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不良论文
婴幼儿营养不良预防与干预措施文献分析
婴幼儿营养不良预防与干预措施文献分析在全球范围内,婴幼儿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全球近2亿儿童(即1/3的儿童)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
在婴幼儿期间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会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的严重影响。
因此,预防和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文献角度,对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1. 什么是婴幼儿营养不良?婴幼儿营养不良是指婴幼儿期间因饮食摄入不足或缺乏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而引起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异常的综合症状。
根据国际儿童成长标准,营养不良的定义包括体重不足、身高不足、营养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等。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良的影响会持续到成年甚至终身。
2. 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措施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包括饮食改善、营养指导、母乳喂养等方面的措施。
2.1 饮食改善饮食改善是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基本方法之一。
婴幼儿期间应尽量提供高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婴儿出生后的头6个月应完全喂母乳,6个月以后应逐步添加辅食,包括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肉类、鸡蛋、乳制品、水果、蔬菜等。
2.2 营养指导在婴幼儿期间,父母应定期向医生咨询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高发育情况,并得到相关的营养指导。
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习如何制作有营养的饮食。
2.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最佳方法之一。
母乳可以提供婴幼儿所需的营养素,并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除非医生明确指示,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头6个月应完全喂母乳。
3. 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措施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医疗治疗和社会支持。
3.1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缩短营养不良的治疗时间、缓解营养不良症状的关键。
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增加饮食的卡路里、挑选更富含营养素的食物等。
3.2 医疗治疗医疗治疗是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引起的合并症进行治疗,缓解症状。
比如,对于贫血症状的患儿,可以在治疗营养不良的同时,补充适当的铁元素。
20例婴幼儿重度营养不良低钾血症临床诊治体会论文
20例婴幼儿重度营养不良低钾血症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重度营养不良并发低钾血症的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幼儿重度营养不良低钾血症20例的诊治。
结果:遵循营养不良的补液原则,纠正电解质紊乱后患儿得到良好恢复。
结论:合理补钾,可迅速缓解低钾血症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指导婴幼儿喂养,预防严重营养不良极为关键。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不良;重度;低钾血症【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66-01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导营养不良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为当今全世界儿童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儿童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
[1]严重营养不良病例并发重度低钾血症(血钾《2.5mmol/l),易造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及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应及时治疗。
现将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20例重度营养不良低钾血症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
年龄3个月—3岁,体重2-7.5kg,出生体重1.5-3.5kg。
17例来自农村,3例为城镇居民。
以呕吐、腹泻、腹胀就诊10例,以呕吐、声音嘶哑、青紫就诊1例,以不哭、不动、嗜睡、肢冷就诊5例,以发热、咳嗽就诊4例。
其中以呕吐、腹胀为伴发表现者8例。
20例患儿中18例以纯米糊或稀米粥喂养,2例有配方乳喂养。
实验室检查:20例患儿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均低于120g/l,低于60g/l者6例。
20例患儿血清钾均低于3.5mmol/l,其中低于2.5mmol/l者14例,低于1.5mmol/l者5例。
20例患儿心肌酶均升高,以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为主。
心电图检查:20例患儿均有st段t波改变,有精神症状的5例患儿头颅ct检查无异常发现。
1.2 治疗方法遵循营养不良的补液原则:少、高、慢原则,即将计算出的液体总量减少三分之一,一般使用三分之二张液体,输液速度控制为5ml/kg.h。
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论文
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摘要】儿童营养不良在收入较低的国家有较高的发生率,为了降低儿童营养不良造成的儿童死亡问题,必须首先分析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文通过对营养不良儿童的病例的回顾分析,探讨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诱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干预1 引言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健康成长和营养状况值得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重视。
目前,儿童营养不良情况较严重的国家有36个,这些国家中五岁以下的儿童,每年约有27.6万死于严重的急性营养不良。
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也值得推广应用。
2 营养不良的主要诱因儿童营养不良有很多诱发因素,饮食因素、疾病、家庭因素等都可能引起儿童营养不良。
2.1 饮食因素儿童营养不良的一个主要诱发因素是偏食挑食。
很多营养不良的儿童在平时饮食中不喜欢吃蔬菜、肉、蛋、奶等食品,一日三餐的食品搭配不合理、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营养摄取中的重要问题,对儿童的体格发育有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纠正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全面足量的摄取身体成长必需的营养。
