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正式样本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射线探伤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射线探伤作业过程中,存在辐射危害,如果不加以采取防护措施,将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需要了解射线辐射的危害、探伤作业防护措施。
射线辐射的危害射线辐射是指由放射性核素放出高能粒子或波导致的物理现象。
射线辐射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α射线危害α射线的穿透力比β射线和γ射线小得多。
α射线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其高能量和静电引力。
α粒子会穿过皮肤并进入体内,可能通过吸入或污染水源等途径产生较大的健康威胁。
2. β射线危害β射线穿透力比α射线大,穿透皮肤可以造成皮肤灼伤。
如果β射线污染了水源,会通过饮用水而进入人体,造成内部照射。
3. γ射线危害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能在物体中产生电离,因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γ射线能进一步导致早衰、过度疲劳、白血病、放射性性不育以及各种癌症。
防护射线探伤作业射线探伤作业必须在安全环境中进行。
为了防止射线对人体产生危害,必须在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1. 作业场所的危险区域标识应在射线探伤工作场所进行标志,标明警告标志和限制进入标志,以限制检验区域内的人员数量。
2. 身体防护措施射线探伤作业时应穿上防护服、手套、帽子、鞋子等防护用具。
用防护用品密封实体,阻止射线迅速通过。
3. 防护设备使用防护设备是防止射线辐射的主要措施之一。
应使用有效的放射性防护设备,如屏幕、地板等,确保人员在场所内无损可入。
4. 个人剂量监测在执行射线探伤作业的过程中,应对每个执行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及时发现和记录个人剂量超标情况。
5. 操作规范和风险评估射线探伤作业要遵循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应备有相关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应对射线探伤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
结语综上所述,射线探伤作业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但同时可能会产生危害,特别是对于执行人员。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射线探伤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异物。
由于射线探伤需要使用放射性射线,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的示范:1. 安全责任(1) 公司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 射线探伤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培训,了解和掌握射线探伤的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公司必须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
(3) 公司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射线探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设备安全(1) 射线探伤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
(2) 射线探伤设备必须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操作说明,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设备的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3) 射线探伤设备必须安装在固定的工作场所,保证设备周围的安全区域没有人员活动。
3. 人员安全(1) 射线探伤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证书和资质,并接受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2) 射线探伤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自己免受射线辐射。
(3) 射线探伤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射线探伤设备的安全使用,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4. 废物处理(1) 射线探伤操作后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2) 公司必须制定相应的废物处理计划,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工具,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过程。
(3) 废物处理必须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废物种类、数量、处理方式等,以备后续的监管和审查。
以上是一份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的概要,具体的制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同时,公司必须不断加强对射线探伤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射线探伤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职工和环境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制度。
射线的危害与防护
X射线的危害
Z ZZ Z
生殖系统影响 X射线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 质量,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
眼疾 过量的X射线照射 可能导致白内障、 视网膜损伤等眼疾
免疫系统抑制 长期接触X射线可能导 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X射线的防护
X射线的防护
为了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护措施 遵守安全规定: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 流程
对患者的辐射暴露
环保与安全意识
提高环保和安全意识, 推动更环保、安全的医 疗技射线的危害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在接触X射线 时,务必采取安全措施,遵循专业操作流程,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除了上述提到的防护措施,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以进一步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在接触X射线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围裙、手套、眼镜等 ,以减少辐射暴露
远离辐射源:尽量避免直接接触X射线源,特别是在没有专业防护的情况下
X射线的防护
起源
孕妇保护
孕妇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 应尽量采取防护措施, 避免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教育公众
加强对公众的辐射安全 教育,让人们了解X射线 的危害,并学会如何正
确应对
合理布局医疗设备
医院和诊所应合理布局X 射线设备,尽量减少对 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
暴露
发展
限制曝光时间
在需要接受X射线检查 时,尽量缩短曝光时 间,以减少辐射剂量
定期检查与培训
从事与X射线相关工作的 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和培训,确保了解最 新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技
巧
使用低剂量技术
采用低剂量X射线技术进 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范文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范文放射物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它们能发出辐射。
放射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放射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讨论放射物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首先,放射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辐射会破坏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DNA损伤和突变,最终可能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此外,辐射还会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和皮肤等造成损害。
长期接触辐射源,如医疗从业人员和核电工作者,其健康风险更高。
要预防放射物的危害,首先要控制辐射源。
对于一般公众,我们应尽量远离放射源,避免接触放射物。
对于那些必须接触放射源的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和佩戴个人剂量测量仪器。
