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问题100例
管理学案例——王厂长的问题
王厂长的问题奔腾机械厂是一家拥有职工100多人,年产值约500万元的中小型乡镇企业.厂长王明虽然年过半百,但办事仍风风火火。
王厂长每天都要处理厂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几十件,从厂里的高层决策、人事安排,到职工的生活起居,可以说事无巨细,无所不包。
人们每天都能看到王厂长快步行走于在厂内厂外。
正因为这样,王厂长在厂里的威信很高,大家有事都找他,他也是有求必应。
不过,王厂长的生活也确实过得很累,有人劝他少管一些职工的鸡毛蒜皮的事,可他总是不听。
为了把这个厂办好,提高厂里的生产经营效益,改善职工的生活,王厂长一心扑在事业上.每天都从早晨忙到很晚,根本没有节假日,妻子患病他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会他也没时间出席,他把全部的时间和心血都花在了厂里.正因为王厂长这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他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先进工作者,市晚报还专门对他的事迹进行过专门的报道。
在厂里,王厂长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过问,能亲自办的事决不交给他人办;可办可不办的事也一定是自己去办;交给下属的一些工作,总担心下面办不好,常要插手过问,有时弄得下面的领导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憋气。
但大家都了解王厂长的性格,并为他的好意所感动,不便直说.有一次,厂里小王夫妇闹别扭,闹到了王厂长那里,当时王厂长正忙着开会,让工会领导去处理一下,工会主席在了解情况后,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事情很快就解决了.可王厂长开完会后又跑来重新了解情况,结果本来平息了的风波又闹起来了.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厂里时有发生。
虽然王厂长的事业心令人钦佩,可王厂长的苦劳并没有得到上天的赏赐。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厂里的生产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成本费用急剧上升,效益不断下滑,急得王厂长常常难以入眠。
不久,王厂长决定在全厂推行成本管理,厉行节约,他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但职工并不认真执行,浪费的照样浪费,考核成了一种毫无实际意义的表面形式。
王厂长常感叹职工没有长远眼光,却总也拿不出有力的监管措施,就这样,厂里的日子一天天难过起来。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一、案例:韩国汽车怎样打入美国市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而且也是世界利润最高的轿车市场。
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
不难想象,各国汽车制造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
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进入美国的汽车商中韩国的现代汽车取得显著的成功。
分析原因有三个有利因素,即:1.时机有利。
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易壁垒可能成行,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一个国家的贸为其他国家打入市场的绝好机会。
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所谓“自愿配额”的限制,出口数量停留在每年230万辆上。
日本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逐步提高售价。
美国的三大汽车商出于最优利润的考虑,采取了保持销量、提高售价的做法。
这就使低档小型的经济车的市场出现了缺口。
这给韩国汽车提供了打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币值有利。
由于韩元对美元是稳定的,比价基本不变。
因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韩元对日元也就相对贬值,这就使韩国汽车的美元成本大大低于日本汽车的美元成本。
3.员工素质有利。
美国轿车工业趋向于“夕阳工业”,三大美国汽车商相继关闭多条生产线、解雇工人,新一代有才华的青年都不愿去汽车业谋职,使得工人年龄相对上升,素质相对下降。
而韩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上升时期,汽车工人社会地位很高,汽车厂可毫不费力地招到最优秀、最能干的工人,而其工资只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十分之一。
现在韩国汽车工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日本的34岁还要年轻7岁。
在自己的产品上,现代汽车采用的并不是当代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而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这一技术在美国市场上已有5年历史,产品可靠、耐用、标准度高,维修非常方便。
与之成为对照的日本铃木汽车,采用的是当代最新技术生产的马达,油耗量是轿车问世以来最低的,但其维修难度相应上升,产品成本也相应偏高,而其可靠性、耐久性还是一个问号。
在产品的价格上,现代汽车采用了快速渗透定价策略,比同等级的日本车定价约低1000美元,被美国汽车界评为“旧本技术,韩国价格”。
一百个经营管理的故事
1、黄金台招贤2、王珐鉴才3、龙永图选秘书4、神偷请战5、且慢下手6、动物园的骆驼7、古木与雁8、逆旅二妻9、各就各位10、以柔克刚11、李世民背后的女人12、子贱放权14、林肯“独断”15、老总挨批16、不拉马的士兵17、三只鹦鹉18、两熊赛蜜19、平衡管理20、惠普的敞开式办公室21、肯德基的特殊顾客22、索尼的内部跳槽23、日立“鹊桥”24、鲶鱼效应25、一日厂长26、诸葛亮挥泪斩马谡27、令出必行28、都是玩笑惹的祸29、明辩时势30、高瞻远瞩31、放虎不一定归山32、捕鼠之猫33、拍头决策34、好猎者35、不辩而明36、道见桑妇37、知雄守雌38、纪昌学箭39、拾鸡者40、决堤一定修堤吗?41、置身事外42、会议成本分析制43、扁鹊三兄弟44、老外买柿子45、选择越多越好?47、通用电气的全员决策48、逃离高笼的袋鼠49、总裁的公文夹50、富翁的遗嘱51、本性难移52、蝴蝶效应53、最后的一分钱54、挑水别忘了挖井55、通天塔56、小宏的裤子57、V型飞雁58、分粥制度59、天鹅、狗鱼和虾60、两头鸟61、乐观的拿破仑62、松下为何不说“不”63、牛草高旋屋檐上64、没有吃完的牛排65、表演大师66、卡特总统揽责67、巨鹿决战68、富弼拒赏69、士为“赞赏”者死70、鸭子只有一条腿71、商鞅守诺72、囚徒困境73、邻人遗斧74、不要“吓”我75、太宗忘事76、宰相肚里能撑船77、楚王断带78、忍辱求安79、镏铢必较80、仇人宰相81、黄帝问路82、童言无忌83、黑带的真义84、森林遇虎85、木桶的容量86、浑沌之死87、效蟑之驴88、飞不出瓶口的蜜蜂89、没有靠背的椅子90、厨房失火91、犹太人的选择92、风险诱惑93、宰相教子94、纠正君过95、庄王禁欲96、以贱为本97、总裁降薪98、齐景公射箭99、上善若水100、陈阿土的影响力1、黄金台招贤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管理者的一个“研究课题”。
企业四种亏损管理的案例分析【最新版】
企业四种亏损管理的案例分析根据现有企业所得税法,查账征收的居民法人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
很多法人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会遇到当期(包括前期)亏损如何处理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一一梳理,分享给读者。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具体又要分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免税收入、减计收入等项目不得弥补应税项目亏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规定,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
例1:ABC投资有限公司上年度应税项目经营亏损为200万元,本纳税年度收入总额为9000万元,其中不征税收入100万元,免税收入39万元,各项扣除8900万元,本期应纳税所得额-39万元(9000-100-39-8900),年终亏损额合计为239万元。
在本案例中,免税收入39万元不可以用于弥补上年度及本年度亏损239万元。
例2:ABC投资有限公司上年度应税项目经营亏损为200万元,本纳税年度应税收入9861万元,可扣除成本9000万元,当期应纳税所得额861万元(9861-9000);免征所得额项目-100万元。
本案例中,当期应纳税所得额861万元,不可以弥补免征所得额项目-100万元。
被投资企业亏损,投资企业不得调减投资成本和确认投资损失《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企业不得调整减其投资成本,也不得将其确认为投资损失。
例3:ABC投资有限公司在异地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QW子公司),投资初始成本为1300万元。
【企业管理】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
管理精英宣言我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的人。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宁。
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更要成功。
