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例谈
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法初探——以诗歌教学为例
![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法初探——以诗歌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8a1b07c01f69e31433294b6.png)
法。 它突破 了过去按 章节顺序 系 统全 面组 织教 学的局限 , 避免 了 知识讲授 时的杂乱无章或不必要 的重复, 并能起到举一反 三的启示
效果 , 大大提高 了教学的效率。这种 方法对于解决 当前大学语文中的“ 教 学内容 杂, 教 学课 时少, 教 学效率低’ ’ 的问题具有重要 的作用。 [ 关键 词 ] 大学语文 ; 专题教 学法 ; 诗歌教学
是该课 程的教学内容 杂 , 课时安排少。 目前全国流行的数百种 大学语文教 材内容涉及古今 中外 、 诗 词曲赋 、 散文 、 小说 、 戏剧
等多种体裁的作品 , 时空跨度非常大。 在授课篇 目的选 择 、 讲课 的方式 、 重点及难 点的把握 , 甚至教学 方法和教学观 念等许多 方面 以较 大的随 意. 陛, 开课效果 不甚理想 , 难 以完成 该课 程 的 教学目标 。 因此, 大学语文 是一门让人费心 、 费力甚至头疼的课。
文史博 览 ( 理论 )
2 0 1 3年 4月
C u l t u r e A n d H i s t o r y V i s i o n ( T h e o r y )
A p r . . 2 0 1 3
Hale Waihona Puke 大 学语文专题 教学法初探
以诗歌教学为例
杜文曦
[ 摘 要] 大学语 文中的“ 专题教 学法” 是一种将课程的主要 内容 归纳为若干个既相互联 系又相对独立的 专题 来进行教 学的方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 诗歌也不例外。把 中外诗歌揉入一个
一
、
打破时间 限制确立专题
专题进行 讲授 , 更利于学生把 握诗歌 的特质 , 尤其 是某种一 种
[ 作者简介 ]杜文曦 , 江西南 昌人 , 东华 理工大学文法 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 事大学语 文研究 ( 江西南 昌 , 3 3 0 0 0 0 ) 。 [ 基金项 目]江西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 2 0 1 1 年度课 题 “ 新 时期语 文课程 改革经验研究 ” ( 项 目编号 : l l Y B 3 1 0 ) 。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d404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5.png)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主动去进行阅读,并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采取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朗读优美的课文、讲述有趣的故事、展示一些精彩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学生口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对阅读的热爱。
二、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技巧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率。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比如快速阅读、定位阅读、主题识别、关键词标注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讲解相应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和分析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其进行深入阅读。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文学特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四、注重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巩固和提高阅读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李将军列传》、《红楼梦》为例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李将军列传》、《红楼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360405844769eae009edea.png)
《 大学语文》 作为-I ' - J 公修课程一般放在大学的第一个学
期, 教学对象基本是刚刚走人校门的大学生。 对于突然间的精 神放松和环境的改变, 他们必然面临着新的问题的挑战。 一般 而言 , 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普通人群,尤其在强
治者方面的客观原因, 汉王朝用人唯私, 、 排挤 迫害有才能的 人的用人政策, 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的外在的原因, 而李
语文》 教学实践中, 有必要强化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 通过 教师的主动引导,帮助大学生化解这个独特时期面临的困厄 及偏狭, 拓展人生境界, 从狭小的物质、 情感及各种功利追求 中 超越, 引导其 提升人生境界。 大学语文》 李将军列传》 《 中《 , 重于从李广个人方面剖析其悲剧的原因及其个体狭隘性 , 引
意识、诗意人生追求和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探讨薛宝
钗的 人生境界, 颠覆了以往《 红楼梦》 研究中 对这个角色的曲 解, 启示大学生提升人生境界的高度。 《 李将军列传》 史记 中久享盛誉的名 作者司马 是《 》 作。 迁 以赞颂的 激情、 错综变化的笔法, 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 的、 悲剧的一生, 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中的一代名
21 0 2年 6 月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unl f i j aae C lg ora o a i M ngr oee T nn l
Jn 0 2 u e2 1
第 3期 ( 总第 4 期 ) 1
No3 De . ) .( eNo41
《 大学语文》 教学 中的素质教育
No3 De .1 .( cNo4 )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dfe57cdaa00b52acfc7ca39.png)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是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其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调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的作用。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是我院(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通过学习教材所选文章和知识单元,了解、明确和掌握有关的文学基本常识,接受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陶冶,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提高阅读及表达能力。
