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考研 微生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江南大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章-1

江南大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章-1

微生物的氮源谱
类型 元素水平
化合物水平
培养基原料水平
N·C·H·O·X 有机氮
N·C·H·O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牛肉膏、酵母膏、豆饼 粉、蚕蛹等
尿素、多数氨基酸、简 单蛋白质等
尿素、蛋白胨、明胶等
N·H 无机氮 N·O
N
NH3、铵盐等 硝酸盐等 N2
(NH4)2SO4等 KNO3等 空气
营养要素---氮源
磷酸根:
能量代谢调节 培养基的pH缓冲
来源:K2HPO4和KH2PO4
宏量元素-硫(S)
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的组成成分 (Met和Cys) 辅酶因子的组成成分
辅酶A,生物素,硫辛酸和硫胺素
谷胱甘肽的组成成分 某些自养菌的能源物质 来源:含硫无机盐或有机硫化物,MgSO4
异养微生物:碳源也是能源物质 COH:糖类是最好碳源
单糖优于双糖,已糖优于戊糖 葡萄糖、蔗糖:微生物培养的主要碳源 淀粉(大多数微生物)纤维素(少数微生物) 酚、氰化物有机毒物(少数,诺卡氏菌)
自养菌:CO2、碳酸盐,唯一或主要碳源
碳源和能源,不同的物质
细菌对不同碳源的细胞得率
水:约占细胞湿重的90% 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
类、维生素以及它们的合成中间体和降解物
无机盐 灰分元素是指参与有机物组成及单独存在于细胞
原生质内的无机盐等灰分物质中的元素
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物质
水 蛋白 质
核酸
糖类
脂类
作为细胞的组成成分;提供细胞代谢的液体环境; 直接参与代谢;调节细胞内的温度; 维持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天然构象的稳定;
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与高等生物和其他生物的关系:自生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

绪论 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 第一章第二章

周德庆微生物教程(第二版)绪论本章主要内容:1.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2.微生物学的发展 3.微生物的特点4.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5.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第一节微生物和微生物学一、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是对所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二、微生物的特点l.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认识微生物的四大障碍:1. 个体过于微小 2.群体外貌不显 3.种间杂居混生 4.形态与作用后果难以认识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过程1.史前期:感性认识阶段2.初创期:形态学发展阶段3.奠基期:生理学发展阶段4.发展期:微生物生化的研究发展阶段5.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发展阶段一、史前时期(8000年前-1676) (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利用微生物)8000年前——曲蘖酿酒,4000年前——酿酒普及,–埃及人-烤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酿酱、醋,麦曲治泻;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提倡轮作;采用盐渍、糖渍、干燥、酸化等方法——防止食物变质;在我国隆庆年间就开始用人痘预防天花。

关于人痘和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历史:我国11世纪开始接种人痘;18世纪后叶,Jenner 发明牛痘二、启蒙时期-形态学期(1676-1861)微生物的发现与显微镜的发明有关1590年——[荷]詹森兄弟制作了第一台显微镜。

1664年——[英]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并描述了霉菌的子实体结构。

1676年——[荷]商人列文.虎克(微生物学开山祖)第一个详细描述―微动体‖形态1680年——显微镜放大270倍三、奠基期——生理学期(1861-1897)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时期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寻找各种传染病病原菌。

江南大学微生物

江南大学微生物

江南大学微生物1997-2002 历届试题名词97 1 原生质体2 芽孢3 菌落4 诱导酶5 生长因素6 回复突变7 诱导8 拮抗9 血清学反应10 巴斯德效应98 1 芽孢2 菌落3 质粒4 回复突变5 生长因子6 诱导酶7 拮抗8 巴斯德效应9 光复活作用10 活性污泥99 1 原生质体2 菌落3 质粒4 芽孢5 诱导酶6 生长因子7 巴斯德效应8-营养缺陷型9 BOD 10 血清学反应2000 1 温和性噬菌体2 巴斯德效应3 艾姆斯试验(Ames test)4 ELISA 5 PCR 2001 1 类毒素2 暗修复作用3 巴斯德效应4 诱导酶2002 1 转化2 半抗原3 活性污泥4 回复突变5 PCR97 97 1 微生物生长的特点是: 2 微生物的学名是由_和_所组成3 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_。

