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单片机程序框架
单片机软件设计方法与流程

单片机软件设计方法与流程在单片机软件设计中,方法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软件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分享。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单片机软件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了解项目的具体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等。
需求分析是软件设计的基础,只有清楚了解需求,才能进行后续的设计工作。
二、功能设计在进行单片机软件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功能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要实现的功能,并将功能进行逻辑划分和模块化设计。
可以使用流程图、UML图等工具来进行功能设计,清晰地展现出每个功能的实现流程和数据传输。
三、算法设计在进行单片机软件设计中,算法设计是关键的一步。
根据功能需求,确定合适的算法实现方案。
有效的算法设计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在确定算法之后,可以使用伪代码或流程图来描述算法的实现过程。
四、软件架构设计在进行单片机软件设计之前,需要进行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是整个软件设计的框架,包括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数据流向等。
合理的软件架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五、编程实现在完成软件设计之后,需要进行编程实现。
根据设计的结果,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代码的规范性和易读性,添加必要的注释和文档说明,方便后续的维护和阅读。
六、调试测试在完成编程实现之后,需要进行调试测试。
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手段,验证程序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需求。
在进行调试测试时,需要注意测试用例的编写和测试结果的分析,及时修复bug和优化程序的效率。
七、优化改进在进行单片机软件设计之后,可以进行优化改进。
通过对程序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瓶颈所在,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优化改进可以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八、文档撰写在完成单片机软件设计之后,需要进行文档撰写。
撰写软件设计文档可以记录设计的过程和结果,方便后续的维护和复用。
软件设计文档应包括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算法设计、架构设计、编程实现、测试结果等内容。
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

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涉及到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工作,以及系统功能
的实现和性能优化。
一个好的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
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功耗效率。
首先,在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是系统的整体架构。
这包括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数据传输
和处理流程等。
一个清晰的系统架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
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可维护性。
其次,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协
同工作。
在硬件方面,需要考虑单片机的选择、外围器件的选型以
及硬件接口的设计。
在软件方面,需要考虑系统的任务调度、中断
处理、驱动程序的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
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
作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功耗优化。
在嵌
入式系统中,功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通过合理的程序架构设
计和硬件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功耗,延长系统的使用时间,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
总之,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一个好的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降低系统的功耗,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因此,在单片机程序开发过程中,需要重视程序架构设计这一环节,从而打造出更加优秀的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程序架构和分层

单片机程序架构通常采用分层设计,以增强程序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和模块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层方式:
1.管理层:这一层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和管理,包括系统初始化、任务调度、资源管理等。
它通常是与硬件无关的部分,负责决策和策略的实施。
2.具体设备层:这一层包含与特定硬件设备直接交互的代码,例如按键、屏幕、传感器等。
这些代码通常包含了设备驱动程序,负责具体的硬件操作。
3.内核抽象层(KAL):这一层提供了对操作系统或内核功能的抽象,使得上层应用不需要关心底层的具体实现细节。
这样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或内核之间移植应用程序。
4.芯片抽象层(CAL):这一层是对微控制器特定功能(如定时器、串口、ADC等)的抽象,它封装了与芯片相关的操作,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接口。
5.应用层:这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包含了用户界面、业务逻辑等。
它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具体的功能。
6.驱动层:这一层包含设备的驱动程序,负责直接与硬件通信,如SPI、I2C等通信协议的实现。
7.固件层:这是最底层,通常是由官方提供的库函数,直接对寄存器进行操作,是与硬件最接近的软件层次。
总的来说,在设计单片机程序时,采用分层思想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便于团队协作开发。
每一层都有其特
定的职责,上层依赖于下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关心服务的实现细节。
这种分层屏蔽的思想不仅存在于单片机程序设计中,也是许多复杂系统设计中的常见做法,如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都是基于分层架构设计的。
单片机编程环境的构建原理

