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经济空间范围界定方法研究
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
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安春华1,2,乔旭宁3,赵永江1,陈盼盼1,2,冯德显1,2,王海江3(1.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2.河南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3.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
依据中原城市群综合影响力、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通过中心城市的选取、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断裂点理论和A rcg i s 空间运算的方法界定中原经济区的范围。
关 键 词: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A rcg i s 中图分类号:K 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10)06-0138-07收稿日期:2010-10-13;修回日期:2010-11-0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Y J C790251)作者简介:安春华(1972-),男,河南清丰县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生态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研究,(E m a il)pyqfzz @si na .com 。
通讯作者:赵永江(1964-),男,河南孟州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区域规划研究,(E m a il)zy j1964@yahoo .co 。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加快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国家战略需要,有利于发挥中原 腹地效应 和推进全国区域协调布局,有利于统筹解决 三农 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强中原粮食核心区建设,有利于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和内外需求兼顾的增长模式。
配合中原经济区发展和规划,本研究利用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城市群综合影响力对中原经济区的范围进行界定。
1 研究方法的选择国外关于城市经济辐射力的思想渊源较早,从早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到当代的都市圈、城市群理论,无不包含了丰富的城市经济辐射的内容。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区域范围界定的探讨及其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差距比较研究
2 0 / 5 总第 3 3期 080 7
文章 编 号 :10 — 4 X (0 8 5— 0 5— 7 0 1 18 20 )0 0 1 0
商 业 研 究
C MME I L R S A H O RC A E E RC
北部湾 ( 广西)经济区 城市群区 域范围 界定的探讨及其与中国三大城市群 发展差距比 较研究
2 0 1 6 21 0 0 6 0 0 2 2M1 2。
I T ae .Metlacu t gad cnu rc oc J h lrR 8 na co ni n o sme h ie n
fz nin et [ ] M ngm n c ne uz ev om n J . aae et i c , y r S e
城 市群 研 究范 围和 城 市群 类 型的 最终 界 定 ,并通 过 分析 其发 展 的 经济特 征 ,与 中 国三 大城 市群发 展 差
距作比较研 究。能够为北部湾 ( 广西)经济 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 键词 :北部 湾 ( 西 ) 济 区 ;城 市群 ; 区域 范 围界 定 ;发展 差距 比较 广 中图分 类 号 :F 2 17 文 献标 识 码 :B
c oo ,1 8 , 0 1 : 5 h lg 9 7 2 ( ) 2 5—2 5 y 9.
汪寿 阳. 糊投 资 组合 优 化 : 模 理论 与方 法 [5 房 勇 , 1] [ . 京 : 等教 育 出版社 , 0 . M] 北 高 2 5 0 [6 刘 海 龙 , 黎 明 , 冲 锋 , 票 流 动 性 的 度 量 1] 仲 吴 股 方 法 [ ] 系 统 工 程 理 论 与 实 践 ,0 3 1 :6 J. 20 ( ) 1
探寻世界城市群规律与经验
探寻世界城市群规律与经验现代区域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已经成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大城市群”原文是megalopolis,又有人译为“大城市连绵带”、“大都市经济圈”。
它是在1961年,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发展,城市竞争不再是区域范围内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作为一个更大的城市群经济实体,在更广阔的开放式空间范围内参与全球竞争。
城市群是区域实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式和竞争格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所以多了解世界典型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世界典型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经验,将对我国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将有效推动我国总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世界典型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状况现代区域发展逐渐呈现出以城市群为明显特征的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城市群有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也称大湖区城市群)、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英国的伦敦城市群、法国的巴黎城市群、德国的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现代区域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已经成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
世界典型城市群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三大洲,基本可以归纳为五大城市群。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包含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城市。
其中,纽约是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和著名的都会区。
