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362思维数学导学案-E6第三单元导学案(3)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0b2778be23482fb4da4cf3.png)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k 6.3.1倒数的认识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自我举例、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文字颠倒游戏:人小——小人,学科——科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小红是小兰的同桌——小兰是小红的同桌还可以理解为:小红和小兰互为同桌。
2.数字游戏:老师说38,学生说83。
说54---45,710---107,35---53,…像这样38和83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二、自主探究(一)倒数的意义。
.先计算,再观察,并说说每组数中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每组数中的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试着向同桌说一说吧!38×83=()715×157=()5×15=()12×12=()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引导规范,加深理解。
因为38×83=1,我们就说38是83倒数,83是38的倒数,38和83互为倒数小结: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二)运用概念,探讨方法。
.出示例1。
方法:(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
例:(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例:想一想: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三、课堂达标.我会填。
(1)的倒数是(),9与()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38+58=1,所以38的倒数是58。
()(2)因为47×74=1,所以47是倒数。
()(3)9的倒数是91。
()(4)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3.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40.72.652100218四、拓展练习.列式计算。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10b01ad51f01dc381f145.png)
家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3、你还能找到别的方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4、可从课外寻找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讲一讲。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展示( )次,补充了( )次。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片身份精彩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惊弓之鸟”到底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
新知探究
1、我能读:
惊弓之鸟 魏国 射箭 打猎 大雁 拉弦 大吃一惊 本事 悲惨
愈合 孤单失群
弓 魏 射 箭 雁 弦 悲 惨 愈 痛 裂
2、我会写的字
※3、我觉得难记和容易写错的字
4、我能把课文熟练的读出来(自读后师徒合作读后小组展示读)
2、说说交际要求。
合作探究
在小组内介绍自己。
内容:向别人介绍自己──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
方法:互动自我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听别人介绍自己。
要求:抓住自己的特点,说真话。“特点”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如:贪玩、调皮、倔强、爱提问题、喜欢读书等等。
注意: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要注意听,等别人说完后,还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1、自拟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根据自己的特点,给作文拟一个新颖的标题吧!
参考题目:《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
我给作文起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
2、写法提示:
1要写出自己的特点。
2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6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
![6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634a322ca45177232f60a2a3.png)
2018学年下学期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版主备人:叶丽芳审核人: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 _课题__圆柱的认识第1课时【学习目标】⒈我能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⒉我能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⒊我会描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
2、难点是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⒈情境引入。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答:二、自主探究⒈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拿一个圆柱形的实物,看看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自学课本18页。
我的发现:圆柱有两个和一个组成。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2)圆柱有什么特征?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两底面都是,并且大小;圆柱的侧面是;有条高,长度都相等。
⒉圆柱的侧面、底面及之间的关系。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剪一剪再展开。
我的发现:沿圆柱的高剪开侧面,侧面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⒊做一做。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是的在()里打√()()(2)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做一做转动长方形ABCD,生成右面的两个圆柱。
说说它们分别是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答:长方形ABCD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会形成(1)号圆柱。
底面半径是()cm,高是()cm。
长方形ABCD如果以AD边为轴旋转,会形成(2)号圆柱。
底面半径是()cm,高是()cm。
2、解决问题(1). 一个圆柱形茶叶桶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
这张商标纸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请你先想一想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呢?答:(2)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答:(1)()圆柱的展开图。
因为圆的周长是( )×( )=( )(cm),与长方形的( )相等,所以是圆柱的展开图。
P264思维数学导学案-G3第三单元导学案(2)
