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最全复习资料-吐血整理
层序地层学知识点总结
层序地层学(一)、层序1.层序:层序是由不整合面或与其对应的整合面作为边界的、一个相对整合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层序列,是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本地层单元。
2.巨层序或大层序:它是比层序大得多的最高一级层序,可以与旋回层序中的一级旋回对应,包括若干个层序。
在层序地层分级体系中应为一级层序。
3.超层序:超层序是比层序大的二级层序,包括几个层序,一般认为超层序应是比巨层序小比层序大的一类层序,是与二级旋回相对应的二级层序。
4.构造层序:构造层序是以古构造运动界面为边界的一类层序。
构造层序与巨层序或大层序相当,是一级层序。
5.层序地层学:是根据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解释,对地层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一门科学。
6.不整合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7.可容空间:由海平面上升或地壳下沉或这两种作用联合而形成的沉积物可以沉积的空间场所。
指沉积物表面与沉积基准面之间或供沉积物充填的所有空间。
8.海泛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其上下水深明显地急剧变化的一个界面。
初次海泛面:是Ⅰ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是水位体系域和海进体系域的物理界面。
最大海泛面:指的是最大海侵时期形成密集段或下超面,在盆地内分布范围最大,为划分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界面。
河流平衡剖面:即河流中的沉积基准面,当河床底部与该面重合,沉积作用达到动态平衡,沉积物总量等于水流冲刷掉的物质总量;当河床底部高于该面,向下侵蚀;当河床底部低于该面,发生沉积。
9.全球海平面:全球海平面指一个固定的基准面点,从地心到海表面的测量值。
这个测量值随洋盆和海水的体积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局部因素无关10.相对海平面:相对海平面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如基底之间的测量值。
11.密集段或凝缩段、缓慢沉积段(condensed section):是由薄层的深海(湖)沉积物所组成的地层,这类沉积物是在准层序逐步向岸推进,而盆地又缺少陆源沉积物的时期沉积的。
层序地层学复习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层序2.准层序3.缓慢沉积段4.沉积体系5.T-R 旋回6.相对海平面7.可容空间8. 进积式准层序组9.层序地层学10.准层序组11.不整合12.体系域13.深切谷14.II 型层序15.敞流湖盆16.沉积基准面17.海泛面18.深切谷19.成因层序20.闭流湖盆21. 退积式准层序组
二、论述题
1.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几方面?它们使用的资料和分析项目各包括那些?2.比较I 型层序和II 型层序在层序边界、体系域组成以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异同。
3.在层学地层学研究中,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有哪些?4.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取得了哪些重要认识?5.全球海平面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控制?6.图示分析不同类型断陷盆地中可容空间的增加方式有哪些差异?7.陆相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相比有哪些差异?这决定了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应有什么特点?8.陆相断陷湖盆中层序边界的形成机理主要有哪几种?
三、作图题
下图是某剖面地层分布形式示意图,它是根据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变量计算后用地质年代线绘制的,每条线上的数字代表时间顺序,间距为10 万年。
做出:(1)识别出层序边界,进行层序划分。
(2)做出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划分出体系域并确定层序类型。
(3)做出0—24(×10 万年)时间段里海平面绝对变化曲线示意图。
层序地层学复习纲要.doc
《层序地层学》夏习要点第一章层序地层学概论1.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层序地层学是在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同位素测年技术等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根据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地层的新技术(方法)。
2.层序地层学的发展阶段:概念萌芽阶段(1948—1977) ................. . …… ------------- 层序概念建立阶段孕育阶段(1977-1988) ------------------------ -------- -------- 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论系统化阶段(1988年一现至) ------------- ----- ■层序地层学综合发展阶段第二章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学派1.控制层序的四个因素是什么:一个沉枳层序的岩性和地层叠苴样式常受四个基本因素的综合影响: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速率、气候2.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可表述为:遵循多个沉积学和地层学第一性原理的沉积地层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这种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在地质历史中周期性地出现,因而具有可预测性。
3.简述层序、准层序、准层序组的概念及准层序组的类型。
答:层序: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它是顶、底为一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一套相对整-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单元。
层序可进一步细分为体系域(system tract),体系域根据其在层序中的位置以及由海平面所限定的准层序组和准层序的堆积型式确定。
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准层序和准层序组。
准层序:准层序是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由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面所限定的、有成因联系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层或层组序列(Van Wagoner, 1985)。