该城市带长965k m,宽48k m~160k m,面积为13.8万k m2,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为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区域边界界定的三元集成理论模型——以辽中城市群为例
区域 边 界 界 定 的三 元 集 成 理 论 模 型
以辽 中城 市群 为例
口 张 哓 云 ,谭许 伟 ,张年 国
[ 摘
要]在 区域 经济 发 展 过 程 中, 城 市 地域 与 非城 市 地 域 之 间 、城 市 地 域 与 其 他城 市 地 域 之 间 的社
1 研究背景
区域 的边 界 界 定是 城 市 规 划学 界 和 地 理
的非 农指 标 法 [ ,但 该 方法 缺 乏对 区域 间经 济 、社会 、交通 联系的研究 ,只能进 行与行政 统 计 单元 相 对应 的都 市 区范 围界 定 , 无 法判 断相 邻都 市 区 的空 间 关 系和城 市 区域 的空 间
会 经 济 要 素 的作 用方 式 和 联 系强 度 对 区 域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影 响 。 据此 可 将 区域 边 界 界 定 的 三 要 素 归纳 为城 市 职 能 强 度 、城 市 经 济作 用强 度 和城 市 流 强 度, 在 此 基础 上 构 建 区域 边 界 界定 的三 元
集 成理 论 模 型 ,将 区域 边 界 的界 定 划分 为 对 均 质 区域 的 都市 区边 界界 定 和 对功 能 区域 的 区域 空 间范 围 界 定 两个 步 骤 。通 过 对 辽 中城 市 群 区域 边 界 界定 的实 证 研究 可 知 , 采 用该 模 型 进行 区域 边界 的 界定 是 合理且可行的 。
影 响概 率模 式, 以及 多要素 复合 的 引力模型 。 相 互作用模型 法是最基本 、应 用最 广泛 的方 法 之 一 ,但 必 须 配合 其 他 指标 和 方法 才 能更 合
我国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界定
1111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在研究都市圈空间范围时,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是从某大城市的市中心开始计算,还是从城市的行政或地理边界算起;通勤又用哪种交通方式来衡量。
如果仅是机械地强调都市圈具体的空间范围是1万或者2万平方公里,反而不符合各都市圈存在差异性的实际状况,既不科学也难以实现。
都市圈可以看作是“城市—区域”空间形态演进序列下的阶段产物,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也是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区域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空间形态。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都市圈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介入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
国内外学者关于大都市的理论
国内外学者关于⼤都市的理论都市圈的概念1959年,⽇本经济学家⾼野在研究⼤城市郊区化和卫星城镇问题时,从商业⾓度提出了“⼤城市圈”的概念。
随后,⼀些国家和地区也从不同⾓度对城市群体现象进⾏了定义和划分。
但⽆论怎么定义,其中的⼀个核⼼思想就是经济发展载体系统的区域整体观和系统观。
⽇本关于都市圈的研究在60⾄80年代多集中在对都市圈内单⼀要素(如产业和⼈⼝)的分布演变和成因分析上。
80年代以后。
这⼀阶段的研究逐渐转向对都市圈空间结构变化的综合总结。
如京板神都市圈内部三⼤城市的⼈⼝和零售业分布和由此决定的城市中⼼性空间变化,得出在城市核⼼地区中⼼性降低的同时,都市圈⾛向均衡发展。
简⾔之,⼤都市圈(Metropolis Sphere)是指在⼀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较发达的中⼼城市为核⼼,以具有⼀定结构、功能的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城镇群体为中⼼城市的强辐射空间,所形成的⾼度城市化的经济地域。
因此,⼤都市圈⼀般应具备以下6个基本条件:(1)⼤都市圈内必须⾄少有⼀个经济较为发达并具有强辐射能⼒的中⼼城市;(2)中⼼城市必须有⼀定的辐射腹地空间;(3)⼤都市圈内应具备⾼度发达的基础设施束;(4)⼤都市圈内中⼼城市与基地城镇之间应有密切的经济联系;(5)⼤都市圈不是⾏政区的简单迭加,⽽是经济区、社会区、⽣态区的综合集成;(6)⼤都市圈内应有较⾼的城市⼤都市带的概念(国外,国内)“megalopolis”⼀⼀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
公元前4世纪,希腊⼈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规划了⼀个机关报的城邦,他们希望其发展成为希腊最⼤的城市,故将其命名为“Megalopolis”。
赋予megalopolis以现代含义的是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特曼(Gottmann)1957年发表的著名论⽂《⼤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以及随后的⼀系列著作。
他使得“megalopolis”⼀词⽤来表⽰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特定现象的专有名词—⼤都市带。
Gottmann关于都市带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1、都市带的特征:①从空间形态上看它是在核⼼地区构成要素的⾼度密集性和整修地区多核⼼的星云状结构。
都市圈研究综述
一、都市圈的概念辨析
(二)都市圈与其它相关概念的比较
2.都市区:周一星认为都市区是由中心市 (城市实体地 域内非农人口在20万人以上) 和外围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 市存在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地区两部分组成。
都市区空间范围不太大,中心市一般仅一个,经济发展上 有连续性,内部一般不存在发展程度的大的差异;都市圈空间 范围较大,一般由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城市体系组成,城市间经 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层次性。
一、都市圈的概念辨析 二、都市圈的特征和规模类型 三、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及空间范围的界定 四、都市圈的形成机理 五、都市圈发展阶段
三、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及空间范围的界定
(一) 都市圈的结构 1.极点:指组成都市圈的各级城镇,这些城镇是不同层次的区域 经济发展中心或枢纽。 2.网络:分为有形的实体网络和无形的形态网。前者指各种基础 设施网、产业网、市场网、职能组织网等;后者指各个城市政府 的各种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构成的网络。 3.基体:指镶嵌在城市之间的广大乡村地区。
地方性都市圈通常是以一个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城市为核心, 由多个邻近的 县( 市) 的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一个空间尺度较小的都市圈。人口规模可在100~ 300 万人左右, 地域范围的半径在20~ 30km 左右,中心地职能具有局部的区际 意义, 其吸引和辐射范围在数百平方公里。
另外按照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数目还可以把都市圈分为单核心都市圈、双核 心都市圈和多核心都市圈。
