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圈起来的不做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后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后习题(含解析)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1。

含C、H、O、N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 )A。

异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B.异养微生物的碳源、能源C.自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D。

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解析:含C、H、O、N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是蛋白质,因此可给异养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能源。

答案:D2。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解析: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通过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使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基质的是固体培养基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解析: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将培养基分成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

答案:D4。

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

培养36 h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培养皿培养基成分菌落数Ⅰ琼脂、葡萄糖35Ⅱ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250Ⅲ琼脂、生长因子0A。

该实验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该实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C。

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

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解析:培养基中均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Ⅰ组和Ⅲ组存在两个变量,不能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是否需要生长因子;Ⅱ组和Ⅲ组对照,自变量是葡萄糖的有无,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适用生物技术专业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08.1实验一 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包扎方法一、目的:学习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在灭菌前的包扎工作,并了解灭菌后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为保持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灭菌后的无菌状态,需要对它们灭菌前进行包扎,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按操作规程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三、材料和设备5ml吸管30只,9cm培养皿 10套,120*12mm试管 120只,250ml三角瓶30个,脱脂棉0.5斤,天然棉0.5斤,8层纱布30块,线绳。

四、方法1、洗涤1 新器皿应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再洗涤。

2 琼脂块不能倒入下水道。

3 含菌培养基一般先煮再洗。

4 洗涤后玻璃器皿上水应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

2、包扎① 平皿的包扎:10个一包。

前9个方向一致,最后一个反放,用纸卷成卷,也可放在特制铁桶中灭菌。

② 吸管的包扎:在吸管尾部塞入少许脱脂棉,脱脂棉长约1cm,距管口约0.5cm,以防止在使用时造成污染。

脱脂棉松紧适当,多余的棉花可用火焰烧掉。

每支吸管用约6cm宽纸条,吸管头部包衬双层纸,以30-45º卷起,吸管尾部用剩余纸条打成一结,防止散开,标上容量。

使用时,从吸管中间凝断包扎纸带,抽出吸管。

③ 试管的包扎:用天然棉做成棉塞,紧贴管臂,松紧适宜,棉塞要实,2/3塞进管口。

也可用硅胶塞。

十只一把,外加牛皮纸,扎好。

脱脂棉易吸水,可能造成染菌。

④三角摇瓶的包扎:用8层纱布(大小适宜),塞入瓶口2/3,瓶外部分揪成一团,再用一层牛皮纸或两层报纸把纱布遮严(以免打湿),包扎,用绳子系成活扣。

使用时,去掉包扎纸,拿去纱布,接种后,将纱布塞进瓶口,纱布四角拉下,用绳子系成活扣。

五、作业体会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实验二 灭菌技术及其应用一、目的:掌握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

二、原理:灭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目的。

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操作技巧分享

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操作技巧分享

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操作技巧分享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繁殖和作用等方面的科学。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准确的实验操作技巧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分享一些常用的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操作技巧,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无菌操作技巧无菌操作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旨在避免外源性的微生物污染,保证实验的纯净性。

常见的无菌操作技巧包括:1. 工作台表面的无菌处理:实验前,将工作台表面用消毒剂擦拭干净,并用酒精灯烧热消毒剂,使其蒸汽充满整个工作区域。

2. 手部的无菌处理:洗手后,使用酒精或酒精搓洗剂彻底消毒双手。

实验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口腔、头发等可能带有微生物的区域。

3. 器械的无菌处理:酒精火烧消过的工具和培养皿、试管都应在熟钳烧灼,或用酒精擦拭,以确保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二、微生物培养技巧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提供足够的微生物量供研究使用。

以下是一些微生物培养的技巧:1. 培养基的准备:培养基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配方,避免污染。

实验时,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将培养基均匀加热至121℃,压力为1.05kg/cm²,持续15-20分钟。

2. 培养皿、试管等器械的消毒:培养皿、试管等器械使用前需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以确保无菌状态。

3. 微生物菌株的接种:用无菌的注射器或吸管将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培养皿或试管中,并在接种后密封好。

