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字词:剥削(xuē)复辟(bì)不屈不挠(náo)挣(zhēng)扎警惕(tì)勉强(qiǎng)sī(撕)毁国huī(徽)gāng(纲领)松xiè(懈)jiān(艰)苦奋斗jué(决)议tú(屠)杀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7~8段):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第三部分(9~16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学案5单元学习总结中国古代中心官制的变化及影响朝代官制影响秦朝以皇权为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设有诸卿相互协作,彼此牵制,强化了皇权汉代汉武帝重用侍从做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减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代①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减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元朝①设中书省,取代三省;②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③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导致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左右皇位继承明朝①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②明成祖时内阁毁灭使君主专制进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清朝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全面生疏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指中心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心集权是指中心和地方的关系,中心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心。

(2)主要冲突①皇权和相权的冲突。

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最终被取消。

②中心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冲突。

其斗争趋势是中心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减弱。

(3)进展历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擅长隋唐,加强于北宋,进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化趋势:①不断改革中心行政机构,特殊是减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心对地方,特殊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对人们的思想把握日益加强。

(5)特点:①皇权至上。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③从中心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④宣扬“君权神授”。

⑤文化专制。

⑥带有深厚的人治颜色。

(6)影响: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在中国连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第一单元学案

第一单元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导学案第1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课型】反馈课【课时】1【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习题。

【单元剖析】本单元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介绍了世界古代史(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出现至公元十五世纪)。

世界古代史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上古时期)和封建社会(中古时期)。

本单元介绍的是上古时期的历史。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原始社会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

在世界范围内,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地区,从五、六千年来陆续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出现。

后来,欧洲的希腊、罗马也相继进入了奴隶社会——西方文明开始。

【单元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繁荣。

【单元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全面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基本发展线索的把握。

【思维导航】注意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纵向历史发展线索,同时也要注意地域间的横向联系,如亚非文明古国和欧洲的文明古国;还有同一类事物的横向联系,如亚非古国残酷压迫奴隶或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一定要从整体上有效把握。

分析课文中的小字、引文、图表,学会研究性学习。

观察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罗马的地图,建立历史的空间观念。

【学习格言】没有学不好的,只有不想学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习。

【选择】(每题3分,共69分)1、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A、金字塔B、造纸术C、佛教D、阿拉伯文字2、种姓制度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3、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A、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B、克里特王宫C、空中花园想象图D、罗马广场4、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古代埃及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罗马5、“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A、《伊索寓言》B、《荷马史诗》C、《诗经》D、汉谟拉比法典6、有人想去参观欧洲最古老的文明遗迹,应建议他去的国家的是()A、英国B、希腊C、埃及D、意大利7、四大文明古国兴盛的共同原因之一是()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地处大河流域,土质肥沃C、城市国家兴起较早D、善于军事远征8、目前,大多数的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最早起源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9、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509年B、公元前73年C、公元前49年D、公元前27年10、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的是()A、古代埃及B、古代日本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11、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A、自由人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2、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应该去()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13、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家庭,在我们这个家庭中拥有着不同肤色、毛发、眼型、鼻型的成员,存在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B、人类基因C、古猿遗传D、饮食习惯14、“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这是针对古代哪一建筑物而发出的疑问?()A、中国秦长城B、古希腊帕特农神庙C、汉谟拉比法典D、古埃及的金字塔15、我们熟知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和王后的陵墓,对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B、因用黄金堆砌而得名C、是国王权力的象征D、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16、下列人物,公元前18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是()A、伯利克里B、凯撒C、屋大维D、汉谟拉比17、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A、自由人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8、一个奴隶反驳不让他吃饱饭、只逼他拼命劳动的奴隶主说:“牛马还要吃草睡觉,你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我的主人!”结果,按该国的法律,这个奴隶的两只耳朵被割掉了。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学案1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学案1

