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圈起来的不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

―――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目录

实验〇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鉴定的原理

实验一细菌总DNA的提取与检测

实验二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PCR扩增

实验三铜绿假单胞菌pafab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实验四质粒的提取与检测

实验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DNA转化

实验六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I温度敏感突变菌株

实验七铜绿假单胞菌烯酯酰ACP还原酶的原核表达

实验八铜绿假单胞菌烯酯酰ACP还原酶纯化

实验九体外鉴定烯酯酰ACP还原酶的酶活性

实验十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abI突变菌株

实验十一菌落PCR筛选重组子

实验十二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酸合成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〇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鉴定的原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一种细胞生物体重要的基础代谢。生物体脂肪酸合成系统(FAS)为磷脂和类脂等生物质膜组分提供重要的前体物质,同时生物体内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如硫辛酸、生物素以及细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等也都需要以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中间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

在不同生物体内,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过程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但是催化反应的蛋白序列和结构则有着很大的差异。根据合成酶系统的这种差异,人们将脂肪酸生物合成系统分为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FASI)和I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FAS II)(Cronan, 2006)。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和真菌等生物中,该种脂肪酸合成由一个(或两个)分子量较大的多功能酶蛋白催化。这种多功能酶蛋白有多个不同功能的结构域,脂肪酸延伸循环中的各个反应分别在酶蛋白的不同结构域进行(Heath et al, 2002a; White et al, 2005)。II型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分布在细菌,植物和原生动物中,该类生物的脂肪酸合成由一组独立存在的酶催化完成,该系统中各个独立的酶蛋白分别行使一种功能(Cronan, 2006; White et al, 2005)。细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酰基链通过硫脂键连接在酰基载体蛋白(ACP)上。ACP是一种小分子量蛋白,一般由70-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FAS II的核心成员之一。

以大肠杆菌为例,说明脂肪酸合成的路径。

1. 脂肪酸合成的起始: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是以细菌体内的乙酰辅酶A

合成起初的四碳的短链脂肪酸的过程,该四碳的短链脂肪酸(acyl-CoA)及CO

2

产物是酰基链延长反应的基础(Revill et al, 2001; White et al, 2005)。此过程通过羧化、转移、缩合三步来完成:第一步,羧化:乙酰CoA在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作用下转化为丙二酸单酰辅酶A(Mal-CoA)。ACC有4个独立的蛋白构成(AccA,AccB,AccC,AccD),其中AccB的行使功能需要生物素作为共价结合的辅因子(Cronan et al, 2002)。第二步,转移:Mal-CoA在丙二酰转酰基酶(FabD)的作用下将丙二酸单酰基团转移至ACP上,形成Mal –ACP(Jackowski et al, 1987)。第三步,缩合:在β酮脂酰ACP合成酶III(KAS III,FabH)的作用下将乙酰CoA所携带的酰基链合缩合到Mal-ACP上,生成β酮丁酰ACP,起始新的酰基链的生成(Revill et al, 2001)。

图1 大肠杆菌脂肪酸合成途径

2. 酰基链的延长:FASII中有四种关键酶行使碳链延长的功能,该延长过程是以循环的形式进行,每次循环都经过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四个步骤,使脂肪酸碳链延长两个碳原子(White et al, 2005; Zhang et al, 2008a)。第一步,缩合:碳链的延长是由β酮脂酰ACP合成酶(-ketoactyl-ACP synthetase,KAS)来催化完成的。延伸反应中β酮脂酰ACP合成酶有KAS I (FabB)和KAS II (FabF)两种。每次缩合反应,碳链延长两个C原子,同时在酰基链的β位引入一个酮基(Bergler et al, 1992; D'Agnolo et al, 1975)。第二步,还原: KAS在延长碳链的同时引入了β位酮基,该基团在β酮酯酰ACP还原酶(-ketoactyl-ACP reductase,KAR,FabG)的作用下加氢还原,转化为羟基集团,将β酮酯酰ACP转化成为β羟酯酰ACP,同时将还原剂NADPH 氧化(Price et al, 2001;2004)。第三步,脱水:β羟酯酰ACP脱水形成反2稀酯酰ACP为一可逆反应。该过程由不同底物专一性的两种β羟酯酰ACP脱水酶(-hydroxydecanoyl-ACP dehydratase,HAD):FabZ和FabA催化完成(Iram et al, 2005; Mohan et al, 1994)。第四步,再还原:循环反应的最后一步由烯酯酰ACP还原酶(FabI) (enoyl-ACP reductase,ENR)来催化完成,将反2烯酯酰ACP还原为饱和酯酰ACP,同时消耗辅因子NADH (Heath et al, 1995; Heath

et al, 2002b; Massengo-Tiasse et al, 2008)

各种细菌间FAS的成分不同,最终的脂肪酸酰基链的长度也有所不同。一般延伸到16-18个碳原子的链长的脂酰ACP时,碳链停止延长,作为磷脂合成的前体物质被利用(Zhang et al, 2008a;b)。

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医学上称绿脓杆菌,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种。该菌是革蓝氏阴性细菌,杆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搞清楚铜绿假单胞菌是否有fabI同源基因,若有PafabI 的功能怎样?是否与大肠杆菌的FabI的功能相同抑或有一些相异的功能。因此我们将本次微生物生理实验的课程名定为铜绿假单胞菌fab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2000年,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并由61位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完成了其基因组的注释工作。PAO1菌株基因组全长6,264,403bp包含有5565个基因或者假想基因。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测序及注释工作的完成,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酸合成路径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根据同源序列法克隆目标基因。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基因库有:(1)EMBL,为设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因库,其网上地址为/ebi-home.html;(2)Genbank,为设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基因库,其网上地址/web/

search/index.html;(3)Swissport和TREMBL,Swissport是一蛋白质序列库,其所含序列的准确度比较高,而TREMBL只含有从EMBL库中翻译过来的序列。目前,以Genbank的应用最频繁。这些基因库是相互联系的,在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也可能在Swissport注册。从上述数据库中查询所要研究的目标蛋白或基因,然后从中获得基因的全长序列。根据整个基因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通过PCR 从基因组中克隆该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