准层序组:是指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具特征堆砌样式的-•种地层序列,其边界为一个重要的海泛面和与之可对比的面,有时它可与层序边界一致。
层序地层学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1层序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以不整合面及与之相当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年代地层框架内的)地层分布形式、沉积环境和岩相展布的成因关系的一门学科。
2不整合: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沿着这个界面,既有地表侵蚀和削蚀(在某些地区也有相应的水下侵蚀),同时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标志。
3海泛面:是一个把新老地层分开的面,它的形成是因为海水深度急剧增加的结果,因此,跨过这个面有水深突然增加的证据。
4首次海泛面:分布在整个陆架上,位于层序内第一个明显的海泛面,又称海进面,是低水位体系域和海进体系域的分界面。
5最大海泛面:朝陆方向延伸最远的海泛面,是高水位体系域与水进体系域的分界面,通常是个下超面,由上覆高水位体系域内前积斜层的趾部下超在海进体系域上。
6密集段:代表可容纳空间达到极大值时的沉积。
由薄的半远海或远海沉积相组成,是沉积物聚集速度很慢,经历时间很长,代表在陆架上的陆源沉积物饥饿的沉积。
7体系域:是一连串同期的沉积体系。
用作称呼每个层序内部三个次一级的小类。
Ⅰ型层序中低水位、海进、高水位体系域,Ⅱ型层序可分为陆架边缘、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
8沉积体系:一串现在仍积极作用的(现在的)或推测的(古代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三角洲、河流等)从成因上联系到一起的岩相组合。
9地震相:可以理解为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
是由沉积环境(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
各地震层序的总体沉积特征所形成的地震响应。
10准层序:是以海泛面及与之相应的面为界的,成因上有联系的,相对整一的层或层组构成。
一般厚度为几米至几十米,分布范围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延续时代一百年至一千年,是层序构筑的基本单位。
11准层序组:是由一系列成因上相关的准层序组成的,叠加在一起并具有明显的叠加特征的地层组合,一般以大的海泛面和与可与之对应的面为界面。
12全球海平面:仅指海平面相对于一个固定基准面的位置,例如地心,与局部基准面是无关的。
层序考试重点
层序地层学原理重点总结亮亮异族做这是层序地层学的考试重点,考前看看保你考试必过。
层序地层学:是根据露头,钻测井,地震资料总结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综合地质解释的科学。
层序: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地层单元,它是由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一个相对整合的有内在成因联系的层序列。
准层序:是有一个湖(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界面为边界的,相对整合的,有内在联系的岩层或岩层序列所组成。
湖(海)泛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其上下水深有明显的剧烈变化的一个界面。
准层序组:一系列具有明显叠加模式的,有内在联系的准层序列。
不整合: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面,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缓慢沉积段:是有薄层的深海(湖)或半深海(湖)沉积物所组成的地层,这类沉积物在准层序逐步向岸推进而盆地又缺少陆源沉积物时期沉积的。
体系域:一个有联系的同时期的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沉积体系:一组在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上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
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原因:①海水体积变化(大陆冰川的消长,孤立海盆效应)②海盆溶剂的变化(海底扩张,局部地区的构造运动,海底沉积作用)③海面起伏变化(月球和太阳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易识别形成准层序的环境:海(湖)岸平原,三角洲,海滩,滨浅湖,河口湾,大陆架环境。
不易识别形成准层序的环境:河流环境,冲击环境,风成环境,深海环境。
准层序边界形成的机理:泥岩压实作用,幕式断层活动,海平面升降。
海泛面及与之相对应的界面的特征:把典型的准层序叠加模式分开;可与层序边界一致;可以是体系域的下超界面或边界。
一型层序:是有LST,TSY,HST组成的。
二型层序:是有SMST,TST,HST,组成的。
陆架破折边缘型盆地地特点:①具有界线分明的陆架,陆坡,盆底地形;②具有斜坡地形格架;③具有可能的盆底海下扇和斜坡扇的沉积作用。
斜坡边缘型盆地:一般形成二类体系域。
上超:它的形成与沉积底层的底部,表示原始底层沿上倾方向依次超盖在前一个更陡的界面上顶超:形成于或接近于沉积地层的顶部这些几何上的特征记录由于基准面变化或构造沉降产生的沉积环境向迁移。
层序地层学专题
之二
2.有关层序发育控制因素的基本概念
绝对海平面变化曲线与绝对海平面变化速率曲线 • 绝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全球性 --可简化为似正旋波曲线 • 绝对海平面变化速率曲线—相当于对绝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求时 间导数 --有关描述:正极值点—高位点,变 化速率为零 负极值点—低位点,变 化速率为零 F拐点—下降翼拐点,变 化速率负值最大 R拐点—上升翼拐点,变 化速率正值最大
之二
2.有关层序发育控制因素的基本概念
构造升降曲线与构造升降速率曲线 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与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曲线 由前面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定义可知: •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 — 就是绝对海平面变化曲线与构造升 降曲线的叠加 即:Αr=Ae(全球海平面变化)+As(构 造升降) •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曲线—即对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求导 也是绝对海平面变化速率曲线与 构造升降速率曲线的叠加 即:dAr/dt=dAe/dt+dAs/dt