我绝不用人格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主活;宁愿要达到目标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去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的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位企业家所必备的。
永远的教训——企业经营失败经典察例案例分析与案例性质以我们现在的行销知识,在一个充满不可控制,不可预测变数的动态环境中,想要避免错误是很难的。
一、案例分析的基本认识□总系统观念的运用近几年来,企业管理个案分析己普遍受到各界重视。
在研究个案时,研究人员应从企业生态环境与内部资源进行分析。
基于这种分析结果所必需运作的企业功能与管理功能所构成的经营管理分析的总系统理念与运作寻向,拟定改进方案,才能提高个案分析的效果。
依循上述的总系统导向,个案研究上有不同分析与改进方案的拟定角度。
个案研究人员,如果能了解这种不同角度,必能使个案分析的水准提高。
基于这种需要、本章特提出个案研究与拟定改进方案的基本特质——本质,及在分析个案与拟定改进方案时应注意事项,以供个案分析人员参考。
企业经营规模,无论大小,经营分析与拟定改进方案涉及范围及层面甚广,若能对个案分析及改进方案的本质以及有关事项有所了解,当可增加个案分析的兴趣与信心。
□案例分析的本质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相当繁复而且迅速,研究分析所需资料实在无法确切地掌握。
甚至,决策者的主观因素互异,同一个案所提供的资料,不同决策者有不同的认同程度与看法。
因此,同一个案通常会在不同情况、不同分析与决策人员的判断下,产生不一致的方案。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题及解题思路(二)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题及解题思路(⼆)企业管理案例分析题及解题思路(⼆)6.康涅狄格互助保险公司的苏·雷诺兹苏·雷诺兹今年22岁,即将获得哈佛⼤学⼈⼒资源管理的本科学位。
在过去的两年⾥,她每年暑假都在康涅狄格互助保险公司打⼯,填补去度假的员⼯的⼯作的空缺,因此她在这⾥做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作。
⽬前,她已接受该公司的邀请,毕业后将加⼊互助保险公司,成为保险单更换部的主管。
康涅狄格互助保险公司是⼀家⼤型保险公司,仅苏所在的总部就有5000多⼈。
公司奉⾏员⼯的个⼈开发,这已成为公司的经营哲学,公司⾃上⽽下都对员⼯⼗分信任。
苏将要承担的⼯作要求她直接负责25名职⼯。
他们的⼯作不需要什么培训⽽且具有⾼度的程序化,但员⼯的责任感⼗分重要,因为更换通知要先送到原保险单所在处,要列表显⽰保险费⽤与标准表格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某份保险单因⽆更换通知的答复⽽将取消,还需要通知销售部。
苏⼯作的群体成员全部是⼥性,年龄从19岁到62岁,平均年龄为25岁。
其部分⼈是⾼中学历,以前没有过⼯作经验,她们的薪⾦⽔平为每⽉420美元到2070美元。
苏将接替梅贝尔·芬彻的职位。
梅贝尔为互助保险公司⼯作了37年,并在保险单更换部做了17年的主管⼯作,现在她退休了。
苏去年夏天曾在梅贝尔的群体中⼯作过⼏周,因此⽐较熟悉她的⼯作风格,并认识⼤多数群体成员。
她预计除了丽莲·兰兹之外,其他将成为她下属的成员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丽莲今年50多岁,在保险单更换部⼯作了10多年。
⽽且,作为⼀位“⽼⼤太”,她在员⼯群体中很有分量。
苏断定,如果她的⼯作得不到丽莲的⽀持,将会⼗分困难。
苏决⼼以正确的步调开始她的职业⽣涯。
因此,她⼀直在认真思考:⼀名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问题:影响苏成功地成为领导者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了帮助苏赢得和控制丽莲,你有何建议?试题答案根据评分标准,分析题得较⾼分的关键是;要对问题进⾏有效地识别,即要判断所给的案例是属于管理知识的什么围。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开心网、比亚迪、ITAT、九城、ZCOM、炎黄、昌盛集团、分贝网、Mysee、一茶一坐、分众、尚德、博客网、PPG、酷6网、五谷道场等知名企业的失败教训,或许可以为目前正良性运转的企业敲一记警钟。
中国企业的悲哀之处,不在于挫折与失败,而在于迷失自我,最后使自己成了自己的囚徒。
其一,成功依恋症。
那些备受关注的失败者,都曾经有一个成功的过去。
UT斯达康的小灵通,开心网的“偷菜”与“买卖好友”,2005年的博客网,2000年TOM在线的无线增值……但他们似乎忽略了,一时的成功可能是缘于创业者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激情,可能是源于偶然时机与特定文化特定需求的嫁接,可能是源于投机和误打误撞中上帝的恩赐。
其二,做大做强综合症。
一是疯狂地收购,天桥执掌的盛大一心打造“娱乐帝国”,2006年至今,直接或间接收购了180多家公司,但华影盛世、华友世纪、盛世骄阳……似乎都打了水漂,没了“后续答案”。
二是疯狂地多元,太子奶在奶业基本成功的基础上,童装、商业、化妆品、食品、等,快步踏入,结果拉长了战线,分散了资源和精力,资金链断裂便轰然坍塌。
三是美尼尔病,企业一心向世界500强冲刺的过程中,盲目求大求快,不重视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的培养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其三,主体迷失症。
每一个创业者都立志做“美国的Google”、“美国的Yahoo”、“美国的Amazon”、“美国的Facebook”、“美国的Twitter”、“美国的Groupon”……结果PPG没有成为Land’s End,FM365没有成为AOL,港湾没有成为华为,8848没有成为Amazon,盛大盒子没有成为Sony……在全球竞争时代,学习借鉴非常重要,但过于强调模仿学习,不仅丧失了创新,丧失了引领国际化与趋势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企业丧失主体性的过程中,国际热钱资本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搜狐的说:“一直在紧跟着华尔街的指挥来做事,太看重短期盈利产品,每个季度都在为应付财报数字而发愁。
采访企业领导提问100例
采访企业领导提问100例一、新生1、创办这家企业的初衷是什么?2、创办时是怎么分析企业发展前景的?3、当时所期待的事业高度是?4、当时的主要经营范围是?5、当时企业的整体规模怎么样?6、是如何组建创始团队的?5、您认为能创办起这家企业的关键是什么?6、您创办的企业有怎样的特色?竞争优势何在?市场空间在哪里?7、以前的经历对您创办这个企业有什么帮助?二、发展1、企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的是怎样一个竞争环境?公司和团队又面临哪些问题?2、在当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突破这种竞争格局?3、从中取得了哪些经验?4、团队之间是怎样磨合与成长的?5、取得了怎样的成果?6、这一阶段取得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三、腾飞1、当前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果?通过怎样的努力取得的?2、取得这样的成果,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有怎样的积累?3、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什么?给竞争对手带来了什么?4、取得今天得辉煌成果之后,企业是否又面临新的发展问题?5、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6、总结了哪些经验?四、格局1、企业当前面临一个怎样的市场环境?2、同行业之间面临一个怎样的竞争格局?3、面对这种环境和格局,怎么考量新的发展计划?4、企业在既得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如何平衡?5、您认为市场环境会有怎样的改变趋势,企业如何去适应或挑战这种改变?6、您对现在整个行业全局有怎样的制胜观点?五、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核心是什么?2、如何使企业文化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去?3、员工对这样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如何?4、当员工的个性与企业文化产生不适应的时候,如果协调这种不适应?六、产品技术1、在产品、技术这一块有没有设立什么标准?是公司标准还是行业标准?是否上升到国家标准?2、目前企业的产品、技术优势在哪里?3、行业的产品、技术难关以及企业的产品、技术难关分别在哪里?4、我们准备怎么去突破产品、技术难关?5、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是如何做到产品、技术突破的?6、这些产品、技术突破对整个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7、对行业以后的产品、技术发展有怎样的猜想和期待?8、在以往的产品、技术开发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例?七、服务理念1、企业的服务理念是什么?有没有标准?核心是什么?2、在实践过程中,是否出现过问题?3、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4、从中得到一些什么经验?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什么作用?5、企业对员工有些怎样的服务理念上的培训?设定了怎样的培训机制?6、分享几个比较好的服务案例?八、管理模式1、介绍一下企业的管理模式?2、员工对这种管理模式的反应怎么样?3、在实践过程中是否出现过问题?4、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5、人事与管理制度是否会出现分歧,如果有,怎么解决?6、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保障管理层的管理水平?7、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如何把现在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8、在对异地的管理上是怎么做的?9、分享最突出有效的管理成果?