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1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解析] (1)由题意,p:-1<x<3,q:-1<x<m+1,
因为 q 是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x|-1<x<3} {x|-1<x<m+1},则 m+1>3,解得 m>2,即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m|m>2}.
(2)必要性(由△ABC为等边三角形⇒a2+b2+c2=ab+ac+bc): 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c,所以a2+b2+c2=3a2,ab +ac+bc=3a2,故a2+b2+c2=ab+ac+bc. 综上可知,结论得证.
题型三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典例3 已知p:-4<x-a<4,q:(x-2)(x-3)<0,且q是p的充分
【对点练习】❶ (1)a,b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的充要条件是
( D)
A.ab=0
B.ab>0
C.a2+b2=0
D.a2+b2>0
(2)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
件,那么
(A )
A.丙是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丙是甲的充要条件
D.丙是甲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关键能力 ·攻重难
题型探究
题型一
充要条件的判断与探究
典例1 (1)判断下列各题中,p是否为q的充要条件? ①在△ABC中,p:∠A>∠B,q:BC>AC; ②若a,b∈R,p:a2+b2=0,q:a=b=0; ③p:|x|>3,q:x2>9.
高中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 集合1、集合:一般地,一定围*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常用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图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读作"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即:假设A a ∈则B a ∈,则称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子集 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真子集:如果A ⊆B ,并且B A ≠,则集合A 成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如:}{}{b a a ,⊆。
4、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为A C s ,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即A C s =}{A x S x x ∉∈且,|。
5、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作一个全集。
通常全集记作U 。
6、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读作"A 交B 〞〕,即:B A ⋂=}{B x A x x ∈∈且,|。
B A ⋂=A B ⋂,B A ⋂B B A A ⊆⋂⊆,。
7、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读作"A 并B 〞〕,即:B A ⋂=}{B x A x x ∈∈或,|。
B A ⋃=A B ⋃,⊆A B A ⋃,⊆B B A ⋃。
8、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用 。
二 命题与逻辑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汇总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汇总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符号分别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常用数集的符号:实数集记作R;有理数集记作Q;整数集记作Z;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 .+A B(四)、集合关系与运算的重要结论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1个.n2n22.传递性:A ⊆B ,B ⊆C ,则A ⊆C .3.A ∪B =A ⇔B ⊆A ; A ∩B =A ⇔A ⊆B .4.∁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知识点二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用文字或符号表述的语句叫做命题。
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二)、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 (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定义1.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若p q 且q p,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3.若有p q ,无q p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若有q p , 无p q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若无p q 且无q p,则p 是q 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四)、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 q ,q p 进行判断,适用于定义、定理判断性问题。
2.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定义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再进行判断,适用于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词语的命⇒⇒⇒⇒⇒⇒⇒⇒⇒⇒⇒题。
3.集合法根据p、q成立对象的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适用于命题中涉及字母范围的推断问题。
高考政治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政治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逻辑用语是政治学科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逻辑用语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常用的词语或短语,它们在政治学科中常常用来解释问题、阐述观点、分析事件等。
了解和掌握逻辑用语知识点对于高考政治考试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高考政治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的总结:1.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逻辑推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关系。
在政治学科中,经常用到的因果关系的逻辑用语有“由于……所以……”、“因此……”、“因而……”等。
例如,“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所以国际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2. 对比关系:对比关系是逻辑推理中常见的另一种关系。
在政治学科中,对比关系的逻辑用语有“相比之下……”、“与……相比……”、“然而……”等。
例如,“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3. 推断关系:推断关系是指根据已有的事实和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判断。
在政治学科中,常用的推断关系的逻辑用语有“因此可见……”、“由此推断……”、“据此推测……”等。
例如,“据此推测,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4. 规定关系:规定关系是指根据相关规定或法律条款做出的判断或结论。
在政治学科中,常用的规定关系的逻辑用语有“根据相关规定……”、“依据法律规定……”、“按照相关法律……”等。
例如,“根据相关规定,公民有权利参与政治活动。
”总的来说,了解和掌握逻辑用语知识点对于高考政治考试至关重要。
掌握这些逻辑用语可以帮助考生更加清晰地表达观点,深入分析问题。
通过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考生可以提高在高考政治考试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019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2019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的表示法是将a放在大括号中,表示一个只含有a这一个元素的集合。
2)描述法中,要注意符号的使用和表达的准确性。
3)在交集与并集的性质中,要注意交集和并集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4)在全集和补集的性质中,要注意补集的定义和符号的使用。
第一章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
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等表示元素。
如果元素x在集合A中,我们称x属于A,记为x∈A,否则称x不属于A,记作x∉A。
常用的数集有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列举法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是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公共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可以用语言描述法和数学式子描述法。
图示法是用Venn图表示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有“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A叫做B的子集,记为A⊆B,例如N⊆Z。
子集的个数为2的n次方(n为集合中元素个数)。
如果A是B的子集,而且B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则A叫B的真子集。
真子集的个数为2的n次方减1(n为集合中元素个数)。
如果A是B的子集,B也是A的子集,则称A与B相等。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来表示。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有交集和并集两种基本运算。
交集是指集合A和集合B中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A∩B。
并集是指集合A和集合B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A∪B。
交集和并集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全集是指包含所有元素的集合,通常用U来表示。
补集是指集合A中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CBA。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学案含解析第一册
1.1 集合1.1。
