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内容详细)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1. 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治水平: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医院对胸痛患者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2. 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胸痛中心可以提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ACS患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3. 减轻医疗负担:胸痛中心可以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治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费用。
4. 推动医疗改革: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推动医疗服务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增强医院的竞争力: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医院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
理解胸痛中心的必要知识与应对技巧
理解胸痛中心的必要知识与应对技巧胸痛中心的定义与目标胸痛中心是专门为处理胸痛患者而设立的医疗单位。
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快速、准确的胸痛评估和处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尽早获得适当的治疗。
胸痛中心通常由一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运作。
胸痛中心的重要性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
在胸痛患者中,及时的评估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胸痛中心的设立可以集中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并提供专业的胸痛处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胸痛中心的必要知识理解胸痛中心的必要知识对于胸痛中心的成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胸痛中心的必要知识:1. 胸痛病因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胸痛可能的病因,如冠心病、心肌炎等,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心电图(ECG)解读:熟悉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心电图变化,能够正确解读ECG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3. 胸痛评估工具和流程:掌握胸痛评估的标准化工具和流程,如胸痛评分系统、胸痛流程图等,以便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4. 心血管急救技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和其他心血管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
胸痛中心的应对技巧在胸痛中心工作时,以下应对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1. 快速反应:对于胸痛患者,时间非常关键。
要能够快速反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多学科合作:胸痛中心是一个多学科的团队,要积极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治疗方案。
3. 沟通和教育: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胸痛评估和治疗的过程,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4. 持续学习:胸痛中心工作涉及到不断变化的医学知识和技术,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理解胸痛中心的必要知识与应对技巧的简要介绍。
胸痛中心的建立和运作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认证标准(全文)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认证标准(全文)一、建立基层胸痛中心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已占到城乡死亡原因首位,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我国目前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近1亿的高危群体,心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其中,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
急性心肌梗死每年250万,死亡率成快速上升趋势。
而我国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因此目前无论发病比例还是发病总人数农村都大于城市。
此外即使在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胸痛患者首先是到基层医院就诊,而建立基层胸痛中心可使大部分病人能得到更及时、更规范诊治。
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能力相对而言较差,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匮乏和稀缺,救治理念落伍,基层医疗机构尤其乡村医生的继续再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基层医疗机构救治理念和救治知识的更新较慢,对胸痛疾病的快速诊断和准确救治能力不足。
在基层医疗机构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救治普遍存在着下列延迟问题:1,救治时间延误,“STEMI 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只有7%接受溶栓的患者D2N时间<30min,22%患者D2B时间<90min。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显示:平均发病-就诊时间为140min。
2,救治转运延误,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显示:发病-就诊时间在2级医院是5h ,3级医院是8h。
“ChinaPEACE研究”显示,在2001年至2011年间虽然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展迅速,能够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数量明显增加,得到介入治疗患者数量明显增高,但STEMI患者死亡率并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再灌注治疗中急诊介入治疗比重有所增加,但接受溶栓治疗比例反而下降,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10年前并无明显变化。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成果及展望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成果及展望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老龄化加速,胸痛中心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胸痛中心是指一个采用统一规范的治疗原则、设有完整设备和资深医师的专门诊治胸痛患者的门诊部门。
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医院的门诊量、大幅减少针对一个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都有极大帮助。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的是一个完整的规培体系,建立标准的相关设备,同时进行长期的投入和培训。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心能够及时响应突发事件并采用最新最安全的胸痛治疗方法。
中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
中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展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出说明:一、广泛的知名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所有的医院大多数不重视在胸痛上进行专门化治疗,患者往往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但随着胸痛中心建设的推动,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胸痛中心。
其中,一些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内,成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最具盛名的医疗机构之一。
事实上,随着胸痛中心的声誉日益提高,无数患者不再被忽略,得到了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二、专业化的治疗手段为了满足市场的竞争需求,中国的胸痛中心也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采用专业化手段的机构,为患者提供最新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比如,利用射频消融技术进行心脏瓣膜成形手术,以及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开胸手术,这些都是目前行业技术中的绝佳表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胸痛中心将会迎来史无前例的高峰。
三、提高患者口碑随着胸痛中心的不断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治疗,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临床实践中,多次访问的患者不仅获得准确、及时的治疗,而且还得到纪律严谨、质量高效的服务。
因此,患者对胸痛中心的信任与支持也逐渐增强,使其在整个医疗市场上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在过去,很多医疗机构对于胸痛患者的治疗较为滞后,很难及时诊断和治疗,所以往往需要大量投入医疗资源。
然而,在胸痛中心的建设中,医院可以更好的配置医疗资源,根据每种类型的胸痛分配相应的医疗人员和设备,提高了医疗效率和治疗质量。
胸痛中心建设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后必须10min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 检查。
急性胸痛患者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肌钙蛋白检测?
