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课,主题是“发现物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并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涉及到培养科学态度和认识环境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 学生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学生能够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然后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科学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还比较薄弱。

他们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铅笔等,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教师可以指着教室中的桌子问学生:“请观察这张桌子,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学生可以回答:“桌子是长方形的,有四条腿,表面是光滑的,颜色是棕色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Step 2: 观察与对比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苹果、橙子、球等,并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案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下册教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闻一闻:气味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掂:轻重[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动物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1.教材育德要点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担负着调查学生有关动物的前概念的任务,在调查学生对动物已经知道了什么,寻找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在观察中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研究动物、认识动物的兴趣,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爱和保护动物。

在与动物亲密接触后,还渗透给孩子要洗手消毒,讲究卫生的习惯。

2.与课标联系要点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者知道动物都是生物,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

教材内容与设计理解教材共有三个部分。

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目的是了解学生关于动物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科学学习必须贴近生活才会服务于生活。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在课前让学生观察、拍摄身边熟悉或喜欢的1-3种动物并上传到学乐云平台。

课堂上先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再让学生观看、分享他们自己拍摄的动物视频,表达他们对动物的原有认知,同时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认识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中开展本课的学习。

探索——“分小组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我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别(哺乳类、昆虫、爬行类)的动物观察。

在观察时还要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同时绘画、记录这些特征。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不会记录。

处理时采用了教师引领范画,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记录。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在科学活动中的逐渐养成,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研究动物、关爱动物的意识。

研讨——通过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在外形结构特征的相似性。

再通过追问玩具狗也有头、脚等外形特征,那它是动物吗?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如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会运动、需要空气等,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总6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0xx年春季、教学进度表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

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

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024年教科版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观察春天的变化,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2. 第2章《我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关注健康生活。

3. 第3章《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索空气和水的性质,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事物的规律和联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量杯、滴管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简洁明了,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图表:使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的变化,记录在日记中。

(2)制作一个身体器官模型,介绍其功能。

(4)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和水的性质。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化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常见材料的认识材料的分类与用途环保材料的意义3. 第3章:力的世界力的概念与作用力的测量与表示力的运用4. 第4章:空气与水空气的存在与作用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认识自然界的美。

2. 学会区分常见材料,培养环保意识。

3. 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测量与表示,学会用力。

4. 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表示,空气与水的利用。

2. 教学重点:春天动植物的变化,常见材料的认识,力的概念,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尺子、气球、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了解春天的特征。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讲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画。

2. 我们周围的材料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材料。

例题讲解:讲解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用途。

3. 力的世界实践情景引入:演示力的作用,如拉弹簧测力计、推物体等。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表示。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4. 空气与水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2. 常见材料的认识3. 力的概念与测量4. 空气与水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春天你身边的动植物变化。

列举5种常见材料及其用途。

解释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说说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2. 答案:春天的动植物变化:如树叶变绿、花儿开放、小鸟筑巢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水里的生物》中的第5课《观察鱼》。

本节课将围绕鱼的特征、种类以及生活习性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水生动物》的第1节和第2节,重点探讨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适应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了解,使学生能够描述鱼的主要特征,掌握鱼类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鱼类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水生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主要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鱼的特征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图片、PPT、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的特征,激发学生对鱼的兴趣。

2. 例题讲解(2)讲解鱼类的分类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鱼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观察鱼,填写观察记录表,描述鱼的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鱼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2. 鱼的分类冷水鱼热带鱼淡水鱼海水鱼3. 鱼的生活习性适应水生环境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金鱼,记录其生活习性和特征。

2. 答案:学生需描述金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如游泳方式、呼吸方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鱼的生活环境,了解鱼类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器官,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轻重、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同时运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与记录。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物体打交道,他们能够对一个物体进行简单地描述,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然而,要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物体的信息,并运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还是存在困难的。

所以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能比较并发现物体的异同点,且进一步发现不同特征的物体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一些学生会将物体的特征和用途进行混淆。

