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虎门销烟》相关知识-简介林则徐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虎门销烟》相关知识-简介林则徐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虎门销烟》相关知识-简介林则徐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虎门销烟》相关知识:简

介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被革职,不久发配新疆垦辟屯田。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为弘扬、纪念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由中国著名天文学家陈建生倡议,经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北京史密德(CCD)行星项目组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七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将命名为林则徐星。林

1 / 2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教育资料】颐和园》教学设计之四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 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道光1839年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

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1):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在厦门时,林则徐就注意到了鸦片走私这件事。之后,鸦片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请求必须要严禁鸦片。 还未等皇上对他的奏章作批示,他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严厉禁止鸦片。 他还让人帮忙配制了一种药丸,帮忙对鸦片上瘾的人戒烟。 禁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正在被鸦片折磨,杜绝鸦片来源才是关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或谁的不 好在哪里,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 也喜欢上它吗?b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 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 a .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 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 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教案设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优质的教案能事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周密、细致, 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 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 在霞光的照耀下, 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 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 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 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 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 变化快, 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 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导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

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喜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责任心の名言 无错版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甚麼,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甚麼。 -约翰?甘乃迪,美国第35任总统 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 责任是什么?责任就像你身体的质量,没有它必将会飘飘然起来,放浪自由,却没有前进的目标——章文珍 责任心:一种发自内心的,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陈芳菲 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个跳动的心中发出的,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朱明然 责任心不是蓝天上的白云,潇洒,飘逸,片刻消失,而是万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甘露。——柳赛平 责任通常分两种: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永远是被动;一种如啤酒,刚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永远是主动。——张瑜 责任心就是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该做的事。——金璐

责任心使我们约束自己,完善自己所必需的,它将伴你成长。——胡缨 自律在心中,生活有责任心——夏韶东 责任心犹如大海中的定海神针,人类一旦失去责任心,世界就会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失去控制——邱征兵 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周姿延 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自律靠自己——潘潇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瓶高雅的法国香水,它让你飘逸着芳香;每个人更应该有一颗责任心,它能铸造你坚毅的灵魂——陈婷 责任心使一切的一切,因为由它所以世界才完美——吴翰

责任就是对别人和自己负责——李增阳 人不能没有责任心,就像小鸟不能没有翅膀,地球不能没有太阳——孙盼 人要有责任心,真的——邵恒斌 流星划过天际,责任心就在黑暗中闪烁。——吴堃 一种力量让我不断前行,那就是责任心——李承皓 责任在于心,自律亦在于心——陈思聪 一人做事一人当,男子汉应该有的就是责任——朱成伟 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王爱珍 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推卸的——张丽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 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 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 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 (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林则徐虎门销烟》微课教学设计

《林则徐虎门销烟》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说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目介绍了战前中英两国概况。战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停滞不前,并全面陷入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尤其是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开展,政治、经济、思想迅速向近代跨越发展,拉大了与东方的差距。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偶然性因素。战争过程不仅显示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的农业文明巨大优势,也昭示了落后、自大、自我封闭的巨大代价。 二、教学立意 本目讲述鸦片战争前中英各自国家概况。并通过中英贸易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来龙去脉。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最后让学生认识林则徐虎门销烟仅仅是中英战争的导火索。中英战争的根本原因则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市场、寻找原料从而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目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闻剪辑《国家领导人参加国家烈士纪念日仪式》 通过党和国家领导在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并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今天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中英鸦片战争的起因到底是什么? 通过对战前两国概况的分析,特别是中英贸易的分析,得出两种植物之间的较量,战争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通过《虎门销烟》历史剧片段,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勇气和力量,认识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民族英雄。 五、教学反思 本目学习,在导课环节能够运用时政新闻的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历史并不是离我们遥远的事情,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 在学习中英鸦片战争起因时,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在老师的启发下认识到两种植物即茶叶与罂粟在中英贸易中的影响,最终引发双方贸易差距。 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更多的是老师的带动,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展开自主学习,这样对学生的学习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会有更大的帮助。

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道光1839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 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 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 《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 《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 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 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但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 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 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 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 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 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 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 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个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个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所以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他持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因为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1 《观潮》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 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名人爱国故事:虎门销烟

名人爱国故事:虎门销烟 在繁荣美丽的北京城,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巍然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8幅巨大的浮雕,记载着中华民族为争取解放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在醒目的第一幅浮雕前,人们总不免停住脚步,久久凝望--那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就是从这里拉开序幕。 林则徐--正是这场伟大斗争的先驱者。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贫寒家庭,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 古往今来,林则徐的名字总是同那著名的虎门销烟联系在一起。 鸦片俗名大烟,又称阿芙蓉,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由于鸦片的流入,一方面导致烟民成批产生,一方面白银大量外流。烟毒泛滥,已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此时,林则徐再也按耐不住胸中的义愤。他于1838年毅然上奏清朝皇帝道光,慷慨陈词:"鸦片已流毒天下,危害巨大。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当时,清廷官员在对待鸦片的问题上大致分为两派,即主张禁烟的严禁派和反对禁烟的弛禁派。游移于两派之间的道光皇帝看了林则徐的奏折深有触动。他于12月召林则徐进京议事,在半个月内召见了他19次。林则徐详尽述说了自己的禁烟主张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使道光大为感动,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肩负重任到达广州。第二天,他在钦差行辕门上张贴告示:不受地方任何供应,不许奸人借名扰累民众,严格限制随行人员的活动,坚决杜绝受贿、情、泄密等不正之风。他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召集有识之士揭发烟贩的贩毒情况,逮捕了61名勾结英国资本家的重要烟贩,勒令外国商人在3天之内缴出全部鸦片等等。当时,停泊在零丁洋上的22艘鸦片趸船,每艘都囤积鸦片1000箱以上。可是外商施展拖延抵赖、行贿打点的惯用伎俩,只答应上缴1037箱鸦片。林则徐对此严加驳斥,下令传讯阻挠销烟的烟贩首恶颠地。颠地吓得藏了起来,拒绝接受传讯。在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庇护下,颠地连夜逃跑,结果中途被愤怒的群众发现,抓了起来。义律恼羞成怒,声称要动用武力。林则徐毫不畏惧,下令炮舰巡弋沿海,派遣兵员封锁洋人商馆,断绝了对外商的一切贸易和供应。曾经骄横跋扈的外国商人躲在商馆里,连饮水和食物都发生了困难。同时,林则徐还起草了一份告示贴在义律住所的门口,严正警告说:今后中国"卖鸦片者要死,吸鸦片者也要死......岂内地之人该死,而尔等独不该死乎"?外强中干的义律无计可施,不得不低下头来,通知英商缴出全部鸦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