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汇总
(完整版)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一、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广义: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在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1、宪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部分称“条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行政法规之列。
4、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根据现行的法律与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规定、命令、指示、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由上述各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实现、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体现。
既包括公民有通过报纸和新闻期刊等出版物表到思想见解的权利,也包括公民通过广播电视等出版手段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包括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表达并传播各种思想见解,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利。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名词解释新闻政策:新闻政策就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限定。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发生的重要新闻。
媒介审判: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
有偿不闻:新闻从业人员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呗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
实质是新闻敲诈。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国家秘密: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具有其他人格权所共有的特征,即法定性、人身专有性和财产关联性。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新闻传播法:广义的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
简答题1、新闻自由与国家秘密之间的关系P162新闻传播活动与保守国家秘密绝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
新闻自由也从来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保守国家秘密都是新闻自由的底线,这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而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做的必要限制。
在我国,做好新闻保密工作,对于有效地保护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蓬勃发展,各类媒体百花齐放,新闻报道面日益扩大,媒体出口限制日益放宽,这些新情况同时给新闻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显示了加强新闻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解释1、舆论监督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2、名誉权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3、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4、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公开真实意图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调查参与活动5、抗辩事由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6、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不能直接作用于受众,影响他们的想法,但是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安排议题和提供的信息来影响受众7、有偿新闻在新闻活动中,由采编人员介入的一切以金钱或者金钱等价物交易的行为8、新闻侵权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9、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简答1、记者需不需要暗访,要考虑哪几点?答:1所要获取的信息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重要性2 一切获取信息的其他方式都无济于事3披露该事件而阻止的危害明显大于因采取欺骗手段而引起的危害的2、隐性采访的合理运用?答:1不得做为常规方式使用,使用了要向上级报告2 隐性采访的内容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利益的重要性3 不得伪装特定身份如公安、政府官员4 不得为了获取证据对采访对象进行诱导5 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6 进行暗访之前尽量告知上级部门,获取上级的配合7 隐性采访结束后,应对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进行技术处理3、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权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4、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1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3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5、新闻侵权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答:1报导内容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采访时偏听偏信,未找被批评人核实情况以至于报道的主要事实失3报道内容是真实的,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6、什么是新闻侵权,其特点是什么?答: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其特点是1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造成侵害,其中由以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2从传播方式上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3从后果上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7、新闻侵权诉讼事由有哪些?答:侵害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等8、有偿新闻的表现有哪些?答:1(软新闻)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不分,以新闻作品的方式做广告2 以巧妙的新闻形式给企业形象和产品做宣传3 以批评报导做为要挟,直接索要钱物4 有偿不闻该报道的不报道三、论述题1、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有哪些?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明确“三个统一”的理念(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新闻法律职业道德其伦理规范复习资料1、一个道德原则,若干条道德规范,有哪些原则?(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P290-3121条道德原则和几条道德规范构成1条道德原则就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新闻传播行业及从业者在调整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把尺子。
(1)新闻自由原则(2)社会责任论(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几条道德规范1.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
①力求准确②尽可能交代消息来源①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②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③保持平衡2.清正廉洁,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
①坚持新闻传播职业的独立性,不屈服于邪恶势力,避免主观干扰②不受贿,不搞“有偿新闻”等行业不正之风③不得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新闻”3.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
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②维护司法尊严与司法公正③不得伤风害俗,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④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不诽谤他人,不揭人隐私。
4.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作与交流。
5.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少年儿童等易受伤害者。
2、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新闻法律的主体和客体P14-17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定义:指新闻传播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特点:1.国家意志的体现2.以法律上的权力和义务为内容3.由国家强制力做保障主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1.新闻传播媒体(最重要)。
具有法人主体资格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
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内容: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由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义务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行为的必要性。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1、论记者职业道德之——雨中骑车人摔跤照片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路上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摄影记者“守株待兔”拍摄照片2005年5月9日,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在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有一窨井盖钢筋裸露在外,又遇大雨来袭,形成一个水坑,不少过路行人会在此地摔跟头,记者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此地等候一个多小时终于拍摄到了一位行人摔跤的惨景。