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
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1999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对培养目标作出如下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
虽然几种提法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界定为具有一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虽然是技能型人才,但理论素养应以够用为度,服务社会。
三、《大学语文》多种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立足于我国文学,承载着民族文化,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民族人文修养、民族文化涵养。
只有我们本民族文化根基深厚了,才能在中西文化融合中批判的吸收外国文化,从而在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打造多元文化环境。
专题讨论:大学语文有效课堂的途径——以《仁者爱人》单元专题教学为例
![专题讨论:大学语文有效课堂的途径——以《仁者爱人》单元专题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4029d1603d8ce2f006623a5.png)
得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行的。 笔者认为, 开展单元教
学, 实 施 专题 讨 论 , 实 现师 生 思维 相 互碰 撞 , 是激 活
大学语文课堂 ,全面提升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
径。
一
清代黄宗羲 、 唐甄 、 郑燮 , 当代圣人特蕾莎修女关于
汉语词汇学。
作者简介 : 吴德盛( 1 9 6 4 一) , 贵州仁 怀人 , 本科学历 ,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副教授 。研究方 向 :
徐 中玉先生指出, 语文教育“ 兼有工具性 、 人文 性和审美性” 。相较于中学语文侧重听、 说、 读、 写的
工 具性 教学” 。除开列单元字 、 词、 句, 分析单元
文 章 内容 、 结构 、 表 现 手法 等 一 般 预 习清 单 外 , 还 可
补充 设 置 以下 一些 问题 : 爱 人 有 哪些 意 思 ?孔 子 和
孟子对“ 仁” 的解释有什么不同?黄宗羲 、 唐甄 骂帝
王 的话 有 哪些 , 他 们 的共 同点 和不 同点 在 何处 ?郑 燮 和特 蕾 莎修 女 关爱 百 姓 的不 同点在 哪 里 ? 孟 子 的 “ 民本 ” 思想和今天 的“ 以 民为 本 ” 的思 想 的不 同 点
是 专题 讨论 课取 得成 功 的重要基 础 。教师 确定 并给
在品味语言中树立正确的认识。 教师可 以将文 、 哲、 史 、艺术等学科有关爱的知识和经验加 以渗透 , 引
2 0 1 5 . 8 I 语文戟 学通讯・ 学术 l 5
出单元教学 内容的重点、难点清单 ,使学生心 中有
在 哪 里?
三、 围绕单元主题 , 引导学生写话题作文
大学语文对话教学方法探讨
![大学语文对话教学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2e0dad2ad51f01dc281f197.png)
大学语文对话教学方法探讨摘要:文章介绍了对话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大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对话教学;内涵特点;方法探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15-01一、大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对话理论的主创者、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文学的本质是对话。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就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就蕴涵着引发对话的基本条件。
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主题涉及人生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含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为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感受过去和现代的人们对世界、真理、生命的表达的同时,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去认识世界的本质、发现生活的意义、接受审美的熏陶,从而提升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
如果是这样,也就达到了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真正目的。
在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掌握着传授知识的话语权,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少自主表达的空间,而在“对话”理念支配下的教学却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态:独白式、被动型的学习变为对话式、主动式的教学;教师由教学的权威变为教学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个体发展受到充分重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大学语文对话教学应该是变革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教学,是真正加强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教学。
二、大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方法(一)自主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仅要让他们想说,还要做到有话说。
“有话说”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课文内容的“背景性”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的情况、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等。
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他们会有一些疑惑的问题和对人对事的独立思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下一步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
浅谈大学语文实用教学方法
![浅谈大学语文实用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741a074a7302768e993988.png)