此外,对于核电站和其他放射设施,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辐射源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其次,要加强对放射物的监管和控制。
各国应建立严格的放射物管理制度,包括许可制度、注册制度和安全评估等。
放射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应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并接受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此外,还应加强对放射设施的监督和监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事故发生。
此外,要加强公众的放射物安全意识。
公众应了解放射物的危害和安全操作规程,遵循安全指导,避免接触放射物。
学校和媒体应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放射物安全意识。
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放射物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放射物的危险。
放射物的危害不仅限于一个国家,而是跨国界的。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研究和制定放射物安全标准。
此外,还应加强对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
总之,放射物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这需要立法机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放射物安全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放射物的优势,并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范文(二)放射物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它们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放射线。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33719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0号;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号;1.1.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xx年国务院第449号令;1.1.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1.1.5《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8号文件;1.1.6《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xx 年卫生部令第55号;1.1.7《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20xx年卫生部令第17号;1.1.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1.1.9《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1.1.10《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编制说明本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以结合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辐射防护与安全的基本标准及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编制。
辐射危害及射线辐射的防护措施
辐射危害及射线辐射的防护措施发表时间:2014-07-03T15:53:45.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张宏义陈张良刘琼华[导读] 其中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的特性——生物效应。
张宏义陈张良刘琼华(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放射科 363000 )【中图分类号】R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025-02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开启了医学影像崭新的一页,而如今医学影像必将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如:血管摄影 (Angiography)心血管摄影 (Cardiac angiography)电脑断层扫描 (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牙齿摄影 (Dentalradiography)萤光透视镜 (Fluoroscopy)乳房摄影术 (Mammography)X光片 (Radiography) 正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 (PET/CT)单一光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 (SPECT)等。
随着医学影像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影像技术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如今尝未得到国人的重视。
这一事实,值得我们医学影像医务工作者的深思。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x线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其中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的特性——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照射机体后,可使活组织细胞发生障碍,甚至细胞被破坏,而所受损害的程度与电离辐射的量成正比。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一)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电离辐射射线可抑制和破坏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祖细胞而引起骨髓血窦的损伤,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持续性降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下降。
(二)低剂量外照射对射线损伤者的细胞遗传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受小剂量射线外照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增。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与防护讲义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与防护讲义工业上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是射线探伤技术,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X射线来对钢铁、铸铁、铝合金及其它金属材料等进行内部缺陷的检测。
而由于射线探伤中放射性物料的使用,使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进行辐射安全与防护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概述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相关知识。
一、射线探伤中的辐射物质射线探伤技术常用的辐射物质有两种,分别是同位素和X射线。
同位素有一定的放射性,产生伽马射线或贝塔射线,常用的有60Co、192Ir、^137Cs等。
而X射线是通过特殊的管道、发射系统产生的。
两种辐射物质的产生方式不同,但在射线探伤的实际操作中,其使用方式基本相同。
二、辐射的危害和防护在射线探伤实验中生产的辐射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在进行射线探伤时要严格控制辐射出现的时间、空间和程度,确保操作人员在安全的范围内。
一旦被辐射,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夏季的阳光就是一种小量辐射来源。
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出现胃肠道症状、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等。
甚至严重时会影响人体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到达严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射线探伤前,需明确辐射剂量,记录好操作时间和空间,及时确定辐射区域和辐射防护措施。
1. 防护措施在射线探伤过程中,必须严格使用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1)人员防护:工作人员必须戴上防护服和防护手套,防止辐射物质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身体。
同时要在操作区域配备辐射监测器,及时发现低剂量辐射区域。
(2)区域防护:对辐射工作区域进行标记和具体防护措施。
对于不需要操作但接近辐射区域的人员进行警告,切断非必要的人员进入辐射区域。
2. 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衡量辐射量的指标。
在射线探伤操作中应该控制辐射剂量,以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但是即使在低剂量下,辐射也会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3. 辐射探测为确保人员的安全,必须配置辐射探测器,对可能存在的辐射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准确掌握操作环境的辐射量,及时做出合理处理。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
