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共32张
9.1市场资源配置(共32张PPT)

第 13 页
①价格涨落 反映供求变化 传递供求信息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调动积极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19,119 救火啊!
给多少 第 14 页 钱啊?
失火了
解救不及时
讨价 还价
消防部门
受灾方
全烧毁了!
市场调节具有缺陷
3、局限性(市场失灵)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竞争
企业 (经营管理好 经济效益高)
竞争机制 调节资源配置
2、市场配置资源
(1)如何配置-运行机制
第 12 页
市场
市场机制
资源
(1)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 由市场来调节的。 (2)扩大生产或减少要素的使用。 (3)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2、市场配置资源
(3)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4)经济活动参与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同时树立诚信 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本课小结
市场调节
第 27 页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市场规则 诚实守信
市场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的弊端 单纯的市场调节造成的后果
市场 配置 资源
需要 基础
市场秩序
避免 不了
市场失灵
第 28 页
第 29 页
当堂集训
2.2016年春节期间, “中国式门票”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中国式门票”不仅
价格高,还存在涨价幅度大、调价频率高等问题,各旅游景点严重依赖“门票经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旅游服务结构单一,服务层次较低,缺乏创新 ( ) ②消费者对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消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最新)必修二(32张)

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土地所有权 (集体)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户)
土地所有 权(集 体)
土地承包 经营权 (家庭)
承包权
经营权
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
不变
归农户不变
集体统一经营 农户分散经营
土地承包权
农业专业合作社 或农业经营企业
流转
土地经营权
三权 分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权(集 体)
股份制vs混合所有制
上汽通用五菱股权比
例
股权比例, 五菱, 15.9
股权比例, 通用, 34
股权比例, 上汽, 50.1
上汽 通用 五菱
宝武钢铁集团股权比例
销售额, 武 钢, 30
销售
额, 第
一季
35% 销售
度, 35
额, 第 二季 度, 65
数据标题 销售额, 宝 钢, 70
宝钢 武钢
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不同所有制经 济(公有制+非公有 按照一定原 则制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 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开放之非公力量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兴民营力量,如何和特斯拉竞争?请你支 招?
小鹏p7
理想one
蔚来es8
坚持“两个 毫 不 动 摇 ”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公司总资产37亿元
2018年的总资产规模为478.6 亿元,营业收入为1013.9亿元
改革之集体力量
改革之集体力量
新时代小岗村的分红离不开什么 改革?这项改革对小岗村发展有 什么作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课件(共32张PPT)

经济发展的途径从总需求来看从总供给来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数据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消费需求上升投资需求减弱出口需求下降经济发展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剖析现实逻辑发展方式方面人口红利减弱投资拉动减弱资源供需矛盾加深环境污染恶化发展丌可持续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剖析现实逻辑发展方式方面经济发展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剖析现实逻辑产业结构方面二现代化经济体系1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目标: ①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 化; ②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2)要求: ①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 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 之重。 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 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使用工具创造的经济。 名词点击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
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 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 实体经济 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 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 要领域。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2)要求: ②必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 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 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 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不可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 且农民的余粮必须上缴(余粮收集制)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结束后(1918—1920),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1、形成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 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 式”,又称为“斯大林模式”。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2、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 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 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 企业没有主动性。
的强国。——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 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 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 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三、苏联模式【斯大林】 3、评价 消极作用: 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 失调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 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80
1913年
1920年
60
1925年
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40
20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共32张PPT)

