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1篇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三角函数一. 教学内容:三角函数【结构】二、要求(一)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二)掌握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即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及倍角公式)(三)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四)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线、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Y=Asin(ωx φ)的简图、理解A、ω、< 1271864542"> 的意义。
三、热点分析1. 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变换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本章的内容的考查有逐步加强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上有所加强.2. 对本章内容一般以选择、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且难度不大,从1993年至2002年考查的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四类问题(1)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2)与三角函数图象有关的问题;(3)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和等式证明的问题;(4)与周期有关的问题3. 基本的解题规律为:观察差异(或角,或函数,或运算),寻找联系(借助于熟知的公式、或技巧),分析综合(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实现转化.解题规律:在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中的解题思路,一般是运用基本公式,将未知角变换为已知角求解;在最值问题和周期问题中,解题思路是合理运用基本公式将表达式转化为由一个三角函数表达的形式求解.4. 立足课本、抓好基础.从前面叙述可知,我们已经看到近几年高考已逐步抛弃了对复杂三角变换和特殊技巧的考查,而重点转移到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上来,所以在中首先要打好基础.在考查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同时,也直接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的变换,可见高考在降低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要求下,加强了对三角函数性质和图象的考查力度.四、复习建议本章内容由于公式多,且习题变换灵活等特点,建议同学们复习本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对现有公式自己推导一遍,通过公式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课程目标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在各象限的符号.3.掌握公式一并会应用.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逻辑推理:利用诱导公式一求三角函数值;3.直观想象:任意角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4.数学运算:诱导公式一的运用.重点:①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在各象限的符号.难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那么锐角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若将锐角放入直角坐标系中,你能用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若以单位圆的圆心O为原点,你能用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那么,角的概念推广之后,三角函数的概念又该怎样定义呢?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77-180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任意角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3.诱导公式一?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 1.单位圆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1)条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图1-2-1 (2)结论①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_α,即sin α=y ; ②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_α,即cos α=x ; ③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_α,即tan α=yx (x ≠0). (3)总结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思考:若已知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则其三角函数定义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O 的距离是r (r =x 2+y 2>0). 三角函数定义定义域 名称 sinα yr R 正弦 cosα x r R余弦tanαy x⎩⎨⎧⎭⎬⎫α⎪⎪α≠k π+π2,k ∈Z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统称三角函数. 3.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弧度制下的定义域三角函数 定义域 sin α R cos αRtan α⎩⎨⎧⎭⎬⎫x ∈R ⎪⎪x ≠k π+π2,k ∈Z4.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1)图示:图1-2-2(2)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例1:求53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2x 上,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解析】当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时,在α终边上取一点P (-1,2),则r =-12+22=5,所以sin α=25=255,cos α=-15=-55,tan α=2-1=-2.当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时, 在α终边上取一点P ′(1,-2), 则r =12+-22=5,所以sin α=-25=-255,cos α=15=55,tan α=-21=-2.基础练习题 1、求π4、3π2、7π6的三角函数值.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1.三角函数的定义.2.运用三角函数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课本179页练习及182页练习.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与分组探究的教学方法,借助单位圆探究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且借助单位圆与直角坐标系探究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符号,并会灵活运用.。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优秀4篇)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优秀4篇)EXcel中经常需要使用到三角函数进行计算,三角函数具体该如何使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4篇《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教学设计2: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5.2.1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计算.2.熟记正弦、余弦、正切在各象限的符号,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3.