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或者与之可以对比 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年代 地层框架内的岩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具有旋回性的、成因上有联系 的并可置于年代地层框架内的沉积岩层关系。
之二
2)层序、准层序及准层序组
层序—Sequence
之二
5)层序及旋回的级别
关于三级层序的时限:
国外大多数学者 Vail Mithchum Van Wagner Wang 1—10Ma 0.5—3Ma 1Ma 2—5Ma
之二
2.有关层序发育控制因素的基本概念
海平面变化曲线 绝对海平面变化--以某一固定点(通常是地心)为参 照点, 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原始沉积表面为参照点,反映 的海平 面变化; 它受着绝对海平面变化和地区性构造升降变化的影 响; 问题是原始沉积表面如何确定?是处于或接近海底 的一个 基准面,还是层序的底界面? 海水深浅变化—以瞬时沉积表面为参照点,反映的 海平面变化; 它受着绝对海平面变化、地区性构造升降变化、沉 积物供给的控制。
层序地层学重点考点
层序地层学重点班1..理论部分:(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层序;体系域;基准面;可容纳空间;最大海泛面;密集段等。
(背诵)(2)I型层序地层学的经典模式、构成及特点。
(要理解)(3)I型层序的判别方法及形成过程。
(要理解)(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准面旋回与A/S比值、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体积分配、相分异作用。
(背诵)2.地震部分(实习过程的主要内容,考试应该占的比重不大,但要会判别地震相,如冲积扇,扇三角洲,河道,水下扇等一些典型的地震相。
具体看ppt关于地震相的课件,打印出的效果不行看不清楚,假如看不懂问周围的同学)(1)地震层序界面的识别方法;(2)地震层序界面的闭合解释;(3)地震相的概念、地震相的解释;3.钻井部分(1)钻井层序界面的识别;(2)钻井层序旋回的划分;(前面的话:层序地层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在理解+背诵的模式下效率更高,效果会更好。
所以文中图件可能比较多,主要是辅助进行理解。
本次总结是在班级上一份重点的基础上完成的,着重是对I型层序结构体系域划分进行了补充,其中黑体部分是很作者认为很重要的内容。
楷体字是作者自己加上去的,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2011-1-12 gjw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新年愉快)层序地层学发展历史(三个阶段)1.概念萌芽阶段(1949-1977)―层序概念建立阶段2.孕育阶段(1977-1988)-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P.R.Vail(1977)等人编著的《地震地层学》为标志3.层序地层学综合发展阶段(1988至今)以P.R.Vail(1988)等人编著的海平面变化综合分析》以及Sangree,Wagoner和Mitchum 等人的层序地层学文献的发表为标志。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对整个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总结,了解)1.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体系建立三大不同学派层序及层序边界的概念三大体系域概念的建立全球海平面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可容纳空间概念2.三大理论体系(即三大学派,三个观点)Exxon公司以P.Vail为代表的经典层序地层学派(以陆上剥蚀面作为层序边界)Galloway的成因层序地层学(以最大洪泛面为层序边界)T.A.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水进水退旋回划分层序)3.五大方法体系地震层序地层学分析(课程中重点讲述了,老师提纲中地震部分)测井层序地层学分析(课程中重点讲述了,老师提纲中钻井测井部分)(以下三个方法老师未讲述)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层序地层学模拟分析、地化层序地层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原理的隐含两个重要条件 源源不断恒定大物源供给;构造控制下古地形对层序分布的影响;在整个层序地层学学习过程中,主要围绕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来讨论,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不完全适用于我们所学的经典的层序学理论。
层序地层学最全复习资料-吐血整理
一.名词解释1.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研究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关联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2.层序:(Sequence)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3.I型层序边界面:一个区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
即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产生。
4.II型层序边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5.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6.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7.沉积滨线坡折带:(Depositional shoreline break)陆架剖面上的一个位置,是沉积作用活动的地形坡折,在此坡折向陆方向,沉积表面接近基准面,而向海方向沉积表面低于基准面。
8.陆棚坡折带:(Shelf-break)大陆架与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
9.体系域:(Systems tract)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10.低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 I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
在具陆棚坡折的深水盆地的沉积背景中,低位体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和海平面相对上升时形成的低位前积楔状体以及河流深切谷充填物组成的。
低位体系域以初次海泛面为顶界,其上为海进体系域。
11.海进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由一系列向陆推进的退积准层序组成,沉积作用缓慢。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低水位体系域(2)下切谷(3)T-R层序(4)新增可容空间(5)进积式准层序组:(6)密集段(7)高水位体系域(8)整合(9)I型层序(10)层序地层学(11)准层序(12)敞流湖盆(13)可容空间(14)不整合(15)层序(16)Ⅱ型层序(17)陆架边缘体系域(18)绝对海平面(19)湖侵体系域(20)体系域(21)海浸-海退旋回(22)海泛面(23)基准面(24)凝聚(缩)层二、填空题1.层序地层学中主要有四个控制变量,它们控制了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沉积作用和岩性,它们是:,,,。
