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总结+练习

合集下载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共5题;)1.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标志是指()A. 铁农具和牛耕B. 选种C. 深耕细作D. 治虫害2.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

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农业产量的提高B. 农业技术的进步C. 水利工程的兴修D.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3.干农活如果“手无寸铁”是件难事,在我国铁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加入到农业生产中的?()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C.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 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5.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B. 手工业的规模扩大C. 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开始被使用D. 与一些诸侯国的改革有关二、王室衰微(共4题;)6.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为了便于研究这段历史,史学家将它划分为两个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A. 西周时期B. 商周时期C. 战国时期D. 春秋时期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 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8.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

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分封制有所动摇B.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9.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A. 铁制农具的使用B. 外族入侵C. 诸侯争霸D. 国人暴动三、诸侯争霸(共5题;共15分)10.“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思维导学】【背记要点】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1)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2)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名称时间历史特征社会特点春秋前770——前476年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战国前475——前221年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知识点0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知识点02 王室衰微1、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03 诸侯争霸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3.影响:(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影响:①加快统一的步伐。

②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春秋无义战)。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

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2.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A.青铜器的使用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骨耜的使用D.陶器的使用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4.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是学生思维层次跃升的表现。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A.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D.促进了民族融合5、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A.问鼎中原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三顾茅庐6.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B.骨耜C.青铜铲D.铁农具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8.《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这一记载说明东周开始时()A.诸侯争霸推动国家走向了统一B.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C.一些较大诸侯国取得霸主地位D.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9.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

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10.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境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激烈兼并,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时候,只剩下一二十个大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总结+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梳理: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1、王室衰微的表现:(1)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2)周王室势力大减;(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2、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诸侯争霸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1)周王室衰微;(2)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诸侯争霸所打的口号:“尊王攘夷”3、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4、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1)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利: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5、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答:启发: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同时还要勤奋、要勇于创新和改革等。

精神: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

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

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
初一历史上册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的课文笔记: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
1.原因: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周王室的统治却日益衰落。

2.表现: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三、诸侯争霸
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2.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四、影响
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3.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胜,纷纷进行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经济成长的环境,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B.兴修水利工程C.手产业的范畴扩大D.商品交换主要使用贝壳2.“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范畴二人并耕(人力)的团体耕作场景。

春秋时期可以看到的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A.使用耒耜B.牛耕C.使用耧车 D.使用曲辕犁3.下列三幅图片反应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 D.②③①4.在农田中,一位农民正拿着铁制的农具举行耕作。

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朝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5.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央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盛的诸侯国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6.某同砚利用下面的舆图举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诸侯争霸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7.下面的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齐桓公 B.晋文公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二、非选择题8.阅读质料,回答标题。

质料一敷衍周来说,正是它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光彩,周的身分甚至连一个小国都不如。

失去约束的诸侯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了争霸的历程,一位当时出生在山东的文人记载下了这一切,他把这本记载汗青的书叫作《春秋》。

质料二汗青上的春秋时代,历时200多年,100多个诸侯国,竞相争霸,战争不断。

表面上看,诸侯国的强弱变迁,乃至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

但实际上,战争只是一层表象罢了。

——《春秋争霸之我见》(1)春秋时期开始于哪一年?质料一中为什么说“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光彩”?(2)质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请你说出在春秋时期相继出现的三位霸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

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

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

3.春秋后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4.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在齐国进行改革。

5.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齐桓公(春秋首霸)
6.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是对春秋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7.春秋时期设置郡县,分封制开始瓦解。

8.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春秋时期的第一
9.
10.晋楚争霸时,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概括:
战乱与纷争
春秋以争霸为主
战国以兼并为主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06动荡的春秋时期(解析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06动荡的春秋时期(解析版)

专题06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梳理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一、经济发展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王室衰微表现: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三、诸侯争霸1、原因:(1)周王室衰微,控制力减弱;(2)各诸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2、口号:“尊王攘夷”3、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4、影响:利:有利于局部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弊: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5、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原因(1)任人唯贤:命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2)正确策略: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侯。

(3)自然条件:临海有渔盐之利,资源丰富,工商业发达。

标志:葵丘会盟6、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分析】本题考查齐桓公争霸,知道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解答】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

故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春秋。

故选:C。

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分析】本题以《太史公自序》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崩溃的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附答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C )A、西周前期B、西周后期C、东周前期D、东周后期2、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D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C )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合纵连横的开展5、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与哪一制度的衰落( C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什么特点(D)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 天子依附于诸侯D. 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7、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B)A. 西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8、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D)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9、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诸候国不包括( D )A、齐国B、晋国C、楚国D、燕国10、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数)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的是( )A、诸候争霸战争促使了山戎的灭亡B、诸候争霸战争了各族经济的交通C、诸候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D、诸候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二、判断题。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习题 含答案.doc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习题 含答案.doc

第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出现了__________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

21·世纪*教育网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__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__________,__________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王室衰微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__________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__________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__________、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__________,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___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周__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__________”,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__________。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__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诸侯争霸1.背景:由于__________、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__________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__________的地位。

