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分级及报告标准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处理,还在于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将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展开讨论,从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标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生产生活等活动中,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突发事件的性质通常具有突然性、意外性和不可预测性,它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形式。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可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洪涝、台风、暴雨、干旱等。
自然灾害具有普遍性、不可控制性和破坏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2.事故灾难事故灾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建筑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等。
事故灾难通常具有突发性、突然性和破坏性,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3.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是指传染病暴发、食品中毒、环境污染等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传染性、延展性和影响范围广泛,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4.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是指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抢劫盗窃等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通常具有隐蔽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包括事件等级划分、应急响应级别以及救援行动等级等多个层面。
(完整版)应急应对分级标准
(完整版)应急应对分级标准一、引言应急应对分级标准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为各级单位提供分类指导。
本文档旨在明确不同级别应急事件的分类标准,便于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对,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应急应对分级标准2.1 一级应急事件一级应急事件是指对单位生产经营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重大应对措施的事件。
具体标准如下:- 威胁范围广泛,可能影响到社会公共安全- 人员伤亡较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对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长时间恢复相关应对建议和措施- 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 临时封锁事发区域,疏散人员,确保安全- 向上级政府报告情况,并请求支援-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适当的救援和处置2.2 二级应急事件二级应急事件是指对单位或社会造成一定威胁,可能对正常秩序和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
具体标准如下:- 威胁范围较局限,但可能出现连锁反应- 有一定人员伤亡,对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对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中断,需要较长时间恢复相关应对建议和措施- 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机制-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和处置工作- 加强事态宣传和舆情管控,防止恐慌和谣言扩散- 提供相关救助和支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2.3 三级应急事件三级应急事件是指对单位或社会单一部门或特定地区造成一定威胁,需要采取相应应对措施的事件。
具体标准如下:- 威胁范围较小,影响局限在特定区域或单位- 有个别人员伤亡,但较为轻微- 对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但短时间内可恢复相关应对建议和措施- 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机制- 组织相关部门快速处理和处置事件-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提供适当的救援和支持,确保事件不扩大范围三、结论应急应对分级标准对各级单位在应对紧急情况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明确不同级别应急事件的分类标准,能够更加科学地制定相关应对策略和措施,提高应对效率和应急管理水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报告管理要求
– 体现快速 – 项目简单 – 描述事件概况 – 附件可以没有
➢ 进程报告
❖ 报告内容: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
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 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 报告要求:
• 报告次数不限 • 附件信息必不可少 • 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 • 反应疫情的动态(新) • 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 ➢多元化 ➢群体性或公共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
➢意外性 ➢频发性 ➢危害性 ➢国际性
主要内容-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条 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 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报告程序
发现 突发 公共 卫生 事件
责
任
报
告
单
所在
位
地的
或
专业
审
报
机构
核
告
人
网络 直报
同级 卫生 行政 部门
本级 人民政府
达到 标准
上一级卫生 行政部门
调 查
未达到 标准
采取措施
作为一般 事件报告
报告内容-1
✓ 事件基本信息
– 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 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 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 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全球首次发现,短期内不断出现病例或出现死亡; ?我国首次发生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较高死亡率的传染 病,病例数不断增加或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天花、脊灰野毒株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档
突发事件类型
具体病种和事件
预案(定级主要依据)
规范(基本报告标准)
甲类/按甲类管理传染病
肺鼠疫
肺炭疽
Ⅰ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Ⅱ级: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依据《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卫应急发【2006】355号)
Ⅰ级:有所列情形之一的
在24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
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00人(含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5人(含15人)以上。
在24小时内,1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
a.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300人(含3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25人(含25人)以上。
Ⅲ级: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
Ⅰ级: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末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Ⅱ级: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输入性传染病
Ⅰ级: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分级标准