对于新生婴儿,要鼓励家长进行母乳喂养。
据统计,母乳喂养相对于人工喂养可以使儿童患营养不良疾病的几率减少。
尽量不要以米糊等主要成分为淀粉的食物为主食,因为这些食品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很少,无法满足婴儿快速生长发育的身体特点,无法满足正氮平衡。
而且,6个月以下的婴儿的淀粉酶分解能力较差,无法很好地消化吸收米糊,从而导致营养元素缺乏。
因此,要鼓励母乳喂养,米糊等可以作为辅食。
2.2 疾病因素如果儿童经常患病,会极大影响儿童的食欲,导致其食欲下降,从而对事物和营养的摄入、消化、吸收造成影响。
同时,疾病本身也会影响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会导致营养流失及营养消耗的增加。
因此,必须预防儿童患染疾病,应该帮助孩子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关注孩子的身体表征,及时发现潜在病灶,对儿童疾病进行综合管理,利用网络多儿童保健进行管理。
婴幼儿营养不良调查与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婴幼儿营养不良调查与营养干预效果评价引言: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所需营养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这一现象,本文将探讨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调查方式以及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
营养不良的原因:一方面,营养不良的原因可归结为不良饮食习惯。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家长无法为婴幼儿提供均衡的膳食,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
另一方面,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来说,提供均衡膳食是一项经济负担。
此外,家长对于婴幼儿的饮食知识及教育水平也会对婴幼儿的营养摄入造成影响。
调查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营养调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常见的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等。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婴幼儿的饮食习惯、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长的饮食教育水平。
体格测量则可以用来评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和头围等。
另外,通过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婴幼儿的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如血红蛋白水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调查结果: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在许多国家都很普遍。
根据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症和低体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其中,地区差异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导致营养不良问题的重要原因。
城市地区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往往更容易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
营养干预效果评价: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营养干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养育方式,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营养水平提高。
一项干预研究显示,提供均衡膳食以及饮食教育对婴幼儿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婴幼儿营养政策来鼓励家庭提供均衡膳食,并投入资金改善贫困地区的婴幼儿营养环境。
结论: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家庭、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婴幼儿的关注,提高家长的营养教育水平,改善婴幼儿的饮食环境。
儿童营养不良文章
儿童营养不良文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营养不良指的是儿童在摄入的营养物质中某些营养素不足或存在缺乏的情况。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他们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
现代社会中,快餐、零食和加工食品广泛流行,这些食品通常含有过多的糖分、盐分和油脂,但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重要营养素。
长期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物,儿童的身体无法得到均衡的营养供应,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除了饮食结构不合理外,贫困也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给儿童充足的食物。
这些儿童常常只能依靠贫乏的粮食维持生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严重不足,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营养不良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身体发育迟缓。
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会导致儿童骨骼发育不良,身高矮小。
其次,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脑部是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缺乏营养物质会导致脑细胞功能受损,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
此外,营养不良还会降低儿童的抵抗力,使他们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为了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使他们能够提供给儿童充足的食物。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儿童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家长也应该重视儿童的饮食健康,为他们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
此外,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加强对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
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论文
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摘要】了解儿童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针对发病原因提出合理的喂养指导。
【关键词】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2-01随着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提高。
营养缺乏性疾病已大为减少,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健康体检也受到家长的重视。