图二 橄榄油出口
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答案
材料二
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
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
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
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C )
A.大河流域 B.延绵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解析 的一个重要因素。
D.亚非文明影响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
解析答案
1
2
3
4
5
2.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B )
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答案
3.社会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占据 首席执政官 等重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公民大会
无实权。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并通过多种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
为“ 六一汉 ”或债务奴隶。
(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发动武装暴动。
答案
(3)影响 ①使雅典统治者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②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 治改革。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学案1 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自然环境
学习·探究区
雅典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地理位臵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城邦国家 (1)出现: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 中央议事会 和 行政机构。 (2)成员:由 贵族 和平民两部分构成,平民主要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

1.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学案1

1.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学案1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一、知识要点与结构(学生课前预习)P1~6一、有机物的概述1.概念:。

2.组成元素:除外,通常还有、、、、及卤素等。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1.我国早期有机化学(1)3 000多年前已经用作为燃料。

(2)2 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和的开采技术。

(3)从植物中提取、和等物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2.有机化学的形成(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

(2)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家提出“”,认为有机物只能由动物或植物产生,不可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3)1828年,德国化学家利用无机物合成了第一种有机物,冲破了“生命力论”学说的束缚,打破了的界限。

3.现代有机化学(1)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2)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了、以及等多个新型学科。

(3)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标志着人类合成蛋白质时代的开始。

三、有机化学的应用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

、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橡胶2.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用药物(大多数是有机物)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思考讨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吗?。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特别提醒:有机物与无机物在性质及反应的差别上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同的有机物有其特殊的性质。

例如,乙酸及其金属盐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有机物的燃烧反应一般很快;但CCl 4不但不能燃烧,而且可以灭火。

二、课堂例题知识点1 有机化学的发展例1:下列关于著名化学家的名字、国籍及主要贡献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学目标]1。

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

请填空(古代描写秋天的诗句)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⑶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2.词的有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 或“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 字以内为小令;59 至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

3.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因而这年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学案)Unit 1 Teenage Life-Reading for Writin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学案)Unit 1 Teenage Life-Reading for Writin

Unit 1 Teenage Life-Reading for Writing【学习目标】1. To write an advice letter properly using some newly acquired writing skills in this period.2. To master some words related to writing a proper suggestion letter.【学习重难点】1.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write an impressive suggestion letter.2. To write a convincing suggestion letter using some related writing skills.【学习过程】Step 1 Lead inWhat is the purpose of an advice letter? What kind of aspects should be included in such kind of letter?Step 2 Read to discover details concerning advice letters’ writing style.1. Read a letter offering some advice on page 18 and then solve the questions below.1)What is Worried Friend’s problem?2)Do you think Ms Luo’s advice is useful? Why or why not?3)What other kinds of advice would you give?2. What expressions does Ms Luo use to make suggestions? Write them down.Step 3 Read to sum upRead the passage on Page 18 again and figure out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letter.Write down the sentences from the passage that match the following points.A. I know what the problem is.B. I understand how you feel.C. This is my advice and reasonsD. I think my advice will help.Step 4 Use what you have learnt to write a letter of advice to one of the teenager below.Choose one of the teenagers and discuss his or her problems. List possible suggestions and reasons.Eric 15, ChicagoMin Ho, 15, SeoulStep 5 Use what you have learnt to draft a letter offering advice to any ofthose students above.Your vers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6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figure out the following aspects.建议信的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信常见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初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学案 1