九、领先行业的秘密1、企业依靠什么做到行业领先?2、在团队的建设上有什么诀窍?3、介绍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技术?4、在行业里有没有成功的模型可寻?是否形成行业规律?5、目前取得的地位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新的机遇和挑战,给行业带来了什么?6、我们准备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7、是否对自己企业实施过类似公关广告等品牌建设的活动?8、其中最突出的活动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并存在怎样的问题?9、在活动中记忆最深刻的事例?十、危机事件的化解1、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危机?2、面对危机的出现,企业各方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是根据什么原则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的?是如何成功化解这些危机的?3、经历过这些危机事件之后,在现在的企业管理中,是否涉及到建立危机管理系统?又是如何建立的?十一、经典案例1、企业自创办以来,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典案例?2、最好的作品是哪个?为之付出过怎样的努力?3、这些作品,为企业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十二、情怀1、陪着公司一路走来,个人有什么样的感悟和领悟?2、个人在公司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3、对于同事之间的情谊有一些怎样的感悟?4、跟客户,跟同事之间有哪些记忆尤其深刻的事例?5、对企业未来有怎样的愿景期待?。
100个经典管理案例
100个经典管理案例1. 南方航空公司:要实现快速发展,南方航空公司采用了一种聚焦市场需求的管理策略,迅速开发有利可图的航线,提升品牌知名度,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对市场洞察力极具敏锐性,不断推出新型电子产品,通过强大的品牌宣传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3. 戴尔公司:戴尔公司专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研发、测试、制造和维修到客户技术支持,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满足需求。
4. 阿尔卡特公司:阿尔卡特公司采取了全面的总体管理模式,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把“客户满意”作为管理指标,包括实施多级流程控制,开发客户服务平台,实施精益制造,及时收集反馈数据。
5. 日立公司:日立公司以创新技术为核心,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能够顺利扩大规模。
6.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为宗旨,立足本土市场,同时开拓全球市场,实施多元化经营,不断壮大集团规模。
7. 百事公司:百事公司采取经典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采用明智的投资策略,快速扩张影响力,大幅度扩大销售额。
8. 麦肯锡公司:麦肯锡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循环回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9. 康明斯公司:康明斯公司把智能化管理策略作为核心,建立了全面的内部管理体系,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10. 联想集团:联想集团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设立服务中心,提供客户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体验,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11. 雪佛龙公司:雪佛龙公司主要以科学化管理为核心,不断优化组织管理流程,通过实施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以期达到客户满意。
12. 施乐公司:施乐公司把创新管理作为核心,把客户需求作为管理的重点,采取多种策略来提升产品的销售量,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管理案例集(DOC76页)
企业管理案例集(一)背景调查——招聘不应忽略的最后一关作者:陈关聚公司是位于西安的一定计算机销售公司,过去一年里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运作得当,业务量蒸蒸日上,但是人力资源部经理却高兴不起来,一年内接连发生的几起事件令他极为难堪。
1999年8月,业务员T与代理商XF公司签定了一笔货款为100万的供货合同,货物发出后迟迟不见货款返还,年底公司派人上门催款,发现XF公司人去楼空。
L公司感觉不妙,报告北京总公司,总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对方支付货款。
法官和律师几次到西安调查取证,由于XF公司已经逃遁,无功而返。
鉴于缺乏被告主体,民事诉讼难以进行下去,LX公司又赔上一笔诉讼费用。
由于T是经手人,其工作失误为公司造成巨额损失,2000年初L公司将其辞退。
后来L公司律师在工商局查阅代理商XF公司的注册资料时发现,业务员T原来是XF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此时,L公司意识到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诈骗案,一场普通的经济纠纷演变为情节恶劣的刑事案件,L公司遂向公安局报案。
经立案侦察,将T和作案同伙抓获,追回了部分货款。
审讯中发现T普经犯有前科,因盗窃被拘留过10天。
案件终结后,人们纷纷指责人力资源部引狼入室,人力资源部经理压力很大。
偏偏祸不单行,2000年又发生几起假文凭案,人力资源部在整理档案地发现几名员工的文凭可疑,经向学校查实,他们的文凭果然为假,公司领导层震怒,当即决定予以辞退。
但公司为他们已经花了不少培训费用,且他们对公司的许多商业秘密已经掌握,以后是否还会给公司捅出麻烦只有天知道,更是让人力资源部经理担心。
人们不仅要问,这些作假的信息和违法记录为什么没有在上岗前得到?否则,就可以避免他们上岗,也就不会有许多遗憾了。
现在来看,L公司的招聘流程中还缺少一个环节——背景调查。
和大多数企业一样,L公司的招聘流程是:信息发布-资料筛选-面试-笔试-体验五个环节,人力资源部把背景调查这最后一关忽略了。
尽管在核查文凭时有所收获,开除了作假员工,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
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与防范100条问答(精华版)
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与防范100条各位企业家:您好!为了帮助企业获得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预防和降低企业经营与治理中的法律风险,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崔彦军律师就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各类法律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希望对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起到帮助作用,供您参考。
这些法律风险提示包括“劳动用工、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企业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知识产权、外贸出口”等几个方面,还相应地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具体针对性措施,以提高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的能力,力争使企业做到“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良好状态,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
------------------------------------------------------------------------------机构: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崔彦军律师地址:杭州市文二路391号西湖国际大厦A座20层电话:0571-网址: QQ;内容目录一、人力资源之劳动合同法篇二、建设工程篇三、企业日常治理篇(一)合同类(二)管理类(三)其它四、企业知识产权篇五、公司内部治理篇六、人力资源管理篇七、知识产权管理篇八、业务管理篇(一)合同管理篇(二)业务执行篇(三)涉外业务篇一、人力资源之劳动合同法篇风险提示1:劳动者与其它用人单位建立双重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实践中,如遇到劳动者同时与其它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想解除劳动合同,是以“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还是以“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建议:从举证角度考虑,前者举证难度远远高于后者“严重影响”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易于举证,实践中用人单位很难提供相应的书面证据证明“严重影响”。
