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_2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第 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阅读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 势?因此,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它 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什么关系?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实行“一化三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3、实施础: “一五计划”---工业化的开端(1953—1957年)
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与总路线是啥关系? 其任务是什么?
4、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强调农轻重比例关系
返回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53-1956年)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至今)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 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这 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 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优质课件(36张)(共3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优质课件(36张)(共36张PPT)
2020/5/14
2020/5/14
“超过英国,不是 十五年,也不是七 年,只需两到三 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2020/5/14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炼 钢 指 标
2020/5/14
工业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农业上:以粮为纲,虚报、浮夸风气严重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2020/5/14
2020/5/14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两头毛驴拉不动。” 公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2020/5/14
种个南瓜像地球, 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 地球又多一个洲,
13.9%
2020/5/14
严重破坏和干扰了国民经济;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教育等发展走向停滞
2020/5/14


业国
生 产
民 经 济
总恢
人大
“ 一 化 三 改
中 共 八 大
B
民跃 公进 社、 化
C
“ 八 字 方 针
D”
值 复 A”



E
文 革
F” G

J
革 开

HI
1949 1952 1956 1958 1962 1966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国家入股私营企业,并由国家派代表负责经 营管理,企业性质从私有变成公私共有。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手中的股份进行赎买,使企业 完全变成公有。
2020/5/14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8课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8课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共28张ppt)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7.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 ) A.土地改革 B.“文化大革命” C.粉碎“四人帮”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可知宣传的是 “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是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精神下提 出的,其宣传“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故D项正确;A、B、 C三项均错误。 答案:D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 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经过 (1)农业:1953年,全国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 高潮。 (2)手工业:通过创办手工业合作社的方法进行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 式,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1956年,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 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二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 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我国的经 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答案:(1)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国民经 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 经济困难。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 产力发展水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教学课件(26张)(共2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教学课件(26张)(共26张PPT)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2) 过渡时期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1953.1--1956.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中 国 现 代 史
曲折发 展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改革开放)时期(1978.1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生产力领域)
1.前提: 提示:政治、经济、政策以及借鉴苏联经验 2.指导: 过渡时期总路线 核心:“一化三改”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3.开端: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4.特点: 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重、轻的关系。 5.成就: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 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控制下的资本主义。
有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也有资产阶级专政条 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两种国家资本主义最大区别在于由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掌 握经济命脉。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掌握国际经 济命脉的条件下存在的同国营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 主义经济
1.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改革)①原 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土改,封建土地制度严重 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③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3 1956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农业合作化) 1.年- 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①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核心内容: 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③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2.在土地改革后,在农村又出现了新的两极分 3.1958年-1983年 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化)①原因:党的一些领 化、剥削现象等问题 导人主观的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②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 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③影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 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②核 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 营、自负盈亏等;③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 28.3%
72.6亿 千瓦时
↑68.1%
↑21.9%
开国大典 鞍钢工人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斯大林经济模式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政治; 经济; 外部条件等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 3.措施:
概念解析一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鞍山钢铁厂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 大桥
西安第二 发电厂
武汉国棉 一厂
体系: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布局: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长春一汽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
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 合营
历史回顾
时期
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注释本》
合作探究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哪些危害?
危害: 1)“左倾”错误泛滥; 2)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4)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是造成1959到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是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 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迅速恢复国 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 条件和根本保证。
——新华网
1950年初,物价稳定以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
买力消失等原因,发生了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歇业、职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共3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共38张PPT)


退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问 题 情 境

形势: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建国初,国民经济面临怎样的形势?造成这种情况 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的原因有哪些? 多年战争的破坏。


退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针对这种形势,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和 教 师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仅用三年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 点 并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后来开展大规 拨 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
转变为社会 于简单划一
主义公有制, 等缺点,给
资本 利用、限制和改 主义 造,纳入国家资
1956年实行全行 社 会 主 义 制 社 会 经 济 发
工商 本主义轨道,实
业 行公私合营
业公私合营
度在中国基 展遗留下了
本建立起来。 许多问题。


退
推进新课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论十大关系》中的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没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退
推进新课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问 请同学们结合当时同内外形势,思考:毛泽东的 题 情 《论十大关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 境 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退
推进新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共92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共92张PPT)

