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主题、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69f4d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0.png)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一、《送孟浩然之广陵》及注解《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赏析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e831a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b.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故人西辞黄鹤楼,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烟花三月下扬州。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孤帆远影碧空尽,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为全文的精彩句子)【释义】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指孟浩然)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唯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
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赏析】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5726b2524de518964b7dd8.png)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及赏析导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李白](https://img.taocdn.com/s3/m/955be3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8.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李白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李白,欢迎大家分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历年来都被人们称道,表达李白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意一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诗意二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辞:辞别。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及释义
![《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521653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1.png)
《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及释义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全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意思是: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全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不拘泥于一般的送别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之情。
诗的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友人的去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通过描绘友人乘船离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但却没有直接表达悲伤和忧愁,而是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友人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7afc3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6.png)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赏析灿若群星的盛唐诗坛上,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特殊的感情。
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盛赞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次揖清芬。
孟浩然的高风亮节深为李白所敬仰,因此,两人的友谊至深,可谓是神交。
友谊至此,一当睽离分手,不能不顿生依恋之情。
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上为他送行。
情深意眷,依依不舍。
何不把离别的惆怅化作力量。
于是诗人即由起兴,即景运笔,衷心祝愿友人一路顺风。
诗中,诗人不写自己送客,而是特意置换主客位置,写客“辞”己,并以“下”字紧承“辞”字,宛曲有致地传达出客人的愉快风发神情。
“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盛景,暗含诗人对友人此行的艳慕,就写出了分别之际的`欢愉情景。
虽是挚友离别,却没有寻常的离愁别绪,这番情景很是别致。
但是两人毕竟情谊至深,此地一别,后会无期,因而依恋之情在所难免。
“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
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6d0a7e1ed9ad51f01df271.png)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指孟浩然)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唯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1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翻译二]知心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暮春三月时他要东去扬州。
他乘着一叶小舟影子随碧空而尽,只见那滚滚长江向天边奔流。
【评点】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春,李白正游历于汉口一带,恰逢落第而归的孟浩然要东游吴越,李白为之送行。
而两位风流潇洒的伟大诗人之间的离别,无疑是一种诗意的离别。
李白作为一位浪漫诗人,在写下本诗时自然充满浓郁的畅想。
本诗为送别诗的经典名篇。
诗人把对友人无限眷恋难舍难离的惜别深情,借孤帆渐渐在碧空消失,唯见长江水在天际流的场景,含蓄生动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余味不尽,给人无限的美感享受。
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7598ea02768e9950e73817.png)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9ad43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9.png)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赏析灿若群星的盛唐诗坛上,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特殊的感情。
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盛赞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次揖清芬。
孟浩然的高风亮节深为李白所敬仰,因此,两人的友谊至深,可谓是神交。
友谊至此,一当睽离分手,不能不顿生依恋之情。
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上为他送行。
情深意眷,依依不舍。
何不把离别的惆怅化作力量。
于是诗人即由起兴,即景运笔,衷心祝愿友人一路顺风。
诗中,诗人不写自己送客,而是特意置换主客位置,写客“辞”己,并以“下”字紧承“辞”字,宛曲有致地传达出客人的愉快风发神情。
“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盛景,暗含诗人对友人此行的艳慕,就写出了分别之际的欢愉情景。
虽是挚友离别,却没有寻常的离愁别绪,这番情景很是别致。
但是两人毕竟情谊至深,此地一别,后会无期,因而依恋之情在所难免。
“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
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ffe38a581b6bd97f19ea9d.png)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往辞别离开了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乘船去扬州,只见朋友的船越来越远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边上的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a3e71167ec102de3bd8921.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 的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 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 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 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1 /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 《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 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 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 下。
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e9d91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9.png)
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赏析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作品名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李白题材:赠别诗作品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⑴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词句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远的天际奔流。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分析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93c4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d.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分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先来看诗的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里的“故人”指的就是孟浩然,李白称其为故人,足见两人情谊深厚。
“西辞”表明孟浩然是离开西边的黄鹤楼,前往东边的扬州。
黄鹤楼作为天下名胜,在此送别更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离别的愁绪。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极其美丽的春景图。
“烟花三月”,那是春天里繁花似锦、烟雾迷蒙的时节,而扬州,在当时更是一个繁华且充满魅力的地方。
诗人用“烟花三月”来形容这个美好的季节,不仅展现了春光的灿烂,也暗示了友人此去扬州将会有一段美好的旅程。
“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的画面感极强。
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友人乘坐的船只渐行渐远,直到那孤独的帆船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孤帆”凸显了友人的离去是那么的孤独,也反映出诗人此刻的目光一直紧紧跟随友人的船只,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唯见长江天际流”,当友人的船只消失不见,诗人眼前只剩下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向着天际流淌。
这滔滔江水似乎也承载着诗人无尽的思念和牵挂,绵绵不绝。
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悲伤,而是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友人离去情景的刻画,将那份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蕴含其中。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首诗意境开阔,情韵悠长。
诗人以绚丽的春景作为背景,烘托出离别的氛围,使得离别的情感不显得那么沉重压抑,反而多了几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许。