急性胸痛患者立即化验肌钙蛋白,应抽血后20分钟获取检测结果。
第 一
点击添岗加文位字标区题 域内范围内发现急性胸痛患者怎么办?
章
LOGO
• (1)对生命体 征尚平稳者,
引导或亲自护
(3) 开放气道:压额抬颌法;
(4) 人工呼吸:有效吹气2次/每循环,按压:吹气=30:2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Ipsum available, but the majority have suffered alteration in some form, by injected humors.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Ipsum available, but the majority have suffered alteration in some form, by injected humors.
3 “烧心”,胸部不适伴恶心和(或)呕吐: 4 无法解释的上腹部痛或腹胀:
伴持续性气短或呼吸困难:
5
6 伴无力、眩晕、头晕或意识丧失:
7 伴大汗。
第 一
点击添加文字标题
章
1120的寓意?
LOGO
11月20日,为中国“心梗救治日”,1120寓意 为“要打120,要抢120分钟”。大家牢记两个 “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120分钟的 黄金救治时间。
第 一
点击添加文字标题
章
LOGO
胸痛中心建设 应知应会
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意义及内容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胸痛中心救治单元组织实施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协同工作机构职能分工
管理层: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中国胸痛总部: ➢ 制定中国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搭建胸痛救治单元信息化平台 省级胸痛中心联盟: ➢ 统筹区域内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制定区域内建设工作规划 ➢ 指导地级市联盟开展救治单元的培训、验收工作 ➢ 抽查本省胸痛救治单元验收结果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8.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开展以胸痛症状识别、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常规心电 图知识、基本急救技能为主的全员培训与考核,要求每年不少于一轮。胸痛救治单元主要负责 人参加(或远程)转诊的上级医院举办的联合例会;条件允许时参加上级医院的质量分析会和 典型病例讨论会。
胸痛中心救治单元建设方案评价指标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1.所有高危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病例的原始资料保留存档,且 时间节点可溯源。向上级医院转诊的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应共享时间节点管理表,并留存原始资料。
2.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能在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确保在首 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或通过远程由上级医院医师解读。
解读胸痛中心建设(全文)
解读胸痛中心建设(全文)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是为了优化、简化、规范胸痛救治流程,提高胸痛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针对的人群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目的是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并筛查出ACS 低危人群及其他导致胸痛的病因,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胸痛中心需要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服务EMS、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心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合作,依据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ACS 低危患者,以减少漏诊、误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处理的难点及重点。
在我国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占绝对多数的是ACS,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等。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我国ACS存在严重治疗不足:一、患者救治延迟,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缺乏就医诊治意识,未认识到疾病的危险性;二、诊断流程不规范;三、治疗欠规范;四、ACS 临床患者预后差,联诊治和转院制在绝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建立,基层医院诊治条件相对较差。
如果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前驱期就得到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率可以下降50%。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 “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
目前临床急性胸痛和ACS的诊断治疗中存在如下问题:(1)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
“胸痛”涉及多个器官疾病,除ACS外,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如肺栓塞等易被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致命性后果。
临床医生对胸痛的鉴别诊断常感觉无从下手。
(2)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
由于ACS症状具有多样性,很多医生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选择将胸痛患者收入院观察。
临床实际情况是,收入院的胸痛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2],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
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3-6]。
(3)各种原因导致ACS治疗延误,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远未达到ACC/AHA指南推荐的标准。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1小时内成功再灌注患者,死亡率只有1.6%,甚至可以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而6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死亡率增加到6%[7]。
很多患者对STEMI症状认识不足,或因症状不典型,延误了就诊时间;已经就诊患者因症状不典型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明确诊断的心肌梗死患者因救治流程不通畅,导致再灌注时间延误。
(4)心脏监护病房的建立和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已处于心肌缺血的终末环节,很多心肌梗死患者最终仍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
“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图、目的和意义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图、目的和意义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的)摩St.ANGLE 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SCPC)通过对各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大大推动了美国胸痛中心的标准化进程,推动了专业指南尤其是ACS相关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落实,使美国对ACS的整体急救水平大大提高。
