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合集下载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王宁古代汉语概说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王宁古代汉语概说
?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文言,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 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 的语言;一是古白话,即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 这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教学中的古 代汉语指文言。
? 古代汉语(文言)是一种历史语言,在各个方面与现代汉语 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它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係,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演变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 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联。
?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 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 繄我 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 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 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古 代
锐代 的 敏层 进 性面 行
良? 的 好为 关 的今 系
也 是 历
汉 语
关键在于有理论指导的进行词 汇的积累
“质”的引申义列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质”多次出现,具有以下 7个义项,只有第8个义项是课本以外的:
(1)质地,底子 《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天资,素质 《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 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 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 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古代汉语ppt课件

古代汉语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古代汉语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培养人文素养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培养人的人文 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
修养。
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
古代汉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如古装剧、历史小说等。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 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的学科,涉及古音、今音、方音等多个方
面。音韵学对于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02
音韵学研究方法
音韵学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审音法等。这些方法在
揭示古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和特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音韵学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音韵学对于古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修辞的比较
修辞手法种类
古代汉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现代汉语在 继承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和发展。
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修辞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现代汉语修辞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 性。
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修辞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现代汉语修辞则更注重时代
性和普适性。
差异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 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更加丰富, 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语法结构更加简化;音韵系统也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
02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音韵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相对复杂,包括清浊音、送气与不送 气等区别。常见的声母如帮、滂、并、明等,在发音部位 和发音方法上各有特点。

古代汉语(2)

古代汉语(2)

古代汉语(上)(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一般把“五四”以前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称之为“古代汉语” 。

汉语的这种古代书面语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2.汉语的分期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

2.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文言语言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必须从文言语言入手。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使学习者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古代汉语常识(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按音序排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第一篇:《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代汉语分为:远古汉语(殷商甲骨文时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代以后至五四运动前期)-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注:近古汉语,宋元至鸦片战争战争时期;早期现代汉语,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3、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

4、清废除科举制后设立小学,小学分为文字、音韵、训诂,隋唐以后分此三类。

二、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历史1、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卜辞)-金文(钟鼎文)-战国文字—大篆(籀文)—小篆(秦篆)—隶书—草书、楷书(真书、正书)行书(1)汉字起源于图画。

(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又叫卜辞、殷墟卜辞,是我们发现最早的文字,具有很强的图画性。

它是殷商王朝用来记载占卜吉凶之事的文字,已具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结构,也有一些借用表义的假借字,是最早的成系统的古文字。

(3)金石文字:较甲骨文,字形比较稳定,传达的文字信息更丰富,展示的社会面更开阔。

①金文,又叫钟鼎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本是奴隶主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后来主要用来祭祀、宴请上面以记载典祀、歌颂战功、订立盟约等。

②石文:可在石头上的文字。

(4)篆:①大篆,又叫籀文、篆籀,秦代建立以前秦地区使用的文字。

②小篆,被成为中国汉字的第一次革命,基本上脱离了图画抽象,较规范;笔画趋向简单,圆润。

(5)隶书:又叫八分书,有美感,很舒展,据说是秦朝狱隶陈邈发明,有古隶在(或叫秦隶)和今隶(或叫汉隶)之分,向方块字迈进了一大步,笔画简单,明了,是中国汉字的第二次革命。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文化、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大一学习中,了解古代汉语的常考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包括音韵学、文字学、文法、修辞和文学作品等。

一、音韵学古代汉语的音韵学是古代汉语研究的重要基础。

常考知识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声母指的是一个汉字的开头部分,韵母指的是一个汉字的结尾部分,声调指的是发音的高低升降。

比如,“b”是常见的声母,“a”是常见的韵母,“一声”是常见的声调。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发音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读音规律。

二、文字学古代汉语的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汉字形体和用法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古汉字的构造、字义、字音、字形等。

比如,“人”字的构造是由“亻”和“二”组成,它的字义是指人类,“ren2”是它的字音,“人”字的字形表示一个人站立的形态。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三、文法古代汉语的文法是研究古代汉语的句法、语法和词法等规则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句子的结构、词类的分类、句法的用法等。

