*1080的情况更加复杂,隔行的表示为1080i,逐行的表示为1080P。
在美国、日本场频为60Hz,可表示为1080/60i,在我国、欧洲、澳大利亚,则为1080/50i,这两种格式都可称为1080i。
事情并未因此而结束,为了方便高清节目的制作和交换,世界范围内统一采用了1080/24P的标准,这种标准还被作为数字电影摄像机的标准,著名的《星战前传》就是用1080/24P摄像机拍摄的,很多高清电视剧,比如《大宅门》也是1080/24P的,简称为1080P。
但是这仍不是1080P的全部内涵,对于平板电视,实际上可以认为没有1080i 和1080P的区别,因为目前图象处理电路技术发展非常快,运算速度非常快,处理能力非常强,均具有倍线技术。
所谓倍线技术就是把隔行的1080i的图象处理成逐行的1080P的图象,可以把1080/50i完美处理成1080/50P,1080/60i处理成1080/60P,包括1080/24P的节目,更可非常轻松地处理为1080/50P或1080/60P。
而且任何一台平板电视都有这种电路,稍微高档的平板电视处理效果都不错。
高清平板争议更多讲到这里,似乎还没有讲电视机的格式。
关于电视机的格式,更加复杂,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分辨率高低各不同,而各国和地区对于分辨率达到多少的液晶和等离子才算高清,说法也不一。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ECA和欧洲通信家电工业联合会EICTA规定的高清电视机分辨率必须达到1280*720以上。
按照4月5日信息产业部公布的高清国标,高清平板电视分辨率必须达到1280*720。
就是说,如果液晶和等离子分辨率达不到1280*720,明年1月1日开始,就不能再称为高清电视了。
液晶电视分辨率全部可以达标,但是等离子可就热闹透了。
42英寸等离子,分辨率有以下四种,分别是:852*480、1024*768、1024*1024和1024*1080,全部不符合高清国标的要求。
只有50英寸的等离子才符合高清国标。
更复杂的是,1024*1024和1024*1080两种等离子,并不是逐行显示的,而是隔行交替发光,上面说“可以认为液晶和大多数等离子电视都是逐行扫描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