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主楼消防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科技馆主楼消防设计方案★★★★★

[ - + ]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网络更新时间:2006-11-20

上海科技馆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重大社会文化项目。作为“九五”期间上海

市重大标志性工程,上海科技馆1998 年12 月18 日开工,2001 年 3 月底基本完成,同年10 月在此召开了举世瞩目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 年12 月18 日对外开放,目前已接待中外游客200 万人次。

上海科技馆建筑方案由美国RTKL 国际有限公司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图设计,总建筑面积近100000m2,主楼近90000m2,其中地上部分62214m2,地下部分25853m2。建筑设有地下室一层,地上基本层数为四层,每层局部设有夹层。建筑自西向东逐渐升起,最大建筑高度为48.9m,耐火等级为一级,见图 1 所示。独特的造型、复杂的建筑平面及空间给建筑消防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国外设计公司在空间尺度的把握和对防火分区的概念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在上海科技馆建筑消防设计过程中,我们与国内、外设计人员进行了多次探讨和协调,在众多问题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解决方法,并在工程上得以实施,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上海科技馆主楼消防设计简介

1.1 总体设计与建筑平面布置

1.1.1 周围环境状况基地西南侧为半圆形的政环路,道路宽度33.7m,东北侧与

浦东行政文化中心广场相连。主体建筑与周围邻近建筑的防火间距均大于13m。

1.1.2 消防车道与消防登高政环路与中心广场的周边环道构成了主体建筑的消防

环道,总体设计在基地东北侧开设6m 宽的消防车道,同时与建筑北侧的下沉式广场

用.坡道连接。下沉式广场面积为10 000m2,广场内设置了大于18m×l8m 的回车场地,

符合规范要求。南侧公共人口广场与其两侧的停车场兼作消防登高场地。场地平均宽度约

15m,且在A 区、B 区段的消防车道同时考虑可供消防登高车作业。消防登高面长度大于1/4 建筑周长。高大树木均沿基地外侧种植,不影响火灾时的消防操作。

1.1.3 消防控制室位置及功能消防控制室设在首层,靠近政环路侧的公共入口广

场,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控制室将及时获得火灾的信息,并发出各类信号和指令进行消防

操作与监控。

1.1.4 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罐柴油发电机房设于地下一层,并配置储油间。发电

机房和储油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 的混凝土砌块墙和带闭门器的甲级防火门。储油罐设

于室外。

1.1.5 厨房城市管道天然气的设置地下一层、三层夹层和四层设有厨房或备餐间,

四层备餐间设于南侧并开设。地下一层厨房设于临下沉式广场一侧,使用城市管道天然气.

外窗,形成自然通风。煤气表房设于一层建筑的东北部,隔墙为防火墙,设直接对外出入

口,可自然通风。同时在城市管道天然气总管道和进入每个厨房的支管道上均设有事故紧

急切断阀,并能与设在厨房内的气体泄漏报警系统联动关闭。

1.2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1.2.1 防火分区的划分

该建筑的火灾探测装置(烟感、温感)和自动喷淋等设备配置齐全,以保证极早期发现火情,及时扑灭火灾或限制火势蔓延。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并借鉴世界上通行的设计

方法和经验,结合建筑方案的特点,划分了相适应的防火分区。在49 个防火分区中,部分区域的面积超越了现行规范的规定,特别是其中 A 区、B 区、C 区相连通的中庭,其建筑面积为8000 多平方米。为了不影响设计原创构思的效果并使之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在与设计人员多次的沟通与协调下,确定了该部分区域的面积指标,并相应辅以有关措施加以保护。其相应的措施为:

(1)超大面积中庭的地坪、墙面、屋顶(吊顶)的装修材料均采用不燃材料,设计采用石材

地面及墙面,玻璃幕墙的外维护,铝板吊顶;

(2)中庭主要是作为人员交通、集散、休息的场所,不得设置营业性的服务;

(3)为了不影响视觉效果,在A、B、C 区中庭之间不采取防火卷帘分隔措施,但仍应作为

相互独立的防烟分区,在三区中庭连接廊桥分界处采取设置喷淋加密措施;

(4)A 区中庭沿每层开口部位采取喷淋加密措施。

对于其他的展厅防火分区均以现行规范为准进行设计

,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不超过4000m2。

1.2.2 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的设置与防火分区及固定分隔物的设置一起考虑,以利于机械排烟系统将烟

雾排离防护区。展厅、B 区共享空间、影院及地下车库等采取机械排烟的方式。考虑到该

建筑的特殊性,参照国际上在建筑防排烟设计上的先进方法,将防烟分区面积扩大到

2000m2。共享空间(A、C 区)采取自然排烟方式,平时可作为通风窗使用,以排除聚集在高

处的废热,形成自然通风,室内空气品质得到保证,节省能耗,火灾情况下可排除积聚的

烟气。

展厅部分根据防烟分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同一防火分区的不同防烟分区采用柔性挡烟

卷帘分隔,排烟量按烟雾控制理论计算得出。展厅设定为有喷淋的公共场所,以确定火势

类型、火势规模、火势面积、清晰火灾高度(满足展厅的保护高度要求),计算出烟气质量

流量、烟气的排烟温度等参数,作为选择、确定系统的设备及形式的依据。

1.2.3 防火分隔物与耐火构造防火分区隔墙为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 h

的混凝土砌块隔墙,需要保持敞开的部位设防火卷帘及其它等效的措施,防火墙上的门均

采用甲级防火门。

消防疏散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井道与合用前室的隔墙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 的

混凝土砌块砌筑,前室与楼梯间的门,地下为甲级防火门,地上为乙级防火门。

防火分区之间采用了防火墙、防火卷帘、甲级防火门等防火分隔措施。墙体在顶部伸入

屋架空间到屋面保温板下沿的部分采用了轻质砌块或砖墙予以分隔,在难以施工的部位采

用轻钢龙骨防火板内填不燃材料构造加以分隔,确保耐火极限达到3h。

安全疏散及消防电梯3 .1

1.3.1 疏散楼梯主体建筑共设疏散楼梯10 座,为防烟楼梯间。同时,确保每个防火

分区均有至少 2 个安全疏散出口(夹层内有一些除外,但大多数是设备机房,只有少数是辅

助用房)。

1.3.2 疏散出口与距离

防烟楼梯间根据其所在部位,分别于首层向政环路一侧、地下一层向下沉式广场一侧

将人员疏散至室外安全地带。

每个展厅、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不少于 2 个安全出口,展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直线距离不超过30m。鉴于该工程的特殊性,如果每个展厅都设置不少于 2 个疏散楼梯,则整个建筑内部的疏散楼梯数量十分可观,且影响展厅的设计布局。针对这一情况,参照了美国UBC 规范的有关规定,在每个防火分区除设一个安全出口通向室外或防烟楼梯间外,另外设置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