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市GDP中心度大于45%;中心城市具有 跨省际的城市功能;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本身人口 的15%。(张祥军等,2001;张伟,2003)
一、都市圈的概念辨析
国土空间分区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3、运用了AHP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分区过程更加科学化和客观 化。
3、运用了AHP等方法对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使分区过程更加 科学化和客观化。
1、基于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综合考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东部、中部、 西部三个大区,以及南部、北部两个亚区。
概念探讨
国土空间分区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环境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国土空间分 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土空间分区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空间资源配置 等。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国土空间分区过程中,要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社 会和环境发展,避免过度集中和资源浪费。空间资源配置是指在国土空间分区过 程中,要合理配置土地、水资源、能源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 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实施过程中,该省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产 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引导和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省的 国土空间分区初步形成,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资源利用和 环境保护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不同区域之间的政策 差异较大,给企业和人才流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同时,部分区域的产业布局和 发展方向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和引导措施。
案例分析
以某省国土空间分区为例,该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工业区、中部农业区和西部生态区三个区域。东部工业区主要 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部农业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西 部生态区则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展生态旅游等产业。
中国城市群经济空间评价——基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
据 有 关 资 料 显 示 ,0 7年 , 国城 市 群 以全 国 20 我 2 . 1 的 面 积 , 度 集 中 了 全 国 4 . 9 的 总 人 13 % 高 89 %
是建 立在 区域 市 场 整 合基 础 上 的 地 域 空 间 经 济 组
织形 式 , 是产业 的集 聚与扩 散共 同作 用 的产 物 。 也
市场 和经 济政 策 层 面实 现 溢 出效 益 , 利 于 整 体 有
城 市群 综合竞 争 力 的提升 。 因此 , 于 “ D” 基 3 理论 框 架 的城 市群 经济 空 间分 析 , 我 国城 市群 经 济 竞 争 为 力 的综 合评 价提 供 了创 新 途 径 , 助 于人 们 在 更 广 有 阔的视 野 中把握 城市 的发展 。
密 集 区 , 而导致 经济 密 度 增 加 。密度 和距 离 与 人 进 类 地理 和 自然地 理关 系密 切 , 整 合更 多 的与 社 会 而 政 治地 理相 关 。
市 群进行 了 大量 的 经 济 空 间 联 系 的理 论 和 实 证 研 究 , 用 引 力 模 型…, " 、 市 流 强 度 模 型 …, 运 ’] 城 ” 和
区与边 缘 区共 同组 成 一个 完 整 的 空 间 系统 , 渐 以 逐
首 位城 市为核 心依 次 向外 推 移 的 发 育带 、 地 带 的 腹 圈层 结 构 ’ 针 对 经 济 空 间 相 互 作 用 和 联 系 , 。 U m n提 出了 空 间相 互作 用理 论 , 出了 空 间相 互 la 指 作 用 的三个 基 本 原 则 : 互 补 性 、 动 性 和 中介 机 即 移
一
渐 被引入 , 方创 琳紧凑 度模 型 和 指标 体 系法 对 如 城 市群 的 中心性 、 市 群竞 争 力 和 成 长 能力 进 行 评 城 价 , 运用 主成 分分 析法 和 聚 类方 法 进行 静 态 结 综 观 已有 研究 , 管对 于 城 市 群 经济 空 间 的研 尽 构 研究 和城 市群分 类 Ⅲ 。
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粗放的城镇土地利用模式难以为继,控制城市规模、优化空间格局已成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与保障工作,也是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重中之重。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价值,其次明确了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政策,再次分析了影响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适用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城镇开发边界;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前言: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步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规划方法层面,城镇开发边界代替了原本的“规划区”。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土空间规划效果,对于城镇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新时期,要进一步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结果,需结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进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的全面创新。