![P264思维数学导学案-G3第三单元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d1a4ffddcc17552706220836.png)
G3——03——02——直角、钝角与锐角的辨别 1、能够分清并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目标】 2、熟练掌握直角、钝角、锐角的方法。 3、使学生感知直角、钝角、锐角在实际生活中的身影。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用书、数学学具盒。
【教学流程】 课 前 热 身
究
3、 小组派代表进行白板操作展示。
4、 教师小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
显现的优点。
交
1、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
流
2、 请学生结合活动过程进行总结。
分
享
教师研讨方案
1、 布置课堂练习。
举 一
2、应用磁性教具贴板进行布题练习。
反
3、进行课后延伸。
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 主 探 究
具体实施内容 游戏名称:送片片回家 游戏规则: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并把课前准 备的混在一起的直角、钝角、锐角这三类卡片 分给这两组学生,要求学生把一样的卡片放在 一起,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快。 1、 教师点击操作多媒体课件,介绍三种角的名
字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游戏分类的结果观 察课件上的内容,学生借助手中的教材和量 角器试着比较出屏幕上都是什么角。 2、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语言描述。
1、 教师点击操作课件,进行课件操作展示。
教 师
2、 教师点击课件进行讲解的时候,根具学生自
示
我探究的结果,老师对内容做归纳分析,对
范
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对出现问题的
学生做针对性的指导,并归纳出区分三种角
的方法。
1、 学生分组,完成多媒体课件中,操作练习的
合 作
部分。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设计.doc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7847bbfec5da50e2524d7ff4.png)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 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 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 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探索:沿高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他面-—底面的周长―・丿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 巩固练习1. 教材18页的做一做。
2. 教材19页的做一做。
五、 实践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教学反思:柱周围的而(上、下底而除外)叫做侧而。
1…3.圆柱的高(1) 问题: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 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知圆柱,加深对圆柱 的认识,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通过茶筒、 牙签筒等实物,将抽 象的数学知识形象 化,便于理解;通过 小组合作,交流认识、 动手测量,培养了学 生的合作能力。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更透彻,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小组讨论:问题:①这个长方形和圆柱体有哪些关系?②你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圆柱的侧面积二底面周长X高S 侧二Ch(2)利用公式计算(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公式)例: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规范格式)S 侧=Ch=3. 14X0.5X1.8=2. 826~2. 83 (m2)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 83平方米。
尝试练习,让学生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巡视)①一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0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侧面积;③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537d1516fc700abb68fc84.png)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最新六上数学三单元导学案讲解学习
![最新六上数学三单元导学案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1e2a61526c85ec3a87c2c57e.png)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3、大胆猜一猜什么是倒数,结合实际生活理解一下“倒”是什么意思!
【自主学习 】
1、自学书上第 28 页的例题 , 思考下面的问题 : (1)什么是倒数 ? (2)“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 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怎样求倒数?
六年级上数学学科导学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倒数的意义
主备人:张文芳
审核人:涂轩龙 张文芳 王宗会
课题: 倒数的认识 课型 :探究课
课时: 1 课时
【学习目标 】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的能力。
2、小组内交流。
【整理学案】
方法一和方法二有一定的局限性,算起来比较麻烦;方法三是运用转化的思想
把分数除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分数乘法来解决,方便快捷,具有一般性,是比较好
的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友情小提示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达标测评 】
一、基础知识:
1、 订正 30 页“做一做”。
2、分数除法
编制人:张文芳
第一课 时 审核人:涂轩龙 张文芳 王宗会
课题: 分数除以整数
课型 :探究课
课时: 1 课时
【学习目标 】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2015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集体备课)2015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908d926c77da26924c5b06c.png)
科目数学主备副备班级六(8)班课题圆锥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个性空间教学环节及师生互动一、情景导入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教学环节及师生互动个性空间(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达标检测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四、分享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教学反思科目数学主备副备班级六(8)班课题圆锥的体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个性空间教学环节及师生互动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P361思维数学导学案-G6第三单元导学案(3)