2.当海平面相对上升并且低速物源供应时,形成海侵体系域。
海侵体系域底界为,顶界为,其准层序组多为。
3.层序是所组成,其顶、底界为。
4.I型层序边界是在海平面期间形成,在地震剖面上可见明显的反射结构;具有等地表暴露标志。
5.海平面的相对上升或下降控制了新增可容空间的变化,海平面相对上升, 可容空间,相反可容空间。
6.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因素有;;;等。
7.低水位体系域的下界为,上界为下一个。
低水位体系域则由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构成。
8.在典型的向上变粗准层序中,由下而上,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砂岩、泥岩比例;在向上变细的准层序中,由下而上,岩层组变薄,砂岩颗粒变,砂岩、泥岩比例。
9.根据沉积速率与新增空间速率之比,可将准层序组中的准层序叠加模式分为、和三种类型。
准层序组的形成条件为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间。
10.依据粒度变化,准层序的类型有及;在典型的中,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粗,砂岩、泥岩比例向上增加。
11.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发育一个理想的型层序,具有、和体系域。
12.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和。
13.层序地层学发展简史可以划分为,,等3个阶段。
14.地震地层学应用反射波的终止或消失现象划分层序。
反映层序底界的反射终止现象有和;反映层序顶界的反射终止现象有、。
15.高水位体系域的下界为,上界为下一个层序的边界。
层序地层学(理论部分)复习资料
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层序地层学支撑学科体系:地震地层学生物地层学(与以岩性相似性为依据的岩性地层学无关)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贡献/为什么说层序地层学时地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层序地层学的重要作用:1、消除了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命名混乱的现象;2、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3、建立了地层分布模式;4、提高了对地层分布预测的能力;5、将地球科学的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阶段:概念萌芽阶段(1949-1977)——层序概念建立阶段Sloss、Krumbein和Dapples(1948)同时提出的地层层序概念标志为当今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提供了概念基础孕育阶段(1977-1988)——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阶段P.R.Vail(1977)等人编著的《地震地层学》为标志产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理论系统化阶段(1988年-现至)——层序地层学综合发展阶段以P.R.Vail(1988)等人编著的《海平面变化综合分析》以及Sangree,Wagoner和Mitchum等人的层序地层学文献的发表为标志。
给沉积学和地层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三大层序学派:1、Exxon公司以P.Vail为代表的经典层序地层学派(被广泛应用)2、Galloway的成因层序地层学3、T.A.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提高精度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增加预测性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拓宽应用范围是潜在的发展方向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差异性:盆地类别海相盆地湖相盆地控制因素全球海平面变化,盆地沉降,沉积速率,气候构造沉降,物源供给气候,古地形水动力条件海底火山等,波浪,潮汐,海流,风暴。
大陆水流,波浪,湖流沉积范围海岸带,陆架,陆坡,深海区冲积扇,河流沉积区,湖泊沉积区沉积层横向连续性横向延伸距离大,连续性好横向延伸距离较短,连续性差构造影响大范围影响,相对较弱频繁影响,相对较强层序厚度及变化层序厚度大,一般数十米至数百米,厚度较稳定层序厚度相对较小,一般为数十米至百余米,厚度变化较大沉积相变化沉积相连续,稳定,相变逐渐过度沉积相变化快,相的突变常见体系域特征海侵海退幅度大,体系域特征明显湖水进退频繁,幅度较小,体系域特征不明显预测难易程度相对较易相对更复杂,困难层序地层学的经典定义:“研究以侵蚀面或沉积间断面、或者与之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年代地层框架内岩石间的关系。
经典层序地层学资料
谢谢!
层
米级。
低
序 划 分
位 体
时限3-8万年
系 域
单砂层到单泥岩层级别的旋回。
形成层序的驱动机制
一级海平面变化形成一级层序,普 遍解释为与超大陆的增生和裂解有 关。当超大陆拼合时,洋脊体积最 小,而洋盆体积达峰值( 如二叠纪的 Pangea 时期) ,导致全球海平面降低; 而当超大陆裂解时情况正好相反, 洋脊重新开始扩张,海水再一次向 陆架边缘迁移。
以层序界面属性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层序 级别体系
准层序 准层序: 以海泛面界,连续整合的小旋回
一
四级层序
个
三
(准层序组)
级 层 序 内
高
为一个完整旋回地层
位
体 系
细-粗-细
的
域
(或从粗-细-粗)
四
级
海
五级层序
、 五
侵 体
准层序:相当于五级层序,
系
时限3-8万年。单砂层到单
级
域
泥岩层级别的旋回,层厚为
三级海平面变化的驱动机制很可能是板块 内部水平压力的周期性变化或地球大地水 准面的变形作用。
三级以下旋回( 层序) 在显生宙岩石序列中发 育广泛。很可能是( 亚) 米兰科维奇旋回引起的 气候周期性变化形成的。
一至三级旋回发育的频率低,持续时间长,故 统称为长周期旋回( 层序) ; 相反,三级以下旋 回发育的频率高、持续时间短,故统称为短周 期旋回( 层序)
雾迷山组白云岩夹泥质或粉砂质条带
高位体系域( HST)
高位体系域形成于相对海平面 变化高位和下降时期。当上升 速率小于沉积速率时, 就产生了 正常海退。因此, 沉积趋势和叠 置方式是由加积和进积过程的 混合作用所控制的。
层序地层学复习题
层序地层学复习题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地球上不同岩层的形成、相互关系以及地层序列中的信息。
对于学习地质学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层序地层学复习题,帮助您巩固知识和检验学习成果。
1. 什么是地层?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地层的划分主要依据什么进行?请简要介绍。