比如,“主谓宾”是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子结构,“名词”是古代汉语的一类常见词类。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汉语句子的构造和词语的用法。

四、修辞古代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如,“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

五、文学作品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汉语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古代汉语文学史的重要作家、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等。

比如,“红楼梦”是古代汉语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描述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物为主题,展现了丰富的社会人生和人性特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文化常识简介
古代礼仪制度
包括祭祀、朝拜、婚丧嫁娶等 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定。
古代教育制度
从太学、国子监到地方州县学 府的教育体系,以及科举考试 制度。
古代职官制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的名称、 职责和品级。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对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 定,如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
等。
《诗经》、《楚辞》选读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通过“……者,…… 也”的结构表示判断。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 在床蓐”中的“婴”,
意为被……缠绕。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甚矣”是谓语 前置,强调程度之深。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了主语“蛇”。
古代汉语虚词用法举例
01
02
03
04

作代词,如“公与之乘”;作 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作代词,如“其真无马邪?” ;作语气词,如“其如土石何
?”。

表并列关系,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如“学而不
思则罔”。

表承接关系,如“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表假设关系,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词义系统
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
词义引申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相似性引申、相关性引申、相反性引申等。
古代汉语常用词词义辨析
常用词
古代汉语中频繁出现、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词义辨析
对常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进行区分和解释。
辨析方法

大一古代汉语上知识点讲解

大一古代汉语上知识点讲解

大一古代汉语上知识点讲解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大一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代文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发展与演变古代汉语是指在汉字发明以后的汉语语言形式,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现代汉语。

古汉语是汉字发明之初的语言形式,中古汉语是指从隋唐以后到明清时期的语言形式。

近现代汉语是指从晚清以后至今的语言形式。

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汉语的特点。

二、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古代汉字是古代汉语的基础,了解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对于学习古代汉语至关重要。

古代汉字由部首、偏旁和笔画组成,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

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古代汉语。

三、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是指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和音节结构。

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古代汉语的声母和韵母较多,声调的变化也较为复杂。

学习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发音古代文献中的文字。

四、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是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关键。

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琐,需要我们逐渐积累和理解。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较为灵活,需要我们加强对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和掌握。

五、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习惯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独特的用词和表达习惯,这需要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和学习来理解和掌握。

古代汉语中的用词和表达习惯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深入理解这些用词和表达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古代文献和古代汉语。

六、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古代文献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素材,但是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常常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代文献,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 古代汉语知识简介

第一章   古代汉语知识简介

(三)汉字的形体结构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⑾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 草书的称行草; 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 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行书不同于隶、 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 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特点 1.结构定型,固定了 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 2.符号化(表意抽象化, 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 3.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 组合层次三要素)
⑼ 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 史书、八分,是以点、 史书、八分,是以点、 横、掠、波磔等点画 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由小 篆简化而成,体形有楷书的雏形,是汉朝通行的文字, 篆简化而成,体形有楷书的雏形,是汉朝通行的文字,是汉 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隶书的特点: .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隶书的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⑽ 楷书 楷书新字体,比隶书平直, 楷书新字体,比隶书平直, 成为定型的方块字, 成为定型的方块字,因其 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所以叫楷书,又称正书, 所以叫楷书,又称正书, 或称真书。始于东汉, 或称真书。始于东汉,盛行 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名家很多, 欧体” 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唐-欧阳 欧阳 )、“虞体” 虞世南)、 颜真卿)、 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唐-颜真卿)、 虞世南)、“颜体” 颜真卿 “柳体”(唐-柳公权)、“赵体”(宋元-赵孟頫)等。 柳体” 柳公权)、“赵体” 宋元 赵孟頫) 柳公权)、 赵孟頫 楷书的特点: .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 楷书的特点:1.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2.点 画形态丰富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一、古代汉语的背景与概述古代汉语是指汉族民族在古代所使用的语言,广义上可以包括汉朝以前的古汉语和汉朝以后的中古汉语。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涉及了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逐一介绍。

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可以总结为声母、韵母、声调和音韵变化。

在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中,除了普通话中的b、p、m、f、d、t、n、l、g、k、h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声母,如j、q、x、zh、ch、sh、r 等。

