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美。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2 教学重点两首古诗的字词、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与现代诗歌的差异。

3.2 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3 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家长签字确认。

5.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表现。

5.3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查找其他古诗,进行阅读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清晰的古诗文本,包括注音和解释。

使用简短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难点。

6.2 教学图片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和画面。

6.3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二班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古诗二首的教学设计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字典。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主动率先提议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

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纳应用比较,观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同学在阅读中感悟,在观赏中比较,培育同学比较阅读的`力量和诗歌鉴赏的力量,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同学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同学在参预中体验成就感。

教学目标: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粗解字义。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3、连续学习预习的方法,培育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4、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唐诗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大家还有印象吗?那么我们今日学习这首古诗,主要是关心大家理解诗的意思。

二、自学《登鹳雀楼》:1、提出自学要求:利用生字表自同学字和认读字,读准字音,记住生字字形。

读古诗,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状况: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欲穷指名同学读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问题?a、看注释知道鹳雀楼在哪,依尽欲更是什么意思。

b、查字典知道:穷有四个意思,取尽的意思。

c、白日是什么意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三、深入到理解:1、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景象?想像情景,试着朗读。

过渡: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象,诗人还想干什么?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通过欣赏《登鹳雀楼》的意境,引导学生体验美、感悟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诗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理解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登鹳雀楼》的诗句,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些诗句,体会古人的智慧,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感悟生活哲理。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我发现,通过提问和情境创设,学生的兴趣确实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活跃。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诗句的含义,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注意: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描述已尽量精简,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内容将继续保持精简扼要的风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中的《登鹳雀楼》。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高处,看到过远方的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通过诗句表达他的所见所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登鹳雀楼》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诗人情怀的古诗。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从高处俯瞰大地的壮阔景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同时,引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在讲授古诗意境和情感表达时,我尝试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似乎还不错。他们能够逐渐体会到诗中的美感和情感,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古诗中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讲解还有待加强,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我发现这种形式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内向,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与背诵:正确朗读《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注意古诗的韵律、节奏和语气,熟练背诵两首古诗。
-词语理解: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鹳雀”、“瀑布”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诗意感悟: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如《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中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话讲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四、教学准备1.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挂图。

五、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学的古诗吗?谁愿意背一背呀?(同学们背诵古诗)2.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

(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三)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本店铺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

(高)(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要教学内容为《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诗句: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境。

7.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二首》2. 内容:《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并背诵《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用生字词造句。

(3)分析两首古诗的意境。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见教学过程第6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背诵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诗句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1.1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古诗二首》选取了两首经典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它们在内容上充满童真童趣,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步接触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魅力的重要素材。

1.2 从语言特点来看,这两首古诗用词简洁、凝练,却能生动地描绘出丰富的画面。

例如其中一首诗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组合,就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或者儿童嬉戏图等,让学生在简洁的文字中感受汉语的精妙。

1.3 从文化传承角度,古诗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

学生学习古诗,能够穿越时空,了解古人的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学情分析2.1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简单的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古诗这种简短而富有韵律的文学形式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古人的情感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例如,古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意象,如“荷笠带斜阳”中的“荷笠”,学生可能没有见过这种形象,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出准确的画面。

2.3 同时,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1.2 认识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

3.2.2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的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或生活的热爱之情。

3.3.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之情,培养文化自信。

4. 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识字与写字。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如“宿”“篱”等,并能正确书写。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教案一:《清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诗人杜牧和他的代表作《清明》。

2.学习韵脚为“况”的二声韵词。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性认识和美学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诗意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学会后续与“况”韵的韵词拼写。

3.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美学情趣向深入发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先让学生观看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朗诵《春眠不觉晓》。

2) 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背景。

2. 正文
1) 朗诵、欣赏《清明》。

2) 分析《清明》所表达的诗意和思想。

3) 了解韵脚为“况”的二声韵词。

4) 学习诗句:满城尽带黄金甲,凤玄武,两个宫(字),坐什(字)么等什么(字)(用别墅新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重复朗读几遍,带领学生跟读。


5) 给学生时间尝试做课堂口头测试。

3. 延伸
1) 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朗读。

2) 分组演绎。

3)课后家长和学生一起尝试朗诵《清明》以及发挥想象创作唐代故事。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学生能朗读《清明》并理解其中的诗意;学会了后续的“况”韵词的拼写;能够向深入发展出对美学想象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3. 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古诗《静夜思》作者:李白大意:描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和家人的情感。

2.2 古诗《悯农》作者:李绅大意: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敬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认识和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古诗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悯农》。

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4. 生字词学习:讲解和巩固古诗中的生字词。

5. 理解与描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大意。

6.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古诗中的情景。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2 时间安排教学步骤1-3:10分钟教学步骤4-6:15分钟教学步骤7-8:10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古诗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古代诗歌文化,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静夜思》、《登鹳雀楼》2.2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2.3 教学难点:古诗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感受古诗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介古诗的背景,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3 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古诗大意。

3.4 品诗赏词1. 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古诗意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5 巩固拓展1. 学生进行古诗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尝试创作小诗,发挥创意。

