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需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针刺伤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和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操作不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频繁使用针头、输液管等尖锐物品,如果在操作时不够细心或者急躁,很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意外。

2.患者不配合有些患者因为情绪波动或者疼痛等原因,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导致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注射或者抽血时难以准确操作,从而增加了针刺伤的风险。

3.医疗设备问题有些不合格的医疗设备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例如输液管质量不过关、针头设计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发生针刺伤。

4.缺乏个人保护意识一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疏忽大意或者忽视个人保护措施,比如不戴手套、不戴口罩等,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5.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工作之余的疲劳,很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发生针刺伤。

6.其他原因除了上述的几点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特殊情况,比如极端环境下的工作、急诊情况等,都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

二、预防措施1.加强操作培训医院需要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操作培训,包括针头使用方法、注射技巧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意识。

2.提高患者配合意识医院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促使患者配合护理工作,减少因患者不配合而导致的针刺伤风险。

3.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医院需要严格把关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的针刺伤。

4.提高个人保护意识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个人保护意识的培训和引导,提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始终戴手套、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

5.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医院需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因长时间连续工作带来的疲劳和疏忽大意。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是医疗机构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在医疗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对着诸多工作风险,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面临的常见职业危害之一,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

1. 针刺伤的原因(1)针头不当处理:在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忙于工作或者护理技能不够熟练,未能将注射器或针头正确地装载或拆卸,或者在使用后未能正确地处理废弃针头,导致针头暴露在外,容易刺伤护理人员。

(2)医疗器具的质量问题:有时候医疗机构为了节约成本,会选用质量不过关的器具,造成器具接头不紧密,易于产生滴漏或者针头松动,导致护理人员受伤。

2.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1)强化教育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该开展相关的职业安全和卫生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职业健康保护知识和技巧,学会正确地使用和处理医疗器械。

(2)提高器械管理水平。

加强对医护器械的采购、存储、配发管理,保证器械的质量安全,及时更换陈旧的设备,确保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建立完善的个人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应该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具,面对患者血液等分泌物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4)正确处理废弃物。

护理人员应该学会正确地处理和销毁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和废弃物,避免不当操作导致的针头暴露。

(5)实行双人操作制度。

遇到繁琐和复杂的操作,应该采用双人操作的方式,一人负责注射操作,另一人负责监督和协助,以避免不必要的针刺伤事故发生。

总之,针刺伤是护理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必须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器械管理,建立个人防护制度,正确处理废弃物,实行双人操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针刺伤事故的发生,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外伤害,其中针刺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针刺伤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会造成感染风险,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对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期能够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一、针刺伤的原因分析1. 不合理的操作技巧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发生针刺伤,比如在给患者打针、插管或者更换输液管等过程中,由于技巧不熟练或者疏忽大意而导致针头刺伤自己。

2. 缺少个人防护意识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意识,比如不戴手套进行操作,或者在操作过程中手套破裂而没有及时更换。

这样容易让自己暴露在感染源之中,增加针刺伤的风险。

3. 患者因素有些患者可能由于病情原因导致异常行为,比如突然挥手或者抽动,导致护理人员无法预料到患者的动作而发生针刺伤。

4. 环境因素医院环境复杂多变,有时候可能会因为环境不佳而导致护理人员受伤,比如在繁忙的手术室中操作时,由于工作环境拥挤或者其他因素,容易造成操作疏忽而发生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预防措施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和技能,让护理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从而减少操作不当导致的针刺伤。

医院应该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手套、口罩等,并强制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防护用具,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降低针刺伤的风险。

3.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预警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对患者的可能的异常行为做出及时的预警和处置,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针刺伤发生。

4.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设施和条件,减少环境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影响,从源头上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5. 加强对于针刺伤的管理和救治医院应该建立针刺伤情况的登记和管理制度,对发生的针刺伤事件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处理,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减少针刺伤事件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针刺伤的意外,这是一种很常见也很危险的伤害。

出现针刺伤后,会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引起医疗纠纷,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

因此,为了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应该加强针刺伤的防治工作。

一、针刺伤的原因分析1.护理操作疏忽导致针头滑出护理操作中存在疏忽和马虎行为,错过了正确的抽针、扔针动作,导致针头滑出等情况,进而导致了针刺伤的发生。

2.患者移动或行为突然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患者突然动了一下或者是突然抬起了身体,护士控制不了针头移动的时候,也会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3.针头本身缺乏保护措施部分医用器械针头的设计不够安全,或者是使用时间过长,使用次数过多,在使用过程中针头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或者是表面受到了大量摩擦,导致针头变得钝硬,再插入的时候无法轻松穿透皮肤,需要强行插入,增加了针刺伤的发生率。