1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价值城镇开发边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一定时期内指导和约束城镇发展,在其区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不仅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顺应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全新要求,其在构建科学、合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政策2013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对城镇的生产及生活,周边的生态及环境资源进行边界划定,并实际落实相关管控;12月,中央进行了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对每个城市的开发边界规划,尤其是特大城市。
2014年,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开始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进行落实工作,选择了首批试点城市,即三大城市群,常住人口超过五百万的重点城市。
2017年,《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出台,明确提出“三区三线”的设定,即城镇、农业、周边生态三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三线。
基于都市圈空间界定的金融地理研究—以广州都市圈为例
以广 州都 市 圈为 例
方建 武 , 令 婧
( 陕西 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2 摘要: 由核心城市及其所影 响的周边 城市组成 的都市 圈是 现代城市 发展的一 个重要 空间单元 。通 过对 核心 城市 的经济 引力与场强范 围以及圈层划分的计 算 , 确定 金融地理学 中的“ 心一边缘 ” 核 模型 的空 间范 围,
第2 7卷第 7 期
V0 7 No 7 L2 .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ai i LI fr t nF r m tt t s8 nomai ou sc o
21年 7 02 月
J1 u.,2 1 02
【 统计 应用研 究】
基 于 都 市 圈空 间界定 的金 融地 理 研 究
论, 他认 为 , 新 往 往 是 从 大 城 市 向边 缘 城 市 扩 散 创
上的县城范围定义北京 的大都市区[ 。后来高汝熹 3 ] 等人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 , 对都市圈的界定引入了
定量 分析 , 为对 中 国 的圈 域 经济 进 行 划 分 时 ,应 认
收 稿 日期 :O 1 2 3 修 复 日期 :0 2 5 2 2 1 —1 —2 ; 2 1 一O — 1
忽略 了它们之 间 的相 互作 用 [5 4 ] ∞。杨 开 忠等 人 应 用 引力模 型 和场强模 型 , 选取地 区城市 市 区人 口、 地
区城 市市 区 GD 、 P 城市 间的 时间距 离 等指 标对 中 国
由具 有强 大经济 势 能与辐射 能力 的核 心城市 与若干 周边 的相关 城市 组成 的 , “ 受 距离 衰减 率” 的影响 , 由
内向外表 现 出 较 为 突 出 的 圈层 结 构 [1 黯。随着 1鹃 ] 我 国城市 化步 伐 的加快 , 长江 三角洲 、 珠江三 角洲 等
城市总规中“四区”的划定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中“四区”的划定方法研究【摘要】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建设区域和限制建设区域的研究进展、城市规划编制案例和城市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现阶段各城市“四区”划定和空间管制工作具有长期性、地区差异性和时效性三大特征,确定“四区”划定应重点在城乡规划体系中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阶段,最后提出该阶段“四区”划定的原则、方法、限制性要素及分区、成果要求,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已经建设区。
1 研究背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非农经济对土地的巨大需求使得农地农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土地利用的重要目标,许多国家已建立空间管制制度来引导开发建设行为,虽然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状况等条件不同,空间管制的实施范围,强度和作用也各具特点,但多数国家和地区均经历了从仅管制城市建设用地转向管制区域用地①,城市建设区从严格的指标管理转向战略性和鼓励性管理②,非城市建设区从保护个体资源转向保护整体性生态环境③,实施手段从严格的法律法规控制转向法律法规为主和经济杠杆引导④的制度演变历程。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时期,到2020年将新增2.2-2.5亿左右城镇人口(建设部,2006),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引发对建设用地的巨大需求。
但中国也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城镇周边的优质农田,生态敏感地区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建设用地。
在此背景下通过城乡规划来划分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保护农田和自然资源,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开发建设,是一个迫切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2002年建设部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明确将“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和“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作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建设部于2006年4月1日实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中心城区“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经建设区”(以下简称“四区”,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中要明确“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目前,“四区”划定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工作内。
城市群国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第37卷 第7期2023年7月Vol.37 No.7Jul.,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21世纪以来,为应对全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过载的压力,联合国提出了2030可持发展目标并成为各国转型发展的共识[1]。
此后,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发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策略、技术和机制的深刻变革,更加强调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极大地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和利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3]。