经济 特区
线
沿海开 放城市
面
沿海经 济开放区 内地
不断扩大
加入 W980~1988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5个经济特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90年代
对外开放的成就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1999年昆明成功举办世界园艺搏览会
重庆朝天门码头
重庆陈家坪立交
WTO
总 干 事 麦 克 穆 尔
第 四 次 部 长 级 会 议 主 席
约 瑟 夫 侯 赛 外 因 经 贸 卡 部 迈 长 尔 石 广 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2001.11.11) 石广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字后同WTO总干事麦克· 穆尔举杯庆祝
企业活力增强
多种经营方式
C、分配政策: 按劳分配
职工积极性提高
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城市经济改革重点
材料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 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 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 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 誉度。
对于海尔来讲,我常说这 句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 有海尔,或者换句话说, 海尔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 瑞敏)
小小电影院
一 二 一 探究点:对外开放的扩大
内 地
澳门特别行政区
1984年4月7日《人民日报》关于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报道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0多年的持续发 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 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 拥有100多个大门类近20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计划经济体制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深刻的、全方位的。
我国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间如果从1950年统一财经算起,长达42年;如果从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也有39年。
因此,能否正确评价我国一度实行过的计划经济,关系到对相当长一段国史的评价。
一、我国建国初期选择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单纯从某种理论出发和照搬别国模式的结果,而主要是为着较快实现工业化、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需要。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但资本主义社会只能以价值规律的自发力量和经济危机的强制调节做到按比例;只有在“以集体为基础的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才能通过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自觉的事先的计划做到按比例。
这一伟大思想,首先是马克思提出的。
[ii]无论苏联还是我国,革命胜利后都把自己实行计划经济说成是来自这一思想。
但今天我们知道,马克思所讲的“以集体为基础的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指的都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他所讲的通过计划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是对那种社会的一种合乎逻辑的科学预见。
而当时的苏联和当时的我国,要么处于工业不发达的社会,要么基本上处于农业社会,都不具备马克思所说的可以完全自觉地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条件。
然而,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作一点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无论苏联还是我国,当初所以选择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单纯是因为马克思有这个思想,而主要是客观需要和客观条件互动的结果。
苏联和我国在革命胜利后,面对自身经济落后的局面和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都把资金、技术密集的重工业作为自己优先发展的产业,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奠定物质基础。
然而,苏联和我国,尤其我国,当时缺少的恰恰是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发展重工业所必须的资源。
面对这种情况,加上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如果还是采取革命胜利以前的社会所采取的那种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办法,要想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工业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国家的统一计划来配置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共32张PPT)

战争导致农奴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 益尖锐,反抗运动风起云涌,农奴暴动频繁。 1858-1860年爆发的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
地主在毒打农奴
生活条件恶劣的农奴
面对危机,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自上而下)
1、法令规定,农奴获 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 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16
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
• 农奴没有人身 自由——
缺乏劳动积极性, 缺少自由劳动力;
• 农奴生活水平 低下——
市场难以扩大;
• 农奴时常发动 起义——
影响资本主义 发展的要素:
社会动荡不安; 缺少稳定的社会环境
资本、市场、自由劳动 力、生产资料……
生活贫苦的俄罗斯农民
交不起房租
生活环境恶劣
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促 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道路。保留大量 封建残余。
俄国改革的小结
1、背景: (1)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农奴制盛行;
2、过程: (1)彼得一世改革; (2)1861年农奴制改革; 3、影响:
第一次使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第二 次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农奴以高于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这说明了什么? ↑资料2中农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农奴以高出市场价的钱购买土地,说明了改革很不彻底,农 奴制改革也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的掠夺。最好的土地为 贵族所占有,农民赎得土地所付的赎金则高出市场价两三陪。当 农民真正解放后,实际上已经一贫如洗了。所以说1861年改革保 存了大量封建残余。 (2)资料2反映了改革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成为自由人,社 会地位提高。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 金和市场,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件(32张)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习近平对中国外交思想的阐述,考查中 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
解题指导:题干材料几乎涉及了世界主要大国或者大国集团。 题干材料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努力发展与世界主要大国或大 国集团的双边关系,力求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 项正确。
答案:A
课堂小结
(2)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实力(或国际地位);国际环 境。
论从史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 型国际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应该成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
史料实证 材料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 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 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 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 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 势不可逆转。
(6)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 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典型例题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积极同 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 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共31张ppt)