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内容标准学科素养1。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教材提炼]知识点一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集合:有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汇聚在一起,就说由这些对象构成一个集合.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A,B,C…表示.2.元素: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a,b,c…表示.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知识点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a∈A,读作a属于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记作a∉A,读作a 不属于集合A。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与次序无关.知识点三集合元素的特点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知识点四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知识点五几种常见的数集号N*知识点六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并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2.描述法(1)特征性质:一般地,如果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这个性质,则性质p(x)称为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2)描述法:用特征性质p(x)来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知识点七区间及其表示1.如果a<b,则有下表:定义名称符号数轴表示{x|a≤x≤b}闭区间[a,b]{x|a 〈x<b}开区间(a,b){x|a≤x 〈b}半开半闭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2.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如:符号[a,+∞)(a,+∞)(-∞,a](-∞,a)定义{x|x≥a}{x|x〉a}{x|x≤a}{x|x〈a}[自主检测]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组成集合的是()A.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B.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C.无限接近10的数D.非常长的河流答案:A2.若一个集合中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边长,则此三角形一定不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答案:D3.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若a∈N,则错误!∉NB.若a∈Z,则a2∈ZC.若a∈Q,则|a|∈QD.若a∈R,则错误!∈R答案:A4.分别用描述法、列举法表示大于0小于6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解析:描述法:{x∈N|0<x<6},列举法:{1,2,3,4,5}.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探究一集合的概念[例1]下列对象中可以构成集合的是()A.大苹果B.小橘子C.中学生D.著名的数学家[解析]选项正误原因A×大苹果到底以多重算大,标准不明确B×小橘子到底以多重算小,标准不明确C√中学生标准明确,故可构成集合Dד著名”的标准不明确[答案]C判断一个“全体"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其关键是对标准的“确定性”的把握,即根据这个“标准”,可以明确判定一个对象是或者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给出下列元素①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②方程x2-1=0的解;③漂亮的花儿;④大气中直径较大的颗粒物.其中能组成集合的是()A.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④答案:A探究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2]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错误!∈N,x∈N,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为________.[解析]由错误!∈N,x∈N知x≥0,错误!>0,且x≠3,故0≤x<3.又x∈N,故x=0,1,2。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梳理】一、集合及其运算1.集合与元素(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或N+)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x∈A,则x∈B)A⊆B(或B⊇A)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A⊊B(或B⊋A)集合相等集合A,B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A,B互为子集A=B3.集合的基本运算运算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A∩B={x|x∈A且x∈B}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A∪B={x|x∈A或x∈B}补集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U A={x|x∈U且x∉A}【知识拓展】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2.A⊆B⇔A∩B=A⇔A∪B=B.3.A∩(∁U A)=∅;A∪(∁U A)=U;∁U(∁U A)=A.二、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p ⇒q ,但q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如果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如果p q ,且q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知识拓展】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若A ={x |p (x )},B ={x |q (x )},则 (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2)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若A B 且A ⊉B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易错提醒】1.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lg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lg x }——函数的值域;{(x ,y )|y =lg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2.易混淆0,∅,{0}:0是一个实数;∅是一个集合,它含有0个元素;{0}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0∉∅,而∅⊆{0}.3.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由条件A ⊆B ,A ∩B =A ,A ∪B =B 求解集合A 时,务必分析研究A =∅的情况. 5.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已知命题为“若p ,则q ”,则该命题的否定为“若p ,则q ⌝”,其否命题为“若p ⌝,则q ⌝”.6.对充分、必要条件问题,首先要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必会习题】1.已知集合A={1,3,m},B={1,m},A∪B=A,则m等于()A.0或 3 B.0或3 C.1或 3 D.1或3答案 B解析∵A∪B=A,∴B⊆A,∴m∈{1,3,m},∴m=1或m=3或m=m,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易知m=0或m=3.2.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A.{a|a≥2} B.{a|a≤1} C.{a|a≥1} D.{a|a≤2}答案 A解析若A⊆B,则a≥2,故选A.3.已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等于()A.{x|-3<x<5} B.{x|-5<x<5} C.{x|x<-5或x>-3} D.{x|x<-3或x>5} 答案 C解析在数轴上表示集合M、N,则M∪N={x|x<-5或x>-3},故选C.4.满足条件{a}⊆A⊆{a,b,c}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A.1 B.2 C.3 D.4答案 D解析满足题意的集合A可以为{a},{a,b},{a,c},{a,b,c},共4个.5.已知集合U=R(R是实数集),A={x|-1≤x≤1},B={x|x2-2x<0},则A∪(∁U B)等于() A.[-1,0] B.[1,2] C.[0,1] D.(-∞,1]∪[2,+∞)答案 D解析B={x|x2-2x<0}=(0,2),A∪(∁U B)=[-1,1]∪(-∞,0]∪[2,+∞)=(-∞,1]∪[2,+∞),故选D.6.“x<0”是“ln(x+1)<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ln(x+1)<0,解得0<x+1<1,∴-1<x<0,所以“x<0”是“-1<x<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7.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ab ≤0,则a ≤0或b ≤0; ②若a >b ,则am 2>bm 2;③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A =B ;④在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中,若b 2-4ac <0,则方程有实数根. 其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都是真命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C8.设U 为全集,对集合A ,B 定义运算“*”,A *B =∁U (A ∩B ),若X ,Y ,Z 为三个集合,则(X *Y )*Z 等于( )A .(X ∪Y )∩∁U ZB .(X ∩Y )∪∁U ZC .(∁U X ∪∁U Y )∩ZD .(∁U X ∩∁U Y )∪Z 答案 B解析 ∵X *Y =∁U (X ∩Y ),∴对于任意集合X ,Y ,Z , ( X *Y )*Z =∁U (X ∩Y )*Z =∁U [∁U (X ∩Y )∩Z ]=(X ∩Y )∪∁U Z .9.已知M 是不等式ax +10ax -25≤0的解集且5∉M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2)∪[5,+∞) 解析 若5∈M ,则5a +105a -25≤0,∴(a +2)(a -5)≤0且a ≠5,∴-2≤a <5, ∴5∉M 时,a <-2或a ≥5.10.设命题p :实数x 满足x 2-4ax +3a 2<0,其中a <0;命题q :实数x 满足x 2+2x -8>0,若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4]解析 由命题q :实数x 满足x 2+2x -8>0,得x <-4或x >2,由命题p :实数x 满足x 2-4ax +3a 2<0,其中a <0,得(x -3a )(x -a )<0,∵a <0,∴3a <x <a , ∵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 ≤-4,∴a ∈(-∞,-4].11.已知命题p :⎪⎪⎪⎪1-x +12≤1,命题q :x 2-2x +1-m 2<0(m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2,+∞)解析 ∵⎪⎪⎪⎪⎪⎪1-x +12≤1⇔-1≤x +12-1≤1⇔0≤x +12≤2⇔-1≤x ≤3,∴p :-1≤x ≤3;∵x 2-2x +1-m 2<0(m >0)⇔[x -(1-m )][x -(1+m )]<0⇔1-m <x <1+m ,∴q :1-m <x <1+m .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3]是(1-m,1+m )的真子集,则⎩⎪⎨⎪⎧1-m <-1,1+m >3,解得m >2.。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4.1 全称量词 1.4.2 存在量
方法技巧 (1)含参数的全称命题为真时,常转化为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来 处理,最终通过构造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2)含参数的特称命题为真时,常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有解问题来处理,最 终借助根的判别式或函数等相关知识获得解决.
