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来阅读、理解一般难度文言文的能力。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方向及成人学生层次的特点,确定本课程教与学的目标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并重,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文学科人才所必备的古代汉语知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及活动框架:章标题内容简介学习资源研习活动学时第一章常识部分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学时)第二节汉字的结构(3学时)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3学时)第四节古今词义的异同(2学时)第五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学时)第六节同义词的辨析(2学时)第七节古代汉语的判断句(2学时)第八节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2学时)第九节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2学时)第十节古代汉语词类活用(4学时)第十一节代词(2学时)第十二节副词(2学时)第十三节介词(4学时)第十四节连词(4学时)第十五节古今语音的异同(1学时)案例:(1)汉字的结构——关于“贼:小篆”。
(2)古今词义的异同——关于“都城”和“雉”。
(3)汉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关于“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对联解析。
(4)同义词的辨析——关于“妈“和”娘”。
情境体验:(1)一字多以(2)尊称与谦称(3)古今词义对比40。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1019 (秘书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 0933060 (小学教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总学时数:48学时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如秘书学、新闻学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对象为本科生。
2 .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以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言现象及其理论知识,以便为阅读古代汉语作品、为理解古今汉语的语言现象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概括论述。
教学要求:(1)掌握古代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并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力求贯通古今,注重沿流讨源,通过古今汉语比较来把握古今代汉语的异同。
(3)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课外练习相结合。
4 .教学重点、难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现象与规律的认知与把握,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概述通论,指导阅读,加强练习。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目:1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2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6月版3 .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4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3版5 .许威汉《训诂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版6 .裘锡圭《汉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9月版7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8 .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9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5月版(3)集解体:汇集各家对本书的注解2.方法(1)形训:通过汉字字形分析解释词义(2)音训:用同源词作释以探其源,用本字破借字(3)义训:直训(同义作释)、义界(用语句描写或定义)三.古注的术语常用术语的用法:日、为、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日、读如、读假设、如字、当为、当作、衍、脱(夺)第四节今译一.今译的原那么:信、达、雅二.今译的要求1 .准确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务求符合原意。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66002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 2适用对象: 非中文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二、课程简介古代汉语是新闻、编辑出版、翻译等专业的基础课,由古汉语通论、文选和常用词三个部分组成。
学好古代汉语可以帮助我们阅读古代文献,吸收古代传统文化知识,加强汉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它是学习文学、历史以及新闻、编辑出版等学科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国学修养、规范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意义。
可以说,古汉语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大学文科教学水平的高低。
英文简介:Ancient Chinese is the compulsory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in Chinese and literature specialized (contains Wen Mi, news specialized). the ancient Chinese reasonable argument, the literary selections and the commonly used word three parts are composed. Learned the ancient Chinese may help us to read the ancient literature, absorp ancient traditional culture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Chinese word writing basic skills training. it is a bridge of studying the literature, historical as well as other disciplines, regarding enhanced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accomplishment and the national studies tutelage, the standard language writing utilization, sharpens aspect and so on university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and foundation socialism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ll has the enormous significance. May say, how the student’s ancient Chinese level do decide one university liberal arts teaching horizontal in the very great degre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新闻、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之一,既具有专业性,也具有工具性。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汉语课是高等学校历史学院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阅读古籍的重要工具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汉字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汉字的构造方式;具有阅读、分析、讲解文言文和分析讲解常用汉字结构(主要是繁体字)的能力;具有利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和研究古文献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要求系统讲授有关古代汉语词汇、语法、语音及汉字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讲授一定数量的古代文献材料。
本课程由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组成,文选部分主要讲授散文(第一至第五单元、第八至第十单元),在讲授过程中解决常用词的用法,通论部分主要讲有关词汇、汉字构造、语法、语音、古书注解,其他部分可指导学生自读。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开设半学年36学时,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第六学期(三年级)开设。
(五)教学方式<宋体小四加粗>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练习及实物参观相结合,讲解、训练并重,注意培养学生古代汉语方面的语感。
练习题由任课教师安排设置,每学期不得少于4次;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精讲精读篇章。
二、本文<宋体四号加粗>第一单元教学要点:精读《诗经》文选5—8篇,讲授导论,叙述说明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重要性,古代汉语中的分类和古代汉语对于历史学的意义。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一、《诗经》中“风”必读篇目(8学时):新台(1学时) 硕人(1学时)汉广(1学时)黍离(1学时)燕燕(1学时) 桑中(1学时) 草虫(1学时)关雎(1学时)二、必讲通论(4学时)(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学时)(二)古今词义的异同(1学时)(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1学时)(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学时)第二单元教学要点:精读《战国策》文选3~5篇;讲授《通论》(五)、(六);结合课文重点讲解《常用词》(二)。
