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学习使用适当的捉泥鳅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容器(如脸盆、水桶等)3.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兜、勺子等)4. 毛巾、肥皂等清洁用品教学内容:一、捉泥鳅(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观、鳞片、尾巴等。

2. 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用手捉、用网兜捞等。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在容器中捉泥鳅,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二、泥鳅的特点(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捉到的泥鳅,讨论泥鳅的特点,如光滑的皮肤、鳞片、游泳方式等。

2. 幼儿分享自己捉泥鳅的心得,讨论捉泥鳅的难易程度。

三、泥鳅的清洁(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清洁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清洁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毛巾擦拭泥鳅,用肥皂清洗泥鳅的身体。

3. 幼儿亲手清洁泥鳅,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泥鳅放归大自然(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泥鳅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思考泥鳅为何要放归大自然。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清洁后的泥鳅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3. 幼儿观察泥鳅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五、活动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类似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泥鳅特点的认知。

2. 关注幼儿在清洁泥鳅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搜集幼儿在活动结束时的分享内容,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收获。

六、科学探索:捉泥鳅的奥秘(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泥鳅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引导幼儿思考泥鳅的生理特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泥鳅对环境的要求。

2.通过捉泥鳅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捉泥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泥鳅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2.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

2.捉泥鳅的工具:小桶、网兜、手套等。

3.教学场地:户外泥鳅池。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泥鳅吗?谁知道泥鳅长什么样?生:泥鳅长长的,滑滑的,身上有花纹。

师:对了,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捉泥鳅,好不好?生:好!2.讲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师:在捉泥鳅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泥鳅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身上有花纹,喜欢生活在泥里。

泥鳅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怕冷、怕干燥。

3.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师:现在我们知道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了,我来教大家如何捉泥鳅。

(1)准备工具:小桶、网兜、手套等。

(2)选择合适的地方:在泥鳅池的边缘,泥鳅较多的地方。

(3)捉泥鳅的方法:用手轻轻插入泥里,感受泥鳅的存在,然后用网兜将其捞起。

4.实践活动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捉泥鳅吧!(1)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每组4-5人。

(2)在捉泥鳅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泥鳅池的环境。

(3)捉到泥鳅后,将其放入小桶中,观察泥鳅的特征。

生1:我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

生2:我知道了泥鳅的生活习性。

生3:我觉得捉泥鳅很好玩,我很喜欢。

师:是的,捉泥鳅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还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

希望大家能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师:(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

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师: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师: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

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师: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1、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边,喜欢在泥土中穴居。

2. 泥鳅的特点:体表有黏液,光滑,灵活。

三、教学准备:1. 实物:活泥鳅。

2. 教具: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等)。

3. 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活泥鳅,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特点。

2. 讲解: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3. 实践: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总结:让幼儿分享捉泥鳅的心得,总结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捉泥鳅活动。

2.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观察到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提高了观察能力。

3. 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不足之处:在捉泥鳅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捉泥鳅的工具使用不熟练,下次活动需加强指导。

5. 改进措施: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不足,加强教学道具的准备和指导,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观察、操作、协作等情况。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幼儿对泥鳅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征询幼儿对捉泥鳅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扩展:1. 邀请家长参与捉泥鳅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了解泥鳅的特点。

2. 组织幼儿参观渔场,了解泥鳅的养殖过程,拓宽幼儿的视野。

3. 开展泥鳅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泥鳅。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捉泥鳅活动中,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止幼儿滑倒、摔伤等。

2. 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3.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这是幼儿园优秀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案文章,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活动准备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1.第一次玩泥鳅: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

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捉泥鳅》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捉泥鳅》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

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

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

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我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碰肩,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了强弱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快乐教学”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脚、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

真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在于:1、对于泥鳅的描述的时候,语言太专业化,没有儿童话,可能学生还没有明白泥鳅到底是长什么样的,在做课件的时候应该在旁边贴上一幅泥鳅的图片,那样学生就能从视觉上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泥鳅了。

2、板书不够整齐,显的杂乱,虽然说音乐课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板书,但是需要板书的时候,还是要整齐美观一些。

