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精华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绪论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性质: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 性质: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7、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优良品品种是指在—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良种,应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采用产量潜力大的良种.一般可增产10%或更高,在较高栽培水平下良种的增产作用也较大。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doc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O (2)任务:A、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B、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优息品种、杂交种以及新作物C、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A、自花授粉是指痛-•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 不超过4%o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有棉花、廿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夭然异交率在5%——50% 之间。
(3)无性繁殖的营养繁殖,即是利用营养体繁殖后代的方式,代表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等。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1)类型:A、自交系品种;B、杂交系品种;C、群体品种;D、无性系品种。
(2)育种特点:A、自交系品种:a、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b、拓展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B 杂交系品种:a>包括白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b、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c、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第一章1、如何测定作物的自然异交率㈠测定授粉方式的方法①确定授粉的方式(花器构造、开花习性等)②人工自交观察衰退情况(套袋,强迫自交)③测定异交率(4%以下是典型自花授粉作物.50~100%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4~50%常异花授粉作物)㈡①父本--显性标志性状.母本---相应隐性性状②父母本行间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③收母本植株种子播种㈢F1中显性性状个数∕F1总个体数﹡100%2、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自交的遗传效应:①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和②后代发生性状分离③后代生活力衰退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形成杂合基因型②后代生活力增强3、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含义DUS①特异性: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形态②一致性:品种内同株性状整齐一致③稳定性: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在繁殖后保持不变4、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①自交系(纯系)品种a创造遗传变异丰富和性状分离的大群体,从中进行单株选择b自花授粉结合单株选择,即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和优良基因型②杂交种a自交系育种b杂交组合育种③群体品种a对后代群体一般不进行单株选择b保持较大的随即样本群体,多代自由授粉下积累有益基因改良群体④无性系品种a有性杂交+无性繁殖b利用芽变5、.不同授粉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方法(一)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绿豆、豌豆、花生、异交率为0~4%。
花器构造特点①是两性花, 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遗传特点:⑴个体基因型纯合⑵群体内基因型单一⑶群体内个体之间表现型整齐一致(4)遗传稳定育种与良繁方法:⑴利用自然变异和天然异交⑵人工强迫异交与单株选择相结合------杂交育种⑶人工强迫异交-------杂优利用(不易去雄)⑷良繁时隔离距离要求不严格,适当隔离。
(二) 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50%,甚至高达95%或100%。
代表作物:玉米,大麻,菠菜,黄瓜,甘薯等。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垩白质2、糊化温度3、糙米率4、精米率5、整精米率6、半矮生型7、水稻的株高8、始穗期9、抽穗期10、齐穗期11、稻的学名12、籼亚种的学名13、粳亚种的学名14、短日高温生育性15、雄性不育系16、雄性不育保持系17、雄性不育恢复系18、孢子体不育19、配子体不育20、光敏核不育性21、广亲和性二、填空题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
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及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北至,西起,东至。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和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
7、我国水稻区划分、、、、、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至g。
12、稻米品质具体包括、、和。
13、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和2项,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衡量。
14、根据胚乳的透明程度,可将稻米分为两类,糯稻米为,普通稻米为。
一般直链淀粉含量低于%的称为糯稻。