4.多次使用同一针头在医疗工作中,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很多医院会在针头上进行反复使用,这样会增加针头的磨损程度,同时也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1.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器械避免使用多次使用的器械尽可能使用单次使用的器械。

单次使用的器械更具备卫生性和安全性,并且可以避免反复使用的过程中引起的钝化、磨损等情况。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负荷护士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负荷。

如果工作超时或工作疲劳,容易出现疏忽和失误,容易导致发生针刺等事故。

3.工作服要求干净卫生护士工作服和管制尽可能的保持干净卫生,避免穿拖鞋或者是裸露脚、手,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源菌和细菌的传播,同时还可以保护护理人员的皮肤,避免感染。

4.护士加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针刺伤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和操作技能不熟练,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能力,避免错误操作、流程安排不当等现象而导致的针刺伤事故。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并就如何预防提出具体预防措施。

方法:对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中意外针刺伤的护理人员(包括实习护士)18名为调查对象,调查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结果:调查18名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情况,发现危险意识不足、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技术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医院缺乏应对措施是引起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结论:意外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的情况,护理人员对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薄弱,常常因为自身的原因和不规范的用针方法发生意外针刺伤,应大力宣传针刺伤的危害,杜绝这一类事件的发生。

加强岗前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建立上报和应急处理流程,减轻工作负荷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事件。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预防措施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

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1]。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中难以避免的意外事件,表面上看,针刺伤可能仅有轻微疼痛、出血等表现,但因医疗操作的风险较高,因针刺伤引发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则后果严重[2]。

为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事件,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引起意外针刺伤的原因。

本次研究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我院2017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发生意外针刺伤的护理不良事件记录表,其中急诊科6例、骨伤科4例、内科4例、外科3例、五官科1例,调查发现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度紧张忙碌的科室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科室。

1.2 调查方法以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中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数量及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

针刺伤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也可能造成感染和其他严重后果。

对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针刺伤的原因分析】1.医疗设备不合格一些医疗设备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比如针头的包装不严密、容易损坏等,都会增加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2.操作不慎护理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导致针头刺伤,比如注射、采血等操作。

3.病人的突然动作一些病例患者可能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突然做出一些动作,导致护理人员无法避免地受伤。

4.工作环境不良一些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可能不够安全,比如工作台面过于拥挤、病人和家属的干扰等,都会增加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概率。

5.护理人员疲劳或焦虑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理人员可能出现疲劳和焦虑情绪,从而降低工作的警惕性,增加了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二、【预防措施】1.强化医疗设备的质量监控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质量监控,确保每一种医疗器械的质量达标,尽量减少因为医疗器械本身的问题导致的针刺伤事故。

2.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技能,让其能够更加熟练地操作医疗器械,降低操作不慎导致的针刺伤风险。

3.加强对病人的观察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时发现病人可能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为病人的动作导致的意外伤害。

5.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避免因为护理人员的疲劳和焦虑情绪导致的意外伤害。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是医疗行业中一个常见的意外事件,这既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也可能造成感染和其他严重后果。

为了减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质量监控,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加强对病人的观察,改善工作环境,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3年12月鱼肌和腓肠肌并做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家属用单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并轻捏小腿肌肉,并鼓励督促患者1小时翻身一次,胭窝处避免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术后6小时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主动活动,如用力蹬床足背屈伸、深呼吸、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术后48小时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3.2.2 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如果必须选择下肢静脉,须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在穿刺时,避免在同一血管上反复穿刺,要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 注意保护血管。

研究认为,留置针按输入的药物、血液制 品、输液速度等要求,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的形成[4]。

持续静脉输液不超过48 h,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3.2.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改善血液黏稠状态,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易消化 、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3 特殊护理3.3.1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科室应加强护理力度。

全科护理人员对此类病人作为全科的护理重点,科室有醒目提示,有特殊交班各班护士应经常下病房,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肤色、温度、感觉,询问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症状,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指导病人注意下肢保暖 保暖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回流,如用热水泡脚。

如发现病人有咳嗽、咯血、胸闷、发绀、烦躁等症状,首先考虑发生肺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3.3.2 使用抗凝、溶栓治疗时护理上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生活规律,掌握抗凝、溶栓药物的用药时间、方法、用量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

