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第41章原文和译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第41章原文和译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第41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第41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24【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那么天下之士是如何复归于道的,可以分成“上士中士下士”三种情形。

上士闻道,就会勤而行之笃守大道。

中士闻道半信半疑,有时坚守不移,有时却又抛之脑后。

下士闻道,则会哄然大笑。

下愚之士用世俗的眼光实在看不懂什么是道,所以才会嘲笑别人,如果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故称“不笑不足以为道”。

正因为大道与世俗截然不同,所以古书上有这样的话,光明之道好似暗昧,前进之道好似后退,平坦之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山谷般空虚,本来洁白清白之德反而被当做污秽,遭受冤枉羞辱,最宽广的德好像还不足,建立德行不声不响好像是在做小偷,不断地返璞归真却被误以为生性多变。

最大的方形没有棱棱角角,最大的器物千锤百炼很晚才完成,最大的音调反而希声,最大的物象反而无形状。

所以大道虽无边无际却不把任何角落遗忘,制作天下这个最大的神器却后其成而成,虽有大功却不高声宣扬,有光辉的形象却从不显彰。

大道生养万物悄无声息匿迹隐形,施予万物不求回报,造福万民不居功名,故称“道隐无名”。

只有道,才会善于施为并成就一切,帮助万物兴盛成功。

圣人治理天下,也要效法天道,就像贷款给人既不设高门槛也不收高利息,造福万民不居功名,故称“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全文为:“欲得以其见之者,先以聪明备诸度,欲得以
其乐之者,先以安舒行诸度。

居是言下,不逆其心,行是事上,不悖其言,是谓谨守之德。


读道德经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不适合当作娱乐。

可是,它所提到应该以“聪明”准备各项事物以“得以其见之”,以“安舒”行止诸事物以“得以其乐之”却是一句非常好的提醒,也影响着大家生活的娱乐方式。

娱乐跟放松息息相关,但必须有适当的规范,不宜过分放纵。

由此,我们可以
把第四十一章中所说的聪明备办活动当作一种态度,以避免失去控制从而浪费金钱与其他资源。

聪明备办活动,可以要求提前制定计划,规劝控制自己有限的资源,合理计划时间以及避免过度消费,以下列一些具体建议可以让活动更有价值。

首先,活动执行前应对活动内容有一个客观的规划,让活动充满积极的意义。

其次,最好提前安排完善的交通方式,使成员的出行更加方便,减少绕路的时间与费用,使人们更专注于活动。

再次,增加休息时间,让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放松和消遣,避免过劳或者把活动视为强制性编排,使参与者完全失去娱乐乐趣。

第四十一章中提到的“谨守之德”,也体现了一种有度娱乐与节制精神。

这正
是精致人生所必备的:活出质量而不是数量,切忌无节制过度放纵。

当你还处在年轻时,及时把这有利于健康与人生模式记在心间,把它用到所有的兴趣娱乐活动中去,日久必明,带来安闲快乐的美好生活。

道德经四十一章

道德经四十一章

道德经四十一章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理解: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没有疑惑,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练习运用它。

悟性一般的人听说“道”后,有时记起来,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

并且半信半疑的行动。

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道如果不被嘲笑,就不能说明道的伟大。

所以古人立下言论的时就说过:明道若昧:有道之人很有智慧,却总是感觉自己很愚昧;进道若退:有道之人在前进的过程中,却总是后退一步考虑问题;夷道若纇:有道之人走在平坦的路上,却总感觉哪里有瑕疵有缺陷。

上德若谷:有上德的人,极为虚心,其学习精神仿佛如山谷一般;大白若辱:有着极高名誉的上德之人,做事做人非常谨慎,总感觉自己时时刻刻受辱一般;广德若不足:上德之人胸怀宽广,可是他们自己却感觉不怎么宽广;建德若偷:上德之人的说话举止是社会的标杆,他却总感觉自己说话办事偷偷摸摸;质真若渝:上德之人纯朴率真,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好的,总觉得自己做的很差很污浊。

大方无隅:巨大的方正,根本没有棱角;大器晚成:庞大的器物,很晚才能成型;大音希声:恢弘的音乐,却是无声之音;大象无形:宏伟的形象,根本无法形状。

道广大无比,无法用简单的定义来描述。

但是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注意:呼应第二十八章。

注释:勤字本义:短期内格外用力。

存,存在。

建,建立、创设。

言,主张、号令、话。

明,智慧。

昧字本义:天未大明。

夷,平也《说文》。

纇,缺陷、瑕疵。

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

白字本义: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

渝,变污也《说文》。

隅,角落。

器,皿也《说文》。

成,形成、成就、完成。

象,形象、好像。

形,对照、表现。

希,罕也《尔雅》。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1—40章)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1—40章)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1—40章)《老子》第一章道(dào)可(kě)道(dào),非(fēi)常(chánɡ)道(dào)。