2010年9月到2012年6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共体检22589人次,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需要吸收大量的各种营养素,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故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性的疾病。
定期体格检查,便于早期发现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发育异常等疾病,并予以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累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以血红蛋白的低限值来诊断贫血。
婴幼儿贫血以6个月至3岁最为多见。
胎儿期最后三个月至2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而关键的时期,铁参与神经网络、大脑、骨髓鞘的形成,缺铁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还影响婴幼儿发育[1]。
贫血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神经发育、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免疫功能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认知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在贫血纠正后不可逆。
因此,预防贫血、及早发现贫血、治疗贫血很重要,婴幼儿常规体检时,8个月、1岁半、2岁半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6个月内婴儿的铁需求主要来源于出生时的储存铁和食物中获得的铁,6个月后,储存铁基本用完,应根据婴幼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含铁米粉、精肉、动物血、肝脏、鱼等。
2021营养不良患儿采用科学保健的效果范文1
2021营养不良患儿采用科学保健的效果范文 摘要: 目的对本院收治的68例营养不良的患儿展开研究,评估保健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是2017年5月~2019年5月,所有患儿均符合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病例数一致,均为34例。
分别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以及科学保健。
对比两种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结合科学保健治疗后,不良饮食习惯得到纠正的有32例,概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25例(73.53%);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76.47%),P<0.05。
结论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实施有效的保健疗法,可以对患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起到纠正作用,其次能够提高家属对小儿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 营养不良;保健方法; 健康; 小儿营养不良主要与机体缺乏蛋白质以其他营养元素有关。
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较多,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母乳喂养方式有误可能导致营养元素的吸收不均衡,此外饮食习惯错误和对小儿喂养知识的缺乏均是造成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本文结合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科学保健两种方法针对本院68例营养不良的患儿展开研究,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是2017年5月~2019年5月,所有患儿均符合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病例数一致,均为34例。
分别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以及科学保健。
对照组34例:男患儿21例,女患儿13例,年龄(0.5~5)岁,平均(3.5±1.2)岁,其中早产儿5例;研究组34例:男患儿19例,女患儿15例,年龄(0.3~4)岁,平均(2.9±1.1)岁,其中早产儿4例。
所有患儿均未合并其他疾病。
从基础资料观察,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依靠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维持补液,纠正母乳喂养,针对性补铁,补充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元素。
研究组患者依次为基础联合科学保健疗法主要针对皮肤、饮食、口腔三个方面展开。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效果分析论文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根据意愿分为两组。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组(简称饮食组)50例,指导家长科学喂养,纠正婴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补铁治疗组(简称补铁组)50例,服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江西华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mg/片,一天一次,每次一粒,4周一个疗程。
结果一个月后补铁组治疗贫血的有效率高于饮食组,但是6个月后,12个月后饮食组治疗贫血的有效率都高于补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疗效可靠,从中长期来看优于补铁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良饮食习惯;贫血,缺铁性;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缺乏铁元素而影响血液内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导致的贫血症状,在婴幼儿中发病率极高[1]。
多发生于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属于小儿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
为提高儿童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探讨通过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特对盐田社康中心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了喂养指导,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盐田社康中心儿童保健常规体检中发现的100例营养性贫血儿童,均经过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确定诊断。
其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层次为6个月-3岁儿童,其中6个月-1岁儿童有44例,1岁-2岁儿童有46例,2-3岁儿童有10例。
治疗前全部患儿经过常规检查,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和地中海贫血,按照家长意愿将患儿分为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组(简称饮食组)和补铁治疗组(简称补铁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饮食组均进行科学的喂养方式指导,逐渐增加辅食,辅食内容一定要有蛋黄、肉泥、肝泥和蔬菜、水果。
提供婴幼儿各年龄的营养辅食配方参考,并注明用量和制作方法;提供个别指导、热线电话咨询等,改变挑食习惯。
