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概论-染织工艺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罽[jì ] 【字义】:1.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 西:“狗马被缋~。”2.鱼网。
3.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1)时代特征:麻纺丝织技术有了新突破,丝绸逐渐普及到 民间。织、绣、染技术的空前发展,为汉代大规模开通丝绸之 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丝织品种类:罗、纨、锦、绣、绢、绮、缟等。 (3)产品地区特色:齐纨、鲁缟、卫锦、荆绮闻名天下。 (4) 纺织技术:麻纺和葛纺技术由原来搓法发展为绩法。 (5) 染织技术:练染业逐步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印染 工艺有敷彩、版印工序;染色分石染和草木染两种。 纨:细绢,细的丝织品:纨素;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有素罗与纹罗之分; 绫: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始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绫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用于书 画装裱,制作衬衫、睡衣等。 绢:生丝织物,厚而疏者称绢;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缟:未经染色的绢;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绸:一种薄而软的丝织品;缎:一种质地厚密而有光泽的丝织物。 战国罗地龙凤虎纹绣
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 织纹衣、蔽膝穿戴展 示图。这个时期的织 物颜色,以暖色为多, 尤其以黄红为主,间 有棕色和褐色,但并 不等于不存在篮、绿 等冷色。只是以朱砂 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 色,比其他颜色更鲜 艳,渗透力也较强, 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 保存至今。经现代科 技分析,商周时期的 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 用,尤其是红、黄等 正色,常在织物织好 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 复原绘制)
2.蜡染: 蜡染的特点:(1)古老的染色工艺;(2) 浸染;(3)蜡染工艺又称为蜡防工艺; (4)可形成冰纹。 蜡染的材料与工具:(1)织物;(2)蜡 (动物性蜂蜡、植物性木蜡、矿物性石 蜡);(3)染料(蜡染制作中常采用低温 染色工艺);(4)绘蜡工具;(5)染色 器具。 蜡染的制作工艺:设计、绘稿、融蜡、上 蜡(描蜡法、刷蜡法、点蜡法、洒蜡法)、 冰纹处理(自然冰裂法、捏皱冰裂法、折 叠冰裂法、敲打冰裂法、冷冻冰裂法、刻 划冰裂法)、染色、脱蜡(烫蜡吸附法、 开水煮蜡法)、蜡染后处理
手工印染艺术的种类 1.手绘:手绘是织物纹样染色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染绘装饰方法。手绘, 中国古代称“画缋”,指在织物上描绘纹样。 2.扎染:早在秦汉时代,人们已创造了扎染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扎染工艺 得到空前发展。 3.蜡染:最早记载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秦汉时期,中国先民以蜡画工具,饱蘸融 化的蜡液在织物上绘制图案,然后浸染于染液中,后除去蜡质,形成蓝白两色 花纹织物。蜡染在唐代得到较好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染缬之一,称为蜡缬。 3.蓝印花布:中国运用型染和夹染等手工防染工艺,结合靛蓝染形成的印染花 布的专称。
中国古 代织造
平铺式
吊挂式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织造工具
前后两根横木,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 布轴和经轴。它们之间没有固定距离的 支架,而是以人来代替支架,用腰带缚 在织造者的腰上;另有一把刀、一个杼 子、一根较粗的分经棍与一根较细的综 杆。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依靠两脚 的位置及腰脊来控制经丝的张力。通过 分经棍把经丝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 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综杆从上层经 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纱,把下层 经纱一根根牵吊起来,这样用手将棍提 起便可使上下层位置对调,形成新的织 口,众多上下层经纱均牵系于一综,“综 合”一词便由此。 当纬纱穿过织口后, 还要用木制砍刀(即打纬刀)打纬。杼 子可能是一根细木杆,也可能是骨针, 上面绕有纬丝。
