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实用版
CTA头部血管像中的临床应用课件
图8-1
脑部各动脉分支示意图(黄色区域是颅内动脉粥样硬 化好发部位)
he Rendering No cut
Wuhan University Renmin Hospital
ASR
HU ZHIAN
M 553312
Dec 072007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BSCTA
.40s/HE+19.4mm/ro 0.969:1/0.6sp
\大脑脚\乳头体\灰结节等)
后交通 动脉 (与椎基 底动脉系组 成 Willis环 ) 大脑前动脉 大脑 中动脉
脑血液供应
1.脑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的终支 ★ 在视交叉上方折入大脑纵裂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延伸
主要分支
眶前动脉 眶后动脉 额极动脉
额叶内侧动脉 肼周动脉 胼缘动脉
RSR
HU ZHTAN
颈内动脉系统 M
553312
Dec 072007
椎-基底动脉系统
BSCTA
0.969:1/0.6sp
PIL
3DCTA 显示颅内段
脑血液供应
1.脑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小脉信下动脉一
颈内动脉一 小脑后下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STp//
Wuhsn
Untyersity
Rernin
Haspite:
GAO
HOUSHEI 3907
Jsn 042000
Ho yat
ky 120 A 646
Fot
0.40/NC:
10:21:49 T9.ilt:
颅脑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素材精品PPT课件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
前后位
1.基底动脉 2.脑桥动脉 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 4.右AICA-PICA干 5.左小脑前下动脉(AICA)
6. PICA半球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SCA的蚓支 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动脉瘤临床表现
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症状,部分病例可 有癫痫、头痛、颅神经压迫症状以及由于 血栓形成引起的脑缺血或脑梗死症状。
破裂时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 肿的相应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
CT表现:
平扫为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呈 均匀强化,周围水肿不明显。动脉瘤形成血栓 时,平扫血栓部分为等密度,注对比剂后血栓 不强化;当环形血栓形成时,注对比剂后血栓 外环状区域和血栓内瘤中心的瘤腔均有强化, 而血栓呈环状等密度带,称为“靶形征”;当 血栓完全充满动脉瘤腔时,血栓内可有点状钙 化,瘤壁可有弧形钙化,增加扫描仅有囊壁环 状强化,其内血栓不强化。
头颈部CTA对血管病变的 诊断
头部血管CTA发展史
1989年单层螺旋CT问世,CTA开始应用于 头部
1998年4层、8层及10层螺旋CT 2001年16层螺旋CT,应用更多,提供信息
更详细 2003年64层螺旋CT成为头颅血管成像的新
亮点
MSCT的优势
空间分辨率提高,层厚更薄,显示微小血 管病变
Willis环
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 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P2:PCA环池段 SCA:小脑上动脉 OA:眼动脉 ON:视神经 CNIII:动眼神经 CNIV:滑车神经
颅脑cta检查报告单内容
颅脑cta检查报告单内容检查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患者就诊日期:检查目的- 颅脑脉管造影(CTA)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颅内血管的病变情况,以及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
本次检查旨在评估患者颅内血管的正常或异常情况。
检查方法- 本次检查采用CTA技术,通过采集大量X线图像并应用计算机算法进行重建,以生成三维图像,对患者颅内血管进行评估。
检查结果- 颅脑CT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脑血管系统形态和分布正常。
各头颈血管走行路径清晰可见,未见异常扩张,狭窄或阻塞。
下列具体结论如下:1. 头颈血管系统- 颈总动脉:正常- 椎动脉:双侧对称,走行路径正常- 颅内颈动脉分支: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在此患者中正常- 大鳞状动脉:正常- 大脑静脉:双侧对称,走行路径正常- 曲张的静脉:未见异常2. 颅腔血管系统- 颅神经底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等,在此患者中正常- 大静脉窦: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等,在此患者中正常- 颅咽管:正常- 大脑深部血管:如基底动脉,内囊动脉,穿通动脉等,在此患者中正常- 小脑血管:正常检查结论结合上述结果,该患者颅内血管形态和分布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综合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暂无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现。
注意事项- 本检查结果仅为一次检查所得,不排除局部血管异常及其他疾病。
如有持续头痛、眩晕、视力异常或其他症状,请及时就诊并检查。
以上为颅脑CTA检查报告单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结合医生的综合判断和其他检查结果。
颅脑CTA报告模板
颅脑CTA报告颅脑CTA报告模板颅脑CTA报告模板颅脑CTA报告一:床号:______,共_____张颅脑血管CT扫描检查(CTA);对比剂:碘必乐370mgI/ml;5.0ml/s,总量:80ml.重建方法: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技术(CPR)颅脑血管CTA示:片内所示双侧颈内血管走行自然,各段显示清晰,未见中断,未见明显迂曲,管腔未见狭窄、扩张,管壁均匀,未见增厚及充盈缺损;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走行自然,各段显示清晰,未见中断,未见明显迂曲,管腔未见狭窄、异常扩张,管壁均匀,未见增厚及充盈缺损;大脑动脉环完整,未见异常血管团影。
右侧大脑后动脉主要血供来自后交通动脉,余未见特殊。
结论:颅脑血管CTA未见明显异常。