比如描述铅笔盒,较多学生描述“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

装文具是用途,长方形是形状特征。

所以在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

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多维度描述它的特征,有意识、有序地进行观察和表述,同时通过表格记录,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并能用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思维]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现用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探究实践]能用各种感官观察、描述不同的物体,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

[态度责任]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形成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解读-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国通用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解读-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国通用
这将为学生以后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 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 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等主要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轻重、颜色、形状、薄厚、表面粗糙 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不同的物体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 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
和探究兴趣。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 保护。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 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有重量等特征。
的方法
本单元需要厘清的两个问题——
1、明确“物质”和“物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质 是指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而物体是指自然界中 存在的、由物质构成的有一定质量并且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 。例如水是物质,而一瓶水是物体。本单元研究的是物体。
2、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习进阶”思想 ,控制好教学深度。例如课标要求低段学生只观察、描述物 体的形状即可,而无需涉及物体的体积(这是中段的学习目 标)。但同时,我们又必须明确,观察、描述物体的形状是 在指向对物体体积的学习。又如,本单元观察和描述了水和 空气,但无需达到“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这一层次。因为这是小 学阶段的关于空气和水的主要概念,而非低段的学习目标。
本课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与固体相比,对于学生来说,液体的特征更为丰富 。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让学生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让学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让学生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5.让学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6.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我们看看我们的铅笔盒,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谁能来描述一下它们,可以从颜色、形状、用途方面来讲述。

2.教师总结:每个物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某一个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就是物体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

咱们看看这些文具有哪些特征。

(播放资源:文具的自我介绍)3.还能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呢?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的科科和美美是怎样来描述物体特征的。

(播放资源:发现物体的特征)4.看了美美和科科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我们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光是纸上谈兵,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而且还能把它们更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老师把物体一个一个拿出来给同学们认识。

2.教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好吗?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断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学习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4.观察完毕,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一些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1认识春天1.2春天的变化1.3春天的动植物1.4春天的天气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1物体的形状2.2物体的颜色2.3物体的轻重2.4物体的软硬3.第三单元:探索声音3.1声音的产生3.2声音的传播3.3声音的大小3.4声音的种类4.第四单元:身边的科学4.1水的奥秘4.2水的沸腾4.3水的凝固4.4水的蒸发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认识春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知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环境,发现春天的变化。

2.讲解春天的特点,如天气变暖、植物生长、动物活跃等。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2)春天的变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环境的变化,知道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春天有哪些变化。

2.讲解春天的环境变化,如气温、降雨等。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春天的环境变化。

(3)春天的动植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知道春天是生命力的象征。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动植物,发现它们的变化。

2.讲解春天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如植物开花、动物繁殖等。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春天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4)春天的天气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天气的特点,知道春天天气的多变性。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春天天气的特点。

2.讲解春天天气的多变性,如晴天、雨天、温差大等。

3.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天气,记录天气变化。

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知道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形状,发现形状的多样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说明
及教学建议
主要内容
教材整体介绍《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分析《动物》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分析与教学建议
课标对应学习内容
课标对应学习内容
课标对应学习内容
科学探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理解和把握单元的三条主要逻辑 认识对象由一般到特殊。先探究常见的固态类物体,再去认识比较特殊的两种物体:一瓶水和一袋空气。认识目标从物体的一般特征逐渐转向物体的基本属性。即由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特征转向重量和形状两个基本属性。探究方法从感官观察到简单的对比分类,再到反复运用。
第3课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统计和记录不同物体不同平铺方式放入的数量。
2.可以选择四种其它的物体来进行平铺。
可从第一课中的8种物体进行选择。
第4课 给物体分类
本课学生将学习如何对多个物体进行分类。在前3课中学生探索了物体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在本课中将作为分类的依据。正如教科书序言所述,科学家对物体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容易地认识世界。本课中,学 生将学习给物体编号,一次选择一个分类标准,以及将结果用集合的形式进行表达等。分类活动同时也是交流活动,学生在交流中可以加深对固态物体特征的认识, 提高分类的能力。
学生将对“形状”这一物体的基本属性展开研究。形状反映了物体占据空间(占地方)的状况。在这节课中,学生关注的重点不是认识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通过游戏化的活动,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同一种物体的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的状况也可能不同,从而发展学生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 。
教学建议
1.分类标准指导学生用“有没有……”“会不会……”来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主题为动物。