大学 生全 面发 展 , 国一直强调要加强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我
的核心 内容就 是要 以人 为本 , 养大学 生成为 有独立人 格 , 培
有正 确的世界 观 、 人生 观 、 价值观 的人。要使 大学生成 为这 种全面发展 的高 素质人 才 , 大学语 文教育 必不 可少 , 大学语 文教育 和基础 教育 阶段 的语 文教 育相 比, 大的不同就是侧 最
教 育焕 发 新 的 生机 和 活 力 。
[ 关键词] 大学语文 ; 学方法; 教 实用效 [ 中图分类号]H1 [ 9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0 8—54 (0 0 0 — 10 2 19 2 1 )3 0 8 —0
上世 纪 9 O年代 以来 , 为逐步 解决应试教育 的弊端 , 促进 济、 哲学 、 历史等 方面 的思想结 晶。因此在 大学 语文 的教学 过程中 , 要跳出文学本 身的框 架 , 引导学 生思考 深层 次 的问 题 , 以把文学 自身 的魅力展 现给学 生做 为最终 目的 , 不 而是
通过教学让学生从 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 并能将 其应用 到与 其专业 相关 的现实学 习与工大学语文课 堂上 , 对某些 有争 议的 问题 , 与现 实生 活
有密切联系的问题 , 有益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的问题或学 生
感兴趣的问题 , 组织学生进行 深入讨论 和分 析。通过课堂讨 论得出精辟 的见解 , 或者以辩 论的方式得 出正确的结论 。不 仅可以讨论 中国古 代经 典作 品在政治 经济 理念 、 心理 建设 、 道德价值等方面的内涵, 还可以对 一些学生感 兴趣的问题进
文教 育受到学 生 的欢迎 , 必须 改进传 统教 学方法 。为此 , 本
文提 出 大 学语 文 教 育 教 学 方 法 上 的一 些建 议 。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5篇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f925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5.png)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5篇第1篇示例: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等。
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教师们也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来谈谈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例如让学生先浏览一下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和主题,预习一些生词和难点,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基础。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第二,强调阅读策略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一些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第四,注重培养阅读的思辨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不仅能够理解文章表面的含义,还能够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思辨性的问题或让学生进行文章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字数:437】第2篇示例: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8f73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d.png)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修养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方法。
一、导读法导读法是一种常用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
在使用导读法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文章的主题、结构和重点进行分析和概括,然后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
通过导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深度,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二、阅读策略教学法多元化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
在使用多元化阅读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元化阅读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写作与阅读结合法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技能、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目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能够培养出更多阅读能力强、思维能力强、情感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学生。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浅析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6741e7aeaad1f346933fb8.png)
,
关键词 : 大学语 文 ; 教学方法 ; 究 探 中图分类号 : 6 2 1 G 4.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92 (0 2 0 — 0 7 0 17 — 3 4 2 1 )8 0 7 — 3
大学语文 这门课程在我 国高等教 育体系 中作 为公 共必修课来开设 , 是一 门基础性课程 。大学语 文教学在 培养大学生 的人 文素养 , 提高 审美 鉴赏 能力 , 传承我 国 传统文化方面 的重要作用 日益 被突显 出来 。如何切 实 有效地提高高校 大学语文授课 的效率 ,为 学生呈现一 堂富有文化蕴 含和人文气息 的心灵课 ,本 文认为需要 从课 前 的作 品背景 材料整理 、 堂上的精 心组 织 、 课 课后 的阅读延 伸等方 面下工夫。
识, 不过度拓展 。
活动 ;其次结合课 程标 准和学情 引导学生 在合适 的限 度 内探 究 ; 外 , 活动 过程 中教师 既是 参与者 , 是 另 在 更 引领者 。教 师不能 被动地参与 , 其放任 活动 , 任 更不 能 让 学生无助地进行 探索活动 。当学生探究 时遇到 比较 艰 难 的问题 , 究 的兴趣依然很 高涨时 , 但探 教师要及 时 地 给予正确 的引导 , 向学生提 出建 议或意 见 , 或指 明范 围, 或拓展思维 , 或探讨利弊 , 寻求新途径 , 或 或调 整研 究方向, 减少 学生在探究活动 中的盲 目性 , 提高学 生的
课 的环节上下足功夫 , 深入钻研文本 , 广泛 的查取各种 材料, 进行深入 的研究 。在此基础 上 , 教师要 形成 自己 的思想 和观点 有针 对性 的来解决存在的症结 。