从新闻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真实的新闻,也据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在此新闻中我们也看到了记者为了拍摄一个新闻事实,并且让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的社会群众引起注意,在雨中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才拍摄到了这一组新闻图片。
这组新闻图片,不管是立意还是视觉效果都是不错的作品,它与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饥饿的小女孩》也有几分相似之处,不管是从立意还是图片来说,《饥饿的小女孩》都是一幅成功的作品。
但是这让人们在同情非洲人民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那个小女孩的命运。
结果小女孩死了,这位摄影记者也因精神压力在获得大奖仅几个月后自杀了。
试问一句,如果你拍的骑车人摔倒在地有什么意外或不测,你还会如此坦然吗?我们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对记者的职业道德也应该有所兼顾。
有时职业与道德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二者时去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支撑。
如果你在拍之前拿一个牌子,在醒目的地方写上“此地有坑吗,行人绕行”等,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路人摔跤了,然后再拍摄一组坏窨井盖的图片,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也未尝不可。
每件事情都有一百种的解决方法,不一定要用有伤害的方式来解决,或许你是无意识的,但在做之前如果考虑到前因后果,那么就不会有不该发生的伤害了。
我想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就是要将信息传达给受众,明白他们想要的,需要知道的。
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做好记者基本职业道德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 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指规范新闻行业从业者行为和维护新闻秩序的法律法规。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守新闻法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1 新闻从业者职责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职责:- 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 - 尊重真实、尊重事实、尊重公平 - 尊重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 防止不实言论、造谣和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1.2 依法采访原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 依法采访,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生活私密空间 - 尊重采访对象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 采访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时要遵守法律规定1.3 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在报道过程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一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面临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2.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作为舆论引导者,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
2.1 客观、公正、中立新闻从业者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并且保持公正和中立。
不应该因为个人立场或利益关系而歪曲事实的真相。
2.2 尊重个人隐私新闻从业者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2.3 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报道过程中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的情况发生。
如果发现报道错误,应该及时进行修正和澄清。
2.4 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尊重并维护良好的新闻秩序。
不得进行虚假报道、诽谤、诬告、造谣等行为。
3. 结语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只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新闻行业才能保持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和信息传播的角色。
希望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考试复习重点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的专属权利。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个人尊严。
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姓名、肖像、隐私、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力都属于公民人格权的范畴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得到总和。
新闻法概念:1广义的新闻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狭义专门指适用于新闻传播的一部法律。
新闻法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新闻法制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2)渗透在各部分法律中(3)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多,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不多(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辩证统一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⑥编辑核实不力新闻侵权行为有哪些特点:1首先必须是和新闻活动相关的,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行为;2从形式看,主要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3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从后果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损害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为、行为人的过错、因果关系隐性采访:又称“暗访”、“秘密采访”等,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在对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形象和声音用暗藏的摄像机或录音机记录下来,并在媒体上发表的采访形式。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笔记整理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填空题20个20分1.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宪法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检查制度、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辩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死刑复核制度;审判监督制度)2.与法律相应的门类包括:刑事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律制度3.不得公开审理的案件有:涉及国家机密、涉及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4.我国新闻法规的渊源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5..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6.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原则有:公共利益原则、事后限制原则、明显而即刻危险的原则等7.两个服务原则是指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8..新闻传播行政管理包括报刊管理、广播电视管理、互联网信息管理和新闻记者管理。
9.非法出版活动和非法出版物在我国都是严格禁止的10.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从业资格证分为: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证和新闻记者证。
11..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和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同时标志着“两会”的新闻发布会制度由此建立12.新闻发布会的类型包括:例行新闻发布会、突发事件、重大活动、宣告性、首脑、网络13.审判公开包括: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等程序与内容14.国家秘密的等级可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级15.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要求:禁止发表煽动言论、禁止泄露国家机密和禁止破坏民族团结。
16..我国法律禁止的传播破坏社会秩序行为包括:禁止散布谣言、禁止宣传邪教、禁止宣传淫秽和色情、禁止渲染暴力和凶杀17.《宪法》规定泄露秘密罪的三种罪名:泄露国家秘密罪、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非法获取或持有国家秘密罪。
18..《宪法》规定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法律责任:刑事处罚;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文化行政处罚19.信息时代公民权利最重要的价值是:知情20.侵权行为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21.公民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22.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无害原则、保守机密原则、自主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合理获利23.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特点:阶级性与普适性的统一;职业性和大众性的统一;团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统一二、简答题4个20分1.法治和法制区别和联系?法制是静态的制度,即法律制度或法律和制度的总和;法治是动态的管理,即一种治国思想和方式2.我国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7条)公开审判制度等3..新闻传播法制的两大类型?(2条)15一是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二是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传播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点