通过教授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并能够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特征、观察和描述动物等。

【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 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还不太清楚。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较为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不同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多样的动物图片,如狗、猫、鸟、鱼等。

2.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动物吗?动物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生命特征、外貌特点等。

例子: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狗、一只猫和一只鸟。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动物。

”教师进一步问:“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回答:“动物会动,有生命。

”二、呈现1. 教师出示一张大海报,上面有不同的动物图片。

海报上可以包括狗、猫、鸟、鱼、兔子等多种动物。

2. 教师指着其中的一种动物,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3.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皮毛、眼睛、嘴巴等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例子:教师指着海报上的一只狗,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狗。

”教师继续问:“你们能发现狗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观察后回答:“狗有四条腿,有长长的尾巴,有两只耳朵,有两只眼睛。

”三、讨论与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有眼睛、有嘴巴、有四条腿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第2课:春天的植物第3课:春天的动物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第5课:磁铁的神奇第6课:太阳和影子3.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第8课:太阳和月亮第9课:地球和宇宙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10课:天气和季节第11课:动物的家第12课:保护我们的环境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春天的特点,如气候、植物、动物等。

3.实践: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2课:春天的植物1.导入:展示春天的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植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植物的生长特点,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3.实践:组织学生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第3课:春天的动物1.导入:展示春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动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迁徙、繁殖等。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春天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和冰的关系。

2.新课:讲解水和冰的性质,如状态、溶解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和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5课:磁铁的神奇1.导入:展示磁铁的神奇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磁铁的性质,如吸铁、同性相斥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6课:太阳和影子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太阳和影子的原理,如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植物的生长。

2.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物体》:探索物体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3. 第三章《动物和植物》:认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4. 第四章《空气和水》:学习空气和水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植物的生长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基本性质的能力,激发探究物体奥秘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物体性质的描述;第四章《空气和水》中空气和水性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第一章《春天来了》中春天植物生长的观察;第三章《动物和植物》中动植物基本特征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1)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点。

(2)例题讲解:讲解春天植物生长的过程,结合实物展示和图片。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2. 我们周围的物体(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基本性质。

(2)例题讲解:讲解物体颜色、形状、质地等概念,结合实物展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物体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

3. 动物和植物(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动植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2)例题讲解: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等。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植物的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4. 空气和水(1)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和水的存在。

(2)例题讲解:讲解空气和水的性质,结合实验现象。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空气和水性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下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描述哟!)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掂量和摸等方法观察
物体;可以从气味、形状、厚薄、颜色等等方面
描述物体的特征;学会使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
体进行观察,并描述出来。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1发现物体的特征
观察物体的方法:
1.用眼睛看
2.用鼻子闻
3.用耳朵听
4.用
手掂和摸
物体的特征描述:
板书设计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物体的分类物体的属性物理变化3. 第3章:水水的形态水的用途水的循环4. 第4章:空气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用途5. 第5章:声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应用6. 第6章:力和运动力的来源力的作用运动的形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物体、水、空气、声音和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属性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力的来源和作用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2. 教学重点:春天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水的循环和用途空气的性质和作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物体模型、实验器材水的形态变化实验器材、水循环模型空气性质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器材、乐器力与运动实验器材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实验器材、手工制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

例题讲解:介绍春天植物生长的特点。

随堂练习:填写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2. 我们周围的物体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类型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属性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随堂练习:用物体模型进行分类练习。