不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方式仍然制约着空间高质量转型与发展,大量耕地被挤占[4],严重的土地利用冲突引发区域空间失衡[5]、城乡差距加剧[6]、自然生态损害[7]等负面效应。
迈进“人的城镇化”时代之后,通过功能协调的空间治理解决空间失衡逐渐成为国土空间发展新方向。
区域间禀赋和要素差异产生了地域空间的非均衡性,是国土空间非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
空间均衡包括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性均衡发展,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追求的空间“帕累托最优”发展模 式[8]。
平衡要素供需、减小城乡和区域间差距、优化空间匹配等空间均衡发展的研究主题备受关注[9]。
国外国土空间均衡发展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尤其是伴随大伦敦区域规划、欧洲大陆国土规划等重大规划实践变革,跨尺度、综合性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代化思潮不断发展[10]。
但人口和产业集聚产生的空间非均匀性客观存在,使俱乐部收敛难以实 现[11]。
为推动区域非均衡发展达到均衡状态,均衡发展理论与国土空间开发实践相结合,核心是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空间结构和布局,保持空间功能相对均衡,维系城镇空间集聚开发、农业规模生产和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同时支持空间高效利用与均衡发展的新形态[12]。
土地利用作为国土空间功能有机联系的纽带,是空间均衡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13]。
围绕内涵界定、均衡模型构建[14]、均衡态势分析[15]、空间均衡配收稿日期:2023-03-12;修稿日期:2023-04-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1AZD0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7433);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项目。
沈大经济带的范围界定及特点分析
沈大经济带的范围界定及特点分析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竞争格局逐渐由企业竞争演变为地区间产业集群的竞争。
城市经济带的发展及其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并正在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文基于国内外城市经济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经验比较,通过对沈大经济带的实地调研与测算,探讨了其范围界定及特点,以为其开发与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沈大经济带范围界定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竞争格局逐渐由企业竞争演变为地区间产业集群的竞争。
城市经济带的发展及其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并正在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沈大经济带”是指以沈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为主轴,连接沿途的2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5个地级市—抚顺、本溪、辽阳、鞍山、营口,长约400多公里,辐射周围80-100公里的半径范围,面积6.45万平方公里,人口2418万的辽宁省中南部城市群。
沈大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其位居于对外开放的辽东半岛中轴线上,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部位,经济带的端点大连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之一,与世界14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船舶往来。
同时,沈大经济带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产业基础,其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经济、科技与文化水平发达,具有典型的城市经济带特征。
本文对沈大经济带的范围界定进行探讨,以期对其开发与规划有所借鉴。
城市经济带范围界定的相关研究(一)国外相关研究在理论上,国外学者虽然对于城市经济带或都市圈的称谓不尽相同,但是在对经济带或都市圈的概念和范围的认识上已基本达成一致,那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及与其高度一体化的外围地区所组成的城市空间组织。
经济带不只是一个地域范围的概念,而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和社会实体。
一般认为,经济带是由中心城市和与其联系紧密的外围地区组成的一体化区域。
这种一体化一方面要求中心城市必须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要求外围地区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接受能力。
兰白西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和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j u r i s d i c t i o n o f t h a t . Th e p r i ma r y a s p e c t s o f s p a t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g y a r e t o p r o mo t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n ha nc e t he c e nt r a l c i t y c o mp r e he ns i v e c a pa c i t y a nd s t r e n gt h e n t he l i nk b e t we e n La n — Ba i — Xi ur b a n a gg l o me r a t i o n a n d ot he r a r e a s . Ke y wo r ds : La n — Ba i — Xi ur b a n a g gl o me r a t i on; r a n ge d s p a c e; s p a t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t s t r a t e g y
Di s c u s s i o n o n r a ng e d s p a c e a n d s pa t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t s t r a t e g y o f La n — — Ba i — — Xi u r b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西
