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后中小影剧院如何走出困境

合集下载

我国儿童影视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儿童影视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童影视发展现状及对策2019-10-28摘要:影视艺术作为“第七艺术”①在今⽇社会⾥⾯早已不可或缺,它较传统平⾯媒体在声画⼀体和形象真实上拥有了更⼤优势,内容的通俗化适应了⼤众⼼理的⽂化需求,技术⽅⾯的⾰新极⼤提升了艺术品质。

⼉童影视因迎合了少年⼉童对图⽚、声⾳、影像的偏好,已然成为了对少年⼉童影响最为⼴泛的传播媒介。

本⽂通过分析国产⼉童影视发展现状,对⽐外国⼉童影视,从⽽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童影视;低幼化;寓教于乐;迪斯尼模式;软实⼒中图分类号:J90-05 ⽂献标识码:A ⽂章编号:2095-4115(2014)09-50-2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收⼊217.69亿元,其中国产影⽚票房收⼊127.67亿元,进⼝影⽚票房收⼊90.02亿元。

截⽌到2014年9⽉1⽇,全国电影票房轻松突破200亿⼤关,⽐去年整整提前了98天,⽤274天完成了去年耗时365天才完成的纪录,票房平均增速是去年的1.33倍。

②保守估计,⼉童⽚(包括动画⽚)能占到今年国内票房总量20%以上,⽽在2012年全国票房171.73亿的情况下,动画⽚票房总量仅13.5亿,市场份额还不⾜8%。

不到两年的时间,国产⼉童影视飞速发展,众多国产影⽚闪耀荧屏,带来了⼀轮轮的观影热潮。

但是在⼀系列傲⼈的成绩背后,我们还应看到国产⼉童影视与国外的巨⼤差距,国产⼉童影⽚的质量和⽔平依旧有很⼤的提升空间,切不可被成绩⿇痹了双眼。

⼀、国产⼉童影视群体定位“低幼”化在影视领域,定位好正确⼜适合的群体对象就意味着成功了⼀半。

只有确定好了相应的群体对象,影⽚制作⽅才能有的放⽮,制作⽅向才不会偏离,最终的制作效果才能有相应的保证。

另外,定位范围的⼤⼩也会直接影响到影⽚的票房成绩。

⽬前,国产⼉童题材的影⽚主打未成年群体,具体⽽⾔是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童,但是在实际执⾏过程中,年龄群体被进⼀步降低⾄12岁甚⾄更低。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的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的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的发展问题研究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是西安市一所专门为儿童提供文化艺术教育的剧院。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壮大,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也面临转企改制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从管理模式、艺术创作、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在转企改制后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剧院发展的需求。

转企改制后的剧院应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实行职能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实现艺术剧院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需要加强艺术创作的力度。

艺术是剧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剧院应该加大对艺术创作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优化编剧、导演、演员等人才队伍的结构,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艺术创作的投入,提高剧目的质量和水平,推出更多受到儿童欢迎和认可的作品。

通过艺术的创新和提高,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第三,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需要加强市场开发。

剧院的经营和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经济保障。

因此,剧院应该加强市场开发,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

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剧目内容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如原创儿童剧、经典儿童剧的演出等;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文化艺术机构进行联动合作,共同举办儿童文化艺术活动,扩大剧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剧院也应该积极开拓其他收入渠道,如剧院附属品的销售、场馆租赁等,增加剧院的经济收益。

最后,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一家文化艺术机构,剧院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与学校、社区、家庭等各个环节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儿童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可以与学校合作进行儿童剧的巡回演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艺术体验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可以与家庭合作开展亲子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家庭对儿童艺术的重视程度。

开拓与发展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设想

开拓与发展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设想

开拓与发展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设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享受的要求愈来愈强烈,特别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电影在全国中小城市有很大的市场终端。

能否敏锐地捕捉到中小城市电影市场发展的商机,是对永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严峻的考验。

一、 发展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客观需求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目前中小城市的电影举步维艰,单厅电影院的模式、破旧落后的设施,绝大多数已被群众唾弃,人民群众观看电影、享受文化生活在不少中小城市已成为奢望。

特别是一些追求时尚的青年影迷为了观看新片、大片,不惜精力、财力,驾车或乘车去省城或大城市一睹为快。

二、 发展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契机中小城市的经济腾飞发展,也迫切需要有现代化的影城与之相适应。

尤其是火热的房地产开发带动了配套综合商场(销品茂)的建成,不少开发商及商家为提高商场知名度增加人气,吸引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国内品牌商家加盟,也希望有一座影城入驻商场。

电影院业态对于商业地产的项目(销品茂)的功能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电影院除了可以提高所在商业项目的人气、增加客流的滞留时间和项目的时尚周期外,对人流的导向性、顾客消费的引导性、顾客心理都有很好的细节作用,同时影院与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配套。

三、 新造影城的基本要求新造的电影院不是中小城市那种传统的独立的大礼堂或影剧场,而是设置在购物中心(销品茂)内的现代化时尚的多厅影院,它将人们购物、餐饮、娱乐、交际、休闲、约会、体验、心情释放等结合起来,使人们到影院看电影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成为一种全新的电影生活方式,使电影院成为这种全新的电影生活文化空间。