会利用诱导公式一进行有关计算.【要点梳理】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R,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交于点P(x,y)温馨提示:(1)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应该明确α是一个任意角.(2)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这个实数的大小和P(x,y)所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而由角α的终边位置决定.(3)要明确sin x是一个整体,不是sin与x的乘积,它是“正弦函数”的一个记号,就如f(x)表示自变量为x的函数一样,离开自变量的“sin”“cos”“tan”等是没有意义的.2.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如图所示:正弦:一二象限正,三四象限负;余弦:一四象限正,二三象限负;正切:一三象限正,二四象限负.简记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3.诱导公式一即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思考诊断】1.若角α与β的终边相同,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认为sinα与sinβ,cosα与cosβ,tanα与tanβ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sinα=sinβ,cosα=cosβ,tanα=tanβ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α=β+720°,则cosα=cosβ.()(2)若sinα=sinβ,则α=β.()(3)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则必有sinα>0.()(4)任意角α的正弦值sinα、余弦值cosα、正切值tanα都有意义.()[答案](1)√(2)×(3)√(4)×【课堂探究】题型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典例1】(1)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5,-12),则sinα=________,cosα=________,tanα=________.(2)已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3x+y=0上,求sinα,cosα,tanα的值.[思路导引]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解析] (1)∵x =5,y =-12,∴r =52+(-12)2=13,则sin α=y r =-1213,cos α=x r =513,tan α=y x =-125. (2)直线3x +y =0,即y =-3x ,经过第二、四象限,在第二象限取直线上的点(-1,3),则r =(-1)2+(3)2=2,所以sin α=32,cos α=-12,tan α=-3;在第四象限取直线上的点(1,-3),则r =12+(-3)2=2,所以sin α=-32,cos α=12,tan α=- 3. [答案] (1)-1213 513 -125(2)见解析 [名师提醒]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2种方法方法一:根据定义,寻求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的坐标,然后利用定义得出该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方法二:第一步,取点: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x ,y ),(P 与原点不重合); 第二步,计算r :r =|OP |=x 2+y 2;第三步,求值:由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 x(x ≠0)求值. 在运用上述方法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针对训练]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1,-1),则sin α的值为( )A.12B.32C.22 D .-22[解析] ∵α的终边经过点P (1,-1),∴sin α=-112+(-1)2=-22. [答案] D2.已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12,y (y <0),则sin αtan α=________. [解析] ∵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12,y , ∴⎝⎛⎭⎫-122+y 2=1,即y 2=34,又∵y <0,∴y =-32. ∴sin α=-32,tan α=3,sin αtan α=-32×3=-32. [答案] -32题型二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问题【典例2】 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1)sin105°·cos230°;(2)cos3·tan ⎝⎛⎭⎫-2π3. [思路导引] 利用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判断.[解] (1)因为105°,230°分别为第二、三象限角,所以sin105°>0,cos230°<0.于是sin105°·cos230°<0.(2)因为π2<3<π,所以3是第二象限角,所以cos3<0, 又因为-2π3是第三象限角,所以tan ⎝⎛⎭⎫-2π3>0,所以cos3·tan ⎝⎛⎭⎫-2π3<0. [名师提醒]判断三角函数值正负的2个步骤(1)定象限:确定角α所在的象限.(2)定符号:利用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即“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来判断. 注意:若sin α>0,则α的终边不一定落在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内,有可能终边落在y 轴的非负半轴上.[针对训练]3.设θ是第三象限角,且满足⎪⎪⎪⎪sin θ2=-sin θ2,则角θ2为第________象限角. [解析] 因为θ是第三象限角,所以π+2k π<θ<32π+2k π,k ∈Z , 所以π2+k π<θ2<34π+k π,k ∈Z ,所以角θ2为第二、四象限角. 又因为⎪⎪⎪⎪sin θ2=-sin θ2,所以sin θ2<0,所以θ2为第四象限角. [答案] 四题型三 诱导公式一的应用【典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 25π3+tan ⎝⎛⎭⎫-15π4; (2)sin810°+tan1125°+cos420°.[思路导引] 利用诱导公式将角化到0°~360°范围内,再求解.[解] (1)原式=cos ⎝⎛⎭⎫8π+π3+tan ⎝⎛⎭⎫-4π+π4 =cos π3+tan π4=12+1=32. (2)原式=sin(2×360°+90°)+tan(3×360°+45°)+cos(360°+60°)=sin90°+tan45°+cos60°=1+1+12=52. [名师提醒](1)公式一的实质是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利用它可将大角转化为[0,2π)范围内的角,再借助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达到化简求值的目的.(2)熟记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针对训练]4.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1395°)cos1110°+cos(-1020°)sin750°;(2)sin ⎝⎛⎭⎫-11π6+cos 12π5·tan4π. [解] (1)原式=sin(-4×360°+45°)cos(3×360°+30°)+cos(-3×360°+60°)sin(2×360°+30°)=sin45°cos30°+cos60°sin30°=22×32+12×12=64+14=1+64. (2)原式=sin ⎝⎛⎭⎫-2π+π6+cos ⎝⎛⎭⎫2π+2π5·tan(4π+0)=sin π6+cos 2π5×0=12. 【课堂小结】1.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2.角α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只与角α所在象限有关,角α所在象限确定,则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一定确定,规律是“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3.公式一的理解(1)公式一的实质:是说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即角α的终边每绕原点旋转一周,函数值将重复出现一次,体现了三角函数特有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2)公式一的作用利用诱导公式一可把负角的三角函数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亦可把大于2π的角的三角函数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即实现了“负化正,大化小”.