3. 请简要说明地层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4. 层序地层学主要关注地层的哪些特征和信息?5. 什么是沉积物?沉积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6.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7. 如何通过岩层中的地层展布和特征来判断沉积环境?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8. 地层的垂向变化规律有哪些?请列举并解释。
9. 如何绘制地层剖面图?请简要描述步骤和注意事项。
10. 地层的年代对地质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请阐述。
11. 地层的对比分析是层序地层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什么要进行地层对比?请解释。
12. 请简要描述曾经代表比较地层学的经典方法有哪些,以及它们的主要原理。
13. 什么是层序地层学的层序层?如何确定层序层的界线?14. 层序地层学在石油和煤炭勘探中有何应用?请简要说明。
15.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描述。
以上是一些关于层序地层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您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习资料,深入理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解答题目,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祝您取得好成绩!。
操应长教授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
操应长教授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操应长教授《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定义层序地层学:是根据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综合解释的学科。
时间的概念:界⾯是⼀个时间段旋回性:⼀套层序就是⼀个旋回,与地层旋回⼀致。
时间格架:全盆地对⽐的等时沉积体系。
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在层序内部没有主要的间断⾯。
定义:基于属性分析定义的地层学分析:岩性地层学,⽣物地层学,磁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异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性地层学:基于岩⽯性质分析,岩⽯地层单元间的界⾯常为不等时的岩性界⾯。
层序地层学:异地层学:介于岩性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间。
基于边界不连续⾯界定的地层单位,其界⾯为不连续⾯(以岩性地层接触关系为表现)⼆、⼆、发展三阶段:(⼀)概念的提出(⼆)地震地层学反射波速度反映密度差异核⼼:全球海平⾯变化具有⼀致性,海平⾯变化控制了层序发育的特点。
应⽤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可预测和确定盆地的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和区域分布。
(三)层序地层学的综合发展阶段三、层序地层学的特点⼀)科学性1、统⼀性:构造运动、海平⾯变化2、等时性:等时界⾯3、时间性:层序界⾯代表⼀个时间段。
⼆)预测性三)综合性多种资料、多个学科的综合四、层序地层学⾯临的问题五、概念和术语的统⼀问题1、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成因问题2、层序地层学单元的级序划分3、深⽔层序地层学研究4、陆地沉积的层序地层研究:closs、vail第⼀章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海(湖)平⾯与可容空间绝对海(湖)平⾯/全球海平⾯:指海(湖)⾯相对于⼀个固定基准⾯如地⼼的⾼度,与盆地内局部因素⽆关,其升降变化多受盆地位置、⽔深、盆内沉积物量等因素控制。
相对湖(海)平⾯:沉积盆地的基底距离湖(海)⾯的⾼度,反映湖(海)盆基底的局部沉降或上升,其升降变化受控于湖(海)平⾯和湖(海)盆基底的位置。
湖(海)⽔深度:指沉积湖(海)盆内沉积物表⾯距湖(海)⾯的⾼度,其⼤⼩受控于相对湖(海)平⾯的位置与已形成的沉积物厚度。
地层考试整合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1间断:沉积间断简称间断,指在沉积过程中出现的中断不连续现象,沉积间断不同于地层缺失,他仅包含一个短暂停止沉积的时间间隔,-•般在恢复沉积以前很少或未发生过侵蚀作用,生物的不连续往往反映沉积的不连续或沉积间断,因此常用生物地层方法来推断沉积间断2层型:P21是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质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典型剖面或界线。
由于地层划分依据、地层单位的种类是多重的,所以地层单位的层型也是多重的。
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有不同的层型。
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层型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点,它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的标准。
这个特定的间隔就是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特定的点就是界线层型。
3延限带:P65;是指由某一个或多个生物类别的己知地质延限所代表的一段地层体。
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整个延续范围之内所代表的地层体,代表该类生物从“发生”到“消亡”所占用的地层。
“延限” 一词具有地层延限和地理延限两种含义。
延限带是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其整个范围内所代表的地层。
种、属、科来划分的。
4标志层:P50. 51标志层在岩石地层中极为重要,代表了某一重要地质事件,标志层常常是特殊的单一岩性层,厚度不大、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区域稳定的岩层可做标志层。
多用来作为划分级别较高的地层单位的标志。
5退积序列:?(沉积学P100)当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小于盆地的沉降速度时冲积扇砂体向源区方向退积,或者向侧向转移,其结果便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型的正旋回沉积层序。
6生物层序律:P61生物的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
因此,一般来说,年代越老的地层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
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和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这就是生物层序律。
地层学复习
