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与疾病实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因子与疾病实例

1、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 在细胞免疫导致的肝损伤中细胞及其所释放的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种因素影响细胞增殖并且调节其亚型比例, 细胞因子网络受到破坏, 在细胞因子介导下便可造成肝脏等组织与器官的损害, 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乙型肝炎发病及其转归。Th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HVB清除与感染的慢性化、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肝细胞癌有着重要的关系。Th1/Th2的不平衡可造成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 比例就是否平衡就是机体能否有效清除病毒与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因素之一。

TNF就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根据其来源与结构不同,它介导自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使之在炎症部位聚集,刺激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同时激活T细胞与B细胞产生抗体,增强CTL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还可诱导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在抗HBV感染过程中TNF具有抑制及清除HBV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TNF-α水平乙型肝炎组(包括大三阳与小三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由此说明,TNF-α在反映乙肝病变程度方面就是一项敏感指标,TNF-β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人IL-6分子量为21~26kD,由1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糖蛋白。作为肝细胞的刺激因子,主要诱导肝细胞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IL-8与TNF-a 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L-6、IL-8两种细胞因子作为肝细胞损伤的介质,共同参与乙肝的免疫病理损伤,有研究表明,它们在清除病毒及免疫复合物过程中释放溶酶体酶等炎性介质,并与抗原及病毒感染后改变了的肝细胞膜成分发生反应,造成肝细胞坏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本实验结果显示,病毒有复制组的血清IL-6、IL8与INF-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IL-6、IL-8水平与HBV DNA 载量关系密切,HBV复制时体内病毒量增加,HBV DNA作为TNF-a的强诱导剂,致使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加重而刺激机体产生更多TNF,从而产生与释放IL-6、IL-8,使肝组织中出现大量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炎性反应,导致肝细胞炎性反应、坏死。本实验结果中血清IL-6、IL-8与INF-a水平呈现慢性乙肝大于慢性HBV携带者大于非活动HBsAg携带者的改变,既表明了其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与病毒复制呈正相关,说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的加重与IL-6、IL-8等细胞因子的大量产生有关。亦表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确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IL-6、IL-8与TNF-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病情。

2、丙肝:

丙肝感染者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病情容易发展为慢性病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就

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损, 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Th1/ Th2 免疫细胞失衡可能就是其机制之一。丙肝感染者的IL -2 出现下降, 而且下降幅度与病情的轻重有密切关系。而IL -6、IL -18 在丙肝患者体内出现较显著的上升。另据资料表明, IL-2、IL -6 等细胞因子变化还与丙肝后肝硬化及肝癌有关。所以测定丙肝感染者血中细胞因子水平, 对了解该病的免疫状态、肝脏损伤、预后及监测肝脏纤维化、癌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病毒性肝炎中,Thl及INF相关的细胞因子与病毒清除及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丙型肝炎也不例外。TH1细胞产生IL-2、IFN-γ、IL-12等细胞因子。其中IL-12能显著刺激IL-2就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CTL活性激因子。IL-18就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肝脏细胞产生的,它的许多功能与IL-12相似:可诱导Thl细胞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FN 、IL-2与GM-CSF等;诱导免疫细胞产生IFN-7与激活NK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某些方面两者具有协同性。IL-4与IL-10被认为就是典型的Th2反应因子。成熟的IL-10能抑制Thl细胞的增殖及分泌IG2、IFN等细胞因子,抑制Thl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诱导B细胞表达MHCII类抗原,主要促进体液免疫,中与细胞外病原体。IL-10可抑制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故它与HCV感染的慢性化的发生有关。理论上推测IL-18在慢性丙型肝病活动中有上升趋势。而对于IL-10来说,慢性丙肝患者IG10明显上升,这提示Thl/Th2变化与肝病密切相关,慢性丙肝患者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CV携带组,在炎症因子大量被激活的同时,IL-10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也被激活,二者互相调节,共同参与发病。

发现随着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清TNF-a含量显著增高,从临床角度上再一次证实了TNF-a在肝脏损伤中所起的重要炎症介质作用。

3、感染性休克

Takahashi等对13例Neonatal toxic shock syndrome ( TSS ) -like exanthematous disease ( NTED) 患者, 用细胞因子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系统对血清细胞因子外形、用流式细胞仪对单核细胞V beta2 and CD45RO in CD4( + ) T细胞表达进行研究,NTED患者入院时平均IL-10为1 209、9 ng /L, 而其她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L-4则表现低水平, 高水平的IL-10在3 ~ 9 d 内迅速下降, 此类患者的IL-10高水平显然与其她细菌感染不同,可能与降低NTED严重性有关。Lee等研究发现血浆凝胶溶胶素对脓毒症动物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凝胶溶胶素组的血浆IL-10水平( 205+-108 ng /L) 比盐水组( 39+-29 ng /L)高(P = 0、02) ,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IL-10水平的增加有关。抗炎因子IL-10 水平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说明临床炎症反应越重, 病死率越高。

4、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 A) 就是一种与气道炎症相关的疾病新近研究表明, 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 TH 亚群)功能紊乱, 可能就是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研究IL-4,IL-5及Ig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并与哮喘患儿作比较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PBMC IL-4, IL-5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但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提示IL-4, IL-5可能参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且随着病情的缓解而减弱, 因而可作为检测病情发展及转归的指标,。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清IgE 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 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说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有过敏体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L-4, IL-5及IgE 水平与哮喘患儿发作期间差异无显著性, 提示两者关系密切, 发病机制可能相同。

有文献研究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GM - CS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 P < 0、01), 经治疗后3个月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其升高的机理可能就是患儿体内的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而使表达增多之故, 这一结果说明患儿血清中GM - CSF参与了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反应过程, 因此积极控制炎症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积极的临床价值。IL- 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 P < 0、01)。经3个月治疗后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这一结果提示病儿炎症得到控制, 细胞免疫功能得到了逐步的恢复。另一方面患儿自身也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等分泌IL - 8, 使血清IL- 8升高。就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参与, 尚待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治疗前血清IL- 6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 < 0、01), 经3个月治疗后则与正常儿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5、糖尿病:

糖尿病就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其一个重要的并发症川。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与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认为炎症反应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性反应,在动脉损伤的早期起保护作用, 但当损伤持续存在时应答性反应则可能演变为过度的炎症, 并促进斑块的形成。超敏反应蛋白一就是肝脏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调控下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就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在糖尿病并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过程中, hs-CRP与IL-6可能就是反映疾病演进的一个标志。IL-6与hs-CRP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患者中血清IL-6参与诱导肝急性时相蛋白CRP的合成, 并共同参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 6、IL- 8、IL- 10、IL- 18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