【随堂巩固】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 α=( )A.45B.35 C .-35 D .-45[解析] ∵x =-4,y =3,∴r =(-4)2+32=5,∴cos α=x r =-45=-45,故选D. [答案] D2.sin ⎝⎛⎭⎫-35π6的值等于( ) A.12 B .-12 C.32 D .-32[解析] ∵sin ⎝⎛⎭⎫-35π6=sin ⎝⎛⎭⎫-6π+π6=sin π6=12,∴选A. [答案] A3.若sin α<0且tan α>0,则α的终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 由于sin α<0,则α的终边在第三或第四象限或y 轴非正半轴上,又tan α>0,则α的终边在第一或第三象限,所以α的终边在第三象限.[答案] C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m ,-6),且cos α=-45,则m =________. [解析] ∵cos α=-45<0,∴α角应为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又∵y =-6<0,∴α为第三象限角,∴m <0 又∵-45=m m 2+(-6)2,∴m =-8. [答案] -85.求值:tan405°-sin450°+cos750°.[解] tan405°-sin450°+cos750°=tan(360°+45°)-sin(360°+90°)+cos(720°+30°)=tan45°-sin90°+cos30°=1-1+32=32。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线的作法,能利用三角函数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归纳和类比的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
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
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
(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如何理解“散点图”?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 必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角函数的定义1.教学目标:1.学习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关系;3.了解三角函数的应用;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2.教学准备:1.教材:教材上有相关章节和知识点;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计算器;3.资料:相关练习题。
3.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1)前置问题:同学们在学习几何时,是否学过三角函数的定义?(2)引入新知:三角函数是研究角和边的一种函数关系。
进而介绍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
步骤2:理论讲解(1)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正弦。
图示:在投影仪下展示直角三角形图示,并标注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
公式:sinA = 对边 / 斜边。
(在黑板上写下公式和示意图)(2)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余弦。
图示:在投影仪下展示直角三角形图示,并标注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
公式:cosA = 邻边 / 斜边。
(在黑板上写下公式和示意图)(3)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正切。
图示:在投影仪下展示直角三角形图示,并标注直角边和邻边的关系。
公式:tanA = 对边 / 邻边。
(在黑板上写下公式和示意图)(4)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图示:在投影仪下依次展示30°、45°、60°的特殊角,然后计算其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
步骤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计算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1)例1:已知角的正弦值为0.5,求角度的可能值。
过程:根据sinA = 0.5,可以先求得30°的角度值,然后再使用180°减去30°得到其他可能的角度值。
(2)例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其中一个直角边长为6,求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过程:首先使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斜边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然后应用余弦函数计算得到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高中数学教案《三角函数的概念》
教学计划:《三角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基本定义,并能识别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表示。
o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函数值与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的特点。
o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与推导。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三角函数的概念。
o借助图像直观展示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o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o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图像及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三角函数周期性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如钟摆运动、海浪波动等自然界中的周期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从而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
●复习旧知: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勾股定理、锐角与钝角的定义,为学习三角函数做好铺垫。
●明确目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及基本性质。
2. 讲授新知(15分钟)●定义讲解:详细讲解正弦、余弦、正切三种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定义,强调它们与边长的比例关系。
●图像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种三角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特征,如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正切函数的间断性等。
●性质归纳:结合图像,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
3. 互动探究(10分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探究任务,如“探究正弦函数在哪些区间内是增函数?”、“尝试用三角函数表示一个圆上某点的坐标”。
三角函数教案
三角函数教案三角函数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函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函数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
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
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
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
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三角函数教学教案
