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理论
第六章 产业关联理论
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1、感应度系数。是指其它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 该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它是反映国民 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 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 其它部门的生产提供的产出量。它是衡量某一产业 前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也称为前向关联系数。 2、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其 它所有产业的生产相应变化的程度。它反映国民经 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用途时,对国民经济 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大的产 业发展对社会生产具有很强的辐射和拉动效应。它 是衡量产业后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也称为后 向关联系数。
二、产业关联方式 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 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P192-194) 1、产业间关联关系的内容: 1)产品、劳务联系。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 些产业部门为另一些产业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或 者产业部门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 2)生产技术联系。不同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有不同 的要求,其产品结构也不同。 3)价格联系。产业间的价格联系,实质上是产业间产 品和劳务联系的价值量的货币表现。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中间需求 产产......产 业业......业 1 2......n 各产业的中间投入 产业 1 产业 2 ...... 产业 n 毛附加价值 折旧劳动 报酬纯收入 合计 Ⅲ Ⅰ Ⅱ 最终需求 积消......出 累费......口 总产出
2)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该表具有完整而严 密的均衡关系。其中,主要的均衡关系包括: (1)各产业的总需求=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的 最终需求 (2)社会总需求(总产品)=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合计 +各产业的最终需求合计 (3)各产业的总投入=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各产业 附加值合计 (4)各产业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5)各产业的最终需求合计=各产业毛附加值合计 (6)各产业的总需求=各产业的总投入,即投入等于 产出 。
第三章 产业关联
(二)产业联系的方式
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2、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
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1)单向联系 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进 行生产加工,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 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如:棉花 → 棉纱 → 布匹 → 服装
构成国民经济整体的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一些产业 部门为另一些产业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或者,不 同产业部门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
即:不同产业部门间产品(劳务)的供求联系。 (2)实例
2、生产技术联系
生产技术联系是产品联系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的 要求。
(1)含义
不同产业间在生产技术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的关系。
总投入 参 考 GDP
X1
X2
Xn
X
投入产出表
总 最终(使用)合计 产 居民 公共 固资 库存 净出 一产 二产 三产 合计 消费 消费 形成 增加 口 合计 出 950 4068 120 5138 2547 60 780 540 20 3947 9085 1950 23140 2100 27190 7782 80 6300 610 300 15072 42262 441 3480 931 4852 1971 2730 320 -20 5001 9853 3341 30688 3151 37180 12300 2870 7400 1150 300 24020 61200 150 1260 210 1620 4804 4714 4682 14200 790 5600 1810 8200 5744 11574 6702 24020 9085 42262 9853 61200 中间产品(消耗)
产业关联理论
产生阶段
产生前期
正式产生期
1874年瓦尔拉斯在《纯政治经济学纲领》提出了“全部均衡理论”。瓦尔拉斯提出以下假设:(1)所有商品 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2)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既定不变;(3)规模报酬不变;(4)家庭 是商品的消费者和要素的供给者,厂商是要素的需求者和商品的供给者,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 润最大化。并且模型只包括家庭和厂商。但给出了一组使所有市场全部出清价格P1......Pn,则整个经济体系同 时达到均衡。里昂惕夫认为:全部均衡理论’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使我们考察高度复杂的纵横交叉的相互关系, 这种交叉关系把任何局部的最初变动的脉搏,传送到经济体系极远的角落。”并认为投入产出理论是全部均衡方 程体系的简化。里昂惕夫在全部均衡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如下假设:(1)产品必须同质,即具有相同的用途、 工艺和投入;(2)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均为已知,只是调整产量;(3)生产函数为线性:(4)投入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在此基础上,首先,根据马克思划分经济部类的思想将为数众多的经济主体汇总为有限个经济部门;其次,加入 了中间产品,通过相互间的投入产出突出了部门间的技术经济;再次,将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中间投入和附加 价值综合成一个供求平衡、收支平衡为轴心的体系。
谢谢观看
简介
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 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解决。
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
产业关联理论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名着
产业关联理论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名着《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其主要内容是:在产业关联链中必然存在一个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在投入产出关系中关联系数最高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对其前、后向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产业关联度强应成为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的一个基本准则。