除美国之外,德国心血管病学会也启动了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工作,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对推动全德甚至部分欧洲其它国家的ACS的救治水平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ACS救治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及指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延误和就诊以后医疗系统内的延误过长,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从而导致ACS的死亡率较高和长期预后较差,这与我国尚未广泛开展胸痛中心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0年发表的《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和2011年由国家卫计委发起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对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总体来看,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各家胸痛中心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和实际运作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认证标准,多数是按照自己对美国胸痛中心的认识结合自身条件而设计。
为使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急需建立中国自己的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内容清晰)
第一节胸痛中心的建设一、胸痛中心的概述[1](一)胸痛中心的概念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
常见的高危急性胸痛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三大类。
胸痛中心包括120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消化科和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科室。
胸痛中心的目标是规范和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胸痛中心首先要缩短从首次医疗接触胸痛患者(FMC)至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其次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次就诊和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医疗流程的效率、医疗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现今我国所设立的胸痛中心主要诊疗指标是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定的,同时要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
胸痛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衡量AMI患者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以往传统AMI(胸痛疾病)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采用了快速、规范化诊治流程和一系列严格的医疗质量标准。
(二)胸痛中心的发展历史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了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多个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在医院成立“胸痛中心”。
此后,美国建立“胸痛中心”的医院约5000余家,并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其中的900余家已经获得当时的美国胸痛中心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 Care SCPC)的认证。
此外,德国通过依托急诊PCI的医院建立胸痛单元(Chest Pain Unit CPU)大大地提高了STEMI 患者的救治水平。
从2007年开始,德国建立了CPU的认证标准和认证工作,CPU建设使德国STEMI的救治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资料统计德国CPU收治2244例STEMI患者从发生症状到FMC降至2.08h,97%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其平均D-to-B时间降低至31min。
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分析
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分析胸痛一直以来是临床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疾病都会引起胸痛,有些病情可能十分严重。
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医院急诊科的收治能力,提升患者就诊体验,降低病死率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分析其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胸痛中心的建设发展状况胸痛中心是为了提供快速和精准诊断与治疗胸痛患者的服务而设立的临床实体,其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胸痛中心,该中心通常由急诊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共同组成,致力于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目前,国内的胸痛中心建设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会城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一些胸痛中心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中心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也在推进胸痛中心在院内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患者就诊的意识和主动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胸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是中心未能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一方面是与综合性医院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一些医院胸痛中心在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分析胸痛中心的管理模式是保证胸痛中心稳健发展的关键。
目前,国内的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多以急诊为主导,并融合多学科协作的特点。
胸痛中心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与医院整体的管理模式相衔接,统一规划与管理。
1. 多学科协作胸痛中心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实体,其管理模式需要强调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
在胸痛中心中,急诊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和护理。
还需要注重多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医护人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2. 规范管理胸痛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服务流程。
这包括对临床路径的制定、患者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概念早已耳熟能详。
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内绿色通道就是胸痛中心的初步雏形。
而广义的胸痛中心,或者说规范建设的胸痛中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着眼于院内绿色通道,而是把重点放在整个医疗系统内部的绿色通道建设上。
所以,目前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从缩短D-to-B到缩短FMC-to-B,最后期望能缩短S-to-B(发病到再灌注时间)。
这就要求在胸痛中心建立之初,就要将院前120急救、基层医院救治环节纳入胸痛中心的统一管理流程之中,致力于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体系的无缝衔接,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促进整个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
胸痛中心可以是新成立的实体机构,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