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特点,预防及治疗措施。
方法分析180例小儿营养不良的年龄、地区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
结果小儿营养不良儿6个月〜2岁发病率高,与母乳量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特别是蛋白质不足有关。
反复感染亦是本病常见原因。
结论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喂养不科学,护理不当等有关。
本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提倡科学育儿母乳喂养,及时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搞好儿童保健等。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病因;预防;治疗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其发病率在小儿总患病率中仍占有一定比例。
现对门诊收治自2001〜2004年营养不良患儿180例进行综合分析,为防治小儿营养不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0例营养不良患儿中,男85例(47.2%),女95例(52.8%),年龄最小者42天,最大者7岁。
6个月以下51例(28.3%),6个月〜2岁116例(64.4%),2岁以上13例(7.2%);胎次1胎162例(90%), 2胎18例(10%);农村患儿160例(88.8%),城镇患儿20例(11.1%)。
寄生虫感染18例、口腔炎11例、早产儿喂养困难5例。
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皮肤干燥、苍白和肌肉松弛,皮下脂肪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有些伴有水肿。
体格发育落后,智力减退,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
其中营养不良I度68例、n度92 例、m度营养不良20例(分度标准按小儿营养不良分度)[1]o 1. 2病因180例营养不良病例中完全用母乳喂养者38例21.1%,人工喂养98例(54.4%),混合喂养者44例(24.4%)。
母乳喂养率为21.1%,人工1 / 5喂养率与混合喂养率占比例较高为 (78.8%)。
母乳喂养者主要是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者的主食或辅食绝大部分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
0-3岁儿童饮食营养与健康研究论文
浅谈婴幼儿营养与合理喂养摘要:婴幼儿一般是指从出生后到3周岁的孩子,从年龄划分,通常会将0-12个月的儿童称为婴儿,1-3岁的儿童称为幼儿。
婴儿和幼儿因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营养素需要量和营养需求特点有其差异。
本文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综述了婴儿和幼儿的营养需要和如何合理喂养。
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是指从出生到1周岁年龄的孩子,幼儿是指1周岁到3周岁的儿童。
婴儿与幼儿期的营养质量是人一生中一段既不可分割又各具特点、至关重要的阶段之一。
许多婴幼儿营养、医学、早期教育等研究、论著常将其关联论述,以方便理解。
婴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其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今后各方面体质的发育发展[1]。
而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与喂养密不可分,不合理喂养是导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2]。
本文分别综述了婴儿和幼儿的营养成分需要以及合理喂养的具体实施和注意点。
1. 婴儿的营养与喂养婴儿期是人类生命生产发育的第一高峰,在这个阶段,婴儿身体迅速长大,体重快速增加,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
因其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他们需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3]。
1.1 婴儿的营养需要1.1.1 能量和宏观营养素的需要婴儿的能量需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能量储存及排泄耗能、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总能量的需要主要依据年龄、体重及发育速度予以估计[4,5]。
2013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将婴儿按照年龄划分为0-6月龄和7-12月龄,这两个阶段的能量和宏观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对比如下表1:表10-6月龄和7-12月龄婴儿能量与宏观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宏观营养素参考摄入量(0-6月) 参考摄入量(7-12月) 能量(MJ/(kg·d))0.38(EER)0.33(EER) (kcal/(kg·d)) 90(EER) 80(EER) 蛋白质(g) 9(AI) 20(RNI) 总碳水化合物(g) 60(AI) 85(AI) 总脂肪(%E) 48(AI) 40(AI) 亚油酸(%E) 7.3(150mga)(AI) 6.0(AI) α-亚麻酸(%E)0.87(AI)0.66(AI) DHA(mg/d) 100(AI) 100(AI) a:花生四烯酸1.1.2 主要微量营养素的需要婴儿必需的而又容易缺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主要有钙、铁、锌。
2024年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成因及教育对策论文
1.结合教学活动与趣味性的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能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观念,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比如,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培养学生将卫生的习惯,教师可以将不讲卫生造成的健康危害通过学生的模仿游戏展示出来,给他们思想启发,教育他们什么是对于错,不能含糊其词;教育幼儿要有礼貌,可以让幼儿将讲礼貌通过幼儿具体的事例展示出来,教育幼儿那些事将礼貌,那些是错误的。
3.幼儿厌食
幼儿因为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喂以糖类、煎炸、肥腻的食物,幼儿生活无规律,饥饱无度等均可造成脾胃损伤从而导致厌食:感染了寄生虫,若虫体繁殖过多,也可伤害牌胃引起厌食。有的幼儿会在吃饭时,表现出无聊的状态,不去进食。他们会情愿选择着脑袋发呆,也不去进食,就算是大人去喂他也不愿意吃。
(二)出现以上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
幼儿教育;现象分析;对策探究
幼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对于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将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学习有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入手,让他们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爱讲卫生的习惯,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等等。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呢?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或者就不爱吃饭,有些幼儿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就会哭闹着不吃饭,或者会寻找着各种理由不吃。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我们可以给他一开始少盛点,当他吃完时要表扬今天吃饭的表现,并鼓励他下次再多吃点就更厉害了。这样幼儿在表扬和鼓励中会越吃越多。