地层学复习⏹地层学:研究地层的形成顺序和年代,进而阐明各种(层状)岩石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展布规律。
⏹地层: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
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
地层与地层之间有明显界面分开。
这些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岩性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变化所导致的十分明显的界面。
⏹模式剖面(层型):据以建立一个新的地层单位、具有主要特征的典型剖面。
它应具备一定厚度、地层出露齐全、化石比较丰富、顶底界线清楚、并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单位的关系明确等特点。
⏹标准剖面:凡根据模式剖面在其它地区选定的典型剖面,作为本地区对比标准的剖面。
参考剖面:模式剖面确立后,可作为模式剖面标志的、参考用的某一地层单位或某一地层界线的剖面。
用以帮助阐明模式概念或把模式概念延展到非模式地区。
它可以是副层型或次层型。
⏹整合——连续、二者之间没有发生长期沉积中断⏹非整合——地层与非层状岩石(岩浆岩及变质岩)之间,岩浆岩等遭受风化剥蚀⏹不整合——不连续、发生长期沉积中断或陆上剥蚀导致广泛地层缺失◆角度不整合:地层缺失+产状不一致◆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地层缺失+产状一致◆似整合——假整合的一种,缺乏清晰的侵蚀面地层缺失:地质时期中地层沉积记录的比较大的缺失。
通常表现为地层之间的不整合。
缺失原因是该地区根本就未曾有过该地层的沉积,或是沉积后在上覆地层沉积前就遭受了剥蚀。
其停止的沉积时期,也就是对老地层侵蚀破坏的时期。
地层缺失的判别标志:◆生物不连续,缺失相应时代的化石◆沉积不连续,发育底砾岩(由下伏地层风化剥蚀的砾石组成,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高,位于地层的最底部,其下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面)◆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谱系带、间隔带、富集带◆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作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进而证明这些地层单位是否在层位上相当,在时间上相近.这种工作方法称为”地层对比“。
层序地层学讲义第二篇
海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影响因素对比
一、构造作用对层序的控制
• 盆地构造演化往往被认为是形成陆相层序的一种主控因素, 甚至是形成陆相层序的最主要控制因素。
•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盆地构造演化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即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不是连续的,是间 歇的或幕式的。正是这种幕式的盆地构造旋回控制了某些 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
• 晚第三纪,干旱气候带整体向北迁移,退缩到中国内 蒙古和河北北部地区,其他地区均为受到海洋环境气 候影响的潮湿气候带。
第一节 陆相湖盆地质特征
一、陆相湖盆构造特征 二、陆相湖盆气候特征 三、陆相湖盆沉积旋回特征
三、陆相湖盆沉积旋回特征
• 关于沉积旋回分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但在 本世纪70年代,Vail等人将沉积旋回的形成与 海平面的相对变化联系起来,并且认为,海平 面变化旋回在全球可以对比,也就是说,海平 面变化旋回并不是由局部构造事件引起的,而 是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结果。实际上,中国中新 生代陆相湖盆沉积物的垂向演化存在明显的旋 回性,这些沉积旋回主要受控于盆地构造活动 的多期性、阶段性,受控于海平面相对变化和 沉积物供给的周期性。
第二节 陆相层序地层主控因素
一、构造作用对层序的控制 二、气候对层序的控制 三、物源供给对层序的控制 四、古地形对层序的控制
二、气候对层序的控制
• 曾有一些学者认为,气候是确定陆相层序地层的 关键因素,例如可用米兰科维奇旋回来预测各种 气候带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速率的瞬时变化情况, 进而,在了解有关古纬度和盆地类型之后,就可 以利用与气候控制作用相关的旋回地层模式预测 陆相地层的主要沉积相的空间分布。
• 显然这种盆地基底沉降的差异特征影响了盆 地演化的历史。与盆地基底沉降历史相对应,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均可 被划分成三个演化阶段,即早期断陷阶段、 中期拗陷阶段和晚期萎缩消亡阶段 .
层序地层学-总结
层序地层学总结理论部分: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顶、底以不整合和可以与之对比的整合为界所限定的三维沉积组合体。
体系域;同一时期内具成因联系的沉积体系组合,为层序构成单元。
每个体系域都解释为与全球海水面变化曲线的某一特定间段。
基准面:分割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理论均衡面。
“在该面之上,沉积物不能停留;在该面之下,可以发生沉积作用和埋藏作用”。
可容纳空间;指可供沉积物堆积的空间,是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构造沉降二者的函数。
(=全球海面变化增量+盆地沉降增量+沉积压实增量)最大海泛面;一个层序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是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的分界面,是海侵体系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
密集段:指在极缓速度下沉积的地层段,一般很薄,缺乏陆源物质,发育于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岸线海侵最大时期,沉积于陆架、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
其代表大陆边缘饥饿性沉积时期内的缓慢沉积作用,并且能够与下超面相对应。
2其他概念及知识点层序地层学: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或者与之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年代地层框架内岩石间的关系。
准层序;由相对整合、成因上相关的层或层组所组成的序列,以海(湖)泛面和与之可以对比的面为界。
相当于四级或五级沉积旋回。
准层序组;由成因上相关的若干小层序所组成的序列,其垂向上构成一个特征的叠加型式。
准层序组内的各小层序的叠加型式有前积、退积和加积三种。
不整合:一个分开新老地层的界面,沿着这个面存在陆上侵蚀削截(在某些地区为可与之对比的海底侵蚀面)的证据,或者存在明确重要沉积间断的陆上暴露的证据,并具有的明确的沉积间断。
Ⅰ型不整合;发育于快速的海平面下降、更迅速的构造沉降期。
海岸线可能移至陆架边缘,伴随着陆架下切谷的发育和海底峡谷的深切作用,陆表遭受广泛的侵蚀作用。
碎屑岩块沿着峡谷体系被搬运至陆架斜坡的底部,形成了广泛的低水位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讲义-第五章