是错误的,故选C.
方法技巧 (1)全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x∈M,p(x)”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中的每个
元素x验证p(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中的一
个x=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 (2)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要判断特称命题“∃x0∈M,p(x0)”为真命题,只需在限定集合M中找出一个 x=x0,使得p(x0)成立即可;要判断特称命题为假命题,就要验证集合M中的每 个元素x都不能满足p(x),即在集合M中,使p(x0)成立的元素x0不存在.
新知探求 课堂探究
新知探求 素养养成
知识点一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问题1: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全称量词的含义的理解.
答案: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
词.
∀
梳理 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一个、任给一个,用符号“
”表示,含
有全∀称x∈量M词,p的(x命) 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中的所有x,p(x)”用符号简记为:
解析:(1)可以改为所有的凸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故为全称命题.
(2)含有全称量词“任意”,故是全称命题;
(3)是命题,但既不是全称命题,也不是特称命题;
(4)有一个实数a,a不能取对数. (5)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吗?
解析:(4)含有存在量词“有一个”,因此是特称命题; (5)不是命题.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一、逻辑用语1.假设2.推断3.因此4.由此可见5.举例说明6.反证法7.反推法8.只如果...才...9.除非...才...10.既然...就...11.与其...不如...12.既不是...也不是...二、不等式知识点1.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两个表达式或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
不等式通常用符号<(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等来表示。
2.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相等数的和(或积)与它们的任一数的和(或积)相等。
即若a=b,则a+c=b+c,a×c=b×c。
(2)两个不等数的和(或积)与它们的任一数的和(或积)的大小关系与原不等式的大小关系相反。
即若a>b,则a+c>b+c,其中a,b,c都是实数。
(3)若a>b,则-a<-b;若a<b,则-a>-b。
(4)若a>0,b>0,则a>b与1/a<1/b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
(5)若a>0,b>0,则a>b与1/a<1/b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
(6)若a>0,则a²>0。
3.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式的解法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地方。
解不等式问题时,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对不等式两边进行相同的变换;(2)如果要乘以负数,记得改变不等式的方向;(3)特殊要点:对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有所不同,要先确定分母的正负性,并作出讨论。
文章在数学领域,逻辑推理和不等式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逻辑推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推理方法,通过假设、推断、举例等方式进行逻辑推理,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不等式是数学中表达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不等式可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下面我们将通过整理逻辑用语和不等式知识点,来探讨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高中数学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知识点一由简单命题写出复合命题分别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1)p:2是无理数,q:2大于1;(2)p:N⊆Z,q:0∈N;(3)p:x2+1>x-4,q:x2+1<x-4.解(1)p∨q:2是无理数或大于1;p∧q:2是无理数且大于1;綈p:2不是无理数.(2)p∨q:N⊆Z或0∈N;p∧q:N⊆Z且0∈N;綈p:N⃘Z.(3)p∨q:x2+1≠x-4;p∧q:x2+1>x-4且x2+1<x-4;綈p:x2+1≤x-4.知识点二从复合命题中找出简单命题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96是48与16的倍数;(2)方程x2-3=0没有有理数解;(3)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1或x>2};(4)他是运动员兼教练员.解(1)“p且q”形式,其中p:96是48的倍数,q:96是16的倍数.(2)“非p”形式,其中p:方程x2-3=0有有理数解.(3)“p或q”形式,其中p: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1},q: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2}.(4)“p且q”形式,其中p:他是运动员,q:他是教练员.知识点三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p:3>3,q:3=3;(2)p:∅{0},q:0∈∅;(3)p:A⊆A,q:A∩A=A;(4)p:函数y=x2+3x+4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q:方程x2+3x-4=0没有实根.解(1)因为p假q真,所以“p∨q”为真,“p∧q”为假,“綈p”为真.(2)因为p真q假,所以“p∨q”为真,“p∧q”为假,“綈p”为假.(3)因为p真q真,所以“p∨q”为真,“p∧q”为真,“綈p”为假.(4)因为p假q假,所以“p∨q”为假,“p∧q”为假,“綈p”为真.知识点四非命题与否命题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及命题的否命题:(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解(1)命题的否定:存在一个菱形,其对角线不互相垂直.否命题:不是菱形的四边形,其对角线不互相垂直.(2)命题的否定:存在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否命题:面积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考题赏析1.(广东高考)已知命题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綈p)∨q B.p∧qC.(綈p)∧(綈q) D.(綈p)∨(綈q)解析不难判断命题p为真命题,命题q为假命题,从而上述叙述中只有(綈p)∨(綈q)为真命题.答案 D2.(如皋联考)已知命题:p:若实数x,y满足x2+y2=0,则x,y全为0;命题q:若a>b,则1a<1b.给出下列四个复合命题:①p且q;②p或q;③綈p;④綈q.上述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解析p为真,q为假,故p或q,綈q为真命题.答案②④1.如果命题“非p或非q”是假命题,则在下列各结论中,正确的为()①命题“p且q”是真命题;②命题“p且q”是假命题;③命题“p或q”是真命题;④命题“p或q”是假命题.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 C解析因“p且q”的否定为“綈p或綈q”,即綈(p且q)等价于綈p或綈q,所以“綈p或綈q”是假命题等价于“綈(p且q)”是假命题,即p且q为真命题.故选C.2.条件p:x∈A∪B,则綈p是()A.x∉A或x∉B B.x∉A且x∉BC .x ∈A ∩BD .x ∉A 或x ∈B 答案 B解析 因x ∈A ∪B ⇔x ∈A 或x ∈B ,所以綈p 为x ∉A 且x ∉B ,故选B.3.对于命题p 和q ,若p 且q 为真命题,则下列四个命题: ①p 或綈q 是真命题; ②p 或綈q 是假命题; ③綈p 且綈q 是假命题; ④綈p 或q 是假命题, 其中真命题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 C解析 因为p 且q 为真,所以p 与q 都为真,所以綈p 且綈q 为假.所以只有①③是真命题,所以选C. 4.若命题“p ∧q ”为假,且“綈p ”为假,则( ) A .p ∨q 为假 B .q 假C .q 真D .不能判断q 的真假 答案 B解析 綈p 为假,则p 为真,又p ∧q 为假,所以q 为假.所以选B. 5.“a ≥5且b ≥2”的否定是________. 答案 a <5或b <2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p 或q ”的否定是“綈p 且綈q ”,“p 且q ”的否定是“綈p 或綈q ”. 6.命题p :{2}∈{2,3},q :{2}⊆{2,3},则下列对复合命题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的序号)①p 或q 为真;②p 或q 为假;③p 且q 为真;④p 且q 为假;⑤非p 为真;⑥非q 为假. 答案 ①④⑤⑥解析 由题可知p 为假,q 为真,所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非q 为假.答案为①④⑤⑥.7.已知p :3-x ≤0或3-x >4,q :5x +2<1,求p ∧q .解 由3-x ≤0或3-x >4,解得p :x ≥3或x <-1; 由5x +2-1<0,即3-x x +2<0, 解得q :x <-2或x >3.所以p ∧q :x <-2或x >3.8.已知a >0,a ≠1,设p :函数y =log a (x +1)在x ∈(0,+∞)内单调递减;q :曲线y =x 2+(2a -3)x +1与x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如果p 与q 有且只有一个正确,求a 的取值范围.