3.3.3 休息与体位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严格制动,切忌按摩、热敷、理疗,禁止有压迫的检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周极不稳定,极易脱落,故从发病开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周,体位可采取床头、床尾均抬高l5-20度以控制血流,减轻下肢肿胀 ,防止脱落的栓子向上行。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护理安全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意外针刺伤。

在医院环境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医护人员遭受意外针刺伤,进而感染传染病。

该文章将从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因分析(一)医疗器械问题1、使用不当:护理人员在使用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材时,未按照规范正确操作,造成针头脱落或者破损,导致护理人员被针头扎伤。

2、医疗器材陈旧:在医疗机构中,医疗器材更新换代相对缓慢,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导致器材磨损、老化,增加了使用不当的风险。

(二)护理操作问题1、无意识的不注意安全:由于工作强度大、睡眠不足等原因,护理人员较难保持高度关注,容易出现疏忽等问题,导致针头误伤。

2、过度自信:护理人员经常从事注射等操作,从而形成过度自信的心态,不认为自己会犯错误,导致疏忽而发生针头误伤。

1、文化程度低:很多护理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认知水平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容易犯错误。

2、随意捏压废针:护理人员在废针处理方面处理不当,随意将针头捏压绕扔,导致废针满地散落,增加了意外针刺伤的可能性。

二、预防措施1、更新器材:定期更换器材的使用,降低使用不当的风险。

2、审核产品质量:着眼于医疗器械安全生产,审核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二)加强护士培训管理1、加强知识普及: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行为。

2、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护士行为规范,筛选出不适合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加强废针处理1、规范操作:强调对于已经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的管理操作,加强规范化操作。

2、添加安全措施:在废针处理过程中添加安全措施,避免废针满地散乱。

结语护理人员是医院中关键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安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

本文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包括改进医疗器材、加强护士培训管理和加强废针处理等方面。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遭遇针刺伤的意外,这不仅会对护士个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传染疾病的传播。

对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1. 医疗设备不当使用导致针头暴露。

在医疗环境中,医疗器械的使用不当是造成针头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注射器在使用完毕后没有及时进行安全丢弃,或者注射器的盖子没有被及时取下导致针头暴露。

2.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

在医疗场所,废弃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废弃物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就会给护理人员带来针刺伤的风险。

有时候废弃的注射器会被直接扔入垃圾桶,或者被患者乱扔在病房中,这样就会增加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风险。

3. 患者行为不当。

有些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情绪不稳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会在护理过程中不经意地使针头对护士造成伤害。

4. 护士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

有些护士在工作中可能因为匆忙或者工作疏忽,而忽略了自身的防护措施,例如没有正确使用手套或者口罩。

在了解了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之后,我们来看看如何有效预防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以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1. 加强设备管理。

医疗机构应该对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状况,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确保使用的器械的完好无损,减少因设备不当使用导致的针头暴露风险。

2. 加强废弃物处理。

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

对于废弃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废弃物,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处理流程,确保医疗废弃物被正确处理,避免造成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风险。

3. 加强患者教育。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了解不当处理医疗器械可能带来的风险,教育他们正确地处理废弃的医疗器械,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可能性。

4. 加强护士个人防护意识。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正确使用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处理针头暴露的紧急处置方法。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临床护理人员受自身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自身的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自身的工作环境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意外针刺伤就是一大重要因素,极易导致护理人员感染疾病的剂量增加,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需要做好相关方面原因的探究并加强预防。

基于此,文章对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引言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面对多种注射针头、缝合针、穿刺针等医疗锐器,极易造成皮肤损伤。

当前针刺伤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一大职业危险因素。

为有效避免出现意外伤害,应该给予重视,加强防控。

一、针刺伤产生的原理及危害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多种医疗锐器,一旦这些尖锐型医疗器械刺入皮肤表层或是深层,极易造成医护人员受伤,出现局部出血或存在皮肤受创,严重时,还容易出现病原体血液或体液的感染,造成疾病传播。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日常护理是可能难以完全的避免。

当前,针刺伤医护人员是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传播的一大原因,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200万左右的医务人员遭受经皮损伤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且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表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医护人员安全的一大因素。