韵母方面,古代汉语的韵母含有a、o、e、i、u、ü等,其中ü是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的韵母。

声调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相对较为复杂,普通话的四声是经过演变后的结果。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的构词法和词义变化方面。

在构词法方面,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添加前缀、后缀、合并词等方式进行构词。

同时,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也非常丰富,常见的变化方式有指事义、甲骨文义、转义、比喻义等。

四、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在古代汉语的语法方面,有一些特点是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

首先是词序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表达不同的句意。

其次是虚词的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虚词较多且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助词、介词、副词等。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病句现象也比较常见,例如重叠句式、否定句式等。

五、古代汉语的修辞特点修辞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事物之间进行类比,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或者数量,突出事物的特点。

反问是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或者意图。

六、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古代汉语作为汉族的日常使用语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文化内涵有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பைடு நூலகம்
27
讲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的分类 、音韵的演变等。
2024/1/30
8
词汇与语法
2024/1/30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及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概述
阐述古代汉语的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
探讨古代汉语虚词的种类、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1 2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文意。
注意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
3
避免望文生义
在阅读古代汉语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需 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避免望文生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 预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 古代汉语的翻译与注释 • 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2
01 古代汉语概述
2024/1/30
3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互补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 达上各有优势,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丰富汉语的表 达能力。
6
02 古代汉语基础知 识
2024/1/30
7
文字与音韵

第十二章汉语基础知识大学语文第十二章汉语基础知识.ppt

第十二章汉语基础知识大学语文第十二章汉语基础知识.ppt

现代汉语常用句子类型与病句修改
• 1、句子与句子结构分析 • 句子 :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表达
相对完整的意思、有明显语气和句调的语法单位。 • 句子的分类和标准: (1)根据语气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根据句子结构分类:单句和复句
• 2、单句 • 单句——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者词构成的。 (分两类: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 A形容词谓语句:周末很愉快。 • B动词谓语句:我看过这个电影。 • C“被”字句和“把”字句: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
• 1955 年,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明确了现代汉 语普通话的标准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 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 规范”。
现代汉语词语意义的把握
• 1、词和词的分类 • 词指一定语音形式跟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并且
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词具有以下性质: • (1) 词与词之间有比较明显的语音界限,而在 词的内部不能停顿。 • (2) 能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或在一定语境中 独立成句。
之,则安之。” • 意动用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 名词用作状语:“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2、省略句: • 主语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 谓语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
衰,三(鼓)而竭…… • 宾语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
卿。” • 介词宾语省略:相如持其壁睨柱,欲以击柱。 • 介词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 古代汉语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文字、词 汇、语法
古代汉语常用词
• 词汇按照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可有实词和虚词两大 类。
•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 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1)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

(2)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古代——(1)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

(2)按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的字也可以检字。

缺点:检字速度较慢。

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难于掌握。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5种)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不足:(1)没有同音字无法注音。

(2)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不足: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来现在的读音了。

3.叶音法:为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错误:主观上强改字音,毫无根据。

4.譬况法:通过打比方或简单描述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来为汉字注音。

5.读若法:东汉时产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给汉字注音。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1.查检字音字义(1)《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古代汉语是汉字所代表的语言文字体系。

它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古代汉语知识点的大二下册电子版。

1.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文字形式,主要指的是汉语在上古至宋代的演变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字形态。

2. 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2.1 多音字:古代汉语中有很多字具有多种读音,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发音。

2.2 文言文特色:古代汉语中的文言文是一种正式的、古老的文字形式,使用比较复杂,包含大量的典故和成语。

2.3 字义演变:古代汉语中的许多字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义项和用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3.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的内容大二下册电子版是古代汉语的教材,它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例句,方便学习者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使用。

3.1 词语解释:电子版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例句,方便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3.2 语法规则:电子版中还介绍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殊语法规则和用法,例如四声变调、用字规范等,帮助学习者正确使用古代汉语。

3.3 阅读材料:电子版中提供了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和文章,帮助学习者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

4. 如何有效学习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4.1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读书和刷题来不断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加深理解和记忆。

4.2 看重翻译:翻译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翻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和用法。

4.3 善用工具: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版教材以及其他在线字典和工具,方便查询和学习。