解 当0<a <1时,函数y =log a (x +1)在(0,+∞)内单调递减;当a >1时,y =log a (x +1)在(0,+∞)内不是单调递减,曲线y =x 2+(2a -3)x +1与x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等价于(2a -3)2-4>0,即a <12或a >52.若p真q 假,则a ∈(0,1)∩⎩⎨⎧⎭⎬⎫⎣⎡⎭⎫12,1∪⎝⎛⎦⎤1,52=⎣⎡⎭⎫12,1. 若p 假q 真,注意到已知a >0,a ≠1,所以有 a ∈(1,+∞)∩⎩⎨⎧⎭⎬⎫⎝⎛⎭⎫0,12∪⎝⎛⎭⎫52,+∞=⎝⎛⎭⎫52,+∞. 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为⎣⎡⎭⎫12,1∪⎝⎛⎭⎫52,+∞.讲练学案部分知识点一 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构成将下列命题写成“p ∧q ”“p ∨q ”和“綈p ”的形式: (1)p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p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q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0. 解 (1)p ∧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p ∨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或平分. 綈p :菱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2)p ∧q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且一定为0; p ∨q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或一定为0;綈p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不为5.【反思感悟】 简单命题用联结词“或”、“且”、“非”联结得到的新命题是复合命题,联结后可以综合起来叙述,但综合叙述不能叙述成条件复合的简单命题或叙述成结论复合的简单命题.如(2)中的p ∨q 不能叙述成: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或0,因为p 、q 都是假命题,则p ∨q 也为假命题.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是复合命题并说明理由.(1)2是4和6的约数;(2)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x >3或x <2.解 (1)是“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 :2是4的约数;q :2是6的约数.(2)是简单命题,而不是用“或”联结的复合命题,因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x >3是假命题,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x <2也是假命题,而命题(2)是真命题,这与p 、q 都假,则p ∨q 一定假矛盾.命题“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x >3或解为x <2”是p ∨q 的形式.知识点二 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分别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命题,并判断真假:(1)相似三角形周长相等或对应角相等; (2)9的算术平方根不是-3;(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段弧.解 (1)这个命题是p ∨q 的形式,其中p :相似三角形周长相等,q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因为p 假q 真,所以p ∨q 为真.(2)这个命题是綈p 的形式,其中p :9的算术平方根是-3,因为p 假,所以綈p 为真.(3)这个命题是p ∧q 的形式,其中p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q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段弧,因为p 真q 真,所以p ∧q 为真.【反思感悟】 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关键是对应p 、q 的真假及“p ∧q ”“p ∨q ”为真时的判定依据,至于“綈p ”的真假,可就p 的真假判断,也可就“綈p ”直接判断.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1是偶数或奇数;(2)2属于集合Q ,也属于集合R ; (3)A ⃘(A ∪B ).解 (1)此命题为“p ∨q ”的形式,其中p :-1是偶数,q :-1是奇数,因为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真命题,故原命题为真命题.(2)此命题为“p ∧q ”的形式,其中p :2属于Q ,q :2属于R ,因为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假命题,故原命题为假命题.(3)此命题为“綈p ”的形式,其中p :A ⊆(A ∪B ).因为p 为真命题,所以“綈p ”为假命题,故原命题为假命题.知识点三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的综合应用已知p :函数y =x 2+mx +1在(-1,+∞)上单调递增,q :函数y =4x 2+4(m -2)x +1大于零恒成立.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解 若函数y =x 2+mx +1在(-1,+∞)上单调递增,则-m2≤-1,∴m ≥2,即p :m ≥2;若函数y =4x 2+4(m -2)x +1恒大于零, 则Δ=16(m -2)2-16<0, 解得1<m <3,即q :1<m <3.因为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所以p 、q 一真一假,当p 真q 假时,由⎩⎨⎧m ≥2m ≥3或m ≤1,得m ≥3,当p 假q 真时,由⎩⎨⎧m <21<m <3,得1<m <2.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m |m ≥3或1<m <2}.【反思感悟】 由p 、q 的真假,可以判断“p ∨q ”“p ∧q ”“綈p ”的真假.反之,由“p ∧q ”“p ∨q ”“綈p ”的真假,也能推断p 、q 的真假,如“p ∧q ”为假,则包括“p 真q 假”“p 假q 真”“p 假q 假”三种情况.已知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负根.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1)当m 为何值时,p 或q 为真? (2)当m 为何值时,p 且q 为真?解 由已知可知:p 真时m >2,q 真时1<m <3, (1)若p 或q 为真,只需m ∈{m |m >2}∪{m |1<m <3} ={m |m >1}.(2)若p 且q 为真,只需m ∈{m |m >2}∩{m |1<m <3} ={m |2<m <3}.课堂小结:1. 从集合的角度理解“且”“或”“非”. 设命题p :x ∈A.命题q :x ∈B. 则p ∧qx ∈A 且x ∈Bx ∈A ∩B ;p ∨q x ∈A 或x ∈B x ∈A ∪B ;2.对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性的判断 当p 、q 都为真,p ∧q 才为真;⌝p 与p 的真假性相反且一定有一个为真.当p 、q 有一个为真,p ∨q 即为真; 3.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否定(1)“x=0或x=1”的否定是“x ≠0且x ≠1”而不是“x ≠0或x ≠1”; (2)“x 、y 全为0”的否定是“x 、y 不全为0”,而不是“x 、y 全不为0”;(3)“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的否定是“全等三角形一定不是相似三角形”而不是“全等三角形不一定是相似三角形”.一、选择题1.p :点P 在直线y =2x -3上,q :点P 在抛物线y =-x 2上,则使“p ∧q ”为真命题的一个点P (x ,y )是( )A .(0,-3)B .(1,2)C .(1,-1)D .(-1,1) 答案 C解析 点P (x ,y )满足⎩⎪⎨⎪⎧y =2x -3,y =-x 2.可验证各选项中,只有C 正确.2.如果原命题的结论是“p 且q ”的形式,那么否命题的结论形式为( ) A .綈p 且綈q B .綈p 或綈q C .綈p 或q D .綈q 或p 答案 B解析 注意逻辑联结词的否定,“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为“或”,所以p 且q 的否定为綈p 或綈q .所以选B.3.命题p :函数y =log a (ax +2a )(a >0且a ≠1)的图象必过定点(-1,1);命题q :如果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3,0)对称,那么函数y =f (x -3)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A .“p 且q ”为真B .“p 或q ”为假C .p 真q 假D .p 假q 真 答案 C解析 由于将点(-1,1)代入y =log a (ax +2a )成立,故p 真;由y =f (x )的图象关于(3,0)对称,知y =f (x -3)的图象关于(6,0)对称,故q 假.4.若p 、q 是两个简单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真命题,则必有( ) A .p 真q 真 B .p 假q 假 C .p 真q 假 D .p 假q 真答案 B解析 因为p 或q 的否定綈p 且綈q 为真命题,所以綈p 与綈q 都是真命题,所以p 与q 都为假命题.所以选B.5.下列命题中既是p ∧q 形式的命题,又是真命题的是( ) A .10或15是5的倍数B .方程x 2-3x -4=0的两根是-4和1C .方程x 2+1=0没有实数根D .有两个角为45°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 D解析 A 中的命题是条件复合的简单命题,B 中的命题是结论复合的简单命题,C 中的命题是綈p 的形式,D 中的命题为p ∧q 型. 二、填空题6.由命题p :6是12的约数,命题q :6是24的约数.构成的“p ∨q ”形式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q ”形式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綈p ”形式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6是12或24的约数 6是12和24的约数 6不是12的约数7.