15、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衡量稻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和2项。
16、与粳米相比,通常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
17、糊化温度常用来表示,糊化温度越低,越高。
18、胶稠度用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来衡量,凝胶长度越长,则胶稠度。
19、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和。
20、近年来生产上逐年扩展、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有和,它们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育种学各论考点复习资料
育种学各论考点复习资料育种学各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品种性状:人类对各种产品性能的要求和感官的感触,往往落实到作物本身及其产品某些相关的特征和特性上,称为品种性状。
粒长、粒宽、粒形2.产量性状:主要由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构成。
3.稻:禾本科,稻属。
分为普通野生稻,颗粒野生稻,紧穗野生稻,长喙野生稻。
有22个种。
4.丁颖五级分类:籼亚种和粳亚种,晚稻和早中季稻群,水稻型和陆稻型,粘变种和糯变种,栽培品种。
5.杂交育种是一种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1,通过基因的分离重组组合优良性状;2,通过基因的积累产生超亲优势;3,基因互作产生新的性状。
6.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原则:1,双亲应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互补;2,亲本中有一个适应当地条件的推广良种;3,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4,选用生态类型或亲缘关系或地理位置相差较大的品种组配亲本;5,亲本具有优异的一般配合力。
7.育种程序:系谱法,混合系谱法。
8.三系的相互关系:在水稻三系中,不育系是基础,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保持系自交仍是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子,恢复系自交仍是恢复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每年需要繁殖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才能用于生产,杂交水稻是由农艺性状和育性不同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而成,遗传组合是杂合的杂种第一代,优势强、性状整齐。
产量高,从二代开始,出现育性和其他性状分离,优势减退,且三系中任一系发生混杂退化,都必影响到杂种一代的产量、品质和其他性状,给种子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杂交育种的程序:原始材料圃-亲本圃-杂种圃-选种圃-评比-区试-品种选定10.双亲本杂交:两个亲本杂交后,在分离世代有差异的单株在进行杂交,以产生更大的变异以进一步选育11.歧式杂交:在分离世代差异较大的极端个体再杂交,以创造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供继续选择。
12.选育杂交稻的途径:1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的利用2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3、化学杀雄剂的利用。
作物育种各论复习.doc
不育系:将选择到的雄性不育单株与可育的个体杂交再经连续回交培育而成的具有雄性不育特征且整齐一致的品质。
保持系:在雄性不育三系法杂交育种体系中,正常自交系与雄性不育系母木杂交,能使母本结实,其了代又能保持母木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
当作为父本与不育系杂交时,能使F1保持雄性不育性的植物品系。
保持系的遗传组成为N(rfrf),不育系的遗传组成为S(rfrf),它们杂交后所产生的F1仍然是不育的即:S(rfrf)(早)XN(rfrf)($)-S(rfrf)(F1)(不育)。
为此,保持系的细胞核必须具有与不育系一样的纯合不育基因,即rfrf,而细胞质则具有能育基因N。
这样,保持系的雄性器官仍能正常发育并自交结实,又能作为父本与不育系杂交,使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不断遗传下去,所以保持系是不育系赖以传代的必不可少的父本品系。
恢复系: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
在雄性不育二系法杂交育种体系中,具有恢复能力的自交系,其花粉可使雄性不育母本后代恢复正常育性的雄性亲本品系。
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具体要求:不育性稳定彻底,不育度和不育率达100%,自交不结实不育性能稳定遗传,不因环境变化和多带自交而变化群体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与它的保持系相似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可育花粉而正常解释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方法:远缘杂交核置换回交育种人工制保理化因素诱变恢复系的选育:来源:从提供不育细胞质的母本品种中提取;通过杂交从细胞核中将可育基因提取出来;从提取不育细胞质的近缘种中筛选;回复基因是通过亲缘传递重组的。
品质育种(quality breeding)利用不同作物种质品质性状的差异,通过一定的育种程序和途径,按原定目标选育产品品质适合需求的新品种的技术。
(对油菜而言指构成油菜产品的化学成分数量和质量)品质性状是表征生物品质特性的单位性状。
感官品质性状:外形、质地、色泽、气味、口感等。
化学品质性状:如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的含量。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部分)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作物育种学的学科性质①人工进化的科学。
②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③应用科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种苗的科学3、生物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4、植物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花授粉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马铃薯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