详细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工具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理论和知识,了解各种与阅读古籍有关的常识。
通过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修养。
1.必要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布置作业3~ 4次,内容是查阅工具书.分析文字结构.语法练习.标点古书.翻译文言文和辨别诗词平仄。
四、大纲内容绪论 2学时第一单元15学时01.怎样查字典辞书02.古今词义的异同0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0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文选:郑伯克段于鄢独之武退秦师齐晋之战第二单元 8学时05.汉字的构造06.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文选: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第三单元 8学时07.判断句,也字08.叙述句,矣字09.否定句,否定词10.疑问句,疑问词文选:《论语》选第四单元 8学时11.词类的活用1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文选:寡人之于国也许行第五单元 6学时13.连词.介词14.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文选:非攻庖丁解牛第六单元 5学时15.《诗经》的用韵16.双声迭韵和古音通假文选:《诗经》选第七单元 8学时17.古书的注解(上)18.古书的注解(下)文选:《楚辞》选第八单元 5学时文选:淮阴侯列传霍光传第九单元 5学时文选:狱中上梁王书报任安书第十单元 6学时19.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20.古书的句读文选:柳子厚墓志铭愚溪诗序游褒禅山记第十一单元 6学时21.骈体文的构成(上)22.骈体文的构成(下)文选:文心雕龙.容裁文选序第十二单元 5学时23.赋的构成24.古汉语的修辞文选:解嘲别赋前赤壁赋第十三单元 6学时25.诗律(上)26.诗律(下)文选:诗选第十四单元 6学时27.词律文选:词选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8年校订重排本参考书:1.蒋礼鸿等《古汉语通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周秉钧《古代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古代汉语”是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2024年度《古代汉语》课程PPT大纲
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语法以词 序和虚词为主要表达手段,语音 有复杂的声韵调系统。
5
学习目标与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古代汉语基本知识和阅读技能, 能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学习方法
注重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多读多背 古代文献,培养语感和鉴赏力。同时 ,可以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来 辅助学习古代汉语。
2024/2/2
中古音研究
《切韵》音系及其发展变化
近现代音变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问题
2024/2/2
11
03
词汇与训诂
2024/2/2
12
词汇分类及特点
实词与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具 有实在意义;虚词如介词、连词等, 起语法作用。
单音词与复音词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表示相近或相同的概念,反义 词表示相对或相反的概念。
法律与司法制度
概述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包括律法、刑法、 民法等,以及它们的实施和作用。
经济制度与土地政 策
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以及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
2024/2/2
29
风俗习惯及其影响分析
2024/2/2
古代礼仪与节庆
介绍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和节庆习俗,如婚礼、葬礼、祭 祀、节日等。
18
句子成分结构解析
2024/2/2
主语、谓语、宾语
分析古代汉语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的构成及其特点,探讨与 现代汉语的差异。
定语、状语、补语
讲解古代汉语中定语、状语、补语的语法功能及其在句子中的作 用,比较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句子成分省略与倒装
阐述古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和倒装的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及 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 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引言在中国语言教育领域中,汉语教学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需求的改变,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全面且实用的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以满足学生对于古代汉语学习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2. 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发音规则和韵律特点;3. 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和常用表达,能够阅读简单的古代文献;4. 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句法结构,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意义;5.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研究能力,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汉语的历史背景和演变:包括汉字的起源、发展和书写规则,古代汉语的方言差异等;2. 古代汉语的基本发音规则和韵律特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讲解和练习;3. 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和常用表达:通过学习古代文献、诗词等,让学生熟悉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4. 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句法结构:重点讲解古代汉语的词序、主谓结构、定状补结构等,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学习;5. 阅读古代文献和名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名著,了解古代汉语的实际运用和文化背景;6. 古代汉语的写作和口语表达:通过写作和口语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义;7.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通过与其他语言文化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其相应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组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积累;2. 利用教材、课件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案例分析;3. 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应用古代汉语;4.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研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5. 定期进行测试和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五、教学评价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发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2. 通过平时表现、作业完成、课堂发言、考试成绩等方式进行多维度的评价;3.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定期总结和反思,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第一篇:《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72学时。
(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
(五)面向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师范)。
(六)使用原则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
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cientChinese课程编码:(一)05012007k(二)050120072.(三)050120045总学时:144实验学时:0学分:9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是四年制普通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学科基础课。
2.是要培养学生由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部分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了解什么是古代汉语。
1-2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3了解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重点:古代汉语主要特点。