接种时应保持操作迅速,以避免空气中的细菌污染。

三、细菌染色技巧细菌染色是细菌形态鉴定和分类的重要工具之一。

常见的细菌染色技巧包括:1.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在操作革兰氏染色实验时,应注意使用新鲜的甲醇、碘酒和脱色剂。

2. 嗜酸性染色法:嗜酸性染色法用于染色酸杆菌,目的是观察并鉴定酸杆菌的形态特征。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试验

一、糖类代谢试验
5、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二、蛋白质代谢试验
不同细菌分解蛋白质能力不同,可利用不 同氮源来合成菌体蛋白质,可通过检测加 入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或PH变化来鉴定细 菌。
二、蛋白质代谢试验
1、吲哚(indole)试验(又称靛基质试验) 目的: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原理:细菌分解蛋白胨中色氨酸生成的吲哚与试剂 中的二甲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方法:纯培养物接种蛋白胨水后35℃培养24-48h沿 管壁徐徐加入Kovac氏试剂或欧氏试剂0.5ml观察。 结果:两层液体交界处出现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 性。
2、凝固酶试验


目的:常用于鉴别葡萄球菌。 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产生凝固。分为 与细胞壁结合的凝固酶(玻片法)与菌体生成后释放在 培养基中的游离凝固酶(试管法)。 玻片法:在玻片上加生理盐水与血浆个一滴,观察凝集 情况 试管法:三只含1:4血浆0.5ml的试管各接种待检菌、 阳性菌株和肉汤阴性菌株,待检菌出现凝固且阴性对照 不凝固为阳性。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目的: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原理:某些细菌将丙二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时,丙 二酸盐被分解成为碳酸钠,使培养基变碱性。 结果:培养基变蓝色为阳性,颜色无变化为阴性。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3、醋酸盐利用试验 目的: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原理: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同时利用醋酸盐 作为唯一碳源时,分解醋酸钠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与 钠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钠使培养基呈碱性,指示剂由 绿变蓝。 结果:斜面上有菌落生长且培养基变蓝色为阳性。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微生物在人体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实验是医学微生物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实验室规则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征,掌握基本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2)学习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和实验操作;(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2.实验要求(2)精确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并规范地填写实验报告;(3)遵守实验室规则,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验室规则1.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室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08:30-17:30,周六至周日不开放。

2.实验室装备使用(1)学生在使用实验室设备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取得资质证书;(2)使用实验室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程,禁止随意调试和拆卸实验室设备;(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归位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3.实验室安全(1)实验室进入前必须穿戴实验斗篷、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2)实验结束后必须洗手,并做好实验台面和器材的清洁工作;(3)对于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实验,需要两人互相检查和确认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三、注意事项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查看实验指南,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2)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完整性和可用性;(3)清洁实验台面,并准备所需的清洁消毒用品;(4)穿戴合适的实验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品。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细心、耐心,并注意实验安全;(2)严禁饮食、吸烟或涂抹口红等行为;(3)注意实验器材和实验台面的清洁和整理;(4)在实验中遵循实验步骤,严禁修改或省略步骤。

3.实验后的工作(1)清洗和归位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2)保存和整理好实验数据,并根据要求填写实验报告;(3)关闭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电源,确保实验室安全。

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它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

但随着教学侧重点的偏移,传统微生物实验的教学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对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弊端;课程改革一、当前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实验前期准备阶段缺失,学生无法独立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的准备工作有很多,例如大量的洗刷、包扎、灭菌、制备培养基、以及实验样品的采集等工作。

而这些准备工作均由教师或者固定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实验时老师直接将准备好的器材、物品发放给学生,学生只是熟悉了部分关键环节,缺乏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全面了解,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解与吸收。

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会因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而无法独立开展工作。

(二)实验内容拘泥于书本,学生缺乏兴趣与创新教师是决定实验课质量的关键,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上好实验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前提。

但如果在实验课程中,教师仅仅是单纯的示范教学,学生被动地重复课本中的步骤最后验证实验的结果,这样容易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尽管学生完成了实验,但对如何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如何分析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了解甚微,不仅脱离了实践,而且不利于应用技术的掌握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目前微生物实验课基本上按照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进行教学,实验课主要开设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实验项目陈旧,脱离学生生活实践,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会解决,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

(三)实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传统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示范教学,即教师在上面做示范,将步骤要点写在黑板上,随后学生跟着一起做。