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
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小儿营养不良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食物摄入不足或无法吸收充分,导致身体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出现营养不良状况。
营养不良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大约2.7亿儿童患有营养不良,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营养不良在儿童期间会造成重大的健康影响,包括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不良、易感感染、贫血、免疫力低下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残疾和死亡。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研究现状和治疗方法。
研究现状小儿营养不良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同时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广泛关注。
最近的研究表明,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正在下降,但问题仍然存在。
在发展中国家,贫困、食物不足、缺少卫生设施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都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同时,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城市化导致了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快餐和加工食品。
这些食品通常富含热量,但缺乏各种营养素,会导致肥胖和营养不充足两种不同的问题。
治疗方法针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营养不良程度和病因。
对于轻度至中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建议饮食改进和营养补充。
对于重度和危重的患儿,则需要住院治疗,营养支持和对患儿的各个指标进行监测。
营养不良的预防预防小儿营养不良的关键在于提高社会经济水平、增加食物供应、改善饮食和生活条件、改善健康教育和卫生设施,同时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营养不良问题。
结论小儿营养不良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危害着儿童的健康与成长。
虽然近年来小儿营养不良的研究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问题仍然存在。
政府应该加大资源投入,优化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同时要建立人性化的卫生设施,力争将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降低到最低点。
分析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指导方法的疗效
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30期小儿是成长阶段的基础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只有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保证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
由于小儿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发生偏食、挑食、厌食等现象,养成了不良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久而久之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或由于母乳喂养缺乏足够营养物质供给、合并急慢性疾病等,营养物质无法有效吸收,导致营养不良[1]。
小儿营养不良对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负面影响,会出现体形消瘦、发育停滞、精神不振等症状,需要积极救治。
常规治疗以口头营养宣教及补充维生素为主,缺乏针对性和持续性。
保健指导能够给予小儿及家长全面、连续、针对性的营养指导,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2]。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指导方法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小儿营养不良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
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0~6岁,平均(3.1±1.5)岁;对照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0~5岁,平均(2.8±1.4)岁。
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经血常规检查显示可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下降,也可有血清总蛋白降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瘦、食欲减退、肌肉松弛、面色苍白,乏力等;排除由严重疾病所致营养不良。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进行常规营养宣教,改进婴幼儿母乳喂养方法,在小儿常规饮食上增加蛋白质、矿物质的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体质较差者适当服用免疫调剂。
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保健指导:①营养知识教育:医生根据患儿情况介绍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告知家长小儿长期营养不良的危害性,提高家长对本病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容易降低小儿的免疫力及抵抗力、生长发育迟缓等;对家长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1岁以内小儿提倡母乳喂养,适当食用蔬菜、水果、豆类等营养物质,1岁以上小儿多给予容易消化的饮食,增加蛋、奶、瘦肉等蛋白质摄入;若小儿消化功能较差,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要求家长在饭前或饭后用药,并监测不良反应,避免发生胃肠道刺激,提升疗效及安全性[3]。
43例营养不良腹泻患儿治疗体会论文
43例营养不良腹泻患儿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营养不良腹泻患儿的治疗体会。
方法对43例营养不良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营养素、微生态制剂、止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43例患儿平均止泻时间(3.4±1.1)d;治疗5d后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
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营养不良腹泻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促进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临床应推广适用。
【关键词】腹泻;营养不良;小儿;综合疗法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以发热、呕吐、脱水、大便次数增多等为典型表现[1]。