单片机编程环境的构建原理
单片机编程环境的构建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平台:单片机编程环境的构建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一般包括单片机芯片、开发板和相关的外设模块。
2. 开发工具链:单片机编程环境需要提供相应的开发工具链,包括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将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转换成单片机可以执行的机器指令。
3. 开发环境:单片机编程环境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开发环境,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或者命令行界面(CLI)。
开发环境可以为程序员提供代码编辑、编译、调试和下载等功能。
4. 调试接口:单片机编程环境需要提供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和调试的接口。
常见的接口包括串口、USB接口以及仿真器等。
这些接口可以将开发环境中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芯片中,并且支持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5. 相关文档和资料:单片机编程环境的构建还需要提供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包括单片机芯片的数据手册、开发板的用户手册、编程语言的参考资料等。
这些文档和资料可以帮助程序员理解单片机的硬件特性和编程要领。
通过以上的构建原理,可以搭建一个完整的单片机编程环境,方便程序员进行单片机的开发和调试工作。
单片机程序架构详解篇

单片机程序架构详解一、前言单片机,也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将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由于其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单片机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了解单片机的程序架构是编写和优化单片机程序的关键。
二、单片机程序架构概述单片机的程序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硬件抽象层(HAL):这一层为上层软件提供了一个与硬件无关的接口,使得软件可以独立于硬件进行开发和运行。
HAL层通常包括对单片机各种外设(如GPIO、UART、SPI、PWM等)的操作函数。
2. 系统服务层:这一层提供了系统级的各种服务,如任务调度、内存管理、时间管理等。
这些服务使得上层应用程序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3. 应用层:这是最上层,直接面向用户,包含了各种应用程序的逻辑代码。
三、各层详解1. 硬件抽象层(HAL)硬件抽象层(HAL)是单片机程序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其主要目标是使得硬件相关的操作与具体的硬件实现无关。
这样,当硬件平台发生变化时,只要HAL层设计得当,上层代码就不需要改变。
HAL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各种外设寄存器的操作函数:例如,GPIO的输入输出函数、UART的发送接收函数等。
这些函数隐藏了具体的寄存器操作细节,使得开发者只需要关注功能实现而不需要关心底层寄存器的操作。
* 硬件初始化函数:用于在系统启动时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如配置时钟、启动看门狗等。
* 中断处理函数:用于处理单片机的各种中断事件,如定时器溢出、串口接收等。
2. 系统服务层系统服务层提供了单片机操作系统所需的各种服务,如任务调度、内存管理、时间管理等。
这些服务使得上层应用程序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服务:* 任务调度:多任务环境下,任务调度器负责分配CPU时间给各个任务,使得各个任务能够按需运行。
* 内存管理:负责动态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如堆和栈的管理。
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

单片机程序架构设计
1.程序结构设计
程序结构是指整个单片机程序的组织框架,它需要清晰明确、层次分明。
一个常用的程序结构是主循环结构,即程序在无限
循环中执行各种任务。
在主循环内,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各个模
块的函数来实现不同的任务。
2.任务划分设计
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有助于程序的模块化设计和维护。
每个模块可以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如控制输入输出、数据处理、通信等。
每个模块应该有清晰的接口和功能,使得模块之
间的协作和交互更加方便。
3.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程序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
定的功能。
每个模块应该具有独立性,可重用性和可测试性。
模块之间可以通过接口和消息传递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协作。
模块化设计有助于程序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功能将程序划分成多个模块,并定义各个模块之
间的接口和功能。
4.时序管理设计
时序管理是指对程序中各个任务的调度和执行进行管理。
在单片机系统中,由于计算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合理规划任务的执行顺序和时序。
可以使用定时器或中断等方式来实现任务的调度和切换。
通过合理设置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片,可以确保各个任务按照预定的顺序和时间执行,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单片机分层设计架构