因此,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可限期要求劳动者改正,比如,要求劳动者3日内提交其它用人单位出具的已经2 泽厚律师 专家服务 法律热线:0571-3 解除的书面证据,劳动者拒不提交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管理咨询案例分析
第1题A公司成立于1998年,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家从事燃气计量仪表设计、制造、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员工300人,年营业额已经达到3亿元。
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国内城市管道燃气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南京、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的管道煤气管网扩展至所有城市中心区,管道煤气用户暴增。
公司在创立伊始就紧跟全国公用事业改革的步伐,抓住时机与各地燃气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
公司产品已经销售到了南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大部分一线城市。
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开发与更新,与多家高校开展技术合作。
公司开发出的智能燃气表、远程抄表系统都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产品。
公司的产品质量过硬取得了客户的好评,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随着燃气计量表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B企业后来居上已经超过了A公司。
A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机械燃气表和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的智能燃气表,随着竞争的目渐激烈,特别是机械燃气表,因其技术简单,竞争更为激烈,厂家之间大打价格战。
在经过分析后,刘董事长觉得公司在机械燃气表没有什么优势,而智能燃气表代表了燃气表的发展方向,所以决定退出这一市场,专注智能燃气表市场。
之后刘董事长关闭机械燃气表事业部,扩充智能燃气表事业部,开发各种型号的家用燃气表。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完成,工业管道燃气用户迅猛增长,各燃气表生产企业纷纷上马工业燃气表,B企业生产的工业燃气表在性能与质量上都是佼佼者。
看到工业表市场的红火,虽然A公司在这一方面没有设计、制造经验,但刘董事长的决心很大,一定要生产出工业燃气表,与B企业一争高下,因此A公司想办法从B企业高薪挖了3名技术人员,生产与B企业性能一致的工业燃气表。
A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采用直销的模式,没有在外地设立分公司、办事处等机构。
全国分为华南、华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6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1-2人。
虽然确立销售区域制度,但经常有销售人员因客户的要求去其他区域进行销售,引起当地区域销售人员的不满。
企业经营分析与问题诊断测试题(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分析与问题诊断测试题(经营管理)(100分)1、单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若企业占用过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一般会影响企业的。
【单选题】(10分)A.资金周转B.获利能力C.偿债能力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4、2.在资金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意味着企业对短期借入资金依赖性的降低,从而减轻企业的当期偿债压力。
【单选题】(10分)A.资产负债比率B.长期负债比率C.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率D.利息保障倍数正确答案: B5、3.不影响资产管理效果的财务比率是:【单选题】(10分)A.营业周期B.存货周转率C.应收账款周转率D.资产负债率正确答案: D6、4.某公司的部分年末数据为:流动负债60万元,速动比率2.5,流动比率3,销售成本为50万元,若企业无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则使用销售成本计算出的存货周转次数为:【单选题】(10分)A.1.2次B.1.67次C.2.4次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B7、5.属于现金等价物的是:【单选题】A.可以随时抛售的股票B.存货C.非常先进的设备D.独一无二的专利技术正确答案: A8、6.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单选题】(10分)A.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B.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C.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9、7.在下列分析指标中,属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是:【单选题】(10分)A.销售利润率B.资产利润率C.产权比率D.速冻比率正确答案: C10、8.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假设其他情况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10分)A.权益乘数越大,财务风险越大B.权益乘数越大,净资产报酬率越大C.权益乘数等于资产权益率的倒数D.权益乘数越大,资产净利率越大正确答案: D11、9.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进行资产结构和资产管理效果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单选题】(10分)A.减少资产经营风险B.改善财务状况C.加速资金周转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2、10.对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是: 【单选题】(10分)A.营业收入的区域构成B.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C.关联方收入的比重D.行政手段增加的营业收入正确答案: B。
企业经营管理问题100例
企业经营管理问题100例:企业管理现实中常见问题100例1. 企业决策的制定,没有决策方案的设计、论证和选择,仅仅靠企业领导人和主管个人凭直觉拍脑袋,顾此失彼,频频失误;2. 企业决策权力过分集中,下级管理人员和下属员工对决策没有参与权,对决策不理解,不支持,对决策的贯彻落实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很好的决策也最终成为没有效果的错误决策;3. 决策的制定没有程序分析和实施记录,决策责任不清,出现决策失误没有具体的人为之承担责任;4. 决策的制定没有分析论证方法的选择,用民主集体决策代替科学分析论证,决策发生失误了还找不着确定的责任人;5. 不重视决策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用与企业经营资源配置优化不相关的信息取代决策信息,决策质量毫无保障;6. 决策体系不健全,承担决策责任的人不知所从,该拍板时仍犹豫不决,白白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7. 决策人武断专横,自以为是,拿企业发展利益关联人的共同利益作赌,用拍胸膛代替全面的决策分析论证;8. 没有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决策的制定随意性太大,朝令夕改;9. 决策信息传递多渠道,小道侵袭主道,造成决策贯彻上的障碍;10. 决策顾问专家选择不当,把易学、道学的专家奉为经营专家,甚至直接把招遥撞骗的风水先生、算命先生聘为企业顾问;11. 组织结构叠床架屋,层次过多,等级严密,管理人员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习气严重;12. 因人设事,组织机构蔓缺共存,该有的岗位没有,不该有的岗位却又不得不设置一个以安置企业领导人认为不得不安置的人,一方面人员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又有事无人做,造成企业组织运行的瓶颈;13. 部门、单位之间不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小团体利益损害整体利益;14. 岗位职责不清,有过相互推委,有功相互争夺,出了问题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15. 岗位角色人员配置不当,一方面小材大用,造成工作瓶颈,另一方面又大材小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16. 岗位工作标准不明确,员工不知向何处努力,主管不知如何考核;17. 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量缺少必要的平衡,苦乐不均,有的忙得昏天黑地,有的闲得无聊的;18. 企业内部单位、部门管理跨度不均衡,级别相同、待遇相同的主管,但承担的责任大小过分悬殊;19. 组织模式选择跟风照搬,不能体现自己企业组织内部不同人员之间关系的性质要求;20. 没有必要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员招聘急时抱佛踋,招聘来的人员与岗位要求不吻合,造成工作瓶颈;21. 