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思路方法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思路方法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一、问答题的审题要求一般来说,一道完整的历史问答题,包含四种构题成分:1、提示语: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题目中的“简述”、“比较”、“论证”等等。
根据这些解答的提示语可确定题型。
2、主干语(或中心语):即指明答项内容的对象的成分,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3、答项语:即要求回答的内容的成分,如“情况”、“经过”、“内容”、“结果”等等。
4、限定语:限定解答内容或解答对象的时间、空间、角度、频率等等的成分。
【例】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注:红色字体为提示语,蓝色字体为中心语,深绿色字体为求答项,浅绿色字体为限定语。
)二、问答题的答题要求答案形式: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史实选取:准确、典型、全面;答案内容:核心知识;答案结构:史实+结论(评论)。
三、问答题的答题技巧(一)叙述题[题型特点]叙述题是问答题中最基本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要求是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灭的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叙述。
其提示语有“简述”、“概述”、“试叙”、“如何”、“怎样”、“是什么”、“有哪些”之类。
[典型题例]简述近代以来我国首都被外国侵略者占领的耻辱,并说明其原因。
[分析指导]此题第一问就是要求考生把分散在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的有关首都沦陷的情况进行归纳叙述,简单列出要点,以体现我国近代蒙受的屈辱。
由于单纯的叙述题主要是考查再认、再现的记忆能力,能力考查层次偏低。
所以此题的第二问在能力要求上作了调整提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我国首都沦陷的原因。
[答案要点]1.首都三次被占:(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2)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3)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
2.原因:当时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政府腐败无能。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技巧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技巧高考历史考试中,问答题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占据着决定考生历史成绩的重要因素。
在这道题型中,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出一系列的问题,并且答案要准确、简洁、有逻辑性。
因此,如何做好历史问答题需要有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审题要准确在应试过程中,审题是做好问答题的基础。
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要求,并且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尤其要注意这些关键词是代表具体事件或者人物。
同时,问题中的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相同与不同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体察清楚,这对于答题有很大的帮助。
二、答题要有条理在做答题题的过程中,考生一定要采取有条理的思路,先总后分,先主后副,不要跳跃思维。
尽量不要贪图篇幅,头绪纷乱。
常见的答题方法有论证型、举例型、对比型等等。
其中最简单的就是论述式答题法,即先提出问题,然后阐述思路,最后总结。
另外,考生还要注重时间分配,不要给一道小问题花太多时间,而忽略了整道题目的答案。
三、准确回答问题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考生除了要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掌握重点事件和人物的生平故事。
历史考试的问答题是针对这些事件和人物进行提问的,因此考生最好能够对历史事件做到观点正确、时间准确、名词翻译到位。
对于问题中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环境都要透彻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
如果考生对某一朝代或者某一事件缺乏了解,可以尝试扩展常识面,了解更多背景知识。
四、虚心请教如果遇到自己做不出来的问题,考生可以在答题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动脑筋,或者找老师、同学帮忙解决。
毕竟九十分以上的成绩是非常难得的,枉自以为结论正确。
而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交流水平,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问答题做好并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更是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可以注重审题准确、答题有条理、准确回答问题和虚心请教,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逐步提高做好问答题的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历史答题方法完整版
(一)历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历史当中,除了选择题很难之外,大题也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在答历史大题的时候,最好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套路,这样我们答题会快很多,也会!简便很多!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一、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
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征” 、“材料反映……的问题”等。
3、解题思路:①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②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4、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或挂一漏万。
对策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层次、多角度概括要要点,可以借鉴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式,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
二、比较异同型试题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 、“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 、“指出……相同之处”、2、解题思路:首先,思考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 (适合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其次,按照比较角度,对应概括异同(既可以先同后异,也可以先异后同,但一定要按类比较,切忌异同混杂)。
3、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①不能寻找出正确的比较项(比较角度),或者只是找到一些形式方面的所谓比较项。
②找出的比较项单一,或不能从多角度思考比较角度。
③不能按类比较,答案异同混杂,思维混乱。
对策:在于寻找出正确比较项(比较角度)。
一般而言,从背景、过程(内容、方式、领导力量)、影响(结果、作用)三个大方面寻找比较项。
三、 (观点)认识、评价型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 的认识” 、“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 、“评析……(观点)。
2、解题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
大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度)3+……3、问题与对策:由于这类试题提供的观点,一般在教材中没有反映,属于新观点,加上论证角度不明确(或比较隐晦),而且从试题命制的答案看,一是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基本没有多少联系, (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教材相关知识分散、笼统),二是答案表述语言带有学术性、非学科性(或类似政治、地理的学科语言),上述特点就使得这类试题难度加大,学生失误严重。
高考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一. 问答题的分类及解答注意事项1. 评价型问答题评价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方法:一分为二;将人物、事件现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史论结合。