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5-50%的植物。
)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繁殖后代异花授粉作物:玉米,甘薯,木薯,甘蔗,甜菜,蓖麻,大麻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高粱,蚕豆,粟,油菜5、现代农业对植物品种性状的基本要求①高产②稳产③优质④适应机械化⑤适应性强、熟期适当4、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四大类型种质资源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种质资源可以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种质资源搜集种质资源的方法(有四种):直接考察搜集,征集,交换,转引6、育种的基本过程:制定目标、选择种质资源、创造变异、选择和固定变异自交系育种概念(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自花授粉植物是称为纯系育种。
)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出优良个体,种成系统(个体选择),通过试验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自交系育种基本过程: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套袋自交、农艺性状的选择、配合力测定杂交育种:通过品种间杂交、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程序的各个圃:①原始材料圃②亲本圃③选种圃④鉴定圃⑤品种比较试验圃⑥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7、自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杂交去雄异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优良自交系的获得8、诱变的原理: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影响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可能发展出新的品种或改进现有的品种。
甘肃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资料
甘肃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资料1小麦抗病的遗传方式。
①单基因控制:显性多,也有隐形,部分显性,垂直抗性(高抗,免疫),抗病性丧失快。
②2~3对基因控制,质量性状离散分布。
方式:a个基因独立作用,b基因互作,c基因链锁,d显性恢复多基因抗性,f 母性抗性。
2小麦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一)杂交育种。
(二)远缘杂交育种,(三)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
(四)生物技术育种。
3、系谱法混合法派生系统法单子传法后代处理方法。
分离世代:①系谱法世代:每代都选择单株,在优良家系种选择优良单株,有强烈的系谱记载,有强烈的选择痕迹。
②混合法:不选单株,对杂种组合混合抽样,混合晋级,知道F6前后才选择一次单株,杂种后代在早代受自然影响大。
③派生系统:从第一次分离时代开始进行第一次单株选择,后先采用系谱法后用混合法处理。
④单子传法:从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在杂种后代群体中每株只选择1粒,混合种植晋级,在加代条件下,可以快速通过分离世代,加快育种进程。
不分离世代:选出整体一致的品系,主要针对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农艺性状选择,经过品系鉴定,抗病性鉴定,品质检验,将最优品系报请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审定定名后再适宜的生态区推广。
4、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缺点。
系谱法优点:①杂种后代有详细的系谱记载,可了解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
②对当代所做的选择可通过后代测定进行比较可靠地评价。
③在早代对生育期,株高抗病性等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选择,可较早掌握一批此类性状优良材料,到晚代再针对遗传力低的性状进行选择。
④不同株系分开种植可避免不同类型株间竞争。
缺点:①在早代对简单遗传的性状进行选择,淘汰了一些优良数量性状的基因型,损失后期较难弥补。
②在分离时代代代选择单株,受人力物力财力制约,种植规模不可能大。
混合法优点:①数量性状在早代选择效果不如晚代。
②杂种后代在早代经受自然选择,有利提高育成品种抗逆性、适应性。
③在分离世代,杂种群体容量大,有利于保留较多的变异类型。
作物育种学各章知识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
第三章 . 1 种质资源是指一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体,是育种的物质基础,
打算育种的成败;
. 2 为了有效地找到必需种质资源, Vavilov 在对世界作物考察的基础上提 出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认为作物有原生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 起源中 心具有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高两个主要特点, 作物遗传变异存
第六章 . 植物的繁衍可分为有性繁衍和无性繁衍, 有性繁衍依据自然异交率的高低
又分为自花授粉, 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 无性繁衍分为养分繁衍和无融 合生殖;有些植物既可以有性繁衍,又可以无性繁衍; 植物的繁衍方式 . 影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育种方法的挑选,打算品种扩繁, 储存方法;
. 依据品种群体中个体的基因型和个体间基因型的一样性 2 个指标可将品 种分为纯系品种, 杂种品种, 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4 类,这 4 类品种的 要求,遗传结构和育种方法都有所不同;
但易于造成优良基因丢失; 混合法在杂种后代基本纯合之后才进行单株选 择,派生系谱法在 F2 或 F3 进行单株挑选, 形成派生系统, 之后在派生系 统进行单株挑选, 单粒传法保持每一株的后代, 等基本纯合后在系间进行 挑选,可加快育种进程,但限制供挑选群体的规模; . 由于纯系育种周期长, 在实践上了采纳异地异季加代, 诱导双单倍体等方 法加快世代进程,也可以采纳早代测产,越级提升等方法加快试验进程; . 纯系育种的四种杂种后代挑选方法各有何优缺点?为什么? . 在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纯系育种时, 利用系谱挑选法或混合挑选法进行 杂种后代挑选,该怎么做? . 甘蓝型油菜是常异花授粉植物, 在培育纯系品种时与自花授粉植物有何不 同?如何才能多出品种,快出品种?