5. 古代汉语知识的应用学习古代汉语并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文化,它对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甚至对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5.1 文化遗产: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古代汉语概要

古代汉语概要

古代汉语基本概念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交际的辅助工具,它使语言传之久远(打破时间、空间界限)是语言更精确,文字为语言服务。

文字学即汉字学,研究汉字的产生,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前途及结构规律和分析方法正字法。

汉字汉族人民自古以来一直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作,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早已产生了。

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

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

在字形的结构上一半表意、一半表音的形声字为最多,占汉字的80%以上。

甲骨文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王室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和记事文字,是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商代的代表文字。

金文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王室或贵族铸在青铜器上用以铭文和记功的字体的总称。

金文出现在商代中期,金文下限断在秦灭六国,也就是秦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时(公元前15世纪~前220年),约1200多年。

隶变由古文字发展为今文字的过程叫隶变,次过程大约在秦汉之际。

隶变不仅仅改变了汉字的形体面貌,使圆转的篆书笔画变得平直方正,而且重新确立了汉字的结构方式,引起了汉字整体或偏旁的分化与混同。

从此,汉字完全地不象形、彻底地线条化、符号化了。

六书汉代的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地官·保氏》。

书是写字,古代没有印刷术,书艺包括识字和写字,是文字之学。

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这是对于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而转注重在字义,假借重在字音。

后来为了避免混淆四象,郑众《周官解诂》,转注、假借不变,四象改为象形、会意、处事、谐声,其内容是一样的。

许慎的《说文解字-叙》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①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古代汉语 (2)

古代汉语 (2)

古代汉语一、概述古代汉语是指汉民族在古代演变发展而成的语言形式。

它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经历了汉朝、三国、隋唐、宋元等多个朝代,直至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2年)。

古代汉语是汉字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存文字之一。

二、特点1. 汉字的使用古代汉语使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甲骨文时期。

古代汉语中的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组合形成词语和句子。

古代汉语的汉字数量较少,约为47000个。

古代汉语中的汉字一般由上下左右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含义。

2. 音韵变化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相对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别。

古代汉语的音韵变化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

古代汉语的声母较现代汉语的声母更加丰富,而韵母则相对较少。

此外,古代汉语的声调数量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这些音韵变化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和语音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更为复杂。

古代汉语中的句子结构通常采用主谓宾的形式,但在句子中的成分排列和语序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

另外,古代汉语中还常使用典型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象征等,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文学作品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载体之一,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诞生。

这些作品包括诗、词、曲、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代表了古代汉语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 诗歌古代汉语中最为著名的文学形式之一就是诗歌。

古代汉语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要形式,每首诗由若干个句子构成,每句由若干个字组成。

古代汉语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艺术的表达和深远的意义而闻名于世,诸如《诗经》、《唐诗》等都是古代汉语诗歌的杰作。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也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散文主要通过散发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古代汉语的散文作品多样,包括史传、笔记、杂文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一、古汉语部分(一)概述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中国是古代语言文字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

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形成汉民族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

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

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见郭锡良《古代汉语·序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

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

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

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汉语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

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

现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近代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

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

古代汉语绪论

古代汉语绪论

古代汉语绪论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含义:广义地说,就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的,从理论上讲,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

我们学过现代汉语,知道现代汉语是指五四以后汉族人使用的共同语,依此类推可知,古代汉语就是指凡五四以前历代的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同其它语言一样,也有书面语、口语两种形式,但由于古代没有今天这样发达,没有录音设备,因而我们今天所能接触到的古代汉语,只是三千多年来的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

简单的说,古代汉语书面语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文言,它是以先秦时代的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言,它还包括后来历代作家作品中使用的语言;一是古白话,它是指以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一定时代口语相接近的一种新的书面语言,如六朝的笔记、神话小说,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的话本、元明清的白话小说以及其它通俗文学作品,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古代汉语》课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文言,而且重点是先秦两汉的典范文言作品上。

古白话不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因为它的主要部分和现代汉语相当接近,一般说来,能阅读文言作品,也就基本上能看懂古白话。

2.汉语发展的分期(1)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2)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3)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4)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3.古代书面语分为两个系统(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2)古白话:六朝以后以北方话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学习目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