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是_和_,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是_ 4 酵母菌是_,其无性繁殖方式是_和_,有性繁殖是_ 5 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___ 6 噬菌体的特点是___,其生长繁殖过程包括五个步骤。

7 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8 根据生长和O2 的关系,大多数酵母属于_,大多数霉菌属于_ 9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有___等10 光复活作用是指四种情况11 染色体畸变是指四种情况12 大肠杆菌是指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的食品卫生含义是_ 13 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的因素是14 BOD 是指_15 在空气中能较长时间的微生物类群是__特点是_ 16 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是为了_和_ 17 平板菌落计数法结果表达中常用的“clu”的意思是_ 98 1 微生物的特点是 2 微生物的学名有_和_所组成3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_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是_ 和_,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是_菌4 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是___5 微生物的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 6 根据生长和氧气的关系,大多数酵母属于_,大多数霉菌属于_ 7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有___等8 染色体畸变有四种情况9 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的因素是10 在空气中能较长时间的微生物类群是__特点是_ 11 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是为了_和_ 12 平板菌落计数法结果表达中常用的“clu”的意思是_ 132 BOD 是指_2000 1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是___,E.coli 属于_性菌,染色结果为_色2 生长因子是_,主要包括___ 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的主要因素是___ 4 根据微生物生长和氧气的关系,可分为___三大类型。

江南大学微生物课件03

江南大学微生物课件03
• 将少量的噬菌体和大量的宿主细胞混合后,与琼脂培养基在培养皿中混合均 匀。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在平板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菌苔上,可用肉眼看到 一个一个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这就是噬菌斑。
噬菌体稀释液 敏感菌+上层培养基
噬菌斑 敏感菌菌苔
下层培养基
双层培养基
噬菌斑(plaque)
噬斑
荧光假单胞菌
噬菌斑
• 3.复合对称 此类病毒的衣壳由两种结构组成,既有螺旋对称部分,也 有多面体对称 部分,故称复合对称。 • 例如蝌蚪状的噬菌体(T-偶数噬菌体),其头部是多面体对称,尾部是
螺旋对称。
病毒的构型
螺旋对称 复合对称
复合对称
病毒的形态——多面体对称
Adenovirus
The nucleocapsid (arrows) can be seen within the envelope.
8-1噬菌体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 噬菌体:感染原核生物的病毒 • 噬细菌体 • 噬放线菌体 • 噬蓝细菌体
• 噬菌体的六种形态 • 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 • 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尾 • C型:dsDNA,非收缩性尾 • 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 • 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 • F型:ssDNA,丝状、无头尾
C. 毒粒酶: 毒粒酶根据功能大致分为两类:
• T4噬菌体的溶菌酶参与病毒进入、释放等过程 • 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参与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3)病毒的脂质
• 许多病毒包膜内存在有脂类化合物,如磷脂、脂肪酸、甘油三酸脂 和胆固醇等。这些脂类几乎都是由病毒粒子在细胞内成熟,在细胞 膜处以芽生方式释放,直接从寄主细胞膜上得到。
a.痘苗病毒,b口疮病毒, c腮腺炎病毒,d. e.T偶数噬菌体. f疱疹病毒,. g 大蚊虹色病毒,j.烟草花叶病毒,i.腺病毒. 多瘤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江南大学微生物课件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1]

江南大学微生物课件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1]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和废水的生物处理• 生态系统ecosystem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它们的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转化者) + 环境条件• 生物群落community :指生活在特定空间或区域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种群population :指生活在特定空间或区域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所有生物群落以及它们生存的环境的总体,统称为生物圈。

• 微生物只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物质和能量的储存者;• 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第一节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一、土壤中的微生物(一)土壤的生态条件:土壤具备微生物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 水分:• 营养状态: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 pH:3.5~8.5,多数在5.5~8.5。

