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年
中考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
![中考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https://img.taocdn.com/s3/m/9c0364d3ad51f01dc281f175.png)
世说新语两则文学常识: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筏疏》,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是编者,南朝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重点字词注释:(1)内集:家庭会议(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一会儿,不久(4)欣然:高兴的样子(5)何:什么(6)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
拟,相比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辈们谈诗论文,突然雪下的大了,太傅高兴的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洒在空中差不多。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吧。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重点字词注释:(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2)至:到达(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4)乃:才(5)尊君在不。
“不”通“否”(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7)引:拉(8)顾:回头看译文: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没有等候离开了。
陈太丘走后那个人才到,元方当时7岁,在门外嬉戏。
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他等了你好久你没有来,他就离开了。
”那人很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我约好一起走的,却把我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中午,你没有到,这是无信。
你当着他儿子的面骂我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友人觉得很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自己家门。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https://img.taocdn.com/s3/m/6a97495a69eae009581becbc.png)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一)课内选段一、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二、2004年恩施市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中考资料-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
![中考资料-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https://img.taocdn.com/s3/m/efd5b6d03968011ca20091c2.png)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
”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
后文的“文度”为其子。
②鸡子:鸡蛋。
③筯(zh):筷子。
④内:通“纳”。
⑤啮(ni):咬。
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
⑦故,或许。
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
⑧堪:能够胜任。
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瞋()(2)数()(3)阙()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译文:(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答:(二)8.【答案】A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_世说新语_40题_ (2)与祥细答案及解析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_世说新语_40题_ (2)与祥细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0064f176c66137ef0619f4.png)
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 40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600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字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②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咏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冬雪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雪花的句子,并赏析一下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②去后乃至()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2)翻译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59faccf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b.png)
A.熊掌,亦我所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跃跃欲试
B.所恶有甚于死者可爱者甚蕃不求甚解
C.万钟于欲何加焉弗敢加也添枝加叶
D.此之谓失其欲心太守自谓也不知所谓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文章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选自《世说新语》)
[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
(3)尝暂寄人空宅住( )(4)子欲居九夷(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暂住何烦尔?
(2)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①而不接。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3)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朋党论》节选
(4)管宁、华散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zòu)B.差可拟(chà)C.尊君在不(fǒu)D.友人惭(jiàn)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4)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6a4ad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3.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⑴差.可拟:⑵因.风起:⑶尊君在不.:⑷相委.而去: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答案:1.⑴差,大致、差不多。
⑵因,凭借。
⑶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⑷委,丢下、舍弃。
2.(4分)⑴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和侄儿侄女们谈论诗文。
⑵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中午您没有来,就是没有信用。
3.B(非写实,凡比喻,都是写虚)4.(4分)⑴(2分)元方从友人“无信”“无礼”两方面批驳友人。
试题2: 《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题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题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e794b91ed9ad51f11df2b4.png)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题-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温习《世说新语》两则一、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3、公欣然日4.撒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6.太丘舍去7.去后乃至8.元方时年七岁9.门外戏10.与人期行11.相委而去12.友人惭13.下车引之14.元方入门不顾15、尊君在不:二、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二、理解、简答题1、两个咏雪的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为什么?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你得到了哪些的启示?3、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元方是否失礼?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
陈寔( ) 在不( ) 谢道韫( ) 无奕女( ) 王凝之( )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俄而雪骤( )3。
公欣然日(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 6.太丘舍去( )7.去后乃至()8.元方时年七岁( )9.门外戏() 10.与人期行( )11.相委而去( ) 12.友人惭( )13.下车引之( ) 14.元方入门不顾(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五、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中考语文真题-《世说新语》二则
![中考语文真题-《世说新语》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9fceff163169a4517723a3ca.png)
中考真题-《世说新语》二则一、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6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二)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溢,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答曰:“卿尝与吾市油数金,是亦力穑营己。
”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吾比诸伯叔何如优胜?”妻曰:“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节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相委而去委:托付C.其妻让之日让:责备 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市:买(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C.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无丝竹之乱耳D.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2)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
______(4)上文中,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文言文阅读 33 《世说新语》二则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文言文阅读 33 《世说新语》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ee5eae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4.png)
5.重点虚词 (1)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车引之.
副 副词词,,才 连 连才词词,,就 代词就代,词,代代指指元元方
方
6.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 这这纷纷纷扬纷扬扬的扬白雪的像白什雪么呢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 在在空空中中撒撒盐大盐体大可体以相可比以。相比。
未若:不不如 如,,不不及 因:趁趁,,乘乘 及
(6)陈太丘与友期.行 (7)期日.中. (8)下车引.之 (9)元方入门不顾.
期:约约定定
日中:正正午午时时分 引:拉,拉分,牵牵拉 顾:回回拉头头看看
4.其他实词(非课下注释)
(1)公欣.然.曰 (2)去后乃至.