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分级标准一、编制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内涵的释义(试行)》;《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全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三、事件的和分级标准(一)传染病事件1.鼠疫(1)报告标准:发现1例及以上的鼠疫病例或疑似病例。
(2)分级标准一般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Ⅳ级):腺鼠疫在一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Ⅲ级):在1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6天内发现5例以下的肺鼠疫病例;或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区县(自治县)。
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Ⅱ级):在1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6天内发现5例以上的肺鼠疫病例或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区县(自治县);或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县(自治县)。
特别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Ⅰ级):我市发现的首例病例或主城区发现1例以上的肺鼠疫疫情。
2.霍乱(1)报告标准: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或疑似病例。
(2)分级标准:一般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Ⅳ级):在一个区县(自治县)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下。
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Ⅲ级):在一个区县(自治县)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县(自治县)。
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Ⅱ级):在一个区县(自治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自治县),有扩散趋势。
3.脊髓灰质炎(1)报告标准:发现1例及以上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人或疑似病人。
(2)分级标准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Ⅲ级):发生1例及以上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
突发事件上报分级及流程
(1)上报至集团总裁
流程A-1
流程A-2
(2)上报至产业集团总裁
流程B-1
流程B—2
(3)上报至主管业务副总裁
流程C-1
流程C-2
(4)上报至系统总部总经理
流程D-1
流程D-2
1 突发事件分级上报汇总表
序号
事件类型
事件要素
上报分级
系统总部总经理
主管业务副总裁
产业集团总裁
集团总裁
事件级别
上报
流程
事件级别
上报
流程
事件级别
上报
流程
事件级别
上报
流程
1
安全、暴恐 事件
万达直接责任造成的安全事件、在万达经营区域内发生的暴恐事件,伤亡人数N(人)
轻伤=2
D—1
轻伤≥3
C—1
死亡≤2
或3≤重伤<5
N<10
10≤N<50
50≤N<200
N≥200
发生在集团总部的集体上访、静坐抗议、游行示威等人员聚集行为,人数N(人)
N≤2
2<N<5
5≤N<10
N≥10
自残自焚等极端行为,人数N(人)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N≥1
—
群体性事件:集团内由销售、经营、工程、物业、服务等原因引起的人员聚集、集体上访、游行示威、自残自焚、静坐抗议、破坏公共秩序或设施以及网络投诉、抗议等对集团品牌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N<50
50≤N<100
100≤N<300
N≥300
7天内,针对同一事件,通过集团客诉系统、其他网络平台、直接向地方公司投诉,人数N(人)
突发公共事件简要分级标准(参考)
突发公共事件简要分级标准(参考)一、地震灾害特大: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
重大: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
较大: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
一般:造成10人以下死亡,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
二、安全事故特大: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地质灾害特大: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重大: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较大: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一般: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四、群体性事件特大: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发生打、砸、抢等违法行为。
重大: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发生打、砸、抢等违法行为。
较大: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100人以下,无打、砸、抢等违法行为。
一般: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无打、砸、抢等违法行为。
备注:涉及少数民族、宗教、退役军人等敏感人群或1人以上死亡也要及时报送。
五、恐怖袭击事件不分大小,一律及时报送。
国家突发事件分级分类标准
国家突发事件分级分类标准是指中国政府制定的,用于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分类的标准。
通常基于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影响范围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划分。
突发事件分级:
1.特别重大(Ⅰ级):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构成特别严重威胁的事件。
2.重大(Ⅱ级):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国家
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3.较大(Ⅲ级):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局
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构成较大威胁的事件。
4.一般(Ⅳ级):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较小
范围内的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构成一定威胁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报告管理要求
分级鉴定原则:
重大( Ⅱ级)6
(6)我国还未发觉旳传染病在我区发 生或传入,还未造成扩散。
哪些传染病?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 异性克雅氏病等
分级鉴定原则:
重大( Ⅱ级)7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扩散 到原发地以外旳镇、街道。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原因不明]
分级鉴定原则:
重大( Ⅱ级)8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指:同种同源旳医源性感染(涉及医院感染),发 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3人以上死亡。
分级鉴定原则:
重大( Ⅱ级)9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 人员死亡。
[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教授鉴定]
分级鉴定原则:
重大( Ⅱ级)10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100人以上(含 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 上(含10例)死亡病例。
2023年3月21日,区长办公会议讨论经过《萧山区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萧政办发〔2006〕66号)
分级鉴定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旳分级:
按照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旳分级要求,根据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旳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我区将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个级别:
尤其重大(Ⅰ级) 重大(Ⅱ级) 较大(Ⅲ级) 一般(Ⅳ级)
❖ 报告要求:
• 体现迅速 • 项目简朴 • 描述事件概况 • 附件能够没有
➢ 进程报告
❖ 报告内容:报告事件旳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
