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附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03e63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c.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霜叶红于二月花。
改写:古诗《山行》的诗意描绘了深秋时节山间的美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远方,山林深处白云缭绕,隐约可见
几户人家。
作者停车坐在夕阳下的枫树林里,欣赏被XXX打
过的红艳枫叶,美景令人陶醉。
第二课时
1.自己的理解:加点字词是指在一首诗中特别突出的词语,能够表达出诗歌主题或情感的关键词。
2.《赠刘景文》这首诗是XXX送给朋友XXX的赠诗,诗
中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秋季景色
的赞美,最后用“最是橙黄橘绿时”来点明秋季的美丽。
第三课时
1.自己的理解:加点字词是在一首诗中特别强调的词语,
能够表达出诗歌主题或情感的关键词。
2.《夜书所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XXX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动着作者的思绪。
诗中还描写了一个挑促织的儿童,以及夜深篱落中的一盏明灯,展现了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e6fcaf58f5f61fb7366671.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4 古诗三首读记与抄写:读一读,背一背,并正确地抄写。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积累与运用: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挑.促织(tiāo tiǎo)石径.(jìn jìnɡ)霜.叶(suānɡshuānɡ) 菊残.(cán chán)二、辨字组词。
首()刘()君()道()对()军()径()增()桃()经()赠()挑()三、在括号里正确的字上打画“____”。
荷尽(己已)无擎雨盖。
白云(升生)出有人家。
停车(座坐)爱枫林晚。
一年好(景影)君须记。
四、加偏旁换新字,再组词。
支_____ ()子_____ ()风_____ ()何_____ ()五、解释下面词语意思。
擎:__________萧萧:__________ 挑:__________促织:__________篱落:________君: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诗人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__________。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哪个季节)_____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__________的感情。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583ca1852458fb760b567e.png)
第4课《古诗三首》3,把下列生字书写两遍,注意笔顺。
寒斜橙赠菊残送君①“送”的里面是“关”,最后一捺改为“点”。
②“菊”的里面是“米”,最后一捺改为“点”。
课后练习题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3.《山行》的作者是朝。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文中代表季节的词语有、。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综合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 shíjìngxiéyáng gài jūn zǐ chéng zi膝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挑桃( )灯( )子( )起( )花2.残浅( )缺凶( )深( ) ( )色三,划掉不正确的读音。
1,我愿做一名更夫,挑(tiǎo tiāo)着一盏灯,在黑夜里行(hánɡ xínɡ)走,去追逐影子。
2,秋处露秋寒霜(shuānɡ suānɡ)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那黄澄澄(dēng chénɡ)的橙(dēng chénɡ)子挂满了枝头,漂亮极了!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4课《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32229f89eb172ded63b774.png)
第4课《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语文金秋九月,斑驳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同学们的心田。
这一单元我们将领略金秋的风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第4课《古诗三首》,我们将要学习杜牧的《山行》、苏轼的《赠刘景文》、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三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景物,下面就跟着丹格教育的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三首诗各有什么不同。
诗人简介:杜牧这课学习的第一篇古诗是杜牧所作的《山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晚年居住在长安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山行》词语解释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③径:小路。
④斜:古音读“xiá”,倾斜的意思。
⑤坐:因为。
⑥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⑦生:产生、生出。
《山行》译文深秋时节,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山头,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车来,是因为这枫林傍晚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艳。
诗人简介:苏轼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四家之一。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赠刘景文》词语解释①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②擎:举,向上托。
③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⑤菊残:菊花凋谢。
⑥犹:仍然。
《赠刘景文》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千万要记住,那就是在橙黄橘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诗人简介:叶绍翁叶绍翁,字嗣宗,号静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
他著有《四朝见闻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d31a505acfa1c7aa00ccc8.png)
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基础再现1.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乘、搭B.因为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A. qíngB.qínC.双手捧着D.举,向上托(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
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千()姹()嫣()桃()柳()()山()水(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在诗中指(填人名)。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与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2诗句中“”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阅读提高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远上寒山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第三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来时的哀伤叹息妙笔生花4.仿写诗歌。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19556700abb68a882fb9b.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同步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 ) ( )júhuāshíjìng ( ) ( )xiéyáng gài ( ) ( 膝)jūn zǐchéng zi( ) ( )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2de2c7915f804d2a16c1da.png)
第4课《古诗三首》3,把下列生字书写两遍,注意笔顺。
寒斜橙赠菊残送君①”送”的里面是”关”,最后一捺改为”点”。
②”菊”的里面是”米”,最后一捺改为”点”。
课后练习题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3.《山行》的作者是朝。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文中代表季节的词语有、。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综合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 shíjìngxiéyáng gài jūn zǐ C héng zi膝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挑桃( )灯( )子( )起( )花2.残浅( )缺凶( )深( ) ( )色三,划掉不正确的读音。
1,我愿做一名更夫,挑(tiǎo tiāo)着一盏灯,在黑夜里行(hánɡ xínɡ)走,去追逐影子。
2,秋处露秋寒霜(shuānɡ suānɡ)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那黄澄澄(D ēng C hénɡ)的橙(D ēng C hénɡ)子挂满了枝头,漂亮极了!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年级语文上第四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第四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63c64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b.png)
三年级上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宋诗人。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二、多音字挑tiǎo(挑灯)tiāo (挑水)行xíng(飞行)háng(银行)三、教材解读: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2.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3.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远”说明了诗人从远处观察,“停车”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4.精彩赏析前两句写诗人沿着石铺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了山,看到了白云、人家。
后两句用霜叶与二月的鲜花进行对比,突出了霜叶的红艳,展现了深秋的美丽景色。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https://img.taocdn.com/s3/m/e43e1c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1.png)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答:秋季。