新教师的成长,是多方面共同促进的结果,学习与交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学校领导对我们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很重视,在这节课课后,音乐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老教师是宝”,与他们相处,可以在言语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书本理论之外的宝贵个人实践经验,也能够在你迷惑的时候一句不经意的提醒让人茅塞顿开,更有那出人意表的教学建议让人行之有效。

我会把我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

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活动。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掌握捕捉泥鳅的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生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 学习并掌握捕捉泥鳅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捕捉泥鳅的方法。

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捕鱼网、观察盒、显微镜。

学具:小桶、毛巾、捕鱼网。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鱼缸,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谈论捕捉泥鳅的经历,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法。

(2)演示捕捉泥鳅的技巧,如:快速、轻柔、避免伤害泥鳅。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捕捉泥鳅实践,教师指导。

(2)幼儿分享捕捉泥鳅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光滑,有黏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喜栖息在泥沙底质的河流、湖泊、稻田等水域。

3. 捕捉泥鳅的方法:快速、轻柔、避免伤害泥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捕捉泥鳅的过程,并画出泥鳅的外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对捕捉泥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保护泥鳅”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法,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捕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4. 作业设计中亲子互动和幼儿的绘画表达。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等)3. 记录表格4. 画笔、彩纸等美工材料教学内容:一、导入部分(5分钟)1. 谜语导入:引导幼儿说一说泥鳅的特点,如滑、圆等。

2. 教师出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二、实践活动(10分钟)1. 捉泥鳅: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尝试用各种工具捉泥鳅。

2. 观察记录:幼儿在捉泥鳅的过程中,观察泥鳅的行为特点,记录在表格上。

三、分享交流(5分钟)1. 幼儿分享捉泥鳅的过程和感受。

四、美工活动(5分钟)1. 幼儿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创作关于泥鳅的画作。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2.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

3. 教师鼓励幼儿在下次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分享交流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泥鳅的认识。

3. 评价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创意和表现。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捉泥鳅活动。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发展。

但在分享交流环节,部分幼儿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美工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创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组织和引导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科学探索(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泥鳅为什么会滑?它如何在水中游动?”2. 幼儿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泥鳅的行为。

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游泳方式,讲解泥鳅的生理特点。

七、认知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其他鱼类,引导幼儿区分与泥鳅的不同。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围绕“捉泥鳅”的活动展开。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实物、图片、视频、观察记录表、教学PPT等。

2. 学具:小桶、渔网、毛巾、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参加“捉泥鳅”活动,引发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3. 新知讲解:通过PPT和实物观察,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4. 例题讲解:分享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演示。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观察记录泥鳅的特征。

7. 情感教育: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呈灰色或棕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稻田等水域。

3. 泥鳅的生态价值: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科研价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了泥鳅的特点,培养了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紧凑,提高课堂效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其他动物的观察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生物的多样性,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捉泥鳅》,主要涉及第三章“动物世界”的第三节“水中的小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外部特征,学习捉泥鳅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

教学重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图片、捉泥鳅视频、泥鳅生活习性的PPT、泥鳅捕捉器。

学具:每组一个泥鳅捕捉器、一个观察盒、泥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捉泥鳅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展示泥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泥鳅的外部特征。

(2)播放泥鳅生活习性的PPT,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3)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并演示操作。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捉泥鳅的计划。

(2)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捉泥鳅实践。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个捉泥鳅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5. 随堂练习:(1)设计捉泥鳅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给出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2. 内容:(1)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2)捉泥鳅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2)简述捉泥鳅的方法。

2. 答案:(1)泥鳅生活在淡水中,喜欢栖息在泥沙底部,外部特征为身体细长,呈灰色。

(2)捉泥鳅的方法:用手捉、用网捕、用泥鳅捕捉器捕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捉泥鳅的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泥鳅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够深入。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具体内容为捉泥鳅。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学习捉泥鳅的方法以及了解捉泥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重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水桶、渔网、观察盒、放大镜等。

2. 学具:小水桶、渔网、观察盒、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池塘,现场捕捉泥鳅,让学生亲身感受捉泥鳅的乐趣。

2. 例题讲解:a.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b.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c. 捉泥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捕捉泥鳅,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b. 各小组讨论并分享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5.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2.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 捉泥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七、作业设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泥鳅的捕捉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2.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1. 选择合适的时间:泥鳅喜欢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此时捕捉成功率较高。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动物世界”中的第13章节,详细内容围绕“认识泥鳅”展开。