应 用
2(郝诒纯,1981、高瑞琪等,1991)。
的
依
据
一
、
层
序 地
第五章
非海相层序地层学
层
学 6.沉积物供应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在 非
在非海相沉积盆地中,沉积学家承认物源及沉积
海 物供应速度对陆相地层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沉积
相 物供应速度愈快,盆地充填愈迅速,砂岩沉积厚,
沉 水体深度愈来愈小。持续时间的快速充填,将导致
据 旋回。在渤海湾盆地中,普遍可以见到下红粗、中黑细、
上粗杂的重复性旋回。
一
、 层
第五章 非海相层序地层学
序
地
任何具有旋回性或周期性的沉积地层,无论为海
层 相成因或非海相成因,都能够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
学 在
概念进行解释研究(徐怀大,1992)。
非 海 相 沉
层序地层学在理论上的核心就是海平面(或基准面) 的相对变化或可容纳空间增长速度的变化控制了地层 的分布型式。虽然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影
盆
含早(K2晚
地
期~中新
中
世中期)、
应 用
晚(主要指 中新世晚
的
期~早更
依 据
新世)两期。
一 、 层 序 地 层 学 在 非 海 相 沉 积 盆 地 中 应 用 的 无疑这些构造旋回与构造运动相联系。早燕山亚旋回顶界的构造运动, 依 地质记录为龙爪沟群及其相当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的不整合。中燕山 据 亚旋回的地质记录表现为早白垩世地层超覆在中、晚侏罗世火成岩地
沉 辽等盆地的沉积基准面变化作了系统的研究,
积 胡炳煊(江汉)等也作过类似的研究。由已有的
盆 成果分析,东部盆地的基准面出现过多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研究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关联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2.层序:(Sequence)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3.I型层序边界面:一个区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
即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产生。
4.II型层序边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5.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6.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7.沉积滨线坡折带:(Depositional shoreline break)陆架剖面上的一个位置,是沉积作用活动的地形坡折,在此坡折向陆方向,沉积表面接近基准面,而向海方向沉积表面低于基准面。
8.陆棚坡折带:(Shelf-break)大陆架与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
9.体系域:(Systems tract)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10.低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 I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
在具陆棚坡折的深水盆地的沉积背景中,低位体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和海平面相对上升时形成的低位前积楔状体以及河流深切谷充填物组成的。
低位体系域以初次海泛面为顶界,其上为海进体系域。
11.海进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由一系列向陆推进的退积准层序组成,沉积作用缓慢。
海侵体系域顶部与具有下超特征的最大海泛面(MFS)相对应。
顶部沉积物以沉积慢、分布广、富含有机质和非常薄的海相泥岩沉积的为凝缩段特征。
12.高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H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上部的体系域,是海平面由相对上升转变为相对下降时期形成的,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因此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者多个准层序组。
13.陆架边缘体系域(Shelf-margin systems tract,简称SMST):是与II型层序边界伴生的下部体系域,以一个或者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
陆架边缘体系域由陆架和斜坡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组成,它们以层序边界为底部边界、由海进面为顶部边界的加积型或前积型准层序组构成。
14.海泛面:(Marine flooding surface)是一个新老地层的分界面,穿过这个界面会有证据表明水深的突然增加。
15.首次海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I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响应于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超对应的界面,也是低位与海侵体系域的屋里界面。
16.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是层序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体系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它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缩层伴生。
17.准层序:(Parasequence)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的面为界的、由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和序列。
18.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s)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具特征堆砌样式的一种地层序列。
19.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是指可供沉积物潜在的堆积空间(Jerrey,1989),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的综合表现,并受控于沉积背景的基准面变化,或者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沉降的函数。
20.凝缩层:(Condensed setion)沉积速率很慢、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21.并进型沉积:在正常的富含海水的陆棚环境,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当较慢,足以使得碳酸盐的产率与可容空间的增长保持同步,其沉积以前积式或加积式颗粒碳酸盐岩沉积准层序为特征,并且只含少量海底胶结物,这种沉积方式为并进型沉积。