原始编织技术
1、搓捻植物纤维做成绳子,这种绳子被广泛运用于制做 套索、网和建造房屋方面。随后人的头发、动物的毛, 也被用于搓捻成绳或是线,在结网技巧的基础上,形成 了早期的手工编结与织造技术。 2、纺锤和纺轮中央都有孔,纺锤用于在小孔上串联一根 小棍,另一端有钩,用手捻转小辊,使纺锤发生均匀的 旋转,从而使经过梳理的纤维绞合成长长的、粗细均匀 的纱线。几股纱线由纺轮带动一轴,缠绕成可用于织布 的、较结实的纱线。织布所用的机械,最早大约是一种 被称做“编织架”的东西,架子上排列出一排经线,再 把缠绕在骨梭上的纬线来回织入。
二、手工印染的工艺 1.扎染: 扎染的特点 (1)材料简单; (2)采用煮染的方式;(3)织 物上可出现局部染色深浅和明暗 渐变的色晕效果及偶发多变的花 色纹饰。 扎染的材料与工具 (1)织物: 棉、麻、丝、毛、人造丝、锦纶 等织物,以薄型织物为佳;(2) 绳;(3)染料与助剂(直接染 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与 (促染剂);(4)染色器具. 扎染的制作工艺(1)设计;(2) 绘稿;(3)扎染的基本技法: 绑捆扎;缝扎;结扎;器具辅助 扎。
中 国 染 织 史
主讲人:李雪艳
手工印染工艺 一、手工印染艺术的概念 印染涵盖了印花和染色两种工艺,是通过染料形成织物表面图案的一种重要手 段。手工印染是传统织物面料印染的主要工艺,其概念是针对机器化印染工艺 而言,具有家庭作坊式的特征。手工印染主要包括手绘、扎染(绞缬)、蜡染 (蜡缬)、蓝印花布(型染和夹染)等,不同的工艺形成不同的织物图案特征。
云 南 出 土 汉 代 贮 贝 器 上 的 纺 织 铸 像
(一)中国传统染织品及染织技术的发展 1.纺织技术的起源 (1)原始社会:编织、纺织技术源于渔猎时代的编 结技术。 (2)旧石器时代中期:先民们便使用以植物韧皮或 动物皮条编结网兜的“抛石兜”。 (3) 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与定居生活的开始,织 造在前代编织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并发明了纺 轮。 (4)编织方法:斜纹编织法、缠结编织法、绞缠法、 棋盘间格纹编织法。反映了当时编织机的高超。 (5)材料:麻、葛,通过直接剥取或是自然脱胶获 取,并能将丝和麻纤维纺织成线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纺轮]
十二章:自西周开始为历代帝王所绘绣 于衣服上的定制。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星辰多以北斗 七星表示。 山,作山形,取其镇,取其人所仰,也 具有能兴雷雨的意义。 龙,取其变。 华虫,作雉形,亦即华丽的鸟,取其文。
宗彝,昂鼻岐尾,是一种智兽。
藻,即水草,取其洁。 火,作火字形,取其明。
粉米,作谷粒形,取其养。
目前南通蓝印花布产品概况
三、手工印染的历史: 服饰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服饰的美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染织纹样。本章在阐述染织材料、染织工艺的基 础之上,重点探讨染织品造型与装饰工艺。
纺编织物的产生与设计形式 多元的服饰起源: 1、御寒需要 2、安全需要
3、图腾或是原始巫术的需 要。(利普斯记述过新西兰 毛利人纹身习俗实际是一种 图腾:英国水手奥康尼尔波 那佩岛首领的女婿,需要纹 已故首领及贵族的名字)
蓝印花布的特点: (1)蓝地白花或是白地蓝花; (2)工艺主要为型版印与夹染; (3)属于防染印花; (4)多用于制作包袱巾、门帘、被面、床单、帐檐等。
型染蓝印花布的材料 (1)织物 (2)防染剂(灰浆) (3)染料(多采用天然靛蓝植物染料)
型染蓝印花布的工具 刻版、刮浆工具 染色工具 型染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1)设计; (2)绘稿; (3)镂刻花版; (4)刮浆; (5)浆料晾干; (6)染色; (7)刮灰; (来自百度文库)清洗晾晒。
平。掌握了染织色彩技术,能用红、黄、蓝“三原色”染料套染多种颜色,染色
发展成专门的行业。丝织品除罗、帛、丝 绫、绢、绮、纨、缯等以外,还出现 了各种色彩的提花棉和刺绣。《考工记》具体记载了染色的方法;记载了缫丝、
漂白、晾丝等科学方法。
(3) 矿物质染料:赤铁矿、朱砂、石黄、空青、石青等。植物染料在这一时期 被用于染制各种颜色。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梭、骨机刀、骨针等纺织工具
2. 商和西周时期纺织原料和纺织业的发展 (1)商朝:蚕桑业有了新的发展,由野蚕发展为家蚕,卜辞有“蚕示三牢” , “示”是祭祀,“三牢”指牛、猪、羊三牲祭祀蚕神。“三牢”礼,在殷代是很 隆重的祭祀了。不过在商、周时代,蚕神还是一种假托,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 偶像,只是泛称“蚕神”或“先蚕”。仪式隆重,带动了丝织业的发展。麻纺技 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大麻织的粗布,葛布是主要的衣服材料。 (考古发现: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铜戈上绢纹痕迹;洛阳东郊下瑶村殷墓丝织账 幔随葬品) (2) 西周:是古代纺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纺织品达到了相当精细华丽的水
