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课外阅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9b0f3a9b6648d7c1c746ac.png)
六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看不见的爱》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八九岁左右的男孩和一位妇女。
那孩子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地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⑵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
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胶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
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⑶我走上前去,对他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⑷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⑸他母亲对我笑了笑,“谢谢,不用!”她停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⑺我怔住了。
⑻半晌,我才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⑼“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⑽“呵……”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⑾“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
”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⑿我沉默了。
⒀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⒁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⒂他只知道大致方位啊!⒃夜风轻轻袭来,蟋蟀在草丛中吟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
那由皮条发出的“啪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
对于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⒄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⒅我想,“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
”我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
便转向回走去。
⒆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2.文中有两处(2、14小节)写了母亲的“微笑”,一处(5小节)“笑了笑”,同样是笑,但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两处“微笑”表达出母亲;一处“笑了笑”,表达出母亲。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第4套》(16篇,共6套)附答案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第4套》(16篇,共6套)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18a7f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5.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第4套(16篇,共6套)学校:班级:条码区姓名:第10篇:___________________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
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
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
”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
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
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
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
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
那封面的风格,版式的内页,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
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
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ad9d30628ea81c759f57835.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复习(一)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节选)①疟疾威胁人的生命长达数千年。
上世纪50年代,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失败。
由于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全国范围的523工程抗击疟疾。
我所在的研究所很快参与到这一工作中,并任命我领导疟疾研究团队,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组成。
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提纯可能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
②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调查了2000种中草药,确定了640个可能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
从200种中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成分用于老鼠模型测试其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③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
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bèi)。
④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
唯一提到青蒿减轻疟疾症状的记录,出现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写道:“又方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想到,我们所使用的传统加热提取方式,也许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有必要在较低温度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性。
改变提取方式后,我们的确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抗疟效果。
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
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
我们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⑥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1972年,我们找到了这个熔点156-157度的无色的晶体,C15H22O5,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⑦青蒿素的发现和揭示,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
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发明和创造,将这个大自然的分子变为药物。