三角函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2.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4. 三角函数的运算5.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三角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的运算。
2. 难点:三角函数图像的分析和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三角函数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实际应用场景。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函数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让学生自主探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三角函数的运算: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算方法。
5. 应用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小型测试,评估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三角函数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教学设计1: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5.2.1三角函数的概念【课标要求】课程标准:1.借助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3.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建构过程.【知识导学】知识点一三角函数的概念(1)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的定义(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知识点二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知识点三诱导公式(一)【新知拓展】(1)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这个实数的大小与点P(x,y)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与角α的终边位置有关,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有关.(2)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基础自测】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α=β+720°,则cosα=cosβ.()(2)若sinα=sinβ,则α=β.()(3)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则必有sinα>0.()答案(1)√(2)×(3)√2.做一做(1)若sinα<0,且tanα<0,则α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5,-12),则sinα=________,cosα=________,tanα=________.(3)tan405°-sin450°+cos750°=________.(4)sin2·cos3·tan4的值的符号为________.答案 (1)D (2)-1213 513 -125 (3)32(4)负 【题型探究】题型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例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4a,3a )(a ≠0),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解] r =(-4a )2+(3a )2=5|a |,若a >0,则r =5a ,角α在第二象限,sin α=y r =3a 5a =35,cos α=x r =-4a 5a =-45,tan α=y x =3a -4a =-34; 若a <0,则r =-5a ,角α在第四象限,sin α=-35,cos α=45,tan α=-34. [条件探究] 在本例中,若将题设条件改为: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问题不变,怎样求解?解 因为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所以可设P (a ,3a )(a ≠0)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则r = a 2+(3a )2=2|a |(a ≠0).若a >0,则α为第一象限角,r =2a ,sin α=3a 2a =32, cos α=a 2a =12,tan α=3a a= 3. 若a <0,则α为第三象限角,r =-2a ,sin α=3a -2a =-32,cos α=a -2a=-12,tan α=3a a = 3. 金版点睛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值的策略(1)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上求α的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先利用直线与单位圆相交,求出交点坐标,然后再利用正、余弦函数的定义求出相应三角函数值.方法二:在α的终边上任选一点P (x ,y ),P 到原点的距离为r (r >0).则sin α=y r ,cos α=x r.已知α的终边求α的三角函数值时,用这几个公式更方便.(2)当角α的终边上点的坐标以参数形式给出时,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3)若终边在直线上时,因为角的终边是射线,应分两种情况处理.[跟踪训练1] (1)设a <0,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3a,4a ),那么sin α+2cos α的值等于( )A.25 B .-25 C.15 D .-15(2)已知角α终边上的点P (4,3m ),且sin α=22m ,求m 的值. 答案 (1)A (2)见解析解析 (1)∵点P 在单位圆上,则|OP |=1.即(-3a )2+(4a )2=1,解得a =±15. ∵a <0,∴a =-15,∴P 点的坐标为⎝⎛⎭⎫35,-45, ∴sin α=-45,cos α=35, ∴sin α+2cos α=-45+2×35=25. (2)∵P (4,3m ),∴r =16+9m 2,∴sin α=y r =3m 16+9m 2=22m , 两边平方,得9m 216+9m 2=12m 2. ∴m 2(9m 2-2)=0,∴m =0或m =±23. 题型二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例2 (1)若sin αtan α<0,且cos αtan α<0,则角α是( )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2)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①tan120°·sin269°;②cos4·tan ⎝⎛⎭⎫-23π4. [解析] (1)由sin αtan α<0可知sin α,tan α异号,从而α为第二、三象限角.由cos αtan α<0可知cos α,tan α异号,从而α为第三、四象限角. 综上可知,α为第三象限角.(2)①∵120°是第二象限角,∴tan120°<0.∵269°是第三象限角,∴sin269°<0,∴tan120°·sin269°>0.②∵π<4<3π2,∴4弧度是第三象限角,∴cos4<0. ∵-23π4=-6π+π4,∴-23π4是第一象限角, ∴tan ⎝⎛⎭⎫-23π4>0,∴cos4·tan ⎝⎛⎭⎫-23π4<0. [答案] (1)C (2)见解析金版点睛判断给定角的三角函数值正负的步骤(1)确定α的终边所在的象限;(2)利用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即“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来判断.[跟踪训练2] (1)若三角形的两内角A ,B 满足sin A ·cos B <0,则此三角形必为(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α是第________象限角.答案 (1)B (2)二解析 (1)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是(0,π),故sin A >0.因为sin A cos B <0,所以cos B <0,所以B 是钝角,故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2)因为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所以tan α<0,cos α<0,则角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 题型三 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定义域问题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sin x +cos x tan x; (2)y =-cos x +sin x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tan x ≠0,∴x ≠k π+π2,且x ≠k π,k ∈Z ,∴x ≠k π2,k ∈Z . 