初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学案 1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2、能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二、自主预习:1.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你可发现:(填“>”、“<”或“=”)由此可得a+b=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_律.2.计算:由此可得:(a+b)+c=__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律.3.计算:注意: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根据加数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同号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2)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3)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4)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三、知识互动(一)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_______的位置,_________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_____________,和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应用(简便计算)例1 计算:(1)(-2)+3+1+(-3)+2+(-4) (2)16+(-25)+24+(-35)(3))()(528435532413-++-+ (4)(-7)+6+(-3)+10+(-6)例2(教材例4)(三)归纳简便运算的方法四 课堂训练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1)23+(-17)+6+(-22) (2))()(6131211-++-+(3)1.125+)()()(6.081523-+-+- (4)(-2.48)+(+4.33)+(-7.52)+(-4.33)2.(经典题)股民吉姆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是多少元?(3)已知吉姆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还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吉姆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达标检测(有理数加法2)班级 姓名1.(-)++(-)+(+)运用运算律计算恰当的是( ) A .[(-+)]+[(-)+(+)] B .[+(-)]+[(-)+(+)]C .(-)+[+(-)]+(+)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计算运用运算律恰当的有( )(1)28+(-18)+6+(-21) =[(-18)+(-21)]+28+6(2)(-)+1+(-)+ =[(-)+(-)]+1+ (3)3.25+(-2)+5+(-8.4)=(3.25+5)+[(-2)+(-8.4)]A .1个B .2个C .3个D .都不恰当3.某天股票A 开盘价18元,上午ll :30跌了l .5元,下午收盘时又涨了0.3元,则股票A 这天的收盘价为( )元.A .0.3 8.16.2 C .16.8 D .18 4.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c<0B .a+b<0C .a+b+c<0D .│a+b │=a+b 5.绝对值不小于5但小于7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 6.计算:(5)(-6.8)+4+(-3.2)+6+(-5.7)+(+5.7) 121425310121425310142512310121425310121413121413353434352535co ba(6)(-1)+2+(-3)+4+…+(-99)+100 (7)(-)+(+0.25)+(-)+7.出租车司机小王某天下午全是在东西走向的胜利大道上行驶.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13,一4,+7,一2,+10,一3,一2,+16,+3,一4,+8.(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这天下午小王的出租车共耗油多少升?9.观察有趣奇数的求和,并填空:1=1×1;l+3=2 x2;1+3+5=3×3;1+3+5+7=4×4;…1+3+5+……+17=_________;……(1)1+3+5+……+________=17×17;(2)1+3+5+……+(2n-1)=_____________.2 31612。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一课时学案1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一课时学案1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案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4、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2、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1、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2、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自学导引一、温故知新1、说一说:回忆在小学的时候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说出来。

2、指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二、从小明书房中找出立体图形⑴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⑵书房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3)请在房中找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品?三、认识棱柱及其他几何体的特征以六棱柱为例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1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

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棱柱的分类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需要说明的是:棱柱又分为直棱柱、斜棱柱。

本书讨论的都是直棱柱。

直棱柱斜棱柱讨论并填写下表: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1)、几何体特征表:(2)、相同点与不同点:3、小组活动,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及其解答:(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1)正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_____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_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条边?四、巩固练习【例1 】请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高中化学苏教版一学案第一单元第四课时物质的质量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高中化学苏教版一学案第一单元第四课时物质的质量

课前预习问题1:预习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摩尔质量定义是什么?其符号和单位各是什么?2.摩尔质量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满足什么关系?3.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问题2:填写下列表格:物质分子数物质的量/mol质量/g摩尔质量/g·mol—1氮气14H2SO43。

01×1022H2O2问题3:参考书中的解析完成下列问题(注意解题的要求)483g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水分子数目是多少?问题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反映类型,并说明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1)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类型(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类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氯酸钾(KClO3)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类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过氧化氢(H2O2)分解成氧气和水的反应. 类型(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交流探讨:1.摩尔质量和质量一样么?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的意义一样么? 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这种说法正确么?数值相等,单位不同2.如何求某一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3. 微粒个数之比和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有何关系?例题分析例题1:完成下列内容:①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mol O的质量为,M(O)=②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molH2的质量为,M(H2)=③NO3—的式量为,1mol NO3—的质量是,M(NO3-)=例题2:填写下列表格:例题3、⑴25gCuSO4·5H2O蓝色晶体中,CuSO4mol,H2O mol,Cu2+mol,SO42—mol,O mol。

⑵19。

6gH2SO4分子中有:①个原子②g氧原子;⑶16gO2含有的氧分子数与克CO2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4)将4gNaOH固体溶于多少克水中,才能使每49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 + ? 课下作业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2g 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 .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是1 mol D.1 molH 2的质量是1 gE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F.1 mol HCl 的质量是3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小猫钓鱼学案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小猫钓鱼学案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小猫钓鱼学案9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小猫钓鱼学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学重点: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难点:理解0的三个含义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一)出示主题图.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1.出示图片(1)学生在书上写数.(2)展示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2.出示图片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板书:0的认识)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1.出示图片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2.出示图片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3.出示图片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三、学习写0.(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1.课件演示:0的写法2.边演示边讲解: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学生书空(二)出示图片1.学生练习书写.2.出示学生作品.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三)出示图片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2.出示学生写法001 002 003 004 005006 007 008 009 010001 002 003 004 005001 002 003 004 005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四、课堂练习(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指名演示怎样数.)五、课堂小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探究活动与众不同活动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2.学生分小组讨论.3.学生集体交流.分析与参考答案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5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活动说明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小猫钓鱼学案 2【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历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学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历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学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仲里中学张秀丽【复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近代史实。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活动。