名(mínɡ)可(kě)名(mínɡ),非(fēi)常(chánɡ)名(mínɡ)。

无(wú)名(mínɡ)天(tiān)地(dì)之(zhī)始(shǐ);有(yǒu)名(mínɡ)万(wàn)物(wù)之(zhī)母(mǔ)。

故(ɡù)常(chánɡ)无(wú),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妙(miào);常(chánɡ)有(yǒu),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徼(jiǎo)。

此(cǐ)两(liǎnɡ)者(zhě),同(tónɡ)出(chū)而(ér)异(yì)名(mínɡ),同(tónɡ)谓(wèi)之(zhī)玄(xuán)。

玄(xuán)之(zhī)又(yòu)玄(xuán),众(zhònɡ)妙(miào)之(zhī)门(mén)。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天(tiān)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之(zhī)为(wéi)美(měi),斯(sī)恶(è)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之(zhī)为(wéi)善(shàn),斯(sī)不(bú)善(shàn)已(yǐ)。

注音版道德经41~81章

注音版道德经41~81章

第四十一章shàng shì wén dào ,qín ér xíng zhī;zhōng shì wén dào ,ru 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cún ruò wáng ;xià shì wén dào ,dà xiào zhī。

bù xiào ,bù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zú yǐ wéi dào 。

gù jiàn yán yǒu zhī,míng dào ruò mèi ,jìn 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dào ruò tuì,yí dào ruò lèi ,shàng dé ruò gǔ,dà bái ruò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rǔ,guǎng dé ruò bù zú,jiàn dé ruò tōu ,zhì zhēn ruò yú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dà fāng wú yú,dà qì wǎn chéng ,dà yīn xī shēng ,dà xiàng,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wú xíng ,dào yǐn wú míng 。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完整版)《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道德经老子》第一章d ào k ě d àof ēi c h án d àom ín ɡ k ě m ínf ēi ch án ɡm ín道 可 道非 常 道。

名 可 名非 常名。

w ú m ín ɡ t i ān d ì zh ī sh ǐy ǒu m ín ɡ w àn w ù zh ī m ǔ无名 天地 之始有 名 万物 之母 。

ɡù ch án ɡ w úy ù y ǐ ɡu ān q í mi àoch án ɡ y ǒuy ùy ǐ ɡu ān q í故 常 无欲以 观其妙常 有欲以 观 其j i ǎo徼 。

c ǐ li ǎn ɡ zh ět ón ɡ ch ū ér y ì m ín ɡt ón ɡ w èi zh ī xu án x u án zh ī y òu 此两 者同 出 而 异 名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xu ánzh òn ɡmi ào zh ī m én玄,众妙之门。

【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 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t i ān xi à ji ē zh ī m ěi zh ī w éim ěis īè y ǐji ē zh ī sh ànzh ī天 下 皆 知美 之 为美,斯 恶 恶 已。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
上等人听到道就会勤奋地去实行它;中等人听到道,不知道如何存活;下等人听到道,会大笑不止。

不笑不足以称之为道。

感悟:
这段经文谈到了三种人对待道的态度。

上等人听到了道,就会立即了解它的重要性,并勤奋去实践。

中等人听到道,虽然他知道它很重要,却不知道如何去实践。

下等人听到道,也许并不理解它的重要性,甚至会对它大笑不止。

这说明不同的人对于道的态度和认识程度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修道的路径其实也是不同的。

道是一种理念,是在生活中需要常思常新的,我们无法避免在修这个道的时候遇到挫折和人生的艰辛,但我们要怀着一颗坚定的信仰去修行,努力去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

只有其实践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它。

我们应该把自己变成上等人,深度并不断的思考道,将它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注释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注释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注释[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

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译文]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所以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注释]1、建言:立言。

2、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3、大白若辱:辱,黑垢。

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

4、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

偷,意为惰。

5、质真若渝:渝,变污。

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6、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

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

7、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

引伸为协助、辅助之意。

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引语]这个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

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评析]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

“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

《道德经第41-60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第41-60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第41-60章》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道德经第41-60章先秦-老子第41章:上士闻道,仅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42章: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④。

