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 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 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 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 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 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 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 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 “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 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 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 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 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 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 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 “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城市公共艺术欣赏--玻璃金字塔
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 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 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当他于 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 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 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 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 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 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 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 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金字塔设计 惹争议
建筑者曾经讲过:“古埃及的金字塔是用石头盖起来是正 确的,我曾经提醒过那些评论家:石头金字塔与玻璃金字 塔毫无关系,前者为死人而建,后者则为活人而造。”
贝聿铭自认因卢 浮宫而读懂了法 国历史观的贝聿 铭并不难从埃菲 尔铁塔中读出建 筑的命运
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 建造起来。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 一个足尺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 票表示意见。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 人转变了原先的文化习惯,同意了这个 “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设计。
物理公共空间是最 明显的,可以说是 最为浪漫化的。它 是通过所属权的类 型来确定的,被连 接在建筑和“自然 环境”当中。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 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 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 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 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说过:“不管我 什么时候见到金字塔, 无论是一天中的什么时 间,还是一年中的哪个 季节,我都会感到它与 巴黎的天空是相应的, 时深时灰,很是壮观, 充满着生命力。”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钢索牵引技术
悬索桁架 由室外地 坪开口对角方 向上引出的4条 悬索桁架悬挂 起一个由4根钢 管和8根钢索组 成的六面体。
8根钢锁
六面体
玻璃金字塔上下共有7层的六边形索圈,分别连 接于索桁架和六面体的各定点和钢管的中点
每对爪件是由内外两 只爪件合并共用紧固 件的。玻璃之间不填 缝,预留空隙。这也 是为了使玻璃的重量 不会互相叠加,而影 响每根索的承载力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 标志性建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 创举。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丽莎》画像 和断臂维纳斯雕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 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 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进馆参观。 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 而且成为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法国人称赞它是罗浮 宫里飞来的巨大宝石,法国政府为此授予贝聿铭法国最 高荣誉奖章。
玻璃金字塔入口
玻璃金字塔的建成,使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 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 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 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 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 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 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 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 齐全。
玻璃金字塔图片欣赏
玻璃金字塔现在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观光客流量增加,玻璃金字塔的接待区目前人满为患。 如今,这座古典宫殿中的现代作品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玻璃 金字塔下方接待区原本按照每年游客流量400万人次的标准设 计,但到上世纪90年代末,年游客流量就已达500万人次。每 年数百万的参观者使‚金字塔‛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卢 浮宫方面公布的预测指出:到2010年,到卢浮宫参观的人数将达 每年900万。 由于游客巨增,玻璃金字塔下方游客接待区已饱和,许多展 出的雕塑被拥挤的人群撞花了。博物馆里人声嘈杂,在地下大 厅和展室工作的人们抱怨说,他们必须不断出来透风以避免听 力受损。此外,在近年恐怖袭击阴影下,现有设计也无足够空间 配备旅客保安和检查设施。
贝聿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案例分析
王居 和住 王过 后 位 法 国 国 50
贝聿铭的设计思想
------没有一个建筑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卢浮宫建筑史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 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 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 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 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 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 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 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 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U”型建筑 ------平面上“u”型的金字塔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通体透明 (遮挡降到最低, 却又是广场中心, 有明确指向性)
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 能大的面积的几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 绝对不会显得突兀 ------是一种自然的解决方 案
“U”型建筑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四合院西立面图
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竖向构图
水 平 向 划 分
巴洛克特征
三角形山花
方穹隆
竖向建筑中间宽,两边 窄