但鉴于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很多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很难在黑板上画出来,也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准确,这时学生只能依靠自身想象去抽象的理解。

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只能教师展示的实验,学生只能围在设备及教师周围观看过程,听教师讲解,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接收到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佳。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大全,考研必备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大全,考研必备

《微⽣物学》实验操作⼤全,考研必备⽬录实验⼀培养基的配制实验⼆消毒与灭菌实验三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实验四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五细菌的⾰兰⽒染⾊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九细菌数量的测定(设计性实验)实验⼗微⽣物的接种⽅法实验⼀培养基的配制⼀、实验⽬的和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配置培养基的⼀般⽅法和步骤内容:1、⽜⾁膏蛋⽩胨的配制2、⾼⽒1号培养基的配制3、马丁⽒培养基的配制⼆、实验材料和⽤具⽜⾁膏、蛋⽩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孟加拉红、链霉素、1mol/l NaOH、1mol/l HCl、KNO3、NaCl 、K2HPO4*3H2O、MgSO4*7H2O、 FeSO4*7H2O。

试管、三⾓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匙、pH试纸、棉花、⽜⽪纸、记号笔、线绳、纱布三、操作步骤(⼀)⽜⾁膏蛋⽩胨培养基的配制⽜⾁膏蛋⽩胨培养基是⼀种应⽤最⼴泛和最普遍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其配⽅如下:⽜⾁膏3g,蛋⽩胨10g,NaCl5g,琼脂15~20g,⽔1000ml,pH7.4~7.61、称药品按实际⽤量计算后,按配⽅称取各种药品放⼊⼤烧杯中。

⽜⾁膏可放在⼩烧杯或表⾯⽫中称量,⽤热⽔溶解后倒⼊⼤烧杯,⽜⾁膏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少于所需要的⽔量,然后放在⽯棉⽹上,⼩⽕加热,并⽤玻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分⾄所需量。

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已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所失⽔分。

3、调pH 检测培养基的pH,若偏酸,可滴加1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pH试纸检测,直⾄达到所需pH范围。

若偏碱,则⽤1mol/l HCl进⾏调节。

PH的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

应注意pH值不可调过头,以免调回影响培养基内各离⼦的浓度4、过滤液体培养基可⽤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可⽤4层纱布趁热过滤,以利结果的观察。

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及应用

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及应用

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及应用微生物是生命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在许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生理学是对这些微生物的生理特征、生长繁殖规律、代谢过程等行为的研究,涉及到一系列的学科,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近年来,微生物生理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具有极大的潜力在医药、生物能源、化工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一、微生物代谢研究及应用微生物代谢过程是其生长繁殖和能量合成的基础。

通过对微生物生理学的仔细研究,人们可以揭示微生物代谢规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从而开发出许多应用。

例如,研究葡萄糖和其他多糖在微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人们可以开发出发酵工艺,使微生物在葡萄糖进料的情况下,合成出更多的生物产物,如酒精、酸、乳酸等。

微生物代谢的研究也对生物能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可以开发出多种能量转化和储存技术。

例如,利用微集成系统,可以将在线电化学传感器与微生物电解池相结合,将有机废水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实现了污水的净化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二、微生物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医药行业中应用广泛。

从古代的发酵制药到现代的微生物发酵、基因重组生产等,微生物学在药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许多广谱抗菌素和抗真菌感染的药物都是由微生物生产和发现的。

现代微生物学还可以通过合成基因工程技术,建立人类蛋白质表达系统,用于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此外,利用微生物的纯化和培养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抗体,具有极大的生物医学价值。

三、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恢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污水处理和污染物去除领域,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代谢反应,可以高效地去除有害物质。

微生物的一些代谢产物还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水体和土壤中的异味、有毒物质和重金属。

总之,微生物生理学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第一次实验课内容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内容2. 实验室规则实验内容3.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实验内容4. 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实验目的与要求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1. 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

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

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

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微生物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汇总

微生物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汇总

微生物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汇总一、无菌操作要求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平方米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代谢规律。