腹泻迁延会导致水、电解质,热量及营养元素的流失,引发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加重腹泻。
临床目前对小儿营养不良腹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本院对43例营养不良腹泻患儿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3例均为从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营养不良腹泻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有关迁延性腹泻与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2]: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次数>4次/次,有呕吐、恶心、发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偏低。
43例患儿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6±0.4)岁。
营养不良分级:ⅰ度11例,ⅱ度22例,ⅲ度10例。
母乳喂养23例,人工喂养20例。
1.2治疗方法本院对43例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①营养素治疗,鼓励母乳喂养,对于疑似乳糖不耐受的,可暂停母乳喂养,提供高营养的去乳糖饮食;口服10ml葡萄糖酸锌,3次/d;口服20mg/kg 硫酸亚铁,1次/d;给予维生素a、d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
②微生态制剂治疗,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颗粒及双歧杆菌片。
③止泻治疗,给予蒙脱石散口服,≤1岁1.0g/次,>1岁1.5g/次,3次/d。
④对症治疗,对脱水严重者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对于贫血者补充血容量;对于高热者进行冰敷、擦拭酒精等物理降温,严重的可给予解热药物。
352例1~6月龄营养不良患儿的病因研究
352例1~6月龄营养不良患儿的病因研究目的:探讨1~6月龄营养不良住院患儿的病因及合并先天性疾病情况,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指导。
方法:选取1~6月龄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352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及合并先天性疾病情况。
结果:352例1~6月龄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中296例以感染起病,主要是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有149例合并先天性疾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多(78例),其次是肠道畸形(43例)和先天感染性疾病(10例);296例因感染疾病引起的患儿中,有96例并发先天性疾病,其中以呼吸道感染病例最多(91例),其次是肠道感染(4例)。
结论:1月~6月龄营养不良住院患儿多以呼吸道及肠道感染起病,应警惕合并先天性疾病的可能;先天性疾病中以心脏发育异常为最多见,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发育异常以及先天感染性疾病。
标签:小儿营养不良;病因;先天性疾病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由于摄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组织,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或有水肿,肌肉萎缩[1]。
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容易合并婴幼儿肺炎和腹泻等。
为了解1~6月龄婴儿营养不良的病因,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指导,笔者收治的352例1~6月龄营养不良患儿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2013年我院各科收住的1~6月龄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
符合中重度营养不良诊断指标[1]的患儿共352例,其中中度营养不良306例,重度营养不良46例,男婴201 例,女婴151例;男:女=1.75:1。
1.2 方法用小儿营养不良诊断中体格测量的常用指标对患儿进行营养不良分度:采用腹壁皮褶厚度:轻度营养不良<0.8cm,中度营养不良<0.4cm,重度营养不良基本消失。
[1]对符合营养不良诊断指标的3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起病原因及合并症。
婴幼儿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婴幼儿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引言: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良好的营养摄入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营养不良在一些地区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婴幼儿带来了许多健康和生长困扰。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提供支持。
一、营养不良对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1.1 身高与体重增长受限当孩子遭受营养不良时,身高和体重增长都会受到限制。
有研究表明,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可能是由于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引起的。
这种延迟生长可能会导致成年后的身高矮小及相关健康问题。
1.2 发育迟缓除了影响身高和体重外,营养不良还会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受营养不良影响的婴幼儿在认知、语言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育相对滞后,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环境中的困难。
二、营养补充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2.1 早期干预措施为了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很多国家采取了早期干预措施。
例如,加强孕期和早期母乳喂养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给予胎儿和新生儿。
这种做法可以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并促进正常生长发育;而只依赖于后续喂养方式,如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则容易导致婴幼儿缺乏重要营养素。
2.2 补锌对身高增长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补锌是促进身高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锌是人体骨骼发育和免疫系统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补锌能改善营养不良儿童的生长速度,并显著提高体重和身高。
2.3 补充维生素D对于骨骼发育的重要性维生素D在钙和磷的吸收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骨骼发育尤为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孩子们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软骨畸形或佝偻病等骨骼问题。