件旳诊疗和原因或可能原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 等内容。同步,对首次报告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 报告要求:
• 报告次数不限 • 附件信息必不可少 • 体现措施旳落实和评价 • 反应疫情旳动态(新) • 尤其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公司突发事件分级规定
公司突发事件分级规定一、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一)气象灾害。
Ⅰ级事件标准:因台风、暴雨、暴雪、冰冻、寒潮、海上大风等自然灾害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Ⅱ级事件标准:因台风、暴雨、暴雪、寒潮、海上大风、冰冻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Ⅲ级事件标准:因台风、暴雨、暴雪、寒潮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地震灾害。
Ⅰ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造成5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
Ⅱ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
Ⅲ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
(三)地质灾害。
Ⅰ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2.因灾死亡1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Ⅱ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2.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一览表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一览表
1. 自然灾害:
地震,通常按照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破坏程度等因
素进行分级。
暴风雨和飓风,根据风速、降雨量、风暴潮等因素进行分级。
洪水,按照水位、流量、淹没范围等因素进行分级。
台风,按照风力、风暴潮、降雨量等因素进行分级。
火山喷发,根据火山喷发的规模、喷发类型、灰尘含量等因
素进行分级。
2. 环境污染:
水污染,根据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等因素进行分级。
大气污染,按照污染物种类、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因素进
行分级。
土壤污染,根据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等因素进行分级。
3. 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事故严重程度、伤亡人数、交通堵塞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
航空事故,按照事故类型、飞机规模、伤亡人数等因素进行分级。
铁路事故,根据事故类型、列车规模、伤亡人数等因素进行分级。
4. 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爆发,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速度、病毒致病性、病例数量等因素进行分级。
食品安全事件,根据食品中毒人数、食品种类、事发地区等
因素进行分级。
医疗事故,按照事故类型、伤亡人数、事发地区等因素进行
分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
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也可能随着时
间和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和修订。
因此,在实际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当参考当地相关机构发布的最新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档题库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Ⅰ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Ⅱ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Ⅲ级: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具体病种和事件
预案(定级主要依据)
规范(基本报告标准)
预防接种服药事件
Ⅱ级: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Ⅲ级:预防接种或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b.在其所辖的8个及以上(或全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在24小时内,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a.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500人(含5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35人(含35人)以上。
b.在其所辖的16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高温中暑事件
发生高温中暑,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
依据《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卫应急发【2007】229号
Ⅰ级:有所列情形之一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
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
Ⅰ级: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末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档
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
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疟疾
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突发事件类型
具体病种与事件
预案(定级主要依据)
规范(基本报告标准)
乙丙类传染病(除甲类、甲类管理传染病外,其它传染病单病例或死亡,原则上不予定级,只作为未分级事件报告,对于其它规范报告规定的情形可考虑定为一般事件)
炭疽
Ⅱ级: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以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分级标准一览表
突发事件类型
具体病种与事件
预案(定级主要依据)
规范(基本报告标准)
甲类/按甲类管理传染病
肺鼠疫
肺炭疽
Ⅰ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Ⅱ级: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Ⅳ级: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末超过10例。
霍乱
Ⅱ级: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附件1 公司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公司对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成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对涉及的突发事件分为四级:Ⅰ级事件(集团公司级)、Ⅱ级事件(企事业级)、Ⅲ(企事业下属厂矿、公司级)、Ⅳ级事件(企事业下属基层站队级)。
(1)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各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等因素分为两级。
其中Ⅰ级为集团公司响应级别,Ⅱ级为所属企业响应级别。
Ⅰ级自然灾害事件:凡符合或高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自然灾害事件因灾害一次发生10人级以上伤亡或失踪。
因灾需疏散、转移、安置群众1000人以上。
因灾造成大量员工及家属难以保证基本生活条件。
因灾一次倒塌房屋100间及以上。
因灾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导致受灾企业生产装置或设施50%以上生产线停产、停输或停运。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因灾省级以上公路交通中断12小时以上。
Ⅱ级自然灾害事件低于Ⅰ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为Ⅱ级事件。
(2)事故灾难突发事件(1)火灾爆炸突发事件Ⅰ级火灾爆炸可能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件可能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疏散1000人以上。
火势较大且长时间(≥2小时)未能有效控制,需要启动社会消防联防区域增援,并造成周边生产设施大面积停产,可能引发重大次生灾害事件。
Ⅱ级火灾爆炸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10—50人以上重伤,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
可能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疏散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