l1 0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空间结构导向下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理_省略_与方法探索_基于杭州市的案例研究_张振广
在非稳定的渐进中得到修正 , 这种 生长特性是空间演化的持续 动力 空间形态具有蔓延 、 分散 、 走廊等多种增长可能性 图 , 而它们正是在适应空间和结构生长中发展 , 因此 , 空间结
构的建构与适应性形态的调整在城市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极为
重要的 , 也是判断城市形态合理 的重要标准之一 。
空 间结 构 。此 时的城市如同正快速成长但尚未发育 完全的青少 年 , 一些功能 区尚未完全形 成 , 新的功 能区又不断 产生 , 其空 间结构处 于逐渐 固化的关键时期 , 具有较大调整余地 和多种发
城市无序蔓延的惯用手段 , 不仅是因为它可 以确定大都市区开 发的范围 , 更重要 的是它对城市空间增长控制和管理具有较为
明显的效果 。
增 长到 科 市平均 人口密度从 力
, , 增 长了 ,下降到
倍 、 从而使我 国城 刀 , 尽 管中心
城 区的人 口密 度居高不下 , 但 由于城市开 发迅速 向周边 蔓延 , 年版的 《 城市 规划编 年的 《 北京市 , 规模预测失准的现实
型的区域边 界 , 才能使其连贯且防患于未然 。 这是一 种 “ 生态
导 向 ” 的空间构建思维 , 与我 国的一些学者提 出的观点相似 , 从 城市 的内在特性 的规 定性看 , 空 间结构 含有 种要 素
如俞孔 坚等人提出通过 “ 反规划 ” 途径
量 、 维护土地生态过程的安全景观格局 。
俞孔坚 ,
年 第期 总 第 期 材添加划学刹
受 到政 府干扰 、 市 场绑架等影响 而从非建设用地控制入手的
下 个路径
划 定在选 取可供建设 用地的基础上 , 得 出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或 永难达 到的发展边 界 , 进 而得出低效甚至无效的结 果 。 两种角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及其梯队发展研究
结构。发展国内城市群 , 需要重视其内在固有的梯队特性 .采用逐步推进 ,梯度发展的思路 。 关键词 :
城市群 j 空间分布 ; 梯队发展
城市群
URB N A GL A G OM E A ON R TI
文章 编号 :0 9 6 0 ( 1) - 0 6 0 10 — 0 02 11 0 8- 6 0 1 中图分类号 : U 8 T 92 文献标识码 : A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 大项 目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城镇体 系重构研 究》 ( 目 项 编 号: 8 J 08 阶段性研究 成果 。 0A Y 1)
作者 简介: 翟义波 ,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男. 天津银行博 士后科 研工作站 , 博士
后。
中 国城 市群 空 间分 布 及 其 梯 队 发 展 研究
T e S u y o t e Sp ta Dit i u i n of Chi e e Ur a h td n h a il s rb to n s bn
Ab t a tUr a g lm e ai n i t e a v n e t g f r a ia in a d t e u b n a go ea in h s s r c : b n a go r t s h d a c d sa e o b n z to , n h r a g l m r t a o u o
b c m et en w u is f p t l o p t in i lb 1 W i h e eo m e to r a iai n a n mb ro e o h e n t ai m e i o g o a. t t ed v lp n f b nz t , u e f o s ac t n h u o ct r u sv r i g i ieh v me g d i h n n e o et ec r r a o n c n m y Ac o d n i g o p a y n n sz a ee r e n C i aa d b c m h o ea e fo re o o . c r ig y t e a t a e eo m e to r a g l me a in i h n , h e sa d r fu b n a g o ea in h s o t cu l v lp n f b n a g o r t n C i a t en w t n a d o r a g lm r t a h d u o o b e u r r i eu b ng o p u d r h e a d r a e nr — ls i e . r m es a ep i t e n p t o wa dwh l t r a r u n e en w s n a dh sb e ec a sf d F o t p c on f eh t t i h o v e tec r e t p t l itiu i no d m e t r a g lme a in i a ay e . r u ht ea a y i f iw,h u r n ai srb t f o si u b n a go rto s n lz d Th o g n lss s ad o c h o r a g lm e ain u b n a go rto a ef u d wi c eo tu t r . o ed v l p e t f f b n a g o r t , r a g l me a in c n b o n t e h ln sr c u e F rt e eo m n u o h h o d me tc r a g l me a in w e e d t c s nis n ee t c eo h r ce it s o si u b n a go rto , e f u h rn h ln c a a trsi . n oo o ti e c Ke o d : u b na g o e ai n s a il it b to ; c eo e eo m e t yw r s r a g lm r t ; p t s i u in e h ln d v lp n o ad r
城市集聚的空间经济学分析——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为例
《 产经评 论》 2 1 0 1年 7月第 4期
城 市 集 聚 的空 间经 济 学 分析
— —
以 宁镇 扬 一 体 化 发展 为例
孙 晶 许 崇正
[ 摘要 ]近年来 ,空间经济学家在 空间集聚领域 不 断放 松假设 条件和探 索新 的研 究方法 的基 础上 ,进
行 了大量 的经验验证和实证研 究,得 出了许 多有益 的结论 ,同时也富含许 多政 策含 义,尤其是对城 市集聚
范 区 ,推 动 宁镇 扬城 市群 发展 升级 为 国家战略 。
二
空 间经济集聚的理论综述
( )空 间经济 学 集聚经济 理论 研究 框架 一
克鲁 格曼 (9 1 19 )开创 性地 以迪 克 希 特 和斯 蒂 格 利兹 垄 断 竞 争 一般 均 衡 分 析框 架 为 基础 ,借 鉴 新 贸易 理论 、新增 长理 论 ,利 用 萨缪 尔 逊 的 “ 山” 型运 输 成本 (IeegTaeC s )理论 ,采 用 冰 cbr r ot d s 历 史演 进 的分析方 法及 计算 机模 拟 技 术 ,把 空 间概 念 引 入 一般 均 衡 分 析框 架 中 ,提 出 了著名 的 “ 核 心一边 缘 ” ( oepr hr)模 型 ,使 空 间问题 进 入 了主 流经 济 学研究 的视野 。此 后 ,经过 藤 田、维 C r—epey i 纳 布尔 斯等 学者 的共 同努力 ,建立 了一 个新 的空 间经济 学研究 框架 。该 框架创 立初 期 的研 究 重点 之一 是 解释 不 同层 次地 理空 间上 的经济 集 聚现象 和集 聚力 的来源 ,它放 弃 了传统 的基 于完全竞 争 理论 的 自 然禀赋 的外 生 因素 决定 空 间集聚 的分析 传统 ,开创 了在 不完 全竞争 的条 件下 ,从集 聚力 的 内生演 化视
沈大经济带的范围界定及特点分析
对此 , 目前世界各国已基本达成共识 ,
一
般认 为经济带的界定标准应包括 以下三
出了我 国都市 区的界定方案:都市区是由