若“x ∈[2,5]或x ∈{x |x <1或x >4}”是假命题,则x 的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x ∈[2,5]或x ∈(-∞,1)∪(4,+∞), 即x ∈(-∞,1)∪[2,+∞),由于命题是假命题,所以1≤x <2,即x ∈[1,2).8.已知a 、b ∈R ,设p :|a |+|b |>|a +b |,q :函数y =x 2-x +1在(0,+∞)上是增函数,那么命题:p ∨q 、p ∧q 、綈p 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答案 綈p 解析 对于p 当a >0,b >0时,|a |+|b |=|a +b |,故p 假,綈p 为真;对于q ,抛物线y =x 2-x +1的对称轴为x =12,故q 假,所以p ∨q 假,p ∧q 假.这里綈p 应理解成|a |+|b |>|a +b |不恒成立,而不是|a |+|b |≤|a +b |.三、解答题9.判断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x =±1是方程x 2+3x +2=0的根; (3)A ⃘(A ∪B ).解 (1)这个命题是“p 且q ”的形式,其中p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q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底边,因为p 真q 真,则“p 且q ”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2)这个命题是“p 或q ”的形式,其中p :1是方程x 2+3x +2=0的根,q :-1是方程x 2+3x +2=0的根,因为p 假q 真,则“p 或q ”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3)这个命题是“非p ”的形式,其中p :A ⊆(A ∪B ),因为p 真,则“非p ”假,所以该命题是假命题. 10.已知p :x 2+4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数根,q :函数f (x )=-(m 2-m +1)x 在(-∞,+∞)上是增函数.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p :x 2+4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根⇔⎩⎪⎨⎪⎧Δ=16m 2-4>0-4m <0⇔m >12.q :函数f (x )=-(m 2-m +1)x 在(-∞,+∞)上是增函数 ⇔0<m 2-m +1<1⇔0<m <1.(1)若p 真,q 假,则⎩⎪⎨⎪⎧m >12,m ≤0或m ≥1.⇒m ≥1.(2)若p 假,q 真,则⎩⎪⎨⎪⎧m ≤120<m <1⇒0<m ≤12综上,得m ≥1或0<m ≤12.。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 集 合一、基础知识1.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A B ⇔⎩⎪⎨⎪⎧A ⊆B ,A ≠B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3)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两集合相等:A =B ⇔⎩⎪⎨⎪⎧A ⊆B ,A ⊇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0∉∅,0∉{∅},0∈{0},∅⊆{0}.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A,或x∈B}.(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U A,即∁U A={x|x∈U,且x∉A}.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集合A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中取出集合A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二、常用结论(1)子集的性质:A⊆A,∅⊆A,A∩B⊆A,A∩B⊆B.(2)交集的性质:A∩A=A,A∩∅=∅,A∩B=B∩A.(3)并集的性质:A∪B=B∪A,A∪B⊇A,A∪B⊇B,A∪A=A,A∪∅=∅∪A=A.(4)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A A=∅,∁A∅=A.(5)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个子集,其中有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6)等价关系:A∩B=A⇔A⊆B;A∪B=A⇔A⊇B.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基础知识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一个命题要么是真命题,要么是假命题,不能模棱两可.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①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A⇒B且B A;②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A且A B,在解题中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以免出现错误.(2)如果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3)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要关系与集合的子集之间的关系设A={x|p(x)},B={x|q(x)},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②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二、常用结论1.四种命题中的等价关系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否命题等价于逆命题,所以在命题不易证明时,往往找等价命题进行证明.2.等价转化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非q是非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情况以此类推.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一、基础知识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❶叫做逻辑联结词.①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复合命题“p且q”,记作p∧q;②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复合命题“p或q”,记作p∨q;③对命题p的结论进行否定,得到复合命题“非p”,记作非p.❷❶“且”的数学含义是几个条件同时满足,“且”在集合中的解释为“交集”;“或”的数学含义是至少满足一个条件,“或”在集合中的解释为“并集”;“非”的含义是否定,“非p”只否定p的结论,“非”在集合中的解释为“补集”.❷“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1)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定其条件,也否定其结论.(2)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总是相对立的,即一真一假,而否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2)命题真值表:命题真假的判断口诀p∨q→见真即真,p∧q→见假即假,p与非p→真假相反.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4.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二、常用结论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等价关系(1)p∨q真⇔p,q至少一个真⇔(非p)∧(非q)假.(2)p∨q假⇔p,q均假⇔(非p)∧(非q)真.(3)p∧q真⇔p,q均真⇔(非p)∨(非q)假.(4)p∧q假⇔p,q至少一个假⇔(非p)∨(非q)真.。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嘿,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好好聊聊常用逻辑用语这个有点神秘但其实挺有趣的知识板块。
先来说说“命题”。
啥是命题呢?简单说,就是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比如说,“今天天气真好”,这就不是命题,因为天气好不好得看具体情况,没法直接判断真假。
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这就是个命题,因为它肯定是真的嘛!再讲讲“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这俩家伙就像是一对好兄弟,总是让人有点分不清。
咱来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要参加一个比赛,“你努力训练”是“你取得好成绩”的什么条件呢?如果你努力训练了,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不是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你努力训练”是“你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还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比如说“所有的同学都很努力”,这里的“所有”就是全称量词;“有些同学喜欢数学”,这里的“有些”就是存在量词。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这些知识的时候,有个同学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些东西学了有啥用啊?”我当时就笑了,跟他说:“你想想啊,假如你长大了去买东西,商家说‘我们所有的商品都质量上乘’,这时候你就得用咱们学的知识判断一下这是不是真的,别被忽悠了呀!”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但是也明白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
再说说“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且”就像是两个人手拉手,必须都满足条件才行;“或”呢,就像是两条路,走其中一条就行;“非”就是反过来,否定原来的说法。
比如说,“今天是晴天且我心情好”,那必须今天真是晴天,而且我心情也确实好,这个命题才成立。
关于常用逻辑用语的题型,那也是五花八门。
有判断命题真假的,有让你找出充分必要条件的,还有让你用逻辑用语表述一些情况的。