很多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其是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较比较频繁的一类医护工作人员,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所接触的患者为高危症状,其在工作时,会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采集血液等,是最容易出现针刺伤的群体,需要在新时期对该现状给予重视,提高认知,维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原因分析(一)医护人员缺口大,导致工作任务重当前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均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所面对的病患多,工作任务繁重,同时精神比较紧张,一旦没有高度集中注意力,则非常容易出现针刺伤的情况。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针刺伤的风险,这不仅对他们自身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对患者造成危害。

对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针刺伤的原因分析1. 工作环境护理工作通常需要与各种医疗器械和药品进行接触,例如使用针头、输液管、药品注射器等,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不慎受伤。

2. 操作不慎由于工作中需要频繁使用各类医疗器械,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够细心、缺乏专业技能或者因为疲劳等原因,就会增加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3. 患者因素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导致肌肉僵直、抵抗力降低,或者病情使得他们无法充分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会突然抽动而导致护理人员被刺伤。

二、预防措施1. 强化培训教育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提高专业技能是最有效的预防针刺伤的措施。

护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包括正确使用医疗器械、预防事故的操作流程和卫生保护等方面的培训。

2. 使用安全针头和其他医疗器械由于传统的注射器或者针头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受伤,护理机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安全型针头和其他医疗器械,这样可以减少事故风险。

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需要自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有效性,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避免因为个人错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4. 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置机制护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机制,并及时对针刺伤事件进行处理,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保障受伤护理人员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救助和情绪支持。

5. 定期体检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从而减少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的针刺伤事故。

6. 加强宣传教育护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范针刺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总结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事件是一种常见但也是可以预防的意外事故。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李花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李花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李花发表时间:2019-07-31T12:20:52.2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作者:李花[导读] 护理人员因素自身重视不够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薄弱,多数护士认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133000针刺伤是指由注射器针头,缝合针,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之一。

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生命健康,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1】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约有二百万医务人员遭受经皮损伤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由于工作关系护理人员每日与针具频繁接触,其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液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人员,研究发现,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甚至高达90%。

【2】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针刺伤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控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3%—88%的针刺伤是可以预防的。

因此,日常生活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非常重要。

现将护理人员工作中意外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介绍一下:1.原因1.1护理人员因素自身重视不够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薄弱,多数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和无法避免的,而且被刺伤过的护士也没有因此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不能对其进行充分且正确的认识和重视。

1.2 操作时不规范有研究表明,遭受职业伤害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因为操作时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的有关规范造成的。

未执行操作规范的危险行为包括:回套针帽,徒手传达手术缝合针,处理各种针头及清洗,整理锐利医疗器械动作过大,将各种锐器随意丢弃,未采取保护措施等。

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均会造成针刺伤。

1.3 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力不足使护士工作时过于繁忙和紧张,可增加护士针刺伤的机率。

我国临床一线护士存在严重缺编现象,护士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研究表明,值夜班工作任务重,精神压力大是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重要因素。

探究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探究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 论 著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群体总数为84人。

按照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普通组患者42人按照常规内科护理方式实施护理,另外一组42例患者结合患者去修和常规护理中的问题进行改良和优化。

患者一般资料如下,普通组,性别比例,男病人26人,女病人16人,年龄,最大78岁,最小66岁,平均(73.22±1.09)岁。

研究组,性别比例,男病人27例,女病人,15人;年龄,最大77岁,最小68岁,平均(74.26±1.22)岁。

上述基础资料中的信息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1.2.1普通组面向不同的内科疾病患者从其实际出发做好用药护理、日常健康教育以及基于日常住院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由于常规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足,可知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了由于对于病床的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患者坠床或者日常病房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患者跌伤。

另外,在患者需求较为集中时,会存在药量、药品名称出现误差的风险。

1.2.1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结合常规内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可能导致患者摔倒、坠床、用药误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步骤包括。

①针对患者护理的日常用药频率和用药方法,应当由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查房检验过程中及时进行监督和辅助提醒,避免患者用药阶段产生误差。

②针对患者的日常病房环境进行及时地改良与优化,例如,对于行动不便,或者带有引流管的患者,应当以为患者提供便利为目标,改良卫生间环境,并在床头加入护栏结构。

③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对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方法进行全面地控制。