Hale Waihona Puke 1 教师在备课时需从作者 的生平 及创作历程上人 . 手 。作家 的人生经历 影响着作 家的创作观 和对于现 实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大学语文为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大学语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55dfa22b4daa58da0114a8e.png)
和意 义 。对 于大学 语 文课 程来 说 . 很 多 人会 觉 得语 文是 贯
穿小 学至 大学 的基础 课程 , 我们 平 时都 在说 。 “ 没什 么好 学
的” 。 其 实 不 然 。各 个 阶 段 教 育 的 目标 是 不 一 样 的 . 教育 目 标 决定 了教 育理 念 、 教 学 内容 和 教 学 方 法 。中 学 语 文 , 更 多
教学的起点 , 因此 ,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 应 贴 近 学 生 的 心
样, 把 一个 作 家 的生平 经 历 、 作 品 内容 、 艺术 特色 讲得 绘
声绘色、 形 象具 体 、 面 面俱 到 , 引导学 生 踏入 一 个浑 然 忘我 的境界 , 那 么这样 的课堂 是有 吸 引力 的 , 但 是在看 似 完美 的
譬
: 誊
:
皿匾 嘧
如
以 大学语 文为例
尹 莹
( 义 乌工商职业 技术学 院 , 浙 江 义乌 3 2 2 0 0 0 )
摘 要 : 课 堂教 学是促 进 学生发展 的主要 途径 。如 何有效培 养学 生可持续发展 能力所 需要 的知识 、 技 能、 情 感态度和价
一
师所教 的学 科 . 反之 , 对 学生 不关 心 , 遇 事 不分 原 因一 味批 评学 生 的教 师 , 学 生们往 往 敬 而远之 并 且从 心理 上 抵触 这 些教 师所 授 的知识 。其实 , 有效 的教学设 计 首先 不 是考 虑 精彩 的 教学 方法 。 而是 要 了解 学生 。教 师应 多 了解 学 生 的 思想 和心 理特 点 . 从学 生的角 度思 考教 学 。刘墉先 生 曾说 , 如今 的教 育太 不 一 样 , 我们 面对 的 不仅 是 “ 未 来 世界 的主 人 翁” 。而 且是 人 类史 上 最特 殊 的新 时代 。对 于 “ 新新 人 类” . 要 从 他们 的 角 度 思 考 , 才不至于把“ 新新人类” 变 为 “ 旧 旧人类 ” 。 自2 0 0 8 年 以来 , 我 国的高校 迎来 了“ 9 0 后” 大学 生, 他 们 的思想 观 念 、 价 值取 向 、 人 生态 度 较 以前 的大 学生 发 生 了 较 大变 化 , 而且 具 体 到一 本 、 二本 、 三本 、 高 职 院校 的 学生 。 他 们 的特 点更 是 大为 不 同 。学 生 的实 际才 是 我们
浅析大学语文实践教学
![浅析大学语文实践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57a50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6.png)
126浅析大学语文实践教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 本文重点分析大学语文实践教学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实践 教学《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的基础公共课,所以,这门课程必然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组成。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怎样合理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高校老师探讨的问题。
以下就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对大学语文实践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实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学语文的教学还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一些不正确的倾向,比如把大学语文上成了“高四语文”,学生对语文自然产生了抵触情绪,还有的干脆把大学语文课上成了实用性质的应用文写作课,使大学语文直接成为了实用工具课。
从本质上说,语文教学是一项需要依赖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在全身心投入地阅读中对课文进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道德的熏陶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正是根据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实践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就大学语文而言,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和综合表达实践这几个方面。
二、大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几种途径实际上,传统的教学中也不是没有实践内容,但所占比重小,途经较单一,比如给学生留一些类似实践性质的作业,课后相互讨论之类的形式。
由于这些大多是留给学生课下自己去完成的,对完成的结果重视度往往也不算高,那么相对应的实践的效果也就不那么令人满意。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实现教学实践途径的几点浅见。
1、阅读实践。
具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英国的塞缪尔·约翰逊在他的《冒险家》中指出,“书对于人的思想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地抹掉头脑里的概念。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浅探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1c4e9de219e8b8f67c1cb9d4.png)
高职院校 伏 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浅探
王 红 丽
( 东文 艺 职 业 学 院 , 东 广 州 5 10 ) 广 广 14 0
[ 摘
要 ] 文 章 对 高职 院校 《 学语 文 》 课 程教 学 方法 进 行探 讨 。在 明确人 文素 质 及 人 文 素质 教 育的 概 大
念 之 后 ,明 确 指 出 《 大学 语 文》 课 对 于提 高 高职 院校 学 生人 文素 质 的 重要 性 ,并 时 《 学语 文》 课 的教 学方 大 法 进行 探 讨 :训 练 学 生的 阅读 能 力 和 写 作 能 力 : 养成 学生 良好 的 知 识 积 累 习惯 ;训 练 学生 的语 言表 达 能 力 ;
人 文素质 是指人 所具 有 的人 文知识 和 由这些 知
识 内化 而成 的在精神 面貌 、道德 修养 、行 为方式 等
方 面所具 有 的综合 品质 或达到 的发展 程度 。人文 素
Hale Waihona Puke 质 教育 。则是 指通 过各种 形式 的人文 知识 学 习与 教 育 活动 ,使人 类优 秀 的文化成 果逐 步 内化 为受教 育
第3 O卷 第 2期 21 O 2年 6月
太 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NA OF E C 0N I T T TE OF T I A INI S I OII L DU T1 NS I U A  ̄ N 】 Ⅵ t r
V0.0 No2 1 . 3
J n2 2 u .O1
题 :一是学 习 目的功利 驱动 明显 。很 多学生 对 于考
证非 常热衷 ,对 与考 证相关 的课程 比较认真 ,而像 《 学语 文 》这 类 相对 来 说 实用 性 功利 性 较差 的科 大
