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结构的机能, 图式表现性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
现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结构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规划结构: 城市规划结构包含有规划对象全部的构成
要素,反映各系统在构成配置与布局形 态方面的内在的和相互间的基本关系, 同时可以在定量要素方面用图表、在定 性要素方面用文字、在空间形态方面用 图形来表现。
第四章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第一节 结构、规划结构
结构: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可转换性和图
式表现性是结构的基本性质。 整体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系统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
的关联, 规律性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可转换性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
建筑高度控制之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第二节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 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 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住宅区的构成要素为:
用地——(用地规模与配置)
设施——(设施分级与布置)
• 服务半径与设施分级:依据居民的使用 频率,设施的规模效益。
服务半径——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 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我国住宅区各级设施的空间距离服务半径
设施等级 居住区级 居住小区级 居住组团级
服务半径(米) 800~1000 400~500 150~25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居住密度
• 居住密度是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 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 宅的密集程度,它是一个包含人口密度、 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 标的综合概念。
• 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的价值和土 地资源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 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
• 1994年颁布的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B50180-93)中提出了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 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可以作为城市住宅区用地 规模的参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户数(户) 10000~16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小区 3000~5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住宅—住宅 区—城市构成 示意
• 用地配置:包含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 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 共绿地和其他用地五部分的数量以及比 例,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 特征,如区位、环境、标准甚至住宅的 层数等等。
住宅区住宅用地容积率=住宅区住宅总建筑
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平方 米/平方米)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图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设施分级与布置
• 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 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 动场地、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构开 图放
空 间 系 统 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用地布局结构图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历史街区保护 之空间布局结 构示意图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居住区 50~60 15~25 10~18 7.5~18 100
小区 55~65 12~22 9~17 5~15 100
组团 70~80 6~12 7~15 3~6 10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住宅区规划用地配置会有变化的情况: 1、土地的立体化和复合化利用,如开发地
下空间、对地面进行ຫໍສະໝຸດ Baidu共空间分层开发 利用。 2、区位不同可导致住宅区用地配置不同。 在市中心区或周围已有较完善的公共服 务设施可供使用,住宅区内公共服务设 施用地的比重可适当降低。 3、居住对象不同。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人口密度
住宅区人口密度(毛) =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区总用地 (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住宅区人口密度(净) =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建筑总用地 (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300~800人/公顷 在人口密度800人/公顷左右或以上的住宅区应考
空间——(空间层次与组合)
景观 ——(视觉景观与形象)
四部分
四方面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用地规模与配置
• 基本要求:为使住宅区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以 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一般要求住宅区的人 口或用地达到一定的规模。
• 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新建住宅区尤为重要。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建筑面积密度
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 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
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 筑总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公顷)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容积率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
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 住宅区的用地配置考虑其职能侧重、居 住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社区生 活、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等多方面 因素综合确定。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1、住宅用地(R01) 2、公建用地(R02) 3、道路用地(R03) 4、公共绿地(R04)
居住区用地(R)
虑户外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的利用方式。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人均用地
人均住宅区用地 =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 (平方米/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建筑密度
住宅区建筑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基底 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
住宅区建筑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 基底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 (%)
现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结构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规划结构: 城市规划结构包含有规划对象全部的构成
要素,反映各系统在构成配置与布局形 态方面的内在的和相互间的基本关系, 同时可以在定量要素方面用图表、在定 性要素方面用文字、在空间形态方面用 图形来表现。
第四章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第一节 结构、规划结构
结构: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可转换性和图
式表现性是结构的基本性质。 整体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系统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
的关联, 规律性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可转换性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
建筑高度控制之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第二节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 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 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住宅区的构成要素为:
用地——(用地规模与配置)
设施——(设施分级与布置)
• 服务半径与设施分级:依据居民的使用 频率,设施的规模效益。
服务半径——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 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我国住宅区各级设施的空间距离服务半径
设施等级 居住区级 居住小区级 居住组团级
服务半径(米) 800~1000 400~500 150~25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居住密度
• 居住密度是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 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 宅的密集程度,它是一个包含人口密度、 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 标的综合概念。
• 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的价值和土 地资源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 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
• 1994年颁布的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B50180-93)中提出了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 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可以作为城市住宅区用地 规模的参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户数(户) 10000~16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小区 3000~5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住宅—住宅 区—城市构成 示意
• 用地配置:包含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 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 共绿地和其他用地五部分的数量以及比 例,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 特征,如区位、环境、标准甚至住宅的 层数等等。
住宅区住宅用地容积率=住宅区住宅总建筑
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平方 米/平方米)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图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设施分级与布置
• 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 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 动场地、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构开 图放
空 间 系 统 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用地布局结构图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历史街区保护 之空间布局结 构示意图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居住区 50~60 15~25 10~18 7.5~18 100
小区 55~65 12~22 9~17 5~15 100
组团 70~80 6~12 7~15 3~6 10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住宅区规划用地配置会有变化的情况: 1、土地的立体化和复合化利用,如开发地
下空间、对地面进行ຫໍສະໝຸດ Baidu共空间分层开发 利用。 2、区位不同可导致住宅区用地配置不同。 在市中心区或周围已有较完善的公共服 务设施可供使用,住宅区内公共服务设 施用地的比重可适当降低。 3、居住对象不同。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人口密度
住宅区人口密度(毛) =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区总用地 (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住宅区人口密度(净) =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建筑总用地 (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300~800人/公顷 在人口密度800人/公顷左右或以上的住宅区应考
空间——(空间层次与组合)
景观 ——(视觉景观与形象)
四部分
四方面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用地规模与配置
• 基本要求:为使住宅区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以 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一般要求住宅区的人 口或用地达到一定的规模。
• 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新建住宅区尤为重要。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建筑面积密度
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 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
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 筑总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公顷)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容积率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
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 住宅区的用地配置考虑其职能侧重、居 住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社区生 活、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等多方面 因素综合确定。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1、住宅用地(R01) 2、公建用地(R02) 3、道路用地(R03) 4、公共绿地(R04)
居住区用地(R)
虑户外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的利用方式。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人均用地
人均住宅区用地 =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 (平方米/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结 构
建筑密度
住宅区建筑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基底 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
住宅区建筑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 基底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