于是函数的定义域是⎩⎨⎧⎭⎬⎫x ⎪⎪ x ∈R ,x ≠k π2,k ∈Z .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cos x ≥0,sin x ≥0,即⎩⎪⎨⎪⎧ 2k π+π2≤x ≤2k π+3π2(k ∈Z ),2k π≤x ≤2k π+π(k ∈Z ),解得2k π+π2≤x ≤2k π+π(k ∈Z ), ∴函数的定义域是⎩⎨⎧⎭⎬⎫x ⎪⎪2k π+π2≤x ≤2k π+π,k ∈Z . 金版点睛求解函数定义域的解题策略(1)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通过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得,对于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函数定义域问题,还要考虑三角函数自身定义域的限制.(2)要特别注意求一个固定集合与一个含有无限多段的集合的交集时,可以取特殊值把不固定的集合写成若干个固定集合再求交集.[跟踪训练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sin x +tan x ;(2)y =sin x +tan x .解 (1)依题意,得⎩⎪⎨⎪⎧ x ∈R ,x ≠k π+π2(k ∈Z ), ∴函数的定义域是⎩⎨⎧⎭⎬⎫x ⎪⎪x ∈R ,x ≠k π+π2,k ∈Z . (2)当sin x ≥0且tan x 有意义时,函数才有意义,∴⎩⎪⎨⎪⎧2k π≤x ≤(2k +1)π,x ≠k π+π2(k ∈Z ). ∴函数的定义域为{ x | 2k π≤x <2k π+π2或2k π+π2<x ≤2k π+π,k ∈Z }. 题型四 诱导公式(一)的应用例4 计算:(1)sin ⎝⎛⎭⎫-11π6+cos 12π5tan4π; (2)sin1140°cos(-690°)+tan1845°.[解] (1)原式=sin ⎝⎛⎭⎫-2π+π6+cos 12π5tan0=sin π6+0=12. (2)原式=sin(3×360°+60°)cos(-2×360°+30°)+tan(5×360°+45°)=sin60°cos30°+tan45°=32×32+1=74. 金版点睛利用诱导公式化简的步骤(1)将已知角化为k ·360°+α(k 为整数,0°≤α<360°)或2k π+β(k 为整数,0≤β<2π)的形式.(2)将原三角函数值化为角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3)借助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达到化简求值的目的.[跟踪训练4]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5π3+tan(-15π4)); (2)sin810°+tan1125°+cos420°.解 (1)原式=cos ⎝⎛⎭⎫8π+π3+tan ⎝⎛⎭⎫-4π+π4 =cos π3+tan π4=12+1=32. (2)原式=sin(2×360°+90°)+tan(3×360°+45°)+cos(360°+60°)=sin90°+tan45°+cos60°=1+1+12=52. 【随堂达标】1.如果角α的终边过点P (2sin30°,-2cos30°),则sin α的值等于( ) A.12B .-12C .-32D .-33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得P (1,-3),它与原点的距离r =12+(-3)2=2,所以sin α=-32. 2.当α为第二象限角时,|sin α|sin α-cos α|cos α|的值是( ) A .1B .0C .2D .-2 答案 C解析 ∵α为第二象限角,∴sin α>0,cos α<0,∴|si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cos α=2. 3.在△ABC 中,若sin A cos B tan C <0,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或钝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因为sin A>0,所以cos B,tan C中一定有一个小于0,即B,C中有一个钝角.4.若750°角的终边上有一点(4,a),则a=________.答案43 3解析tan750°=tan(360°×2+30°)=tan30°=33=a4,解得a=433.5.计算sin810°+tan765°+tan1125°+cos360°.解原式=sin(2×360°+90°)+tan(2×360°+45°)+tan(3×360°+45°)+cos(360°+0°)=sin90°+tan45°+tan45°+cos0°=1+1+1+1=4.。
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1(一)概念及其解析这一栏目的要点是:阐述概念的内涵;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本课内容的核心所在;必要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概念描述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最基本而重要的背景: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域:(弧度制下)任意角的集合;对应法则: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x,y),正弦函数为y=sinα,余弦函数为x=cosα;值域:[—1,1]。
概念解析核心:对应法则。
思想方法:函数思想——一般函数概念的指导作用;形与数结合——象限角概念基础上;模型思想——单位圆上的点随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的数学刻画。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需要一定时间。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当前,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只从“课标”或“教参”上抄录,而且表述目标时,“八股”现象严重。
我们主张,课堂教学目标不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或“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分列,而以内容及由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为载体,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隐性目标融于其中,并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特别要阐明经过教学,学生将有哪些变化,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
为了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以给课堂中教和学的行为做出准确定向,需要对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进行解析,即要解析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究等的具体含义,其中特别要明确当前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目标解析:(1)知道三角函数研究的问题;(2)经历“单位圆法”定义三角函数的过程;(3)知道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自变量(定义域)、函数值(值域);(4)体会定义三角函数过程中的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思想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这一栏目的要点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认知状况的分析,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思维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并对出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案(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案(一)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2.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特点3.能够在不同三角函数之间进行转化和变形4.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函数的三角形定义•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周期性教学难点•通过三角函数图像,探究其性质和特点•能够理解三角函数在不同象限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入-启发式问题•教师提问:“环球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他的游记中提到:’在线段AC上取B点,将∠CAB顶点落在直线PQ上,则BC/AB与PQ呈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作图和讨论来推导出正弦函数的定义。