微生物是一类生命活动丰富、功能多样的生物,对各种化合物都有代谢能力,常常作为重要的工业菌来使用。

微生物生理学研究更是应用广泛,如农业、医学、食品、环保等领域。

下面,我们从微生物的代谢入手,探讨一下微生物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

第一部分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是微生物生理学的核心之一。

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有机物的分解与合成,能量的产生与利用等。

在微生物代谢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可以在顺应郭中生存的化能型微生物和以化学反应为生存基础的化学型微生物。

1.1 化能型微生物化能型微生物,也叫做碳源化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并利用氮气、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产生大量的能量,从而完成其生存过程。

常见的化能型微生物有产酸菌、膜糖体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糖类、脂肪、蛋白、醇等有机物质产生能量,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合成细胞组分或响应外界刺激。

此外,还可以利用无机物质进行能量代谢,例如硫化氢细菌可以利用硫化氢合成ATP。

1.2 化学型微生物化学型微生物,也叫做于外营养物质微生物,不依靠外界有机体大量提供生存必需物质,而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得维持基本功能的能量和生物分子。

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数甲烷杆菌,它们不依赖于外部有机体大量提供生命必需物质,而是利用甲烷和碳酸盐进行代谢反应,获得能量和所需化合物质。

与化能型微生物不同的是,化学型微生物更多的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维持生命活动和代谢。

第二部分微生物生理学的应用微生物生理学的应用十分广泛,从食品工业到医学领域,都可以利用到微生物生理学知识。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其中几个应用。

2.1 食品工业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酸奶、芝士、酱油等食品的生产离不开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可以发酵,产生酸、酸性物质、酵素、蛋白质等,根据不同的产品需要,制定不同的菌种和发酵条件,从而生产出不同的食品。

2.2 医学领域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圈起来的不做)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圈起来的不做)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目录实验一细菌总DNA的提取与检测实验二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PCR扩增实验四质粒的提取与检测实验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DNA转化实验六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I温度敏感突变菌株实验七铜绿假单胞菌烯酯酰ACP还原酶的原核表达实验九体外鉴定烯酯酰ACP还原酶的酶活性实验十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abI突变菌株实验十一菌落PCR筛选重组子实验报告实验〇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鉴定的原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一种细胞生物体重要的基础代谢。

生物体脂肪酸合成系统(FAS)为磷脂和类脂等生物质膜组分提供重要的前体物质,同时生物体内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如硫辛酸、生物素以及细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等也都需要以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中间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

在不同生物体内,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过程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但是催化反应的蛋白序列和结构则有着很大的差异。

根据合成酶系统的这种差异,人们将脂肪酸生物合成系统分为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FASI)和I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FAS II)(Cronan, 2006)。

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和真菌等生物中,该种脂肪酸合成由一个(或两个)分子量较大的多功能酶蛋白催化。

这种多功能酶蛋白有多个不同功能的结构域,脂肪酸延伸循环中的各个反应分别在酶蛋白的不同结构域进行(Heath et al, 2002a; White et al, 2005)。

I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分布在细菌,植物和原生动物中,该类生物的脂肪酸合成由一组独立存在的酶催化完成,该系统中各个独立的酶蛋白分别行使一种功能(Cronan, 2006; White et al, 2005)。

细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酰基链通过硫脂键连接在酰基载体蛋白(ACP)上。

ACP是一种小分子量蛋白,一般由70-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FAS II的核心成员之一。

以大肠杆菌为例,说明脂肪酸合成的路径。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①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动植物检疫专业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CX17022)。 作者简介:胡利锋(1980 —),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微 生物学教学与科 研工作。 通讯作者:刘祥英(197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农药的教学与研究,E-mail:157577856@ 。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25
微生物学是农林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 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掌握微生 物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实验技术[1]。微生 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课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掌 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激发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基本 实验 操作 能力方面具 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2]。国内多所 农 林 院校设置的动植物检疫专业,普遍开设了微生物学及实验 课程,该课程是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 检疫学、动物病原学、动物检疫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微生 物学涉及的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应用性很强, 现有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参与社会工 作后的发展需求[3-4]。本文针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改正的措施。
手能力。且要增加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成绩中的比重(可 占50%或以上),降低实习报告所占的比例(30%以下),其 余 作为平时成 绩。在实验 报 告书写的内容中,要求 加入 对 实验的分析,包括心得体会和问题分析。可以促使学生更 认真的投入实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将微生物学实验与科研项目结合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组成以培养基的制作、微生 物的形态观 察、微 生物的分离培养、微 生物的染色等验 证 性实验为主,设 计 性和创新 性的实验 很 少。验 证 性的实验 尽管 对巩固课 本基 本知 识的掌 握 及训练 基 本的实验技 能 必不可少,但是缺乏设计性及创新性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1.3 考核方式简单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是一个病原微生物高度集中的场所,其实验对象大都是病原微生物,有传染的危险。