《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霜叶就说明是秋天。
《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你的脑海中,大海的项链是什么?你的脑海中,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答:大海的项链是金色的项链,指的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
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杯子有7个勺子有5个盘子有6个杯子最多。
勺子最少。
4、人之初课后练习三题,看看你能完成吗?人之初课后练习三题,看看你能完成吗?5、小练笔:仿照课文四季写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小练笔:仿照课文四季写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示例一:桃花红红,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西瓜甜甜,他对小朋友们说:我是夏天。
高粱红红,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梅花香香,他对雪人说:我是冬天。
示例二:草坪绿绿,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荷花红红,他对鱼儿说:我是夏天。
树叶飘飘,他对小朋友说:我是秋天。
雪人开心地说:我就是冬天。
示例三:柳枝嫩绿,他对小燕子说:我是春天。
烈日炎炎,他对禾苗说:我是夏天。
树叶黄黄,他对大雁说:我是秋天。
雪花飘飘,他高兴地说:我是冬天。
6、语文园地三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
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在写下来。
写话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
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在写下来。
点拨: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交代玩具的名字,然后把玩具介绍一下,再说说你的玩具有哪些玩法,怎么玩。
注意把话说完整。
例:我有好多玩具:布娃娃、变形金刚、赛车、积木、皮球、篮球在这些玩具中,我最喜欢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是我今年过生日时爸爸给我买的礼物,每天作业写完我就开始玩变形金刚,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一个机器人,有时又把它变成一架大飞机。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d2024af111f18583d05aed.png)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
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
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
句子中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
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详细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2d68711482fb4daa58d4bbb.png)
白云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 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 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坐:因为、由于。 于:比。
你可以說出這首詩的大意嗎?
「提示」
作者上山時,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深秋,駕車行於山中, 被火紅的楓葉深深吸引。
9
jìng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 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 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叙宋高宗、孝宗、 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
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这屡屡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這首詩的結構…
山行
遠 景
近 景
因為愛看
停 車
寒 山
白 雲
楓 林
晚
石人
徑家
花楓 還葉 紅比
二 月
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的“坐”是什 么意思?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第二单元教材习题答案(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教材习题答案(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7e18d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b.png)
小练笔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 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花
草 自然
树
之景
……
选
——选自德国乌纳·雅各布的《太阳时钟》,顾白译
选文与《秋天的雨》的相同之处: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写秋天,都 写了秋天的动物和植物。
选文与《秋天的雨》的不同之处:选文主要写了动植 物在过冬之前迁徙的情景,《秋天的雨》主要以“雨”为 线索,写了秋天的美景。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思维支架:
选择 关注点
单元导读页导语
人文主题:金秋时节
秋天的代表性景物
《山行》:“寒山”“霜叶”
《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傲霜” “橙黄橘绿”
《夜书所见》:“寒声”“秋风”
参考答案: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从《山行》 一诗中的“寒山(深秋时节的山)”“霜叶(经过霜打的 枫叶)”可以看出是秋天。从《赠刘景文》中的“荷尽 (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傲霜(傲霜斗 寒)”“橙黄橘绿(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可以看 出是秋天。从《夜书所见》中的“寒声”“秋风”可以知 道是秋天。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zuō fɑnɡ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
手工业工场。
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
zàn
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https://img.taocdn.com/s3/m/355a257584254b35eefd34fd.png)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知识点00课文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01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02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03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04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ee98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9.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共收录六首古诗。
其中第4课《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山行》)和两首宋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现对这三首古诗加以整理分享。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精品教案及课后反思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精品教案及课后反思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028bdcfab069dc50220197.png)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精品教案及课后反思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学生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古诗三首》(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古诗三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41f86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7.png)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预测卷(含答案).docx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11.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诗句写的是_____的时候,江面上呈现出_____种颜色:_____。
(2)“铺”的意思是_____,使人仿佛看到了_____的景象。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赠刘景文
擎雨盖,犹有傲霜枝。
,橘。
12.补全诗句。
13.《赠刘景文》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作者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这个季节。
2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还能写出这个季节的两句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docx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护眼版】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护眼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6a81c6b84ae45c3a358c23.png)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万物 零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 懈努力。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 霜凌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珍惜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志消沉,看 轻自己。
反衬出秋 夜的寂静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进一步 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 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 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 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人 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 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 又会想到什么呢?