基本概念的介绍•介绍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介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介绍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周期性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将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图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得出三角函数的一些特点,如周期、最大值、最小值等•让学生通过绘制函数曲线,尝试构造更多的三角函数图像,并探究其性质和特点•让学生通过比较三角函数的图像,了解另外三个基本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变换•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函数在不同象限的变化•教师讲解三角函数的一些常用变换,如平移、伸缩、反转等,让学生通过绘图来理解其作用和效果•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尝试将不同的函数变形成指定的函数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如何使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远距离的高度、计算三角形的边角等•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定制问题,将三角函数的使用延伸至其他领域总结•教师对本节课中涉及的概念、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本节课学生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励其学习积极性•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课后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展思维,达到应用的目的。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2.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3.熟练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书、课件等;2.教具:直角三角形模型、三角函数表等;3.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张直角三角形图像,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如定义、元素、性质等;2.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角有哪些特殊的性质;3.提示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角形中的其中一特殊角的边长比例关系,来定义三角函数。
步骤二:介绍三角函数的定义(30分钟)1.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2.详细解释三角函数的定义中的各个概念,例如,正弦函数是斜边与斜边与直角边的比值,余弦函数是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切函数是直角边与直角边的比值;3.强调不同角度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如角度在0°~90°范围内,正弦函数增大,余弦函数减小,正切函数增大等;4.通过示例,辅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
步骤三:进行实践操作(40分钟)1.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直角三角形模型测量各个角度对应的边长,并计算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值;2.学生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高空建筑物的高度、船只航行距离等;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四:小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2.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3.拓展本节课内容,介绍其他与三角函数相关的知识,如三角恒等式。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三角函数定义的概念和运用;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通过其他方法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优秀4篇】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优秀4篇】EXcel中经常需要使用到三角函数进行计算,三角函数具体该如何使用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4篇《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2、正弦函数的基本性质3、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4、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5、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6、三角函数的应用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太阳被水平线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
以此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告诉学生三角函数与角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2、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解释其与角度的关系。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3、正弦函数的基本性质介绍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通过正弦函数图像展示其在不同象限的取值变化。
4、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介绍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通过余弦函数图像展示其在不同象限的取值变化。
5、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介绍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通过正切函数图像展示其在不同象限的取值变化。
6、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三角函数的值,包括特殊角的计算方法(30°、45°和60°)和任意角的计算方法(利用图表和计算器)。
7、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如计算建筑物的高度、航行问题等。
8、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探索三角函数的更多应用并进行展示。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示例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演示和实践操作巩固学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三角函数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2)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学会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函数的规律;(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兴趣,培养其对数学美的感知;(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函数的定义(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2)角度与弧度的转换。