双下肢血管CTA报告二:床号:______,共_____张检查方法:双下肢血管CTA对比剂:碘必乐370mgI/ml;5.0ml/s,总量:80ml.重建方法: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技术(CPR)双下肢血管CTA示: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股深、浅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及足背、足底动脉走行自然,显示清晰,未见局限性狭窄、扩张及异常血管团,管壁尚均匀,无局限性增厚及高密度钙化斑块影,腔内造影剂充盈良好,未见明显充盈缺损。
余未见特殊。
结论:双下肢血管CTA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平扫CT报告三:床号:层厚:6mm;层距:6mm;pitch 1;共1张颅脑CT扫描检查(平扫)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结构比例正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
基底节及内囊、丘脑结构正常。
各脑室及脑池系统大小、形态、密度正常。
中线结构居中,未见移位征象。
幕下小脑及脑干未见异常征象。
骨窗示颅骨内外板连续,未见明确骨折征象,颅骨内板下方区域未见异常高密度血肿影。
颅脑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
完整ppt
26
动脉瘤临床表现
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症状,部分病例可 有癫痫、头痛、颅神经压迫症状以及由于 血栓形成引起的脑缺血或脑梗死症状。
破裂时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 肿的相应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完整ppt
27
颅内动脉瘤
CT表现:
21
椎动脉开窗畸形(成窗变异)
完整ppt
22
一、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指脑动脉局限性异常 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发病率约为0.9%,常 见于3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生部位:70%位于Willis环,20%颈内动脉虹吸部、大 脑中动脉M2段起始分叉部、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尖 及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分叉部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 接他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 绕行到脑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完整ppt
7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完整ppt
8
颈内动脉
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绵窦 段、膝段、床突上段和终段五段。
C1 C2
C3
C4
C5
完整ppt
25
动脉瘤分类
从形态学上分类: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圆 柱状动脉瘤、舟状动脉瘤及蜿蜒状动脉瘤。其中 以囊状动脉瘤及梭形动脉瘤最常见。
从大小上分类:巨大动脉瘤(直径>25mm)、 大动脉瘤( 11~25mm )、中型动脉瘤( 5~ 10mm )、小动脉瘤( 3~5mm )及微小动脉瘤 ( <3mm )
颅脑动脉CTA的临床应用
❖ (2)后交通动脉:自C1段发出,在视束下方、蝶鞍和 动眼神经上方,水平向后稍向内行,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 (3)脉络丛前动脉:发自C1段,起始后经视束下方, 行于大脑脚与海马旁回钩之间,至外侧膝状体前部转向 外,经脉络裂入侧脑室下角,形成脉络丛。其皮质支主 要供应海马和钩,中央支营养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和苍白 球等。脉络丛前动脉的特点是口径细、行程长,易发生 栓塞,所以临床上苍白球和海马发病较多。
前、后两组。前组起自颈内动脉系统,有发自颈内动
脉虹吸部的脉络膜前动脉,发自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
动脉的回返动脉和豆纹动脉,主要供应纹状体和内囊。
后组起自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发自后交通动脉的前
丘穿动脉和发自大脑后动脉的后丘穿动脉及脉络膜后 动脉,主要供血到丘脑。丘脑-基底节区这些正常的穿 支血管细小,仅能在质量优良的X线血管造影片一显示,
❖ 脑梗死发生的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此期做出诊 断并有效治疗,可将梗死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6~24小时为急性期,受累血管堵塞,神经细胞 破坏。1天至2周为亚急性期,表现为受损部位肿 胀、血脑屏障破坏、血管源性水肿及侧枝血管建 立等。2周后为慢性期,梗死区逐渐形成脑软化 灶,伴有胶质增生等。
❖
❖ 脑梗塞
(二) 椎基底动脉系
椎动脉 在颈根部从左、右锁骨下动脉发出,椎 动脉造影通常分其为五段。
❖ V1段(横突孔段),是在第6~2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的 一段。
❖ V2段(横段),从枢椎横突孔开始横行向外的一段。 ❖ V3段(寰椎段),从V2外端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
寰椎横突孔为止的一段。
❖ V4段(枕骨大孔段),从V3上端急弯,水平向内行一 小段,再弯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大孔。
(完整版)脑血管疾病CTA诊断
脑血管疾病CTA诊断
湖北省肿瘤医院 博尔塔拉自治州人民医院
CT室 闫卫鹏
博州人民医院
静脉解剖
博州人民医院
颅外静脉
头皮静脉
头皮静脉经过导静脉与颅硬膜静脉窦相联结
眼眶静脉
通过眼上静脉及眼下静脉向后引流,形成一 短的共同静脉汇入海绵窦
面静脉
面静脉经面深静脉及翼静脉丛,以及经内眦 静脉及眼静脉与海绵窦相沟通。面前静脉与颏下 静脉汇合形成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小血管显示不好
无辐射 无造影剂 动静脉同时显示 多方位成像 无创操作 小血管显示不好
博州人民医院
脑血管影像诊断
D S A
CTA
MRA/MRV
博州人民医院
MSCT诊断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 CTA对血管疾病的筛查作用
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较少有创检查诊断
➢ 血管疾病外科治疗前、后的需要
解剖的了解、术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诊上小脑中央前静脉组
脑桥中脑前静脉
前