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污染环境以及扩散传播,要求同学们进入微生物学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必须先穿本室的实验服,必要的实验指导、书籍和文具带入后,应放在实验台下的抽屉里,其它个人物品如书包、衣物等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用嘴湿润铅笔或标签、以手抚摸头面部等等行为。

三、每项微生物学实验,都要坚持无菌操作,既要防止临床标本及纯培养物被污染,更要防止临床标本或纯培养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或污染环境。

四、用过的吸管、滴管、试管、玻片等带菌器材,应放在指定的地方或含消毒液的容器内,不得放在桌面上或水池内,亦不得将带菌液体倾入水槽。

酒精灯不可互相点燃,以防发生意外。

五、若发生割破手指、菌液进入口、眼,或遇带菌材料破损,污染环境、物品等事故时,应立即报告老师,及时进行预防处理。

六、不可擅自搬动示教、实验器材或室内设施。

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

如有损坏,应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主动在破损物品登记本上登记,某些物品需按规定酌情赔偿。

七、实验完毕,应清理桌面,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如显微镜、接种环、染色液、擦镜纸、香柏油、火柴等),需培养的物品按要求放入温箱。

八、离开实验室前,应脱下实验服,反折放入抽屉内,在消毒液中将手浸泡5~10分钟,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方可离室。

九、值日生负责整理清洁实验室(包括桌面、地面、实验设备等),然后关好水、电、门、窗,脱衣洗手后离室。

十、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特别是菌种)带出室外。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原理及步骤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原理及步骤

实验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目的:1.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3.了解IMViC与硫化氢反应的原理及其在肠道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实验原理:微生物对大分子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

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脂肪酶水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等。

这些过程均可通过观察细菌菌落周围的物质变化来证实: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但细菌水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表明细菌产生淀粉酶。

脂肪水解后产生脂肪酸可改变培养基的pH,使pH降低,加入培养基的中性红指示剂会使培养基从淡红色变为深红色,说明胞外存在着脂肪酶。

微生物可以利用各种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氮源外,当缺乏糖类物质时,亦可用它们作为碳源和能源。

明胶是由胶原蛋白经水解产生的蛋白质,在25℃以下可维持凝胶状态,以固体形式存在。

而在25℃以上明胶就会液化。

有些微生物可产生一种称作明胶酶的胞外酶,水解这种蛋白质,而使明胶液化,甚至在4℃仍能保持液化状态。

还有些微生物能水解牛奶中的蛋白质酪素,酪素的水解可用石蕊牛奶来检测。

石蕊培养基由脱脂牛奶和石蕊组成,是昏浊的蓝色。

酪素水解成氨基酸和肽后,培养基就会变得透明。

石蕊牛奶也常被用来检测乳糖发酵,因为在酸存在下,石蕊会转变为粉红色,而过量的酸可引起牛奶的固化(凝乳形成)。

氨基酸的分解会引起碱性反应,使石蕊变为紫色。

此外,某些细菌能还原石蕊,使试管底部变为白色。

尿素是由大多数哺乳动物消化蛋白质后被分泌在尿中的废物。

尿素酶能分解尿素释放出氨,这是一个分辨细菌很有用的诊断实验。

大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微生物学不仅仅是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核心,还是一门以应用为中心的学科,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工程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校微生物学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更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微生物在一些高校涉及作物栽培、水产、食品、环境保护等专业,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是作物栽培、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水产养殖等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所以学校一般都配备微生物实验操作来配合学生完成专业需求。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些许问题。

(一)传统的实验课程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着课堂,即使是实验操作的动手课程也很难完全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学生的依赖思想比较重。