在进行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研究时,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分析和反映产业关联强度,确定地区主导产业。
(一)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影响力系数一般用符号Fj表示,计算公式为: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
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影响力系数Fj越大,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因此,影响力系数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可能产生的带动作用的大小。
增加对影响力系数高的产业部门的投资,会引起对各个产业部门需求量的增加,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必须注意的是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它只代表了某个部门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大小的可能性,而并非充分性。
因此,还必须结合该部门的规模、经济效益及发展潜力等因素综合分析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感应度系数感应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提供的全部投入量。
感应度系数一般用符号Ei表示,计算公式为:式中的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为列昂惕夫逆矩阵行和的平均值。
123下一页当Ei>1时,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感应程度的平均值)。
产业发展理论 第二章 产业关联理论
部分部门和企业也编制了本部门和本企业的投入产出表。
第二章 关 联
第二节 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运用投入产出法,是通过投入产出表、投 入产出模型来对产业间“投入”与“产出” 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
• 第三期,生产服装的人们增加的收入将带动对自行车的需求 和生产,生产服装的人们增加收入中有80*0.8=64用于自 行车的消费,自行车生产者收入增加64,△Y3=64。
第二章 关 联
(二)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
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单向联系是指一系列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 门提供产品以供其消耗,而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 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棉花→棉纱→色布→服装。 多向联系指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 品作为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先行 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煤炭←→电力为产业部门间双向联系, 煤炭→钢铁→矿山机械部件→煤炭为多项循环联系 。
投非物质生产 61 286 64 33 126 320 890 1401 19 100 1520
部门
入中间投入合 994 8073 1239 244 686 1178 12414 4450 2846 1654 8950
纵列包括物质消耗的价值转移和新创造价值两部分,反 映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横行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 品两大部分,反映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使用流向。
第二章 关 联
某年某国 n 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产出 投入
中 部门 1 间 部门 2 投… 入 部门 n
第六章 产业关联
单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 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 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 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这种产业间的联系 是单向联系。如,棉花——棉纱——染布——服装。 • 环向关联是指A、B、C、D等产业部门间,先行 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后续产 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 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煤炭—
• 前向关系和后向关联 • 单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
• 前向关联就是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 的关联。当甲产业在经济活动中要吸收乙产业的产出时,
对于乙产业来说,它与甲产业的关联就是前向关联。如对 石油开采业来说,它与炼油业的关联就是前向关联。
• 后向关联就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 的关联。如对于炼油业来说,它与石油开采业的关联就
•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 用于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 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 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 图表见教材P196。 • 投入产出表,从纵列看,它表明了为生产j部门的产品总量 需要消耗各部门产品的数量和劳动消耗量。从横行看,它 反应了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一部分作为中间产 品供各部门生产使用,另一部分作为最终产品供积累和消 费用,这两部分之和表现为一定时间内各类产品的生产总 量,即产出总量。 • 实物表由于用实物单位计量,同一种产品横行分配流量可 以相加,纵列产品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相加。
• 2、各列的平衡关系是: n
• 3、行与列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
• •
∑Xij+Dj+Nj= ∑Xij+Yi
产业经济学 产业关联
•(二)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 1.分析农、轻、重各部门的比例 • 2.分析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 3.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三)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 分析 • 1 .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
• 1)中间需求率
•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 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 品的中间需求之和, 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部门 产 品的总需求之比。其计算公式为(P185)
0.0221
非物质生 产 0.0214 部门
0.0006 0.0192
0.0623
0.0217
0.0084 0.0320 0.0708
0.0128
0.0017 0.0107
0.0340
0.0224
0.0076 0.0749
0.0303
0.1295
0.2678 0.0255
0.0393
0.0949