• 氧气:• 渗透压:0.3~0.6MPa,适合于微生物生长• 温度:• 保护层:几毫米厚(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数量:108 ~109 /克肥沃土, 106 ~107个/克贫瘠土• 种类: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个/g:108 107 106 104 103kg/亩:75 150 7.5 15• 分布:9水平分布:取决于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9垂直分布:表面土数量少;5~20cm处最多;20cm以下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三)主要类群:• 细菌:主要为异养菌,适宜在潮湿、pH近中性土壤中生长,以中温好氧和兼性厌氧为多,其中以G+为多见,厌氧菌较少,主要为梭状芽孢杆菌。

• 放线菌:异养型,pH 6.5-8.0 时种类数量丰富,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干旱土中较多• 真菌:异养型9霉菌:严格好氧类群,在通气良好的耕作土壤中广泛分布,酸性土壤中霉菌比例增加 9酵母菌:几个~几千个/克,果园、养蜂场等含糖丰富土壤中较多(105个/g)• 藻类:光能自养型,较少,一般103 ~104/克,主要生活在光照和CO供应充足的浅层土中2• 原生动物:数量变化大, 10 ~105/克不等,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含量较多我国主要土类中的微生物数(万/g干土)二. 水中的微生物(一)水体的生态条件:• 营养状况:• 温度:各种水体也有较大差异,并随着季节等有较大变化。

2-1江南大学微生物综合课件第二章

2-1江南大学微生物综合课件第二章
• • • • • 固定细胞外形 保护细胞免受机械和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为鞭毛运动提供支点 对大分子物质的屏障作用 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 噬菌体的敏感性
(3)化学组成 肽聚糖、磷壁酸、类脂质(脂多糖、脂 蛋白、磷脂)及蛋白质等 ①肽聚糖(peptidoglycan)
双糖单位 四肽尾 肽桥 N-乙酰葡糖胺(NAG) N-乙酰胞壁酸(NAM)

细菌的异常形态:
由于环境条件或菌龄引起的不规则的形态,如 细胞膨大、或出现梨形、或产生分支、或细胞 拉长 等。
①畸形:由于化学的或物理的因素的刺激, 阻碍了细胞的发育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②衰颓形:由于培养时间过长,细胞衰老, 营养缺乏,代谢排泄物浓度积累过高使 细胞衰老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2、细菌细胞的大小 用mm表示
• • • • • 选择透性 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在细胞的呼吸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与细胞膜、细胞壁及荚膜的合成有关 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旋转的供能部位
③化学组成 • 磷脂(20-30%) • 蛋白质(50 ~ 70%) • 少量糖蛋白、糖脂(约2%) 磷脂: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乙醇胺等 膜蛋白: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2. 伞毛/菌毛 fimbria, fimbriae • 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 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直径3-10nm, 250-300条/细胞 • 化学组成: 菌毛蛋白pilin • 结构: 着生于细胞膜上,穿过细胞壁后伸展于 体表。3 ~ 10×100 ~ 5000nm。 • 功能: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
一.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1、细菌的细胞形态 • 基本形态 球菌 coccus 杆菌 bacillus 螺旋菌 spirilla

2-5江南大学微生物综合课件第二章

2-5江南大学微生物综合课件第二章

④担孢子的萌发:大多为产生菌丝体 (二)子实体fruiting body 1.子实体系真菌的产孢构造,包括产孢组 织及对孢子的保护、形成、传播有作用 的组织、拟组织及辅助结构。 担子菌的子实体的大小、形状各不相 同。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 2.子实体的形成:以蘑菇为例: 菌丝体→菌蕾→菌蕾长大形成子实体(蘑 菇)
第五节担子菌Basidiomycete
• 担子菌纲的真菌称为担子菌。 • 包括植物致病菌、人致病菌(新型隐球 酵母 Cryptococcus neoformans)、食用菌 (蘑菇、木耳等)。 • 许多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实体。
一、一般形态和构造
1、担子菌的菌丝体由发育良好的分隔菌丝 构成 2、担子菌菌丝体发育的三个阶段: • 初生菌丝体:由单核细胞的菌丝构成; • 二生菌丝体:由双核细胞的菌丝构成; • 三生菌丝体:参与子实体构造的双核菌丝体
3、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双核菌丝的 发育机制
二、繁殖方式及子实体的形成
(一) 繁殖方式 1.无性繁殖 芽殖、裂殖,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 2.有性繁殖: 产生担孢子 ①过程
②担子的类型 同担子:无隔膜的担子 异担子:有隔膜或不是典型的担子
③担孢子的特点 • 不等型:背面与侧面,上部与下部不对 称 • 大多数光滑 • 有颜色
某些担子菌的生活史
2、木耳的生活史
担子菌的特点: 1.具有双核菌丝体; 2.双核菌丝体是通过锁状联合的方式进行 生长; 3.能形成外生的有性孢子----担孢子; 4.许多担子菌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实体。