火势较大且长时间(≥1小时)未能有效控制,需要消防增援,并可能造成周边生产设施大面积停产。
Ⅲ级火灾爆炸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事件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500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
应急预案事件分级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应急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降低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 《广东省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5.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 《突发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件应急预案》7. 《数据安全事件分类分级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四、事件分级(一)特别重大事件1. 人员伤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2. 经济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3. 社会影响: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4. 网络安全:发生大面积停机、业务处理能力严重丧失、严重异常情况导致中断超过24小时、发生重大无线电干扰超过24小时、经济损失10亿元,或影响1亿多人的个人信息或1000多万人的敏感个人信息。
(二)重大事件1. 人员伤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2. 经济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3. 社会影响: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重要资源损害;4. 网络安全:发生停机和运行中断12小时以上,发生重大无线电干扰12小时以上,经济损失1亿元至10亿元,或影响1000万人以上的个人信息或100万人以上的敏感个人信息。
(三)较大事件1. 人员伤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2. 经济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3. 社会影响:造成局部区域生态功能损害或重要资源损害;4. 网络安全:发生业务中断时间超过8小时,发生重大无线电干扰超过8小时,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或影响100万人以上的个人信息或10万人以上的敏感个人信息。
街道突发事故等级判定
街道突发事故等级判定
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
(I级)、重大(11级)、较大(In级)、一般(IV级)四个级别。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I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XX 街道地区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或重大人员伤亡事故、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由区委、区政府统一指挥处置的,需要XX街道工委、XX街道政府调度本XX街道多个部门、社区和相关单位力量开展先期处置和配合做好各项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11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XX街道地区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
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事故、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XX街道工委、XX街道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本XX街道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或由区级相关部门进行处置,XX 街道配合处置的事件。
较大突发公共事件(In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对本地区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
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本XX街道的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
一般突发公共事件(IV级):指突然发生,事态简单,仅对本地区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3名以下人员重伤和财产损失,仅需要调度本XX街道的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本标准根据《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结合辖区实际,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减调整后制定。
该标准作为各部门、街道办报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标准,并作为分级处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依据。
一、自然灾害类(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3.重点水库发生垮坝或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4.洪水造成公路主干线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多个地方发生,或全市范围内发生影响辖区的特大干旱;6.本辖区内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3.洪水造成公路主干线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4.多个地方发生,或全市范围内发生影响辖区的严重干旱;5.本辖区内发生严重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发生2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2.发生死亡5一10人的山洪灾害;3.街道办各村发生严重干旱。
一般水旱灾害包括:1.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2.发生死亡5人以下的山洪灾害;3.街道办各村发生中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辖区,造成30人以上死亡(失踪),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对辖区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3.在毗邻地区发生的可能对辖区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小龙卷风、和大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失踪),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干热风、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公路主干线重点公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附件1 公司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公司对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成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对涉及的突
发事件分为四级:Ⅰ级事件(集团公司级)、Ⅱ级事件(企事业级)、Ⅲ(企事业下属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 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期、一个学校,肺结核 相关联病例10例及以上或 死亡1例及以上的
1周内、一个集体单位,流 感样病例30例或住院5例或 死亡1例及以上的
1月内、流行区一个乡 (镇)恶性疟(非流行区 输入性继发感染病例)5例 、一个村其他疟疾10例 (非流行区5例)及以上当 地感染病例
2周内、一个村血吸虫病例 未控制区10例(1周同一地 点5例)、控制区5例(1周 同一地点3例)及以上急性 病例,或非流行区(阻断 区)出现当地感染病人、 病牛1例及以上或发现感染 性钉螺的
散到县(市)以外地区;
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势;
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集体 单位2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 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 以上
7
病原体或治病 因子
发生烈性病菌株、 毒株、致病因子等 丢失事件;
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 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 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鼠疫、炭疽、非典、艾滋 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 丢失事件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 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