第九章
. 回交同自交一样, 可加速纯合, 但回交群体朝着轮回亲本方向纯合, 纯合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doc
1、按作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群体类型大致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 、异交群体和杂种品种群体四种。
2、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应川0前集中在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两方面。
3、6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丁3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品种的整理与评选利肌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4、______ 足籼粳杂交育种的最人障碍,克服其最好的途径定___________ 利川。
5、水稻花药培养中,通常取小孢了处于________ 的花药进行培养蝻为适合。
6、玉米小斑病的生理小种目前己确定2个,即________ 小种和 _______ 小种。
7、依据玉米子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等性状,将栽培玉米亚种分为有稃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糯质型、 _______ 、________ 和半马齿型9种类型。
8、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巾,世界各図玉米育种工作的東点是选育_________ 。
9、在汕菜3个栽培种类型中,0前种植面积最人的类型足 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汕菜的品种间杂交育种中,对自交不亲和性的A菜型油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 育种法M为常用。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3大主棉区足、和西北内陆棉区。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棉花单倍体育种中,蛣冇前途的方法是的应用。
1、下列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属于孢子体不育的是________ 。
A野败型和M型 B M型和红莲型C冈型和BT型D红莲型和BT型2、下列野生稻类型巾,为普通栽培稻的祖先的是_________ 。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绪论1.作物件种的观点:是人类在必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依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必定集体。
拥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 、稳固性(Stability) 。
2.作物件种种类: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秀品种:指在必定地域和耕种条件下能切合生产发展要求,并拥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含拥有优秀品种质量和优秀播种质量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生殖方式与品种种类1.不一样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常异花授粉作物(5-50%):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2.自交不亲和性:拥有完整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征。
4.无性系:由营养体生殖的后辈。
5.无交融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交融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辈的方式,包含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①保持纯合基因型②使杂合后辈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别Xmn=(1-1/2 n) m③自交惹起杂合基因型的后辈生活力弱退7.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②异交加强后辈的生活力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集体。
9.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集体。
10.集体品种 : 遗传基础复杂、集体内植株基因型有必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集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生殖而成的一个集体。
第二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拥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有关研究利用的各样生物种类的总称。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各论》(最终修改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必须掌握的内容绪论1、育种计划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书本P1)确定所要选育的品种类型;明确选育目标性状与要求;筹措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及育种群体的创造;提出所拟采用的育种途径、方法、技术与策略;规划田间育种试验和试验测试的布局与配合;安排新品种审定和种子的扩繁与生产。