在不改变医院整体架构、不增加过多设备和人员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流程的运作和制度的管理,打造出一种针对胸痛患者的特定医疗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仅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而且注重质量管理和数据积累,也为其他急危重症的救治模式提供了借鉴。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理顺的是医院内部绿色通道的规范化救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并不是十分容易做到,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医疗管理体制中,不注重流程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规章制度多是一纸空文,临床实践和模式运作均按照旧有习惯,缺乏改变的动力和愿望;其次是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这要求本地120系统能实行现场分诊,并通过多次培训和演练,使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绕行最近但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基层医院以及PPCI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CCU,直达导管室,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地缩短救治时间方式之一。
另外,我国绝大多数急性胸痛患者首诊均在基层医院,在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时,胸痛中心所在医院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本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要建立及时联络和快速反应机制,使广大直接就诊于不具备救治能力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及时被转运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并优化转运机制,简化救治环节,做到快速规范转诊;最后还要从培训和教育角度,大力提高普通民众对急性胸痛的认知水平,提高急救和自救意识,缩短发病至呼救时间(拨打120时间)以及缩短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时间。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信号,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治疗效果,许多医疗机构建立了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是将急诊科、心血管科、放射科、实验室等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医疗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人数和技术水平较高的成员将负责胸痛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初步诊断、治疗及转诊等方面。
同时,胸痛患者可以得到全面的医疗保障和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就医体验。
胸痛中心的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治疗效果。
胸痛中心集中了心血管科、放射科、实验室等多个科室优质资源,
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胸痛患者,开展快速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缩短就医时间。
胸痛中心能够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效地缩短胸痛患者的就医
时间,尽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减少因等待而延误治疗的风险。
3.提升医疗水平。
胸痛中心医疗团队的成员具备专业、高效的医疗技能,能够提高医
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胸痛中心还有助于推动医院的科室协作,促进医院整体医疗
水平的提高。
4.提高患者满意度。
胸痛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
体验和满意度。
胸痛中心还会开展健康教育等公共服务,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日常保健
知识。
总之,胸痛中心的建立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医时间、医疗水平和患者满
意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个顶尖的医疗服务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
胸痛中心的历史与发展
胸痛中心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效率和质量。随着医学技术 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胸痛中心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
在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胸痛中心,其中许多中心已 经通过了国际认证。未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胸 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前景广阔。
加强技术支持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 医疗技术水平。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中国胸痛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01
02
03
远程心电信息传输
利用5G等远程传输技术, 实现患者心电信息的实时 传输,为医生提供准确的 诊断依据。
加强急救中心、急诊科、心内科等科室之间的衔接与协作,实现急 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
构建全国性胸痛信息平台
建立全国性胸痛信息平台,实现各地区胸痛中心的数据共享和信息 交流,提高全国范围内急性胸痛的救治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2
胸痛中心建设对中国医疗的意义
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
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胸痛中心能 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使急性胸 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提高诊断准确性
胸痛中心通常配备有先进的检查 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提 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普及规范化诊疗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教学课件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 认证标准
2021/4/26
28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进展
3年认证 1000家
2013.11.11开始,三年内完成九批认证,总共122家医院通过认证
2021/4/26
29
胸痛中心建设显著缩短STEMI救治时间
指南标准 90分钟
2021/4/26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30
胸痛中心显著降低STEMI院内死亡率
1 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 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 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 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
3
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
等。
2021/4/26
23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
✓ 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
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
4
✓ 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 ✓ 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
2021/4/26
25
第五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正式发布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2021/4/26
26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2021/4/26
27
根据医院情况,申请认证不同类型胸痛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 认证标准
上年度PCI总量≥200例
是
上年度急诊PCI量≥50例
否
≥2名以上独立完成急诊PCI能力的医师
胸痛中心必要性可行性
建立胸痛中心一、胸痛都是些什么病?该急救系统的倡导者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表示:胸痛或胸闷是许多重要疾病的常见症状,最常见的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 ; 也有食管疾病、带状疱疹等疾病,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急救的第一步就要分清病人的疾病种类,以便对症施治。