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京的青蒿含青蒿素比较少。
作为药物生产,我们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
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专项复习——课外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专项复习——课外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63ea7b9f3f90f77c61b0d.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专项复习——课外阅读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
(34分)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
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时值秋祭④,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
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
”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
注:①博山:古地名。
②伐薪:砍柴。
③仔:同“崽”。
④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
⑤固:坚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8分)(1)其家户.外皆山__________ (2)时值..秋祭__________(3)李氏不与.____________(4)鹿稍.长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夜鹿去,遂不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鹿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写两点)(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李氏深悔之”,李氏到底“悔”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小故事给你怎样的思考?(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1a953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0.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母爱是一根穿针线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②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③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④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⑤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⑥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⑦……还是失败。
⑧再试……⑨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⑩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
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⑪儿子的眼睛热了……⑫“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⑬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短文是按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第④自然段中的画“_____”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出声响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
”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⑩自然段中画虚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在这个句子里“孔”的准确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⑫自然段中的画波浪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30篇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7ee904f01dc281e53af0f8.png)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30篇1、山间小记我越来越喜欢植物世界了,因为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和谐与生机,充满了宁静与安详。
植物们就是这样,生在哪里便站在哪里老老实实地站上一辈子,谁也不会跑,谁也不会走,自己找养分,自己找阳光,自己成长自己,自己健壮自己。
它们之间,谁也不惹谁,谁也不害谁谁也不打谁的歪主意。
因此,它们这个世界里,便没有追赶,没有欺侮,没有相互间的殴斗与残杀。
坏的是,因为它们没有脚,灾害来了无法闪躲,旱涝来了无法逃避渴了,不能移动身子去找水喝;饿了,也没有办法迈开脚步去找东西吃。
好在它们能挨,能忍。
有多少吃多少,有多少喝多少不争,不吵,不抢夺。
植物们默默地繁衍它们的子孙,默默地绵延它们的后代,也默默地构建它们自己的世界。
就拿我家后面的这座山来说,没有人播种,没有人栽培,也没有人去理会,而各类植物们却在这座山上构建起了它们的完美世界。
自低矮的小草到高挺的大树,自爬蔓的藤葛到丛生的灌木,都是那么的青嫩,都是那么的壮旺。
山的年龄一定是很大了,而植物们的“宗族”,也有很古老的历史了,它们便一代接一代的,守着这片山,守着它们自己的世界。
为了生长,为了生存,为了千秋万世的子子孙孙,植物们也用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来保护自己。
像某些高个子的果树,为了避免外未骚扰,不得不用树干把花果擎举得高高的像某些荆棘,为了避免外来的欺凌,不得不武装上一些针刺。
荆棘植物看起来怪凶的,然而,你不去惹它,它是绝对不会惹你的,没有听说有站起来追人的荆棘,别看它有针刺,不是用来攻击,而是以之自卫。
【问题】1.画线句子中的“完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点明作者喜爱植物世界原因的句子。
3.下列不是植物特点的是( )A.站立不动。
B.默默守卫自己的世界。
C.荆棘植物的针刺常用来攻击。
D.忍受灾害。
4.为了说明植物为生存用尽了脑筋,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直接打印)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f1de4aa414791711cd79177a.png)
不吵,不抢夺。
( )C.荆棘植物的针刺常用来攻击。
D.忍受灾害。
4.为了说明植物为生存用尽了脑筋,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
5.植物们生在哪里便站在哪里,不争,不吵,不抢夺。
你喜欢它们的这种生存方式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①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
你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②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要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升、落时间表,为每月上、中、下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
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
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
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四点三十三分太阳在地平线出现,国旗也得同时升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杆顶。