欣然:高兴高兴的的样样子 至:到,到到子,到达达
七年级(上册) 33.《世说新语》二则
南朝宋•刘义庆
考情:2020 怀化《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太平御览》选段比较考查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 不不”同“否 否 ”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太丘舍去. (3)相委.而去 【拓展】太丘舍.去
儿女:(古义)子女子,女这,里泛这里泛指小指辈 去:(古义)离离小开开辈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过过了了正正午时午分时(朋分友()朋还没友到),还陈没太到丘不,再陈等太候(丘他不)而再离等开了候,((他陈太)而丘) 离离开开后朋了友,才(到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4)友人惭,下车引之。 朋朋友友感到感惭到愧惭,下愧车,想下去拉车元想方去。 拉元方。
委:(古义)舍舍弃 弃
3.重点实词(课下注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与儿女讲论文.义.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46c507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c.png)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乙】凝之弟献之①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②,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③解围。
”乃施青绫步鄣④自蔽,申⑤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注释】①献之:指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羲之第七子。
②词理将屈:理屈词穷。
③小郎:王献之是王凝之的弟弟,因此谢道韫称他为小郎。
④步鄣:用以遮挡视线的屏障。
⑤申:申述。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C.差.可拟阴差.阳错D.因.风起因.材施教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段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甲文段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一家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C.甲文段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划分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乙文段讲的是谢道韫躲在丝绸屏障后面替小叔子王献之解围的故事。
3.请将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4.把下雪的情景比作“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好在什么地方?请说明理由。
5.“咏絮之才"作为成语是谢道韫的个人标签,请根据甲乙两文段说说“咏絮之才”在谢道韫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A 2.C 3.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4.示例:“柳絮因风起”把纷飞的白雪比作“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中考文言文 世说新语 史记
![中考文言文 世说新语 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816843b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8.png)
中考文言文通常会涉及一些经典篇目,其中包括《世说新语》和《史记》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中考文言文中的篇目:
1.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七步成诗
望梅止渴
覆巢之下无完卵
周处除三害
2. 《史记》中的故事和人物:
鸿门宴
项羽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世家
这些篇目都是经典的故事和人物,也是中考文言文经常涉及的内容。
在备考中考文言文时,建议考生认真阅读这些经典篇目,掌握其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课外的文言文阅读,积累更多的词汇和阅读经验,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世说新语5篇文言文试题(答案).docx
![世说新语5篇文言文试题(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fce809accbff121dc368322.png)
①陈仲举礼贤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士则(准则,标准)1.豫章太守担任(3)为.()()登车揽辔(拿,提)2.主薄白(报告,禀报)(4).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
②投舒丧命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
舒果沉含父子于江。
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担任)荆州守文(谨守成法)...意表行事(意料之外)从(听从)...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
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③许允丑妻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专题03《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中考真题专练
![专题03《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中考真题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31547a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0.png)
专题03 《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黔西南州卷】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
廨:官署。
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③登车揽辔._____④吾之礼贤.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答案】1.①同“现”,表现②正确方法(规律)③嚼子和缰绳④贤士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详细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
见:同“现”,表现;②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道:正确方法(规律);③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辔:嚼子和缰绳;④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
贤:贤士。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专题06 《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解析版)
![专题06 《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6e5834bb4cf7ec4bfed04b.png)
专题0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一、(2020·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②元方入门不顾.()③谏.父曰()④是.负义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答案】1.①玩耍②回头看③规劝④这2.B3.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4.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
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
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上《世说新语两则》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上《世说新语两则》](https://img.taocdn.com/s3/m/2e259f769e314332396893d0.png)
部编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参考译文】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大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等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次兄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长兄的女儿谢道银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同行,您正午时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阅读《咏雪》完成1~6题。
(20分)第一组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沙鸥翔集.B.与.儿女讲论文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撒盐空.中差可拟/空.谷传响D.未.若柳絮因风起/未.尝稍降辞色2.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姿态,如同柳絮般乘风漫天飞舞,富有美感。
B.“撒盐空中”体现了雪粒直落的沉重感,更为真切描摹了“雪骤”的猛烈密集。
C.“公大笑乐”全是因为胡儿充满童真的回答把谢太傅逗乐了,他们一家其乐融融。
D.本文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她是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第二组题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独往湖心亭看雪.B.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C.与儿女讲论文.义/手把文.书口称敕D.未若.柳絮因风起/求闻之若.此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1533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0.png)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太丘舍.去(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世说新语》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离开C.相委.而去:舍弃D.下车引.之:引领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学而.时习之B.去后乃.至乃.破琴绝弦C.尊君在不.匹夫不.可夺志D.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B.选文写友人“无信”“无礼”从正面表现了元方做人诚实有信行为方正。
C.文章用语言和动作刻画了主要人物陈元方。
D.文中“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一)课内选段一、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二、2004年恩施市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略三、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五、2008年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亻及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汲(jí)始至行部〕郭汲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译文:13.文段理解。
(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参考答案:10.A11.C12.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汲守信(或:郭汲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六、2008年来宾市(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足日,饮酒乐,天雨(这)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9.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7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8.(2分)B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2分)谈感受(2分。
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二)课外选段七、2007年金华市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意欲借而不敢言⑵借者无不皆给⑶阮后闻之⑷遂焚之25.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6.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参考答案:24.⑴想⑵都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⑷车25.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26.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八、2007年嘉兴市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2)恒.装一囊(3)战于.沪渎(4)逃走.山泽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