内容 摘 要 :随 着 经 济 全 球 化 和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步伐 的 加 快 , 区 域 经 济 的 竞 争格局逐 渐由企业竞争 演变为地 区间 产 业 集 群 的 竞 争 。 城 市经 济 带 的 发展 及 其 带 动 作 用 日益 凸 显 ,并 正在 成 为
推 动 一 个 国 家或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主要
黪 麓
蕹
: 1应该 为数十万到上百万。就都市圈外 围 3
区域 和 中心 城 市 的 联 系而 言 ,一 般 认 为外
沈 经 带 范 界 大 济 的 围 定
及特 析 点分
一 杨 凤 周文娟 ( 阳理Z 大 学 沈 - . 沈阳 j0 6 1 18)
围地 区向 中心 城市 的通勤率 应该在 5 %一 1 %” O ;日本标准则最初在 2 世 纪5 年代 O 0 表述为标准 都市 圈, “ 即 以一 日为周期 , 可 以接受中心城市某一方面功能服务 的地域 范围 , 并规定其 中心城市人 口必须超过 1 0
行 界定 的 。 国 内关 于 都 市 圈 范 围界 定 方 法
在 理论 上 , 国外 学 者 虽 然 对 于 城 市 经 济 带 或 都 市 圈 的称 谓 不 尽 相 同 ,但是 在对
动 力 。 本 文 基 于 国 内外 城 市经 济 带 的
理 论 研 究 与 实证 经 验 比 较 ,通 过 对 沈
6万 人 的城 镇 型 建 成 区 ,其 人 口 密度 不 低 于 1 0人 / 方 公 里 ,非 农化 水 平 不 低 于 0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29,2009 Serial No.67
城市群经济空间范围界定方法研究
孔祥顺
(浙江财经学院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杭州 310018)
摘 要: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具体界定标准尚不明确, 这已经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在对国内外城市群界定方法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考虑到我 国城市群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提出了产业经济空间和人口经济空间两种划分方法,并依据人口经济空间的方法对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范围进行了简单的界定。
三、两种经济空间界定方法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市地域现象已 经客观存在,对于城市群的定义或者说城市群所具有的一些 基本特征也已经得到学者的一致认同。然而,对于城市群边 界划分的方法还没有一个一致性的划分原则,而确定城市群 的地域范围是组织经济活动空间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配置各 种资源的重要依据。究其根源,关键是对社会经济联系的衡 量还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认为,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经济 联系的研究视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是建立在产业 的空间经济联系范围基础上,研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企 业,在各种技术经济条件下与外围地区的联系强度空间,分 析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产业,探寻与其联系紧密的外围地 区;一种是建立在人的经济活动范围基础之上,研究城市经济 活动的另一主体— ——人,在一日范围内与外围地区所能进行 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范围。我们称第一种为产业经济空 间,第二种为人口经济空间。
(二)人口经济空间 以人口经济空间划分城市群范围,建立在城市群形成和 发展的动力机制前提下。观察城市群形成的背景,发现它是 在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 范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城市地域空间,其主 要的空间联系表现为城市居民一天内的经济联系。这一点, 在许多研究中已有所表现,如提出的“一小时经济圈”,就是 人口经济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人口经济空间以一日作为限 制,限定了人的可能活动范围,限定了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 在这个活动范围内,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较其他地方 更为密切,也更易度量。显然,人口经济活动空间受到多种因 素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道路交通系统,不同的道路状况, 决定了人口经济活动空间范围的大小。 人口经济空间不仅体现了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 制,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更易完成,既避免了在我国通勤率数 据难以获取的难题,又能反映出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紧密 程度,因此,相对于产业经济空间而言,人口经济空间划分的 城市群范围具有可操作性。此外,人口经济空间还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因为其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的经济主体可及活 动空间,即有一个时间上限的限制,而产业经济空间上则缺 乏这样一个限制,这恰是人口经济空间优于产业经济空间的 重点所在。人口经济空间相对稳定性的存在有利于政府对城 市地域的空间管治。因此,本文建议在城市群划分中以人口 经济空间来进行划分。
中国城市功能地域—— —城市经济统计区的设想。城市群的概 念框架也逐渐得到学术界一致认同, 即城市群是客观存在的 地域空间, 是由中心城市以及与其存在密切联系的外围地区 构成的,是中心城市组织和维持其日常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 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经济系统。
(二)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界定方法 从目前国际上对城市群的研究看,还停留在概念的界定 上,尚未对其提出空间上划分的普适性原则和方法。现有的 粗略划分方法主要有(: 1)根据零售业的影响范围界定;(2)根 据经济集群的空间组织范围来划分;(3)根据人流、物流、信 息流的综合影响区来确定;(4)根据通勤人口 1.5 小时车程的 界限划分空间尺度,对超过 1.5 小时车程的城镇,则依据其每 天与主城的流动人口是否超过其劳动年龄人口的 20%来区 分。如果超过 20%,则该城镇划归在所研究主城的范围内。鉴 于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因此,西方目前 主要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城市群的空间框定。 在我国,城市群的划分方法研究基本较为零散,比较通 用的是采用周一星的界定标准, 但显然这一界定方法存在一 个较大的漏洞, 即缺乏度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 联系的指标,而这恰是城市群区别于单个城市的明显之处。这 一点也被国内学者注意到,只是限于我国通勤率较难度量和 获取,而又难以选择其他的指标来代替,因此,在实际研究中 则被放弃。 从我国对城市群空间地域划分方法看,其难点在于未建 立一个衡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社会经济联系的标准。如果 说在先前的研究中,尚可以我国土地制度、住房制度以及交 通条件落后而将最可能表达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之间联系 的指标划归到界定体系之外,那么,现在我国的城市发展特 征与西方国家大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已经基本趋于一致,城市 发展面临着土地约束,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心城市与