2、品种类型及其特点(P1)1、自交系品种2、杂交系品种3、群体系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4、无性系品种3、育种目标性状(P3)育种目标包括产量、品质、生育期、抗病虫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遗传和环境互作特性、繁育特性,以及一些特异要求如立苗性、扦插成活率、耐农药度性能等。
4、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第4页)1、地方品种:常具有多种自然变异类型的群体。
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农家品种是最宝贵的育种资源。
2、引种(外来种):引进新的种质,包括野生种。
3、有性杂交:1)变异方向可以由亲本选配加以控制;2)可以通过各种杂交方式创造杂种群体;3)杂交育种常伴随较长的分离纯合过程;组群筛选法花培育种法4、人工诱变: 1)创造新材料 2)培育新品种5、无性系变异6、转基因育种:遗传基础狭窄导致遗传脆弱性————拓宽遗传基础5、育种的主要途径、方法、技术和策略。
与“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结合起来回答。
1)育种途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太空育种2)育种的试验技术:1、育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目标性状进行鉴定,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
2、注重田间试验技术,保证试验准确性与精确性是最基本的育种策略。
3、试验的唯一差异原则:非处理因素的一致性。
4、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局部控制.5、最常用:间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6、杂交育种的程序、多点试验。
6、育种的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力求试验处理品种、品系效应的唯一差异(含义?),具体与育种进程相对应。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精华
一.水稻1.水稻的育种概况(1)我国水稻的种植概况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余姚河姆渡(6950±130BC)浙江桐乡罗家角(7040±150BC)河南舞阳贾湖遗址(8000BC)(2)水稻矮化育种源于我国,被誉为水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比国际水稻所育成IR8时间早十年。
杂交水稻被誉为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一个系统选育而成的半矮秆品种是矮脚南特(广东,来自南特16号,1965)。
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是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矮源:广西矮仔占;育成单位:广东农科院)。
(3)我国的育种简史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水稻育种,但1949年前水稻生产和育种发展缓慢。
5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时期:①高杆良种的评选利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②矮化育种阶段(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3个里程碑式的品种: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③杂种优势利用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袁隆平,李必湖,颜龙安,谢华安;汕优63(4)我国的水稻育种成就1.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是最显著的成就。
矮脚南特、第一代杂交稻、桂朝2号、特青2号、汕优63。
2.稻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取得重要成果。
3.育种方法和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的显著特点。
(品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药和花粉培养技术)(5)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2.新(理想)株型: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
Figure 1国际水稻研究所设计的新株型沈阳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株型(杨守仁)3.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1)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2)增施肥料,减少倒伏、提高产量;(3)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稻1.水稻的育种概况(1)我国水稻的种植概况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北至东乡,西起盈江,东至桃园。
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余河姆渡(6950±130BC)桐乡罗家角(7040±150BC)舞阳贾湖遗址(8000BC)(2)水稻矮化育种源于我国,被誉为水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比国际水稻所育成IR8时间早十年。