较高剂量能造成出血、贫血和白血球减少、胃肠道溃疡、皮肤坏死和溃疡。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够造成三种类型的放射伤害。
第一种是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为虚弱、倦怠、嗜睡、昏迷、 震颤、痉挛,可在 2 天内死亡。
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的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 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损伤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具体 防护方法如下:
1 缩短受照时间
即时间防护。从事接触放射线工作时,人体受到外照射的累积剂量同暴露时间成正 比,也就是受照射的时间超长,接受的累积剂量越大。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 剂量,应缩短工作时间,禁止在辐射场所作不必要的停留,工作需要接近放射源, 工作完毕就立即离开,在剂量较大的情况下工作,防护条件差的情况下,为减少受 照射时间,可采取分批轮流操作的办法,以免长时间受照射而超过允许剂量。
3 屏蔽防护
即对人体或放射源采取屏蔽措施从而把射线与人体隔开。在从事放射性作业、处理 放射源及储存放射性物质的场所,采取屏蔽的方法是减少或消除放射危害的重要措 施,屏蔽的材质和形式通常根据放射线的性质和强度决定。
屏蔽 γ 射线常用铅、铁、水泥、砖、石等;屏蔽 β 射线常用有机玻璃、铝板等。 防护射线的屏蔽物厚度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同时可以采用仪表测定屏蔽后的安 全范围。理论计算可参照《化工安全技术》(注: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4 年北京第一 版)第 378~381 页提供的算式和计算表及其它相关资料获得。目前该厂的理论计算 和实测任务由厂职业病防治科承担。
作为射线探伤作业这项工作,四川维尼纶厂建设投产以来,每年都在做,从未间断 过,特别是天然气乙炔工程设备管道安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范文(4篇)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范文射线探伤是一项高危作业,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保证作业的正常进行,需要制定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下面为您提供一份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的范例:1.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所有从事射线探伤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拥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资质。
- 所有工作人员需接受定期的培训,包括射线探伤相关的知识、安全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2.工作场所的准备与标识:- 射线探伤作业场所必须具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措施,包括射线屏蔽设备、防护墙体等。
- 工作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射线辐射警示标识、禁止入内标识等。
3.工作现场的管理与控制:- 在射线探伤作业现场,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控制。
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 在工作现场,必须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确保未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不得进入。
- 工作现场应定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标准。
4.防护措施的采取与检查:- 射线探伤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安全眼镜、防护手套等。
- 所有防护设备和装备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确保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和地方的安全限值。
5.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 射线探伤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有专人负责急救工作。
- 如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疏散人员、通知相关部门等。
- 任何事故和异常情况都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以上是一份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的范例,具体细则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化,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范文(2)1目的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
INSERT YOUR LOGO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通用模板Following procedures in work, such as ignoring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will lead to all kinds of safety accidents in the production work, resulting in losses and personal injuries, and in serious cases endangering safety.撰写人/风行设计审核: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通用模板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如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会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安全。
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由于设备管道焊缝破裂、断裂造成的事故危害是严重的,如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89年6月出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列举了6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死亡164人,受伤及中毒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焊缝质量问题造成的。
射线探伤是检验金属对接焊缝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石化行业改扩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焊接作业工程质量,有效预防新装置、新设施投产后的损坏或泄漏事故,确保投产后的新装置、新设施能安全运行,必须对设备管道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检验。
目前,射线探伤是检验焊缝质量较好的方法。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于肌体而发生的。
放射危害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
体外危害是由于放射线从体外穿入肌体而造成的伤害,X射线、γ射线和中子都能造成体外伤害。
移动式射线探伤辐射安全风险及防护对策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0期/7月(中)—266移动式射线探伤辐射安全风险及防护对策胡凤姣陈智超(张掖市环境监测站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移动式射线在探伤中应用会产生辐射,进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基于此,文章从移动式射线探伤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分析移动式探伤工作原理,然后论述移动式射线探伤辐射对安全带来的风险,最后探究辐射防护对策,旨在为探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移动式射线探伤辐射安全风险防护对策中图分类号:X3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射线探伤,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进行金属构件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的实践活动,移动式射线探伤是针对固定式而言的。
移动式谷射线探伤具有开放式用源、场所不固定、源更换频率高、放射源类别高等特点,同时其在探伤过程中会产生辐射,威胁探伤人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加强射线探伤辐射防护,是现阶段相关部门的研究重点。
1射线探伤机概述 1.1射线探伤机结构探伤机是射线探伤的重要载体,该探伤机主要结构包括探伤机机体、输源管、由控制缆导管、控制缆、曲柄组成的控制机构、及其他附件。