我区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探讨
![我区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da4887ca417866fb84a8e96.png)
、
( 思想上认识肤浅 , 一) 忽视该课程学 习 的 重 要性 。 许多学生认为, 像语文课这 样的文化 基 础 课 是 , 多 内 容都 是 一 些 中 国传 统 文 许 化 中 的 基础 知识 ,觉 得 学 不 学 都 无 所谓 ; 加之该课程 的考核也不严格。 因此大学语 文 课 在 学 生 的 思 想 意 识 上 没 有 得 到 足 够 的重 视 , 得 也 不 认 真 、 扎 实 。 学 不 正 因 为 学 生 在 思 想 上 对 该 课 程 认 识 肤 浅 , 成 学 生 学 起 来 缺乏 兴 趣 。学 生 在 造 学 习过 程 中 缺 乏 兴趣 , 因而 也会 失去 学 习 的积极性、 主动性 。课余花大量 时间学习 大学语文 , 体会作 品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和 社会 意义 , 优秀 的作 品中 自觉“ 从 吸其 精 华” 来净化心 灵 , 陶冶情操 的学生可谓 少
之又 少 。 我们知道文 化是维 系一个 民族 的生 命 线 。 个 没 有 悠 久历 史文 化 的 民族 必 将 一 会 被 社会 所 淘 汰 ; 学语 文 课 为 学 生 进 一 大 步 了解吸 收中华 民族悠 久灿烂 的历 史文 化提供了条件 , 也为学生未来 的发展和更
要 内容 ,然后根据章节之 间的内在联系 , 将知识过渡到本节 内容,根据本节重 、 难 点提 出问题 。 第二步 , 问题探索。 教师为学 生提 供阅读指 导提纲 ,学生根据提纲 自 学, 自学过程 中把疑 问和 自己的见解 写 在 下 来, 备课上发言 。第三步 , 以 问答 与质 疑。 在这一阶段教师与学生针对教材所涉 及 的内容互相 问答和辩论。第 四步 , 教师 综述 。 师 根 据 教 材 的 重 点和 难 点结 合 学 教 生的发言状况对教学 内容进行讲解 。 ( ) 用 影 视 ,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情 二 运 培 趣, 完善学生精神世界。 影视 是现 代化 的综 合艺术 、影 像艺 术 , 们 是 开 放 在 现 代 科技 之 树 上 的 艺 术 它 新花 , 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 生活 中一种 极为重要的传 播媒介 , 同时也成为一种文 化形式。影视集 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人们在观赏影视 艺 术 的过 程 中 ,可 以得 到 思想 的提 高 、 知 识 的增长 、 心灵 的愉悦 , 从而在潜移默化 中提 高审美情趣 。 大学语文课中要讲授许多中外名著 , 这些 中外名著都经受了岁月洗涤 , 对人们 的精神世界所产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 的。 但 我 区 的大 学 生们 因受 各 种 条 件 的 限制 , 离 文 中外 名 著 是越 来 越 远 了 。 曾经 在 所 教 的两 个 班 做 过 一项 调 查 ,学 生 10人 , 1 完 整读过 中国古典 四大名著 的只有寥 寥几 个, 这个结果是触 目惊心的。 如 何 促 进 这些 中外 名 著 的普 及 了 ? 随 着我区高等院校办学条件 的改善 , 给我们 提供 了一条广阔的途径 。 大学语文课 本中 涉及 的 中外 名著 几乎 都 已搬 上银 幕 , 如 城》 老人与海》 ……将这些影视作 品 《 引进课堂 ,既可以把课 讲得情趣横溢 , 又
谈谈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
![谈谈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b2c351b0b4e767f5acfce6b.png)
谈谈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作者:刘亚莉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2期大学语文课是改革呼声比较大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在笔者所在学院所有本科班级都已开设。
教学课时为统一的36学时,课文数量一个学期下来15篇左右,教学内容是纯文学的、封闭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沿袭了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或者说只是中学语文的重复,其水平甚至还不如中学语文老师水平高,语文教学的大学水平根本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教学内容单一有限、教学方式方法较为陈旧的现状造成许多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没有胃口。
因此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事关语文教师的地位以及语文课程的未来命运。
“不改革无以求发展”应该是我们的共识。
一、专题式教学的可行性“大学语文”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以及眼光和品位的养成,同时必须兼顾语文课必要的工具性,给学生多一点阅读和写作的机会,更要通过这门课学会欣赏文化精品,学会如何不断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感悟力与思考力,让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大学语文”就不仅是基础语文的延伸,更是基础语文的更高一级的提升。
要达到这一目标,采用专题式教学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从全国高校大学语文研究会研究的信息来看,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专题模式,已是许多高校专家、学者的共识,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对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实施专题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从根本上彻底扭转长期以来语篇教学的散、乱、无系统、无规律的现状,有利于打破纯文学的、封闭的课程内容结构,建立起跨学科的开放内容结构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研究性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我院实施人文素质培养兼及语文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专题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基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院是以培养边消警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为主的院校,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而不能是只懂政治而没有人文情怀的冷血动物。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46ff0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7.png)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注:选自站长正在写作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其中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包括读书、教研、教学三个方面,这里所选的是教学方面的建议。