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你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③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
他们进班后都要接受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拥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木棍…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④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
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
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军装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⑤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6268a90975f46526d3e139.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一)新叶①一夜春雨。
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
“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
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
“啊!你好,新叶!”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
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
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
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
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
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
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
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
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
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
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
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
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自献。
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
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
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⑧新叶青青,我忽然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da9cc284ac850ad024272.png)
【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祖国到处是战士的家黄土高原上,有一座七郎山,海(拔拨)1000多米。
山头上,只有20平方米的一块地方,四周都是悬崖峭壁。
这里冬天长达6个月,最冷的时候,气温在零下30多度。
狂风刮起来,满山石头乱跑,黄沙铺天盖地。
山上没有水,用水要从老远的地方背来。
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山上却常年(住驻)守着执勤的解放军战士。
有个叫张金明的战士,是天津人,上山时才20岁。
他从小生长在大城市,刚到七郎山,每天除值班外还要爬山挑水做饭,累得两腿发胀,汗流全身。
有人劝他:“你有门路,还不想法调到好的地方去呀?”他回答:“七郎山虽苦,也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
谁都不愿意来,这里不就没人驻守了吗?”战士徐胜国家住湖北,家乡山青水秀。
可服役(yì)期满后,他却舍不得离开七郎山,又留了下来。
他说:“这里需要我,我就不能离开它!”战士们以苦为乐,以山为家_______利用业余时间搬石头_______挖土_______垒墙_______填坑_______在房前屋后栽上树和白菜_______使光秃秃的山出现了生机和绿色_______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士们汇集在一起,用(辛幸)勤的劳动改变着脚下的土地。
“我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是我的家。
”在他们看来,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可爱的。
(1)写出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照样子写四字词语,要求其中带有一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字。
天南海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在短文第4自然段上的横线写上标点符号。
(4)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短文第1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七郎山的自然环境,作用是()A. 强调七郎山环境条件恶劣。
B. 说明黄土高原地区还很贫穷落后。
C. 烘托战士们以苦为乐、以山为家的英雄形象。
【答案】(1)拨;住;幸(2)异口同声;承前启后;舍生忘死(3),,,,,,。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e092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5.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记取岁月珠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父母让我和妹妹坐下,告诉我们他们要商量一件事情。
我感到有些紧张,不知道会是什么事情。
原来,妈妈想去爸爸的化工厂上班。
妈妈之前是在家做裁缝,顺便照看家里。
现在我们姐妹俩都上学了,妈妈有空闲时间了,就想去厂里工作赚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宽裕。
妈妈告诉我们,工厂的流水包装工分为日班和夜班。
如果妈妈选日班,她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回家,但是我们中午吃饭就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如果妈妈选夜班,她就可以在白天照顾我们,但是夜班下班通常是十点多,妈妈会一个人回家。
工厂离家很远,妈妈有些担心独自夜行——那个时候还没有路灯,到了晚上就很黑暗,有一段路有几棵高大的槐树,槐树的阴影像一潭深水……我和妹妹最后选择让妈妈选日班。
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妹妹更小,刚上一年级。
从此,每天中午,我和妹妹都会一起回家。
妈妈会在锅里留好饭菜。
后来我长大了,妈妈教我做咸菜年糕汤。
这个汤很简单,只需要把年糕切片,加上咸菜和水,煮熟就行了。
那时候我还小,不太会做饭,所以咸菜切起来很困难,味道也不好。
长大后,妹妹回忆起这件事情,告诉我:“我记得你做的年糕汤是我吃过最难吃的东西。
”我听了很难过。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放学的时间很早,XXX我们就回家了。
其他同龄人都在外面玩耍,而我们回到家里,很早就锁好了门,上了楼——妈妈很担心,经常叮嘱我们不要乱跑,门要锁好。
我们都很听话,记住了妈妈的话。
其实楼上也没有什么好玩的。
有时候我们看看窗外的景色,但是看来看去也就是瓦楞屋顶、远处的田野和更远处的青山;有时候我们就只是躺在床上,聊着天。
有一天我们找到了一个玻璃坠子,发现透过它看外面,坠子边缘的切面会反射出美丽的折光。
我和妹妹轮流看,看天空,看山,看夕阳,一看就可以看半个小时。
那时候,别人家的屋顶上已经冒着炊烟,而我们家还是很冷清。
我们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快点回家,家里有爸爸爽朗的笑声,有妈妈忙碌的身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2d71676eeaeaad0f330b1.pn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一枚硬币的秘密冬天最冷的时候,我带女儿坐公交车到图书馆。