• 2.直接折旧系数 •直接折旧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 产单位 产品所提取的直接折旧费用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 为(P180) • 3.国民收入系数 •亦称净产值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 位产品 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净产值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 为: (P181)
• 1.投入产出法(P195)
• 2.投入产出的“产出”是指产品 生产出来 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 即使用方向和数 量, 爻叫流量, 舍 ij如用于生产禎费、生活 消费翱积
虐。
• 3.投入产出法是投入产出理论的
•二、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也称里昂惕夫表或产业联系表。 它 是以矩阵的形式, 记录和反映一个经济 系统在 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发生的广品 及服务流量 和交换关系的工具。
毛附加价值
产业n
产业关联简介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产出品;•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简介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解决。
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
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
编辑本段产业关联理论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17世纪古典经济学时期——1874年前)。
古典经济学的先驱威廉·配第及其同时代的早期作者们提出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包括把生产看成是一种循环流,不同经济部门间生产中的相互联系,以及社会剩余的观点。
之后的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于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
即把生产看成是一个循环过程,以经济剩余的形成为核心,来描绘再生产过程。
他是经济史上用图式的办法描绘社会再生产过程全貌的第一人。
马克思对经济表予以高度评价并加以标注,该表通过对所谓“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和“不生产阶级”之间五次流通过程的描绘,最终表明全部生产物售卖完,同时货币也都各自流回到它的出发点,第二年度又可以进行简单再生产。
马克思说:“魁奈的《经济表》用几根粗线条表明,国民生产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年产品怎样通过流通进行分配,才能在其他各种不变的情况下,使它的简单再生产进行下去。
上一年度的收获,当然构成生产期间的起点。
无数的流通行为,从一开始就被综合成它们的具有社会特征的大量运动——几个巨大的职能上确定的,经济的社会之间的流通。
”后来的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也接受了生产是循环流和经济剩余的概念。
第10章 产业关联理论
(2)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与发展
已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编制过各种类型的投入产出表,不少国家统计 机构中 设有专门投入产出统计部门。 投入产出法也在研究手段、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是理论及模型向深度发展。如外生变量的内生化;静态模型向动 态模型的发展;投入产出模型与线性规划模型的结合,消耗系数变动的 预测,等等; 二是在广度,即应用范围的扩展。如从产业结构分析拓展至地区投 入产出分析、企业投入产出分析、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分析;用于各种 特殊问题研究(如能源、教育、环境污染、人口等投入产出分析),分 析核算环境污染、收益分配、人口、教育等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三是在分析方法上,将最优化理论、经济计量理论、动态控制论与 投入产出方法结合起来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2.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1] 行的平衡关系
[2] 列的平衡关系
[3] 行与列的平衡关系
(1)实物型 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主要有两个: 各行的平衡关系: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X
j 1
n
ij
Yi X i
(i= 1、2、3、、、、n) 各列的平衡关系:劳动力总和=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 量之和: n
L
L
j 1
j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1]各行的平衡关系:
x
i 1
n
ij
Yi X i
i=1,2…n
[2]各列的平衡关系:转移价值+新创造价值=各列总产值:
x
j 1
n
ij
Ni D j X
j
x
j
产业关联理论
• 根据产业生产的最终需求是主要依赖消费还是投资、或是出口,可把产业
分类为“消费依赖型”产业、“投资依赖型”产业和“出口依赖型”产业等。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
(三)综合就业需求量系数和综合资本需求量系数
•综合就业系数指的是,某产业如果要创造一单位的生产产值,在本产业和 其他产业直接和间接总共需要多少人参加生产。 •综合资本系数指的是某产业进行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在本产业和其他产业
产业关联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投入产出经济学原理
投入产出经济学诞生背景和理论渊源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
相对于物理学来说,我们研究的(经济)系
统不仅极度复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如果没有新数据产生,现有的存量信息 不久就会过时……而在物理学、生物学,甚 至是心理学,绝对多数参数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评估(这些参数的)试验和度量(活 动)就不必每年重复进行。 ——瓦西里· 列昂惕夫,1971
a11Q1 a12Q2 a1n Qn Y1 Q1 a Q a Q a Q Y Q 21 1 22 2 2n n 2 2 an1Q1 an 2Q2 ann Qn Yn Qn a01Q1 a02Q2 a0 n Qn V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
将式(15-9)变形,可以得到
( I A)Q Y
出之间的关系 式(15-10)可变形为:
………………………………(15-10)
上式中,矩阵(I-A)刻画了经济中各部门生产与消耗,或者投入与产
Q (I A) Y
即,可以通过计算(I-A)的逆矩阵对社会生产计划进行实现。
产业经济学9.1 产业关联概述
第一节 产业关联关系
一、产业关联含义
产业关联分析就是对细分的 产业之间投入和产出上 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
产业关联是指 产业间以各种 投入品和产出品 为连接纽带的 技术经济联系
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 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生产的总量 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
二、产业关联方式
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 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产品、劳务联系
价格联系
产业间联 系的纽带
生产技术联系
劳动就业联系
投资联系
前向联系与后 向联系
产业联系方式 的类型
单向联系 和环向联系
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
产业经济学 第八章 产业关联
19.11.2020
.