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用药失误。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用的具体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统计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观察P指标的数据统计结果,当P<0.05时,判定研究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和问题的几率。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别 是护 理 人 员 严 重 缺 乏 ,而 且 人 员 流 动 性 准确地将用过 的针 头和锐 器丢 弃至 专用
大 ,有 的护 理 人 员 纷 纷 从 事 管 理 或 改 行 , 的 容 器 中 ;时 刻 记 住 自我 保 护 措 施 ;尽 可
加 剧 了 护 理 人 员 的 严 重 不 足 ,而 且 近 年 能 使 用 安 全 注 射 器 、自动 毁 形 注 射 器 、安
加 强 管 理 ,提 供 保 障 :医 院 领 导 要 重 视 护 理 队伍 的建 设 ,要 把 医疗 质 量 与 护 理 队伍结合起 来 ,合 理配备 护理 人 员 ,确 保
参 考 文献 l 毛秀英 ,吴欣娟 ,于荔 梅 ,等.部分 临床护 士
发生针刺 伤情 况 的 调杏 [J].中华 护 理 杂
护 十 没 有 按 照 操 作 规 程 进 行 操 作 。 纵 观 遭 受 职 业 伤 害 的护 理 人 员 ,他 们 多 数 是 没 有 专 心 工 作 ,没有 严 格 按 照 操 作 规 程 一 步 一步的进 行 ,而是 违犯 程 序 ,没有 三 查 七 对 ,造 成 手 忙 脚 乱 ,在 急 忙 中 导 致 刺伤 。针刺伤可能发生在 :①注射器使用 前 :如 抽 完 药 液 后 重 新 盖 帽 时 被 针 尖 刺 伤 。② 注射 器使 用 中 :如 缝合 过程 中、 静脉注射 拔除针头护 帽时、静脉留置穿刺 拔 出导 芯 时 、抽 血 拔 出 针 头 时 、转 移 『『【L样 至试管 过程 中等 。③ 注射 器 使用 后 (丢
赵 春 丽
476900河 南 睢 县 中 医 院
关 键 词 乳 腺 癌 术 后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2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针刺伤是当今医护人员工作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威胁着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给暴露者带来了很大精神压力,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医护工作者。

本文将从针刺伤的定义着手,探析针刺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害,并分析其主要发生原因,找到防护措施,为降低医护人员职业伤害贡献一定力量。

关键词:护理;意外针刺伤;预防措施一、针刺伤的定义针刺伤是由注射针头、手术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它是目前有待解决的危害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

据美国CDC对针刺伤研究得出:每30秒就有一位医务工作者被针头扎中,一年约有百万次扎针事故,可导致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

二、针刺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害1、身体危害。

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模),约占80%。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10%,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

但它们通过意外接种感染的机会相对很低。

乙型肝炎病毒(HBV)则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导致乙型肝炎的几率为1/5000。

[1]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心理危害。

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有时还会带来工作行为的改变,尤其是在被带HIV的针头刺伤。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很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意外情况,针刺伤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感染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对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在进行注射、静脉穿刺等操作时,如果缺乏规范的操作方法,容易发生意外情况。

没有正确地固定患者的手臂,针头的位置选取不当等。

2. 疲劳或精神不集中: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后可能会产生疲劳感,或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精神不集中,这时很容易出现操作错误,从而造成针刺伤。

3. 设备故障:有时护理人员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等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操作失误,从而发生针刺伤。

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下列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风险:1. 建立规范化操作流程: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选择针头、固定患者手臂等。

护理人员应该参加相应的培训,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和危害的认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

3. 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的设备,确保其正常运作。

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4. 制定严格的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减少疲劳情况的发生。

5. 提供心理支持:针对有压力和焦虑情绪的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保持心理健康。

6. 使用安全设备:提供带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和针头,在使用后自动收回,避免针头暴露在外。

7. 加强现场管理:护理现场应该保持整洁,减少杂物,避免操作时产生混乱,减少操作错误。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是一个常见的意外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建立规范化操作流程、加强培训和教育、定期检查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心理支持、使用安全设备以及加强现场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

方法:本文通过问卷方式,调查我院50名护理人员针刺情况,并分析原因,寻求措施进行预防。

结果:本组护理人员中,出现意外针刺伤患者41名,发生率为82.00%,一年内发生1次针刺伤人员39名,2次针刺伤人员32名,3次及以上针刺伤人员26名,处理用品发生针刺伤人员28名,所有人员均自愿接受培训,培养自我安全意识。

结论: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易受到伤害,所以,提升护理人员技能及素养十分重要,其可预防针刺伤,保证护理工作安全。