蟋蟀,也叫 料想,猜想。 蛐蛐。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 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 我们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 么感受?
悲凄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怎样被勾起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眺望远景
山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行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990914e518964bcf847cd1.png)
一、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四、理解诗意: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8a71af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c.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答案】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从《山行》一诗中的“寒山(深秋时节的山)”“霜叶(秋霜打过的枫叶)”可以看出是秋天。
从《赠刘景文》中的“荷尽”“菊残”“傲霜”“橙黄橘绿”可以看出是秋天。
从《夜书所见》第二句中的“秋风”可以知道是秋天。
3.①我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②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橘子青绿
第3课时
夜书①所见
注释 ————— ①【书】写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 逸,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主要作品有《游园 不值》《嘉兴界》《四朝闻 见录》等。
品读诗文
自由地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夜书Fra bibliotek见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sò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品读诗文
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径
白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品读诗文
朗读古诗,品读诗意:
山路绵长 点明深秋季节
远上寒山石径斜
相呼应,写出了山 势的高而缓。
品读诗文 使人联想到炊烟
白云生处有人家 袅袅,鸡鸣犬吠,一
一个“生”字形 驱寒山清冷之意。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等各种动 态美,也说明山很高。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菊 jú
结构:上下 部首:艹 书写指导:下边部分的“米”,左边有一部
分写在“勹”的外面,使整个字 重心更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残 cán
结构:左右 部首:歹 书写指导:左边的“歹”不要多一点,起笔横的
长度不要超过竖中线。右边部分斜钩 要写得舒展,不要忘写右上角的点。
诗文解读
荷尽①已无擎②雨盖③, 菊残④犹⑤有傲霜⑥枝。
径 jìnɡ
左窄右宽,书写时注 意左部细长,右部稍宽。
霜
上下结构,书写 “霜” 时“雨”扁宽, 下部“木”“目”等分。
斜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字的?
一斗有余,就是不正。
看到“斜”可以联想到弯弯曲曲的 小路伸向远方的样子,所以“斜”的意 思就是弯曲不直。
品读诗文
注释
—————————————
山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行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第2课时
赠刘景文
品读诗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 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 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等。
品读诗文
自由地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品读诗文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后两句写出了诗人 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 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 舍不得离去。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结构梳理
寒山 石径
眺望远景
注释 ————————— ①【尽】诗中指凋谢。 ②【擎】指托住雨水。 ③【盖】指叶子。 ④【残】残败,枯萎。 ⑤【犹】还,尚且。 ⑥【傲霜】不怕霜冻,
坚强不屈。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 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 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指秋天。
对比 菊花傲霜斗寒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人以“荷尽”“菊残”表现出 了秋末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 敬佩、赞美之情。
品读诗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万物 零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 懈努力。
【诗意】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 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品读诗文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 的哪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品读诗文 说一说,下面哪副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品读诗文
看图片,说说图意。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 擞的地挺立着,你想对它 说什么?
品读诗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品读诗文
停车坐①爱枫林晚②, 霜叶③红于④二月花。
注释 —————————— ① 【坐】因为。 ② 【枫林晚】傍晚时候
的枫树林。 ③ 【霜叶】被秋霜打过
的枫叶。 ④ 【红于】比……还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我)停下车来,是因为 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 月春花还艳丽。
tiǎo cù
lí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品读诗文
tiǎo 挑战 挑 tiāo 挑水
tiǎo
①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 ③一种刺绣方法。 ④拨弄,引动。
tiāo
①用肩担着 ②挑、担的东西。 ③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④选,拣。
zènɡ liú
赠刘景文
sònɡ sū shì
[宋]苏轼
qínɡ ɡài jú cán yóu ào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chénɡ jú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盖 ɡài
结构:上下 部首:皿 书写指导:上部分一竖不出头,几个横长短相似,
距离匀称,第三横在横中线上。下部 分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
①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远上①寒山②石径③斜④,
② ③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用石板铺成的小路。
白云生处⑤有人家。
④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 直的意思。
⑤ 【白云生处】生,产生,生
出。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 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 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呢?
大雁南飞
层林尽染
硕果累累
你知道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样 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行
品读诗文
杜牧(803—852),字牧之, 唐代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主要作品有 《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品读诗文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行
tánɡ mù
[唐]杜牧
hán jìnɡ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shuānɡ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认
hán
jìnɡ xié
shuānɡ
寒径斜霜
我会写
寒 寒—塞
上下结构,宝盖稍宽, 中间三横紧凑,撇捺舒展。
径—行—经
品读诗文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和“橙黄橘绿”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表现 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珍惜 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 志消沉,看轻自己。
结构梳理
荷尽无叶
赠 刘
秋末的特征
菊残傲霜 鼓励友人
景 文
橙子金黄 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