单片机分层设计架构单片机分层设计架构是一种将程序按照不同层次划分的设计方法,它有助于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详细介绍单片机分层设计架构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概述单片机分层设计架构是一种将程序按照不同层次划分的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将整个程序分解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职责。
各个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协作,从而实现了模块化的设计。
二、分层设计的原理单片机分层设计的原理是将程序按照功能和职责进行划分,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功能。
各个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协作,实现了模块化的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三、分层设计的应用单片机分层设计架构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中。
它可以将程序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使得程序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松耦合,便于维护和扩展。
同时,分层设计还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性,降低开发成本。
四、分层设计的具体实现单片机分层设计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程序的功能和职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层次。
2.定义各个层次之间的接口,明确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3.实现各个层次的功能模块,确保其功能正确和稳定。
4.测试各个层次的功能模块,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5.将各个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程序。
五、分层设计的优势和挑战单片机分层设计架构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降低代码的耦合度,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3.简化程序的调试和测试过程,提高开发效率。
然而,单片机分层设计也面临一些挑战:1.需要合理划分层次,避免层次之间的功能重叠。
2.需要定义清晰的接口,确保各个层次之间的数据传输正确和稳定。
3.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保证整个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六、结论单片机分层设计架构是一种提高程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程序按照不同层次划分,并定义清晰的接口,可以实现模块化的设计。
然而,分层设计也需要合理划分层次和定义接口,同时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手把手教你单片机程序框架---吴坚鸿

第一节:吴坚鸿谈初学单片机的误区。
(1)很难记住繁杂的寄存器?寄存器不用死记硬背,鸿哥我行走江湖多年,连一个寄存器都记不住。
需要配置寄存器的时候,直接在网上或者书本上参考别人现成的配置程序是上策,查找芯片数据手册是中策,死记硬背寄存器是最最下策。
(2)很难记住繁杂的汇编语言指令?除非是在校学生要应付考试或者少数工作中绕不开汇编,否则学汇编就是浪费时间。
鸿哥我行走江湖多年,从来就没有用汇编帮客户做过一个项目。
(3)C语言很难学?你不用学指针,你不用学带形参的函数,你不用学结构体,你不用学宏定义,你不用学文件操作,你也不用死记繁琐的数据类型。
你只要会:5条指令语句switch语句,if else语句,while语句,for语句,=赋值语句。
7个运算符+,-,*,/,|,&,!。
4个逻辑关系符||,&&,!=,==.3个数据类型unsigned char, unsigned int, unsigned long。
3个进制相互转化,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
1个void函数。
1个一维数组code(或const) unsigned char array[]。
那么世界上任何一种逻辑功能的单片机软件你都能做出来。
鸿哥我当年刚毕业出来工作的时候才知道可以用C语言开发单片机,一开始只用if 语句就把项目做出来了,没有用指针,没有用带形参的函数等复杂的功能。
再到后来才慢慢开始用C语言其他的高级功能,但是我发现C语言其他的高级功能,本质上都是用我前面列举出来的最基本功能集合而成,只是书写更加简单方便了一点,编译后的机器码都大同小异。
所以不会指针等高级功能你不用自卑,恰恰相反,当你会最简单的几个语句,就把这些高级功能的程序都做出来了,你才发现你对底层了解得更加透切,再学那些高级功能轻而易举。
当你裸机跑的程序都能够协调得很好的时候,你才发现所谓高深的操作系统也不过如此,只要给你时间和金钱你也可以写个操作系统来玩玩。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三)——单片机系统程序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三)——单片机系统程序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单片机系统程序设计的步骤与方法是指在硬件系统和外围电路设计完成之后,利用汇编语言、C语言等相关的编程语言,通过串行端口、I/O端口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使单片机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实现功能要求的一般性程序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系统的实现原理、用户界面设计以及实现所需的硬件设备。
根据功能要求,分析硬件系统的组成,并确定每个部件的功能。
2、系统流程图设计:根据分析硬件系统的组成,设计系统的流程图,以便于更好的理解系统的功能。
3、程序代码编写:根据系统流程图,利用汇编语言、C语言等编程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实现功能要求。
4、程序调试:将程序代码下载到单片机中,使用串行端口、I/O端口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5、性能测试:对程序代码进行性能测试,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6、系统调试:当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时,在实际环境中对系统进行调试,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用户的要求。
以上就是单片机系统程序设计的步骤与方法,经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的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程序设计,使得单片机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实现功能要求。
优秀的单片机代码框架