(一)产业经济空间 以产业经济空间来划定城市群范围,重点、直观地强调 了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客运量、货运量等指标 就可看作是从产业经济联系方面来度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 市的联系。从城市群的发展背景看,经济联系始终是城市群 形成发展的主脉络。然而,以强调经济联系的产业经济空间 来划分城市群,却无法正确把握经济联系的空间距离。一个 重要原因在于,它忽略了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构成 是不一样的,而不同产业的经济联系的广度也就不同。一般 而言,城市产业变化经历从消费资料生产向生产资料生产, 再向消费和服务业转变,相应地产业联系空间不断扩大,而 城市群的范围会随着核心地区产业构成的变动而不断发生 变化,而出于空间管治的城市群划分而言,就无意义可言。另 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主要通过市场来发挥作用,而 市场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通过市场辐射 推销产品,另一方面,是企业通过分工来表现城市与区域的 经济联系。对于市场辐射而言,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通过市 场来推销产品的手段提升到网络层次,其空间距离也就是城 市经济影响区可以无限延伸,对任何区域的划分,其根本在 于更好地进行空间管治。如果范围过大,失去管治的效能。另 外,核心城市的主导产品跨越空间与较远地区存在紧密联系 的情景是不无常见的,显然将两个较远的经济联系紧密的区 域划分为城市群是不科学的。对于企业分工而言,同样也存 在着相类似的问题。企业寻找分工场所会按照一定的等级进 行选择,技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以及市场规模都可能影响 新生企业的选址,影响到中心城市与区域联系的紧密性,尽 管存在跨空间的紧密联系,也会由于地理位置的问题而不可 能划分为一个同质区域内。总之,以产业经济空间划分城市 群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因缺陷多而不可行。
通过培训和教育,使普通员工树立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绿 色服务观念,培养绿色责任感和绿色创新能力,自觉地开展 绿色服务活动。如教师下课后关闭日光灯,饭店的师傅在烹 饪的过程中注意节约用水,银行的职员及时关闭闲置的电脑 等。总之,只有在绿色服务的理念融入到经营理念中,绿色服 务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将企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 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时,服务业循环经济的 实现才有可能。
2.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是指服务的消费者,要想构建循环 经济产业体系,消费者就必须有绿色消费的观念,使绿色服 务有生存的市场。诚然,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需要全 社会素质的提高。但是,企业在直接面对消费者时,有培养消 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责任。
第一,企业需要制定消费者能够接受、认同的绿色产品 价格。一般情况下,绿色服务由于绿色化的投入会导致成本 上升,但它对顾客的满足程度也较高,其价格可以稍高于普 通价格。面对我国居民平均收入较低的情况,企业在定价时 要考虑顾客的环境意识、顾客愿意为环保付出的代价、成本 和竞争,制定一个消费者有能力消费的价格。第二,企业可以 通过广告、公关等营销手段进行绿色消费宣传,树立企业的
五、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未 来几年是我国城市群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合理科学 地对城市群空间地域范围进行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学 的制定划分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关键之所在。
本文在评述国内外城市群定义及其划分方法的基础上, (下转 102 页)
— 85 —
收稿日期:2009-06-19 作者简介:孔祥顺(1984-),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布局与地区经济结构研究。
— 84 —
外围地区的融合日益紧密,有必要将反映城市群功能方面的 指标纳入到城市群地域范围的界定体系之内。面对我国通勤 率指标难以获取的难题,如何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科学的 划分原则和方法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空间;界定;浙中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84-03
一、引言
城市群以其庞大的集聚效应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 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众多国家发展区域经 济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群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 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内,城市群都将充当我国城市化发展重要载体的角色,也将 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因此,科学地研究和 制定城市群的发展规划非常必要。
四、以浙中城市群为例的实证分析
为了具体说明人口经济空间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此以浙 中城市群为例,简单介绍其范围的界定过程。由上面对人口 经济空间的讨论可知,城市群范围是以城市居民在一天内可 能活动的空间范围来确定的,假定一个居民居住在城市群的 边缘地带,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间,即 8 小时的工作时间, 他必须居住在离中心城市 1—1.5 小时路程,范围之内可以与 中心城市保持密切联系。这里应该提及的是不同的道路系 统,1 小时的空间距离不同,因此,在界定城市群范围时要关 注不同的交通道路系统。在此,我们应用 ARCGIS 软件来实 现对城市群范围的界定,空间数据资料主要提取了金华市中 心建成区面积和空间范围,以中心建成区为边界,根据不同 的道路系统选择在 1—1.5 小时范围内的不同的 buff- er,高速 公路选择 100 公里 / 小时,国道选择 道路选择 40 公里 / 小时,通过简单的 编程,可以得到下图所示浙中城市群的范围。显然,城市群的 形状是锯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