人员选聘没有科学的选择控制程序,随意性过大,选择的人员与岗位要求脱节;22. 招聘面试,没有科学的设计,面试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用随机提问或脑筋急转弯游戏题代替面试;23. 没有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领导人想起来了,随便找一个大腕专家来企业讲一讲,钱花了不少,却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24. 外出培训,没有完整的规划,需要外出培训的没有机会,外出培训机会被少数人垄断,甚至成了少数人借机游山玩水的口实,使企业培训投入成了纯粹的浪费;25. 没有必要的培训程序控制,培训投资回报低下;26. 漠视企业发展对员工发展的依赖关系,不重视员工的发展,没有必须的员工发展管理措施,员工缺少对企业的归属感;27. 不重视对企业共同愿景的规划设计,员工看不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对企业没有信心,企业缺乏凝聚力;28. 把口号拟订当作企业愿景设计,或者相对于员工个人是有景没有愿,企业愿景本身与员工个人的利益满足和发展脱节,起不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29. 企业内部沟通渠道不畅,只有上司的主观意志,缺少平等的沟通反馈,下属员工工作被动低效;30. 管理沟通单向,上司主管凭主观直觉认定有问题时,也不询问、不核实,就对下属员工进行喝斥、责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紧张;31. 缺少与下属员工的工作过程沟通,也不考虑和了解下属员工在承担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导致下属员工履职过程的失控;32. 规章制度的制订,缺少与下属员工的讨论沟通,是单方面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下属员工,致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贯彻有始无终;33. 权力过于集中,现场工作人员没有必要的权力以及时反应现场作业中的不测事件,致使一些很容易避免的损失也频频发生;34. 缺少必须的授权管理,把授权混同于分权,陷入权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35. 对于员工的工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的难有客观公正评价,功过不明,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低;36. 员工绩效考核没有事先的量化评价标准,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变成了上司主管依自己的主观偏好打压或拉笼下属的最佳机会,员工对绩效考核不仅不支持而且反感;37. 员工绩效考核要素设置过于抽象笼统,仅仅依靠上司主管的个人印象打分,不能真正反映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和贡献的大小;38. 员工绩效考核的重点不明确,为了量化而量化,把一些与企业发展关系不直接的个人问题列入作考核要素,考核内容与企业发展目标脱节,把对企业发展有作用的人考跑了;39. 员工绩效考核导向错位,重态度,轻贡献,吹牛拍马,只作表面文章的人得高分,踏实工作,努力贡献的人相反受冷落;40. 不同职类、不同单位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成绩没有横向可比性;41. 员工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起不到导向作用,其考核只能起到为员工工资奖金的发放提供一个不太能服人的依据;42. 不顾企业行业特点,照搬其它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不能体现自己企业的各类员工工作努力的实际;43. 员工绩效考核是作过场走形式,按比例分配单位和部门的优秀和不合格名额,内部人员轮流当认;44. 员工绩效考核量化考核要素设定不合理,诱导员工产生短期化行为,使员工只顾目前职责履行的过关,不求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稳定提升,制约了企业的稳定发展;45. 薪资的发放没有量化依据,员工薪资的多少不能反映员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的差距,员工多劳不能多得;46. 简单地实行提成制和计件形式的工资,企业组织对员工没有必须有的凝聚力,员工的心难与企业组织融合;47. 对员工的薪酬结构没有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基础工资、奖励工资、附加工资和福利保险之间的比例不合理,企业在员工身上花了钱,员工还不稀罕,投入的相应劳动费用,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48. 员工薪资的核定,全凭老板个人的主观感觉和偏好,员工不知道自己工作一天或一月能拿多少钱,企业的劳动投入不能起到对员工为企业努力作贡献的积极性和热情的激励作用;49. 员工工资奖金的多少,没有与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挂钩的规范限制,而是在招聘时的讨价还价确定,会讨价的不做事也可拿高薪,不会讨价的努力再多,贡献再大也难以获得应该有的回报,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0. 员工薪资的发放因为没有让人服气的依据,不敢公开化,不得不采取秘薪的形式,尽管这可有效地避免由相互比较带来的抱怨,但也因此大大降低了工资奖金的激励作用;51. 奖金不是员工超岗位职责贡献的体现,按人头平均发给,成了一种平均化的福利,这一部分的劳动投入成了毫无作用的浪费;52. 在员工薪资的发放时间上的没有科学的规划和限定,随意性大,不仅激励作用降低,甚至导致员工的抱怨和不满;53. 没有科学的薪资政策设计,员工薪酬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脱节,员工薪酬没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不能有效地把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诱导到企业战略方向上来;54. 重惩轻奖,只有对员工工资的扣减,没有对应的奖励增加,给员工造成一种赤祼祼的压迫和剥削的感觉,加大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55. 员工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彼此相互在被后算计他人,组织内耗严重;56. 组织内部等级森严,人际关系紧张;57. 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以罚代管,导致下属员工的逆反心理,抵制必要的管理;58. 下属员工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认同程度低,管理制度和规章贯彻落实困难,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59. 员工斤斤计较于物质利益的得失,铢锱必较,雇佣思想严重,给多少钱,干多少活;60. 员工工作是为了履行职责而履行职责,把自己孤立于企业发展和整体利益的目标实现之外,似乎是与企业毫不相关的傍观者;61. 员工工作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监督和控制就不动,得懒且懒,得过且过;62. 把权利和义务挂在嘴上,总想获得尽可能多的权利,承担尽可能少的义务,似乎员工与企业就是一种简单的法律关系,并且随时随地准备对簿公堂;63. 重惩轻奖,只有对员工工资的扣减,没有对应的奖励增加,给员工造成一种赤祼祼的压迫和剥削的感觉,加大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64. 员工职务的晋升没有事先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职务晋升不能成为激励员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素质的有效方式;65. 单位、部门和岗位角色之间不配合,各行其是,组织内耗严重;66. 岗位职责定得过死,都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该相互提供援助之手的,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67. 岗位工作目标模糊,都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履行职责而履行职责,员工有工作努力,却没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和提高;68. 技术与管理分家,有技术引进和创新,没有技术管理,脱离市场需要,为了发展技术而发展技术,企业技术先进,但发展落后;69. 有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没有体系贯彻的保证,ISO9000认证仅仅起一个增加广告说词的作用,产品质量低,并且不稳定;70. 对员工的管理,重责任追究的秋后算账,轻过程控制的即时协调,造成损失最终仍得主要由企业背着;71. 缺少必要的营销整合,营销策略彼此不协调,营销渠道相互挤压,营销费用率不低,但市场份额增长不大,甚至出现负增长;72. 忽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进门是亲家,出门就成了冤家,开拓一个新市场,丢了一片旧市场;73. 品牌创建思路不当,只是谋求知名度,对美誉度没有必要的关注,市场开拓过分依赖于广告,有大额的广告投入,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提升;74. 官本位意识严重,等级观念盛行,管理人员习惯于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管理人员与被管理者之间对立,矛盾重重;75. 投资和费用不分,企业有效率没效益,产品有市场没利润;76. 没有明确的成本责任分析界定,没有人对资源投入的效果负责,诸多投入都成了没有效益的浪费;77. 