这就需要咱们把知识点掌握得牢牢的,做题的时候认真分析。
学习常用逻辑用语就像是在搭建一座思维的大厦,每一块砖都很重要。
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在解题的时候游刃有余。
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这个知识海洋里畅游,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好啦,今天关于常用逻辑用语的知识点就总结到这里,同学们加油哦!。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一:命题1.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1)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2)命题有真假之分,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2. 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1)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①p 或q ;②p 且q ;③非p (即命题p 的否定).(3)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① “p 或q ”为有真为真,无真即假② “p 且q ”为同真为真,有假即假③“非p ”与p 的真假相反.注意:(1)逻辑连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以“p 或q ”为例:一是p 成立且q 不成立,二是p 不成立但q 成立,三是p 成立且q 也成立。
可以类比于集合中“或”.(2)“或”“且”命题的否定形式:“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 “p 且q ” 的否定是“p 或q ”.知识点二:四种命题1. 四种命题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2. 四种命题的关系①原命题逆否命题. ②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命题与集合之间可以建立对应关系,命题的“且”、“或”、“非”恰好分别对应集合的“交”、“并”、“补”。
知识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定义: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必要条件;2. 理解认知:(1)在判断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再用结论 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2)建立与p 、q 相应的集合,即(){:p A x p x =成立},(){:q B x q x =成立}.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A B ,则p 是q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若B A ,则p 是q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A B =,则p 是q 成立的充要条件;若A ⊆/B 且B ⊇/A ,则p 是q 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知识点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量词及表示:表示全体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
高中数学知识点基础整理(1)——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
大家好,我是小易老师。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今天起我将开始建个高中数学知识专栏,借助各类网络学习资源整理一下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框架。
预计用15章的篇幅把高中数学知识脉络理完。
01 集合一、集合的相关概念1. 集合(集):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2. 元素: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3.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属于集合 A,记作a∈A若 b 不属于集合 A,记作 b?A4.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6. 常见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7. 集合的分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 集合的基本运算2、集合的运算3、补充A∪B=A?B?A A∩B=A?A?B4. 德摩根公式四、补充知识1.若有限集 A 中有 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个数为个非空子集个数为个真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个2.容斥原理有限集 A、B 的元素的个数,分别记为、:一、命题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二、量词1. 全称量词所有、一切、任意、全部、每一个、任给等符号:2. 存在量词存在、至少有、有一个、某个、某(有)些等符号:3. 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全称命题它的否定是4.存在性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存在性命题它的否定是三、“且”与“或”,“非”1. “且”(一假则假)“或”(一真则真)2. “非”(否定)四、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推出“如果p,则q”经过推理证明断定是真命题时,我们就说由 p 可以推出q;记作: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如果p 可推出q,则称: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如果,且,则称 p 是q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要条件)五、命题的四种形式1. 若p,则q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非p,则非q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一)(1)如果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同时 q 是p 的必要条件(2)如果p?q,但q?p,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如果p?q,且q?p,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如果q?p,但p?q,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5)如果p?q,且q?p,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二)若p 以集合 A 的形式出现,q 以集合 B 的形式出现即 A={ x | p(x) },B={ x | q(x) },则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又可以叙述为(1)若 A?B,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2)若 A?B,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3)若 A=B,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4)若,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5)若,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6)若 A?B 且 A?B,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 等价命题(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①?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q 是?p 的充要条件 p 是 q 的充要条件④?q 是?p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5.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必备知识 ·探新知
知识点 1 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1.子集的概念
定义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__任__意__一__个___元素 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就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记法与读法 记作_A_⊆__B___(或_B_⊇__A___),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图示 结论
故集合A={-4,-1,4},由0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 由1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 由2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4},{-1,4}. 由3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 因此集合A的子集为:∅,{-4},{-1},{4},{-4,-1},{-4, 4},{-1,4},{-4,-1,4}. 真子集为:∅,{-4},{-1},{4},{-4,-1},{-4,4},{- 1,4}.
因此,B 中元素必定是 A 中的元素,即 B⊆A,故选 B.
(2)在A中,M和N表示不同的点; 在B中,M是空集,N是单元素集; 在C中,M是数集,N是点集; 在D中,M={y|y=x2+1,x∈R}={y|y≥1}, N={t|t=(y-1)2+1,y∈R}={t|t≥1}. 因此,M=N.故选D.
[正解] 因为 B⊆A,所以当 B≠∅,即 a≠0 时,B=x|x=-1a,因 此有-1a∈A,所以 a=±1;
③P={x|x2-x=0},Q=x|x=1+2-1n.
