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
2、品读诗歌,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分析诗歌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对比艺术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在盛唐诗人中,有一位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诗人就是孟浩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歌就是孟浩然写的。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孟浩然的诗。(PPT开始放映第一张)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在第一单元同学们学过赏析诗歌要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知人论世:(PPT下一张)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孟浩然擅长五绝和五律,多写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意
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地道的隐逸诗人,李白曾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实,孟浩然并非无意仕进,与盛唐的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临渊羡鱼而坐观垂钓,把希望通过张丞相(张说或张九龄)引荐而登上仕途的心情表现得很迫切,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但他虽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屈从,当他求仕无门,而且应举落第后,就走向山水,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PPT:孟浩然生平,故居图片)
3、解题(PPT下一张)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xian)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PPT两张)
4、(PPT下一张)全诗,请同学们齐读诗歌,听录音范读诗歌。
5、分析诗歌内容
第一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PPT)钟声悠然,突出山寺的超然和僻静,人声喧闹,尘杂反映出世俗的杂乱和喧嚣。首句表现得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强烈而鲜明的比照。(PPT)
第二句:(PPT下一张)村人各自上岸还家,自己回到鹿门,两种归途展现两种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这暗示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呢?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PPT)
第三句:(PPT下一张)诗人既然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朦胧的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PPT)
第四句(PPT)分析内容(PPT)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己,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6、这首诗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脱的
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PPT)
7、此诗按照什么顺序:时空顺序(提问),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提问),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PPT)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PPT)
8、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PPT)看一下就好。
9、这首诗是山水田园诗,我们看一下山水田园诗主题一般会是什么,以备不时之需。(PPT)
六、王维(PPT)了解
七、作业:背诵诗歌并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