只有企业老板一个人关注投入的效益问题,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大量的浪费都是视而不见,见而不理;78. 没有投入效果的分析论证,有众多的人希望从这种没有控制的投入中捞取个人的灰色收入;79. 企业组织的运行,没有投入预算,也没有投入效果的核算,企业组织内部的大小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统一的财务部算总账;80. 企业员工只对工作过程负责,不对工作成效负责,承担的工作,无论大小都是尽力争投入,没有人对投入的回报承担责任;81. 员工都安于现状,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一经确定就成了固定不变的行事方式,没有人为工作效率的提升负责,没有人想改变现有的行事方式;82. 没有严格有效的费用投入审核,任何掌控财物支配权的人都可假公济私,吃企业以中饱私囊;83. 费用投入控制方法简单,要么一控制就死,剥夺下属员工必须有的财物支配权,要么一放开就乱,让下属员工随意支配财物,造成浪费;84. 高估亲信的忠诚,随意授给亲信支配企业相关部分财物的权力,造成严重失误和浪费后自怨自艾;85. 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形式上,有响亮的口号和漂亮的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却没有起到应该有的管理作用,没有带来泊投资回报;86. 企业员工思想混乱,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无所事事,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工作没有热情;87. 企业员工不认同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念,上司主管简单地通过指令进行管理,下属员工阳奉阴违,企业组织没有执行力;88. 企业人际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员工的心思都用在相互算计上,无法集中精力做好工作;89. 员工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两张皮,员工意志与领导意志两张皮,员工雇佣思想严重,工作被动,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90. 官僚主义严重,掌握企业人、财、物的人,频频发生职务犯罪,给企业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91. 员工与企业之间,下属与上司之间矛盾重重,企业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低下;92. 企业组织内部帮派林立,并且相互拆台,相互攻讦,企业的上层决策,有助于自己利益实现的就贯彻,反之就抵制;93. 崇尚空谈,大事小事都议而不决,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慢,企业组织效率效益差;94. 忽视员工个人价值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对员工不尊重、不信任、不关怀,员工缺少对企业的忠诚;95. 企业高度重视管理,在管理上也舍得投入,但仍不能使企业管理成为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96. 没有统一的管理思想理论,在管理方式的选择运用上随心所欲;97. 管理体系不系统、不完备,内部管理混乱,步调协调困难;98. ERP技术实施后不能正常运行,使在这一项目上的投入,成了打水漂的浪费;99. 企业员工的行事方式、思维习惯与ERP技术系统终端,不能紧密联接,ERP 技术系统勉强能够运行,但运行效率低下,起不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作用;100. ERP技术,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完成定型之后,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调整。
公司经营法律问题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活动日益频繁。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
本文将针对公司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二、公司经营法律问题概述1. 公司设立法律问题公司设立是公司经营的基础,涉及法律问题包括:(1)公司类型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2)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的确定、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
(3)股东资格:股东资格的认定、股权转让等。
2. 公司运营法律问题公司运营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有:(1)合同纠纷: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
(2)知识产权保护:商标、专利、著作权等。
(3)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解除等。
3. 公司并购法律问题公司并购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1)并购方式:资产并购、股权并购等。
(2)并购程序:尽职调查、交易结构设计、协议签订等。
(3)反垄断审查:是否符合反垄断法规要求。
4. 公司解散与清算法律问题公司解散与清算涉及的法律问题有:(1)解散原因: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决议等。
(2)清算程序:清算组的组成、债权申报、财产分配等。
(3)清算期限:清算期限的确定、清算期限的延长等。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公司设立法律问题案例背景:某甲、乙、丙三人拟共同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
甲、乙、丙三人按照出资比例分别出资20万元、40万元、40万元。
案例分析:在本案中,甲、乙、丙三人应当签订书面出资协议,明确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事项。
此外,三人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
若未按照法定程序设立公司,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案例二:公司运营法律问题案例背景:某公司A与公司B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A向B供应一批货物,总价款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A未按期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导致B遭受损失。
案例分析:在本案中,A、B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A未履行合同义务,构成违约。
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例
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涉及市场竞争、资金问题、管理难题等方面。
下面以一家餐饮企业为例,具体描述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出相关参考内容。
1. 市场竞争激烈在餐饮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企业可能会遇到新开设的同类型餐厅,附近的竞争对手经营状况良好,消费者口味变化等问题。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参考内容:-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和偏好,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
- 不断提升品质和口碑,通过良好的用户评价和口耳相传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
- 注重市场营销及推广,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广告活动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2. 资金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面临资金短缺、财务压力等问题。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以下参考内容可能有所帮助:- 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和费用控制计划,合理安排企业资金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
同时,可以尝试与供应商或合作伙伴洽谈优惠价格或付款方式。
- 寻求合适的融资途径,例如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
可以与金融机构或投资人进行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
- 积极寻找与企业经营相适应的补贴政策、财务扶持等外部资源,通过优势利用以减轻资金压力。
3. 人员管理难题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员工流动、团队士气低落、人员招聘难等问题。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以下参考内容可能有所帮助:- 搭建良好的团队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流失率。