杂交水稻被誉为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一个系统选育而成的半矮秆品种是矮脚南特(,来自南特16号,1965)。
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是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矮源:广西矮仔占;育成单位:农科院)。
(3)我国的育种简史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水稻育种,但1949年前水稻生产和育种发展缓慢。
5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时期:①高杆良种的评选利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②矮化育种阶段(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3个里程碑式的品种: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③杂种优势利用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袁隆平,必湖,颜龙安,谢华安;汕优63(4)我国的水稻育种成就1.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是最显著的成就。
矮脚南特、第一代杂交稻、桂朝2号、特青2号、汕优63。
2.稻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取得重要成果。
3.育种方法和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的显著特点。
(品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药和花粉培养技术)(5)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2.新(理想)株型: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
Figure 1国际水稻研究所设计的新株型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株型(守仁)3.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1)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2)增施肥料,减少倒伏、提高产量;(3)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
(注意:高产必须以生物学产量为基础,植株高度也不是越矮越好,育种家普遍认为,在抗倒伏的基础上,增加高度,提高生物学产量,是提高经济产量的重要条件)4.玉米1.我国玉米种植特点:(1)从南到北一年四季都有种植(2)集中分布于从东北向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3)间套复种的种植方式(4)平均单产较低*玉米高产最适温度通常灌浆期长且气候冷凉的地区,东北和华北、西南山地具备了这样的气候条件。
而东原丘陵地区,西北半干旱平原地区?答:东原丘陵地区:玉米的产量不及水稻西北半干旱平原地区:水分不足以满足其灌溉期的需求2. 玉米生物学,生育特性(1)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同株,异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可达95%以上。
(2)短日照喜温作物,短日照可以加速生育进程,日照时数在12小时,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光照敏感性:迟熟品种>早熟品种3.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1)玉米的植物学分类:禾本科玉蜀黍属玉蜀黍亚属玉米种(玉米种包括栽培玉米亚种,墨西哥玉米亚种,小颖玉米亚种)(2)玉米的主要近缘种大刍草(2n=2x=20):植株细小,茎秆瘦弱,丛生具有许多分枝,植株顶端穗状花序很小,籽粒易脱落;可以和玉米进行有性杂交,F1表现可育,并且能够进行回交和自交应用价值:1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玉米×大刍草):(表现为配合力高,根系发达,茎秆抗倒。
)2具备对多种玉米病虫害高抗的特性(遗单6号单交种(抗大、小斑病,产量高,品质好)。
3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交后代变异多样,有助于拓宽可利用玉米种质资源基础,提高玉米品种杂种优势。
)(3)起源进化:两个重要的基因:Teosinte branched 1花序性别、上部分枝和花序的节间数量及长度Terminal ear 1序列核苷酸多样性低于其祖先种小颖大刍草特点:玉米不同基因间的进化:遗传多样性低(基因间存在不同的核苷酸替换速率和渐渗速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及在染色体上位置不同也可造成基因进化速率不同)玉米基因组的进化:多倍体化和染色体重复(高度的重复序列,占基因组的60-80%,逆转座子序列占基因组的50%。
)四大核心种质来源:Lancaster;Reid Yellow Dent;旅大红骨;塘头。
4.玉米育种目标:玉米育种总的策略为:大幅度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具体要求(1)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杂交种选育:高产:增产10%以上或产量相当,具有特殊优良性状优质:品质达到食用、饲用、出口中的至少一项多抗:高抗大斑病(春玉米),小斑病(夏玉米),丝黑穗病、耐病毒病,不感染茎腐病(2)特殊品质杂交种的选育:1高赖氨酸玉米:1总赖氨酸含量不低于0.4% 2.单产可略低于推广杂交种,抗大、小斑病;2高油玉米:1籽粒含油量不低于7%;2产量不低于普通种5%:;3抗病同普通玉米3甜玉米:1籽粒中水溶性糖不低于8%,超甜达18%以上;2穗长15cm以上,产鲜果穗7500kg/公顷以上5.玉米生产用种的更替:农家品种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顶交种: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为什么在早期单交种不直接用于生产?6. 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遗传率低的在高世代选择)(1)农艺性状:果穗长度:明显的超亲优势;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遗传率(h2)较低;果穗长度与每行籽粒数正相关。