根据这一理念,我们选择中小城市发展电影市场要遵循以地级市为首选,以经济发达的地级市为重点,以县级市为备选的原则。

地级市的中等城市、城镇人口应在40—50万之间,县级市城镇人口应在20—30万之间,这些中小城市的市民生活水平在地域范围内必须到达小康以上,且有一定的消费欲和消费能力。

戏曲市场发展瓶颈及措施

戏曲市场发展瓶颈及措施

戏曲市场发展瓶颈及措施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剧团体制和运营机制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当前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文化部、于2022年7月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在同年9月下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列为首要目标,剧团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实施。

目前剧团的体制改革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以集团化的方式整合现有的表演团体,将它们组合成大型的演艺集团;另一种是通过“文企联姻”模式由股份制的民营企业接收;再有就是剧团直接转企改制。

剧团改制重建后直接面向市场,靠市场演出谋求生存发展。

不少剧团改制后纷纷建立了新的艺术产品生产、营销机制,多渠道融资筹资,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然剧团的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对每一个剧团来说是机遇也是考验。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戏曲与戏曲剧种发展的市场之路终究是一条必由之路。

作为文化产品,戏曲离不开所属时代的经济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剧团只有通过市场化的体制改革,逐步成为有市场竞争能力、能创造效益的市场主体,才有可能重新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

“虽然艺术传承的任务很重,但是相当一部分戏曲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向市场,这既有赖于政府支持,也要发挥戏曲从业者自身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市场空间,发挥戏曲的商品活力。

”[4]一直以来很多剧团总是躲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浅吟低唱,离开大众,离开社会主流生活,决不可能有出路,更不会有活路。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剧团体制和运营机制不仅是为生存、找观众,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按艺术规律行事。

二、市场导向下戏剧内容的主动变革戏曲作为一门艺术,从其产生和发展来看,从来都是市场化的产物,是一种具有一定商品属性的艺术产品。

艺术的商品属性决定它要生存发展就要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顺应观众的审美需求。

因此,对戏曲演出来说,在走向市场之后重要的是要有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观念的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

浅析“院线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浅析“院线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浅析“院线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谷昊朱玲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电影改革从流通体制、发行环节入手,打破了40余年形成的统购统销的全国计划生产和发行模式,从中影公司独家发行国产片变为各电影制片厂都拥有发行权。

2001年底,为彻底改变电影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鼓励发行放映重组,组建电影院线,打破市场垄断与分割,推进了跨省经营业务,以院线制为核心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机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一“院线改革”的原因促使“院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发行放映体系存在着严重弊端。

传统电影产业结构的发行环节,是一种典型的垂直结构,类似于“金字塔”。

一部影片的流通程序是:从制片方到发行公司到市发行公司(有些甚至会到县发行公司)最后到影院。

影片发行层次过多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回收不畅。

另一方面,传统电影结构的发行呈现“条块状”特征,发行工作分省而治,影院在选择放映影片时不具备独立性和自主性。

“金字塔”型,“条块状”的传统发行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有效的覆盖了全国市场,并有序的使影片到达各个影院。

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对中国电影产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是制片和放映环节收入分成低。

一部进口分帐影片的票房收入要经过如下分配:电影院约分到37%,中影公司46%,省公司10%,市电影公司7%,一碗汤4个人分着喝,谁都空着半个肚子。

由于各省进行地域垄断,影片分帐发行难以实现,于是就有了影片《孔繁森》在某省上映时票房过百万,而制片厂只拿到2万元发行权费这样的“怪事”。

此外,一些影片进不了某些省份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发行放映环节的拥堵也严重影响了国产影片的生产。

发行环节过多且并没有增值作用导致制片厂收入比例过低,发行放映环节长期拖欠片款,使拍片资金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影视行业如何突围

影视行业如何突围

影视行业如何突围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民商》 2021年第7期疫情影响下,影视行业受互联网的冲击更为明显。

后疫情时代,企业可以线上宣传、运用小程序、快手、抖音宣传等形式,增强受众对于影片上映信息、上映时间、上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进而也可以快速地吸引受众以及一批粉丝文/鲁小艳新冠疫情使影视行业和企业遭遇巨大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影院,收入锐减,票房严重亏损。

加上房屋租金、贷款利息、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突破发展困境,寻找合适经营对策,成为当前企业要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行业困境(一)资金短缺2020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总票房与上一年相比下降88%,也使很多规模较大的影院和企业票房收入同比不断下降,预计2020年全年企业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这些数据也给后疫情时代影视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资金危机和困惑。

一些企业在疫情时期的人力成本、房屋租金、贷款利息等支出也是不能避免的,这些资金的支出也给部分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影院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较大的危机。

通过调查得知,47%的影院呈现出现金流告急、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影院和企业还面临停业的风险,这些入不敷出的经营状况又再一次增加影院和企业的经济压力。

(二)新片不足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的拍戏和制作时间延长,新片供应严重不足。

电影生产延期,加上受到全球化产业链的整体负面影响,国内外影片生产制作环节出现断档,还有一部分的影视制片公司、剧组、演员暂停影视剧拍摄。

在北美地区《黑客帝国4》《神奇动物在哪里3》等企业的电影原定拍摄计划中断,又进一步延长电影拍摄周期,从而出现未来影院放映内容供不应求的问题。

(三)观影信心恢复期长在有关部门发布的观众观影想法报告显示,40%的受访人员需要在没有输入型病例、国内疫情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才愿意进入电影院。