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典型例题】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但是我们的教材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
为什么?试结合教材内容评价上述观点。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物质条件的分析能力。
回答第一问,关键是要全面完整地答出理由。
对此,作答前,可先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物质条件中几个必备的因素列出来,如资金、技术、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劳动力及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等,然后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相关史实作答。
第二问的答题思路是:有的学者因为没有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公正地去分析,所以,才会得出这样片面的认识。
答案要点:(1)理由:①直到鸦片战争前,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仍局限在江南、广东少数手工业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存在、发展缓慢。
②手工业生产普遍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清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国内外市场条件不具备。
另外,地主商人的钱财一般不用于扩大手工工场,资金不足。
③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经济很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
④封建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手工工场没有成为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如答出早期雇佣工人和早期资本家尚未完全形成阶级也可)(2)评价:夸大占很少数的先进经济因素;用局部先进工业、行业、部门来代替全国;用部分的、非主流的情况,掩盖整体的、主流的情况。
2. 比较型问答题确定比较项:人物、时代、主要事迹、阶级属性、历史地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原因、过程、目的、性质、影响、意义。
高考历史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问答题的解题方法1、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2、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3、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4、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5、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高考历史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答题方法1、问什么答什么做高考历史题最大的套路就是题目问你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就行了,这个是有很强的规范性的,回答太多也不一定有分数,只要再你回答内容的范围里适当的扩展几个答题要点就可以了,当然是要围绕它问的这个问题来回答。
2、题目问影响历史高考中大题最喜欢就是问影响作用等,我们遇到这种提问某个事件有什么影响的题目时,首先要代入当时的历史背景,如政治、文化、经济这三个背景。
影响要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这两方面去回答。
一般这种提问影响、意义、作用等题目的答题套路都是差不多的。
3、熟题当生题做很多人就是栽跟头在熟题上,所以对于熟题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不要匆匆看完题目就直接答题,要在审题上多花点巩固,往往出题者就喜欢在熟题上做手脚。
所以要仔仔细细看看有什么条件是有改变的吗?把这写题目当成第一次遇到的做就行了。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套路高考答历史题,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历史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4篇)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历史的答题技巧①选择题:历史选择题通常为最佳选择题,应注意总结归纳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风格和习惯;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宜在含义截然相反或十分相似的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②综合题:读题时要注意标出重点和关键点,提炼出所有有效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考生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要做到“五化”,即书写工整化、层次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和重点重复化。
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历史选择题答题妙招1.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2.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3.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4.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5.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6.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7.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二)2、善于利用材料。
历史材料题其实有时候只要把那段很长的材料分点概括出来就可以拿到满分了。
而在往年高考中直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摘录答案的也大有所在。
3、术语运用准确,不罗嗦。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三)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技巧及方法高考历史,是一门需要多方面呈现的学科,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多种答题技巧和方法。
在这里,我将介绍一些历史万能答题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一、题目分析在答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干、选项、背景说明、时间过度等。
分析题目时,可以基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1.考题类型历史考试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考题,即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应该选择答案选项或判断正误。
主观题是问答题,应该使用文字陈述的方式回答问题,要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和准确。
2.题目类型历史考试的题目类型有很多,比如:名词解释、阐述、分析、评析、论证、引证等。
答题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选择不同的策略,不断思考问题,然后给出相应的答案。
3.题目内容考试题目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年代、人物、事件、地点、文化等等。
考生需要通过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充分掌握其内涵和深度,然后进行思考,确定答案。
二、策略判断在考试中,有一些题目看似难以回答,但实际上只需使用正确的策略就能轻松回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判断:1.分析选项考生在选择答案时,一定要仔细分析选项,精心斟酌。
因为选项有时能够给我们提示答案的正确性。
比如一个问题提供了A、B、C、D 四个选项,如果选项 A 、B、 C 看起来很相似,选项 D 包含的信息又特别突出,那么很可能就选 D 。
2.划分步骤对于有些问题,有时需要进行多个步骤才能拿到答案。
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划分步骤的方式回答问题,然后进行无缝连接。
比如:“分析南北民族的历史渊源与种种矛盾的提出,结合近代中国历史有关时期的重大事件,评论南北的历史结局以及今天发挥强烈影响的现实意义。
”3.解决矛盾在历史考试中,会出现一些矛盾问题。
考生可以通过找到矛盾之后,确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得出答案。