2.培养对古代汉语初步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前一个目的与普通高校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相同,后一个目的则反映了师范教育的特殊要求。

三、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由文选、常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1.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2.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3.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四、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古代汉语课在高校越来越受到同学的轻视,觉得不学之乎者也也照样干工作,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

古代汉语——精选推荐

古代汉语——精选推荐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定义:⼴义的古代汉语的书⾯语有两个系统:⼀个是先秦⼝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语及其后⼈⽤这种书⾯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另⼀个是六朝以后在北⽅⽅⾔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语就是指⽂⾔。

⼆、⼩学:⽂字、⾳韵、训诂三、⼯具书: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和笔画排列。

2)按⾳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1)《康熙字典》:成书于清朝康熙五⼗五年(公元1716年),参加编写的有张⽟书、陈廷敬等三⼗⼈。

这部字典按部⾸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分别归⼊⼗⼆集中。

⼗⼆集以⼦丑寅卯等⼗⼆地⽀命名。

共收47035字,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部字典,流传两百多年,影响很⼤,⾄今还有⼀定的参考价值。

体例是先⾳后义。

2)《中华⼤字典》是继康熙字典后的第⼆部⼤字典。

3)《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是近代出版最早的⼀部以词语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辞书。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辞海》是中华书局编印的,出版于1936,是⼀部综合性辞书,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4)《汉语⼤字典》和《汉语⼤词典》是⼆⼗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型语⽂⼯具书。

《汉语⼤字典》偏重收集古今汉字,1500多万字。

《汉语⼤辞典》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词语,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三⼗七万条左右。

后来⼜《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字字典》。

5)《说⽂解字》:简称《说⽂》,东汉许慎著。

是中国⽂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篆为主。

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字的训释,是我国第⼀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具书,贡献:1.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代的篆⽂、籀⽂、古⽂及其说解,是认识先秦两汉时的碑刻、铭⽂,进⽽研究⾦⽂、甲⾻⽂的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汉语部分(一)概述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中国是古代语言文字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

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形成汉民族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

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

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见郭锡良《古代汉语·序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

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

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

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汉语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

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

现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近代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

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

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古代汉语课主要是研究古代汉语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那么,以前学习和研究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的学科是什么呢?汉代把文字学称为小学。

到了隋唐,小学又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直到清代章太炎才确立了“语言文字学”的名称。

章太炎《语言缘起说》中认为:“今言小学者……当名语言文字之学为确切。

”古代汉语这门学科的名称,是现代学科的名称。

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内容,还包括古代文体,诗词格律,古代文化常识、工具书的使用等。

以下,我们对古代汉语的音韵、词汇、语法、文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1.音韵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

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就是“音韵学”。

音韵学,又叫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传统音韵学的内容包括;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几个部分。

学习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通假字、同源字,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及其他韵文,特别是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等;可以帮助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的来历,有利于我们学习推广普通话,搞好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工作。

音韵学的知识,对于古籍校勘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

十九世纪以前的传统音韵学都用汉字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二十世纪的现代语音学增加了国际音标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

在利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之前,汉语史上曾经出现过直音、譬况、反切、注音字母等多种注音方法。

汉语发展的历史悠久,“现代音”之前的语音系统都是古音,但是,语音的不是突变的,而是逐渐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1.1上古音是是指上古时期(周、秦、汉)的语音系统。

这一时期的语音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阴阳入三声配合整齐;声调分为平入两类等。

上古音的代表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因为当时没有系统的韵书流传下来,后代的拟音多不一致。

1.2中古音,是指隋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系统。

这一时期的语音以陆法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

中古音研究一直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最热也是最深入的领域。

中古声母拟音及其发展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全浊声母的清化、轻唇音产生的年代和条件、知章庄组字的拟音及其发展等方面。