同时,50%的影院受疫情影响较重,进而需要半年以上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影院播放状态,在此期间也需要观众有一段的心理适应时间,这样才能逐渐回归影院。

文化娱乐行业的发展路径与困境

文化娱乐行业的发展路径与困境

文化娱乐行业的发展路径与困境一、文化娱乐行业的发展路径1.1 产业化与市场化的推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娱乐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以产业化和市场化为主导的行业。

文化艺术产品不再仅仅是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它们被赋予了商业价值。

这一变革带动了整个行业向着更加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链完善方向发展。

产业化使得文化娱乐行业进入了现代工业时代。

各类文化机构涌现出来,包括剧院、博物馆、电影院等,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表演和展览体验。

同时,市场也在逐渐成熟,人们对于文化娱乐产品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

1.2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应用,文化娱乐行业也迎来了数字时代的转变。

数字技术为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

首先,数字技术催生出了互联网上一系列新型文艺形式,如在线音乐、网络电影等。

这些形式突破了传统娱乐形态的限制,更具便捷性和互动性,促进了文化娱乐行业与观众之间的联系。

其次,数字技术也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方式。

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他们可以将观众置身于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中,增加了娱乐体验的沉浸感。

1.3 文化融合与国际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丰富了文化娱乐行业。

国际交流推动了各地经典艺术形式、文化遗产等跨国传播。

例如中国京剧、印度宝莱坞电影等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并成为人们对不同文化认知的窗口。

二、文化娱乐行业面临的困境2.1 乡村文化资源匮乏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失,许多地方民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文化资源日渐减少。

这给文化娱乐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缺乏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会使得企业难以突出自身特色。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需要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工作,以提供更多多样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2.2 娱乐内容同质化问题当前的文化娱乐市场中存在大量同质化的问题。

无论是音乐、电影还是综艺节目,许多作品往往呈现出雷同性和模式化,缺少创新和独特性。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意见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意见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意见一、影视行业发展困境的现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影视行业正面临着许多发展困境。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版权保护的难题、创作内容的质量问题以及盗版侵权的威胁。

这些问题妨碍了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 市场竞争的激烈化随着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到影视行业中,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原有的电影院线逐渐面临来自互联网视频平台和自媒体的竞争,观众的选择面越来越广泛,甚至不再仅限于电影院这一传统观影场所。

这种激烈的竞争使得电影公司和制片方面临更大的压力,必须不断创新和提高内容质量才能留住观众。

2. 版权保护的难题影视作品的版权保护一直是影视行业的重要问题,未经授权的盗版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创作品的利益。

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但仍然难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往往能够绕过授权机制,将盗版资源迅速传播,给影视行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3. 创作内容的质量问题影视作品的创作内容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评价,高质量的作品能够吸引观众,提高票房和口碑。

然而,目前影视行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质量不佳的作品。

一些商业片追求快速商业回报而忽视了精良制作和剧本的有深度,而一些艺术片则因缺乏商业元素而无法吸引大众观众。

这种情况导致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失望和反感。

4. 盗版侵权的威胁盗版侵权不仅对原创作品的利益构成了威胁,对电影院线和视频平台也造成了巨大冲击。

盗版资源的泛滥使得观众可以免费观看影片,导致电影院线的票房收入受到严重冲击。

另外,盗版行为还会导致版权方面的法律纠纷,对影视行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二、解决影视行业发展困境的意见为了解决影视行业面临的诸多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提出的解决意见:1. 加强版权保护力度为了解决盗版侵权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改制后中小影剧院如何走出困境

改制后中小影剧院如何走出困境

改制后中小影剧院如何走出困境“中小影剧院”主要指上世纪具有二十年以上历史,功能单一、设施陈旧、人员老化但又拥有处于城市繁华地带地理优势的一批影剧院。

主要是区别于近些年城市中新矗立的投资巨大、座位数量多、设备精良的现代大型影院或剧院。

对于中小影剧院群体,上述仅是一种形式变化,文化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根本变化在于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事业制”变身为“企业制”,资产由省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体制上影剧院成为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机制上逐渐转变为商企机构运营模式。

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中小影剧院能够以一种新视角来审视自身资源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逐步跳开旧有思维桎梏,越加重视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的重要作用。

一、中小影剧院的现状:1.竞争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多处于城市繁华商业地带;一定意义上被市民认为并且充任着城市的文化设施标志,肩负着文化宣传阵地的使命;②多年持续经营所积累的行业资源优势(无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持续经营形成较好的信息网络、供应网络,保持着与行业中其它单位和主管部门良好的关系);③熟知当地文化消费市场特征,保有一部分基本消费群体。

2.竞争劣势。

①经营机制乏动力;②资金短缺;③人力资源缺乏,导致管理服务水平不高;④场馆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急需补充更新。

3.外部社会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

①随着城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但文化娱乐方式多元化又分流了大部分主要目标消费群体;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中心逐渐迁移,交通便捷程度提高,中小影剧院原有的地理位置优势正逐步丧失;③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注重时间效率,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更为消费者青睐,中小影剧院消费方式的单一不利于人群的聚集。