主要学习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对泥鳅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记录动物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标本、图片、PPT、视频、捉泥鳅工具。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参观泥鳅生活的池塘,观察泥鳅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

2. 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10分钟)通过展示泥鳅标本、图片和PPT,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

3. 学习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10分钟)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捉泥鳅的例题,引导幼儿思考捉泥鳅的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设计捉泥鳅的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7. 作业设计(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呈灰色或棕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池塘、湖泊等水域,喜食藻类、浮游动物。

3. 泥鳅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澈,水温适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作业题目:设计一种捉泥鳅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如用网捕、用手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泥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观察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开展“保护泥鳅”的主题活动,如制作保护泥鳅的宣传画、开展泥鳅放生活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观察体验。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观察泥鳅生活习性,解其身体特征,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神奇。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泥鳅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泥鳅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观察。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捉泥鳅工具(如网兜、小桶等)、泥鳅、观察箱、显微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孩子们来到附近池塘,实地观察泥鳅生活环境,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捉泥鳅。

2. 例题讲解:讲解捉泥鳅方法和技巧,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并实践。

3.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自行捉泥鳅,观察泥鳅身体特征,记录在记录本上。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生活习性:喜欢在泥泞环境中生活有较强逃避能力2. 泥鳅身体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粘液,滑溜不易捉住有两对须,有助于寻找食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动物,记录它们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观察认真,捉泥鳅过程充满乐趣。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孩子对泥鳅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带领孩子们参观动物园,观察更多动物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拓展知识面。

同时,鼓励孩子们在家观察身边动物,培养他们观察力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特别关注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

针对大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兴趣,我选择捉泥鳅这一活动,既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又能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大自然魅力。

补充说明: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孩子们实际情况,确保活动既具有趣味性,又不失教育意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三单元《水的世界》中的第5节《捉泥鳅》。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捕捉泥鳅,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知道泥鳅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使用工具捕捉泥鳅的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捕捉工具(如小网、小桶等)、泥鳅活体、泥鳅图片、PPT课件等。

学具:每组一套泥鳅捕捉工具、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池塘边,展示泥鳅活体,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和泥鳅图片,向幼儿详细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如何使用工具捕捉泥鳅,讲解捕捉技巧,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捕捉泥鳅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课后拓展(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观察家里的鱼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2. 内容:泥鳅的生活习性泥鳅的外形特征泥鳅捕捉工具及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鱼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鱼类名称:金鱼生活习性:金鱼喜欢在水温适宜、水质清澈的环境中生活,喜欢吃浮游生物和蔬菜。

外形特征:金鱼有圆形的身体,颜色鲜艳,有长长的尾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学会使用工具捕捉泥鳅。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5篇可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5篇可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5篇可选)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捉泥鳅》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教学过程一、课前发生练习二、新歌学习师:听一听,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揭题:捉泥鳅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

2、再听歌曲。

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幼儿:池塘、雨、田野、泥鳅;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

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

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

纠正“了”—liao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

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鳅?——出发吧!4、跟琴练唱歌曲。

(1)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练习。

(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2)注意点。

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5、完整演唱歌词。

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

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捋捋袖子、卷起裤管,一起来“捉泥鳅”吧!6、音乐游戏:捉泥鳅三、延伸表现歌曲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捉泥鳅》。

活动主要围绕捉泥鳅的过程展开,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在捉泥鳅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捉泥鳅的视频资料、图片、泥鳅标本等。

2. 学具: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桶等)、泥鳅、水、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捉泥鳅的视频资料,引发幼儿对捉泥鳅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如如何捉住泥鳅、如何防止泥鳅滑脱等。

3. 示范:教师进行捉泥鳅的示范,展示捉泥鳅的整个过程,让幼儿观察并学习。

4. 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帮助幼儿掌握捉泥鳅的技巧。

6. 拓展: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捉泥鳅1. 观察泥鳅2. 选择合适的位置3. 轻轻地捉住泥鳅4. 防止泥鳅滑脱5. 与他人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捉泥鳅的故事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回忆捉泥鳅的过程,并用绘画或口头描述的方式,讲述捉泥鳅的故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捉泥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泥鳅观察日记的活动,让幼儿定期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提高幼儿对动物世界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渔网、水盆、观察箱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参观池塘,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捉泥鳅的方法,每组分享捉泥鳅的技巧。