但是实验教学恰恰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理解观察专业知识的。

再加上一节课时间非常有限,老师讲解、动手示范就大半堂课过去了,学生操作时间很有限。

而且大学课程排得相对宽松,一周可能就一节实验课。

例如说最基本的霉菌形1/ 5态观察及绘图,光看书上的图画是不能够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利用显微镜和制片仔细观察后才能更加直观地记住其形态特征,而且印象深刻。

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不会每一个都动手,觉得反正老师会教,等着就好了。

(二)教学器材经费有限,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一些高校由于硬件设备资金有限,不能与目前多数的专业学生相匹配,也就是教学器材数量不够,所以学生只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

比如在显微镜使用中,从采样切片到染色玻片装载等,要么是由学生轮流做每人都做一遍,要么就是每人分做一个步骤。

第一种情况下,由于浪费时间,基本上一节课完成不了,而第二种情况就是每人可能一周一节课,只能自己动手做一个步骤。

(三)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重视,对学生也要求过低首先是因为实验课程自身是一种实践考察课,教师们不会将微生物学的授课重点放在实验课上,因而更多的还是考核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

2024年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_1

2024年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_1

2024年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2024年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培养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二开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

在这些课上,主要以制备样品并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正值大二,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以后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型、PCR的原理等。

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娶总RNA的制备、PCR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不再象刚开始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总之,我认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称得上实用、精彩、有意思的好实验,对于今后我的研究或工作很有价值。

2024年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2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

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梳理了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几种常见问题,并且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中医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常见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12-01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重点阐述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其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检测及防治,是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以及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走向临床工作或研究生学习奠定基础[1]。

为了搞好微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笔者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在微生物实验课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忘记穿白大衣,或者裸手接触菌种管或者培养皿,甚至将自己的随身物品,如书包、手机、课本、笔等物品随意摆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结束后直接将接触菌液的物品,如棉签、试纸、培养基等直接丢入垃圾桶内,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微生物实验室不同于常规实验室,它主要是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一般体积微小、肉眼难以分辨,虽然实验课教学一般采用生物威胁较低的微生物,如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作为染色、接种和观察的对象,但是如果缺乏生物安全意识,不规范操作,还是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系统的传授关于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告知他们如何在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做好自身安全装备的防护,包括穿戴实验防护服、口罩、帽子和鞋套,甚至如果进入生物等级较高的实验室,操作HIV或者流感病毒等样品时,需要穿戴隔离服、面罩和护目镜,让学生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2];对于个人物品的放置,教师应引导学生放置在储物箱里,避免带入实验室内部;针对微生物实验课后产生的废弃物,应该先使用高压蒸汽灭菌,而后才能进行丢弃处理,不能将带菌物品直接丢弃;对于使用过的实验台、超净工作台要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保证洁净后,供下一个班次使用[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目录实验〇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鉴定的原理实验一细菌总DNA的提取与检测实验二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PCR扩增实验三铜绿假单胞菌pafab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实验四质粒的提取与检测实验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DNA转化实验六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I温度敏感突变菌株实验七铜绿假单胞菌烯酯酰ACP还原酶的原核表达实验八铜绿假单胞菌烯酯酰ACP还原酶纯化实验九体外鉴定烯酯酰ACP还原酶的酶活性实验十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abI突变菌株实验十一菌落PCR筛选重组子实验十二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酸合成分析实验报告实验〇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鉴定的原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一种细胞生物体重要的基础代谢。

生物体脂肪酸合成系统(FAS)为磷脂和类脂等生物质膜组分提供重要的前体物质,同时生物体内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如硫辛酸、生物素以及细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等也都需要以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中间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

在不同生物体内,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过程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但是催化反应的蛋白序列和结构则有着很大的差异。

根据合成酶系统的这种差异,人们将脂肪酸生物合成系统分为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FASI)和I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FAS II)(Cronan, 2006)。

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和真菌等生物中,该种脂肪酸合成由一个(或两个)分子量较大的多功能酶蛋白催化。

这种多功能酶蛋白有多个不同功能的结构域,脂肪酸延伸循环中的各个反应分别在酶蛋白的不同结构域进行(Heath et al, 2002a; White et al, 2005)。