优秀的单片机代码框架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编写高效、可靠的单片机代码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单片机代码框架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错误,增加代码的可维护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单片机代码框架的基本结构和要点。
一、代码框架结构一个优秀的单片机代码框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引用头文件:在代码框架的开头部分,通常会引用一些必要的头文件。
这些头文件包括单片机的寄存器定义、时钟配置、中断向量表等。
引用头文件可以方便地使用单片机的功能模块,并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抽象。
2. 定义宏和全局变量:在代码框架中,可以定义一些宏和全局变量。
宏可以用于定义一些常量和预处理指令,如引脚定义、常数定义等。
全局变量可以用于存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数据,使得这些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函数之间共享。
3. 函数声明:在代码框架中,可以声明一些函数。
函数是代码的基本单元,通过函数的调用来完成各种功能。
函数声明一般包括函数名、返回值类型和参数列表,以及函数内部使用的一些局部变量。
4. 主函数:在代码框架的主函数中,通常会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如配置时钟、引脚和外设等。
主函数也可以包含一些循环结构,实现程序的主要功能。
5. 事件处理函数:在代码框架中,可以定义一些事件处理函数,用于处理外部事件的触发。
例如,可以定义一个定时器中断的事件处理函数,用于定时执行某些任务。
事件处理函数可以与主函数配合,实现复杂的功能。
6. 子函数:在代码框架中,可以定义一些子函数,用于完成一些具体的功能。
子函数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其他子函数,实现模块化的程序设计。
子函数可以根据具体的功能进行命名,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易读。
二、代码框架要点一个优秀的单片机代码框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点:1. 可读性:代码应该具备良好的可读性,使得其他开发人员可以轻松理解和维护代码。
可以通过合理的缩进、注释和命名规范等方式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单片机主循环程序架构标准

单片机主循环程序架构的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单片机型号和开发平台而有所差异,但通常遵循以下基本结构:
1.初始化:在程序开始时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设置IO口、定时器、中断等。
这些设置
将在主循环中使用。
2.主循环:主循环是程序的核心部分,它通过一个无限循环来执行主要任务。
主循环中的
代码根据需求周期性地执行各种功能模块,例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操作等。
3.中断服务程序(Optional):如果需要处理外部事件或定时中断,可以编写相应的中断
服务程序。
这些中断服务程序会在中断触发时被调用,执行特定的操作,并在完成后返回到主循环。
4.低功耗模式(Optional):对于需要低功耗要求的应用,可以在主循环中添加进入和退
出低功耗模式的指令,以降低系统能耗。
5.系统状态检测和错误处理:在主循环中可以添加状态检测和错误处理的代码,以确保系
统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6.调试和日志记录(Optional):为了方便调试和故障排除,可以在程序中添加调试信息
输出和日志记录功能。
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和单片机的特性进行调整和扩展。
同时,良好的代码结构、模块化设计和注释能够使程序更易读、维护和扩展。
在编写代码时,还应考虑代码的效率和实时性,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单片机的底层框架原理

单片机的底层框架原理
单片机的底层框架原理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 CPU: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寄存器等,是处理数据和指令的核心。
2. 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ROM/Flash)和数据存储器(RAM),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
3. I/O接口:包括并行端口、串行接口等,实现与外设的输入输出。
4. 定时/计数单元:提供时钟和计数脉冲,确定程序执行的节奏。
5. 中断控制器:管理内外部中断请求,提高实时响应能力。
6. 电源管理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和时钟。
7. 外设接口:如串行通信接口、ADC、PWM等,实现对各种外设的访问。
8. 总线系统:将CPU、存储器、外设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
9. 调试/编程接口:提供调试和烧写程序的接口与功能。
10. 封装引脚:将芯片的功能引出,与外部电路连接。
这些硬件模块的配合协作,构成了单片机固定的底层框架结构。
单片机程序 技术架构 概述及解释说明