4. 捉泥鳅实践活动(10分钟)带领幼儿到池塘捉泥鳅,观察泥鳅的反应,记录捉泥鳅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捉到的泥鳅,并描述它的特征。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和家人分享捉泥鳅的经历,并讨论如何保护动物。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捉泥鳅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其他动物的观察和了解,如鱼、虾、青蛙等,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幼儿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到池塘捉泥鳅,观察泥鳅的反应,记录捉泥鳅的过程。

3. 作业设计:画出你捉到的泥鳅,并描述它的特征。

4. 课后反思:部分幼儿对捉泥鳅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一、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捉泥鳅前,教师应向幼儿详细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捉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提高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促进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捉泥鳅和泥土2.蝌蚪和青蛙等相关生物的图片或模型3.捕虫网、鱼网和竹篾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学习了解捉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促进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2. 了解捉泥鳅1.展示捉泥鳅和泥土,让幼儿动手摸摸看,了解捉泥鳅的外形和特征。

2.展示蝌蚪和青蛙等相关生物的图片或模型,和幼儿一起探讨它们和捉泥鳅的关系。

3.介绍捉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让幼儿了解捉泥鳅的生活和繁殖方式。

3. 动手捉泥鳅1.用竹篾编制捕虫网或鱼网。

2.让幼儿到附近的河边或池塘中捉泥鳅。

3.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地使用网和捉泥鳅的方法,让他们动手捉捉看。

4. 观察捉泥鳅1.将捉到的泥鳅放入容器中,让幼儿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2.让幼儿观察捉泥鳅游动的方式、形态、动作等,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5. 总结体会1.让幼儿回顾捉泥鳅的全过程,分享店论捉泥鳅的方法和体会。

2.教师可从整体上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活动,《捉泥鳅》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让幼儿在实践中快乐学习,使科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

活动反映了一种探究学习、动手实践、体验教育的教育理念。

同时,本次活动也要求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关注、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共同成功。

同时,注意保障幼儿的安全,做好防范措施。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观察泥鳅的特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实物或图片、泥鳅生活环境图片、教学课件。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泥鳅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哪里见过泥鳅?泥鳅生活在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泥鳅的生活环境,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2)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泥鳅模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观察记录表,组织幼儿观察泥鳅,记录泥鳅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成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泥鳅的外形特征。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2. 泥鳅的生活习性3. 保护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小区里的猫咪,它有柔软的毛发、尖尖的耳朵、长长的尾巴。

猫咪喜欢在草地上晒太阳,还会捉老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纪律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 开展“我身边的动物”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观察、记录、分享身边的动物,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小朋友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熟悉泥鳅的形状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消退对动物的恐惊心理,能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大班科学《捉泥鳅》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小朋友园的自然角中常常投放的,孩子们经常喜爱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

依据孩子们喜爱观看又可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退小朋友对动物的恐惊心理,鼓舞小朋友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熟悉泥鳅的形状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退对动物的恐惊心理,能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

4、在活动中,引导小朋友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活动预备: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活动过程:一、出示泥鳅,激发小朋友捉泥鳅的爱好。

1、师:今日,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伴侣,猜猜,是谁?小结:这是一群淘气可爱的小泥鳅。

2、老师和个别小朋友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行怕,从而激发小朋友捉泥鳅的爱好和士气。

3、请小朋友结合自己的阅历,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

(老师确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小朋友第一次探究: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许多的方法,使用很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预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

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小朋友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捉泥鳅教案吧。

</br></br>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

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
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
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

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大班科学教案
/daban/kexue/】泥鳅不可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和勇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

(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

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

(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
泥鳅。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哪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
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
便呢?
4、捉泥鳅比赛。

根据幼儿的回答,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
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

5、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
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

四、简单认识泥鳅。

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少摩擦、保护自己)
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

(采用实物投影仪)头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纹、鳍
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设疑,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朋友,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欢吃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

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

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

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

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

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

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
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
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
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

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
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
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

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
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
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
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
活动就更完美了。

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