第一章1.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 p14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部法律。
渊源:是新闻传播法规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例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例与协定等。
2.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P18言论自由“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3.媒介审判极其负面影响P58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犯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情绪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负面影响:a, 亵渎了法治原则。
媒介审判虽然不能真正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司法程序,但能够制造和引导一种“众情激奋”的舆论氛围。
B,导致新闻传播体角色错位。
媒介审判使新闻传播媒介超越报道新闻、提供信息、引导舆论的职能,转而担任“民间审判”的角色,对自己拥有的权利的无限放大,干预了正常的司法程序。
防范:客观真实不煽风点火不添油加醋;理性不偏不倚,忠实记录历史;公正平衡给原告双方同等说话的机会,甚至给与罪犯嫌疑人发言或为自己辩驳的机会,维护司法尊严,在法治原则下监督司法。
第三章1 . 新闻传播媒体实行的制度:批准登记制2.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实行的制度批准登记制的意义及其内容p60内容:对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创办报刊的报批部门做了行政级别区分,中央单位创办正式报刊,由报刊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地方单位创办正式报刊,由报刊主管部门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并报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国内统一刊号的结构形式为: CN 报刊登记号 /分类号。
意义:a,确保媒体切实遵守《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b,便于对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一、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首要条件.2.思想条件:近现代新闻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益于新闻自由理论: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为宝贵的基本人权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3.政治条件: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 .二、我国古代新闻信息管制制度的基本特征:“言禁"、“书禁”和”“报禁”三、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宪法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最高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第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它决定着人们的信仰自由、思想、信息交流和人身自由。
4、“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5、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四、社会主义新闻法规产生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
五、英国新闻传播法制起源于1215年的《大宪章》对表达自由的保护。
六、1586年伊丽莎白颁布“星法院法令",确立了各项审查制度,其核心是特许制.七、、海洋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律主要以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为主,司法机关的判例不作为法律渊源;海洋法系的法律渊源主要以法院的判例为主,兼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2)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律主要以法典的形式出现,一部法典对该法律部门所包含的规范做统一系统的规定。
海洋法系的法律主要是单行法,很少制定法典.3)法官的权限不同。
大陆法系的法官只能依据现有的法律审判案件,法官自己不能创造法律.海洋法系的法官除了依据现有法律和判例审判案件外,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创造新的法律。
4)诉讼程序不同。
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庭审中采用纠问制.海洋法系采用当事人主义,法官只是居中裁判;还有陪审团制度,陪审团负责判断事实,而法官负责法律适用。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审判工作制度刑复核制度)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1禁止散布谣言 2 禁止宣扬邪教3 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4 禁止渲染凶杀、暴力内容新闻传播与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位臵,以追求社会正义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从行政行为主体看,我国对新闻传播机构与媒体实施行政监管的中央机构,主要⏹记者站的驻站人数不得超过5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一直实行⏹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世界上唯一的对地震新闻与信息的发布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国家⏹1982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个有关广告的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一般时段每小时12分钟、黄金时段每小时9分钟的限制广告发布的三原则广告应当真实;广告应当合法;广告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电视台每套节目每日播出的烈性酒类商业广告不得超过12条,其中19点至21点之间不得超过2条。
⏹维护公序良俗是各国法律中的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新闻侵权从形式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
“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有偿新闻:指某些企业单位、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了掩盖丑行而贿赂新闻人员以做出歪曲事实的报道的违法行为。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前知识点整理 重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知识点题型:主观题60分(简答、论述、应用)客观题40分(填空、名词解释)1、法的定义P3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即人类社会用来指导、约束社会上各种个体与群体的一套行为规范。
2、法与政策的基本关系P6一是法是政策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二是法在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宪法制度P7宪法制度,是指以宪法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
4、新闻传播法规的含义P14广义: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5、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P18一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二是“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三是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6、报刊审读制度P26报刊审读制度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报刊主管单位在报刊出版后,组织有关人员依法对报刊出版质量进行的审阅和评定,是报刊出版事后管理的重要制度。
7、突发事件P29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8、煽动的含义P38煽动,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鼓吹煽动,意图使他人接受或相信所煽动的内容或实行所煽动的分裂国家的行为。
9、国家秘密的含义及级别P39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密级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10、我国法律禁止传播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P41(1)散布谣言;(2)宣扬邪教;(3)宣扬淫秽、色情;(4)渲染暴力、凶杀。
11、名誉和名誉权P46 、212名誉,是社会或他人对公民品德、才干、信誉、功绩、资历和身份等方面评价的总和。
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个人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解释1.新闻出版保密制度: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实行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制度。
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的保密规定进行自审;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涉及其他单位工作中的国家秘密的,应当负责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
2.舆论监督:是指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治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3.著作权: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4.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在使用他人作品时所享有的一种抗辩权。