3. 水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引发学生思考。

例题讲解: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和用途。

随堂练习:动手进行水的形态变化实验。

4. 空气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

例题讲解:讲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随堂练习:进行空气性质实验。

5. 声音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产生。

例题讲解: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应用。

随堂练习:进行声音传播实验。

6. 力和运动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力的作用和运动形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4. 作业评价: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的进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我给予指导和建议。通过作业评价,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板书设计
1. 重点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以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作为重点详细阐述的内容。通过列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方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的基本概念。同时,我将展示不同类型动物的分类,如鸟类、鱼类、哺乳类等,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动物的分类体系。
9. 反馈评估工具:准备一些反馈评估工具,如学习问卷、答题卡等,以便在课堂结束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教学指导手册:教师自己提前准备好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动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的奥秘。
6. 在线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在线资源,如教育平台的相关教学视频、动物科普网站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7. 安全提示:如果涉及实验操作,提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室纪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8. 教学工具:准备好教学所需的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认识春天的特征,探索植物生长的变化。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第3章《力的世界》:探索力的作用,学习简单机械的使用。

4. 第4章《地球和太阳》:认识地球和太阳的关系,了解日夜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然,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材料性质的理解,对简单机械的使用。

2. 教学重点:观察方法的学习,探索自然现象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简单机械模型、地球仪、手电筒等。

2. 学具:放大镜、直尺、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春天景象,引出第1章《春天来了》的学习。

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春天特征。

2. 例题讲解:以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为例,讲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a. 展示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性质。

b. 讲解各种材料的用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

3. 随堂练习:针对第3章《力的世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

a. 学生分组,使用简单机械模型进行实验。

b. 教师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a. 教师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日夜变化现象。

b. 学生制作手工作品,模拟地球和太阳的运动。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征:植物生长、气温上升、昼夜平分等。