人之所恶⑤,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47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49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50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辟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焉。

第51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五十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五十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五十章原文及译文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听到了“道”,就努力勤勉地照它去行事;智慧一般的人听到了“道”,反应迟钝,半信半疑;愚笨的人听到了“道”,就认为它迂腐空洞而加以嘲笑。

若是不被蠢人嘲讽,那“道”也就不成其为“道”了。

所以《建言》中说:明道的人,好像是愚昧的人;精进修道的人,好像在退步;真正在行道的人,与世俗人没有两样;上等德行的人,总是虚怀若谷;心地洁白的人,还是会遭受许多辱骂;明道建德的人,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偷懒;质朴而纯真的人,好像混浊未开;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道无形无声,没有名份。

然而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才得以生成。

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无极太空生出一气,一气分出阴阳二气,二气合和生出中合之气,阴、阳、和三气生出自然万物。

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它们互相冲荡而达到和谐统一。

人们讨厌的就是“孤”、“寡”、“不谷”这样的字眼,而至为尊贵的帝王却自称之。

所以事物常以谦下损已而得益,以尊贵益已反招祸。

别人用来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是会不得好死的。

”我将把这一原则当做教人的根本。

第四十三章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同时也是纵横天下最坚强的。

《道德经》·第41章

《道德经》·第41章

《道德经》·第41章原文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1】;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2】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3】;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4】;质真若渝【5】;大白若辱【6】;大方无隅【7】;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8】且成。

【注释】若存若亡:若有若无,指将信将疑。

建言:立言。

夷道若颣:夷,平坦;颣,崎岖不平。

建德若偷:建通健,指刚健,有所建为;偷,怠惰之意。

渝:变污浊。

辱:与白相对,指黑垢。

大方无隅:最方正的却没有棱角。

贷:施与。

今译:上士听闻道,努力不懈去实践;中士听闻道,有些将信将疑,行动难免迟疑不决;下士听闻道,则会哈哈大笑。

如果不被这类人嘲笑,那道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在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广大的德显得好似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懈怠的样子;质朴而纯真好似浑浊未开的样子;最洁白的好像含有污垢;最方正的通常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晚完成;天籁的声音像是无声可闻;最大的形象,则无形可见;大道隐微不可说,没有名称来指明它。

只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道,才能泽被万物,成全万物。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关于上士、中士和下士,有人认为是分别指代上等悟道之人、中等悟道之人和下等悟道之人。

意思老子将人对道的悟性,分为上、中、下三等。

林语堂先生解读本章,认为:上士是指有志的人,闻道能持续不断的去实行;而中士是普通人,识见不足,认道不清,所以犹豫优柔,左顾右盼;下士则是俗陋之人,识见浅薄,不知道为何物,因此闻道认为荒诞不经,哈哈大笑。

其实不必将上士、中士、下士打上等级的符号,或者贴上优劣的标签。

上、中、下只是老子用来形容人们对待道的三种不同态度,老子对此并没有指责的意思,只是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加以描述。

可以从老子的话中反推一下这三个指代:听闻道而能勤于实践的人,称之为“上士”;听闻道还一脸懵逼不明觉厉之人,称之为“中士”;听闻道觉得荒谬而不由得大笑出声的人,称之为“下士”。

帛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

帛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

帛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本文由“原文译文”和“详细解读”两部分组成,“原文译文”可了解经文大意,“详细解读”可深入理解经文含义。

)原文译文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产生于无形的气。

道是产生一切的根源,道产生无形的气,无形的气形成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分化为万物。

万物既包含着叫作“阴”的有形相对不变的物质,也同时包含着叫作“阳”的无形变化的气,适当变化的气顺应着道变化而变化。

天下所不愿遵循的“孤”、“寡”、“不榖”这些收敛自身观念的行为,而懂得遵循道的王公却把它们当作名号,重视它们。

事物有时看似有害的反而是有益的,有时看似有益的反而是有害的。

所以那些懂得遵循道的人所教导的,我也同样不变地用来教导他人。

所以僵硬地执着自身的观念是不能够完好地顺应事物的变化,我将把它作为学习的原则。

详细解读一、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表示有形的物质,“无”表示无形的气。

这句的意思表示: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产生于无形的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表示道,表示道是产生一切的根源,“二”表示无形的气,“三”表示有形的物质。

这句的意思表示:道是产生一切的根源,道产生无形的气,无形的气形成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分化为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负”和“抱”都表示包含的意思。