这样既可以学知识,又能取暖。
回来后,女儿却变得有些奇怪一一以前是七点半出门去上学,现在却提前到七点。
以前是三催四叫,现在是自己定闹钟,到点儿就爬起来,一分钟都不赖床。
而且,每次出门前,她都要从储蓄罐里拿出一枚硬币攥在手心里。
坐公交车有IC卡,早饭在家吃,口袋里也有零花钱,女儿要这额外的一元钱干什么?我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女儿却神秘兮兮地说:“这是个秘密!”我欲拿家长的身份压她,想想又觉得不妥。
女儿十岁了,有一点自己的小秘密也很正常,再说了,一元钱能干出什么坏事来?星期天,女儿缠着我去图书馆。
孩子求知若渴,我自然乐意奉陪。
天气依然寒冷,我和女儿全副武装准备出门。
当然,女儿依然没有忘记准备一元硬币。
我没有“打草惊蛇”,反正我全程奉陪,倒要看看她到底用那一元钱干什么。
坐上公交车,半小时后下车,我径直往图书馆的方向走,却发现女儿快步走到路边,用一元硬币从一位卖报老人手里买了一份报纸。
然后,她笑意盈盈地跑到我身边,冲我做个鬼脸。
我责怪她浪费,既然去图书馆,自然有免费的报纸,干嘛还要多花钱?女儿低下头,似乎在做思想斗争。
片刻后,她抬起头说:“妈妈,你其实我已经连续买了一个冬天的报纸,都是在这位老人那儿买的。
你上次带我来图书馆时,我就注意到了他。
那么冷的天,他还在站在寒里,不停地跺着脚。
我想,我多买一份报纸,他就可以早点回家休息了。
”女儿的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位老人。
他穿着破旧的军大衣,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佝偻,手里抱着一大摞报纸,正满眼期待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原来,女儿整个冬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就是为了绕道来买报纸?我虽然同情卖报的老人,但更心疼女儿。
于是帮她出主意:“你可以买一份报纸给十份的钱啊。
”女儿连连摇头,说:“不行,那样太伤人自尊了!”我说:“那你每次拿一元硬币,不是很麻烦吗?你拿张大钞,不找零不就行了吗?”女儿惊呼:“那和给钱有什么区别?老人心里肯定愧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0b634a647d27284b7351e1.pn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______________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则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平平,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他十七岁丧母,独自一人承担起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即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
从1796开始,贝多芬耳朵日夜作响,听力越来越衰退。
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朱丽埃塔嫁给了一个伯爵。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时期的作品(《幻想奏鸣曲》《充勒策奏鸣曲》)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强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但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乐坛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裕一( ) 漂亮一( ) 增长一( ) 幸福一( ) 2.贝多芬在最悲惨的时期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起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dee21eedd3383c4bb4cd2c8.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
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_____谦虚地说_____朋友_____我承认你很漂亮_____也很有用_____可你应好好想一想_____你也有短处_____怎么能这样高傲呢_____台灯早就不耐烦了_____大声喊道_____行了_____有什么好想的_____我本来就比你强嘛_____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
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
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
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
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 黑暗——______(2)蜡烛的精神是:______。
(3)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挪树①院子里那株腊梅a________一息了。
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b________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的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习题-课外阅读专项|(共1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习题-课外阅读专项|(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3b9b4b58f5f61fb6366658.png)
(二)离黄金只有1米 失败的一个最为普通的原因是,当人们被暂时的挫折所压倒时就轻 易地放弃。每个人在某个时候或某种场合常会犯这种错误。 达贝和他的叔叔在那些淘金热的时日里也得了“黄金病”,想到西部 去采掘黄金发财。他们弄了一块矿区土地,带着锨和镐去工作。 几星期的辛勤劳动以后,他们得到了报偿,找到了一块闪亮的矿石。 他们需要机器把矿石挖到地面上来。他们悄悄地掩蔽好矿苗,返回 老家马里兰州,把这个发现告诉他们的亲戚和少数邻居。大家凑了 钱,购置了所需的机器,并把它运到矿区。达贝和他的叔叔也重返 矿山工作。 第一车矿开采出来了,运到一个冶炼厂。返回来的信息证明,他们 找到了科罗拉多州含金量最丰富的矿藏。只要再有几车矿石就能 还清债务。似乎唾手就可以赚大钱。
(三)尘埃也美丽 ①班里有这样几个孩子,让我很伤脑筋。他们有的学习马虎( ) 作业拖拉( )整天愁眉苦脸( )有的犹如孙悟空大闹天宫( )难得片 刻安宁( )有的甚至小偷小摸( )却不以为意( )怎样驱散时常笼罩 着他们心灵天空的阴云呢 ②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校园里格外安静,因为中午的写字 课刚刚开始。美丽的阳光照进教室,也许是因为严冬,也许是因为 雪后初晴,我们都情不自禁(jīn jìn)地被这迷人的光芒吸引了。阳 光是透明的,阳光是温暖的,阳光是令人羡慕的……面对阳光,我忽 然计上心来。 ③“同学们,你们在阳光中看到了什么?” ④“有许多尘埃。”大家回答。 ⑤“那这些尘埃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⑥“污染空气呗!”孩子们似(shì sì)乎不屑一答。
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 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 抗拒,像是乞求,更像是对人类的蔑(miè)视……
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 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 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但我始终忘不了那只松鼠。在一次晚餐时,得意忘形的我还是说 漏了嘴。我惶(huáng)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也没有嗔 (chēn)怪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着深 情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理解阅读练习(12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理解阅读练习(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d511e279563c1ec4da7152.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理解阅读练习(12篇)一、课外阅读。