I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分布在细菌,植物和原生动物中,该类生物的脂肪酸合成由一组独立存在的酶催化完成,该系统中各个独立的酶蛋白分别行使一种功能(Cronan, 2006; White et al, 2005)。

细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酰基链通过硫脂键连接在酰基载体蛋白(ACP)上。

ACP是一种小分子量蛋白,一般由70-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FAS II的核心成员之一。

以大肠杆菌为例,说明脂肪酸合成的路径。

1. 脂肪酸合成的起始: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是以细菌体内的乙酰辅酶A合成起初的四碳的短链脂肪酸的过程,该四碳的短链脂肪酸(acyl-CoA)及CO2产物是酰基链延长反应的基础(Revill et al, 2001; White et al, 2005)。

此过程通过羧化、转移、缩合三步来完成:第一步,羧化:乙酰CoA在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作用下转化为丙二酸单酰辅酶A(Mal-CoA)。

ACC有4个独立的蛋白构成(AccA,AccB,AccC,AccD),其中AccB的行使功能需要生物素作为共价结合的辅因子(Cronan et al, 2002)。

第二步,转移:Mal-CoA在丙二酰转酰基酶(FabD)的作用下将丙二酸单酰基团转移至ACP上,形成Mal –ACP(Jackowski et al, 1987)。

第三步,缩合:在β酮脂酰ACP合成酶III(KAS III,FabH)的作用下将乙酰CoA所携带的酰基链合缩合到Mal-ACP上,生成β酮丁酰ACP,起始新的酰基链的生成(Revill et al, 2001)。

图1 大肠杆菌脂肪酸合成途径2. 酰基链的延长:FASII中有四种关键酶行使碳链延长的功能,该延长过程是以循环的形式进行,每次循环都经过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四个步骤,使脂肪酸碳链延长两个碳原子(White et al, 2005; Zhang et al, 2008a)。

第一步,缩合:碳链的延长是由β酮脂酰ACP合成酶(-ketoactyl-ACP synthetase,KAS)来催化完成的。

延伸反应中β酮脂酰ACP合成酶有KAS I (FabB)和KAS II (FabF)两种。

每次缩合反应,碳链延长两个C原子,同时在酰基链的β位引入一个酮基(Bergler et al, 1992; D'Agnolo et al, 1975)。

第二步,还原: KAS在延长碳链的同时引入了β位酮基,该基团在β酮酯酰ACP还原酶(-ketoactyl-ACP reductase,KAR,FabG)的作用下加氢还原,转化为羟基集团,将β酮酯酰ACP转化成为β羟酯酰ACP,同时将还原剂NADPH 氧化(Price et al, 2001;2004)。

第三步,脱水:β羟酯酰ACP脱水形成反2稀酯酰ACP为一可逆反应。

该过程由不同底物专一性的两种β羟酯酰ACP脱水酶(-hydroxydecanoyl-ACP dehydratase,HAD):FabZ和FabA催化完成(Iram et al, 2005; Mohan et al, 1994)。

第四步,再还原:循环反应的最后一步由烯酯酰ACP还原酶(FabI) (enoyl-ACP reductase,ENR)来催化完成,将反2烯酯酰ACP还原为饱和酯酰ACP,同时消耗辅因子NADH (Heath et al, 1995; Heathet al, 2002b; Massengo-Tiasse et al, 2008)。

各种细菌间FAS的成分不同,最终的脂肪酸酰基链的长度也有所不同。

一般延伸到16-18个碳原子的链长的脂酰ACP时,碳链停止延长,作为磷脂合成的前体物质被利用(Zhang et al, 2008a;b)。

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医学上称绿脓杆菌,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种。

该菌是革蓝氏阴性细菌,杆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搞清楚铜绿假单胞菌是否有fabI同源基因,若有PafabI 的功能怎样?是否与大肠杆菌的FabI的功能相同抑或有一些相异的功能。

因此我们将本次微生物生理实验的课程名定为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2000年,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并由61位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完成了其基因组的注释工作。

PAO1菌株基因组全长6,264,403bp包含有5565个基因或者假想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测序及注释工作的完成,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酸合成路径提供了方便。