单片机程序技术架构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单片机程序是指在单片机芯片上运行的、由汇编语言或高级编程语言编写的一系列指令,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片机程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家电控制、智能交通、医疗设备等。
这些应用对于单片机程序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单片机程序的技术架构展开讨论,并重点介绍了其概念和相关组件模块划分。
接着,文章将详细解释通信协议与接口设计在单片机程序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关内容。
最后,文章将对单片机程序的设计流程、软件编程语言选择与优化技巧、内存管理与资源利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单片机程序及其技术架构,并通过对其设计流程、编程语言选择和优化技巧、内存管理与资源利用策略等方面的阐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单片机程序开发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要点。
同时,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为读者提供对单片机程序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2. 单片机程序2.1 简介单片机程序是指在单片机芯片上运行的一系列指令集合。
它是通过编程语言将所需功能转化为二进制代码实现的。
单片机程序具有高度可定制性和灵活性,可以适应各种应用领域的需求。
2.2 功能与应用单片机程序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控制、监测、通信等等。
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自动化系统、嵌入式系统以及其他需要进行控制和处理任务的场景。
举例来说,单片机程序可以用于家庭智能化系统,通过编程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控制和管理;也可以应用在工业自动化中,通过编写程序来控制生产线的运行;还可以用于汽车电子领域,实现对车辆部件的监测和故障诊断。
2.3 开发环境和工具开发一款单片机程序通常需要使用相应的开发环境和工具。
常见的开发环境包括Keil uVision、IAR Embedded Workbench、MPLAB X等等。
这些开发环境提供了图形界面和调试器等功能,方便开发人员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和测试。
单片机 配置保存框架

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描述单片机作为嵌入式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其配置参数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单片机的特殊性,配置参数的保存和恢复一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外部存储器或硬件开关来保存和加载配置参数,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占用额外的硬件资源并且操作复杂。
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灵活的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研究和探讨一种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这个框架旨在为单片机配置参数的保存和恢复提供简单、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单片机内部存储器和相关的编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设计出一个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保存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本文的结构如下: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概述、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单片机配置保存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我们设计的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的具体方案和实现细节。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相信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将能够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者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配置参数保存和恢复方法,从而在提升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同时降低了开发工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本文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题。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的目的是让读者对“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这个主题有清晰的认识,并了解本文的组织框架。
本文的文章结构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目的和内容,下面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来引入全文的主题和背景。
在本文的引言部分中,我们首先提供了一个概述,介绍了“单片机配置保存框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其次,我们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和思路。
谈谈怎样架构你的单片机程序

本人经过摸索实验,并总结,大致应用程序的架构有三种:1. 简单的前后台顺序执行程序,这类写法是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不需用思考程序的具体架构,直接通过执行顺序编写应用程序即可。
2. 时间片轮询法,此方法是介于顺序执行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种方法。
3. 操作系统,此法应该是应用程序编写的最高境界。
下面就分别谈谈这三种方法的利弊和适应范围等。
1. 顺序执行法:这种方法,这应用程序比较简单,实时性,并行性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是不错的方法,程序设计简单,思路比较清晰。
但是当应用程序比较复杂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图,恐怕别人很难看懂程序的运行状态,而且随着程序功能的增加,编写应用程序的工程师的大脑也开始混乱。
即不利于升级维护,也不利于代码优化。
本人写个几个比较复杂一点的应用程序,刚开始就是使用此法,最终虽然能够实现功能,但是自己的思维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导致程序一直不能让自己满意。
这种方法大多数人都会采用,而且我们接受的教育也基本都是使用此法。
对于我们这些基本没有学习过数据结构,程序架构的单片机工程师来说,无疑很难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也导致了不同工程师编写的应用程序很难相互利于和学习。
本人建议,如果喜欢使用此法的网友,如果编写比较复杂的应用程序,一定要先理清头脑,设计好完整的流程图再编写程序,否则后果很严重。
当然应用程序本身很简单,此法还是一个非常必须的选择。
下面就写一个顺序执行的程序模型,方面和下面两种方法对比:复制内容到剪贴板代码:/*********************************************************************** **************** FunctionName : main()* Description : 主函数* EntryParameter : None* ReturnValue : None************************************************************************ **************/int main(void){uint8 keyValue;InitSys(); // 初始化while (1){TaskDisplayClock();keyValue = TaskKeySan();switch (keyValue){case x: TaskDispStatus(); break;...default: break;}}}2. 时间片轮询法时间片轮询法,在很多书籍中有提到,而且有很多时候都是与操作系统一起出现,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是操作系统中使用了这一方法。
详论单片机固件模块化架构设计(精华)