大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人们通常都以课堂教学的效果来评价教师。
徐中玉说:“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这个结果必须由老师来负责。
大学语文这门课对老师要求很高,同样一本教材,有的人教得非常好,换个人就索然乏味。
”①笔者不是很同意这个说法,笔者认为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教材才是第一位的,假如教材写的是“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教师教得再好那也不是大学语文课。
但是这只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从我们的评价机制来说,从大多数人的观点看,确实认为课上得不好,就是教师的责任,所以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
这里想给教师几条教学方面的建议。
一、向名师学习以往人们有一个认识误区,总以为大学语文教师今不如昔,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民国大师如何教大一国文,如闻一多、朱自清、刘文典、余冠英、俞平伯、浦江清、沈从文、王力、游国恩、陆侃如、钟敬文等等等等,可以开出一大串名单,而说到今天的大学语文,则认为没有人愿意教,只是一些新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那里凑数。
事实并非如此,大学语文30年,也有一批专家学者始终坚守在大学语文课堂,我曾经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上发言说,大学语文30年,最大的不足是没有解决学科性质问题,最大的成绩是一门没有解决学科性质问题的课能够坚持30年,这里除了靠全体大学语文同行的坚持,还靠的是徐中玉等老一辈学者的垂范,这份名单我们同样可以扩展,如:徐中玉、谭帆、齐森华、方智范、陈洪、李瑞山、周志强、王步高、杨建波、周金声、赵卓……,只是由于距离产生美,大家才总觉得今天身边的这些专家学者不如民国大师,这是一种错觉。
假如能够穿越回民国年间,近距离观察这些大师,就会发现他们也有无奈的时候,例如:1920年代中期,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学校讲课,希望把他想象中的教育理念,落实到现代大学里面去。
大学语文学文例话教案
![大学语文学文例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395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3.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学文例话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运用语文学文例话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学文例话的定义及作用2. 语文学文例话的类型及特点3. 语文学文例话的写作技巧4. 典型语文学文例话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语文学文例话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语文学文例话的类型及特点3. 语文学文例话的写作技巧难点:1. 如何准确把握语文学文例话的写作技巧2. 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文例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讲解语文学文例话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介绍语文学文例话的定义,强调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分析语文学文例话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3. 讲解语文学文例话的类型及特点- 介绍常见的语文学文例话类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 分析各类语文学文例话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运用。
4. 讲解语文学文例话的写作技巧- 针对不同类型的语文学文例话,讲解相应的写作技巧。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应用。
5. 典型语文学文例话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文学文例话进行案例分析。
- 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分析例话的特点。
6. 实践环节-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写作一篇语文学文例话。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语文学文例话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写作实践:检查学生的语文学文例话写作,评估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反馈与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吟诵教学经验谈
![《大学语文》吟诵教学经验谈](https://img.taocdn.com/s3/m/47082675680203d8cf2f24ee.png)
《大学语文》吟诵教学经验谈作者:陈开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期陈开华(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讲述大语吟诵教学的经验:一论及把吟诵引入课堂及学生心得。
二言及大语吟诵教学与经典训练的关系。
三述传授古诗文吟诵相关规则,并论及吟诵调选择问题。
关键词:大学语文;吟诵;经典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73-02教改项目:本文属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大学语文》吟诵教学实践与成果展示作者简介:陈开华(1976-),女,哲学博士,讲师,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及马克思与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等研究。
《大学语文》(以下简称大语)怎么教?我相信这是每位想教好大语的老师必定会思考的问题。
我执教大语已有五六年了,近年中华传统经典教育逐渐复兴,我也有幸接触到传统诗文的吟诵方法,在教授大语的过程中,我逐渐把吟诵读书方式引入教学,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此,谈谈大语吟诵教学的经验以及教学效果,抛砖引玉并与诸同道共勉。
一、大语吟诵文选与引入我们学校使用的大语教材是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或第十版,在实际教学中,教材文选不宜一一照搬。
不过大部分教学篇目我还是从教材中选出,同时添加一些重要的经典篇目,并按照体裁或同一主题对其进行重新编排,如儒家四书一类、诗经一类、道家作品一类等。
为了便于吟诵教学并引起学生的关注,我把《诗经》的篇目放在最前面,十版的教材只有《蒹葭》一篇,我另外加了四篇:《木瓜》、《关雎》、《采薇》和《蓼莪》。
为了引入吟诵方便,第一次的语文课里我首先让大家一起来学习《诗经·蒹葭》。