举个例子:文化大革命是新时期毛泽东主义思想的集中表现,然而,毛泽东同志却在文化大革命发布结束后去世,同时毛泽东思想在当时也遭到过一段时间的打压。
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
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如下:1.首先明确问答题的基本结构通常情况下,问答题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部分构成。
提示项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中心项则规定了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求答项。
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2.细心审题审题对问答题来说,尤其重要。
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
通常憎况下,审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明确要求。
审题首先要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
第二,确定题型。
随着高考问答题综合性增强的态势,其复合性加强。
审题时要根据提示项及简述、概述、说明、简析、评价等说明性文字,确定好题目类型,依此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第三,挖掘题意。
根据要求,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
如1995年“建国后生产关系题”,题目涉及回答的内容有:生产关系变革的步骤、每次变革的原因和内容及结果、理论依据等三方面。
考生必须综合建国以来生产关系的三次变革来回答,但有不少考生仅答出一、二次变革。
对材料问答题,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并搞清观点与试题论证的关系。
针对一题多间和分值分布的规定,搞清重点与非重点,并据此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的分配。
第四,审明材料的观点。
目前来说,不少问答题是通过材料来创设答题情景的。
这就需要搞清所引历史材料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材料类的论证题,其观点。
结论,多是需要考生论证的论点。
否则就会文不及意,离题万里了。
3.筛选要点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组织好史实,确定住观点。
历史答题技巧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第一,分析试题结构。
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一题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
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由专用历史名词构成(材料问答题的主干语一般以历史材料的形式出现)。
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
这是问题的主体,是试题的核心,试题的其余各成分都围绕它展开。
只有正确理解中心语的内涵,才能把握住审题的大方向。
不然,准确审题则无从谈起。
找出主干语应作为审题的起点。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
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
是审题的最终落脚点。
找准答项语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就明确了思维的方向、找到了解题的着力点,收集材料、组织答案就有了目标。
审定答项语是审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
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
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
这些词语能够清楚地告诉我们试题的类型,提示我们应对的方法。
把握准提示语,就能够确定答案的基本结构,确定试题的基本解答方式。
限定语是对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在范围、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
规定答案要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位于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的前面(个别试题的限定语融合在主干语之中)。
如:"简要评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活动。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技巧在高考历史考试中,问答题常常是考生们的心头大患。
问答题的难度更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介绍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技巧。
一、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在高考历史问答题中,理解题目含义至关重要。
在阅读问答题时,考生应该注意仔细审题,并深入理解问题的内涵。
这些问题常常包含一些询问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理解与评价。
这需要考生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准确地描述和解释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具备熟练的记忆技巧在高考历史考试中,记忆技巧十分重要。
考生应该复习和记忆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并能够准确地描述、分析和解释。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考生可以采用一些记忆技巧,例如制作标语、编制故事情节等方法,以便加深思考、了解和记忆历史。
三、善于快速组织思路组织和调整思路是高考历史问答题中的关键。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构思笔记、备忘录,以及其他的工具来快速组织自己的思路。
这些都会对考生的答题效果产生强大的影响。
四、选好史料搜集渠道在高考历史问答题中,正确选取史料搜集渠道同样十分重要。
以互联网为例,考生可以浏览史料的各种专业数据中心、期刊、报纸、学术研究机构等,获取丰富的史料,这有助于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五、讲究语言表达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时,语言表达也是重要环节之一。
考生应该讲究措辞,清晰明了,不得模糊、含糊不清。
要做到话题自然,邮寄清晰、流畅的语言,让阅卷教师看出你的知识水平及技能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尽管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较难,但只要考生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并以良好的考试态度工作,相信依然能够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浅谈高考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浅谈高考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聂佳辉高考历史问答题作为传统的主观性试题之一,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多项能力,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长盛不衰的一种题型。
因此,答好它,对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答好这种题型,必须研究分析题型的特征,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下面我就来详细谈谈,以供参考。
一、问答题的分类及解答注意事项1.评价型问答题评价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方法:一分为二;将人物、事件现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史论结合。
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典型例题】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
但24是我们的教材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
为什么?试结合教材内容评价上述观点。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物质条件的分析能力。
回答第一问,关键是要全面完整地答出理由。
对此,作答前,可先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物质条件中几个必备的因素列出来,如资金、技术、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劳动力及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等,然后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相关史实作答。