99人,未出现死亡病 地或区域重要活动期间中
例。
毒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
及以上。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 上,或死亡5人以上;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 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 亡病例。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 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 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扩散趋势;
传染性非典型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
2
性肺炎、人感 肺炎、人感染高致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 病性禽流感病例,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流感病例 疫情有扩散趋势:
一般
报告标准
肺鼠疫、肺炭疽、职业性 炭疽1例及以上病例,或1 周内同一集体单位皮肤炭 疽、肠炭疽3例及以上的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 以下或死亡1人及以上。
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 染暴发
12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 航的国家和地区发 其他突发公共 生特大传染病疫 卫生事件 情,并出现输入性 病例或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认定的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 定的
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
1例及以上病例
4 霍乱
霍乱在1个市(地)行政区域内 流行,l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 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 扩散趋势;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 域内发生, 1周内发病10~ 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 (市),或市(地)级以上 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霍乱在一个县(市) 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 内发病9例以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报告标准
序 号
类型
特别重大
重大
较大
肺鼠疫、肺炭疽在
1
大、中城市发生,
肺鼠疫、肺炭 疽
疫情有扩散趋势; 或肺鼠疫、肺炭疽 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
省份,并有进一步
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 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 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 县(市);
预防接种或群 8 体性预防性服
药
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 出现人员死亡;
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 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 良反应。
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 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或不良反应或死亡病例。
9 食物中毒
10 急性职业中毒
11
医源性感染事 件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 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 上死亡病例;
1周内、一个乡镇(街 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 例5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 以上
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 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 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 倍以上;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 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 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 发病水平1倍以上。
符合《国家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 告管理工作规范》报 告标准,但未达到较 大级标准的
一个医疗(采血)机构出 现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 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病例 3例及以上的
类型
一起(或相互关联 的多起)非公共卫 生类突发事件(受 伤应至少包括1名 及以上重伤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别重大
30人及以上受伤且 10人以上死亡的
非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分级及报告标准
重大
较大
一般
报告标准
20人及以上受伤且有死亡的, 或5人及以上死亡且5人及以上 受伤的,或10人及以上死亡且 有伤员的
其它乙类和丙
类传染病(同
一集体单位包
括学校、幼儿
园、自然村寨
13
、社区、建筑 工地等;其他
感染性腹泻为
除霍乱、痢疾
、伤寒和副伤
寒以外的腹
泻)
3天内、一个集体单位,细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0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及 以上的,或2例及以上死亡 的
1周内、一个县(区),登 革热首次发现病例或5例及 以上
1例及以上病例或疑似病例 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 腺鼠疫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市 (地)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 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 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 (地);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 (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 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 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 (市)。
腺鼠疫在一个县(市) 行政区域内发生,一 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 数未超过10例。
1例及以上病例
发生新传染病或我
国尚未发现的传染
5
新发传染病
病发生或传入,并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 有扩散趋势;或发 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现我国已消灭的传
染病重新流行;
1例及以上5年内未发生或 未报告或已消灭的病例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
6
不明原因疾病
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并有扩散趋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认定的
政部门认定的
出现其他急性中毒病例、 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 病例3 例及以上的,或意 外辐射照射人员 1 例及以 上的
序 号
类型
特别重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报告标准
重大
较大
一般
报告标准
1周内、一个集体单位,甲 肝、戊肝、伤寒(副伤 寒)、流行性出血热(高 发区10例)、钩端螺旋体 病5例、麻疹、风疹、流行 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 10例、其他感染性腹泻20 例及以上病例,或伤寒 (副伤寒)2例、流行性出 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其 他感染性腹泻1例及以上死 亡的
11-19人受伤且有死亡的, 或3-4人死亡且5人以上受伤 的
10人受伤的,或1-2人 死亡且5人以上受伤的
各级人民政府认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