我们可以根据同源序列法克隆目标基因。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基因库有:(1)EMBL,为设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因库,其网上地址为/ebi-home.html;(2)Genbank,为设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基因库,其网上地址/web/search/index.html;(3)Swissport和TREMBL,Swissport是一蛋白质序列库,其所含序列的准确度比较高,而TREMBL只含有从EMBL库中翻译过来的序列。

目前,以Genbank的应用最频繁。

这些基因库是相互联系的,在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也可能在Swissport注册。

从上述数据库中查询所要研究的目标蛋白或基因,然后从中获得基因的全长序列。

根据整个基因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通过PCR 从基因组中克隆该基因。

实验一细菌总DNA的提取与检测一、实验器材铜绿假单胞菌PAO1;WTL缓冲液;PCP缓冲液;异丙醇;70%的乙醇;RNase A;1.5 ml离心管;各种枪头;移液器;水浴锅;高速台式离心机;旋转蒸发仪;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

二、目的要求(1)了解常用的细菌总DNA制备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学习细菌总DNA的操作技术。

三、基本原理细菌基因组的大小一般为1-5 Mb。

制备纯的质量高的总DNA是进行细菌基因组分析、基因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等的基础。

细菌总DNA的制备方法很多,但大都包括两个主要步骤:先裂解细胞,接着采用化学或酶学方法除去样品中的蛋白质、RNA、多糖等大分子,本实验采用Omega公司的SQ Tissue DNA Kit方法简化了提总DNA的步骤,样品首先用WTL缓冲液裂解细胞,用PCP缓冲液使蛋白质沉淀下来,而总DNA存留在上清液中,然后用异丙醇沉淀得到高质量的细菌总DNA。

四、操作步骤(1)细菌总DNA的提取(按Omega的Bacterial DNA Kit方法)1. 用1.5 ml离心管收集1.0 ml过夜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液10,000 rpm 室温离心1 min,每个组收集两管进行后面的操作;2. 去上清液,加入180 μl TE 溶液,充分悬浮细胞后,加入20 uL IS溶液,室温保存10 min;3. 5,000 rpm 离心5min,去上清,加入200 uL BTL溶液充分悬浮细胞;(可选择步骤:对于G+细菌,加入30 uLGP溶液,剧烈震荡5min;将上清转移至另一个离心管。

)将样品于55°C水浴60 min使细胞裂解完全。

4. 加入25μL蛋白酶K,充分混匀,将样品置于55°C水浴60 min,没10 min 颠倒混匀一次,使细胞裂解完全。

5. 加入5μL RNase A 颠倒数次混匀,室温静置20min,(可选择步骤:10,000rpm离心5min,转移上清至另一个干净离心管)6. 加入220 uL BDL溶液,充分混匀,65°C水浴10 min,加入220uL无水乙醇,充分混匀,如果有沉淀,吹打去除沉淀。

7. 将上清转移至吸附柱中,10,000rpm离心离心1min,去承接液;8. 加入500μL HB溶液,10000rpm离心离心1min,去承接液;9. 加入500μL WB溶液,10000rpm离心离心1min,去承接液;10. 重复步骤9一次11. 12000rpm离心2min12. 将吸附柱转移至一个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100μL EB溶液,静置3min13. 10000rpm离心1min,收集洗脱液。

(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DNA1. 清洗并安装好的制胶槽,插入适当的梳子。

2. 称取0.5 g琼脂糖于三角瓶中,加入50 ml 0.5 × T BE电泳缓冲液,称量三角瓶总重量。

摇匀后放在微波炉上加热并且不断摇动,至琼脂糖完全溶解,加水补足原重。

待冷却到约50°C后(不烫手为宜),加4 μl GoldView,摇匀后倒入摆好的18孔制胶板中冷却凝固,1 h以后使用。

3. 凝固后垂直向上拔出梳子。

连同制胶板一同取出凝胶,清理制胶板下侧和制胶槽内的碎胶,放入已装有0.5× T BE电泳缓冲液的电泳槽中,以浸过胶面5 mm 为宜。

4. 用移液器吸取适量DNA样品,1 μl 10 x loading buffer在点样板上混匀后点样,记好各组的点样孔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