【复习重点】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自主温故】知识梳理(教师适当点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原因、性质、结果)【合作知新】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

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解析:这是一道以图文结合形式考查近代侵略与抗争的专题,前两问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三问需要分析材料,特别是对材料二同时期中外历史对比得出原因。

参考答案: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1章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1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热点链接】2020年3月10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

这次试验充分验证了探测器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为中国飞船登陆火星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科学家的测算,每隔约26个月,会有一段时间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窗口期。

决定最佳窗口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火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地球和火星绕日公转,每隔约26个月,地球会运行到与火星最近的位置,此时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窗口期。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水平1:通过观察影像资料,辨认主要天体类型;通过地理资料,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水平2:通过图表资料,归纳主要天体的特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指出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判断天体类型,描述天体特征,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分析说明宇宙探索的意义。

水平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存在生命的地理条件,探讨行星运动特征的形成机制。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宇宙垃圾的危害,指出合理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途径,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综合思维:分析行星运动特征,探讨存在生命的条件。

区域认知:运用地理位置的理论,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理实践力:观察星空,辨认主要天体,说明其所属的天体系统。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主要类型:01恒星、星云、02行星、流星体、03彗星等。

04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05云雾状外表的天体恒星由06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07发光的天体行星绕08恒星运行的天体,靠09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围绕10行星运转的天体(2)概念:11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2.天体系统(1)形成: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12相互绕转。

(2)级别:由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13地月系、太阳系、14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课题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
学案
知识点
1、用圆规画圆。

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作为圆的半径;再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为圆心;最后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圆的特征。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重点探索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突破思路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圆的特征。

难点体会圆的特征、掌握圆的画法。

突破思路
让学生动手探索圆的画法,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哪种画圆的方法最好。

案例原题
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吗?试着写一写。

解析
现象1: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当人围成圆形时,火堆就是圆心,那么每个人与火堆的距离相等,可以
让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

2018版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 1.1.1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 1.1.1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 Word版含答案

第课时集合的表示学习目标.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重点).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难点).预习教材-,完成下面问题:知识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定义:把集合的元素“”{}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②形式:={,,,…,}.()描述法:①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②写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再画一条竖线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预习评价】()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方程-=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解析()由-<得<,又∈*,故的值为,用列举法表示为{}.()由-=得=,即=±,故其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答案() (){-}题型一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例】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的正约数组成的集合;()不大于的正偶数集;()方程组(\\(++=,-+=))的解集.解()因为的正约数为,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因为不大于的正偶数有,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解方程组(\\(++=,-+=,))得(\\(=-,=.))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规律方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三个注意点()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首先要注意元素是数、点,还是其他的类型,即先定性.()列举法适合表示有限集,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比较方便.()搞清集合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是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的关键.【训练】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绝对值小于的偶数;()与的公约数;()方程组(\\(+=,-=))的解集.解()绝对值小于的偶数集为{-,-},是有限集.(){},是有限集.()由(\\(+=,-=,))得(\\(=,=.))∴方程组(\\(+=,-=))的解集为{(,)(\\(+=,-=))}={(,)(\\(=,=))}={()},是有限集.()正偶数集;()被除余的正整数的集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解()偶数可用式子=,∈表示,但此题要求为正偶数,故限定∈*,所以正偶数集可表示为{=,∈*}.()设被除余的数为,则=+,∈,但元素为正整数,故=+,∈,所以被除余的正整数集合可表示为{=+,∈}.()坐标轴上的点(,)的特点是横、纵坐标中至少有一个为,即=,故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迁移】(变换条件)例()改为“用描述法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的集合.”解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即<,>,故第二象限的点的集合为{(,)<,>}.【迁移】(变换条件)例()改为“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点(含边界)的坐标的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时间 9月7日出题人张玲刘文波审核人刘勇寄语:心存梦想,机会就会笼罩着你!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隋、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城西南)的燕国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