2.经过:齐桓公、__________、楚庄王、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__________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结果: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__________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__________、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交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________业、冶铁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以及________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________制逐步遭到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________一带。

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天子甚至要依赖________的经济支持。

三、诸侯争霸诸侯争霸: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①出现铁质农具和牛耕;②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③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金属货币。

3、王室衰微(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2)表现: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3)结果:诸侯争霸4、诸侯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①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促进了民族大规模的民族交融5、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社会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D. 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2.管仲改革的内容不包括()A. 发展生产B. 改制军制,组建军队C.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D.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3.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4.《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B 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课堂小结


经 济
崛 起 ,

政而
治争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 穆公、宋襄公
课后作业
任务一:完成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作业1》 任务二:预习下节课并结合 《战国七雄》微课解决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3.商鞅变法有什么影响?
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数典忘祖
探究研讨
3、问题三:你如何看待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
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积极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 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 家趋于统一。 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 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 成为“霸主”。
新课讲解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新课讲解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1.铁农具和牛耕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情境导入 烽火戏诸侯
新课讲解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 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铁器、牛耕的使用,它的意义何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 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 高的重要标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含答案).docx

《动荡的春秋时期》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 “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A.分封制的推行B. 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 合纵连横的开展3.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 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 诸侯兼并争霸4.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 中原市场的繁荣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的耕种D. 大兴水利工程6.“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7.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一磨制石器一青铜农具一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一打制石器一青铜农具一铁制农具C.青铜农具一打制石器一磨制石器一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一打制石器一磨制石器一青铜农具8.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不包括()A.齐桓公B.晋文公C.周平王D.楚庄王9.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B.各诸侯听从国王的调遣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0.周顷王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向鲁国要钱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二月了。

这个故事说明()A.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C.周天子平时比较注重节俭D.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11.“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西周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2.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夏→商→→→秦→汉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3.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人。

”这里“他”的封地大约在图中的哪一处( )A. aB. bC. cD.d6.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原因主要有(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注重发展经济③任用贤臣,改革内政④加强军队建设⑤忍辱负重,卧薪尝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根溯源探因果】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三《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

【后人评说析作用】材料四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的人说,“春秋无义战”。

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 新人教版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 新人教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01 组合列举知识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春秋时期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________业、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春秋时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2王室衰微4.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________制逐步瓦解。

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的地位。

知识点3诸侯争霸5.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以“__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________、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6.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

2.春秋时代特点:经济上铁器和牛耕出现,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出现统一的趋势。

02 辨析改错7.春秋时期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改正:(2)春秋时期,周王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周王室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诸侯之间竞相争霸,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改正:(3)春秋时期,晋文公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改正:03 单项选择知识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8.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古代人类社会发展最高水平的是(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青铜铲9.“图上(如图)绘二牛,一白一黑,牛身细长……二牛所挽犁,犁头部分深深切入土中;扶犁者为一青年男子……右手扶犁,左手扬鞭。

部编版七上历史课课练含答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部编版七上历史课课练含答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动荡的春秋时期1.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2.《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3.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

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

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4.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在争霸过程中,常常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其真实目的是()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B.扩大本国的政治影响力C.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D.保护周天子“共主”的地位5.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被灭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各诸侯国自身的利益C.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7.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这些现象说明了()A.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8.千祸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A.使用耒耜B.牛耕C.使用耧车D.使用曲辕犁9.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10.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基础知识】知识点 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青铜业、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______________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 2 王室衰微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_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的地位。

知识点 3 诸侯争霸1.背景: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霸主:________、晋文公、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

【达标练习】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修建D.农业产量的提高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农业上的深耕细作B.手工业的规模扩大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D.金融业的迅速发展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4.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在争霸战争中失败的诸侯国只要承认胜利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就不会被灭掉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梳理: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王室衰微的表现:
(1)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2)周王室势力大减;
(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2、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诸侯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1)周王室衰微;
(2)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诸侯争霸所打的口号:“尊王攘夷”
3、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4、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1)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利: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5、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答:启发: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同时还要勤奋、要勇于创新和改革等。

精神: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
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 )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西周春秋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 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经有人拍卖商朝时的铁犁铧,该铁犁铧已经锈迹斑斑,部分地方甚至剥落,最后竟以20万英镑高价成交。

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A.真品且价值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C.真品但价值不高
D.后人伪造无价值
4.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D.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5.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书名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6.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A.贵族特权的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被打破了
7.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了十几个。

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C. 历史向统一的趋势发展
D.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8.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尊王攘夷——齐桓公
B. 退避三舍——晋文公
C. 问鼎中原——楚庄王
D. 卧薪尝胆——夫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材料中的平王指的是谁?
(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
(4)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
(5)说说他的事迹。

(6)使齐楚秦晋始大的四位诸侯是谁?
(7)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参考答案:
1.B 2.B 3. D 4.A 5.D 6.D 7.C 8.D
9、(1)春秋时期(2)周平王(3)公元前770年(4)洛阳(5)迁都洛邑,建立东周(6)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7)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