[分析] (1)将集合 A、B 中的表达式分别提取14,再分析得到式子的 形式,可得 A、B 的关系;
(2)结合每个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和元素的取值进行判断; (3)根据数集的意义、不等式表示的范围等方法进行判断.
[解析] (1)对集合 B,x=2k+14=14(2k+1),因为 k 为整数,所以集合 B 表示的数是14的奇数倍;对集合 A,x=4k+12=14(k+2),因为 k+2 是整 数,所以集合 A 表示的数是14的整数倍.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梳理】一、集合及其运算1.集合与元素(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2.3.【知识拓展】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2.A?B?A∩B=A?A∪B=B.3.A∩(?U A)=?;A∪(?U A)=U;?U(?U A)=A.二、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条件;(2)如果p?q,但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4)如果q?p,且p q,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5)如果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知识拓展】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2.若A={x|p(x)},B={x|q(x)},则(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2)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4)若A?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5)若A?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6)若A B且A?B,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易错提醒】1.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lg x}——函数的定义域;{y|y=lg x}——函数的值域;{(x,y)|y=lg x}——函数图象上的点集.2.易混淆0,?,{0}:0是一个实数;?是一个集合,它含有0个元素;{0}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0??,而??{0}.3.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由条件A ?B ,A ∩B =A ,A ∪B =B 求解集合A 时,务必分析研究A =?的情况.5.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已知命题为“若p ,则q ”,则该命题的否定为“若p ,则q ⌝”,其否命题为“若p ⌝,则q ⌝”.6.对充分、必要条件问题,首先要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必会习题】1.已知集合A ={1,3,m },B ={1,m },A ∪B =A ,则m 等于( ) A .0或 3 B .0或3 C .1或 3 D .1或3答案 B解析 ∵A ∪B =A ,∴B ?A ,∴m ∈{1,3,m },∴m =1或m =3或m =m ,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易知m =0或m =3.2.设集合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a ≥2}B .{a |a ≤1}C .{a |a ≥1}D .{a |a ≤2} 答案 A解析 若A ?B ,则a ≥2,故选A.3.已知集合M ={x |-3<x ≤5},N ={x |x <-5或x >5},则M ∪N 等于( ) A .{x |-3<x <5} B .{x |-5<x <5} C .{x |x <-5或x >-3} D .{x |x <-3或x >5} 答案 C解析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M 、N ,则M ∪N ={x |x <-5或x >-3},故选C. 4.满足条件{a }?A ?{a ,b ,c }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答案 D解析 满足题意的集合A 可以为{a },{a ,b },{a ,c },{a ,b ,c },共4个.5.已知集合U =R (R 是实数集),A ={x |-1≤x ≤1},B ={x |x 2-2x <0},则A ∪(?U B )等于( )A .[-1,0]B .[1,2]C .[0,1]D .(-∞,1]∪[2,+∞) 答案 D解析B={x|x2-2x<0}=(0,2),A∪(?UB)=[-1,1]∪(-∞,0]∪[2,+∞)=(-∞,1]∪[2,+∞),故选D.6.“x<0”是“ln(x+1)<0”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ln(x+1)<0,解得0<x+1<1,∴-1<x<0,所以“x<0”是“-1<x<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7.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若ab≤0,则a≤0或b≤0;②若a>b,则am2>bm2;③在△ABC中,若sin A=sin B,则A=B;④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若b2-4ac<0,则方程有实数根.其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都是真命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8.设U为全集,对集合A,B定义运算“*”,A*B=?U(A∩B),若X,Y,Z为三个集合,则(X*Y)*Z等于( )A.(X∪Y)∩?U Z B.(X∩Y)∪?U Z C.(?U X∪?U Y)∩Z D.(?U X∩?U Y)∪Z答案B解析∵X*Y=?U(X∩Y),∴对于任意集合X,Y,Z,( X*Y )*Z=?U(X∩Y)*Z=?U[?U(X∩Y)∩Z]=(X∩Y)∪?U Z.9.已知M是不等式ax+10ax-25≤0的解集且5?M,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2)∪[5,+∞)解析若5∈M,则5a+105a-25≤0,∴(a+2)(a-5)≤0且a≠5,∴-2≤a<5,∴5?M时,a<-2或a≥5.10.设命题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命题q:实数x满足x2+2x-8>0,若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4]解析 由命题q :实数x 满足x 2+2x -8>0,得x <-4或x >2,由命题p :实数x 满足x 2-4ax +3a 2<0,其中a <0,得(x -3a )(x -a )<0,∵a <0,∴3a <x <a ,∵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 ≤-4,∴a ∈(-∞,-4].11.已知命题p :⎪⎪⎪⎪⎪⎪1-x +12≤1,命题q :x 2-2x +1-m 2<0(m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2,+∞)解析 ∵⎪⎪⎪⎪⎪⎪1-x +12≤1?-1≤x +12-1≤1?0≤x +12≤2?-1≤x ≤3,∴p :-1≤x ≤3; ∵x 2-2x +1-m 2<0(m >0)?[x -(1-m )][x -(1+m )]<0?1-m <x <1+m ,∴q :1-m <x <1+m .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3]是(1-m,1+m )的真子集,则⎩⎨⎧1-m <-1,1+m >3,解得m >2.。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常用逻辑用语一、命题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2)、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如果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2、四种条件的判断⇒/.1.如果“若p则q”为真,记为p q⇒,如果“若p则q”为假,记为p q2.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3.判断充要条件方法:(1)定义法:①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p q⇒⎧⎨⇐/⎩②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p q⇒⎧/⎨⇐⎩③p是q的充要条件⇔p qq p⇒⎧⎨⇒⎩④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p q⇒⎧/⎨⇐/⎩(2)集合法:设P={p},Q={q},①若P Q,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③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逆否命题法:①⌝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q是⌝p的充分要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④⌝q是⌝p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三、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①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且q”.②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或q”.③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2)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p∧q:p、q有一假为假,*p∨q:一真为真,*p与¬p:真假相对即一真一假.四、量词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某个”“有的”等.(3)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2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1)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读作“存在M中的元素x0,使p(x0)成立”.3命题的否定(1)含有量词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p :,()x M p x ∀∈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 存在命题p :(),x M p x ∃∈的否定⌝p :(),x M p x ∀∈⌝;存在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 其中()p x p (x )是一个关于x 的命题.(2) 含有逻辑连接词命题的否定“p 或q ”的否定:“ ⌝p 且⌝q ” ;“p 且q ”的否定:“ ⌝p 或⌝q ”(3) “若p 则q “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特别提醒: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是不同的概念,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否命题:全否 对命题p 的否定(即非p )是否定命题p 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 “若⌝p 则⌝q ”。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逻辑是一种以证明、推理和推断为基础的理性思维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 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逻辑问题, 如何正确运用逻辑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就常用的逻辑用语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假言命题1. 假言命题是由“如果……,则……”的句子构成的命题。
它表示的是一种条件关系。
2. 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是指如果A成立,则B必定成立;必要条件是指B成立就必定是A成立。
3. 常用逻辑连接词:如果……,就……;只要……,就……;每当……,就……。