推铁圈儿①推铁圈儿是我童年经常玩的游戏,尤其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上除了书包,肯定还有套在脖子上的铁圈儿。
②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上的铁箍,扁平,宽窄有食指粗细,推起来平稳跑得快。
那时的木桶已经很少了,铁箍圈儿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
我就没有。
爷爷屋里倒是摆着两只木桶,一只装玉米面,另一只装的是白面。
一天里,我至少溜进去三次,查看木桶是不是很快就会坏掉,那样的话,我就会拥有最好的铁箍圈儿了。
木桶始终没有坏掉,慢慢地,我便死了那份心。
③推铁圈儿的铁钩比较简单,大多是用粗一点儿的铁丝完成。
钩头有方的,有圆的,圆的只能推钢筋做的铁圈儿。
我没有铁箍圈儿,却坚持用方形的铁钩,可见铁箍圈儿在我心中的位置。
④从二年级开始,放了学,我们都到村东头的小树林里,玩绕树推铁圈儿。
直线向前推,太简单,是一年级那些小孩子玩的,我们很是不屑。
绕树推铁圈儿,手感要好,铁钩的把握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还要有速度,加上地面凹凸不平,能经常保持领先,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做到了,把推着铁箍圈儿的小强他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小强他们垂头丧气,和我商量别参加,当他们的裁判。
最后,他们答应轮流让我推他们的铁箍圈儿,我才答应了。
⑤一个星期天,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大概有一百多个,聚到中学的操场比赛推铁圈儿。
项目是事先商量好的,有接力赛、四百米跑、绕砖跑等。
之所以有这个比赛,主要是平时互相到村头挑战,哪个也不服输,才想起以这种形式定胜负。
结果,我们村和陈堡村打了个平手。
⑥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要求比最后一场:双手同时推两只铁圈儿,而且铁圈儿还不能一样,一只钢筋圈儿,一只铁箍圈儿。
这是我的撒手锏,我们全村只有我会。
陈堡村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迎战了……⑦后来,渐渐大了,这种游戏没有再玩过。
现在,别说城市,即便是在农村,也看不到这种游戏了。
1.“撒手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用“”画出来。
2.为什么说“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的铁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哪些句子能表现“我”渴望拥有一只铁箍圈儿的心情?(_________)(多选)A.我没有铁箍圈儿,却坚持用方形的铁钩,可见铁箍圈儿在我心中的位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356e13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a.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阅读凡卡(节选)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1)照样子写词语。
挨打过道不知不觉大吃大喝(2)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3)“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中“捞”字的意思是()。
(4)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5)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台湾的蝴蝶谷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
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
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课外阅读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be4dac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5.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口哨》张海迪①我会吹口哨。
②是妈妈教我吹口哨的。
那时我大约六七岁。
③那时我整天躺在病床上,我的脊背上重叠着很长的刀口,我的腿不能动,我的胳膊不能动,我的脖子更动不得,假如我不小心活动一下,就会引起脊背伤口的剧痛。
我长时间地躺着,我无可奈何地躺着,我终日孤独地躺着。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躺在这种疼痛里更难过的事了。
我不知道我要躺多久,我不知道我的快乐是什么。
我的眼睛一次次转向窗外,我也没有更多的玩具,我只有几本翻烂了的小人书,一盒旧积木,还有一个傻乎乎的布娃娃。
我唯一的快乐就是听小鸟唱歌,它们叽叽啾啾很是热闹。
④有一天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和小鸟一样唱歌啊!⑤妈妈说我来教你吹口哨,这样你就能和小鸟一起唱歌了。
妈妈说,你把嘴唇嘟起来,轻轻,轻轻地吹,有一丝风吹过的样子。
⑥我于是轻轻,轻轻地吹,一丝细细的风从嘴唇中牵出,一个好听的声音散开来,很悠长很柔和,神奇而缥缈。
我反复吹着,开始是单音,后来我学会了由低音吹到高音。
再后来我就学小鸟⑦春天来临,少女时代的我热情而活泼,在鲁西北那片绿色的田野上,我又吹起口哨,我的口哨带着弧线从这边飘向那边。
村里的男孩们听见我吹口哨很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我又用欢快的口哨呼唤大白狗,它一听见我的口哨就会像一匹小白马,从村里热情万丈地飞跑到我身边。
看着大白狗在我身边亲热地摇头摆尾,孩子们脸上露出油然钦佩的神情,我说我们一起吹口哨吧。
于是田野上空仿佛飞来了一群百灵鸟……⑧夕阳就要落山了,我们还流连在金色晚霞的迷蒙中。
孩子们推我来到河边,我用口哨吹起苏联歌曲: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
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向他表白,满怀的知心话儿没法讲出来。
啊……⑨晚风里,我的泪水涌出来。
我觉得口哨与歌声有区别,它给人更多的想象。
口哨与唱歌不同,无论什么歌,用口哨一吹便牵出一缕淡淡的忧伤和怅惘。
我唱歌没有哭过,但我听见自己用口哨吹出的歌却不止一次地流下眼泪,也许是我喜欢那些染着忧伤色彩的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07b16dad51f01dc381f113.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群可爱的小金鱼在波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弗西姆的妇人,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个善良的丈夫。
她的丈夫在奥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从奥地利带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
不久,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了,弗西姆的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战火也毁灭了他们的家园,弗西姆只好带着孩子到他乡逃难。
临行前,弗西姆并没有忘记那两条金鱼,因为那也是两条生命啊,而且还是丈夫给自己和孩子的礼物。
她把金鱼轻轻地放入一个小水坑里,然后出发了。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________。
家乡仍是一片废墟。
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________。
然而,她发现在她曾放入金鱼的小水坑里,浮动着点点金光,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金鱼。
它们一定是那两条金鱼的后代。
弗西姆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她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励。
她和孩子们精心饲养起那些金鱼来。
她相信。
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鱼故事逐渐流传开来。