难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第2章:文字部分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2-1了解“六书”。
2-2掌握“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
2-3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重点:六书。
难点:“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
第3章:词汇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3-1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
3-2了解单音词、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偏义复词等)。
3-3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重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难点:联绵字、偏义复词。
第4章:音韵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4-1了解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
4-2了解中古汉语的声母一三十六字母。
4-3了解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重点:三十六字母难点: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
第5章:语法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5-1了解古代汉语的词类及词类活用。
5-2了解古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与句子成分的省略。
5-3了解双宾语及被动式。
5-4掌握虚词的解释方法及一些习惯说法与凝固结构。
重点:词类活用难点:双宾语及被动式第6章:古代文化常识部分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6-1了解避讳。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浙江樹人大學《古代漢語》教學大綱一、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古代漢語》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工具課。
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有二:一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較為系統地掌握古漢語語音、詞彙、語法、修辭以及文字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古代漢語的在各個階段的基本面貌,從歷時角度能梳理出漢語發展的一般規律;二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古書的能力。
二、學時分配表本課程教學時間爲一學年,分前後兩個學期。
每週3學時,每一學期54學時,共計108三、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本課程教學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1、绪论: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如何学习古代汉语;(了解)2、怎样查字典辞书:汉语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经籍篹诂》、《经传释词》、《词诠》(識記)3、文选赏析(一):《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蝜蝂传》(識記、理解)4、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
(重點內容,能理解并分析)5、文选赏析(二):《巫山、巫峡》、《王子坊》、《传是楼记》(識記、理解)6、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理解、分析)7、文选赏析(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識記、理解)8、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词类活用的条件(理解、分析)9、文选赏析(四):《句践灭吴》、《范雎说秦王》、《燕昭王求士》(識記、理解)10、古代汉语的词序:宾语前置的三种条件(理解)1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几种常见的判断句式(識記)12、文选赏析(五):《孙膑》、《张骞传》(識記、理解)13、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識記、理解)14、副词:(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表敬副词)(識記、理解)15、代词:(人称、指示、疑问)代词;无定代词“或”和“莫”;“者”和“所”(識記、理解)16、介词:于、以、为;连词:与、而、则等(了解、識記)1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了解、識記)18、文選賞析(六):《諫逐客書》、《論貴粟疏》(識記、理解)19、古書的注解;古書的標點問題(理解、運用)20、文選賞析(七):《報任安書》、《藝文志·諸子略》(節錄)(識記、理解)21、古漢語今譯問題(理解、運用)22、文選賞析(八):《知實》(節錄)、《典論·論文》(識記、理解)23、駢體文、辭賦的構成(了解)24、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引用、譬喻、代稱、並提、互文、委婉、省略(識記)25、文選賞析(九):、《季氏將伐顓臾》、《子路從而後》、《小國寡民》(識記、理解)26、古今語音的異同(識記、理解)27、上古音簡說(了解、識記)28、文選賞析(十):《謀攻》、《逍遙遊》(節錄)(識記、理解)29、古書的讀音問題;詩律(一):句數、押韻(識記、理解)30、文選賞析(十一):《秋水》(節錄)、《天論》(節錄)(識記、理解)31、詩律(二):平仄、粘對、拗救;當句救和對句救(分析、運用)32、文選賞析(十二):《滕王閣序》、《哀郢》(識記、理解)33、詩律(三):對仗(理解、分析)34、詞律:詞的押韻與平仄(識記)35、文選賞析(十三):《刺世疾邪賦》、《赤壁賦》(識記、理解)36、練習講解四、教學建议本課程內容包括通論、文選和常用詞三大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的一门语言工具课。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依据所修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三、本课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为学年课,课内120学时。
6学分。
四、本课程由选文、本篇选词综述、古汉语知识通论及练习所组成。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选文与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
五、选文的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
在释词通句中,有计划地随文讲解常用词,把常用词的累积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六、语言知识的选择,以必要、常用为准则,以词汇、语法为重点,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导。
七、古汉语课训练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要通过单项的综合的训练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技能技巧。
训练要配套,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富于启发性。
八、选文的讲授与知识的教授要并重,选文的课时略多于知识通论,两者的比例为6:4。
九、因选文时而调整,本大纲只规定知识通论的内容,不列选文的具体篇目。
十、依据教学计划,古代汉语教材包括:教学大纲、主体教材和辅导教材。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的使用(二)多媒体教材的使用(三)辅助教学资料的使用二、教学建议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传授文学理论,要紧密结合文学的实践,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原文,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参加理论研讨活动,让学生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完成相关练习题和综合测试,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第三部分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部分教学要求:讲解古代汉语的性质,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2)古白话3、文言文是在先秦语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
它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不断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
4、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同一的原则。
文字部分教学要求认识汉字的性质和构造,了解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掌握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特点,熟悉汉字通假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一、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1.“六书”的由来与次第。
2.许慎对“六书”说的发展。
3.“六书”说的贡献与局限。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代词义:(一)不带标音成分的纯表意字1、象形字构造与词义;2、指事字构造与词义;3、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二)带标音成分的形声字1、形符与声符的位置。
2、形符与词义的判断。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古书中的用字现象一、古今字:古代常常一字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音词或同源词,后代为了表达明确,便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另造新字,于是这种新体与原字之间便成为古今字。
古今字的两个来源: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本字为借方所夺,于是在本字上加形符以示区别。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词的孳乳分化,要求专字表达,于是在原字上增加或更改形符以示区别。