4.市场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

①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近几年来,影片、演出剧目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未来时期影剧院将有产品可“做”;②近几年,城市斥投资兴建会堂、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一方面,替代中小影剧院成为文化宣传主阵地和文化标志建筑;另一方面,直接成为商业演出、电影放映的强势竞争者;③众多电影院线公司在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建造了多银幕的高标准影院,银幕多、视听效果好、供片渠道通畅,直接竞争中小影剧院的电影观众。

娱乐业的困境与创新方案

娱乐业的困境与创新方案

娱乐业的困境与创新方案一、引言娱乐业在近年来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传统娱乐形式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市场份额不断被微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侵占。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疫情也给娱乐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娱乐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创新方案,以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二、传统娱乐形式的困境1. 观众流失: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转向在线平台获取娱乐内容,导致传统音乐会、电影院等实体场所观众逐渐减少。

2. 广告收入下滑:传统媒体广告收入骤减是困扰电视台和报纸等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归因于广告商转向线上渠道投放广告。

3. 内容同质化:迎合市场需求,很多节目或作品风格雷同,使得观众对娱乐内容越发审美疲劳,追求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增加。

三、应对困境的创新方案1. 融合线上线下:传统娱乐业可以通过与在线平台合作,将线下演出等实体活动直播在线上,吸引更多观众同时参与。

利用互联网模式拓宽观众群体,提升用户粘性。

2. 创造多元化内容:为了改变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娱乐公司可以积极尝试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节目或作品。

借鉴外国成功案例,在制作上注重创意和独特性,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

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音乐产业为例,为鼓励原创作品的创作和保护,政府可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并完善版权保护机制。

这样一来,才能推动音乐行业良性发展并激发更多优秀人才的创作热情。

4. 多元商业模式:娱乐公司可以开拓派生产品市场,通过衍生品销售、授权等方式提高收入。

同时,建立与各种企业的合作关系,推出跨界合作、联名产品等形式,增加反哺效应。

四、创新案例分析1. 数字音乐平台:数字音乐平台如Spotify和Apple Music已成为许多人获取音乐的首选途径。

这些平台通过结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和智能算法,为听众提供定制化的音乐推荐服务。

2. 互动体验活动:某些演唱会或颁奖典礼开放线上直播,并在观众之间搭建互动平台,在虚拟世界中共同分享艺术欣赏。

文化娱乐产业的困难与整改对策

文化娱乐产业的困难与整改对策

文化娱乐产业的困难与整改对策一、产业困难面临的挑战近年来,文化娱乐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该行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版权侵权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盗版现象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导致艺人的收入大幅降低,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其次,市场监管不力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当前,一些文化娱乐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在产品质量和内容审查方面存在缺失,这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低俗、劣质的作品。

此外,鲜有优秀原创作品投资和推广渠道有限也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二、优化版权管理以保护艺人权益由于盗版现象猖獗,很多艺人的利益遭受了损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版权管理,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建立一个统一平台来管理版权信息,并加强合作,与互联网平台共同打击盗版行为。

此外,需要增加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警示他人。

同时,艺人们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合理授权和合同签订来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三、改进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为了遏制低俗、劣质作品泛滥的问题,我们需要改进市场监管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文化娱乐企业的准入条件和审核制度,建立起严格的门槛,只有符合标准的企业才能进入市场。

其次,建立一个完善的内容审查机制,过滤掉不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作品。

还可以鼓励优秀原创作品的投资与推广,在电影院线、电视台等渠道给予一定数量的素材指标和放映时段。

四、拓展资金渠道促进产业发展文化娱乐产业需要大量投资来支持其发展。

当前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型企业而言更为突出。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投资方进入该行业,并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贷款支持,以降低投资门槛。

此外,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出适合文化娱乐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五、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要推动文化娱乐产业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我们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建立相关专业学院和培训中心,为该行业输送优秀人才。

浅析剧团经营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剧团经营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剧团经营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季新华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5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进步带动了剧团经营模式的发展,现代剧团经营管理下的剧团實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剧团要想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剧团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在剧团的发展中,剧团的经营管理似乎并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剧团的经营管理,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重视文化产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位需要戏剧,不可否认,剧团表演专业在过去的努力下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成绩,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不能忽视剧团经营管理许多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剧团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一系列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对于剧团来说,要加大创新力度,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剧团现有的各种管理制度来看,很难满足现代剧团发展的需要。

为此,剧团需要正确认识自身发展的现状,结合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做出合理的规划。

合同制定和管理在每个剧团的发展过程中,合同的制定和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保护剧团自身的利益,也可以保证剧团未来的发展和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根据这种需求,我们可以知道,合同管理主要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为了保护合同各方的利益,利用合同条款对合同各方的行为进行约束的一种条款。

因此,剧团应明确经营要点,强调剧团经营的重点。

只有明确经营的重点,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剧团要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实施相对科学的经营管理,这就要求剧团做好总体统计工作,对相关数据实施相对完善的统计,通过数据统计间接反映剧团的基本业绩,并对剧团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缺陷进行较为全面的反思。

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才能对剧团管理者的决策起到不可避免的指导作用。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策略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策略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策略一、影视行业发展困境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影视行业成为一个充满商机和竞争的领域。

然而,影视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电视剧、电影等多种类型的作品涌现出来,观众的选择范围大幅扩大。

这导致了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优秀作品被埋没甚至无法获得良好的评价和收益。

同时,各类网络平台也开始涌现出海量内容供应商,给传统电影院的票房带来了冲击。

其次,制作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有许多高水平制作的优秀作品问世,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然有很多低质量、雷同、缺乏创新和深度思考的作品泛滥市场。