西周分封诸侯国的主要目的是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所狩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所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周初的分封制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C.春秋时诸侯争霸D.齐桓公称霸3.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

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

(《吕氏春秋》)上述材料主要论证了A.宗法制的作用B.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分封制的作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4.贾谊曾说:“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这样就可以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了。

由此可见,他认为秦灭亡的原因之一是A.推行分封制 B.大搞文化专制C.实行郡县制 D.制造严刑峻法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

以下有关封建制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国国君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再分封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6.“(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剥削c.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基础D.有利于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废分封,行县制 B.废丞相,设内阁 c.实行宗法制 D.推行行省制度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之所趋”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10.2008年10月13日新华网消息:历经10年的续修,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孔子世家谱》即将交付印刷。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11.西周实行宗法制度。

后来,血缘纽带逐渐松弛。

由此产生的政治影响主要是()A.世卿世禄的特权自行消亡 B.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止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弱 D.贵族阶层逐渐转化为庶民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较长的分裂时期,造成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度的施行,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少数民族的入侵C.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经济因素的兴起D.周王室的衰微13.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礼制14.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15.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1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17.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在政治上日益瓦解,主要表现在A.诸侯各国普遍变法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奴隶起义频繁18.“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这段材料反映了A.阶级矛盾的激化 B.民族矛盾的激化C.周王家天下D.分封制的崩溃1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20.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二、材料题 (共25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5分)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材料二:天子适于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1)材料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王根据什么决定分配土地的多少?(2分)(2)材料二中的“巡守”和“述职”各指什么?材料二中天子对诸侯的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3分)22、有人说:中国古代的地方割据都是因为实行分封制的结果。

请你根据历史事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6分)政治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1----5.BABCC 6----10.CBCCACAC 16----20.DCDDD21.(1)分封制。

(1分)根据分封等级及其爵位高低分地。

(1分)(2)“巡守”指天子巡视诸侯管辖的地区;(1分)“述职”指诸侯觐见天子。

(1分)目的: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

(1分)22.(1)分封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造成中央政府难于控制(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一。

例如,西周初的“三监之乱”,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等。

(2分)(2)分封制不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唯一原因,如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等。

(2分)(3)地方割据现象的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地方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这就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2分)政治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1----5.BABCC 6----10.CBCCACAC 16----20.DCDDD21.(1)分封制。

(1分)根据分封等级及其爵位高低分地。

(1分)(2)“巡守”指天子巡视诸侯管辖的地区;(1分)“述职”指诸侯觐见天子。

(1分)目的: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

(1分)22.(1)分封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造成中央政府难于控制(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一。

例如,西周初的“三监之乱”,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等。

(2分)(2)分封制不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唯一原因,如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等。

(2分)(3)地方割据现象的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地方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这就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2分)政治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1----5.BABCC 6----10.CBCCACAC 16----20.DCDDD21.(1)分封制。

(1分)根据分封等级及其爵位高低分地。

(1分)(2)“巡守”指天子巡视诸侯管辖的地区;(1分)“述职”指诸侯觐见天子。

(1分)目的: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

(1分)22.(1)分封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造成中央政府难于控制(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一。

例如,西周初的“三监之乱”,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等。

(2分)(2)分封制不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唯一原因,如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等。

(2分)(3)地方割据现象的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地方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这就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2分)政治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1----5.BABCC 6----10.CBCCACAC 16----20.DCDDD21.(1)分封制。

(1分)根据分封等级及其爵位高低分地。

(1分)(2)“巡守”指天子巡视诸侯管辖的地区;(1分)“述职”指诸侯觐见天子。

(1分)目的: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

(1分)22.(1)分封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造成中央政府难于控制(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一。

例如,西周初的“三监之乱”,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等。

(2分)(2)分封制不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唯一原因,如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等。

(2分)(3)地方割据现象的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地方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这就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