人们从各地赶来,欣赏这些金鱼,走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买上两条带回家。
没用多长时间,弗西姆和孩子们凭着卖金鱼的收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选自《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功励志故事》,延边人民出版社)(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______。
家乡仍是一片废墟。
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______。
(2)当遭受战火不得不外出逃难时,弗西姆还不忘把金鱼放入小水坑里,由此可见她是一个______的人。
(3)比较战争前后弗西姆生活的变化。
战争前:______。
战争后:______。
(4)面对战后生活的困难,是什么让弗西姆看到了希望?(5)从这个故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2.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科学家发现,用太空种子培育的菜葫芦有的变苦了。
这是因为里面苦瓜素的含量提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夹竹桃——季羡林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⑥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⑦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1.作者家有两盆夹竹桃,让他想到火的一盆是_____颜色的,一盆让他想到雪的是_____颜色的。
2.文章第三自然段分别从花的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花的动态变化等诸方面表现了院子里花多。
除了夹竹桃,作者还描写了其他14种花,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4.第③④⑤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分别是()。
A分——总总——分总——分——总B总——分 B分——总 C总——分C总——分——总分——总总——分5.根据下面关于修辞方法的描述判断对错。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运用夸张手法。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是反问句。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句话是拟人句。
()(4)“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这句话运用的是排比手法。
()6.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失去声音的鸟哑樵一群鸟在天上飞。
它们的队伍包括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它们飞着。
没有方向,没有目的。
飞,只是因为它们还能飞。
只有飞着,它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生命还没有像遗落的阴影一样弃它们而去。
这里是死亡之海——罗布泊无人区。
没有人知道这群鸟是什么时候飞进来的,只知道,它们从飞进来,就没有吃过一点食物,喝过一点水。
因为罗布泊无人区根本没有食物和水。
在鸟儿们的字典里,“天高任鸟飞”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它包含了人类的经验和它们自己的体会。
哪儿有鸟不能飞的地方呢?直到自由的翅膀将它们带进罗布泊。
这是个陌生的世界,没有它们所熟悉的任何东西。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因为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已。
它们飞着,互相安慰着,喊着,直到完全发不出声音,只是依赖生命的本能,机械地飞。
直到一群探险者来到罗布泊,它们才看到一线生机,跟着探险者的车队一路飞着。
一位有经验的探险者喊:停车。
他知道,鸟儿们对自己将要飞往哪里已经不关心,它们最需要的是水和食物。
探险者们停下来,拿出随身带的水和食物放到地上,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
鸟儿们温顺极了。
喝着水,吃着东西。
探险者把它们一个个抓住,放入纸箱内,他们明白必须用这种办法才能把它们带出无人区。
有四只麻雀在他们的手中死了。
它们已飞到了生命的极限。
如果没有遇上探险者,它们可能会在飞翔途中掉落下来,同自己的影子一起在黑沉沉的大地消失。
探险者给我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问他:“在罗布泊无人区,水是最珍贵的东西,你们为什么要拿出有限的水给鸟儿们喝呢?”探险者回答: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之后,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各种可能的危险,我们也已暂时失语。
那时,鸟已成了我们的同伴,救助它们,就救助了二十三条性命。
也似乎是在救我们自己。
后来,探险者和鸟儿们一起出了罗布泊无人区。
在库尔勒,探险者们还举办隆重的放飞仪式。
据说,现在也常有一些小鸟,如同探险者的闯入一样来到罗布泊,而探险者也无一例外地想办法把它们带离无人区。
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
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1.这只鸟的队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高任鸟飞”这句话的前半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因为罗布泊现存的树,也只不过是死了若干年的枯桩而已。
()(2)只有在罗布泊,人才学会了珍视生命。
因为人和鸟在彼时已并无区别。
()(3)探险者们随身带的水和食物很多,所以拿出来放到地上喂鸟,鸟儿们迅速覆盖过来。
()4. 走出罗布泊,探险者举行隆重的放飞仪式。
这样做蕴含了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军礼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
”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
不防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喂,爸爸!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背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
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1.这篇故事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的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2)“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3.“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
”表现了司令员女儿对哨兵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司令觉得自己没有把女儿教育好,他举起手表示了他对战士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所以他们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B小战士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表达自己的歉意。
司令的军礼表示他对小战士做法的支持。
所以两颗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贴在一起。
C 哨兵小战士知道自己做错了,不该拦住司令员的女儿,他连忙敬礼道歉,司令员回礼表示谅解他。
5.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1921年,57岁的齐白石开始对中国传统画风实施大胆突破,期望通过这种“变法”式的创新画法,赋予中国画新的活力。
但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
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也只能在这样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着。
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