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软、硬、透明、导电等,以及对应的生活用品。

3. 力的作用:推、拉、提、压等,以及简单机械的名称。

4. 地球和太阳:地球自转、公转,日夜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在春天的变化。

b. 收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记录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 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3.1-1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
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
法。
科学态度目标
•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
和探究兴趣。
•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
班级记录单
必须细化问题,比如,“如果把动物关到密闭 的地方,动物会怎样?这说明动物生存需要什么? ”也可以出示具体动物的图片,例如从鸡蛋到公鸡 的图,从小狗到大狗的图,“你又发现了什么?其 他动物也是这样的吗?”
用眼睛看 用耳朵听 用鼻子闻 用手摸 用腿追
• 第2课主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寻访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指向的《课标》中的“学习目标”
1.1-1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 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1.1-2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1-1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1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 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 和食用油等。
和保护。
•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
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单元教学建议
• 1.理解和把握单元设计的三条主要逻辑
• 认识对象由一般到特殊。先探究常见的固态类物
体,再去认识比较特殊的两种物体:一瓶水和一 袋空气。
• 认识目标从物体的一般特征逐渐转向物体的基本
属性。即由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透明 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特征转向重量和 形状这两个基本属性。
如飞而误入歧途的人。
——(英国)培根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物体进行描述
和交流,学生会认识到一个物体有多个 特征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第2课,聚焦到认识物体的基本属
性之一——轻重。在本课中,学生只 需要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和排 序,认识到“物体有轻有重”即可。 本课学生会对几种物体的轻重进行 多次比较,在观察、预测、手掂、
简易工具测量加深对“物体有轻重” 的认识。
• 也可板书示范,指导学
生如何画图记录。
• 但要清楚,在较短的时
间内完成的这种写生式 的记录,在结构比例上 还是会存在一定差距的。
• 第5课以鲫鱼为主要观察对象。鲫鱼易
得易养,具有典型的鱼类特征,有着不 同于陆生动物的适应水生的明显特征, 也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通过对鲫 鱼身体结构、运动、呼吸等的观察、记 录与研讨,以及与蜗牛、人体进行的比 较,认识鱼类的特征。
《我们周围的物体》
•前4课学生将集中对一些具有固定形
状的物体进行研究,在后3课学生将 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对没有固定形 状的物体——一瓶水和没有固定形 状的物体——一袋空气展开探索。
•第1课,学生要从很多常见物体中选择
一个物体,用它和其他物体进行对比观 察。在反复的比较中,学生会观察到物 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颜色、形状、 轻重,还会发现一些其他特征,比如透明 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学
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认识到动物生活 在一定的环境(栖息地)中。学生将通过观察、 记录、整理,初步观察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形 态,意识到动物的多样性,产生学习兴趣; 同时在寻访过程中,学习有目标、有序观察 动物的方法。
• 科学画图前的观察指导
是必须的。画图的基础 是有序的从整体到局部 的观察,可分为两个层 面:一是动物身体可分 成哪几个部分?二是每 一个部分有什么?是什 么样的?这既是观察顺 序也是画图的顺序。
•第5课,学生的研究目标转向了比较
特殊的物体——一瓶水。由于学生有 了固态物体的研究基础,所以本节课 将沿用以前的方法,运用感官对一瓶 水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将借助记 录表进行有序和持续的观察。这样 的观察会让学生发现水的许多特征。
•第6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
几课的探究方法———混合。他们 将把一些已经研究过的物体放入水 中,观察它们与水混合后发生的变 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 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 验中观察并认识到,一些物体较难溶 解在水中,一些物体较易溶解在水中。
• 探究方法从感官观察到简单的对比分类,再到反
复运用。
单元设计的整体逻辑
•2.要提前做好整个单元的材料准备
•材料的整体性 •材料的结构性 •材料的充足性
•3.要注意单元学习的连贯性和累积性
•教科版教材的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
科学学习连贯性的最好体现。教材 设计的连贯性希望能转化为教学活 动的连贯性,希望教师们要注意课 与课之间、课内四板块活动之间, 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理解,科学探究 方法中间都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这 样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质量。
《动物》
• 科学画图前的观察
指导是必须的。画 图的基础是有序的 从整体到局部的观 察,可分为两个层 面:一是动物身体 可分成哪几个部分? 二是每一个部分有 什么?是什么样的? 这既是观察顺序也 是画图的顺序。
• 第1课作为单元起始课,担负着了解学生对动
物已经知道了什么,了解到什么程度的任务。 认识学生的学前基础,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制 订学习目标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确定教学 方法、选择学习材料。在第1课的活动中,既 有对动物个体的观察,也有对动物共同特征的 研讨,还有对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教师要把 全班学生的认识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长时间 地张贴在实验室中,便于在后续的学习中补充 和完善,回顾和展示学习成果。
• 其次,需要注意单元学习累积性。学习
的累积性的外在表现就是学习成果的积 累,所以《学生活动手册》中的个人记 录表、班级记录表不要被遗忘,要不断 地记录、更新和回顾,这样学生才会更 有根据地思考,更有目的探索,更有见 地的表达,学习发生在学习之上,外在 的累积才会转化为真正意义的内在学习 的累积。
科学态度目标
•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
现出探究兴趣。
• 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
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指向的《课标》中的“学习目标”
7.1-1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7.2-1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 特征。 7.2-2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9.1-1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 鼻等感知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
•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 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 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 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 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 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 第7课,学生将面临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学
习任务,他们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方法研究 一袋空气。由于空气无色、无味、无固 定形状,观察活动对学生来说会有较大的 困难。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利用记录表和 简单的工具进行有序的探索,以保证研究 的效果。这节课也是一节小结课,学生将 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 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3课,学生将对“形状”这一物体的基
本属性展开研究。形状反映了物体占
据空间的状况。在这节课中,学生关注 的重点不是认识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 通过游戏化的活动,知道不同形状的物 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同一 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的状
况也可能不同,从而发展学生对“形状 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
• 第4课以蜗牛的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
对生物更丰富的理解。将通过聚焦、 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 察蜗牛的进食,在长时观察中发现蜗 牛更多的秘密,了解动物在栖息地的 生活情况,并借此认识动物的生存需 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 借用左侧示意图,引导
学生有步骤的观察鱼并 画图记录:先画轮廓, 再画头和尾,接着画眼 和鳍,最后画鳞片。
• 第3课在整体认识校园常见动物后,选择一种动物
进行观察,具有示范意义。蜗牛身体结构独特、 行动缓慢、便于观察。对一种动物的观察,主要 集中在身体结构、应激反应、运动、进食等生物 特征方面。也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其他类似的 动物作为观察对象。
•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
、从肉眼到工具、从结构到功能的顺序,是学生 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提供 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将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 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