【关键词】针刺伤;护理人员;原因;预防措施针刺伤是一种职业伤害,是指有医疗利器刺入皮肤造成的意外伤害,在护理工作中比较常见,严重伤害了护理人员身体健康。

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承担药物注射、采集血液等工作[1],经常会接触针头,发生针刺伤的概率非常大,若不有效防范,会增加护理人员职业压力。

本文以我院护理人员为例,分析针刺伤出现的原因,并寻求预防措施控制。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调查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进行,研究对象为我院护理人员50名。

基本资料显示,护理人员年龄极大值为41岁,年龄极小值为24岁,平均年龄为(32.57±0.25)岁;工作年限为1-18年,平均年限为(9.56±0.37)年。

1.1.调查方法利用问卷形式展开调查,问卷内容为护理人员基本资料、工龄、是否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情况以及1年内几次针刺伤,50份问卷均有效回收。

1.结果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50名护理人员中,共出现意外针刺伤人员41名(82.00%),其中,1年内发生针刺伤概率最高,为78.00%,其次为1年内发生2次针刺(64.00%)、处理用品时发生针刺(56.00%)、1年内发生3次及以上针刺(52.00%)。

表1:护理人员针刺结果调查结果例数百分比(%)意外针刺41/5082.00%处理用品时发生针刺28/5056.00%1年内发生1次针刺39/5078.00%1年内发生2次针刺32/5064.00%1年内发生3次及以上针刺26/5052.00%1.讨论针刺伤在护理中很常见,一旦发生,会给护理人员带来严重伤害,甚至对工作失去信心[2],影响其积极性。

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危害和预防

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危害和预防

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危害和预防针刺伤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它的发生对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针刺伤的发生原因、护理人员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

一、针刺伤的发生原因1. 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如果姿势不正确、动作过快或者缺乏专业技能,容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2. 包扎时疏忽:有时医护人员包扎伤口时会感到疲惫,或者处于高压状态下,导致疏忽大意,使针头意外刺入皮肤。

3. 器械损坏:针头损坏、磨损、松动,或者管路的接头处磨损松动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针头脱离器械而刺伤人体。

4. 患者对针头的反应:有些患者对针头感到惧怕或者痛苦,可能会突然挣扎或者抽搐,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二、护理人员的危害1. 传染病感染:针刺伤可能导致传染病的感染,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2. 身心创伤:针刺伤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同时也会对心理造成影响,增加护理人员的焦虑感和心理压力。

3. 经济损失:受到针刺伤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同时也会因受伤无法正常工作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三、预防方法1. 加强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规范操作,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2. 使用器械:使用优质可靠的器械,并检查器械是否完好、是否安装正确、是否磨损、是否有松动等情况。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针头直接刺入皮肤。

4. 加强交流: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了解整个医疗护理过程,增加患者的信任,降低患者对针头的恐惧和反应。

综上所述,针刺伤给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们应该加强预防和培训,同时提高个人的防范意识和技能水平,尽量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意外针刺伤是医护人员的常见职业伤害之一,也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方都极力避免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首先,原因分析。

意外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医疗器材使用不当。

这是导致针刺伤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医疗器材使用不当包括无菌操作不规范、使用失灵的设备等。

2. 不安全的操作环境。

医护人员很容易在手术室、急诊室等一些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操作不当,从而导致意外针刺伤。

3. 护士和医生的个人行为不当。

比如,护士和医生可能会在操作过程中赶时间,从而把重心放在速度上,导致注意力分散,意外针刺造成。

然后,预防措施的具体执行。

1. 加强对医疗器材使用操作流程的规范。

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和掌握良好的医疗器材使用方法,以确保其公共卫生标准的遵循。

2.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始终记住健康和安全是在工作中合理地避免意外针刺伤的一个重要前提。

所以,在操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穿戴保护设备,也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行为规范。

3. 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行为因素导致意外针刺伤的情况,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明确工作内容和操作规范,增强护理人员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

4. 进行意识宣传培训。

精心的意识宣传培训对于护理人员之间节省一些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可以在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宣传培训,详细介绍日常手卫生操作规范、消毒检查和个人防护设备操作方法等,以便增强其操作规范和标准意识。

总之,避免意外针刺伤需要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从操作方法、个人行为到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安全规范宣传和实施。

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将意外针刺伤降到最低,确保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发生意外针刺伤事件,给他们的健康和职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对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在分析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时,需要考虑医疗设备不合格、工作环境混乱、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