- 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提供培训计划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并促使其在工作中持续成长。
- 优化招聘渠道和方式,寻找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可以通过参加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等方式,扩大招聘范围,并注意提升招聘效率。
除了上述例子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其他诸如物流困难、政策法规变化、营销策略失效等问题。
面对这些困难,企业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调整和优化经营策略,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西方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 。
(5分)(A) 孔茨(B) 西蒙(C) 梅奥(D) 伍德沃德参考答案:D2. 管理跨度原则可以理解为____ 。
(5分)(A) 职位的职权和职责对等一致(B) 领导者管理的人员数目应适当(C) 管理人员要求与分工、协作相一致(D) 应当授予管理人员一定的职权参考答案:B3. 美国学者梅奥曾经带领一批研究人员进行的霍桑试验,开创了 ____ 的早期研究。
(5分)(A) 行为科学学派(B) 管理科学学派(C) 社会系统学派(D) 经验主义学派参考答案:A4. 在计划类型中,按照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可将计划分为 _____ 。
(5分)(A) 战略计划、管理计划、作业计划(B) 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C) 综合计划、项目计划(D) 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劳动计划参考答案:A5. 系统的最基本特征是_____ 。
(4分)(A) 目的性(B) 相关性(C) 层次性(D) 整体性参考答案:D6. 下列哪种组织结构类型适用于大型的跨国公司_____ 。
(4分)(A) 直线形(B) 职能形(C) 参谋形(D) 事业部制参考答案:D7. 制度权与组织中的管理职位 ____ ,与占据这个职位的人______ (4分)(A) 有关、无关(B) 有关、有关(C) 无关、无关(D) 无关、有关参考答案:A8. 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内容是 ____ 。
(4分)(A) 计划(B) 控制(C) 决策(D) 监督参考答案:C9. TCL正在策划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一战略层次属于_____ 。
(4分)(A) 公司战略(B) 竞争战略(C) 职能战略(D) 产品战略参考答案:A10. 一般来说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高产业是_____ 。
(4 分)(A) 高利润高风险(B) 稳定的高利润(C) 低利润高风险(D) 稳定的低利润参考答案:A11. 判断一个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经营管理问题100例:企业管理现实中常见问题100例1. 企业决策的制定,没有决策方案的设计、论证和选择,仅仅靠企业领导人和主管个人凭直觉拍脑袋,顾此失彼,频频失误;2. 企业决策权力过分集中,下级管理人员和下属员工对决策没有参与权,对决策不理解,不支持,对决策的贯彻落实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很好的决策也最终成为没有效果的错误决策;3. 决策的制定没有程序分析和实施记录,决策责任不清,出现决策失误没有具体的人为之承担责任;4. 决策的制定没有分析论证方法的选择,用民主集体决策代替科学分析论证,决策发生失误了还找不着确定的责任人;5. 不重视决策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用与企业经营资源配置优化不相关的信息取代决策信息,决策质量毫无保障;6. 决策体系不健全,承担决策责任的人不知所从,该拍板时仍犹豫不决,白白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7. 决策人武断专横,自以为是,拿企业发展利益关联人的共同利益作赌,用拍胸膛代替全面的决策分析论证;8. 没有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决策的制定随意性太大,朝令夕改;9. 决策信息传递多渠道,小道侵袭主道,造成决策贯彻上的障碍;10. 决策顾问专家选择不当,把易学、道学的专家奉为经营专家,甚至直接把招遥撞骗的风水先生、算命先生聘为企业顾问;11. 组织结构叠床架屋,层次过多,等级严密,管理人员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习气严重;12. 因人设事,组织机构蔓缺共存,该有的岗位没有,不该有的岗位却又不得不设置一个以安置企业领导人认为不得不安置的人,一方面人员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又有事无人做,造成企业组织运行的瓶颈;13. 部门、单位之间不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小团体利益损害整体利益;14. 岗位职责不清,有过相互推委,有功相互争夺,出了问题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15. 岗位角色人员配置不当,一方面小材大用,造成工作瓶颈,另一方面又大材小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16. 岗位工作标准不明确,员工不知向何处努力,主管不知如何考核;17. 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量缺少必要的平衡,苦乐不均,有的忙得昏天黑地,有的闲得无聊的;18. 企业内部单位、部门管理跨度不均衡,级别相同、待遇相同的主管,但承担的责任大小过分悬殊;19. 组织模式选择跟风照搬,不能体现自己企业组织内部不同人员之间关系的性质要求;20. 没有必要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员招聘急时抱佛踋,招聘来的人员与岗位要求不吻合,造成工作瓶颈;21. 人员选聘没有科学的选择控制程序,随意性过大,选择的人员与岗位要求脱节;22. 招聘面试,没有科学的设计,面试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用随机提问或脑筋急转弯游戏题代替面试;23. 没有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领导人想起来了,随便找一个大腕专家来企业讲一讲,钱花了不少,却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24. 外出培训,没有完整的规划,需要外出培训的没有机会,外出培训机会被少数人垄断,甚至成了少数人借机游山玩水的口实,使企业培训投入成了纯粹的浪费;25. 没有必要的培训程序控制,培训投资回报低下;26. 漠视企业发展对员工发展的依赖关系,不重视员工的发展,没有必须的员工发展管理措施,员工缺少对企业的归属感;27. 不重视对企业共同愿景的规划设计,员工看不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对企业没有信心,企业缺乏凝聚力;28. 把口号拟订当作企业愿景设计,或者相对于员工个人是有景没有愿,企业愿景本身与员工个人的利益满足和发展脱节,起不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29. 企业内部沟通渠道不畅,只有上司的主观意志,缺少平等的沟通反馈,下属员工工作被动低效;30. 管理沟通单向,上司主管凭主观直觉认定有问题时,也不询问、不核实,就对下属员工进行喝斥、责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紧张;31. 缺少与下属员工的工作过程沟通,也不考虑和了解下属员工在承担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导致下属员工履职过程的失控;32. 规章制度的制订,缺少与下属员工的讨论沟通,是单方面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下属员工,致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贯彻有始无终;33. 权力过于集中,现场工作人员没有必要的权力以及时反应现场作业中的不测事件,致使一些很容易避免的损失也频频发生;34. 缺少必须的授权管理,把授权混同于分权,陷入权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35. 对于员工的工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的难有客观公正评价,功过不明,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低;36. 员工绩效考核没有事先的量化评价标准,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变成了上司主管依自己的主观偏好打压或拉笼下属的最佳机会,员工对绩效考核不仅不支持而且反感;37. 员工绩效考核要素设置过于抽象笼统,仅仅依靠上司主管的个人印象打分,不能真正反映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和贡献的大小;38. 员工绩效考核的重点不明确,为了量化而量化,把一些与企业发展关系不直接的个人问题列入作考核要素,考核内容与企业发展目标脱节,把对企业发展有作用的人考跑了;39. 员工绩效考核导向错位,重态度,轻贡献,吹牛拍马,只作表面文章的人得高分,踏实工作,努力贡献的人相反受冷落;40. 不同职类、不同单位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成绩没有横向可比性;41. 员工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起不到导向作用,其考核只能起到为员工工资奖金的发放提供一个不太能服人的依据;42. 不顾企业行业特点,照搬其它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不能体现自己企业的各类员工工作努力的实际;43. 