卢浮宫东立面图
法国古典主义手法 中轴对称
1 3
2
柱式构图
具明确几何性
近 八 百 年 的 建 造 史
品举 世 闻 名 的 艺 术 珍
卢浮宫金字塔分析
外部
2020/11/15
内 部
精品课件
金字塔的四个侧面由三百六十七块菱形玻璃组合而成。总平 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 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 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
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技的独特尝试。
2020/11/15
具有明确几何 性
贝律铭的设计思想
------没有一个建筑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黯淡无光的旧皇宫融为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融合
2020/11/15
精品课件
2020/11/15
2020/11/15
苏州博物馆
“中而新,苏而新 ”是全馆的设计理 念
完成晚年为家乡做 贡献的心愿
精品课件
卢浮宫建筑史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该宫始建于1204年,以收藏丰 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 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 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正 门入口处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 杰作。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 规模,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 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1793年8月10日,卢 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
精品课件
庞大而复杂的索网体系组成了这个金字塔的主体结构 。
由索网上引出的爪件固定在每块玻璃的角部,四面侧 面幕墙上,每块四边平行的玻璃都是由4对十字型爪件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教程文件
钢索牵引技术
巴黎卢浮宫历史和改建背景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 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 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 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 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 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 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同时,卢浮 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正如贝聿铭自己所说的,在建设卢浮宫金字塔的时间里,有两年的 时间都用在了谈判上,有时在谈判过程中自己的翻译都气的无法翻译。 一个新的东西的诞生,怎么会没有争议呢?但贝聿铭成功了。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 筑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 的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划”的设 计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 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 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 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卢浮宫金字塔分析
5
•苏州博物馆
肯尼迪图书馆
2020/6/2
真正使贝律 铭声名远扬, 跻身于世界 级建筑大师 行列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2020/6/2
奠定贝律铭作为世界级 建筑大师的地位
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 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 调的景色,贝律铭精心 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 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 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 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 的感觉
2020/6/2
“U”型建筑
2020/6/2
四合院西立面图
2020/6/2
水 平 向 划 分
2020/6/2
竖向构图
三角形山花
方穹隆
2020/6/2
竖向中间宽,两 边窄
卢浮宫东立面图
中轴对称
柱式构图
2020/6/2
1 2
3
具有明确几何 性
贝律铭的设计思想
------没有一个建筑的存在是没有原因 的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黯淡无光的旧皇宫融为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融合
2020/6/2
2020/6/2
2020/6/2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 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 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 对不会显得突兀 ------是一 种自然的解决方案
苏州博物馆
2020/6/2
“中而新,苏而新” 是全馆的设计理念
完成晚年为家乡做 贡献的心愿
卢浮宫建筑史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该宫始建于1204年,以收藏 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 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 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正 门入口处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 杰作。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 规模,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 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1793年8月10日,卢 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的外表面采用高强度、高 透光的玻璃材料,内部则采用反射玻 璃和钢化玻璃等材料,以确保结构的 坚固和安全。
03
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融 合
地理位置与环境
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是进入卢浮宫 的主要入口之一。
金字塔周围环境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了其现代感。
金字塔的设计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喷 泉等,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价值
玻璃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博 物馆入口和接待区,为游客提供 了便利的参观体验。
美学观点
不同人对玻璃金字塔的美学评价 不同,有些人认为它与周围环境 不协调,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件 令人惊叹的作品。
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2 3
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开始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04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主要作品
0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02
香港中银大厦
03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04
北京香山饭店
02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 计
设计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 艺术藏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建筑 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展示和参观需求。
01
03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04