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以掌握古今词义;二、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称为异体字。
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采用不同的造字素材和方法而记同一个词的结果。
异体字的类别:造字异体;繁简异体。
三、繁简字: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繁简字实质上也是一种异体字。
迄今多数古籍仍是繁体字,读古书要掌握繁体字。
繁简字间的几种关系:繁简字间的对应关系;意义相通的归并关系;声音相同的替代关系。
汉字的通假一、通假是指在古汉语的书面语里,把已有的字作为音节符号,记录与之音同或音近的词的方法。
1、先秦古籍通假现象较为普遍。
2、汉以后汉字通假逐渐减少。
二、汉字通假的两种情况: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通假。
三、汉字通假的条件: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2、音同或音近是以上古音为标准的。
四、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与关联。
词汇部分教学要求: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认识古汉语词构成的特点。
词的古义和今义一、汉语词汇的新陈代谢,形成了古今词汇。
词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词,也不断地淘汰旧词;词汇的发展,不单是数量的增减,也表现为词义的发展演变,从而形成了古今词义。
二、古今词义异同的一般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1、这类词多属基本词汇。
2、基本相同不是绝对相同,在一些次要属性上存在差异。
(1)客观对象起了变化的;(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深化的。
(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的:这类词数量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古今词义的差异。
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
(2)词义轻重的差异。
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1、要有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2、辨析的重点不在同,而在异,在同中之异;3、要掌握较多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比较归纳;4、充分利用工具书,有条件的可参阅古注。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有关联的义项间的关系构成了词义系统。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本义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指有字形可考、有文献资料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引申义指在词义发展中,由本义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派生的意义。
可以分为:(1)直接引申义(近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2)间接引申义(远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延伸。
三、本义的推求及其意义:1、推求本义可以根据汉字初形;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
两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2、把握本义有以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词义引申的途径:1、延展引申。
2、条件引申。
3、比喻引申。
4、关联引申。
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单音词1、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数,复音节词居少数。
2、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比较。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一)单纯词1、迭音词(重言词)是由两个相同音节重迭而成的。
迭音词不同于用词上的重迭。
2、联绵词(1)联绵词是单纯的双音词,在语音上两字有双声、迭韵或双声兼迭韵的关系,也有非双声迭韵的关系。
(2)联绵词的字只起音标作用,字形与词义无关,切忌望文生训。
(3)联绵词在诠释上具有不可分性和书写形式多样性。
3、音译外来词(二)复合词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词凝结而成的。
2、偏义副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互对举的词所组成,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
其他类型的复合词。
3、判定复合词时要防止两种偏向(1)不能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或相邻成分误为复合词。
(2)也不能以今拟古,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
语法部分虚词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虚词的语法特点,掌握它们在相应结构中的主要用法。
一、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二、常用虚词(一)之、其、者、所;是、或、莫。
(二)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于(於)、以、为、与、因;诸。
(四)而、则、虽、然。
(五)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为便于掌握,虚词讲授可以以字为纲,兼顾词类。
实词教学要求: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着重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
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一)名词等活用为动词1、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辨别实词是否活用为动词,要依据该词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是否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来判定。
(二)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
(三)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
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把结构分析和句意结合起来。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通常表现为客观行动,动词对宾语具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表现为主观意念,动词和宾语之间具有“认为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三、名词用作状语:(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行为的状态;2、表示行为的处所;3、表示行为的凭依;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行为的处所;2、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句法教学要求: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构。
判断句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主语与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用格式: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加强判断。
有的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不用“也”,或“者”、“也”全不用,也可以表示判断。
其中以第一种格式为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三、判断句谓语之前加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四、指示代词“是”用作判断句主语,不要误认为判断词。
五、判断词“是”的出现。
六、判断句的活用。
被动句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句子的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受事者。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同现代汉语比较,有共同之处,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以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内容,即所谓意念上的被动,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表达方式。
三、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被动表示法;1、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2、动词前面用“见”,动词后再用“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或只用“见”表示被动。
3、动词前面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有时在动词前面又加“所”,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为”后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的句式。
4、谓语动词前用“被”字表示被动。
宾语前置一、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1、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被动词前;2、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介词前;3、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4、为了强调宾语而前置,并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