![P361思维数学导学案-G6第三单元导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42d95217a1c7aa00b42acb7b.png)
究
3、 选举小组代表,进行白板操作展示。
4、 教师小结学生操作过程。
交
1、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
流
2、 请学生结合活动过程进行总结。
分
享
1、 布置课堂练习。
举 一
2、 应用磁性教具贴板进行布题练习。
反
3、 进行课后延伸。
三
探
2、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语言描述。
究
1、 教师点击操作课件,进行分类操作展示。首
教 师
先根据孩子自己的观察及回答做出评判。
示
2、 每操作一个步骤,要进行相应的语言描述:
范
分针走不同的格数,时间发生的变化是不同
的。
1、 学生分组,完成多媒体课件中,操作练习的
合 作
部分。
探
2、 分组讨论操作练习部分的方法。
小牛顿思维数学导学案
G6——03——03——认识时间
运用时间的概念,熟练计算。
【教学目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用书、磁性教具
【教学流程】
课 前 热 身
具体实施内容 教师准备钟表,进行分针走动的演示。
教师研讨方案
1、 教师点击操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自 主
பைடு நூலகம்
每种不同颜色的箭头所代表的意义。
N397思维数学导学案-C2第三单元导学案(3)
![N397思维数学导学案-C2第三单元导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d275fc71f524ccbff0218440.png)
依次类推。
1、 幼儿分组,完成多媒体课件中,操作练习的
合 作
部分。
探
2、 分组讨论其他做题的方法。
究
3、 选举小组代表,进行白板操作展示。
4、教师小结幼儿操作过程。
交
1、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
流
2、请幼儿结合活动过程进行总结。
分
享
1、 布置课堂练习。
举 一
2、进行课后延伸。
反
三
教师研讨方案
1、 教师点击操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自 主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语言描述:物
探
体的长短比较之后怎样排序呢?
究
1、 教师点击操作课件,进行多项长短比较的操
教 师
作展示。
示
2、 操作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语言描述:首先我
范
们把最长的纸条找出来,在括号里写上 1,
之后再找到剩下三个纸条中最长的,写上 2,
小牛顿思维数学导学案
C2—。
【教学目标】 2、培养幼儿的观察、对比能力。 3、增强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自信心。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幼儿:学生用书、磁性学具
【教学流程】
课 前 热 身
具体实施内容 “说一说”: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如果两根绳子 的头和尾一样长,一根中间打两个结,另一根 中间打三个结,那根绳子长呢?”
P392思维数学导学案-H1第三单元导学案 (2)
![P392思维数学导学案-H1第三单元导学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50ff2c79284ac850ac024215.png)
流
2、 请学生结合活动过程进行总结。
分
享
1、 布置课堂练习。
举 一
2、 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出题交换完
反
成。
三
3、 进行课后延伸。
小牛顿思维数学导学案
H1——03——02——数的跳唱 1、能用唱数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法。
【教学目标】 2、尝试用语言描述加数是整十、整百时加法的法则。 3、让学生感受唱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用书、铅笔、橡皮
【教学流程】
课 前 热 身
具体实施内容 只是回顾:数的跳唱 简单回顾 H1-01-02 中数的跳唱相关内容。
范
——513,再加上 4 次 10,——523——533
——543——553,最后加上 2,得到 555。
1、 学生分组,完成多媒体课件中,操作练习的
合 作
部分。
探
2、 分组讨论运算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究
3、 选举小组代表,进行白板操作展示。
4、 教师小结学生操作过程。
交
1、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
教师研讨方案
1、 教师点击操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自 主
能不能通过唱数的方法,完成多位数的加法
探
运算。
究
2、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语言描述。
1、 教师点击操作课件,进行操作展示。
教 师
2、 每操作一个步骤,要进行相应的语言描述:
示
213+342,213 加上 3 次 100,——313——413
人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fa1eda300a6c30d229fac.png)
倒数的认识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自我举例、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文字颠倒游戏:人小——小人,学科——科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小红是小兰的同桌——小兰是小红的同桌还可以理解为:小红和小兰互为同桌。
2.数字游戏:老师说38,学生说83。
说54---45,710---107,35---53,…像这样38和83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二、自主探究(一)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并说说每组数中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每组数中的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试着向同桌说一说吧!3 8×83=()715×157=() 5×15=()112×12=()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引导规范,加深理解。
因为38×83=1,我们就说38是83倒数,83是38的倒数,38和83互为倒数小结: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二)运用概念,探讨方法。
1.出示例1。
方法:(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
例:(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例:想一想: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三、课堂达标 1.我会填。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1)41的倒数是( ),9与( )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 ), ( )没有倒数。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38 +58 =1,所以38 的倒数是58 。
( )(2)因为47 ×74 =1,所以47 是倒数。
( )(3)9的倒数是91 。
( ) (4)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3.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4 0.7 12 1.6 52 1100 1 218四、拓展练习 1.列式计算。
【精选】苏教版六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精选】苏教版六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c228ad03d8ce2f006623ff.png)
6
3
3
二、 2160 千克
三、 72 个
第 6 课时 分数连除和称出混合运算
十三、计算下面各题。
17 3
79
57 7
8 11
5 3 10 18 4 9
十四、用 15 张红纸做大红花,每朵花用纸 1 张,小丽已经做好了总
2
量的 5 ,小丽已经做好了多少朵大红花?