岩静脉
组
后组
蚓下静脉
博州人民医院
上矢状窦
硬脑膜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大脑大静脉
横窦
蝶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球 颈内静脉
博州人民医院
幕上静脉行程及属支
额顶枕叶
桥静脉
上矢状窦
侧裂、颞叶、 脑岛区及大脑脚
大脑中浅静脉
额顶静脉
海绵窦 蝶顶窦
深部白质 髓质静脉
发育小的颈内动脉常伴有小的骨性颈动脉管;
要与后天性颈内动脉狭窄进行区别
博州人民医院
颈内动脉异位
咽旁颈内动脉
鼓 室 内 颈 内 动 脉
颅脑CTA检查技术规范
颅脑CTA检查技术规范引言颅脑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血管成像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颅脑血管病变和疾病诊断。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颅脑CTA检查的技术规范,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准备、检查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适应症颅脑CTA检查适用于以下情况的患者: - 颅脑血管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 - 脑卒中或脑血管病发作后的评估; - 颅脑肿瘤的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 - 血管畸形的诊断和评估; - 颅脑外伤后的评估。
二、禁忌症颅脑CTA检查有一些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孕妇或怀疑妊娠的女性; - 对碘剂过敏或有严重过敏史; - 甲亢或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 严重的肾功能不全; - 肝功能不全; - 服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 - 血小板计数异常或出血性疾病; - 精神病患者或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 - 具有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
三、检查准备在进行颅脑CTA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 患者应提前8小时禁食,并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料。
2. 患者应解除任何金属物品,如首饰、眼镜等。
3. 如果患者服用有关药物,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暂停使用。
4. 在检查前,患者需要填写相关的申请单和知情同意书。
四、检查步骤颅脑CTA检查的步骤如下: 1. 患者脱去全部金属物品,并穿上医用服装。
2.患者平躺在扫描床上,头部需要放在适当的位置。
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来固定头部,确保图像质量。
3. 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臂或手背处插入静脉导管,以便注射对比剂。
4. 在CT扫描仪开始运行之前,医生会告知患者需要保持静止。
5. 扫描仪开始运行后,根据特定的检查部位,医生会开始逐层扫描。
6. 在扫描过程中,医生会通过注射对比剂来增强血管的显示效果。
患者会感到一些热感,但通常是可以忍受的。
颅脑CTA和DS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63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CTA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CTA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CTA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现分析本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9月2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CTA检查,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3.0ml/s速率行外周静脉注射,行螺旋CT容积扫描,采用SSD和MIP技术进行扫描范围内脑血管三维成像,检出22个病变,发现脑动脉瘤9例,10个AVM,脑动脉狭窄3个。
结果 CTA可以清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Wli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能够明确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和颅骨的解剖关系,对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A(CT angiography)是近年来利用CT三维成像功能进行血管性病变诊断的一种先进检查方法,尤其用于脑血管瘤性病变,国外已有不少报道[1],国内文献尚不多见[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49.4岁)。
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癫痫等。
临床初诊:脑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急性脑梗塞2例。
1.2 方法采用Siemens Sensation 256层CT机。
CTA成像采用3D-CT软件系统。
本组病例行CTA之前均行CT常规轴面平扫。
增强采用螺旋CT扫描方式,扫描参数:设备使用128mm×0.625mm的探测器,管电流800mA,管电压120kV,视场(FOV)158.0mm,扫描层厚0.9mm,机架转速0.27S/转,螺距0.16,重建阵距为512×512,采用扇区选择扫描方式,连续扫描数据采集,1mm图像重建;3D成像处理方式:对比剂用优维显,剂量1.5ml/kg,高压注射速率2.5-3.0ml/s,行外周静脉注射,动脉期延迟15~20s,静脉期延迟50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孟庆涛
头部血管CTA发展史
1989年单层螺旋CT问世,CTA开始应用于 头部
1998年4层、8层及10层螺旋CT 2001年16层螺旋CT,应用更多,提供信息
更详细 2003年64层螺旋CT成为头颅血管成像的新
亮点
MSCT的优势
空间分辨率提高,层厚更薄,显示微小血 管病变
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类圆形高密度 影,增强后由对比剂充填呈均匀高密度
前交通动脉瘤
发生率仅次于后交通动脉瘤 大多位于前交通与大脑前动脉分叉处,常
伴有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
前交通微小动脉瘤 伴一侧大脑前动脉缺如
局部图像放大、旋转 更有利于对动脉瘤的显示和观察