2. 三角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式的表示;(2)图像的表示;(3)表格的表示。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三角函数的奇偶性;(4)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三角函数的定义;(2)三角函数的表示方法;(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教学难点:(1)三角函数图像的绘制;(2)三角函数性质的证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图像性质;(2)实验法:引导学生观察和绘制三角函数图像;(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信息技术工具:辅助绘制三角函数图像;(3)黑板:板书关键公式和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知函数的性质和图像;(2)提问:什么是三角函数?为什么学习三角函数?2. 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1)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2)讲解角度与弧度的转换。
3. 学习三角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式的表示;(2)图像的表示;(3)表格的表示。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教材跟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高等数学——基础篇》,根据该教材要求,将对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讲解,可以运用动画辅助课堂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
2.课前准备:准备电子白板、投影仪、电脑,以及多媒体播放;准备课件、课堂讲义、上课所需材料等。
二、课堂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包括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增减性等。
2.能力目标:熟练地运用三角函数求解图形内夹角、夹边比等问题;求解三角函数方程,运用三角函数求解曲线位置及切点等。
三、教学方法1.示范讲解法:围绕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理论讲解,并用动画来演示;先示范,再指导学生自主操作,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问题导向法:在讲解的同时指出问题,让学生自主研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用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他们的能力。
3.团体多形式协作法:小组合作解决三角函数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考点总结: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等,以及求解三角函数方程、图形内夹角、夹边比等问题。
2.课堂准备:多媒体教材播放,准备多个三角函数的例题。
3.课堂教学中的技巧:用多媒体等工具,引导学生以实验的方式认知三角函数概念;让学生首先来发表观点或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
五、课堂安排1.教师第一步: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设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教师第二步:用多媒体播放三角函数动画,让学生对三角函数有直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第三步:朗读教材,让学生多次听课,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4.教师第四步: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函数的特点和定义域、值域,并在课堂上用计算器实验三角函数;让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
5.教师第五步:让学生分组练习,完成三角函数的解题操练。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考核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特点、性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7.2.1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三册
教学设计题目三角函数的定义第 1 课时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判断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内容解析三角函数是一类最典型的周期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习数学和物理、天文等其他学科的基础。
整体上任意角三角函数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其他基本初等函数类似,强调以周期变换为背景,构建从从抽象研究对象(即定义三角函数概念)到研究它的性质图像再到实际应用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学习基本初等函数,涉及的量(常量与变量)较少,解析式都有明确的运算含义,而三角中,影响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变化的因素较多,对应关系不以“代数运算”为媒介,而是角与x,y直接对应,无需计算。
目标和目标解析目标1.通过分析问题情境中摩天轮离地面高度问题,体会用坐标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必要性,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发展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学科素养;2.经历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产生过程,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发展逻辑推理的学科素养;3.会运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会判定给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发展数学运算的学科素养.目标解析1、学生能如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背景那样,了解三角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周而复始”变化规律的数学工具;2、学生能根据定义得出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取值的符号规律。
教学重点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依据定义求三角函数值;3.判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教学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建构过程以及三角函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知道,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采用情境导入借助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背景及定义的构建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与任务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与任务解决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一创设情境任务一、情境导入本章导语中提到“天津之眼”的天津永乐桥摩天轮,设其半径为r m,中心离地面高度为,从水平位置B点出发,设半径AB转过的角度为,一、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展示答案:,,并作解释说明,进而猜想:.二、师生共研当点B在水平位置上方时,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建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自然地引入坐标,使学生体会到用坐标定义的必要性和问题1:当时,B 点离地面的高度h如何表示?当呢?猜想当角为任意角时,h与之间的关系式如何表示?问题2:随着摩天轮的转动,角从最初的锐角推广到任意角,对任意角,该如何定义呢?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内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上述问题的猜想是否合理呢?我们共同分析:问题3:上述式子中,我们能否找到一个量替代,使上述形式更简单?它的绝对值与相等,在水平位置上方为正,下方为负.,当点当点B在水平位置下方时,,所以,结合猜想,得到,即.三、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引入直角坐标系,用点B的纵坐标y替代,所以.合理性是设置该问题情境的原因,并且通过摩天轮周而复始的旋转,让学生感受三角函数的背景就是周而复始的运动。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三角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教师用一张高中三角函数的海报引入新知识,向学生介绍三角函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广泛使用。