员工绩效考核是作过场走形式,按比例分配单位和部门的优秀和不合格名额,内部人员轮流当认;44. 员工绩效考核量化考核要素设定不合理,诱导员工产生短期化行为,使员工只顾目前职责履行的过关,不求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稳定提升,制约了企业的稳定发展;45. 薪资的发放没有量化依据,员工薪资的多少不能反映员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的差距,员工多劳不能多得;46. 简单地实行提成制和计件形式的工资,企业组织对员工没有必须有的凝聚力,员工的心难与企业组织融合;47. 对员工的薪酬结构没有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基础工资、奖励工资、附加工资和福利保险之间的比例不合理,企业在员工身上花了钱,员工还不稀罕,投入的相应劳动费用,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48. 员工薪资的核定,全凭老板个人的主观感觉和偏好,员工不知道自己工作一天或一月能拿多少钱,企业的劳动投入不能起到对员工为企业努力作贡献的积极性和热情的激励作用;49. 员工工资奖金的多少,没有与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挂钩的规范限制,而是在招聘时的讨价还价确定,会讨价的不做事也可拿高薪,不会讨价的努力再多,贡献再大也难以获得应该有的回报,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0. 员工薪资的发放因为没有让人服气的依据,不敢公开化,不得不采取秘薪的形式,尽管这可有效地避免由相互比较带来的抱怨,但也因此大大降低了工资奖金的激励作用;51. 奖金不是员工超岗位职责贡献的体现,按人头平均发给,成了一种平均化的福利,这一部分的劳动投入成了毫无作用的浪费;52. 在员工薪资的发放时间上的没有科学的规划和限定,随意性大,不仅激励作用降低,甚至导致员工的抱怨和不满;53. 没有科学的薪资政策设计,员工薪酬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脱节,员工薪酬没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不能有效地把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诱导到企业战略方向上来;54. 重惩轻奖,只有对员工工资的扣减,没有对应的奖励增加,给员工造成一种赤祼祼的压迫和剥削的感觉,加大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55. 员工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彼此相互在被后算计他人,组织内耗严重;56. 组织内部等级森严,人际关系紧张;57. 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以罚代管,导致下属员工的逆反心理,抵制必要的管理;58. 下属员工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认同程度低,管理制度和规章贯彻落实困难,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59. 员工斤斤计较于物质利益的得失,铢锱必较,雇佣思想严重,给多少钱,干多少活;60. 员工工作是为了履行职责而履行职责,把自己孤立于企业发展和整体利益的目标实现之外,似乎是与企业毫不相关的傍观者;61. 员工工作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监督和控制就不动,得懒且懒,得过且过;62. 把权利和义务挂在嘴上,总想获得尽可能多的权利,承担尽可能少的义务,似乎员工与企业就是一种简单的法律关系,并且随时随地准备对簿公堂;63. 重惩轻奖,只有对员工工资的扣减,没有对应的奖励增加,给员工造成一种赤祼祼的压迫和剥削的感觉,加大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64. 员工职务的晋升没有事先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职务晋升不能成为激励员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素质的有效方式;65. 单位、部门和岗位角色之间不配合,各行其是,组织内耗严重;66. 岗位职责定得过死,都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该相互提供援助之手的,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67. 岗位工作目标模糊,都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履行职责而履行职责,员工有工作努力,却没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和提高;68. 技术与管理分家,有技术引进和创新,没有技术管理,脱离市场需要,为了发展技术而发展技术,企业技术先进,但发展落后;69. 有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没有体系贯彻的保证,ISO9000认证仅仅起一个增加广告说词的作用,产品质量低,并且不稳定;70. 对员工的管理,重责任追究的秋后算账,轻过程控制的即时协调,造成损失最终仍得主要由企业背着;71. 缺少必要的营销整合,营销策略彼此不协调,营销渠道相互挤压,营销费用率不低,但市场份额增长不大,甚至出现负增长;72. 忽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进门是亲家,出门就成了冤家,开拓一个新市场,丢了一片旧市场;73. 品牌创建思路不当,只是谋求知名度,对美誉度没有必要的关注,市场开拓过分依赖于广告,有大额的广告投入,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提升;74. 官本位意识严重,等级观念盛行,管理人员习惯于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管理人员与被管理者之间对立,矛盾重重;75. 投资和费用不分,企业有效率没效益,产品有市场没利润;76. 没有明确的成本责任分析界定,没有人对资源投入的效果负责,诸多投入都成了没有效益的浪费;77. 只有企业老板一个人关注投入的效益问题,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大量的浪费都是视而不见,见而不理;78. 没有投入效果的分析论证,有众多的人希望从这种没有控制的投入中捞取个人的灰色收入;79. 企业组织的运行,没有投入预算,也没有投入效果的核算,企业组织内部的大小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统一的财务部算总账;80. 企业员工只对工作过程负责,不对工作成效负责,承担的工作,无论大小都是尽力争投入,没有人对投入的回报承担责任;81. 员工都安于现状,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一经确定就成了固定不变的行事方式,没有人为工作效率的提升负责,没有人想改变现有的行事方式;82. 没有严格有效的费用投入审核,任何掌控财物支配权的人都可假公济私,吃企业以中饱私囊;83. 费用投入控制方法简单,要么一控制就死,剥夺下属员工必须有的财物支配权,要么一放开就乱,让下属员工随意支配财物,造成浪费;84. 高估亲信的忠诚,随意授给亲信支配企业相关部分财物的权力,造成严重失误和浪费后自怨自艾;85. 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形式上,有响亮的口号和漂亮的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却没有起到应该有的管理作用,没有带来泊投资回报;86. 企业员工思想混乱,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无所事事,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工作没有热情;87. 企业员工不认同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念,上司主管简单地通过指令进行管理,下属员工阳奉阴违,企业组织没有执行力;88. 企业人际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员工的心思都用在相互算计上,无法集中精力做好工作;89. 员工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两张皮,员工意志与领导意志两张皮,员工雇佣思想严重,工作被动,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90. 官僚主义严重,掌握企业人、财、物的人,频频发生职务犯罪,给企业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91. 员工与企业之间,下属与上司之间矛盾重重,企业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低下;92. 企业组织内部帮派林立,并且相互拆台,相互攻讦,企业的上层决策,有助于自己利益实现的就贯彻,反之就抵制;93. 崇尚空谈,大事小事都议而不决,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慢,企业组织效率效益差;94. 忽视员工个人价值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对员工不尊重、不信任、不关怀,员工缺少对企业的忠诚;95. 企业高度重视管理,在管理上也舍得投入,但仍不能使企业管理成为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96. 没有统一的管理思想理论,在管理方式的选择运用上随心所欲;97. 管理体系不系统、不完备,内部管理混乱,步调协调困难;98. ERP技术实施后不能正常运行,使在这一项目上的投入,成了打水漂的浪费;99. 企业员工的行事方式、思维习惯与ERP技术系统终端,不能紧密联接,ERP 技术系统勉强能够运行,但运行效率低下,起不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作用;100. ERP技术,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完成定型之后,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