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融资难的形成机制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企业融资难的形成机制及原因
摘要:融资难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造成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一是小企业自身固有的缺陷;二是包括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的贷款歧视;三是现有的金融体制。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有三个:一是小企业自身原因,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原因,三是现有的金融体制。
一、小企业自身原因
在获取融资方面,小企业有其天然劣势,由于其自身缺陷从而导致融资难的问题。
(一)信用缺乏
银行目前的信用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大公司,并不适合小企业。许多小企业资信度低,财务行为不规范,表现在财务报表质量差,甚至靠弄虚作假来博取银行的信任。有的企业甚至擅自改变贷款用途,给如期还款带来隐患。为了资产安全,银行在放款时只能选择抵押或担保的方式。同时,银行要想进一步了解企业,就必须逐一考察企业的厂房、设备、人员等,成本较高。而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一般较小,对银行来说,为了一笔小额贷款而付出与盈利不相称的成本,从盈利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二)市场抗风险能力差
小企业的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经营期限短。许多小企业的产品
线单一,市场稍有变化,就会极大影响销量,从而影响利润和还款能力。市场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常使得小企业经营上出现波动,失败率非常高。很多小企业甚至另起炉灶,从事完全不相干的行业,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对银行来说,如果把款项带给小企业,将面临其经营失败带来的后果,即贷款利息及本金的损失。(三)管理不规范
小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往往是“粗放式”管理,很多都是家族企业,裙带关系,很多决策缺乏必要的论证。小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很多小企业不知道如何支配财产。小企业在资金充裕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如何扩大生产或者改善员工福利,而是进行投机。一旦市场行情不好,他们的资金被套牢,到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他们便去找银行借贷。
第二,小企业经营者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缺少长远规划。当盈利增加时,要么盲目扩大生产,进一步扩大负债比率;要么盲目消费,进行一些投机活动。而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化解方法。
第三,小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待遇较差,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企业运行中存在沟通不畅、配合度差等问题,无形中提高了管理成本。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原因
(一)资金供求失衡
对银行来说,不断缩紧的银根导致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只能将有限资金投往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领域。这些领域既包括大企业或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包括房地产按揭或抵押贷款等优质的贷款。这样一来,留给小企业的可贷资金自然很少。
(二)银行贷款给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偏高,与收益不对称
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频率高,风险大,但银行的管理成本和难度并没有因此降低,反而有所增加。比如,有一笔2000万的贷款,银行贷给一家大企业,则只需要对一个企业进行评估和调查。但如果贷给5家小企业,则要进行5次调查。在收益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后者的成本明显大于前者,而贷款的安全性则低于前者,对银行来说,贷款给大企业而非小企业,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三)除担保或抵押以外,银行缺乏其他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
目前银行控制风险的手段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偏重于担保或抵押。而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和担保人,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风险很难控制。因此银行不愿将资金借贷给小企业。
(四)银行贷款申请流程复杂,时间长,与小企业需求不匹配
银行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采取同样的流程,申请程序复杂,时间长,很难解决小企业的燃眉之急。小企业贷款一般要求急,错过了短期的机遇,则不需要资金。而目前银行审贷程序需要层层上报,一笔限额以上的贷款,需要几个月的审查时间,小企业根本等不了这么长时间。
(五)银行贷款实行终身责任制,使放款人更加谨慎
为控制信贷风险,各银行一般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放贷的权利向上层集中,二是对放贷的工作人员实行终身责任制,即放贷人要对贷款的安全负责,一旦贷款出现问题,放贷人员即会被追究责任。这样就造成银行工作人员在面临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时,如果超过一定的额度,就要报上一级批准,自己没有贷款权限;另外,即使贷款额度小,一旦出现问题,自己就要承担责任,因此,稍微有一点麻烦或风险,贷款人员就不愿意放贷。
(六)银行信用评级方法不利于对中小企业贷款
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中,经营规模占的权重很高。有的小企业效益很好,但是规模比较小,以银行的信用评级标准,该企业的信用级别就比较低。在这样的信用评级制度下,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即使获得贷款,额度也很小。
三、现有的金融体制
(一)缺乏规范的信用评估体系
目前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其信用记录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这些工作靠银行的调查和小企业的自律都是不够的,需要由政府出面组织、督促和解决,将其纳入统一、规范的体系中来,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另外,法律对银行保护力不足,也是造成银行对小企业“恐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小企业在企业面临债务危机时,仍然进行高消费,而无视企业的债务情况,没有积极地想办法偿还债务。对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要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其高消费;如果有能力偿还
债务而恶意拖欠者,要加大法院的执行力度,而这些正是目前的法律空白。要对这些恶意拖欠贷款的人进行污点记录,也有赖于法律的不断完善。
(二)融资成本高
许多小企业在遇到融资难的问题以后,不知向哪些机构求助,即使有担保机构愿意为其担保,却又面临担保费用过高的问题。
第一,担保费高。许多小企业在做担保融资的时候,担保费较高,远远超过小企业的承受能力。要想进一步规范担保公司市场,发挥担保公司的合力作用,降低担保费用,就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
第二,资产评估机构行为不规范。许多评级公司并无统一的评级标准,在选择资产评估要素时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同公司的评估要素不相同。计价标准、收费标准、评估结果的适用范围、期限都没有统一的要求,这导致资产评估市场混乱。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评级公司的管理,规范评级市场。
(三)缺乏真正为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银行
目前我国面向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非常少。以江苏为例,虽然近几年成立了许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如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昆山农村商业银行、宁波银行等,其初衷也是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有“大银行趋向”。在其逐渐发展壮大之后,在放贷对象的选择上也开始“嫌贫爱富”,大有向大银行靠拢的趋势。而大银行天然地倾向于跟大企业打交道,这几乎成了一条市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