我选用陈琴老师的吟诵调,容易上口,难度小,也好听。
连续播放三遍,让大家先感受一下吟诵的气氛,从视听上引起同学的关注,听第四遍时要求同学们一起跟着录音学习。
一开始很多同学觉得这什么奇声怪调嘛!他们在习作中提到各种感触,有的觉得很新鲜、很有趣,有的惊讶原来文言诗文还可以这样读,还有“感觉调有点怪怪的,好不适应,总是忍不住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例谈摘要: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深化,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接受与中学时代的语文学习是不同的。
教师要找到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忆旧纳新的互渗法、观乎人文的迁移法、锱铢必较的研究法、品察万物的体验法等。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63-02大学语文是许多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为目的,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包括许多理工科的学生都在学习。
从知识传播角度来说,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深化;从人文素质教育角度来讲,大学语文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且有较宽裕的时间,加之年龄的增长,其思想、心智、为人处事也都渐趋成熟。
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接受不再是“应试”的紧张准备,而是本着理解、体会、感悟的态度去学习的。
他们容易将自己的现实人生、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同文章结合起来,掩卷沉思,对号入座,或认同,或否定,不一而足,从而得出己见。
可见,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接受与中学时代的语文学习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讲授大学语文要找到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
下面笔者举例阐述几种教学方法。
一、忆旧纳新——互渗法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经典篇目,涵盖古今中外,遍及各大名家。
大学语文教材同样也选取了许多名家的名篇。
不同阶段的语文教材,选篇确有重复,但也有很多差异。
教师在讲授选篇重复的作品时,要让学生回忆起中学时所学过的该作家的相关作品。
一方面可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全面了解该作家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学生都学过陶渊明的作品,诗如《归园田居》、《饮酒》,文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作品中所展现的隐居田园的生活方式和超然物外的心灵境界可谓深入人心,这也是陶渊明作品风格的主流。
但陶渊明也有被称为“金刚怒目”(鲁迅语)的另一类诗,如《咏荆轲》。
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诗感受到陶渊明的另一面,这可以改变学生对一个作家固有的印象。
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既要勾起学生对中学所学的回忆,又要丰满、还原一位作家的全貌,这样也可避免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单一性、模式化,增强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意识。
再如,鲁迅的作品在语文教材里向来都占较大比重。
学生在中学时代所学的《社戏》、《祝福》、《药》、《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无论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如何,它客观上始终伴随着学生的语文学习经历。
但事实上,中学生对鲁迅作品总有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觉得思想不好理解,语言生涩难懂。
有的学生认为“周树人”和“文言文”有同样的难度。
但鲁迅思想的深邃和作品的伟大我们是避不开的。
中学时代学生在鲁迅的小说集、杂文集以及所学文章中主要了解的是创作背景、思想内涵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
而在大学语文里,教师可以通过“别人眼中的鲁迅”来使学生走近他、了解他,也能让鲁迅以更加生动的形象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许广平笔下的鲁迅,鲁迅与青年们的故事,名人眼中的鲁迅等内容,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看清楚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从而改变“其人遥远、其文生涩”的刻板印象,增强作家本人在生活中的真实感。
通过渐进的渗透,由“知其人”到“读其文”,就会产生不同以往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上,忆旧可以引发纳新的热望,纳新也会改变旧有的印象。
教师要好好利用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扩展这一特点,运用这种互渗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观乎人文——迁移法《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语文理应扛起人文教育的大旗。
大学语文教学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情感、意志、品格等因素的变化将所学的文章迁移。
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特征、经验阅历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其与现实人生的密切关系。
像《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体会得更加深刻。
胡适的一篇文章《我的宗教》,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一个事物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看似与其毫无关联的其他事物的巨大变化。
针对这样的文章,教学重点便不在于文章本身的结构、写法、语言等问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与物、物与物的内在联系,树立偶然背后有必然的哲学观,增强天下人管天下事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大学生成熟的心智更有利于理解这样思想性较强的文章。
迁移法的另一个作用是引导学生辨析文章的时代价值,并向积极的方向迈进。
北岛的《回答》是20世纪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其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成为经典语句。
但此诗是对那段动乱、扭曲时代的控诉。
头两句被传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们将它与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相联系。