6
十五、计算下面各题。
17 7 4 25 5 15
3
33
二、 1 1 1 4 1 1
9 14 20 25 7 60
三、 4 米
75
一、 1÷8
9
12÷4
5
11÷1 =
4
16÷5
8
二、某啤酒厂每天可以生产啤酒 1200 升,如果每 3 升啤酒装一瓶,
5
那么该啤酒厂每天可以生产多少瓶啤酒?
三、 1 吨花生仁可以榨油 7 吨,要榨 84 吨油需要多少吨花生仁?
(本) 三班: 60× 46 =23(本)
34 40 46
三、小班: 80 个 中班: 100 个 大班: 120 个
第 11 课时 练习课 二十八、一种农药和水按 1∶200 的比例稀释成药水,在 20 千克水
中应放农药多少千克?如果要稀释成 804 千克的药水,那么需 要农药多少千克?
二十九、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48 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 3∶2∶ 1,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 方厘米?
十、解方程。
42 x
5 15
第 5 课时 练习课
68 x
25 5
21 14 x
22 11
十一、农场收青菜 1800 千克,是收的萝卜质量的 5 。农场收萝卜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数学思考(三)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数学思考(三)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815f79d1f34693dbef3e46.png)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四、数学思考第3课时数学思考(三)【学习目标】1.利用等量代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等的量可以用一个量来代替”的问题,培养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推理方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正确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探索点数与连线的条数之间的关系①3个点连成几条线段?5个点、6个点呢?②探索、整理后得出: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你有什么发现?③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2.简单的等量代换。
△=▲+▲+▲,▲=□+□,△=()个□二、自主探究1.学习例3.思考:根据△=□+□+□,把△+□=24中的△换成□+□+□,得到,所以□= ,△= 。
总结方法:题中把一个△换成()个□,得到()个□等于24,得出□=(),△=()。
思考:两个等式中都有☆,利用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可得到○= ,◎= ,因为☆代表同一个数,所以。
2.学例4思考并得出结论:①平角有个顶点条边,且平角的在一条上,而直线端点,且向两端无限延长。
②②思考并得出结论:(1),。
(2)2,可以得到:,,因为 = ,所以三、课堂达标1. 课本第104页第9题。
2. 课本第104页第10题。
四、学习评价【素材积累】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评一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教师小结学生操作过程。
交
1、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
流
2、 请学生结合活动过程进行总结。
分
享
1、 布置课堂练习。
举 一
2、 应用磁性教具贴板进行布题练习。
反
3、 进行课后延伸(教师出题)。,进行分解操作展示。
教 师
2、 每操作一个步骤,要进行相应的语言
示
描述:结合表格中给出的信息,判断
范
图形颜色和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到对
应的数字并进行计算。
1、 学生分组,完成多媒体课件中,操作练习的
合 作
部分。
探
2、 分组讨论完成操作练习的方法。
究
3、 选举小组代表,进行白板操作展示。
小牛顿思维数学导学案
E6——03——03——二维图表与运算
熟练运用二维表解决问题,感知图表的意义。
【教学目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用书、磁性教具盒
【教学流程】
课 前 热 身
具体实施内容
教师研讨方案
1、 教师点击操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屏
自 主
幕上:二维表中包含哪些信息。
探
2、 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