详论单⽚机固件模块化架构设计(精华)[导读] 为什么写本⽂?做公号两⽉,遇到⼀些初学单⽚机的同学,刚刚⼊⼿做单⽚机开发,还没有涉及到使⽤RTOS,且刚⼊⼿直接上RTOS可能会有些难度,有的使⽤的相对较⽼单⽚机资源还有限,也不适合跑RTOS。
或者使⽤RTOS,在整体思路上⽐较迷茫,不知从何⼊⼿,所以本⽂来聊聊我对单⽚机程序的整体框架设计的⼀些思路体会。
为啥要讨论架构单⽚机系统开发⼈员的⽬标之⼀是在编程环境中创建固件,以实现低成本系统、软件可靠性以及快速的开发迭代时间。
实现这种编程环境的最佳⽅法实践是使⽤统⼀的固件架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充当框架并⽀持“固件模块化”,或称为⼦系统。
如果不采⽤统⼀的设计架构,那么其业务需求耦合关系复杂,不采⽤先设计-后开发的⽅法论,想到哪⾥写到哪⾥,则程序后期维护将变得异常艰⾟,⽽引⼊潜在bug/缺陷的风险也将⼤⼤增加,且不具备多⼈协同开发的可能。
可以结合固件模块化、可测试性和兼容性的正确组合的设计体系架构结构应⽤于任何固件开发项⽬,以最⼤程度地提⾼代码可复⽤性,加快固件调试速度并提⾼固件可移植性。
模块化架构设计?模块化编程将程序功能分解为固件模块/⼦系统,每个模块执⾏⼀个功能,并包含完成该功能所需的所有源代码和变量。
模块化/⼦系统化有助于协调团队中许多⼈的并⾏⼯作,管理项⽬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使设计⼈员、系统集成⼈员能够以可靠的⽅式组装复杂的系统。
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设计⼈员实现和管理复杂性。
随着应⽤程序的⼤⼩和功能的增长,需要模块化才能将它们分成单独的部分(⽆论是作为“组件”,“模块”还是“⼦系统”)。
然后,每个这样分离的部分就成为模块化体系结构的⼀个元素。
这样,可以使⽤定义明确的界⾯隔离和访问每个组件。
此外,模块化编程可提⾼固件的可读性,同时简化固件的调试,测试和维护。
**即便是⼀个⼈独⽴开发⼀个项⽬,这样做依然在代码的调试、可读性、可移植性⽅⾯是最佳实践的整体策略。
单片机编程框架