3江南大学微生物综合课件第三章

3江南大学微生物综合课件第三章
2
• 向微生物提供氧的措施 实验室: 液体培养(三角瓶、试管):浅液层、振荡 固体培养(平板、斜面):表面生长 大生产: 液体培养(发酵罐):通风、搅拌 固体培养:浅层、通风
(2)二氧化碳CO2 • 对于自养微生物:唯一或主要碳源 • 对于异养微生物:
CH 3 COCOOH CO 2 ATP 丙酮酸羧化酶 HOOCCOCH 2 COOH ADP Pi
(二)制备培养基的要素
(1)营养物质:包括研究或实验微生物所需要的 碳、氮、磷、硫等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生长因 素及水等。在营养缺陷型(生长因素异养型)微 生物的培养基中,必须配入所缺的生长因素。 (2)水活度:实际上是控制好培养基中可溶物质 的浓度。 (3)pH值:指灭菌后pH值,这与pH缓冲液和缓冲 物(如CaCO3)的使用有关。 (4)培养基的物理状态 (5)灭菌方法
Na—K泵
4、基团移位 group translocation
• 被输送的基质分子在膜内经受了共价的改变, 以 被修饰的形式进入细胞质的输送机制 • 特点: 输送动力:代谢能量, PEP上的高能磷酸键
输送方向:逆浓度梯度
载体蛋白:磷酸转移酶系统
被输送物质在输送前后的存在状态:在细胞膜内 被磷酸化
第三章 微生物的 营养与生长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微生物活细胞是 个新陈代谢的动力系统,它从环境不断 地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实现 生长和繁殖,同时排出“废物”。
笫一节微生物的营养
• 营养物质nutriment: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从 环境中吸取的用以提供能量、调节新陈代谢 以及合成细胞物质的物质。在发酵工业上也 包括用于合成产物。 • 营养(过程)nutrition:微生物吸收和利用营养 物质的过程。

江南大学微生物课件3(共105张PPT)

江南大学微生物课件3(共105张PPT)
、氧和NADPH
(四)微生物能量代谢的多样性
1. 能源物质的多样性 2. 能源物质在微生物中的代谢途径多样性 3. 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产能方式的多样性
不同微生物中葡萄糖降解途径的分布
微生物 酿酒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
灰色链霉菌 产黄青霉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糖假单胞菌 枯草芽孢杆菌 氧化葡糖杆菌
专性厌氧微生物 兼性好氧微生物
发酵
无氧
胞内,内源性
代谢中间产物
兼性好氧微生物 耐氧厌氧微生物 专性厌氧微生物
三、 葡萄糖分解代谢与工业发酵
• 葡萄糖
丙酮酸
途径------EMP、HMP、ED、PK
• 丙酮酸
无氧条件下
?产物
进行各种发酵,一般以产物来命名。
• EMP途径
• ED途径(单磷酸己糖途径)
(2)不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
C6H12O6 + H2O + O2 → C6H12O7 + H2O2 +能量
(不能转化成ATP)
2、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 以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作为 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 一些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 下进行有无氧呼吸
延胡索酸+[2H] → 琥珀酸
3、发酵作用 fermentation
• 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时发生的生物氧化作用 叫发酵作用。电子受体为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
3-磷酸甘油醛 + Pi + 乙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 乙醇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比较
• 相同点: 氧化时,底物上脱下的氢和电子都和相同的 载体结合,形成NADH和FADH。

