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要点
坚持以人为本、改进教育理念,小学教研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改进教育理念,小学教研促进教育持续发展!2023年,中国的小学教育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竞争。
各个城市的小学都在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理念的改进和优化,成为小学教育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是小学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理念之一。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利益。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是教育的受益者和主体,教师和学校应该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其次,以人为本还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特殊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文化背景。
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此之外,在小学教育领域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必须注重教研的重要性。
教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教学质量高、教师素质好,正是一个学校吸引更多学生和家长的重要保障。
小学教研能够深度挖掘教师的教学优势,整合更多优质资源,使之成为更好的教学实践,涵盖了教材、教法、教具等全方位的教研工作。
教研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也有助于促进小学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新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育的融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育的质量。
在小学教育领域,不仅仅只要关注课堂教育,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场景。
这不仅会创造一个更加有趣和好奇心的学习环境,也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最后,小学教育的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合作。
学生的家长不仅是孩子的陪伴者,也是教育的参与者。
家长应该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家校合作,促进家校之间的良好互动。
小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其成功必须要建立在对学生的爱和敬畏上。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一、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教育领域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战略规划,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对这八大基本理念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关注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二、八大基本理念解析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更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利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2.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现代化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我国教育现代化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4.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强调教育内部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教育现代化应关注各级教育之间的衔接,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5.坚持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指教育与现代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紧密结合。
教育现代化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教育渠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6.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强调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
教育现代化应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7.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实现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教育现代化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发展强调教育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现代化应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竞争与合作,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结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核心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既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又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和最终目标.素质教育要求:德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培养共性与发展个性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相统一. 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点和精神内核。
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完善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寻过程这两个方面。
由于其现实的、和谐的人生观、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预先性,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规律,这一点被西方发达国家终身教育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我国的终身教育发展存在着功利性缺陷,要建立真正的终身教育体系,就必须对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以明确前进的方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加快教育发展,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加快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加快发展三个重大问题的关键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为谁加快发展”、“怎样加快发展”和“依靠谁加快发展”三个重大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回答了教育“为谁加快发展”的问题。
加快教育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强调,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强调,要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素质教育政策
素质教育政策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1999年,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将素质教育思想一以贯之,并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在素质教育政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过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素质教育政策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距离政策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改进素质教育政策的落实,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从教育政策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P UBLIC RELATIONS FORUM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路径文/孙玉娜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当前经济与社会环境亟须大量的高层次人才。
我国对素质教育的推动自上个世纪末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素质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方向,推广素质教育也使我国的大学生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浅析了高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校应重视并贯彻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引言自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双一流”建设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截至2022年,“双一流”建设高校147所。
“双一流”高校建设体现了国家对于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及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切实意义。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即学生素质的高质量发展。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同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正相关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高等院校应落实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一、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央和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并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1985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始。
1993年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对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深化改革[1]。
1999年,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决定,开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坚持同教学相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全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对我们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工作和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把学生和学生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路,求真务实,强化内涵和特色意识,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使学校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管理逐步形成特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一、学校理念及管理特色学校大力弘扬“责任、关爱、合作、创新”精神,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全面育人”为办学宗旨,确立了“身心和谐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诚实、勇敢、乐学、多思”的校风,“严谨、奉献、求实、敬业”的教风,“刻苦、认真、勤奋、好学”的学风。
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的目标管理,制定了各部门岗位目标职责,按学年度分别落实到学期工作的目标,形成学校目标管理体系,通过部门负责制进行办学目标的分解实施,使目标管理落到实处,层层推进。
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小结、各部门小结、学校年度自评、教师年度考评、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等形式,对分阶段目标以指标量化,语言评述等进行目标达成年度考核,实现了学校管理的有序、协调与高效。
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细致、规范,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二、以教师为本,加强培训力度,优化师资队伍学校工作以教师为本,教师的敬业精神,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
为此,学校提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来抓。
素质教育落地实施证据材料