中国现代史分期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一)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
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 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旧中国被外国人讥为“这是一个连铁钉都 需要进口的国家”结合时代背景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国内环境: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C 2.“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重点放在( )
A.国防业
B.改善人民生活
C.重工业
D.轻工业
B 3.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说法不对的是(
)
A.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改造为公有制
B.改造的形式都是建立合作社
C.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
2.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方针:在综合平衡重稳步前进。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一)中共八大(1956年)
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乘专机离开北 京,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祝典礼。图 为毛泽东在苏联伏努科夫机场发表了简短讲话。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共31张PPT)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共31张PPT)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走向社会主义(1949—1956)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一五计划 3、三大改造
二、建设社会主义(1956—1976)
1、中共八大(1956)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1960年八字方针 4、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走向社会主义(1949—1956)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解决矛盾,发展生产力
1957年11月6日,赫鲁晓夫的报告中提 出15年内赶超美国的口号。同时还宣 称:“我们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 不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正在苏 联进行国事访问的毛泽东,也不甘落 后,提出中国在15年内赶上英国的宏 伟目标。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 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等口号。一场 “大跃进”运动在中国 开展起来。中苏两党在社会主义建设 方面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左倾竞争” 的局面。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 提出“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也是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的平衡发展和社会稳定。 工商业
影响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计划经济确立 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1956—1976)
1、中共八大(1956) 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矛盾。 依据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3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38张PPT)

2、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 3、为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方式: 和平赎买
改 造 前 性 质
农业 个体农民 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 体公有制
手工业 个体手工 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 私有制
可能性
1952年底, 国民经济形 势基本好转
粮 棉 钢 原 油 思考:
1.639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44万吨
同1949年比,1952年国民经济发生什么变化?
一、过渡时期的探索:(1949.10—1956年)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前提条件
2、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必要性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依据材料思考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历史原因: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 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 东 外部原因:苏联的援助 材料二:我国在人口多、底子薄、可利用外资
社会主义集 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 体公有制 造 后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性 质意义:标志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共21张PPT)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共21张PPT)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 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成就: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 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 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 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 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 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 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 以来“重一要五文”献计选划编建》设规模宏大,在五年 一内,五计各划项为支什出么总优数先为发76展6.重4亿工元业,?折合黄 金7亿两以上。用这样大量的资金来进行 国家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他历述作为一个中国民族资本家,自己是 如何一直梦想兴办工业救国图强的,可是在旧 社会受尽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勒索。 解放初期,由于政府贷款、委托加工和收购产 品,才使企业摆脱困境,盈利逐渐增加。接着, 他说道:“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办了许多 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 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 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
群做众出生决活定状,况毛和泽人东口亲变自动挂情帅况,时任说务:不“完粮成、不油 和行蔬,菜只、好副求食助品于等大的搞极群度众缺运乏动,和严各重种危土害办了法人。 民于群是众,的一健声康号和令生之命下。,许全多国地几方千城万乡人居一民齐出上现 了阵大浮,跃肿大进病修影,小响患土:肝国炉炎民,和经大妇济砍女和树病生木的态,人环大数境找也遭矿在到石增严,加重掀。 由起破于一坏出个,生空造率前成大规国幅模民度的经大全济面民比积大例降炼失低钢调,铁死运亡动率。显当著时增 高一教。个训据最:正主遵式要循统的经计方济,法发19就展60是客年不观全断规国放律总出人“口高比产上卫年 减年好动训星产这钢方下人平极教发少有几和应”“颗铁面。民,性训展19倍‘该0个。生“要“据公生:水。反认0县0例铁卫大卫说社产生平”右真万死如”星上星,化效产“倾总。亡11”,”“影率关这’结突98率,其不只响低系56是斗和出89超全他断要:下的.4‘争记的吨9过省行,我不,变.大的取如的11动业亩们严革适5跃严。0河“,0员也产需重一合进重”南‰大河了要万要挫定农’后信,卫南紧斤,伤要3村、果阳为6星省跟似要农适生0人,地正多”放,乎生民应产民其区常万。了例已产的生力公沉,年人为一如不多生产发社痛份1。了颗9农在少产力展化的的6放日0业话就积的水运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课件(24张)(共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课件(24张)(共24张PPT)

一五计划 ①号板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恢复并大 力发展经济。1952年底,国民 经济基本恢复,1953年,中共 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 始社会主义工业化。以苏联为 借鉴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一 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 前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 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 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 由此全面展开。
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问题探究:】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83页“一五计划”成果图, 思考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饼状图反映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 现方式?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三大改造实质?
人民公社就是好,放开肚皮吃饱饭
些影响?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迁移运用2
农业比重 轻工业比重
51.3%
42.6%
36.6%
51.1%
29.9%
53.1%
25.5%
53.9%
重工业比重 6.1% 12.3% 17.0% 20.6%
观察上表数据变化,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1956年,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党和人民 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 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流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又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在1958年路线的指引下,发动了“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 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 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的经济危机。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31张PPT)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31张PPT)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 地区。 2.四大成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 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
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 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
主题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2013· 福建高考,节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 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
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
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 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图解识记 “一五”计划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1)农业: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 为特征 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 问题的决议》,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手工业:1953年,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 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3)资本主义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 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变为国家资本主义。 1953年底,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 公私合营 。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27张PPT)