未来,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公共 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和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卢浮宫金字塔分析
2019/11/4
“以人为本”
一、在建筑世界里追求了几十 年,贝律铭不离一个 “人”字
2019/11/4
二、“我的思维中,‘以人为 本 ’可能是最明显的,这也是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贝律铭
战后住宅
1950年,在众多城市社 区的大型项目的繁荣时 期,他却全神贯注的投 入到一个小得多的项目 上------他的第一座住 宅。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1793型建筑2020131四合院西立面图202013120201312020131三角形山花方穹隆竖向中间宽两卢浮宫东立面图2020131中轴对称柱式构图没有一个建筑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202013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黯淡无光的旧皇宫融为一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融合202013120201312020131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种自然的解决方案功能流线分析2020131东剖面图2020131拿破仑大厅2020131内部金字塔的四个侧面由三百六十七块菱形玻璃组合而成
2019/11/4
低矮的木结构
简单的长方形体 块
装饰的未经雕琢 是贝律铭回忆苏 州家中古旧崎岖 的石头
从第一个建筑就 表现出贝律铭以 人为本的建筑思 想
2019/11/4
战后住宅
------对久远的私家花园的孩提的追忆
贝律铭代表建筑
1
•肯尼迪图书馆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荣誉与奖项
评价与争议
尽管备受赞誉,中银大厦也引发了一 些关于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争议。
中银大厦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奖项, 如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04
范例分析: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设计理念与背景
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为卢浮宫改造设计一座玻璃 金字塔。他希望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为卢浮宫增添新的活力。
尽管存在争议,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贝 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见解,也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 献。
05
范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设计理念与背景
设计理念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秉持着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旨 在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同时保持 与苏州古城风貌的协调。
06
总结与启示
贝聿铭建筑作品的共性特点
创新性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结构和材料方面都展现出独特 的创新性。他善于运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光线,创造出令人 惊叹的空间效果。
文化融合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是与当地 文化的结合。他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成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
可持续性
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也展现出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他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降 低能耗,实现绿色建筑。
背景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 州,是收藏、展示、研究苏州历史、 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贝聿铭受邀 设计新馆,以回应苏州传统园林的精 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
建筑特色与风格
特色
苏州博物馆以“山水诗画、园林之城 ”为设计主题,巧妙地将山水、诗、 画、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 筑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卢浮宫作品分析(1)
“ u “型建筑
------平面上的“u”型的金字塔
平面构成
基本单位
联合
联合
组合
立体构成
斜线,给人以积极轻盈之感
由重复斜线交叉形成面
四个相同的面组成简洁的金字塔形体
现场模拟模型
用“光”做设计
“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
玻璃金字塔内外特征
总结
• 功能美应该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的自然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设计思想
• 注重建筑的功能,以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在设计上注重科学和理性原则。
• 注重新材料和新科技的运用,发挥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完全放弃建筑附加的装饰认为建筑的美在于建筑处理的合 理性和逻辑性。
• 在建筑设计上空间的运用是第一重要的,所有的设计都围 绕着这一宗旨设计的。
• 反采用传统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语言,主要根据功能和新材 料来创造新的样式。使功能与形式统一。
谢谢
• 质料美:是构成产品的物质材料自身的审美属性它又包括材质美与肌 理美两个方面
• 材质美:是质料自身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带来的美感 • 肌理美:是质料表面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
受被称为质感。 • 结构美:结构是指构成产品的质料及各个功能性部件的相互连接方式
和组合、作用方式。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 有序性和稳定性的 特点。结构美就是在这些组接中所体现出来的简洁、合理、便利、可 靠。
制作者:
卢浮宫金字塔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玻璃金字塔 • 外文名称 :Glass Pyramid • 地 点 :法国,巴黎
(Paris,France) • 设计者 :美籍华裔建筑师
贝聿铭 • 建造时间 :1984~1989年 • 结 构 :钢和玻璃结构
(精品)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 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 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 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 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 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 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 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 “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 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 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 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 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 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 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 “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划”的设 计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 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 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 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贝聿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案例分析
A
37
❖ 为了使用当时最细的钢索, 贝聿铭找到了专门 制造美洲杯帆船赛,比赛用艇的工厂,所有钢索 全部手工精制.