二、建立“胸痛中心”的必要性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China, CPACS)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二级医院为 5 小时,三级医院长达8 小时;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三是治疗欠规范,只有1/3 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接近 60%的低危患者接受了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而2/3 的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检查;四是临床预后差。
ACS患者院内事件,特别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国际发表的注册研究数据,二级医院尤为明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
另一项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STEMI治疗存在明显不足。
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为80.9 %。
其中15.4 %接受了溶栓治疗,65.5 %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
平均开始溶栓时间 (Door-to-needle,D2N)为83分钟,入门-球囊时间(Door-to-baloon,D2B )为 132 分钟。
只有 7%接受溶栓患者 D2N时间 <30 分钟,只有 22%的患者 D2B时间 <90 分钟。
2009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急诊胸痛注册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市17 所二、三级医院急诊患者5666例,结果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所有胸痛患者中,ACS 患者占 27.4 %,主动脉夹层占0.1 %,肺栓塞占0.2 %,非心源性胸痛占63.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持续改进
• 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 逐步改进流程
医学精制
21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
1 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 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 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 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14
医学精制
15
天津把胸痛中心建设作为20大民心工程之首
医学精制
16
江苏省发文全省进行胸痛中心建设
医学精制
17
苏州市“531”工程
心脑血管疾病
胸痛
筛查机制
中心
规划第一期覆盖市级5 家三甲、20家基层医 院、98家社区医疗服 务中心。 最终将覆盖全市近 3000家医疗机构。
医学精制
卒中中心
智慧急 救 协同 平台
医学精制
7
胸痛中心的模式
传统概念
缩短院内时间
协调
医院内多个学科
建立
院内绿色通道
现代概念
缩短总缺血时间 整合
医学精制
公众教育 基层医院 急救体系 PCI医院 区域不同医院整合
建立
区域协同救治 模式
8
NCDR-CATHPCI:D2B与死亡率
2005-2006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P Value
创伤救治 中心
恶性肿瘤 筛查机制
危重孕产妇 救治中心
危重新生儿 救治中心
高危孕产妇和新生 儿筛查机制
18
武汉卫计委发文:全市规划, 统一推进
武汉卫计委发文推进全市胸痛中心建设
目标:用3年时间,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胸痛中心,
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急性胸痛患者快速救治网络
医学精制
19
发布及修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医学精制
6
CPC显著提高STEMI救治能力
大幅缩短再灌注时间 • 1981年第一家CPC • 2000年 D2B < 90min的达标率35% • 2005年 平均D2B 95min • 2010年 平均D2B 65min
显著提高再灌注比例 • 德国2012年发表的CPU注册结果
院前传输EKG79.9% 10min内完成EKG 76.6% 97%接受PPCI治疗 平均D-to-B 31min
医学精制
9
在D2B基础上,应更重视发病-再灌注时间
D2B=55’,FMC2B=280’,入门-出门时间=116’,总缺血时间=601’
0:00
5:00 10:01 10:23
10
如何最大限度缩短总缺血时间
出现症状
院前急救系统 运转时间
患者相关延迟
院内绿色通道
总缺血时间
医疗系统绿色通道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的理论基础: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医学精制
11
区域协同急救网络的流程优势
院前传输12导联ECG 等生命检测信息
患者来到,信息先到 ——院前诊断
医学精制
院前启动
术前准备 知情同意 导管室准备
绕行急诊科 直接进入导管室
缩短FMC-to-B
12
如何缩短总缺血时间 ?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
3
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
缩短D-to-B(N) 缩短FMC-to-B
缩短发病-再灌注时间
医学精制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区域协同诊疗机制 培训120及基层医院 快速转运机制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区域协同诊疗机制 培训120及基层医院 快速转运机制 社区人群教育
13
胸痛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政策
院内死亡率并未明显改善!!!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Epub ahead of print
医学精制
3
中国STEMI救治面临的问题
医学精制
患者延误:发病至就诊5、8小时
转运延误
院内延误:D2B延误 PCI医院和非PCI医院之间缺乏 有效协作机制 医保… … 早期再灌注率低:5%---预后差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李治红
冠心病死亡率持续上升
冠心病总体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2002~2014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2002~2014年城乡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Resource:《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医学精制
2
CHINA PEACE-急性心肌梗死回顾性研究
4
如何解决?
医学精制
5
全球胸痛中心的发展历史
全球第一家CPC于1981年在美国建立,至今 美国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其中900余家已经 通过认证
英、法、加、澳、德国等在医院内设立“胸 痛中心”,其中德国总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认证体系:
①美国:SCPC,从国内走向国际认证 ②德国CPU认证 ③中国认证体系
Age >75 Median D2B, min Mortality
Anterior MI Median D2B, min Mortality
92.7 12.5%
86.3 7.2%
84.4 11.2%
79.6 6.3%
77.7 11.4%
72.8 6.5%
73.4
0.01
11.1%
0.19
69.3
0.01
6.9%
0.79
Cardiogenic Shock Median D2B, min Mortality
88.8 27.4%
84.0 28.3%
77.4 26.4%
69.4 27.2%
0.001 0.60
Resource:Menees DS, Peterson ED, Wang Y, et al. N Engl J Med. 2013;369:901-909
国家卫计委189号文件
• 主要目标: 1. 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 2. 缩短早期救治时间 3. 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费用
• 实施方案: 1. 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2. 加强网络医院胸痛中心或卒中中心建设 3. 加强公众教育和专业人员培训 4. 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规范和持续质量
评估机制
医学精制
医学精制
20
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
1.基本条件与资质
2.对急性胸痛患者的 评估和救治 3.院前急救系统与院 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4.培训与教育
•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 治能力
• 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 指南流程化
• 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 短救治时间
•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 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