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其他权力的制度。
合理使用制度也是对著作权人使用著作权的限制,其立法目的也是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
5.法定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不需著作权人许可由法律直接许可,但需向著作权人支付一定的报酬;法定许可,著作权人只有“获得报酬权”而无“禁止权”;法定许可仅限于法律列举的五种方式:报刊的相互转载,营业性演出,录音录像制作者,播放录音制品节目,编写出版教科书。
6.强制许可:在特定条件下,由相关主管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已发表的作品,强制著作权人许可申请人对作品进行使用。
7.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阿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概念有两个,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二是新闻呢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了解这些概念、历史及其变化,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不无裨益。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汇总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法:法是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
它通过对人们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2.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
公民也是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3.法治: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思想。
作为一种治国思想和治国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
4.人治:人治是指依靠执政者个人的意志和主张治理国家的主张。
5.大陆法系:大陆法系——民法系,又称罗马——日耳曼法系亦称成文法,是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十九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69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其中德国《民法典》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新闻统制:所谓新闻统制,就是在“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为出发点,根据各种新闻法令和条例建立各种新闻检查制度和各种新闻检查机构,对新闻传播业进行严格的控制。
7.外国短期采访记者:外国短期采访记者是指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内,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外国驻中国新闻机构指的是,外国8.新闻侵权: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众利益的事物,并促使其沿着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10.记者站:(判断)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记者站仅限于依法从事与报刊社业务范围相一致的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必须由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开展工作。
记者站不得进行与新闻业务无关的其他活动,不得利用记者站名义从事广告、赞助开办经济实体或进行其他经营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新闻政策:新闻政策就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限定。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发生的重要新闻。
媒介审判: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
有偿不闻:新闻从业人员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呗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
实质是新闻敲诈。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国家秘密: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具有其他人格权所共有的特征,即法定性、人身专有性和财产关联性。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新闻传播法:广义的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
简答题
1、新闻自由与国家秘密之间的关系 P162
新闻传播活动与保守国家秘密绝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
新闻自由也从来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保守国家秘密都是新闻自由的底线,这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而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做的必要限制。
在我国,做好新闻保密工作,对于有效地保护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蓬勃发展,各类媒体百花齐放,新闻报道面日益扩大,媒体出口限制日益放宽,这些新情况同时给新闻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显示了加强新闻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新闻侵害隐私权、名誉权的构成条件 P220 P47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条件:(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
(3)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出现。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条件:(1)、行为人实施了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传。
(2)、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
(3)、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失的事实。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为什么要发扬清正廉洁的作风 P323
4、受害人同意作为一种抗辩事由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P232
(1)受害人事先明示的事实意思表示。
受害人的同意应该是在侵害行为之前表示出的意思,而不是事后的意思。
受害人同意的意思一般应该是明示,并且必须是真实的。
(2)行为人主观上的善意。
行为人主观上的善意应该是受害人同意这种正当抗辩事由的构成条件。
否则,行为人则有可能利用受害人的同意而采取恶意行为。
(3)不超过同意的范围和限度。
(4)受害人之同意不违反法律与社会公德
5、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P301-P306
1、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法规的作用。
一是新闻船舶职业道德为新闻传播法规提供存在的价值基础。
二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法规具有多方面的补充作用。
三是加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法规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2、新闻传播法规对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是新闻传播法规可以保障道德规则的实施。
二是新闻传播法规是传播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有力手段。
6、如何预防和减少媒介审判
(!)政府及司法机关加强立法,完善自身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另一方面,在审判中要加强信息透明度,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媒介的新闻自由权,保证公开审判,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
(2)媒介应做不懈努力自律,不是仲裁者媒介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等基本原则,忠实于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坚持用中性语言,尽可能做到平衡报道,力求司法机关处理该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公众也应出一份力。
解决好受众的问题,“媒介审判”也就更容易消除,公众自觉学习法律,增强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遇事理性思考,理性判断,不轻易受媒介的煽动,做一个信法、守法的群体,才能更好地保证司法的权威性,阻止”媒介审判”的发生。
7、如何理解公民对政府或官员行使批评建议权时不能动辄以煽动定罪 P150-P153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即借助于舆论监督来实现的。
新闻传播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影响大、约束力强等特点,是广
大普通公众实现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因此,依法保护新闻传播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而不动辄以“煽动”定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8、预防自杀媒体职业指导对媒体报道自杀事件做了哪些指导 P307-P330
媒体报道自杀事件应遵守的指导原则:1、不附加图片或视频,不将自杀方式描绘成无法解释或浪漫或神秘的行为。
2、不对自杀方式进行详尽描述3、切忌为自杀者歌功颂德或大肆渲染4、不要使用煽动性标题5、报道标题用词谨慎6、不要报道经常有人自杀的地点7、关注自杀者的亲属。
9、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
P307-P308
一条道德原则和几条道德规范构成
道德原则就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新闻传播行业及从业者在调整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把尺子。
有从新闻自由原则到后来的社会责任论、还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道德规范:1、新闻要真是客观与公正。
2、清正廉洁,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
3、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
4、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作与交流。
5、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少年儿童等易受伤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