素质教育落地实施证据材料一、前言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特制定本实施证据材料,以期为素质教育落地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体育锻炼、审美情趣和劳动习惯,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三、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意见》4. 《新时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南》四、实施措施4.1 德育工作1. 设立德育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3.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4.2 教学工作1. 优化课程设置,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实施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4.3 体育工作1. 保证体育课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 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 加强体育特长生培养,提高竞技水平。
4.4 美育工作1. 开设美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举办美育比赛,展示学生才华。
4.5 劳动教育工作1. 设立劳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2. 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五、证据材料1. 相关政策文件复印件。
2. 素质教育相关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3. 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照片、视频和文字材料。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5. 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证书、论文和表彰文件。
六、总结通过本实施证据材料的制定和落实,我们旨在推动素质教育在全校范围内落地生根,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为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
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应运而生。
这一理念旨在将教育的目标、手段和评价标准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和价值,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人本教育的理念重点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强调以下几个重点:1. 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兴趣、天赋和潜能。
人本教育强调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本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做到身心和谐发展。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人本教育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4.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人本教育强调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实施策略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1. 建立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育者应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注重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 创设多样化学习场景。
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场景,如实践教学、社区服务、实习实训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3. 推进个性化教育。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
4. 建立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
从传统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减少对学生的压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点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点解读一个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
“三项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坚持能力为重。
“三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个学会”: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坚持全面发展。
“三个统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三个加强":加强体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美育、加强劳动教育。
“一个促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个核心思想:“两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三大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当代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素质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后不断深入、经久不衰、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实践。
伴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不断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其间,全面、准确地把握素质教育这一核心理念,进一步端正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以切实的举措使素质教育思想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是当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素质”这一概念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目前,关于“素质”虽有多种阐释,但比较认可的解释是:“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一般来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
科学地理解“素质”的基本内涵,是研究素质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
素质教育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每个受教育者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
个人素质的提升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素质是基础,民族素质是总和。
离开个人素质的提升,民族素质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但民族素质不是社会成员个体素质的简单集合,它需要共同价值观念的引领、道德意识的培育和科学的制度安排,等等。
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国家有关文件曾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初中学校2024年中心组学习计划(二篇)
初中学校2024年中心组学习计划一、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方面1、深入学习____,高举科学发展伟大旗帜,全力实现“中国梦”远大理想。
要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教育纲要和体制改革方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加强规范管理为保障,推进学校优质、可持续性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创新、评价创新和文化创新,努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坚持“人本立校,快乐育才”的办学特色,全面落实学校的“一三五八”计划。
要深入实施“金穗、育材、蓝海、火炬、沃土”五项行动,进一步推进我校承担的《青岛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相关项目的落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持续发展。
本学期,要全力做好中国教育学会推广我校办学特色全国现场会有关工作。
同时,在市教育局统筹下,积极做好李沧分校筹建工作。
二、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方面3、隆重庆祝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大力表彰我校近期涌现出的一批省市级名师,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全校教师确立目标、学习先进、争做名师。
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继续开展“名师讲坛”活动。
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做好新教师师徒结对工作,开展师徒“同课异构”活动。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团队,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加强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
落实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加强教师自我发展目标的考核。
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健全校内评优制度,继续推进运用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
4、以“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教育观念和专业能力,努力做学生喜爱、人民满意的教师。
深化“万名教师访万家”、教师“爱心助学团队”志愿服务和“创建教育服务”等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做好师德箴言、师德案例的征集活动。
要进一步落实《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青岛市中小学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验方案》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坚决杜绝有偿家教等有违师德的行为。
中小学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中小学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社会能力、情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科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收获,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习惯的培养,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参与度。
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是主体和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会活动、课外社团等,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第四,要关注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亲近、信任的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需求,提供温暖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团队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小学教育以人为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环境,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2035年,我国将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目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八大基本理念,以指导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八大基本理念详解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让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坚持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质量。
4.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5.坚持融合发展和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是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紧密结合。
开放合作是指加强与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
6.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教育法治建设,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教育公平、公正、有序进行。
7.坚持保障教育公益性保障教育公益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对教育公益性的宣传,遏制商业资本过度介入教育,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8.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机制在教育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我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是: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四、结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为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铸魂育人五个合格的基本内容