其中探伤机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屏蔽射线,其设有双保险、屏蔽材料等安全联锁装置;输源管设有曝光探头,能够保证放射源始终在管内移动;控制机构装有放射源行程指示器,其作用是远距离驱动放射源。
探伤机工作时,通过控制摇盘手柄驱动钢丝进入源罐,钢丝推动放射源在输源管道内前进,出探伤机机体后继续推动放射源到达探头位置进行曝光照相。
曝光完毕后,再次通过摇盘手柄将放射源回收至探伤机内,当放射源返回探伤机的同时,带动联锁系统,放射源到位后,闭锁系统自动关闭。
1.2射线探伤机工作原理探伤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放射源产生的射线在穿过物质时会出现减弱现象,探伤机应用这一规律,在胶片上进行成像,并对图像进行显影、定影等处理,最终形成底片,底片黑化程度随着接收射线的增多而增多。
据此,可采用射线照相显现被检物(焊接件、铸件等)中的缺陷,从而确定产品缺陷的种类、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射线检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范文(三篇)
射线检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范文射线检测作业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工作,因此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环境的安全。
下面是有关射线检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的范文,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1.1 背景介绍射线检测作业是一项涉及使用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探测目标物体的内部缺陷。
射线检测作业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环境的安全。
1.2 范围和目的本文旨在总结射线检测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为相关人员提供操作指南,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1.3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射线检测作业的风险评估;(2) 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与证书要求;(3) 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4) 射线源的安全管理;(5) 射线防护措施;(6) 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
第二章射线检测作业的风险评估2.1 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射线检测作业涉及放射性物质,其具有一定的辐射风险。
在进行射线检测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2.2 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 辨认风险源:识别射线检测作业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源;(2) 评估风险程度:评估各个风险源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程度;(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 实施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5) 监测与评估: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
第三章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与证书要求3.1 操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参与射线检测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术背景;(2) 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3) 具备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4)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3.2 安全培训与证书要求参与射线检测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关于X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637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关于X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正式样本关于X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了加强我省X射线探伤的辐射安全管理,规范X射线探伤作业,避免恶性辐射事故的发生,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要求:一、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辐射安全要求(一)探伤室建筑屏蔽设计探伤室建筑(包括辐射防护墙、门、辐射防护迷道)的防护厚度应充分考虑X射线直射、散射效应。
探伤室的设计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二)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安全措施应具有冗余性、多重性和独立性,其基本要求如下:1.安全联锁1)门机联锁探伤室进出工件大门和人员通道门应与探伤机联锁。
即X射线探伤机的高压控制器与门联锁,关门不到位,高压电源不能启动;高压电源未关闭,门不能被打开。
2)门灯联锁探伤室内墙、进出工件大门外侧和控制台上应各有工作状态警示灯,并与门联锁。
2.紧急止动装置在探伤室内墙上应安装多个串联并有明显标识的“紧急止动”开关,该开关应与控制台上的“紧急止动”按扭联动。
射线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模版
射线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模版一、总则1.1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射线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射线作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射线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等环节。
二、安全责任2.1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射线作业的安全监管与管理。
2.2 射线作业负责人每个射线作业现场都应指定一名射线作业负责人,负责指挥、监督和安全管理射线作业。
2.3 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所有从事射线作业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射线设备的安全管理3.1 设备维护保养射线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2 设备操作规程射线设备的操作应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修改或忽略操作规程。
3.3 设备安全检测射线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四、射线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4.1 射线作业区域划定射线作业场所应划定明确的作业区域,确保射线不会泄露到未授权的区域。
4.2 射线防护设施射线作业区域应设置必要的射线防护设施,如防护墙壁、防护门、防护帘等。
4.3 人员防护措施所有从事射线作业的工作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装、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五、射线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5.1 射线作业计划射线作业前应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并由射线作业负责人审核批准。
5.2 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从事射线作业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合格的射线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射线工作资质证书。
5.3 标志标识射线作业现场应设置明确的标志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射线辐射的存在。
六、应急情况管理6.1 应急预案射线作业现场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和责任人。
6.2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违规处理7.1 违规行为处理任何违反射线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射作业安全要求范本
放射作业安全要求范本1. 安全意识(1)遵守放射作业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程序,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3)加强对放射作业的风险和危害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
2. 个人防护(1)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头盔、防护眼镜、防护服、防静电鞋等。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 辐射环境控制(1)确保放射工作区域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安全限值。