步骤二: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教师通过幻灯片和简单的例子,介绍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并解释它们在定义域和值域上的关系。
2.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自主研究并总结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周期、奇偶性和对称性等性质,并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步骤三: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1.教师通过多个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引导学生寻找计算的规律,并总结下来。
2.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自主研究不同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并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步骤四:三角函数的应用1.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入三角函数的应用领域。
2.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3.教师对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和补充。
步骤五: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
步骤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和学具1.幻灯片:展示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海报: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的应用领域。
3.黑板:学生总结和呈现所学的知识。
4.练习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小组活动和学生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下一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板书设计1.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正弦:sin(A)=a/c- 余弦:cos(A)=b/c- 正切:tan(A)=a/b2.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0度:sin0°=0, cos0°=1, tan0°=0- 30度:sin30°=1/2, cos30°=√3/2, tan30°=√3/3- 45度:sin45°=√2/2, cos45°=√2/2, tan45°=1- 60度:sin60°=√3/2, cos60°=1/2, tan60°=√3- 90度:sin90°=1, cos90°=0, tan90°=无穷3.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在航海、建筑、力学等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三角函数的定义
目标要求:
1.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知识原理
1.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α|β=α+2kπ,k ∈Z }
2.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β|β=
2
πk ,k ∈Z } 3. 象限角:{β| 2πk <β<2)1(π+k ,k ∈Z },当k 被4除的余数为r 时,集合表示第r +1象限的角(r =0,1,2,3,).
4. 弧度制:圆周上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5.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弧度=180o .
6. 若点P (x ,y )是角的终边与单位圆x 2+y 2=1的交点,则sinα=y ,cosα=y ,tanα=
x y .等价地,若点P (x ,y )
是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r 是则sinα=r y ,cosα=r x ,点P 到原点的距离,tanα=x y . 7. 三角函数的符号:
例题选讲 例1 如图,点P 是半径为1的砂轮边缘上的一个质点,它从初始位置A 点出发,按照逆时针方向,以3πrad/s 的角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求点P 的纵坐标y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并求它运动了4s 时的位置.
例2(1)角α的终边上一个点P (4t ,-3t )(t ≠0),求2sinα+cosα的
值.
(2)已知角β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用三角函数定义求sinβ和tanβ的值.
例3 已知一扇形的中心角为α,所在圆的半径为R .
(1) 若α=60o ,R =10cm,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的弓形面积;
(2) 若扇形的周长是一定值C (C >0),当α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有最大面
积?
例4 已知函数f (x )=2sin 2(4π+x )-3cos2x ,x ∈[4π,2
π]. (1)求f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若不等式| f (x )-m |<2在x ∈[
4π,2π]上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任意的锐角α,β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sin(α+β) >sinα+sinβ
B .sin(α+β) >cosα+cosβ
C .cos(α+β) <sinα+sinβ
D .cos(α+β)<cosα+cosβ
2.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则2
α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B .第二或第三象限C .第一或第三象限D .第二或第四象限
3.若函数f (x )=sin x +2|sin x |( x ∈)的图象与直线y =k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3
B .1≤k <3
C .1<k ≤3
D .1<k <3
4.已知cosθtanθ<0,那么角θ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
B .第二或第三象限
C .第三或第四象限
D .第一或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
5.已知集合A ={x |kπ+3π≤x≤kπ+2
π ,k ∈Z },B ={ x |4-x 2≥0},则A ∩B = 6.若sin x +cos x =k ,且sin 3x +cos 3x <0,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
7.设全集U =R .
(1)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1|+a -1 >0(a ∈R );
(2)记A 为(1)中不等式的解集,集合B ={x |sin(πx -
3π)+3cos(πx -3
π)=0},若A C U ∩B 中恰有三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8.已知ΔABC 的面积为3,且满足0≤AB ·AC ≤6,设AB 和AC 的夹角为θ
(1)求θ的取值范围;
(2)求函数f (θ)=2sin 2(
4
+θ)-3cos2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