4
二、产业关联的纽带
所谓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 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这种产业间连 接的不同依托就构成了产业间联系的实质 性内容。
1、产品、劳务联系--产业间最基本的联系 2、生产技术联系 3、价格联系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
19.11.2020
最终需求部分也称为外生部分,反映各产业生 产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的那部分的去向, 即最终总需求。分为消费、投资和出口(表中 未设置)。
毛附加值部分也是一种外生部分,包括折旧和 新增价值。反映了各产业提取折旧基金和新增 国民收入的价值构成以及国民收入在各产业间 的分布比例。
19.11.2020
.
.
5
三、产业关联的方式或类型
1、按产业间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不同分类
前向关联联系。前向关联联系是指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 提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联系。
后向关联联系。后向关联联系是一个产业通过需求与其 它产业发生的关联。
环向关联联系。环向关联联系是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 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环”形产业链。如煤炭采 掘业-钢铁冶炼业-采矿设备制造业-煤炭采掘业等, 通过煤炭采掘业的前、后项关联,形成了一个环向产业 链。
第八章 产业关联
19.11.2020
.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关联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分析工具 第三节 产业关联分析的内容 第四节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19.11.2020
.
2
第一节 产业关联理论概述
一、产业关联的涵义 二、产业关联的纽带 三、产业关联的方式或类型
19.11.2020
投入产出表也称里昂惕夫表或产业联系表。它 是以矩阵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在 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及服务流量 和交换关系的工具。
产业经济学 第八章 产业关联
a
3
一、产业关联的涵义
•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 带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其中,产品的投 入产出是其形式,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 方式是其联系的内在本质。
• 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 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 产出品;
• 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 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10.10.2020
a
6
环向关联联系 钢铁产业
煤炭产业
矿业机械 产业
10.10.2020
a
7
• 2、按产业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分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 直接联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产品供求关系。
– 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产品供求关系和技术联系 ,而是通过一些其他产业的中介作用才有联系。例如,汽车工业与采油 设备制造业之间就是间接联系。汽车—汽油—石油开采—采油设备制造 业
– 投入产出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 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 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即使用方向和数量,又叫流量,例 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
– 在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既是消耗产品(即投入)的单位, 又是生产产品(即产出)的单位,各生产部门的总投入应等 于总产出。
10.10.2020
a
11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10.10.2020
a
12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为了说明方便,令投入产出表的行下标为i( i=1,2…,n),列下标为j(j=1,2,…n)。则数 量qij表示部门i流向部门j的产品数量,也就是 部门j消耗部门i的产品数量。
第八章产业关联案例
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1)把直接消耗系数引入产品分配方程组——行模型
xij f i xi
j 1
n
aij
xij Xj
aij j
1
n
x j fi x i
a11 a12 a 21 a 22 A a n1 a n 2
a1n a2n a nn
b12 b22 bn 2
b1 n b2 n bnn
1
1 a11 a12 a1n a 1 a a 22 2n I A 21 a a 1 把直接消耗系数引入价值构成方程组——列模型
x
i 1
n
ij
yj xj
第八章 产 业 关 联
第一节
产出关联概述
一.产业关联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二.产业关联方式 三.投入产出的含义
第二节
产业关联分析
一.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结构系数
三.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第三节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产业关联的内涵: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如:石油开采→炼油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产业关联方式:按产业消耗是否构成一个封闭循环消耗路径 单向关联:一系列产业部门之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 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的直接消耗,但后续产 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棉花→棉纱→色布→服装 循环关联:一系列产业部门之间,先行产业为后续产业 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同时后续产业部 门的产业也为其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业,与先行产业发生 前向关联。 煤炭→钢铁→矿山机械部件→煤炭
第三章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
孙智君
主要内容
3.1 产业关联概述 3.1.1 产业关联的含义
3.1.2 产业关联方式 3.1.3 产业关联的分析方法 3.2 投入产出分析法 3.2.1 投入产出法概述 3.2.2 投入产出法的历史演进 3.2.3 投入产出表 3.2.4 投入产出模型 3.3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3.3.1 投入产出分析在综合平衡中的应用 3.3.2 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规划中的应用
x12 x1n N1 X1
(3.3)
x
i 1
n
ij
N j X j
(3.4)
③其他平衡关系
x
j 1
n
ij
Yi xij N j
i 1
n
( x Y ) ( x
ij i i 1 j1 i 1
n
n
n
n
n
i 1
ij
N j )
1、2象限之和 = 1、3象限之和
编制的,以实物单位表现的棋盘式平衡表。 该表主要用来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 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 况,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