【答案】D
A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至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 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趋势:1900年后国际贸易不断下降;1938年后国际贸易回升 并迅速增长。 下降原因: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下降;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殖民争夺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提高关税引发贸易战。
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工业化。经济结构 不合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瓜分世界的争斗,引发一战
到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 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 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
3. 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下列关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 ②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 前提条件
③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④大力发展市 场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 主义的弊端。
原因: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弊端:பைடு நூலகம்碍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 阻碍世界贸易的增长;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增长原因: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上升;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共32张PPT)

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
3、一些爱国工商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 业救国”的呼声。
爱国精神
爱国火花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一组火花 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种精 神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支柱。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面粉业
外国资本控制了全 国机器采矿的75%,日本 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 产能力的94%。至于机器 制造业,国内几乎是空 白,机器设备完全依赖 从国外进口。
重工业基础薄弱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3、局限性:
(1)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2)发展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不可 能独立发展。 (4)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 带大捆大捆的钱前 往抢购日用品……
1945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3、陷入绝境(1945-1949)
(1)原因: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 (2)表现:
A.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主要原 因是 A.清政府的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C.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阻碍 D.帝国主义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4、费正清教授曾经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下列理由中不能 正确解释这一观点的是 A.因为中国社会环境未改变 B.因为中国封建主义的阻力依然存在 C.因为帝国主义的破坏仍然未停止 D.因为它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

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坚持市场化改革
优化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表明,市场 化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当前 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企 业的自主性和创新活力。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 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 创新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 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 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人才培 养,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 力。
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影响了经济效率。
04
经济困难与调整
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经济困难
农业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口增长 的需求。
工业结构不合理
重工业发展过快,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导致 经济比例失调。
物资匮乏
3
农业集体化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03
重工业优先发展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背景
建国切需求。
国内经济基础薄弱,需要重工业的发展来推动工 业化进程,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借鉴苏联经验,认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经济 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02
随后,在农村地区组织农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形成集体劳动、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
国家对农业合作社给予了资金、技术和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以
03
促进其发展。
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1
农业集体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 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农业集体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 的收入。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政府主导
文化部将32项体制改革措施纳入下半年工作重点

文化部将32项体制改革措施纳入下半年工作重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文化部出台下半年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把贯彻落实九部门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等32项措施纳入下半年工作重点。
据了解,方案包括文化事业与产业工作共32项措施,其中包括实施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培育优秀民族原创动漫创意品牌,规范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修订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
措施里提到了要加大文化创业、创意人才和成长型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好文化志愿者基层年服务工作。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系统着重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并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其中,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方面。
但是文化体制改革也面临一些困难,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主体不明确,综合执法机构建设不完善,多头执法、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
对此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
蔡武:有的单位虽然转企了,但还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对行政部门、行政资源依然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对市场经济的熟悉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强,新体制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红利没有完全释放,还存在对外文化交流贸易能力不强,文化科技融合水平较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必须通过改革来革除,用改革来推动发展,破解难题。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文化部出臺下半年文化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實施方案,把貫徹落實九部門關於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國傢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等32項措施納入下半年工作重點。
據瞭解,方案包括文化事業與產業工作共32項措施,其中包括實施國傢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培育優秀民族原創動漫創意品牌,規范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修訂基地評選命名管理辦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意义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 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 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 宣言书。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0. 关于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 A )
A.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 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 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 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 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土地改革
1953—1956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小结
课堂训练
1.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 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
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C )
A.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3.下图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标志性建筑,下列题词
最恰当的是( B)
A.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C.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代表 D.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
4.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其中
1980—199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进行集体劳动 C.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没有发生自然灾害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 的。——三方都获利
思维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 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底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197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 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铭刻历史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 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 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形 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时间
政策
1950—1952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 业的活力
一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2.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 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 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C)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8.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D)
9.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 “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这主要与 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D ) A. 加强民主建设 B. 农村经济改革 C. 建立经济特区 D. 国有企业改革
6.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 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
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C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7.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 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 2001年。”其中,1992年出现创业高潮的原因之一是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决定》,要求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八年 级历史下册
第八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过程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2)结果: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 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化大革命”期间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 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二、材料解析题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地区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 展先后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3)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
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才 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言之有理即可)
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 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 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
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D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