“阴”表示有形,相对不变的,局限于某种状态,某个范围,这里表示有形的物质。

“阳”表示无形,运动变化,无所局限,遍布一切,这里表示无形的气。

“中”表示内在的、无形的、适当的变化,“中气”表示适当变化的气。

(完整)道德经原文(注音版)

(完整)道德经原文(注音版)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Dào kě dào , fēichángdào . 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

g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 ;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ǎo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cǐ liǎng zhě tóng chū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xuán ,xuán zhī 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 。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第二章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è yǐ。

jiē zhī shàn•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zhī wé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

道德经41章原文及译文注音

道德经41章原文及译文注音

道德经41章原文及译文注音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注音版《道dào德dé经jīng·第dì四sì十shí一yī章zhāng》上shàng士shì闻wén道dào,勤qín而ér行xíng之zhī ; 中zhōng士shì闻wén道dào,若ruò存cún若ruò亡wáng ; 下xià士shì闻wén道dào,大dà笑xiào之zhī。

不bù笑xiào不bù足zú以yǐ为wéi道dào。

故gù建jiàn言yán有yǒu之zhī:明míng道dào若ruò昧mèi ; 进jìn道dào若ruò退tuì ; 夷yí道dào 若ruò颣lèi ; 上shàng德dé若ruò谷gǔ,大dà白bái若ruò辱rǔ,广guǎng德dé若ruò不bù足zú,建jiàn德dé若ruò偷tōu,质zhì真zhēn若ruò渝yú ; 大dà方fāng无wú隅yú ; 大dà器qì晚wǎn成chéng ; 大dà音yīn希xī声shēng ; 大dà象xiàng无wú形xíng。

道dào隐yǐn无wú名míng。

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卋①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②。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③:豫④兮,若冬涉川;犹⑤兮,若畏⑥四邻;俨⑦兮,其若客;敦⑧兮,其若朴⑨;旷兮,其若谷;涣兮,其若凌释;混⑩兮,其若浊;澹⑪兮,其若海;漂⑫兮,若无止……孰能浊⑬以静⑭之徐⑮清⑯?孰能安以动⑰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⑱而新成。

译文世界上善于从事于道者,微妙而懂得万物本原的道理,深不可测。

因为深不可测,所以勉强为之形容:迟疑不决啊,就像寒冬徒涉冰河;踌躇疑惧啊,就像畏惧周边恶邻的威胁;庄重啊,如以客礼相待;厚道啊,如此质朴;旷然豁达啊,虚怀若谷;涣然洒脱啊,冰融水自流;淳朴啊,如此深沉浑厚;深沉恬静啊,就如辽阔幽深的海洋;漂泊啊,好像没有止境……谁能拨乱反正在混乱的浊世中依法行政徐图澄清天下?谁能居安思危在天下太平时及时改革从容地为和谐社会注入生机活力?(唯有道者)。

守道依法者,从不希望骄傲自满。

因为没有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所以能吐故纳新兴利除弊。

注释①卋:世,世界,世间。

②深不可识:深不可测,深奥不可窥知。

③容:形容,描述。

④豫:犹豫,指迟疑不决。

对某件事情不确定。

⑤犹:犹豫,迟疑,不果断,做事拿不定主意;踌躇疑惧。

踌躇:研究,反复琢磨思量。

“犹”属猿猴类;“豫”属古象类。

豫”虽身大力不亏,但是摇摇晃晃常遇事无主意;“犹”虽灵巧,却生性多疑。

古书对猴科兽类“犹”的记载颇生动,此“犹”一旦发现人或其他“敌情”,便慌张地迅速爬到树上,躲藏在树枝或茂密的树叶之后,探头察看。

待一切平复,它再跳下树来,东张西望一番,突然再生怀疑,又爬回树上。

如此反复多次,毫不果断,一点儿主意也没有。

豫:犹豫,指迟疑不决。

对某件事情不确定。

犹:踌躇疑惧。

踌躇:研究,反复琢磨思量。

⑥畏:(1) (会意。

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

本义:害怕) (2)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畏,惧也。

——《广雅·释诂二》畏,恐也。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窬,大方無隅,大器晚(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白話譯文:上士之人聽聞大道,勤勉而行、戮力不懈;中士之人聽聞大道,將信相疑、時存時亡;下士之人聽聞大道,訕然大笑,要是不笑就不叫大道啊!因此古來成語說:光明之道,像是暗昧;前進之道,像是後退;平坦之道,像是崎嶇;高尚之德,卑如山谷;大功彰著,像是受辱;廣博之德,像是不足;剛健之德,像是偷惰;質樸真實,像是空虛;方正廣大,便無棱隅;宏偉器識,不必期成;大道之音,無聲可聞;大道之象,無形可見;大道隱微,無名可識;就只此大道善於助長萬物、成就萬物!《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白話譯文:大道之生,渾淪為一、「不可言說」,「不可言說」,分裂為二、轉為「可說」;既為「可說」,參合天地、成就為「說」;「說」必有指,指向對象,構成「萬物」。