(三)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1.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 ②国际环境恶劣,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③借鉴苏联的经验; 2.成就: ④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 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 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 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 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一)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底
1.农村:土地改革(1950——1952底) 内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影响: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城市:稳定物价 打击投机倒把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1.条件:① 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② 政治: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 ③外交:一边倒向苏联,得到苏联支持。 2.内容: 一化三改 ——中心(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 3.特点: 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与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 同时并举
复习提问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特点)、结果(影响) (在以上经济调整的措施中,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是?属于企 业自我调整的是?)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特点)、评价 2、福利国家建立的特点、实质、评价 二、1973年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背景、措施 三、对各国经济体制创新与调整的认识
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 市场都是手段。”二战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主要表现有: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普遍推行“人民资本主义” ③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④实行“经营者革命”,扩大“新中间阶层”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中历史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必修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时期 (1957、1—1966、5)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改革开放)时期(1976、10—— )
2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2、工业化提上日程——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的实施
重点:重工业 ①工业化建设 成就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影响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实质 过程 ②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 私有制 公有制 影响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3
二、探索与失误
成功的探索
①中共八大 ②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经济开始好转 (1962年底) 调整任务完成 (1965年)
探索中的失误
加工订货 统购统销
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9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10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漫 画
11
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
修建土高炉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土高炉
运送铁矿石
12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 折发展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0—1952、12)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 (53、1—56、12)
中 国 现 代 史
曲折 发展 时期
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实质 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过程 中国借鉴……作出…..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
7.成就
特点 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
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 重优 点先 发发 展展 区重 域工 在业 东及 北交
通 运 输 业
——生产力领域的革命 条件:——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核心:一化三改 概念解析: 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过命渡和建时设期同是时并指举从的路中线华,人“一民化共”是和
一 桥 飞 架 南 北 , 天 堑 变 通 途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农业 ★ 手工业 ★ 资本主义工商业
1.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措施 对农业: (1953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但土地仍是私有制),1955颁布 <<…决议>>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土地是集体所有制) 对手工业 (1951开始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3推进..)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阶段:1953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实行全行业公私 合营)(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4.结果及意义
对农业的改造 初级农业合作社,土地入股,私有
高级农业合作社,土地入社,公有 三 大 对手工业的改造:逐步改造 一次性合作化
改 造
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对工商业 的改造
初级国家 加工订货 资本主义 统购统销
阶段
经销代销
高级国家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
•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 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 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 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 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 人资本主义。在我国历史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是封 建的、买办的、垄断的国家资本主义。新中国成 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之下的, 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 人监督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 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 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 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没有石油,没有重工业,连火柴甚至都没办法生产! 而在全国人口中,几乎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 人均寿命也不过35岁!财富几乎被蒋介石集团洗劫一空, 去了台湾! 就这么一个破破烂烂的中国,还没等建设, 美国人就打上门来了。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 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53年-----1956年底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
2.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发展时期
3.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4.1978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 18 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 )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
重 点
主体,“三改国”成是两立翼到,二社者会互主相关义联改而不造可基分本离。完成这 实质:使经生济产基资础料。的一社历会主史义阶所有段制,成即为我由国新国家民和主社义会的社惟会一 向
解 析
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一段历史时期。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草稿
4.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并举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国变由成农工业业119966国国20--11996662年 年::调好转整时成就期时实期 质:由新
曲 折
1966-1976年:十年“民文主革”主的义动乱社
——国民经济陷于会瘫痪转和变全面为混社乱
会主义社会
材料: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 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 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 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 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 苏联的0.36%。
1949-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20 50
70
世 纪
中 国 经
年 代 至
济 建 设 的
年 代
历 程
1953-1956年: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关系的变革) 发
1956-1966年: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引

实质:把我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959-1961年: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①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改过 造渡
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基时 本期
完 成
是 指

2.路线方针
这 一
从 中

历华解
1953年,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史 阶
人 民


段共
。和


3.内容

简称”一化三改”比喻为’’一体两翼”到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 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这就是解放初期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 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得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