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1.相关概念

1.1组织(难点)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安排。

人的集合共同目标分工协作内外互动P189“群体”含义

1.2行为

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与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连的外显活动。

1.3组织行为P5

一定范围内的人的行为。

1.4组织行为学P8

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发展历史P2-8 ≈管理学发展历史

2.1早期研究P2-3

•欧文:人际关系试验

•泰勒:古典科学管理理论

--劳动生效率

--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

--1913年《心理学与产业效率》

--疲劳研究

--心理学+企业管理

•莉莲·吉尔布雷斯

--1914年《管理心理学》

2.2人际关系理论P4-5

•梅奥

--霍桑实验

--霍桑效应

•人力资源学派:潜能

--阿吉里斯:成熟—不成熟理论

--麦格雷戈:X—Y理论

•学科命名:行为科学(1949)

•组织行为研究:人+组织(1960s)

名称演变②

2.4积极心理学P16

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学科。

2.4行为科学在中国③P5-6

•周先庚、陈立: 中国工业心理学创立者

--北京南口机车厂实验: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学实验

--陈立:《工业心理学概观》1935年

•凌文辁:1980年中国最早发表的组织行为学报告

《班组集体意识形成的探讨》

《个人思想动态的心理学研究》

•中国行为科学学会:1985年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浙江大学

二、心理过程

1.认知

1.1概念

感觉P31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3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2知觉特征

整体性P31 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接近律相似律封闭律连续律整体优先

理解性P32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

选择性(相对性)P32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在一定时间里,人不可能对所有事物进行感知,而是有选择地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它事物作为背景。

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范围的变化时,被感知的对象仍然保持其特性相对不变的知觉倾向。

1.3知觉影响因素

P33-34

知觉者P33

--态度需要动机兴趣经验期望个性特征价值观念身体条件知觉对象P33

--大小强度对比动感重复!!!(商业广告、员工安全、质量等教育……)

新颖颜色形状

知觉情景(感受性:感觉灵敏度)P34

--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适应:由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提高:由其他因素引起感受性降低:由其他因素引起对比(水温测试:同一盆水,不同温度)

1.4知觉防卫机制P34

为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自动地抑制自己对他们的直觉和反应的倾向。

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

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

所谓“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这是“合理化”。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骂一顿了---可是,我可不是这样没有涵养的人。”这是“否认”。

否认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

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是“移情”。

移情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其实,他们心里是站在我这边的。”---这是“投射”。

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羡鱼》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

你被带进了派出所,出乎你预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对你来真格的!于是,你对问题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开始又哭又闹撒泼打滚---这是“退行”。

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你被家人从派出所交罚金领了回来,从此闭门思过,于一年后出版一本五万言畅销书《排队引发的人生思考》---这是“升华”。

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

1.5错觉P35

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1.6知觉分类P35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布鲁纳)

--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

1.7社会知觉偏差P36

首因效应P36(陌生人之间) 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近因效应P37(熟人之间) 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晕轮效应P37 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坏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案例:明星代言广告

定型效应(刻板印象)P37 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投射效应P39 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性或者想法,因而判断其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或者想法。

2.归因P39

2.1含义P39 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2.2理论P39

海德二元归因理论P40

(归因理论创始人) --内因--外因

凯利三维归因理论P41 --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

2.3归因偏差P42

--基本归因偏差(当评价他人时)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高估内部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