铸魂育人五个合格的基本内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
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所谓机会均等是指人人在教育活动和过程中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保障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他们的期望。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就是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有效的教育机会,同时符合每个学生或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他所需求的有效的学习机会。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明确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实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9年6月13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发布了《中共中央 __关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 __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的伟大战略任务。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关于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一词在现今是被人们使用较普遍的。
究竟何谓“素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是人的解剖生理特点,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
它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
人的心理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因此,人的整体素质就包括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培养的素质,是个体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变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就是素质教育的实质。
也正是这种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浓厚的学识功底,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全面的基础。
泰州泰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答案解析
泰州泰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 )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A.素质教育B.基础教育C.应试教育D.课程教育答案::A解析::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户籍在某市的灵灵已满六周岁,要在本地上小学了,她应该选择()。
A.户籍所在地的任意学校考试入学B.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近入学D.家庭住址所在地的学校考试入学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结合题干,本题选C。
3.王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刚进班级,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面对这种情景,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B.严厉地批评他们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中,C项的做法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又提升了教师的形象,会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4.在选购地板时,消费者都很关心地板散发的气味,因为地板的刺激性气味强,往往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一种表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___,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迎接挑战,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乡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___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目标任务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打造合格教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育合格学生,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制度措施(一)领悟内涵,转变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然而,多年的应试教育思想在相当多教育工作者心中根深蒂固,因而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为此,召开全乡素质教育专题会制定措施,统一思想,印发素质教育学习材料,要求各校制定出本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对落实情况检查督促,结果通报全乡。
(二)以人为本,提升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干___伍建设,造就一支认真专业、勤政高效的干___伍。
首先召开干部会,集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校长、中层干部的规范办学意识、素质教育意识、科学管理意识、民主和谐意识、责任意识。
其次,实行中层以上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透明选拔领导干部。
二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为人师表教师队伍。
认真___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以《规范》的要求规范教师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同时加强德育交流,开展立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演讲活动。
三是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造就一支业务精通、务实高效教师队伍。
①夯实专业基础,大练教学基本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双凤初中党员教师学习贯彻 <<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活动总结
2011年 4月 21日,我校全体党员在学校会议室组织了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和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的活动。
在文校长传达这两份文件的精神之后,全体党员同志展开了深入而积极的讨论。
在大家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后,文校长对本次学习活动作为总结讲话。
为了更好地领会本次学习的精神,现将有关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把创新作为教育的强大动力。
没有创新是不行的。
记得新课程有这样一句话,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的培养,我们教师不可能教一个学生一辈子,但我们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多少,则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发展。
三、坚持和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小组,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队伍。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 , 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充实自我, 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班主任始终是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工作中最辛苦的人。
学校实施的《双凤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目的就是落实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规范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提供多种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树立一批优秀班主任的典型。
同时,积极引导新分配教师学习班主任管理工作,通过结对和培训,学习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使班主任的后备力量得到加强。
四、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学校坚持依法保障学生权利、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原则,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通过学习名人事迹、身边榜样以及法律知识、礼仪常规、校纪校规等内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坚持正面教育、示范带头与约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竭力将全体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学习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发生根本性转变,使学生的智力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现。
五、积极推进班级自治,强化学生常规管理。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班委会作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积极推进班级自治工作,拓宽管理渠道,增添管理力量。
严格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认真抓好学生卫生、饮食习惯、仪容仪表、宿舍管理、出勤考勤、违纪违规行为等常规管理,组织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学生行为习惯要求、班级管理细则以及宿舍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 使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
在充分利用节庆日、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开展主题教育的同时,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在初一年级开展孝亲敬老“五个一”活动。
即每天给家中的老人说一句问候或祝福的话,休息日做一件家务活, 给父母的生日一个惊喜,帮身边的老
人做一件好事,写一篇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初二年级以“集体主义教育”和“法
制教育”为主,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开展“青少年维权周”、“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等活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初三年级以“考前心理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为主。
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在学校范围内大力弘扬勤俭节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拼搏进取的民族传统精神,使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树立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和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
七、育人为本,倡导多元化评价标准,建立新课程框架下的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生评价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学功能,存在着标准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主题单一、重心单一等不足,这种“一卷分高低”的评价只能了解学生能复述了多少事实、试题答得好不好,而不能评价出学生是否达到了的程标准所要求的各项目标,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取向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因而,必须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更为科学全面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
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要利于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要将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分等鉴定改变为诊断、激励、调节,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 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后者一方面是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业好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关注。
教师应该在采用即时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的同时,在学科目标的指导下形成规范和有效的纪录,形成对学生整体和深刻的认识,加强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总之,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
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要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