江南大学微生物学课件-mould

江南大学微生物学课件-mould
个体形态结构复杂,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 几类常见的、具代表性的霉菌
1 )毛霉(Mucor) 2 )根霉(Rhizopus) 3 )青霉(Penicillium) 4 )曲霉(Aspergillus) 5)红曲霉 (Monascus) 6)链孢霉属(Neurospora)、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菌丝和菌丝体
¾ 按功能不同划分 营养(基内)菌丝:
\ 长在培养基内,以吸收营养为主的菌丝
气生菌丝:
\ 伸出培养基长在空气中的菌丝 \ 在一定生长阶段,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为孕育(繁殖)
菌丝
霉菌的菌丝由孢子发芽而成
霉菌的菌丝
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
菌丝和菌丝体
¾ 按形态不同划分
霉 菌 的 细 胞 构 造
二、霉菌菌丝细胞构造
主要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核糖体、液泡 \各种内含物(糖原、脂肪滴、异染颗粒等)
霉菌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等 细胞结构与其它真核生物基本相同
\特殊膜结构:膜边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菌丝细胞壁
组成成分十分丰富
子囊菌纲、半知菌类
分布:
概论
\自然界分布广,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应用:
\传统发酵:酱、酱油、豆腐乳、酒酿等
\近代发酵工业:酒精、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 植物生长激素、杀虫农药、除莠剂
危害:
\农副产品、衣物、木材等发生“霉变”
\引起一些动、植物疾病,产生毒素危害人类。
一、霉菌的形态和大小
有性繁殖过程
质配阶段
\ 两个遗传型不同的性细胞(单倍体)结合,细胞质融合在一起,但核 各自独立共存于一个细胞中,双核细胞(n+n)

江南大学考研微生物2 霉菌

江南大学考研微生物2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
1.产黄青霉 2.紫红曲 3.点青霉 4.黑曲霉 5.米曲霉
红曲霉的菌落类型
一.霉菌的形态与构造
(一)菌丝与菌丝体 1、根据形态不同分类
横隔膜的类型
2、根据功能不同分类 •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
二. 霉菌细胞的构造
1.细胞壁 100~250nm
• 化学组成 几丁质、葡聚糖、蛋白质、脱乙 酰几丁质等 • 构造 Neurospora crassa(粗糙脉孢菌)细胞壁 由内向外: 几丁质层 蛋白质层 葡聚糖蛋白网层 葡聚糖层
气生菌丝顶端膨大形成棒状孢子囊→囊 内核分裂成多个核→围绕每个核形成梨形带 两根鞭毛的孢子→成熟的孢子从孢子囊顶端 小孔释放。
霉菌游动孢子的产生过程及其发芽
2、孢子囊孢子 sporangiospore
• 着生:内生
• 代表菌:藻状菌纲毛霉目的根霉、毛霉等属。
• 形成:
气生菌丝顶端形成孢囊梗→顶端发育成孢子囊, 通过一横隔与孢囊梗分开→囊内形成多个孢子囊 孢子→囊壁破裂孢子释放。
四. 霉菌的分类
• 分类依据 经典分类法以形态特征为主,生理生化特征为辅 • 分类系统 Smith的真菌分类系统 Ⅰ菌丝如有, 通常无隔膜, 有性孢子为合子, 卵孢子或接合孢子--------------------藻状菌纲 Ⅱ菌丝有横隔,如无菌丝体靠出芽繁殖 1. 有性世代存在 ①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子囊菌纲 ②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担子菌纲 2. 有性世代不详-----------------------半知菌类
霉 菌 的 简 捷 分 类
五. 发酵工业常见常用的霉菌
根霉属 Rhizopus 毛霉属 Mucor 黑曲霉 Asperfillus niger 米曲霉 Asp. oryzae 产黄青霉 Penicillium chysogenum 红曲霉属 Monasc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Microbial Genetics and Variation遗传和变异的几个概念:遗传(heredity)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遗传型(genotype) 某一生物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即DNA中正确的核苷酸序列。