同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以景结情,将诗人的目光和思绪都引向了远方,让读者感受到那种绵绵无尽的思念。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李白与孟浩然的友情真挚而深厚。
此次送别,李白没有过多的言语倾诉,而是将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眼前的景象和对友人的默默注视中。
这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表达,更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不舍。
再从诗歌的语言上来看,简洁明快,生动形象。
“烟花三月”这样的词汇,让人仿佛能看到春天的绚烂多彩;“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诗人所看到的景象。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a577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f.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的开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点出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仙人曾在此乘鹤升天,这使得黄鹤楼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故人”指的是诗人的好友孟浩然,一个同样在诗坛享有盛名的诗人。
“西辞”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孟浩然离开的方向和姿态,仿佛能看到他与诗人在黄鹤楼前拱手作别,转身踏上西行的旅途。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友人出发的时间——阳春三月,还道出了友人的目的地——扬州。
三月的江南,繁花似锦,如烟似雾,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而扬州,更是当时繁华的都会,以其秀丽的风光和繁华的市井闻名于世。
诗人用“烟花”来形容三月的春色,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又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热闹喧嚣。
友人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前往这样美丽的地方,本该是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对于送别之人来说,心中却难免涌起离别的惆怅。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友人的船只渐行渐远。
江面上,只见那一片孤帆在水天相接之处逐渐消失,直到只剩下一个小点,最后完全看不见了。
“孤帆”一词,既突出了友人形单影只的身影,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目光的专注和内心的不舍。
而“远影碧空尽”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凝望的情景,表现出他对友人的牵挂和留恋之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视线的最终落点。
当友人的船只消失在天际,诗人的眼前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向着天边流淌。
这奔腾不息的江水,似乎象征着诗人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他望着江水,心也随着友人一同远去。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
李白没有过多地描写离别的悲伤,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去情景的刻画,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不舍和祝福。
诗中的景色描写,如“烟花三月”“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等,不仅为诗歌营造了优美的氛围,也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合一的境界。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1fb711168884868762d66a.png)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指孟浩然)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唯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1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翻译二:知心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暮春三月时他要东去扬州。
他乘着一叶小舟影子随碧空而尽,只见那滚滚长江向天边奔流。
评点: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春,李白正游历于汉口一带,恰逢落第而归的孟浩然要东游吴越,李白为之送行。
而两位风流潇洒的伟大诗人之间的离别,无疑是一种诗意的离别。
李白作为一位浪漫诗人,在写下本诗时自然充满浓郁的畅想。
本诗为送别诗的经典名篇。
诗人把对友人无限眷恋难舍难离的惜别深情,借孤帆渐渐在碧空消失,唯见长江水在天际流的场景,含蓄生动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余味不尽,给人无限的美感享受。
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0fc22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f.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赏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c911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5.png)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译文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及注释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意。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原文及翻译赏析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4eef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9.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翻译赏析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作者:李白3、诗歌体裁:七言绝句4、创作背景: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写下此诗。
5、诗歌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1 原文解读“故人西辞黄鹤楼”,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仙人乘黄鹤而去,这使得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故人”指的是孟浩然,一个“辞”字,生动地描绘出了友人辞别时的情景。
111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描绘了阳春三月,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景。
孟浩然前往扬州,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繁华的地方。
此句不仅点明了友人前行的目的地,也烘托出了送行时的美好氛围。
112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一直目送友人的船只远去,直到孤帆的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孤帆”突出了友人的孤独远行,而“远影”则体现了诗人目光的追随和不舍。
113 “唯见长江天际流”,最后诗人的目光停留在天际流去的长江水上,心中的离愁别绪如同江水一般绵绵不绝。
以景作结,余味无穷。
21 翻译赏析老朋友向西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211 诗歌的翻译忠实于原文,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意思。
在翻译中,“烟花三月”被翻译为“willow catkins and blooming flowers in the third moon”,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被翻译为“A solitary sail, a distant shadow, vanishes into the blue void”,生动地描绘出了船只远去消失的画面。
212 从赏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
前两句叙事,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后两句写景,以景寓情,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融入到无尽的江水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dc0de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65.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的诗许多是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5、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的尽头。
【诗文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
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讲解】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7d16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a.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先来说说诗的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很直白,就是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黄鹤楼,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名胜古迹,位于湖北武汉。
广陵呢,就是现在的江苏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诗人开篇就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故人”指的是老朋友孟浩然,“西辞”则形象地描绘出孟浩然离开的方向。
这里的“辞”用得极为巧妙,仿佛能让人看到孟浩然与友人告别的场景。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极其美丽的画面。
“烟花三月”,可不是说有烟火,而是形容春天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
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孟浩然要前往扬州。
扬州在当时可是个繁华且充满魅力的地方,这句诗不仅点明了友人出发的时间和目的地,还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期待和美好的氛围。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目送着友人所乘的帆船远去。
那艘船渐行渐远,直到帆影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这里的“孤帆”并非真的只有一艘船,而是诗人的视线一直聚焦在友人所乘的那艘船上,凸显出对友人的关注和不舍。
“唯见长江天际流”,当帆船的影子都看不见了,诗人的目光依然没有收回,只看到长江水在天边滚滚流淌。
这一句将诗人的惜别之情推到了极致,那滔滔不绝的江水,仿佛就是诗人心中绵延不断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的意境非常开阔,没有丝毫的哀伤和愁苦,反而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扬州美景的向往。
李白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送别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色彩鲜明。
“烟花三月”四个字,让人眼前仿佛出现了五彩斑斓的春天景象。
而且,诗人通过对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的描写,以景衬情,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送别之情。
再从情感表达上来说,李白没有过多地直接抒发自己的不舍,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友人离去的凝望,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深深的眷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
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主题: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的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