3.6 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第四章:作业设计1. 熟读成诵两首古诗。

2. 家长签字确认古诗背诵情况。

3.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古诗的意境,分享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古诗背诵、关键词句理解、小诗创作。

3. 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古诗背诵情况。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趣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利用问题导入,如:“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感到思念?”引发学生思考,引出《静夜思》。

6.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古诗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想象,理解古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2.3 教学难点: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想象,理解古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图片。

准备朗读和背诵的录音材料。

3.2 教室环境:布置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4.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跟读录音材料,纠正发音和语调。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4.3 理解与解释: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通过想象理解古诗中的景象。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

4.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古诗中的意思。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家长签字确认。

让学生选择一幅与古诗相关的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5.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家长的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向学生推荐与本节课古诗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故事书、诗歌等。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

2.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静夜思》1.教师出示《静夜思》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诗句。

2.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教师示范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6.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学习《春晓》1.教师出示《春晓》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诗句。

2.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教师示范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6.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两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自主朗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教师出示生僻字和词语的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认读和书写。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诗句或诗歌,让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六、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三篇

【导语】《古诗两⾸》可以利⽤⽂中的插图,引导学⽣想象诗中描写的画⾯,感受⼭寺的⾼耸⼊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活经验与⾳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式,进⾏理解积累。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古诗⼆⾸ ⼀、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雾在哪⾥》《雪孩⼦》3篇课⽂。

这是继⼀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可以利⽤⽂中的插图,引导学⽣想象诗中描写的画⾯,感受⼭寺的⾼耸⼊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活经验与⾳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式,进⾏理解积累。

《夜宿⼭寺》是唐代诗⼈李⽩所作,诗⼈⽤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动地勾勒出⼭上的寺院楼⾮常⾼。

前两⾏“危楼⾼百尺,⼿可摘星⾠。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后两⾏“不敢⾼声语,恐惊天上⼈。

”从听觉上进⼀步烘托出楼⾼。

《敕勒歌》选⾃《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热爱家乡热爱⽣活的豪情。

开头两⾏交代敕勒川位于⾼耸云霄的阴⼭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分雄伟。

接着两句⽤“穹庐”作⽐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以此来形容极⽬远望,天野相接,⽆⽐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描绘了⼀幅⽔草丰盛、⽜⽺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调雄壮,语⾔明⽩如话,艺术概括⼒极强,⼀直受到历代⽂论家和⽂学史论着的⼀致好评。

《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 的教学,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要注重引导学⽣感受诗词⾳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法等⽅⾯讲太多。

最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

最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

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4.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有感悟地朗读、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赠刘景文》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大家喜欢秋天吗?你能用《识字1》当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从同学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作者)二、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刘、菊、残、君、橙、橘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3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四、品味赏析。

1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

(1)想一想,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荷叶的?初夏的荷叶又是怎样的?大家学过杨万里的一首诗吗?里面是怎样描绘初夏的荷叶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到了盛夏,荷叶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学生若不知道,老师补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到了秋天,荷花就像诗中描绘的这个样子,指名学生说深秋荷叶的样子。

2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1)你们能给“犹有”换个词吗?(还有。

)(2)“傲”字是什么意思?指自高自大吗?(霜给人一种天气寒冷的感觉,菊花凋谢了还有枝条在风霜中傲然挺立,可见菊花有坚强不屈的精神。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 优质版教案

水滚滚流入大海。

(2)学习“依”字。

(出示课件10)点拨:本诗中“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太阳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

①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依”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加一加”)②字理辅助识字。

课件出示“依”的字理演变图:解读字理:甲骨文的“依”就像是婴儿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人们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

所以“依”是依存、依靠的意思。

组词:依靠、依赖、相依为命。

3.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板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理解诗词含义。

(出示课件11)“欲”是想要。

“穷”是穷尽。

“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看得远。

(2)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4.想象画面,总结哲理。

(1)提问: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在楼上又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2)(板书:登楼所见登楼所思)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13)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2)引导:诗人想把所有美景全部都看完,所以他踮起脚,伸(2)拓展积累。

(出示课件22)在唐代,有许多诗人都到过鹳雀楼,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有一位叫畅当的诗人,他站在鹳雀楼上,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尘俗,所以他就挥笔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

大家感兴趣的话下课后也可以背一背。

登鹳雀楼【唐】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3.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23、24)4.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25)(1)背诵《登鹳雀楼》。

(2)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直”6个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精读引领课——《古诗二首》+《古诗二首》(《远山》《咏华山》)一、教学目标1.运用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等方式读通古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黄、尽”2个生字。

2.借助关键词朗读并了解诗意。

3.想象画面背诵古诗,能简单描述古诗的画面,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体会《登鹳雀楼》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了解诗题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

同学们,山西省永济市有一处著名的景点——鹳雀楼(1997 年重建),此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王之涣(出示王之涣图片),大家对他一定不陌生(简要介绍王之涣),他当年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一首诗:《登鹳雀楼》。