这些低质量作品不仅浪费资源和金钱,还危害观众体验,并且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

再次,审查和监管不完善。

政府对于影视行业的管理和监管在某些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规范性。

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法规,容易导致低俗作品、黄色内容、侵权问题等滥竽充数、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

二、解决影视行业发展困境的策略为了解决影视行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以下是几项可行的策略:1.提高作品质量。

加强文化创意力量,提升编剧、导演等核心创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鼓励更多优秀原创作品问世。

同时,加大对于中小型制作公司以及新锐导演和演员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敢于突破传统模式和思维方式。

2.加强产业合作与联动。

各个环节之间应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协同机制。

制片方、导演、编剧等从事影视创作的各类专业人士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合力;同时,与相关的投资方、营销策划团队紧密合作,形成一个互补的合作生态圈。

3.完善行业自律和监管机制。

影视行业需要建立更为严格的评审和准入机制,加强对于剧本、拍摄、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审查力度以提升整体质量。

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以进行规范管理,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更为精确的内容监测与审核。

4.促进观众文化素质提高。

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观众接受优质内容的能力,例如推动教育系统中影视文化课程的普及,鼓励家长主动引导孩子选择有教育意义且具有艺术性价值的影视作品,提高观众对于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

演出市场:如何走出阵痛期

演出市场:如何走出阵痛期
那些曾依靠政府、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存活的演出公司如今过上了苦日子,这其中不乏多个“中”字头演出团体及大型交响乐团。以往每年仅政府活动性质的演出就有20多场的北京管乐交响乐团在这场风波中也难以独善其身。北京管乐交响乐团负责人周勇告诉记者,该乐团往年政府性质的演出占其所有演出的30%左右,而且利润很高,如今却不得不“断臂求存”接商演,且演出利润很低。
许多大型国营演出公司和剧团正在苦苦思考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寒冬,而多年前就已经完全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却早有了厚厚的棉衣,在一片下跌声中反倒逆势增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整个行业要健康良性发展,文化企业不能一直靠政府养活。”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公司总裁刘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并不依靠政府资源的开心麻花,一直以销售散票为主,演出市场化程度很高。禁令的出台不仅没有对其造成冲击,反而让他们更加如鱼得水。“前年演出大概是400多场,去年增加到了700多场,收入达到1亿多元。”刘洪涛说。
“对于那些原本有政府支持的国营集团而言,走市场化道路的确很坎坷。但国营演出公司在存量人才和固定资产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把这些优势用好,转化为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有利条件。” 魏鹏举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分析,禁令之所以对一些企业冲击很大,主要在于其之前的市场定位不正确,有些国营演出公司的节目没有从满足更广大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设计。“现在消费者出现了代际转换,观众不再只是原来的‘50后’‘60后’群体,新一代的‘80后’‘90后’已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这意味着节目要适应更多新的观看需求。”他同时表示,演出市场也要主动培养观众的消费习惯,打造更多固定的受众群体。
开心麻花、嘻哈包袱铺等“草根”民营企业,对市场的嗅觉很灵敏,机制更加灵活,节目也很容易受到观众的欢迎。李大士表示,禁令的出台的确让很多靠政府过活的演出经纪公司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稻草”,大量这类的演出公司也纷纷倒闭,而另一些偏重市场运作的演出公司则普遍运营良好,这样的调整对市场来说是件好事。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案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案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案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交流的加强,影视行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输出方式。

然而,在快速发展背后,该行业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影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实可行方案。

一、盗版与侵权问题在数字化时代,盗版和侵权问题成为了摆在影视行业前面最大的挑战之一。

尽管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支持,但仍然有大量盗版作品在互联网上非法传播,并导致巨额损失。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解决:1.加强合作:各国间应加强合作打击盗版活动,并建立更完善有效的跨国协议机制。

2.创新技术手段:通过数字水印等新兴技术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来保护内容产权,并追踪侵权来源。

3.教育宣传:加大公众对于娱乐消费道德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

二、内容同质化和缺乏创新当今影视市场竞争激烈,片子之间的差异性变得越来越小。

观众面对大量相似剧情和角色塑造的作品时,容易感到审美疲劳。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采用以下措施:1. 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对编剧、导演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投入,在行业内形成良好氛围。

2. 提供多元化题材:推动拍摄不同类型(如文艺、科幻、音乐等)电影及多样性剧集,丰富观众选择。

3. 引入国际合作:与海外制片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项目,并将其引进中国市场。

三、票房回报率不稳定近年来,由于大规模投资和营销费用上涨等原因,许多影片并没有达到预期票房收益。

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群体以及市场需求,量身定制精准的宣传和营销策略。

2. 增加多元化收入渠道:除了电影票房收入外,可以借助周边衍生品、广告代言等方式增加影片的回报率。

3. 完善票务管理系统:建立更高效智能的在线购票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提高购票体验以及市场运作效率。

四、行业监管不健全影视行业发展久其复杂且庞大,在政策与监管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破解现代化剧场管理运营的生存困境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破解现代化剧场管理运营的生存困境