萬物存在載負陰柔而環抱陽剛,養其虛靈之氣以為調和。

孤、寡、不德這些話頭是人所厭惡的,而王公偏以此自稱,為的是調和其氣。

如上所說,存在事物雖或減損,反而增益;雖或增益,反而減損;這道理是前人所留下的教示,我也同樣的教示你!矜強自恃的人,不得好死,我將以此做為教示世人的綱領」。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白話譯文:天下間最為柔弱的,往往能夠馳騁在最為堅固的事物之間。

沒有形體的東西可以透入看似沒有間隙的地方,我因此明白到無所造作、自然而為,是真切有益的!不經言辭的教導,不執著造作、自然而為,這樣的智慧,普天之下,很少人能及得上啊!《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原文及解释

“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原文及解释

“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原文及解释
名句: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解释:大的器物很晚才能造成,大的声音听起来稀微,大的形象看起来无形,大道潜运万物,不可名状。

赏析:老子认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不同于人们用感官感知的样子,反映了老子对事物的矛盾统一关系的深刻认识。

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大器免成一作:大器晚成)。

道德经【41-50章】

道德经【41-50章】

道德经【41-50章】第四十一章(善贷且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ei)。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u)。

大方无隅(yu);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dai)且成。

第四十二章(物损而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名与身孰(shu)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e)。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rong)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u)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不行而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kui)牖(you),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xi)歙;为天下,浑其心。

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she)生者,陆行不遇兕(si)虎,入军不被甲兵。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解析]
这一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

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音版】
上(shàng)士(shì)闻(wén)道(dào),勤(qín)而(ér)行(xíng)之(zhī);
中(zhōng)士(shì)闻(wén)道(dào),若(ruò)存(cún)若(ruò)亡(wáng);
下(xià)士(shì)闻(wén)道(dào),大(dà)笑(xiào)之(zhī)。

不(bù)笑(xiào)不(bù)足(zú)以(yǐ)为(wéi)道(dào)。

故(gù)建(jiàn)言(yán)有(yǒu)之(zhī):明(míng)道(dào)若(ruò)昧(mèi);
进(jìn)道(dào)若(ruò)退(tuì);夷(yí)道(dào)若(ruò)颣(lei);
上(shàng)德(dé)若(ruò)谷(gǔ);广(guǎng)德(dé)若(ruò)不(bù)足(zú);
建(jiàn)德(dé)若(ruò)偷(tōu);质(zhì)真(zhēn)若(ruò)渝(yú);
大(dà)白(bái)若(ruò)辱(rǔ);大(dà)方(fāng)无(wú)隅(y ú);
大(dà)器(qì)晚(wǎn)成(chéng);大(dà)音(yīn)希(xī)声(shēng);
大(dà)象(xiàng)无(wú)形(xíng);道(dào)隐(yǐn)无(wú)名(míng)。

夫(fū)唯(wéi)道(dào),善(shàn)贷(dài)且(qiě)成(chéng)。

【译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士的人听见“道”,会马上亲身实践。

中士的人听见“道”,会将信将疑不一定回去实践。

下士的人听见“道”会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
正是因为下士的大笑,才显出道的高深。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所以古人提出:明白“道”的人好像很愚昧,修“道”的人好像是在退步,平坦
的生活道路好象那样坎坷。

(这里大家可以参考道德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
上德的人虚怀若谷,持白守黑,广德不盈,不立不施,不矜其真。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世界上的方正是没有边角,的容器是没有形状可言,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的形象是看不见的,大道隐微而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唯有“道”善于生化万物,并使万物生成。

扩展阅读:出自道德经的名句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出自第23章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出自第23章
企者不立。

——出自第24章
自伐者无功。

——出自第24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出自第25章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出自第25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自第25章
重为轻根。

——出自第26章
静为躁(zao:四声)君。

——出自第27章
善行无辙迹。

——出自第27章
扩展阅读: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