因此,提供足够的维生素D补充剂对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三、营养不良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1 环境与经济因素除了个体营养状态外,环境和经济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婴幼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以满足孩子正常生长所需,而且可能面临水质和卫生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婴幼儿营养不良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
婴幼儿营养不良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关注重点也逐渐由物质需求向身心健康转变。
婴幼儿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健康与发展非常重要。
然而,营养不良在婴幼儿中仍然是一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首先,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求非常重要。
婴幼儿的成长与发育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将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其次,建立科学的喂养习惯也是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母乳喂养被视为婴幼儿最佳的喂养方式,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助于强化免疫系统。
如果母乳喂养无法进行,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为了确保婴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需要根据年龄和发育情况提供不同种类和量的食物。
此外,逐渐引入辅食也是婴幼儿营养的重要环节,但需要遵循逐渐增加食物种类、质地和量的原则。
然而,预防营养不良只是婴幼儿保持健康发展的一方面,对于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现象的婴幼儿,及时的干预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定期体检和营养评估是干预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时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重变化,监测其营养状况。
同时,营养评估也可以帮助鉴别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第二,营养教育和指导是营养不良干预的核心。
家长和保育人员应受到相关的营养教育,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和合理的营养组合。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提供均衡的膳食,并掌握食物准备和烹饪技巧。
此外,食物的多样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念,促使家长和保育人员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确保婴幼儿得到全面丰富的营养。
第三,针对具体的营养不良类型,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营养不良的类型有多种多样,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例如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补充相关的营养素等。
最后,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和大脑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预防和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而言,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农村婴儿营养不良情况调查
论文农村婴儿营养不良情况调查申请人:李雯学科(专业):护理学指导教师:张海苗2016年12月I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专业班级层次姓名学号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农村婴儿营养不良情况调查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1. 选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及实践性2. 背景及意义清楚展现3. 目的、目标清楚4. 关键词定义明确5. 文献查阅充分、书写有一定的逻辑性6. 设计、抽样、方法及技术路线清楚、符合要求7. 结果展现正确,运用了相应的统计方法8. 讨论围绕结果,运用了相关的参考文献9. 推论及建议没有超出研究范围10. 论文基本数字8000字以上,书写符合科技文章的写作要求,具有可读性和科学性指导教师:张海苗I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II论文题目:农村婴儿营养不良情况调查学科(专业):护理学申请人:李雯指导教师:张海苗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农村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喂养方式,普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科学知识,以提高母乳喂养率和科学喂养水平,从而降低婴儿营养不良患病率。
方法:用准方法测量婴儿身长、体重,应用WHO推荐的儿童体格发育标准进行评价。
按《实用儿科学》标准诊断贫血等症状和疾病。
以问卷了解婴儿的喂养方式、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及辅食添加情况等。
结果:1.调查比例13454名婴儿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在13454名婴儿中,男婴6783名,占50.42%;女婴6671名,占49.58%,性别比为1.017∶1。
2.婴儿4个月内的喂养情况婴儿4个月内的喂养情况在13454名婴儿中,4个月内喂养方式以母乳喂养最多(占72.23%),人工喂养最少(占2.40%)。
3.不同性别婴儿营养不良的验出情况营养不良的检出情况在13454名婴儿中,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生长迟缓(6.58%)消瘦(4.07%)和体重低下(3.00%)男婴的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营养不良浅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营养不良发病原因和特点分析,提出较为恰当的干预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85例营养不良患儿的年龄、地区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小儿营养不良儿6个月-2岁发病率高,与母乳量不足,添加辅食不及时或添加不合理等原因有关。
另外,合并其他疾病亦是本病常见原因。
结论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多种不良因素有关。
本病的防治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及时诊治各种合并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搞好儿童保健等是预防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病因;预防;治疗
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在我们国家,本病的发病率农村比城市明显增高。
现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85例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分析,为防治婴幼儿营养不良、提高我国儿童身体素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5例营养不良患儿中,男45例(5
2.94%),女40例(47.05%);年龄在65天至6岁。