现实中的负面因素影响到学生,使他们产生一些消极思想,或以投机取巧、不择手段为有能力,或以扰乱公序、颠覆良俗为常态,这些都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应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迁移。
这种迁移要求教师考虑到学生思想的多面性和行为的可能性,及时封堵学生思想意识中的“蚁穴”,引导其积极思维。
再如,大学语文教材大都选《老子》。
《老子》一书堪称经典,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里面所体现的朴素辩证法让后人感佩。
“大器晚成”(《老子》第四十一章)往往可以激励后进者,但不能否认的是《老子》中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
今天看来,社会发展进步是必然的,是无法阻挡的,而个人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返璞归真”的思想可能会削弱个人奋斗的动力,“大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二十一章)只能是弱者无奈的表现。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要立足长远。
学生读文章的多少不能代表他们所受思想教育的优劣。
教师必须将死的文字变成活的思想,将活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观乎人文”的迁移法才能成为好的教学方式。
三、锱铢必较——研究法大学语文一方面重视思想情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重视学生钻研精神的培养。
中学语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句的含义及用法,大学语文在此基础上要求做到善于质疑,针对固有的认识要追问其正确与否,这是研究精神的体现。
教师要调动学生,使学生产生钻研的欲望,并通过主动查阅资料、旁征博引来说明一字一词的含义,这可以作为学生日后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
如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都会选屈原的《离骚》,其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两句,人们通常的理解为“早上喝木兰叶上坠下的露珠儿,晚上吃秋菊掉下的花瓣”,很少有人会对“落”字当作何解提出疑问,“落下”便成为当然之意。
但如果教师有钻研精神,并引导学生查资料研究,便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字。
通过查阅各种辞书,学生们会知道“落”不只有“落下”之意,还有“开始”之意,所以有个词叫做“落成”。
那么“落英”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刚长出的花瓣”呢?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离骚》里“落英”的解释即为“落,坠落。
英,花。
一说,落,始。
落英,谓初开的花”。
两种解释取哪一个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意和自己的理解选择,让他们主动思考、求同存异。
由此还可引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又怎样解释。
教师不必让学生得出定论,目的在于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再如,众所周知的《静夜思》,几乎所有人都会背诵,但很少有人仔细钻研诗中个别字词的含义。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指睡觉用的床吗?“床”还可以有什么含义?这样的提问会引起学生主动思考。
翻查资料,学生会发现“床”可解为“井床”,即井边的栏杆,又引出“月光是诗人在屋中看到的还是在院中看到的”这样的问题。
其实下文的“举头望明月”已给出了答案。
对固有知识认知的改变可使学生耳目一新,产生获知恨晚之感,这会使学生不断钻研并不断提出新问题,从而养成严谨的求真精神。
这种“锱铢必较”的研究法不是“吹毛求疵”,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让学生感到“较”得有道理、有趣味,“较”得心悦诚服。
这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专业研究可起到铺垫的作用。
四、品察万物——体验法体验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种形式,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耳闻目见的各种美的形式来进一步理解所学的文章,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运用在各科教学中,大学语文课也应如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和音像资料,使学生产生联想。
如“黄河壶口瀑布”可以联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讲授《红楼梦》时可先播放一段电视剧等。
影像、图片等资料可使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学生的见闻经历不同,想象力也存在差异,对于那些对文字不很敏感的学生来说,影像资料更容易将他们引入所学的文章中。
而学生真正从文字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又可以反过来用于赏鉴影像、图片资料的优势和不足。
当然,也有人认为图片、音像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
但它可以作为想象无力、情感枯竭时的滋润剂,能起到牵引、润滑的作用。
当学生受到了它的启迪而兴趣勃发、激情澎湃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从实践上看,这种形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还可启发学生去欣赏自然风景。
观赏自然风景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去旅游,身边的公园、江畔都是好的去处。
通过季节的变化感受不同的色彩;随着天气的变化感受阴晴冷暖;哪怕校园内,只要注意观察、善于体味,墙角的一束迎春花、钻出地面的一棵小草都会引起人们别样的感受。
教师还要善于总结文章中容易触发人情思的意象元素。
如讲到“临风”时,可建议学生到郊外去临风,学生会感到思绪和灵感都在风中被吹出。
社会万象也应作为体察的对象。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彩的街灯,喧闹的市场,匆匆的步履,多情的脸庞,这些社会中的人和事都可以让学生深省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人的情感体验与知识的获取有相似之处,即都是积少成多的过程。
离别之伤,丧亲之痛,如愿以偿的喜悦,终无所获的惆怅,等等,只有体验过、经历过,人的情感才会变得丰富。
学习语文需要体验,大学语文教学体验法不是不可捉摸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可触摸到的。
引导学生反求于心,其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对象决定着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门课程还会有许多可探索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