中国文化报/2010年/9月/27日/第004版深度报道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破解现代化剧场管理运营的生存困境本报记者徐涟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递增和各地文化建设意识的加强,投资过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大剧院、博物馆的建设成为各地打造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文化地标,为中国艺术市场特别是高雅艺术市场的繁荣提供了舞台,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城市文化形象。

然而,与硬件建设严重不匹配的是“软件”。

除了少数几家剧院,许多剧院没有自身定位、缺乏艺术特色、没有节目来源,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只能闲置,寄望高额场租维持生存的办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也使演出团体怨声载道。

一些外表光鲜的剧院成为各地政府财政投入的“无底洞”,惨淡的演出状况也很难谈得上有多大的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悖离了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国有剧院的本意。

在此背景下,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成功管理和运营值得审视。

作为国内第一家尝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国家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以“国际化的运作模式、专业化的管理标准、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至今已有中国和世界80多个国家的表演团体和艺术家累计在此举办各类演出2300余场,观众260余万人次,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也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剧院,被首届莫斯科音乐论坛、英国ABO大会(英国交响乐协会全国大会)等邀请作为中国剧院的唯一代表前往演讲。

总结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成功经验,不仅对于应对和消解当下剧院建设与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具有借鉴作用,也对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金秋的上海美奂美轮。

9月9日晚,伦敦交响乐团在克里斯蒂安·雅尔维的带领下,让上海观众一睹世界顶级乐团的精彩艺术表演,也拉开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简称“东艺”)2010/2011演出季的序幕——包括三支位列“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演出团体在内,40余支中外名团、2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参与,奉献90余台剧目120多场演出、跨越10个半月……作为中国剧场第一个与世界接轨的跨年度演出季,这已是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季从2006年7月首次公布并启动以来的第五度盛装登场。

区域消费、市场下沉与在地生产——中小规模院线及其下属影院的产业困局及应对策略

区域消费、市场下沉与在地生产——中小规模院线及其下属影院的产业困局及应对策略

作者: 颜彬[1,2]
作者机构: [1]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天津300387;[2]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100024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3-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2期
主题词: 中小规模院线;下属影院;产业困局;应对策略
摘要:院线制改革加速了现代影院的建设,截至2020年底,影院总数近12000家,银幕总数七万多块,电影院建设也从地级市纷纷下沉至更下一层区域.然而,中小规模电影院线的建设始终受到产业历史、区域经济、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缺乏产业后劲.本文通过梳理中小规模院线及其下属影院的当前处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锚定它们在产业属性、产权模式、业态创新、地方实践等各个层面的现有困局,进而探寻出中小规模院线及其下属影院的破局之路.。

演出行业的自救与破局

演出行业的自救与破局

演出行业的自救与破局作者:周哲浩来源:《财富生活·上半月》2022年第05期提及疫情对文艺以及线下演出的重创,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院线票房的惨淡和各类音乐节的取消。

在“清明档”,电影票房回到了10年前的水准。

当人们感慨已经很久没有去线下看演出的时候,另一边的演出从业者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

在疫情的冲击下,演出从业者如何自救?对观众而言,看演出是丰富业余生活的选择;对从业者,演出却是饭碗生计的刚需。

从2022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期间,演出取消或延期的场次超过4000场,3月下旬约80%的项目停演或延期。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测算,至3月底全国取消或延期的场次约9000场,占一季度专业剧场、新空间演出总场次的30%。

能占据媒体版面的停摆报道,大多是人们关注度高的领域,比如音乐节和话剧。

2020年第一波疫情的时候,摩登天空的创始人沈黎晖就在采访中表示,公司不仅收入断崖式下滑,还得承担已经立项筹备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

一些细分的领域和行业很容易被忽略,比如传统戏曲。

但疫情对戏曲从业者造成的冲击可能更为严重,因为这本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缺乏资源。

某种程度上,从业者更孤立无援一些。

来自宁波象山县一个民营越剧团的小生演员陈誉,2020年只演了20多场戏,作为对比,平时剧团一年可以有200多场演出,那一年她的年收入不足5万,剧团也解散了。

如何突破困局,成了演出行业面临的共同的难题。

在文艺领域,停摆并不算罕见,但疫情导致的停摆与以往相比有着三个显著的不同。

首先,它的不确定性更大。

由于疫情存在突发的情况,演出的取消往往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前一天还在售票,第二天就出现退款通知的情况并不罕见。

作为对比,好莱坞编剧工会历史上多次因为劳资问题停摆,但它的进程相对明晰。

比如罢工的开始,以上一份合约到期为起点,而随着谈判的进行,新合约签订的时间也会逐渐明确。

疫情带来的停摆,开始和结束都是未知的,这也让从业者制定计划更加困难。

中小院线之困

中小院线之困

院线制五周年专题:中小院线之“困”五年来,当院线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差距越来越大时,很多小院线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他们究竟是在卧薪尝胆?还是在偏安一隅?他们是苦于无力改变?还是在某些庇护下安于现状?但不管怎么样,中国院线制乃至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那些大院线的票房数字累加,更多还是在于诸如河北中联、西安长安、云南荣滇、浙江星光等那些年票房不足2000万的小院线如何突破,他们未来的发展态势才是中国电影市场真正应该研究的问题。

对全国很多中小院线来说,目前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种:一,因为地方保护的原因,市场尚未开放,它们得以偏安一隅;二,支撑院线的不是股份制公司,还是老国企作风,没有原动力,难有创新,安于现状;三,区域电影市场不发达,市场没有强劲对手,难以形成有力竞争,院线裹足不前。