大脑中动脉瘤
好发于大脑中动脉M2段起始分叉部,多呈 囊状
CT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关系 减影像能多方位进行观察,显示动脉瘤破
正常头颈部CTA表现
常见血管变异
左侧颈总动脉发自头臂干
左侧椎动脉发自主动脉弓, 伴左侧椎动脉明显狭窄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后交通 动脉延续为大脑后动脉)
椎动脉开窗畸形(成窗变异)
一、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指脑动脉局限性异常 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发病率约为0.9%,常 见于3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 供血,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
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由颈内动脉供血, 脑后2/5由基底动脉系供应。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 接他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 绕行到脑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血管疾病诊断不难 成像技术含量>知识含量
血管疾病外科治疗前、后的需要 解剖的了解、术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诊
CTA对血管疾病的筛查作用 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较少有创检查诊断
正常脑动脉系统造影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Willis环(颅底)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膜动脉(脑表面)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 供应脑部的范围: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①V1(骨外)段: 起自锁骨下动脉上方, 向上进入C6横突孔。
②V2(椎间孔段): 通过C6至C3横突孔, 经C2,出枢椎,通 过C1横突孔。
③V3(脊椎外)段: 自出C1并止于穿硬 脑膜处。
④V4(硬膜内段): 过枕骨大孔,在脑桥 及延髓交界处合成基 底动脉。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
前后位
1.基底动脉 2.脑桥动脉 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 4.右AICA-PICA干 5.左小脑前下动脉(AICA)
6. PICA半球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SCA的蚓支 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Willis环
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 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P2:PCA环池段 SCA:小脑上动脉 OA:眼动脉 ON:视神经 CNIII:动眼神经 CNIV:滑车神经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动脉瘤发生机制
先天性血管壁发育不全 血管流变学影响 后天获得性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等
动脉瘤分类
从形态学上分类: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圆 柱状动脉瘤、舟状动脉瘤及蜿蜒状动脉瘤。其中 以囊状动脉瘤及梭形动脉瘤最常见。
从大小上分类:巨大动脉瘤(直径>25mm)、 大动脉瘤( 11~25mm )、中型动脉瘤( 5~ 10mm )、小动脉瘤( 3~5mm )及微小动脉瘤 ( <3mm )
时间分辨率提高,探测器排数增加,显著 提高薄层采集速度,计算机后处理功能显 著提高
对比分辨率更佳,高速扫描保证对比剂团 注效果,尽可能拉开所需血管与不需要结 构之间的密度差,分开动脉与静脉期。
MSCT诊断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动脉瘤诊断:形态、部位、大小、数目等, 可进一步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
动静脉畸形:部位、供血动脉、引流静脉 静脉瘤的发现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发现 血管狭窄的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现
颈内动脉
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绵窦 段、膝段、床突上段和终段五段。
C1 C2
C3
C4Biblioteka C5颈内动脉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绵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WILLIS环
组成包括: 1 颈内动脉 ICA 2 大脑前动脉 ACA 3 前交通动脉 ACoA 4 后交通动脉 PCoA 5 基底动脉 BA 6 大脑后动脉 PCA
动脉瘤临床表现
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症状,部分病例可 有癫痫、头痛、颅神经压迫症状以及由于 血栓形成引起的脑缺血或脑梗死症状。
破裂时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 肿的相应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
CT表现:
平扫为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呈 均匀强化,周围水肿不明显。动脉瘤形成血栓 时,平扫血栓部分为等密度,注对比剂后血栓 不强化;当环形血栓形成时,注对比剂后血栓 外环状区域和血栓内瘤中心的瘤腔均有强化, 而血栓呈环状等密度带,称为“靶形征”;当 血栓完全充满动脉瘤腔时,血栓内可有点状钙 化,瘤壁可有弧形钙化,增加扫描仅有囊壁环 状强化,其内血栓不强化。
发生部位:70%位于Willis环,20%颈内动脉虹吸部、大 脑中动脉M2段起始分叉部、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尖 及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分叉部
Willis环:95%以上见于前半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 脉、颈内动脉),不到5%位于后半部
发生于基底动脉尖、大脑后动脉分支以囊状动脉瘤多见
颅内动脉瘤好发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