(板书: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相机认读“楼”字。

2.师诵读。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读出诗中画,品出诗中情。

(二)品读诗文,学习《登鹳雀楼》1.初读,读通古诗。

【流程:学生自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请拼音或请同桌帮帮忙,指名朗读,交流“楼、依、尽、欲、穷、层”识字方法。

】2.再读,读出节奏。

同学们,读古诗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对于五言诗,采用 2 / 3 的节奏停顿,可以这样读(师范读)。

请你试着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吧。

登 / 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 / 依山尽,黄河 / 入海流。

欲穷 / 千里目,更上 / 一层楼。

【流程: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3.三读,读出诗意。

同学们,要想把古诗读得更美,我们还得了解其中的意思。

在以前的学习中,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A.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B.看图片,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难字释意。

欲:想要。

穷:穷尽。

【流程: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过程中相机指导。

(1)巧借生字,指导学生将画面想丰富,想生动。

教师出示图片:人穿的衣服和人是贴在一起的。

和“依”有关的词语通常表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亲密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2.作者为什么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呢?
活动四:
了解诗人 拓展延伸
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王之涣: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
板书
设计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教学
后记
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产生。
紫烟:紫色的烟雾。
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活动三:
细读诗歌,感悟画面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两首诗歌中分别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活动四:
活动一:
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有两幅图画(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与庐山瀑布插图)
选择其中一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二:
初读诗句,字词学习
教师来回巡视并相机点评。
引导其他学生对所展示朗读的学生进行评价。
抓住“楼”、“雀”、“挂”、“流”进行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准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3、准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探究
问题
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根据古诗联想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应用
作业
生字、古诗正确工整地抄写
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准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准确地书写本课生字。(重点)
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这两首诗的意思。(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4.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有感悟地朗读、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赠刘景文》
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大家喜欢秋天吗?你能用《识字1》当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
从同学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刘、菊、残、君、橙、橘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3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
四、品味赏析。

1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

(1)想一想,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荷叶的?初夏的荷叶又是怎样的?大家学过杨万里的一首诗吗?里面是怎样描绘初夏的荷叶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到了盛夏,荷叶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学生若不知道,老师补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3)到了秋天,荷花就像诗中描绘的这个样子,指名学生说深秋荷叶的样子。

2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1)你们能给“犹有”换个词吗?(还有。


(2)“傲”字是什么意思?指自高自大吗?
(霜给人一种天气寒冷的感觉,菊花凋谢了还有枝条在风霜中傲然挺立,可见菊花有坚强不屈的精神。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理解第三、四句。

(1)秋天万物凋谢枯黄,但是也是丰收的季节,看到橘园里的橙子和橘子熟了,还记得这个画面吗?我们在《识字1》里面有过形容,是哪个词?(叠翠流金)
(2)“一年好景”是在什么时候?(正是橙黄橘绿时。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明白了吗?
(3)学生交流,老师小结:秋天瓜果成熟,辛勤劳动的人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收获季节,所以连大诗人苏轼也喜欢这个季节,发出这样的感叹。

(4)指导朗读第三、四句。

(5)大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5翻译句子。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当荷花凋谢后,连遮蔽风雨的荷叶也没有了。

菊花虽已残败,但还有傲霜的枝干。

(2)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应该记住,一年内最美的时候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季节。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五、课堂小结。

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香的时候,那就是秋天。

苏轼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本篇虽是经典名篇,却有很多较难的字词,在识字上颇费功夫。

不过,在熟识基础上,把握好描写景物与诗人所用多元化色彩,也是调动学习本文乐趣之所在。

六、课后作业。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背诵本诗,并预习下一首新诗。

第2课时
《山行》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诗人苏轼写的有关秋天的古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山林的古诗,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咏秋的诗。

(板书诗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三、初读古诗。

1老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诵读。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

3小组讨论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

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4检查古诗诵读情况。

四、诗中有画。

(出示图片,欣赏)
1诗中画描绘了哪些景物?
(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1)首先要画上一座山,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2)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什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
(3)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远处,文中提到了“白云生处”)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4)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红色比较醒目)“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
美啊!
3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海、花海。


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之情。


4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

“坐”是“坐下”的意思吗?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坐”是“因为”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火红的枫叶,热爱秋天的感情。


5想一想,《赠刘景文》和《山行》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先写景,再抒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不同点:两首诗描写的景物不同,《赠刘景文》描写了残荷、菊花、橙子、橘子;《山行》描绘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6翻译句子。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沿着用石子铺成的弯弯小路,登上了深秋时节的高山,白云缭绕之间,隐约可见有人家居住。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喜欢这晚秋的枫林,不时地停车与观赏,经霜染了的红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五、课堂小结。

《山行》这首诗简单易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但是个别字义还需要老师点拨,读诗时抓住这些关键词,那么古诗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抓住诗中的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学生就很容易抓住古诗的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着深秋的赞美与喜爱。

再配合多媒体教学,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觉得轻松。

链接: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山行》。

2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

3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不是逐行分析诗意。

而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带动了气氛。

优美的古诗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

我借助录音范读,按其韵律节拍朗读,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

让学生从听读中感悟,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