前不久,占据石家庄一半票房、河北省30%票房的石家庄影乐宫签约北京万达院线;2006年年底,由北京新影联院线与中影集团联合投资的石家庄中影联电影城正式营业,意味着北京新影联院线也开始把触角伸向近邻河北;2006年12月14日,由湖北省电影公司和百老汇戏院(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700多万元兴建的唐山银兴百老汇影城正式开业,这也是湖北银兴院线的第一家省外影院。

就在这些外来势力逐渐落户河北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作为河北原有的河北中联院线,从院线成立以来,票房一直徘徊在1100——1400万元左右,2006年在全国排在倒数第五的位置,目前共有影院29家,银幕40多块,首轮影院5家。

对于这种落后状况,院线有关负责人很着急,也很无奈,“河北电影市场的现状和河北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活动人口、人均收入、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都是分不开的,在这些方面,河北在全国不占优势。

”确实,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河北石家庄和山西太原的人均收入是排在全国最末尾的,拿全国正在飞涨的房价来说,虽然和北京相隔不远,河北石家庄的房价只有3500多元,还买者寥寥。

电影新政下中小院线发展之思考

电影新政下中小院线发展之思考

2019年第11期81调查研究电影新政下中小院线发展之思考张海晏(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影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电影市场票房增长迅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银幕数量稳居全球第一,国内电影院线由首批成立的30家发展到当前的50家,电影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

但是票房分布极不平衡,整体排名前十的院线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头部效应明显。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中小院线该如何逆势而上避免被并购的危机?笔者通过当前电影市场发展趋势、中小院线发展现状的相关数据,分析制约中小院线发展的主因,提出中小院线发展壮大的经营方向。

关键词:电影市场;中小院线;困境;资源整合;品牌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7X (2019)11.0081-032018年12月11日,国家电影局颁布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银幕总数要达到8万块儿以上;新成立电影院线需拥有控股电影院数量不少于50家或银幕数量不少于300块、控股影院上一年度合计票房收入不低于5亿元;鼓励电影院线公司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院线整合;首次提出,电影院线退出机制,对于长期管理不善、经营乏力的院线公司,实行市场退出。

《意见》的出台,不仅带来了更高的标准、更开放的市场、更残酷的挑战,也让全国电影院线迎来了洗牌潮,中国的电影发展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一、中国电影行业现状(一)电影票房增长率出现下降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609.76亿元,首次突破600亿大关;电影院10233家,突破1万家大关;银幕总数60079块,突破6万块大关。

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银幕数量全球第一,票房收入全球第二的骄人成绩。

然而,2018年电影票房收入较2017年同比增长7.31%, 2019年上半年电影票房收入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幅为-2.7%,降温信号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制后中小影剧院如何走出困境
“中小影剧院”主要指上世纪具有二十年以上历史,功能单一、设施陈旧、人员老化但又拥有处于城市繁华地带地理优势的一批影剧院。

主要是区别于近些年城市中新矗立的投资巨大、座位数量多、设备精良的现代大型影院或剧院。

对于中小影剧院群体,上述仅是一种形式变化,文化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根本变化在于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事业制”变身为“企业制”,资产由省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体制上影剧院成为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机制上逐渐转变为商企机构运营模式。

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中小影剧院能够以一种新视角来审视自身资源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逐步跳开旧有思维桎梏,越加重视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的重要作用。

一、中小影剧院的现状:
1.競争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多处于城市繁华商业地带;一定意义上被市民认为并且充任着城市的文化设施标志,肩负着文化宣传阵地的使命;②多年持续经营所积累的行业资源优势(无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持续经营形成较好的信息网络、供应网络,保持着与行业中其它单位和主管部门良好的关系);③熟知当地文化消费市场特征,保有一部分基本消费群体。

2.竞争劣势。

①经营机制乏动力;②资金短缺;③人力资源缺乏,导致管理服务水平不高;④场馆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急需补充更新。

3.外部社会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

①随着城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但文化娱乐方式多元化又分流了大部分主要目标消费群体;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中心逐渐迁移,交通便捷程度提高,中小影剧院原有的地理位置优势正逐步丧失;③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注重时间效率,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更为消费者青睐,中小影剧院消费方式的单一不利于人群的聚集。

4.市场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

①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近几年来,影片、演出剧目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未来时期影剧院将有产品可“做”;②近几年,城市斥投资兴建会堂、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一方面,替代中小影剧院成为文化宣传主阵地和文化标志建筑;另一方面,直接成为商业演出、电影放映的强势竞争者;③众多电影院线公司在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建造了多银幕的高标准影院,银幕多、视听效果好、供片渠道通畅,直接竞争中小影剧院的电影观众。

可以得出:中小影剧院生存状况堪忧,其优势几无可言,仅可称道的位置优势随着人流减少也在逐步丧失;最大的困扰是机制欠灵活和资金流单一、短缺;从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来看,不利因素占据主导,中小影剧院处于“危困”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影剧院重新定位、创造可持续发展资源并逐步形成自身优势成为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二、中小影剧院功能的重新定位
中小影剧院群体在其主要功能使用中已不具竞争优势,只有重新对其功能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新的业务组合才能实现其永续经营。