单片机编程框架一、引言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核心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单片机编程框架是指在进行单片机程序开发时所使用的一种结构化的开发框架。
该框架通过规范化的编程结构和流程,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代码的可读性,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单片机程序的开发。
二、单片机编程框架的基本结构1. 系统初始化:在单片机程序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初始化。
这包括对各个外设的初始化设置,包括时钟、中断、GPIO 等。
2. 主函数:主函数是单片机程序的入口函数,其中包含了整个程序的执行流程。
在主函数中,我们可以定义全局变量、初始化各个模块,以及调用各个子函数。
3. 中断服务函数:中断服务函数用于处理各种中断事件。
在单片机程序中,中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中断服务函数,可以实现对外部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4. 子函数:子函数是主函数的延伸,用于实现各个具体模块的功能。
每个子函数应该具有清晰的功能和输入输出接口,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调用。
5. 主循环:主循环是单片机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实现程序的循环执行。
在主循环中,可以进行各种任务的调度、数据的处理和状态的判断等。
三、单片机编程框架的优势1. 结构清晰:单片机编程框架规范了程序的结构和流程,使得程序的逻辑更加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2. 提高开发效率:通过使用单片机编程框架,开发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程序的开发。
框架中已经定义好了各个函数和接口,开发人员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编程即可。
3. 提高代码可读性:单片机编程框架强调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使得代码更加易于阅读和理解。
这对于后期的维护和修改非常重要。
4. 方便调试和测试:单片机编程框架将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分离,每个模块都对应一个子函数。
这样,在进行调试和测试时,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各个模块进行单独的测试和调试。
四、单片机编程框架的应用单片机编程框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中。
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通过使用单片机编程框架,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各种智能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recode=(P2&0xf8)|0x0f; return(sccode&recode); } } return (KEY_NONE); }
键盘扫描是需要软件去抖的,这没有争议,然而该函数中用软件延时来去抖(ms 级别的延时),这是一个维持系统实时性能的一个大忌讳; 一般还有一个判断按键释放的代码: While( kbscan() != KEY_NONE) ; //死循环等待 这样很糟糕,如果把键盘按下一直不放,这将导致整个系统其它的任务也不能执 行,这将是个很严重的 bug。 有人会这样进行处理: While(kbsan() != KEY_NONE ) { Delay(10); If(Num++ > 10) Break; } 即在一定得时间内,如果键盘一直按下,将作为有效键处理。这样虽然不导致整 个系统其它任务不能运行,但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系统的实时性能,因为他用 了延时函数;
在按键情况较复杂的情况,如有长按键,组合键,连键等一些复杂功能的按键时 候,我们跟倾向于用状态机来实现键盘的扫描;
//avr 单片机 中 4*3 扫描状态机实现 char read_keyboard_FUN2() { static char key_state = 0, key_value, key_line,key_time; char key_return = No_key,i; switch (key_state) { case 0: //最初的状态,进行 3*4 的键盘扫描 key_line = 0b00001000; for (i=1; i<=4; i++) // 扫描键盘 { PORTD = ~key_line; // 输出行线电平 PORTD = ~key_line; // 必须送 2 次!!!(注 1) key_value = Key_mask & PIND; // 读列电平 if (key_value == Key_mask) key_line <<= 1; // 没有按键,继续扫描 else { key_state++; // 有按键,停止扫描 break; // 转消抖确认状态 } } break; case 1: //此状态来判断按键是不是抖动引起的 if (key_value == (Key_mask & PIND)) // 再次读列电平, { key_state++; // 转入等待按键释放状态 key_time=0; } else key_state--; // 两次列电平不同返回状态 0,(消抖处理) break; case 2: // 等待按键释放状态 PORTD = 0b00000111; // 行线全部输出低电平 PORTD = 0b00000111; // 重复送一次 if ( (Key_mask & PIND) == Key_mask) { key_state=0; // 列线全部为高电平返回状态 0 key_return= (key_line | key_value);//获得了键值
然而庆幸的是,有着许多不是对时间要求苛刻的事情:
例如键盘的扫描,人们敲击键盘的速率是有限的,我们无需实时扫描着键盘,甚 至可以每隔几十 ms 才去扫描一下;然而这个几十 ms 的间隔,我们的 MCU 还可以 完成许多的事情; 单片机虽然是裸机奔跑,但是往往现实的需要决定了我们必须跑出操作系统的姿 态——多任务程序;
1 键盘扫描
键盘扫描是单片机的常用函数,以下指出常用的键盘扫描程序中,严重阻碍系统 实时性能的地方; 众所周知,一个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之后的波形是这样的(假定低有效):
在有键按下后,数据线上的信号出现一段时间的抖动,然后为低,然后当按键释 放时,信号抖动一段时间后变高。当然,在数据线为低或者为高的过程中,都有 可能出现一些很窄的干扰信号。 unsigned char kbscan(void) { unsigned char sccode,recode; P2=0xf8; if ((P2&0xf8)!=0xf8) { delay(100); //延时 20ms 去抖--------这里太费时了,很糟糕 if((P2&0xf8)!=0xf8) { sccode=0xfe; while((sccode&0x08)!=0) { P2=sccode; if ((P2&0xf8)!=0xf8) break; sccode=(sccode<<1)|0x01;
所以我们在串口接收中断函数中,只是把数据放置于一个缓冲队列中。 至于组成帧,以及检查帧的工作我们在主循环中解决,并且每次循环中我们只处 理一个数据,每个字节数据的处理间隔的弹性比较大,因为我们已经缓存在了队 列里面。 /*========================================== 功能:串口发送接收的时间事件 说明:放在大循环中每 10ms 一次 输出:none 输入:none ==========================================*/ void UARTimeEvent(void) { if (TxTimer != 0)//发送需要等待的时间递减 --TxTimer; if (++RxTimer > RX_FRAME_RESET) // RxCnt = 0; //如果接受超时(即不完整的帧或者接收一帧完成),把接收的不 完整帧覆盖 } /*========================================== 功能:串口接收中断 说明:接收一个数据,存入缓存
} else if(++key_time>=100)//如果长时间没有释放 { key_time=0; key_state=3;//进入连键状态 key_return= (key_line | key_value); } break; case 3://对于连键,每隔 50ms 就得到一次键值,windows xp 系统就是这样做 的 PORTD = 0b00000111; // 行线全部输出低电平 PORTD = 0b00000111; // 重复送一次 if ( (Key_mask & PIND) == Key_mask) key_state=0; // 列线全部为高电平返回状态 0 else if(++key_time>=5) //每隔 50MS 为一次连击的按键 { key_time=0; key_return= (key_line | key_value); } break; } return key_return; }
输出:none 输入:none ==========================================*/ interrupt [USART_RXC] void uart_rx_isr(void) { INT8U status,data; status = UCSRA; data = UDR; if ((status & (FRAMING_ERROR | PARITY_ERROR | DATA_OVERRUN))==0){ RxBuf[RxBufWrIdx] = data; if (++RxBufWrIdx == RX_BUFFER_SIZE) //接收数据于缓冲中 RxBufWrIdx = 0; if (++RxBufCnt == RX_BUFFER_SIZE){ RxBufCnt = 0; //RxBufferOvf=1; } } }
如何构建单片机程序框架
任何对时间要求苛刻的需求都是我们的敌人,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只有增加硬件成 本来消灭它;比如你要 8 个数码管来显示,我们在没有相关的硬件支持的时候必 须用 MCU 以动态扫描的方式来使其工作良好;而动态扫描将或多或少的阻止了 MCU 处理其他的事情。在 MCU 负担很重的场合,我会选择选用一个类似 max8279 外围 ic 来解决这个困扰;
以上用了 4 个状态,一般的键盘扫描只用前面 3 个状态就可以了,后面一个状态 是为增加“连键”功能设计的。连键——即如果按下某个键不放,则迅速的多次 响应该键值,直到其释放。在主循环中每隔 10ms 让该键盘扫描函数执行一次即 可;我们定其时限为 10ms,当然要求并不严格。
2 数码管的显示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的八位一体的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的方法来完成显示;非常 庆幸人眼在高于 50hz 以上的闪烁时发现不了的。所以我们在动态扫描数码管的 间隔时间是充裕的。这里我们定其时限为 4ms(250HZ) ,用定时器定时为 2ms, 在定时中断程序中进行扫描的显示,每次只显示其中的一位;当然时限也可以弄 长一些,更推荐的方法是把显示函数放入主循环中,而定时中断中置位相应的标 志位即可;
3 串口接收数据帧
串口接收时用中断方式的,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你试图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一 帧数据的接收就麻烦大了。永远记住,中断服务函数越短越好,否则影响这个程 序的实时性能。一个数据帧一般包括若干个字节,我们需要判断一帧是否完成, 校验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用软件延时,更不能用死循环等待等方式;
比如一个常用的情况有 4 个任务: 1 键盘扫描; 2 led 数码管显示; 3 串口数据需要接受和处理; 4 串口需要发送数据; 我们可以借助实验板来实践这些
如何来构架这个单片机的程序将是我们的重点;
读书时代的我会把键盘扫描用查询的方式放在主循环中,而串口接收数据用中 断,在中断服务函数中组成相应的帧格式后置位相应的标志位,在主函数的循环 中进行数据的处理,串口发送数据以及 led 的显示也放在主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