其中6个月以下12例(14.11%),6个月-2岁47例(55.29%),2岁-4岁15例(17.64%),4岁以上11例(12.94%);农村患儿67例(78.82%),城镇患儿18例(21.17%)。
85例患儿中纯母乳喂养者18例(21.17%),人工喂养42例(49.41%),混合喂养者25例(29.41%)。
合并有其他疾病22例(25.88%):其
中消化道感染8例、口腔溃疡5例、先天性唇裂、腭裂3例、小肠旋转不良2例、早产儿喂养困难4例。
1.2临床表现85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部分患儿有精靡不振、反应差、体温偏低、无食欲或腹泻、便秘交替等表现。
85例中属于轻度营养不良34例、中度营养不良43例、重度营养不良8例(分度标准按小儿营养不良分度)[1]。
1.3病因①喂养不当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人工喂养与混合
喂养占的比例较高(78.82%),母乳喂养所占的比例较低,为21.17%。
母乳喂养者主要是添加辅食不及时,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者的主食或辅食绝大部分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蛋白质类食物比例明显过低。
②合并其他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者22例(25.88%):消化道感染(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等)8例(9.41%);口腔溃疡疼痛和早产儿致喂养困难的9例(10.58%);先天畸形的5例(5.88%),主要是先天性唇裂、腭裂3例、小肠旋转不良2例。
1.4并发症85例营养良患儿中有并发症者74例(87.05%),以营养不良性贫血为最多,共68例(80.00%),其中血红蛋白10×109/l15例,>20×109/l5例;角膜软化症11例(1
2.94%);佝偻病17例(20.00%);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4例(4.70)。
其他还有低钾、低锌、低钙、低血糖等。
2结果
85例营养不良患儿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为:6个月-2岁为47例占55.29%;农村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患儿发病率,农村患儿发病
率为78.82%,城市患儿发病率为21.17%;人工和混合喂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发病率,人工和混合喂养共67例,占78.82%,纯母乳喂养者18例,占21.17%;并发症以营养不良性贫血最为多见为68例,发病率为80.00%,其次是并发感染25例(29.41%),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粘膜;再次是佝偻病17例(20.00%)、角膜软化症11例(12.9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4例(4.70%)。
3讨论
3.1营养不良的发病情况随着我国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和儿童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因营养不良死亡的病例更是少见。
因6个月内母乳量尚充足,所以此时期的小儿发病率低。
但6个月-2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占55.29%(47/85),因为此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素,而此时母乳的质量都逐渐下降,如果添加辅食不及时或添加不合理,依靠单纯的母乳喂养,已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小儿需要的营养素缺乏,很容易引起婴幼儿营养不良。
而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儿童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卫生习惯不好,不讲究科学地喂养和护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3.2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病因添加辅食不及时或添加不合理是该
病的主要原因。
有些患儿虽然是纯母乳喂养,但因为添加辅食不及时或仅添加淀粉类辅食,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
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2],长期缺乏蛋白质类营养素,则导致营养不良。
再者,合并其他疾病也是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除了影响小儿食欲和食物的摄入外,还能影响小儿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引起营养不良的发生。
而某些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唇裂、腭裂、小肠旋转不良等,客观上增加了小儿哺喂的难度,使摄入量降低,也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本资料仅5例,占5.88%。
3.3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应采取综合
措施:要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特别是基层农村,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不仅富含优质的三大营养素,而且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和消化酶等,不但易于消化吸收,还能提高小儿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某些病原微生物对婴儿的感染[3]。
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及时添加各种富含营养的辅食;纠正偏食、挑食和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及时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先天畸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3.4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①及早查明和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如纠正先天性畸形等。
②调整饮食:属于喂养不当,应及时改进喂养方法,轻中度营养不良患儿的胃肠功能较好,以调整饮食结构为主,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素,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类食物;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因组织器官娇嫩、功能低下,特别是胃肠功能
低下,消化吸收能力差,饮食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应由稀到稠、由少渐多,逐渐增至每天需要量,以免引起腹泻。
食物选择:除了给予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外,要注意维生素类、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补充。
③药物治疗可给予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等以助消化;补充锌剂以增加食欲;改善代谢功能用苯丙酸诺龙;辅助中医治疗和适量补充其他微量元素。
④纠正贫血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⑤治疗并发症,继发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儿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3-84.
[2]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
[3]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