如果仅从资产盘活、土地开发角度讲,进行土地、房产的商业性开发是一条能够使目前资金流最为可观的简单途径。

但长远来看,这不合乎社会进步对文化设施需求增长的要求,不利城市的科学、和谐发展;当然,依此途径谋求定位,也不需我等过多献言。

下面我们主要从文化设施功能方面为其梳理定位。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占地等方面均快速增长。

人口的增多随之带来对文化的需求大幅增长,我们缺乏阵地和发布平台,不能为之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品;为满足需求,消费者将转向一般娱乐文化甚或不良文化消费。

所以,保有、开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是一个重要发展机会,可满足需求,可获得公共财政的资金支持,可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中去。

这是中小影剧院群体有别于纯商业文化场馆的机会和优势,也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打造特色文化经营品牌。

中小影剧院常规业务是电影放映和文艺演出,但发展至今,电影放映比不上现代专业化的多银幕影院的效果与灵活,商业演出难以达到大型体育场、文化艺术中心的恢宏气势和声光电效果。

这种竞争态势下,唯有特色经营定位才能创造机会和竞争优势。

竞争者追求专业化演出与放映,我们发展综合性、主题性、独特性演艺娱乐;竞争者追求大规模,我们考虑节约经济;竞争者将目标群体定位于高端,我们定位于中低端,等等。

只要我们努力寻找,总有我们的机会。

当我们将这些机会发展成为常规,积淀下运作经验,凝练出特色,塑造出品牌,我们就实现了特色定位。

三、几点认识
1.中小影剧院走出困境的根本问题是资金流问题。

解决资金流问题有多种途径,但深入考虑,个人认为归根到底是“聚人气”问题。

“人气”旺盛,为更多城市民众提供了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将能获得公共财政的长久支持;“人气”旺盛,吸引了更多的直接消费者来参与和消费文化活动产品,才能实现收入,获得现金流;“人气”旺盛,客流众多,影剧院附属的房产租金才能提升;“人气”旺盛,才能进行“注意力经济”开发。

所以讲,中小影剧院“聚人气”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追求,在“聚人气”过程中可逐步形成其优势资源。

2.关于获得财政支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认识问题。

获得公共财政的支持,一种形式是财政出资改造、更新设施设备,并每个年度拿出部分经费促使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实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越加紧张的今天,这种形式实现难度较大,但可以将其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乡镇文化站专项资金保障相联系进行思考,谋求突破;另一种形式是政府项目购买,诸如会议、主题演出、重大活动宣传等类型,一事一议,多采用招标形式获得资金,这种形式比较经常,
而且中小影剧院比商业文化机构具有先天优势,可重点争取。

另外,影剧院群体经常向政府申请文化服务设施改造资金和运营经费,往往不能如愿;我们可否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影剧院群体如何为城市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梳理清这一问题,就不难获得公共财政的支持。

3.中小影剧院经营拓展问题。

归结之后可以看出,通过经营实现自救、自强是影剧院走出困境的最可控制的途径。

打造特色经营文化品牌,凝聚“人气”,实现良好的资金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引入特色经营项目,创造优势。

特色即是区别于城市中其它同类场馆所经营的,比如“德云社”相声演出、“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演出等特色演出项目,中小影剧院场馆在氛围、座位数方面可能比其他场馆更适合;或经营那些为其他场馆所忽略的群体喜爱的项目,提供中老年观众、蓝领人群等群体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产品;或利用广场空间建立如“嘉年华”、“魔力跳跳城”等主题游乐园形式的特色经营。

诸多形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特色实现了“人无我有”,逐步凝练,建立竞争优势。

⑵深入挖潜,做好常规性经营项目。

在未有重大突破之前,常规性电影放映和文艺演出仍是凝聚人气、实现收入的重要渠道。

在电影放映方面,由于排映轮次较晚,受“先睹为快”观影心理影响,观众、收入锐减,可考虑加入其它院线或采用数字放映等方式改善供片渠道影响;商业演出可通过加入多个场馆联盟获取广泛演艺信息和进行联合运作等方式使业务局面改观。

这些都是综合考虑中小影剧院竞争优劣因素后得出的。

常规经营是为了给城市留下天天“正常营业”印象,不断“人气”。

⑶以场馆为依托,开展项目合作。

场租收入是场馆总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

常规运营中为了规避风险,采取简单收取场租方式。

个人认为,很不可取,应逐步将场租收入转变为文化项目合作收入。

一方面,机制欠灵活、员工能力素质低可通过外来的项目合作实现机制的突破和员工队伍的锻炼提升;另一方面,长远来看,合作的收入总是远远高于场租收入的。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合作经营有利于场馆自身品牌的建立和形象的维护,租场馆的不会考虑这些,而观众总认为是场馆在经营文化项目,如果出现问题场馆总会受到影响,不利于长期发展。

⑷重视注意力经济开发。

简单意义上的注意力经济可看作眼球经济,指有效的广告信息发布而言。

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区域,众多客流驻足,“人气”旺盛的中小影剧院绝对可以成为一个上佳广告信息发布平台。

对于影剧院而言,保持“正常营业”,并不断的搞活动聚“人气”,很容易成为一个平台,引入第三方资金,成为其品牌或企业形象宣传载体,最终为场馆带来可观的资金流。

这也是中小影剧院经营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