生物体通过这个核苷酸序列控制蛋白质或RNA的合成,一旦功能性蛋白质合成,可调控基因表达。

表型(phenotype)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是一种现实性。

遗传型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其实质是遗传物质上所负载的特定遗传信息。

具有某遗传型的生物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特点:每一个体都发生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

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特点:l几率极低(一般为10-5~10-6);2性状变化幅度大;3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细菌变异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

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一. 形态结构的变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发生变异。

如:鼠疫耶氏菌在陈旧培养物上细菌的多形态性、细菌L型。

细菌的特殊结构v如:荚膜(肺炎链球菌)v芽胞(炭疽芽孢杆菌)v鞭毛(变形杆菌H-O变异)也可发生变异。

毒力变异(增强) 无毒力的白喉棒状杆菌常寄居在咽喉部,不致病;当感染了β-棒状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则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引起白喉。

毒力变异(减弱) 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可使细菌的毒力减弱或消失。

卡介苗(BCG)是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的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穿230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药的变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的菌株已从1946年的14%上升至目前的80%。

多重耐药性: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不断增长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并成为当今医学上的重要问题。

菌落变异细菌的菌落主要有光滑(smooth,S)型和粗糙(rough,R)型两种。

S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经人工培养多次传代后菌落表面边为粗糙、干燥、边缘不整齐,称S—R 变异。

S—R变异常见于肠道杆菌,是由于失去LPS的特异性寡糖重复单位而引起的。

变异时不仅菌落的特征发生改变,且细菌的其它性状也发生了变化。

S型菌的致病性强,但有少数R型菌的致病性强,如结核分枝杆菌突变(mutation):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

遗传性变异;非遗传性变异遗传性变异: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故又称基因型变异。

常发生于个别的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非遗传性变异: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型变异。

§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出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确证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一、三个经典实验F.Griffith的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TMV重建实验结论:核酸是负荷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一)核酸存在的七个水平及质粒细胞水平:存在于细胞核或核质体,单核或多核细胞核水平: 原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结构不同,核外DNA染色体水平: 倍性(真核)和染色体数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体水平、存在部分二倍体DNA或RNA,复合或裸露,双链或单链基因水平:具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长度与信息量,转录——翻译密码子水平:信息单位,起始和终止核苷酸水平:突变或交换单位,四种碱基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细菌染色体: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染色体是环状双螺旋DNA,不含组蛋白, 无核膜包围。

基因, 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核苷酸序列,如编码结构蛋白、酶等功能。

细菌基因的结构是连续的, 无内含子。

细菌染色体DNA的复制:大肠埃希菌已证明是双向复制基因是一段DNA大肠杆菌基因:l4100个基因,4.7×106bp ;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基因单拷贝及rRNA多拷贝;基因的重复序列少而短质粒(plasmid):是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cccDNA)目前仅发现于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酵母菌有。

质粒存在的三种形态l麻花状的超螺旋结构1.5~300kb,Mw106~8,相当于约1%核基因组;线状质粒:天蓝色链霉菌、赫氏蜱疏螺旋体质粒大小:约为2~100×106,上面携带有数个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基因。

质粒的特征存在方式:可以在细胞质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独立存在(游离态),也可以通过交换掺入染色体上,以附加体(episome)的形式存在;1复制能力:质粒是一种复制子(replicon),根据自我复制能力的不同,单拷贝或多拷贝。

可把质粒复制的控制形式分为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种。

严紧型质粒的复制受细胞核控制,与染色体DNA复制相伴随,一般一个寄主细胞内只有少数几个(1~5)个拷贝;松弛型质粒的复制不受细胞核控制,在染色体DNA复制停止的情况下仍可以进行复制,在细胞内的数量可以达到10~200个或更多。