A
38
倒玻璃金字塔构造
❖ 为了给地下商店和多媒体展示厅 以自然采光,又能与卢浮宫其他 扩建部分的现代化建筑语汇相吻 合而又不重复,华裔建筑设计大 师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玻璃的倒金 字塔。同卢浮宫主入口正立的金 字塔不同,玻璃在结构中发挥了 更重要的支承作用,与钢构件共 同组成点式玻璃体系--而不是象 主入口的结构,只是在钢网格支 撑的金字塔上加上点式构件而组 成次承重结构的点式玻璃屋顶。
❖ His tact and patience have enabled him to draw together peoples of disparate interests and discipline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
10
卢浮宫建筑史
❖ 贝聿铭“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和卢浮宫人文气息、历 史沧桑感相契合,才是金字塔成功的关键。
A
42
参考书目,论文及网页
❖ 《贝聿铭传》
❖ 《贝聿铭谈贝聿铭》
❖ 《论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及其建筑风格》
❖ 《建筑大师处女作》
❖ 《卢浮宫与玻璃金字塔》
/%D6%AA%CA%B6%CA%D5%B2%D8/blog/item/152fa6c7657237dfd0006050.ht ml
❖ 人要塑造建筑,建筑也要塑造人!
——丘吉尔
A
41
❖ 就卢浮宫而言,巴黎有比其更好、更有趣的大教堂建 筑 。如西斯汀(Cisterician)大教堂或是夏特尔(Chartres) 的哥德式教堂 。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设计之初: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1]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
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创作始末: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
同时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
自认因卢浮宫而读懂了法国历史观的贝聿铭并不难从埃菲尔铁塔中读出建筑的命运: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造起来。
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足尺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票表示意见。
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文化习惯,同意了这个“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设计。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耸立在庭院中央。
它的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
总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获得殊荣: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金,每年颁发一次。
贝聿铭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五人。
这个奖是近几十年来的工作加起来评估的。
现在人们愿意承认,只有进入其中才会消失的埃菲尔铁塔和只有进入其中方可显现的玻璃金字塔,使“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前者以强制姿态改写历史进程,而后者则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
而贝聿铭“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的愿望则一直都被实现着:最新也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它赫然成为2004年全球畅销书《达·芬奇的密码》结尾处豁然而开的密码的文化谜底,在这条逼近迷宫的迷宫路径中,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承担了从达·芬奇、波提切利到维克多·雨果以及牛顿等各类艺术与科学巨匠的全部秘密,那些伟大的文化秘密在《达·芬奇的密码》里,就在这个晶莹剔透的金字塔里,“在繁星闪烁的天底下终于得到了安息”。
贝律铭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一九一九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因此,贝律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在圣保罗小学读书,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贝律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一九四八年。
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律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一九六零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1990年贝老退休
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技性”的建材。
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度的考验相当惊人。
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
不过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玻璃金字塔高71英尺,是苏利殿高度的三分之二,这是贝氏研究周围的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氏设计与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116英尺,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这又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被取消,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当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中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氏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调查显示,在卢浮宫最受欢迎的作品中,玻璃金字塔名列第三,排在油画《蒙娜丽莎》和雕像《米诺的维纳斯》之后,超过馆中跨越9000年文明、包括鲁本斯的52幅作品和伦布兰特的12幅作品在内的30万件艺术杰作。
三分之一的游客坚持从金字塔进入卢浮宫,冷落另外两个不及金字塔拥挤的入口。
为了进入玻璃金字塔,游客在卢浮宫院子里排起长长的队。
《贝聿铭谈贝聿铭>,分析建筑杰作之外,不忘畅叙音乐与艺术修养、园林与中国情怀,更重要的无时无刻不在的人文关怀:“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如果将建筑简化到如此就太肤浅了。
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这是我对建筑的看法。
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
”
这么些年过来,国内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人们开始谈建筑中的“品位”、“风格”、“灵魂”,谈“华人建筑第一人”贝聿铭,谈他的杰作: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日本的美秀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德国历史博物馆。
然而,对贝聿铭内心深处的世界,只能神往:“宇宙与贝聿铭之间有个共同点:我们对二者皆了解甚微。
学号512300315123
姓名: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