图69/70/71蜡染
3.蓝印花布:
蓝染的起源与发展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劝学》 中国人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2)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靛的方法; (3)古代漏浆防染印花,早在北朝时就出现了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 其花纹用大小点构成,但是花点互不连接,且有花版的接版现象,原称蜡缬,到了 唐代盛行后又统称染缬,其中还包括绞缬和夹缬; (4)南宋时将夹缬工艺加以改进,用于印染蓝花布,又名药斑布,俗名浇花布; ”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宋嘉定中(公元1208—1224年)有归姓者创为之。以 布抹灰药而染色,侯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 “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 (5)元代黄道婆促进了松江一带棉纺业的发展; (6)明代中叶,南通已发展成为棉纺织品德集散地; (7)明末清初,人们逐渐将这种蓝草印制花布直接称为”蓝印花布“。
黼为斧形,刃白身黑,取其断。 黻为两己相背,黑青相次,有背恶向善 之意,也有君臣离合之意。
辫子股:辫子股亦称锁绣,是刺绣中最早运用的针法,在西周的墓葬中就 出现过辫子股印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刺绣。湖 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绣,都是运用辫子股针法刺绣的。这可能是由于这 种针法的线条组织简单,刺绣者容易掌握。只要针脚均匀。弧度一致,毋 须讲究晕色效果。再则运用这种针法刺绣的图案,结实耐用。适合绣日用 刺绣品。唐代以后,平绣针法逐步出现,辫子股针法就渐渐沦为次要针法。 目前主要是在枕套、围涎、拖鞋等日用绣品上绣细狭的图案。 辫子股的绣法是,第一针在纹样根端起针,落针于起针近旁。落针时 将针兜成圈形。第二针在线圈中起针(两针之间的距离约2毫米),随即将第 一圈拉紧。绣时要注意每一针起落时方向要一致,线条宜粗不宜细,一般 在1-2绒之间.
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 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锁绣。湖北江 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 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 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 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 到成熟阶段。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 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 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 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 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 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 的重要特征。 战国 龙凤纹丝绦
柿漆染料蜡染个案:与其他草木染相比,柿染的 色牢度较好,高温褪蜡对于颜色的影响较小,故 在柿染中运用蜡染这一民间印染工艺效果良好。 材料:南通自制柿漆二次汁500ml、一小块丝绸、 2%氯化亚锡媒染剂; 工具:500ml烧杯一个、搅拌棒、蜡锅、温度计。
染色工艺过程: 图69/70/71蜡染 (一)铺平丝绸,将蜡锅中已经融化的蜡以点状随 意泼撒在丝绸上面。(二)待蜡凝固以后,用手工 掰出任意冰纹。(三)将丝绸浸泡于柿漆液中,用 搅拌棒轻轻挤压、翻转,使之充分吸收柿漆液,十 五分钟以后提出晾干。(四)将晾干的丝绸放入到 浓度为2%的氯化亚锡媒染液中,以搅拌棒轻轻挤 压,十五分钟以后提出晾干。(五)褪蜡:1,将 蜡染丝绸置入清水中漂洗两遍,以去掉上面的浮色。 2,将水烧热至100摄氏度,将蜡染布放入。3,连 续搅拌,同时去掉漂浮于水面上的残蜡。4,将布 拿出以清水漂洗。5,加入209合成洗涤剂后进行 第二次褪蜡。褪蜡次数根据需要自由掌握,至蜡褪 尽为止。因是高温褪蜡,在这一过程中,柿染颜色 稍微有些变浅,但是并不影响其蜡染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