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殊ppt
蝶恋花-晏殊-课件ppt.ppt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 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 ,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总结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 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 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 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 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 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 独。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 则暗含着浓浓的情一句与上句有什么联系?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 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 水阔知何处!”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
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 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 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 的怅惘中结束。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ppt4
感情基调: 低缓,哀愁
/ygjx/UpLoadFil es/yg_yw/20076/%E8%9D%B6%E6%81%8B%E8%8A%B1 .mp3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 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 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名句品味与探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思考探究二:如果句中的“伊”不指人,联 系生活你认为可以指什么呢?这句话又 有什么新的理解? 如:事业 理想 目标 追求 学问 (梦寐以求的事或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总结:艺术特点
①情景交融: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
融为一体。
Hale Waihona Puke ②词眼鲜明突出:末尾两句,不仅写出
了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而且创 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
总结:内容。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 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 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阙写登楼伫望情景,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 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含蓄。 下阙先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 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 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 排遣。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词人对待 “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 全词曲径通幽,曲折达意,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 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 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 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 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 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 体。
晏殊蝶恋花精品课件ppt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
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从景情关系角度思考)。
这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 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 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别离、 苦相思的悲情。
词的下阙: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看不见 “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
排遣愁苦而不得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满目凄凉
满腹愁肠
苦不堪言
菊兰 悲愁伤感 罗幕 孤寂冷清 离别之苦
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 思妇怀远
词眼:
离恨苦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 片描写了哪些主要景物?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孤独无依
赏析: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描述诗句
明确:昨夜的西风使碧树繁叶凋尽,独自登上 高楼,极力骋望那邈远的路,终不见远走之人。 “西风凋碧树”比喻相思对我的煎熬和摧残之 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写, 通过行为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三句纯用白描,语言洗净铅华。尽管包含望 而 柔不 颓见 靡的的伤气表离息达意。效绪果,、但情感感情是悲壮分 词的析和,关手没键法有纤
[蝶恋花晏殊]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
[蝶恋花晏殊]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二、总体把握: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前人尝叹这首词叠字之工,是这首词特色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首词景写的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板书:景深情深意境深】【我们先来看看景写的深】“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所作了精心的安排。
庭院幽深、空旷,现在讲到了院中景,“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这一个“堆”字,好在哪里?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词人又将镜头摇向了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这一个“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
晏殊 蝶恋花演示ppt
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
意象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意象就是诗词中倾注了诗人(词人)的思想与诗人(词人)主观情感的 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诗人(词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 据,因此,领会诗词意境必须从把握诗词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 想,从而理解诗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1.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象不同于物象,意象就 是染上诗人(词人)感情色彩的物象。它包括景(物)、情两个方面。答题 时缺一不可。分析诗词意象,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 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第 19 课
言情词三首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谥元献,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 诏,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相。晏殊的 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 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 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 另一主要内容。
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
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
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
而无作为,苏通判的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
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
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C.“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
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
“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
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
晏殊《蝶恋花》精品课件
晏殊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 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2.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菊、烟、兰、露、罗蒂、燕子、明月、朱户。
3.这些景物蕴含了主人公什 么情感?又是怎样体现的?
(1)蕴含了主人公的哀愁与离恨。 (2)通过移情于客观景物来体现的。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什 么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 果吗?
“独上Zx.x高k 楼”“望尽天涯路”— —望而不见
“寄彩笺兼尺素”“知何处”— —寄无所踪
5.下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 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 对应关系)
“昨夜西风凋碧树”,不 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 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 树叶情景的回忆。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 衬,写人的孤独无依。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凋尽,足见 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达出 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 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 道出了情。
下阕中,分析最后一句与上句的联系, 两个分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最后一句与上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 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 水阔知何处?”
第三句“明月不谙“今晨”回到 “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 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 “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 不解人意。
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 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 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 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 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晏殊
晏殊简介及其作品《珠玉词》《蝶恋花》《浣溪沙》赏析共25页PPT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晏殊简介及其作品《珠玉词》《蝶恋花》 《浣溪沙》赏析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 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 的?
答案:
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 “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 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 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 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 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 (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 “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 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 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 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 彩。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 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 关系吗? 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 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 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 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 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 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巩固)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 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
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提示:抓关键词:“离别 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 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菊、兰、轻寒、燕子、 明月。
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 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 《青玉案》,谈欣喜 。
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 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 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 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 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 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 起的触动。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 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 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 情景的回忆。
特别点出“双飞”有 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 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 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 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 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 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 “离别”,二是“怨”由隐微 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 意。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 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 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 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 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 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 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 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 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 为全词的警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 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 解?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 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 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 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 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 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 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 是,她“便独上高楼”。
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 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 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 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 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 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 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 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 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 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 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 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蝶恋花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 (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 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 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 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 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 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 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明确:
凋 使……凋零 的劲厉肃杀 独 依 望尽 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 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
山长水阔
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 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 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 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 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 风格近乎悲壮。
再见
词牌来历
《蝶恋花》:本名《鹊踏 枝》,唐教坊曲名,后用 为词牌,又被改名为《蝶 恋花》。另名《凤栖梧》、 《一箩金》、《黄金缕》、 《卷珠帘》等。
全 文 诵 读
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 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 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 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 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 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 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 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 “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 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 情。
诗歌赏析要点: 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 (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 征意义的词) 3.揣摩手法; (抒情手段、表现手法等) 4.深临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
明确:
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 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
“独上高楼” 看不见 “望尽天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