而为了有效预防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等措施。

综合分析表明,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医疗设备质量,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从而更好地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护理人员工作条件和职业安全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综合分析,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工作者,他们负责照顾病人、协助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会发生意外针刺伤的情况。

据统计,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群体之一,而且针刺伤不仅对护理人员本身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传播各种疾病给他人,造成严重后果。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疏忽大意等。

这些原因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安全,也给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带来了隐患。

对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对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保驾护航。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具体情况和原因,旨在为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并采取了一些列的预防措施后,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的
情况大大的得到了减少。所以,此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护理人员;意外针刺;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105-02
3.2 处理措施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果不小心被针 刺,护理人员应该尽早的向医院的感染管理科上报,对 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具体的方式有:(1)马上用流 动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的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针刺 出的血液,伤口用 0.5% 的碘伏或者 70% 的酒精消毒液 浸泡,如果患者情况特殊应立即前往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被血液中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感染后,应在 24 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疫苗 [3]。(2) 医院加大对医疗废品的处理力度,避免医疗废品给医护 人员造成伤害,如流入社会将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针刺后 第一时间可以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 理,从而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害性。
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认真,平时也要不断 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与防范意识,因为这样 做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通过对原因的分 析并采取了一些列的预防措施后,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 刺的情况大大的得到了减少。所以,此方法在临床上具 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桂云 .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J ] . 求医问药 .2012,(11):693 [2] 张盼盼 , 马雅静 , 化璐璐 . 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及预防 措施 [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5,(04):742 [3] 顾露 , 胡萍 . 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情况 回顾性分析 [J]. 职业与健康 .2015,(04):532
心理医生2015年2月第21卷第3期 探索·交流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左裕玲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80 名临床科室的护理人
员进行了自制问卷的调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究其原因,有护理人员对临床各项操作的技能不熟练、防范意识
不强,或者患者在接受护理操作的时候不够配合等,这些因素是目前临床上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因素,应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80 名护理人员中有 90% 的人都有过被针刺的经历。结论:护理人
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认真,平时也要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与防范意识,因为这样做
3.1 预防方式 具体的方式是:(1)培养出自身 良好的工作习贯。据调查发现有些护理人员犹豫自身粗 心。技术部熟练、或者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 操作,如徒手处理玻璃器械或手持锐器等,从而发生针 刺伤。因此,护理人员也别是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 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操作 [2]。(2)改变自己 危险的工作方式。注射器在使用完以后,可以用手将其 移除放入锐器盒里,或者采取单手复帽技术将针头盖住。 禁止在行进的路上手拿没有盖帽的针头。使用过后的一 次性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他一些 锐利的医疗用品要马上丢入锐器盒内。手术上台护士在 传递手术刀给医生的时候要记得将到刀头朝向自己,刀 背朝向掌心,免得刺伤手术医生和自己。(3)建立针 刺伤的报告制度。医院应成立一项针对针刺伤的报告系 统和制度,制定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熊大经认为,鼻渊发生的主要病机是脏腑郁热,邪 舍通窍,正气不足,通过临床进一步观察,鼻渊患者中 肝胆湿热型最多见,治当清胆肺之热,通络利窍。处方: 北 柴 胡 10g, 黄 芩 片 10g, 藁 本 15g, 白 芷 10g, 川 芎 10g,薄荷 10g,天花粉 20g,枳壳 10g,黄芪 30g,茯苓 20g,桔梗 20g,鸡内金 20g[3],5 天一个疗程,用药 1-2 疗程。 我科采用熊大经上述方剂,根据患儿年龄剂量酌减。同 时采用中药制剂鼻腔清洗介入治疗(石家庄康灵医院配 方及方法)及鼻窦负压置换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小儿慢性鼻 - 鼻窦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我科探 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可能通过局部用药,减少全身用药, 尽可能采用中药制剂,避免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副作用,使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治疗过程中, 所有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1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粘 膜肿胀消退,分泌物消失。(2)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粘膜肿胀基本消退,分泌物明显减少。(3)有效:症状 减轻,分泌物减少。(4)无效症状及检查无明显好转。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 46 例(53.5%),显 效 22 例(25.6%),有效 12 例(14.0%),无效 6 例(7.0%), 总有效 80 例(93.0%);对照组中治愈 12 例(14.6%), 显效 8 例(9.8%),有效 12 例(14.6%),无效 50 例(61.0%), 总有效 32 例(39.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参考文献】