4. 示例:如果下雨,地面就会湿。
这就是一个假言命题,如果下雨是充分条件,地面湿是必要条件。
5. 常见的假言命题推理错误:偷换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否定假设;无中生有。
二、联言命题1. 联言命题是由“而且”、“也”、“而且还”等词连接的两个或多个简单命题构成的命题。
它表示的是多个条件同时成立的关系。
2. 常用逻辑连接词:而且、又、且、还、除此之外还。
3. 示例:他不但聪明,而且还非常勤奋。
这就是一个联言命题,表示他既聪明又勤奋。
4. 常见的联言命题推理错误:谬误的联言;与联言条件无关;由联言推出联言分解。
三、析言命题1. 析言命题是由“但是”、“除了……还有”等词连接的两个或多个简单命题构成的命题。
它表示的是两个条件相互排斥的关系。
2. 常用逻辑连接词:但是、然而、不过、相反、相反地、与……相反。
3. 示例:他很有学识,但是思维缜密不足。
这就是一个析言命题,表示他虽然有学识,但思维缜密不足。
4. 常见的析言命题推理错误:非提出人之谬误;擅自坚持;不正当引用。
四、复言命题1. 复言命题是由多个简单命题以及相应的逻辑连接词构成的复杂命题。
2. 常用逻辑连接词:如果……,就……;且;但是;不是;如果……则……;不是因为……而是因为……。
3. 示例:如果你努力学习,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这就是一个复言命题,由假言命题构成。
5. 常见的复言命题推理错误:对联言的否定;混淆假言及联言;推而广之。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4.集合A中的元素y满足y∈N且y=-x2+1,若t∈A,则t的值为 __0_,__1__.
[解析] 因为y∈N且y=-x2+1,所以y=0或y=1. 即A中有两个元素0,1,又t∈A,所以t=0或1.
5.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 [解析] (1)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可以组成集合,因为这些点是确 定的. (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不能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 定的.
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D)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解析]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b,c互不相等,故选D.
3.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1∈N
B.0∉N*
(B )
C. 3∈Q
D.25∉R
[解析] 因为-1 是整数,不是自然数,所以 A 不正确;因为 0 不是 正整数,所以 B 正确;因为 3是无理数,不是有理数,所以 C 不正确; 因为25是实数,所以 D 不正确.
②③中的对象都是确定的、互异的,所以②③可以组成集合.填② ③.
[归纳提升] 1.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关键在于看是否有明 确的判断标准,使给定的对象是“确定无疑”的还是“模棱两可” 的.如果是“确定无疑”的,就可以构成集合;如果是“模棱两可” 的,就不能构成集合.
2.判断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时,要注意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集合时 只能算作一个,即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互异性.
练一练: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__①__④___(填序号). ①0∈N;②π∈Q;③ 2∈Q;④-1∈Z;⑤ 2∉R. [解析] π, 2为无理数, 2为实数,故填①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命题的真假: 真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 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不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 命题叫做假命题.
互否命题: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 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 否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否命题:若┐p,则┐q
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否命题是____
探究2:如果原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否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_____
探究1:如果原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例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逆命题: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2.若f (x) 是正弦函数,则f (x) 是周期函数. 逆命题:若f (x) 是周期函数,则f (x) 是正弦函数.
练习:课本P4. 2,3
(1)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 等。(真)
(2)若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真)
(3)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平面,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假)
二、四种命题:
思考: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怎样判断命题的真假?
(1)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2)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
例3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定真假。
(1)负数的平方是正数.
真
真
(2)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假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假 真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对顶角相等.
1. 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2. 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 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4. 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互逆命题: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这两个命题叫 做互逆命题。 原 命 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 逆 命 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一些常见的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词语
等于
否定词
不等于
是
不是
都是 大于 小于
不都是 不大于 大于或等于
对所有x,
存在某x, 不成立
成立
所有的 某些
原词语
否定词
任意的
某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n个 至多有n个 对任何x,
不成立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至多有(n-1)个
至少有(n+1)个 存在某x, 成立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探究3:如果原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否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例1.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逆否命题:两条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
例2.原命题:若a > b, 则 ac2>bc2。 逆否命题:若ac2≤bc2,则a≤b。
(真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否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原命题是假命题,它的逆否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是,假)
2. 命题的结构: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若p,则q
“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p
q
记做: p q
(1)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2)“若p则q”,可写成“如果p,那么q” “只要p,就有q”等. (3)p和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不是命题. (4)“若p则q”形式的优点:条件与结论容易辨别.
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真) (真)
(真) (假)
观察命题(1)与(3)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1. 3.
若若ff((xx))是 不是正正弦弦函函数p数,则,f则(fx()x是)周不期是函周数期q;函数.
┐p
┐q
常把条件p的否定和结论q的否定分别记作"┐p","┐q",读作“非P”“非q”。
例 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写成“若p则q”的形式: _______ (5)条件结论不明显时,应添补被省略的词句。
例2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解:(1) 条件p:整数a能被2整除, 结论q:整数a 是偶数。
例1.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否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例2.原命题:若f (x)是正弦函数,则f (x) 是周期函数
否命题:若f (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是正弦函数,则f (x)不是周期函数
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否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真命题) (真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观察命题(1)与(4)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1
例1 判断下面的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假。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 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是,真) (是,假)
(不是命题)
(是,真)
(5) (2)2 2 (6)x>15. (不是命题)
1. 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4. 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p(x)不是正弦函数.
q
┐q
┐p
互为逆否命题: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 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原命题: 若p, 则q
逆否命题: 若┐q, 则┐p
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否命题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