穗粒行数:遗传比较稳定;杂种优势不明显,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
粒重:杂种优势明显,超亲优势也很突出;粒重优势与双亲粒重差异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亲本粒重差异小F1粒重优势较小;亲本粒重差异大F1粒重优势较大(2)籽粒性状:(胚乳、种胚、母体基因型控制)表格1玉米籽粒类型的遗传(根据形状,胚乳的质地划分)类型籽粒特点控制基因特性糯玉米胚乳中几乎100%为支链淀粉,较硬,I/KI染色呈红棕色(核)Wx;第9号染色体wxwx糯玉米Wx普通玉米胚乳直感:性状直接受精核影响,表现为父本性状。
普通甜玉米含糖量8-12%呈皱缩不规则状(核)Su1:4号染色体;Su2:6号su1su1或su2su2普甜玉米Su Sh2普通玉米susuSh2普甜玉米Su sh2sh2超甜玉米超甜玉米含糖量18%以上(核)Sh2:第3号染色体表面结构粗糙,凹陷sh2sh2超甜玉米susush2sh2 介于普甜与超甜之间se为su1的主效修饰基因,独立遗传在su1su1遗传背景下表达粉质玉米胚乳不透明,松软(胚乳)fl:第2号染色体隐性无胚乳直感现象,表现为剂量效应flflfl和Flflfl粉质FlFlFl和FlFlfl普通型普通玉米(核)DD马齿型;dd硬粒型为果皮性状,在当代不立即表现花粉影响爆裂玉米有稃玉米*除普通玉米(马齿型和硬粒型)为显性遗传外,其他类型为隐性遗传。
籽粒色泽:籽粒的颜色受果皮、糊粉层和淀粉层等三个部分的影响果皮色泽: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糊粉层:显隐关系:紫红白淀粉层:有黄色胚乳与白色胚乳之分,为一对基因所控制,常见的黄玉米和白玉米即为这一层的颜色,黄色胚乳为显性,白色胚乳为隐性。
糊粉层,淀粉层(胚乳)均有花粉直感现象,但必须是父本为显性性状时才能表现出来,若父本为隐性则不能表现。
含油量与脂肪酸组成的遗传:(油脂主要存在于种胚中);含油量的变幅是2.0-10.2%。
受许多基因的控制,至少有55对基因与含油量有关。
在这些基因中,既存在高油对低油是显性的,也有低油对高油是显性的现象。
分析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含油量的影响比显性效应大。
(3)抗病性:主要以大斑病(春玉米)、小斑病(夏秋玉米)、丝黑穗病为主类型危害地区危害特征其他大斑病北方春玉米区和南方玉米产区的冷凉山区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与外层苞叶,但不危害果穗。
症状:大型椭圆型病斑,长3cm以上,灰绿色或黄褐色小斑病温暖湿润的地区夏、秋玉米较严重不仅危害叶片,同时还危害叶鞘、茎杆、果穗的苞叶、穗柄、果穗和穗轴。
玉米T型雄性不育胞质引入我国,逐步成为我国玉米主要病害之一。
(4)植株性状:(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会表现出不同的性别)ts能使雄花序发育成雌花序,形成完全的雌株ba能使雌花序发育受阻,只有顶端雄花序发育7.玉米育种史上的育种方法:(1)不控制授粉改进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高度以及穗部性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提高产量的作用甚微。
(2)控制授粉(主要进行品种间杂种的选育)品种群体遗传基础复杂,品种间杂交种虽然在产量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因群体个体间的差异较大,群体的整齐度差,而限制了群体的产量潜力。
8.优良自交系:玉米优株经过连续多代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系后代系统。
应具备的条件:(1)农艺性状好(植株性状,穗部性状,抗病、虫、逆性)(2)配合力高(自交系配合力的高低是衡量自交系优劣的首要指标包括GCA和SCA)(3)繁殖和制种产量高(降低制种成本)(4)基因型纯合度高(杂交种的遗传基础一致,群体整齐,杂种优势强)9. 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一环系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二环系10.选育自交系的方法:选育玉米自交系是一个连续套袋自交并结合严格选择的过程(5-7代),方法有系谱法、回交法、聚合改良法,以及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诱变育种法和花药培养法,而系谱法应用最多。
(一)系谱法技术要点:第一季: 种植500株以上,按育种目标选优良单株(S0)套袋自交,每材料自交10-30穗,收获前淘汰不良单株,当选的自交穗分别收藏并予以系谱编号第二季:将上季当选的自交穗,按基本材料的来源以及果穗的编号,分别种成小区(或穗行),各小区中会有各式的性状分离,按育种要求在优良小区选择优良单株套袋自交,当选的自交穗分别收藏并继续予以系谱编号(自交一代(S0)相当于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二代(F2),为最佳选择世代)第三季:按系谱种植上季当选的自交穗,先选择表现优良的系谱,再在优系选优良单株套袋自交,当选果穗分别收藏并系谱编号。
自交5-7代:可获得一批自交系,选择进行到后期世代,不对外观性状选择淘汰,而在系选择有典型性的优良植株自交保留后代,当性状完全趋于稳定时,采用自交与系姊妹交或系混合授粉隔代交替的方法,既保持自交系纯度,又可避免自交导致的衰退。
*姊妹系:来自于同一原始S0单株或同一S1穗行的S2穗行成为姊妹行,姊妹行选择到后期所得到的自交系互称为姊妹系。
(S3代注意姊妹系的保留,用于制种时的系同胞交)(二)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高低和原始群体产量性状及其遗传基础有直接关系,原始单株(S0)配合力的高低和其自交各代配合力高低是基本一致的,由同一原始单株所选育出的不同姊妹系间配合力的变异远远小于不同原始单株之间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