[1] 周兵,马晶影,黄谦 . 少年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 响因素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12):915-918. [2] 陈洪春。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窦炎疗效观察 [J]。中华现代中 西医杂志,2003,11(1). [3] 熊大经,田媛媛,许必芳 . 熊大经鼻部“五度辩证”思想及 应用 [J]. 中医杂志 2014,55(2):106-109.
本文通过选取我院 80 名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 了自制问卷的调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80 名护理人员 中有 90% 的人都有过被针刺的经历。综上所述,护理人
105
探索·交流 心理医生2015年2月第21卷第3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鼻 - 鼻窦炎
刘丽媛 (香河县人民医院 065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鼻 - 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68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86
1.2 诊断标准 (1)病史:鼻塞、流脓涕症状达 12 周; (2)纤维鼻咽镜检查:鼻腔、鼻窦口处有脓性分泌物; (3)排除鼻腔内新生物。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中药制剂鼻腔清洗介入治疗 + 鼻窦负 压置换 + 中药汤剂口服,5 天 1 个疗程,治疗 2 ~ 3 个疗程。
2.2 对照组 鼻窦负压置换 +0.5% 麻黄素滴鼻液滴 鼻 5 天 + 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喷鼻 + 盐酸氨溴索口 服液口服 + 抗生素口服。 3.疗效判定
106
3.讨论 临床护理人员水发生意外针刺的高位人群,职业感
染的潜在危险非常大,所以,医院应对工作中有可能接
触患者血液、体液的医护人员进行职业的防护知识的培 训,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 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消毒隔离制度以 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从而提高针刺的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的过程中,发生意外针刺伤的 时机分析,详见表 1 所示。
表 1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时机分析
注射或 抽血 拔针 针头回 回套针 其他针 过程 配药
输液时 时 时 收时 冒时 刺伤针刺ຫໍສະໝຸດ 数 1510 4 20 20
5
6
针刺伤概率 18.75% 12.5% 5.0% 25% 25% 6.25% 7.5%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80 名临床科室的护理人 员进行了自制问卷的调查,选取的护理人员中男性有两 名,女性 78 名,年龄在 20 至 4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35.5±16.0) 岁。
1.2 方法 每人一卷,发放出去 80 份,收回 80 份, 回收率 100%。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针刺伤的发生次数、 发生的时机和原因等。 2.结果
例与对照组 82 例,治疗组以中药、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记录两组症状、体征变化,按疗程治疗,
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3.0,对照组总有效率 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鼻 - 鼻窦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 - 鼻窦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1.1 一般治疗 将 168 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 组 86 例,男 46 例,女 40 例,年龄 4 ~ 0,平均年龄 6.5 岁,对照组 82 例,男 40 例,女 42 例,年龄 4 ~ 11 岁, 平均年龄 7 岁。病程 12 周~ 6 年,纤维鼻咽镜检查符 合慢性鼻 - 鼻窦炎。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谓的意外针刺伤,顾名思义就是针刺入到皮肤内 的意外伤害,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会接收到大量的 尖锐的医疗用品与器械。所以,工作时间一长加上疲劳 过度,护理人员在工作被针刺是不可避免的 [1]。但是到 医院就诊的患者有些患者的血液中可能会携带一些艾滋 病、乙肝、丙肝、梅毒等病菌,从而通过血液传播的方 式对护理人员造成感染。据国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 计,健康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有 80% ~ 90% 是因为针刺 伤导致的,而这里面被刺伤的医务工作者中护理人员占 80%,产生致命后果的同时还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心理 造成伤害,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因此, 应采取相对应的预防和处理针刺伤的措施,将伤害降至 最低限度。 1.资料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106-01
小儿慢性鼻 -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表现为 鼻堵、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咳嗽等。如不及时进 行恰当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除导致颌面 部发育障碍、听力损害外,患儿还容易出现精神萎靡, 食欲不振,记忆力差,易疲劳,头痛及头昏等症状,引 起睡眠、学习及各种社会活动障碍,从而导致一些行为 性格的异常 [1]。目前鼻窦炎治疗方案以中西药为主的保 守治疗和以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为主的手术治疗 [2]。 由于小儿不会擤鼻,不愿配合治疗,服药困难,治疗 效果不佳,给患儿及家长带来苦恼。我科自 2012-8 至 2014-8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鼻 - 鼻窦炎,取得较 好临床疗效,受到广大患儿家长欢迎。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