2 有转移性: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而由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菌细胞中,使两个细胞都成为带有质粒的细胞;质粒转移时,它可以单独转移,也可以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进行转移,所以它可成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3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4对于细菌的生存并不是必要的可自行丢失与消除5功能多样化6可整合性质粒可以与核染色体发生整合与脱离,如F因子,这种质粒称附加体整合:指质粒或温和噬菌体、病毒、转化因子等小型非染色体DNA插入核基因组等大型DNA分子中的现象7重组性质粒与质粒之间、质粒与核染色体之间的基因重组质粒的功能:进行细胞间接合,并带有一些基因,如产生毒素、抗药性、固氮、产生酶类、降解功能等。

存在范围:很多细菌如E.coli、Shigella、S.aureus、Streptococcus lactis、根癌土壤杆菌等• 质粒消除的因素:吖啶类染料、丝裂霉素C、紫外线、利福平、重金属离子、高温质粒的分离与鉴定质粒分离的步骤:细胞培养细胞裂解蛋白质和RNA的去除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分离:关键质粒的鉴定: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密度梯度离心质粒的限制性酶切图谱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质粒用于基因工程操作的优点:体积小环状独立复制起始点拷贝数多选择性标记:抗性基因质粒的应用——克隆载体:能够完成外源DNA片段复制的DNA分子质粒基因可编码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性状1)致育质粒(F质粒)与有性生殖功能关联;2)耐药性质粒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

接合性耐药质粒(R质粒)非接合耐药性质粒;3)毒力质粒(V i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4)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产生细菌素;5)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

几种代表性质粒:致育因子或性因子—F因子(fertility factor)双链DNA,足以编码94个中等大小多肽,其中1/3基因(tra区)与接合作用有关。

与有性生殖有关,带有F质粒的为雄性菌,能长出性菌毛;无F质粒的为雌性菌,无性菌毛;存在于肠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奈瑟氏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中,决定性别耐药性质粒—R因子(resistence factor)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

R因子由相连的两个DNA片段组成:抗性转移因子(resistence transfor factor,RTF )分子量约为11×106Dalton,控制质粒copy数及复制,抗性决定质粒大小不固定,从几百万到100×106Dalton以上。

其上带有其它抗生素的抗性基因。

抗性决定R因子(r-determinant)。

R-因子在细胞内的copy数可从1~2个到几十个,分为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种,经氯霉素处理后,松弛型质粒可达2000~3000个/细胞。

最初发现于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后来发现还存在于Salmonella、Vibrio、Bacillus、Pseudomonas和Staphylococcus中。

毒力质粒(V i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如致病性的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耐热性肠毒素是由ST质粒编码的。

细菌粘附定植在肠粘膜表面是由K质粒决定的。

u降解性质粒只在假单胞菌属中发现。

它们的降解性质粒可为一系列能降解复杂物质的酶编码,从而能利用一般细菌所难以分解的物质做碳源。

这些质粒以其所分解的底物命名,l例如分解CAM(樟脑)质粒,分解XYL(二甲苯)质粒,分解SAL(水杨酸)质粒,分解MDL(扁桃酸)质粒,分解NAP(奈)质粒,分解TOL(甲苯)质粒等。

降解性质粒的应用:污水处理与环境保护。

细菌素质粒——Col因子(colicinogenic factor)编码各种细菌产生的细菌素。

Col质粒编码大肠埃希菌产生大肠菌素,大肠杆菌素是由E.coli的某些菌株所分泌的细菌素,能通过抑制复制、转录、转译或能量代谢等而专一地杀死其它肠道细菌。

其分子量约4~8×104D。

l 大肠杆菌素都是由Col因子编码的。

凡带Col因子的菌株,由于质粒本身编码一种免疫蛋白,从而对大肠杆菌素有免疫作用,不受其伤害。

mega质粒(巨大质粒)是近年来在Rhizobium(根瘤菌属)中发现的一种质粒,分子量为200~300×106Dalton,比一般质粒大几十倍到几百倍,故称巨大质粒,其上有一系列固氮基因。

Ti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诱癌质粒。

存在于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中,可引起许多双子叶植物的根癌。

Ti质粒长200kb,是一个大型质粒。

当前,Ti质粒已成为植物遗传工程研究中的重要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