1.3近代音,是指近代(晚唐五代至清初)的语音系统。

元代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公元1324年成书)是近代音的代表作。

这部书是周德清为了总结元曲押韵的规律,指导元曲创作而编写的一种曲韵韵书。

它的音系是在归纳北曲押韵的基础上再审辨实际口语而建立起来的,记载了当时新兴起来的共同语语音系统,即大都话的音系。

这个音系是北京话音系的前身,它正处在从中古音向现代音演变的中间站上,很多方面已经接近现代音,也还有一点近似中古音而不同于现代音。

近代汉语的声调,从《中原音韵》反映的近古音的实际看,元代北方已经产生了新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近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声母方面,从双唇音(帮系)里分化出唇齿音(非系),北方话里的全浊声母并入清声母等;韵母方面,北方话韵尾―p、―t、―k消失了,闭口韵尾-m 并入了-n等;声调方面,北方话里平声声母分化为阴阳两类,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并、上、去三声。

2.词汇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汉族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三者之中,“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动中。

”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遇到的最大障碍还在于词汇。

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变化,无不在汉语词汇中得到反映。

因此,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掌握一些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

王力等老一辈语言学家,曾经多次指出:要深入研究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首先需要进行专书和断代的词汇研究。

进行断代词汇的研究,就是要对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状况分别进行考察,搞清楚各个历史时期汉语词汇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目前,汉语词汇断代历史性的考察,即断代词汇史的研究,尚处于发轫阶段。

2.1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发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

上古汉语词汇特点: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

有一定的同义词、成语、谚语等。

2.2 中古汉语研究是20 世纪后期新崛起的研究领域。

从词汇史的角度来看,中古汉语是指自东汉到隋末约四五百年间含有较多口语成分的汉语典籍的语言。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中古汉语研究的拓荒者。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把目光投向中古,在这方面,当首推郭在贻先生。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从成果的类型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史书词语研究方面。

(二) 小说词语研究方面。

(三) 诗歌词语研究方面。

(四) 在佛经词汇研究方面。

(五) 通释性的著作方面。

(七) 在辞典编纂方面。

(八) 专题研究方面。

如常用词研究、复音词构词法研究等。

中古汉语词汇特点:新词大量出现,复音词大大增加;有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借词;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同义词进一步丰富;成语和谚语大量增加。

中古汉语研究在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3近代汉语研究和上古汉语研究有一些不同。

上古汉语所据以研究的,基本上是传世的文献,其中大部分已经经过历代学人的整理,甚至经过反复研究;而近代汉语所根据的材料,很多是现代陆续发现的,需要先进行整理。

整理工作和考释工作相辅相成,整理需要语言文字的考释,在整理过程中,同时也就考释出了一些词语。

因此,可以说文献整理工作是近代汉语研究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词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复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结构;近代汉语词汇由于白话文学的普遍传播,口语词汇(包括方言词汇)大量进入文学语言;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并根据外来的概念长造了大量的新词;曾经一度吸收某些蒙语、满语词。

3.语法所谓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通常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由于西方语言学研究首先切入的是语法,我国的语言研究,首先解决的是词义。

因此,1898年,我国才出版第一部语法专著是的《马氏文通》。

但是,并不是说此前,我国不存在语法研究,只是其研究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稳固的部分,语法的发展最能反映语言发展的本质特点。

3.1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现语法范畴、造句规则和句型变化。

这个特点在商代就开始奠定了。

上古汉语语法特点: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3.2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起始于20 世纪初,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8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几乎涉及了句法与词法的各个方面。

关于中古汉语的起讫,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指东汉至隋(公元一世纪到七世纪初) 。

中古汉语语法,也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汉语语法。

中古汉语句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存在句、动补结构、双宾语结构和处置式等方面;中古的词法研究主要包括: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助、助词等的研究。

中古汉语语法特点: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动词时体系统开始出项;系词“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应用;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的后面;用“被”表示的被动句出现;用“将”和“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中古汉语研究材料日益丰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学者们已不再局限于传世中土文献,而是将视线转向出土文献、汉译佛典、甚至同一语系的亲属语言。

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在传统语言学注重实证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他们能够进一步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3.3近代汉语语法特点: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

时体助词“着”“了”的用法进一步固定;开始貌、继续貌、短时貌先后产生;结构助词“地”“的”普遍使用;新的语气词系统形成;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

4.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先于文字而产生。

文字是什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有五说:①仓颉造字说。

②结绳说。

③八卦说。

④契刻说。

⑤图画说。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音;二是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