22.追补型沉积:在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快、水体性质不适宜碳酸盐岩产生情况下,碳酸盐岩的沉积速率明显低于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多由分布较广的泥晶碳酸盐岩组成。
二.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1. 海平面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海平面变化是形成以不整合面以及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成因相关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因。
层序地层学可以成为建立全球性地层对比的手段。
2.四个变量控制了地层单元几何形态和岩性:一个层序中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和岩性由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速率和气候等四个基本因素的控制。
其中构造沉降提供了可供沉积物沉积的可容空间,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地层和岩相分布模式,沉积物供给速率控制了沉积物的充填过程和盆地古水深变化,气候控制了沉积物类型以及沉积物的沉积数量。
实际上,一个沉积层序和地层叠置样式常受四个基本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图示并说明三种准层序组序列特征:(1)进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较年轻的准层序依次向盆地中央方向推进。
尽管进积准层序组中的每个准层序都是在一个向上粒度变粗、水体变浅的沉积序列,但是对于整个进积式准层序组来说,在盆地的某一个位置,自下而上,砂岩厚度不断增大,泥岩厚度不断减薄,砂泥比值加大,总体上构成一个向上水体变浅的准层序堆砌样式。
(2)退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年轻的准层序依次向陆方向推进。
尽管每个准层序都是进积作用的产物,但就整个退积式准层序组垂向序列而言,自下而上,砂岩单层厚度减薄,泥岩厚度增大,砂泥比值降低,沉积水体向上变深,整体构成水体向上变深的准层序堆砌样式。
(3)加积式准层序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基本等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是形成的,所以相邻的准层序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岩相侧向移动。
对于整个加积式准层序组垂向序列而言,砂泥岩沉积厚度和砂泥比值没有明显变化,整个构成每个准层序沉积水深基本不变的地层堆砌样式。
四.对比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I型层序与具台地边缘碳酸盐岩I型层序之间的特征:五.简述具陆棚坡折带的海相碎屑岩I型层序低位体系域特征:(1)低位体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速率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构造沉降速率时,以及海平面相对缓慢上升时形成的,其底为I型不整合界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其顶为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初次海泛面。
在具陆棚坡折的盆地中,低位体系域常由盆底扇、斜坡扇、低位前积楔状体组成。
(2)LST组成特征:1.盆底扇(Basin floor fan)①概念及形成:是指沉积在盆地底部或大陆斜坡下部的海底扇,其形成与斜坡上的峡谷侵蚀以及陆棚暴露地表发生河流回春下切作用密切相关。
即在形成I类层序界面时,由于陆棚部分或全部出露地表遭受剥蚀,沉积物越过陆棚和大陆斜坡,通过深切谷和斜坡峡谷以点物源的供应方式在盆底形成盆底扇。
②边界特征:盆底扇底界面与低位体系域底界一致,顶界面为一下超面,常被斜坡扇和低位前积楔状体下超。
③沉积特征:盆底扇作为重力流沉积物可用鲍玛序列的AB,AC段组合或被截切的A段描述。
盆底扇内扇为序列不明显的、互层的砂砾岩,中扇为向上粒度变细、砂层厚度减薄的水道化沉积序列,外扇为向上粒度变粗、砂层变厚的非水道化沉积序列,在外扇部位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砂质朵状体。
2.斜坡扇(Slope fan)①概念及形成:于大陆斜坡中部或底部的重力流沉积体,它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晚期或上升早期形成的。
②沉积特征:斜坡扇可沉积于盆底扇之上,也可沉积在比盆底扇更近源的地方,其顶被低位前积楔状体下超。
斜坡扇可以与盆底扇同期沉积,也可与低位前积楔状体同期沉积。
由于斜坡扇形成时,陆棚上河流下侵趋于停止,粗粒物质往往优先充填在深切谷内,因此斜坡扇粒度和砂泥比均比盆底扇沉积物更细更低。
典型的斜坡扇呈开阔裙边状,以发育有堤活动水道和溢岸席状韵律浊积砂为沉积特征。
3.低位前积楔状体(Lowstandprograding wedge)①概念及形成:在海平面相对上升期间形成的,由进积到加积准层序组构成的楔状体,它主要位于陆棚坡折向海一侧,并上超在先前层序的斜坡上。
②沉积特征:楔状体的近源部分有深切谷充填沉积物及其在陆棚或陆坡上伴生的沉积物组。
远源部分由厚层富泥的楔状体前积单元组成,在低位前积楔状体早期沉积物中可包含有互层的薄层的浊积岩。
随着海平面的相对上升,河流砂体的连通性降低,而煤层、越岸页岩、泻湖相以及三角洲沉积物不断发育。
4.深切谷(Incised valley)①概念及形成:是指因海平面下降、河流向盆地扩展并侵蚀下伏地层的深切河流体系及其充填物。
在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期,陆棚因暴露受到河流体系的侵蚀形成深切谷地并构成沉积物的搬运通道。
②沉积特征:在低位体系域形成期,因海平面突然下降,深切谷可与下伏陆棚泥岩呈突变接触,并且具有典型的电测曲线响应,这种垂向不同环境成因的、缺少过渡相的相变接触关系是在海平面相对下降期间,沉积相向盆地方向迁移造成的。
六.图示并说明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在某些坳陷型盆地中,由于缺少地形坡度的明显变化以及缺乏确定初次湖泛面的其它标志,只能在该类盆地中确定出最大湖泛面,该类盆地中的一个层序划分成水进和水退体系域或称为湖侵和湖退体系域。
关键是在确定层序边界的基础上,确定最大湖泛面的位置。
一般来说,与最大湖泛面对应的凝缩层常是由质纯、粒细、色暗的深水环境沉积物构成的,它富含有机质和生物,化石,发育页理或季节纹理,可见自生黄铁矿等矿物。
在地震剖面上,它不仅对应于滨岸最远的向陆上超点,而且向盆地中央方向具有明显的下超反射结构。
在测井曲线上,凝缩层表现出高伽马值泥岩等。
水进体系域底界为层序边界,顶界为最大湖泛面,以湖泊水体不断扩张为特征;水退体系域底界为最大湖泛面,顶界为层序边界,以湖泊水体不断收缩为特征。
七.简述碳酸盐岩I型层序边界标志--古岩溶的特征①古岩溶面常是不规则的,纵向起伏几十至几百米。
岩溶地貌常表现为岩溶斜坡和岩溶凹地;②地表岩溶主要特征为古土壤的紫红色泥岩,灰绿色铝土质泥岩以及覆盖的角砾灰岩、角砾白云岩。
风化壳顶部的岩溶角砾岩往往成分单一,分选和磨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