第二问的答题思路是:有的学者因为没有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公正地去分析,所以,才会得出这样片面的认识。
答案要点:(1)理由:①直到鸦片战争前,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仍局限在江南、广东少数手工业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存在、发展缓慢。
②手工业生产普遍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清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国内外市场条件不具备。
另外,地主商人的钱财一般不用于扩大手工工场,资金不足。
③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经济很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问技巧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问技巧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提问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提问技巧:1.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在提问之前,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这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
2. 关注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提问时,要关注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提问时应分析他们的作用和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 掌握历史事件的转折点:历史事件往往有其转折点,提问时要能够识别这些转折点,并理解它们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5. 运用比较法提问: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6. 联系现实提问: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提问时可以探讨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7. 使用图表和时间线:在提问时,可以利用图表和时间线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8. 提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鼓励深入思考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究。
9. 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提问时应有层次性,从基础问题开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问题。
10. 结合历年高考真题: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中的提问方式,可以了解高考历史题目的出题规律和重点。
11.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提问时,不仅要接受历史事实,还要学会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12. 使用关键词和主题词:在提问时,使用关键词和主题词可以帮助快速定位问题的核心,提高问题的质量。
通过以上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准备高考历史科目,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
难度较大。
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
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
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
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问答题的结构。
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
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
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势力对两次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
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
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
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
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
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
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
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
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
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要求。
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
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
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方面归纳。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主要的设问形式)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原因型试题的分类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
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型历史试题的入手角度
生产关系类(主导阶级和阶级剥削)从生产力方面入手;上层建筑类(阶级状况、国家结构、价值观念等)从经济基础方面入手;政治事件类从阶级、矛盾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类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类从历史规律方面入手。
原因、背景类试题的题型特征:
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有哪些等。
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
网友1
选择题边读题边划出要点,可以从要点中找到题目所说的时代,事件等.可以先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再进行选择
主观题也要划出关键句,很多题目是可以从中找到依据的.如果
是按材料回答,不要硬套背过的内容,一定要从题目中找到答案.
同时可以分一下题目的类别,我们老师说,列举的话只要知识点;概述则要写时间,人物,内容;叙述题还要加上背景和影响;评述,论述,则在此前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和上海的solo题类似
如果是图表,则从图表名称,时间和数据的变化什么的上面下手,回答一些现象和原因,影响
主要还是需要掌握书本上的B和C级别的知识点,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去记,不然答题还是会不知道答什么网友2
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审题
①、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②、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关键。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领会题意和要求
③、审题的钥匙——正确解读“命题用语”(1)明确题目结构,注意题干中的各要素。
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搞清时空范围。
(2)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3)注意题干中叙述的转义(4)注意题干中的特殊要求,如“不正确”、“不包括”、“无
关”、“都属于”、“共同点”、“相同之处”等。
网友3
1、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放到当时的大背景来分析,不能主观认为。
比如,问中国维新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作用上有什么不同时,大多数就可以答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等,但很多就漏答了救亡图存内容。
原因就在于大多缺乏从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上来分析问题。
2、善于利用材料。
今年广西高考中历史材料题其实只要把那段很长的材料分点概括出来就可以拿到满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