(2)针对不同种类的放射源,采取相应的辐射防护措施,如屏蔽、远离、缩短作业时间等。
(3)对辐射源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的控制。
4. 放射源管理(1)对放射源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标记、登记、记录等。
(2)确保放射源的安全存放,防止未经授权人员接触。
(3)定期检查放射源的状态,确保其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换。
5. 应急准备(1)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处理、人员疏散、急救等。
(2)培训员工灾难事故应对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保证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
6. 培训与教育(1)定期进行放射作业安全培训和知识普及,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辐射防护能力。
(2)教育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程序。
(3)不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 监督与检查(1)建立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对放射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建立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放射作业安全管理。
8. 总结和改进(1)定期总结和评估放射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借鉴和吸取其他行业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放射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放射作业安全管理的不断完善。
9. 社会责任(1)积极宣传和推广放射作业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辐射安全的认识。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
1缩短受照时间
即时间防护。从事接触放射线工作时,人体受到外照射的累积剂量同暴露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受照射的时间超长,接受的累积剂量越大。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剂量,应缩短工作时间,禁止在辐射场所作不必要的停留,工作需要接近放射源,工作完毕就立即离开,在剂量较大的情况下工作,防护条件差的情况下,为减少受照射时间,可采取分批轮流操作的办法,以免长时间受照射而超过允许剂量。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于肌体而发生的。放射危害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体外危害是由于放射线从体外穿入肌体而造成的伤害,X射线、γ射线和中子都能造成体外伤害。体内危害是由于吞食、吸入或接触放射性物质,使其直接进入人体而造成的。
在放射性物质中,低能量的β粒子和穿透力很弱的α粒子由于能被皮肤阻止,不造成严重的体外伤害,但电离本领很大的α粒子侵入人体后,将导致严重伤害。
2远离放射源
即距离防护。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I1/I2=d22/d12
式中:I1——距放射源距离为d1时的辐射强度,Bq;
I2——距放射源距离为d2时的辐射强度,Bq。
它表示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率(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如1.0×107Bq的钴源在距其10cm处,所产生的γ射线剂量率同1.0×105Bq的钴源,在距其1m处的剂量相等。因此,采取加大操作距离、实行摇控的办法可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
由于设备管道焊缝破裂、断裂造成的事故危害是严重的,如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89年6月出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列举了6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死亡164人,受伤及中毒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焊缝质量问题造成的。射线探伤是检验金属对接焊缝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石化行业改扩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焊接作业工程质量,有效预防新装置、新设施投产后的损坏或泄漏事故,确保投产后的新装置、新设施能安全运行,必须对设备管道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检验。目前,射线探伤是检验焊缝质量较好的方法。
射线检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范本
射线检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范本作业安全是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射线检测作业作为一项特殊的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进行射线检测作业时,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下面是一份射线检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范本,以供大家参考: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射线检测作业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这些个人防护装备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射线辐射的伤害。
2. 控制辐射源的距离:在进行射线检测作业时,必须合理地控制辐射源与人员之间的距离。
尽量将辐射源与工作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3. 使用封闭式探测设备:使用封闭式探测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射线泄漏的风险,同时也能够降低射线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4. 做好辐射监测:在射线检测作业进行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辐射水平,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通过辐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辐射水平是否超标,以提前防范辐射风险。
5. 合理规划作业流程:在进行射线检测作业时,必须合理规划作业流程,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过长停留,合理安排好作业人员的轮班工作,保证人员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
6.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射线检测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射线辐射的风险。
7. 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在进行射线检测作业时,必须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事先制定好应急预案,并培训作业人员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以避免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8. 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射线检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维修和维护。
9. 及时清理辐射污染物:在射线检测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辐射污染物,以防止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10. 合理利用防护措施:在进行射线检测作业时,必须合理利用各种防护措施,如防护屏蔽、防护剂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射线辐射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9634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正式样本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由于设备管道焊缝破裂、断裂造成的事故危害是严重的,如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89年6月出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列举了6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死亡164人,受伤及中毒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焊缝质量问题造成的。
射线探伤是检验金属对接焊缝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石化行业改扩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焊接作业工程质量,有效预防新装置、新设施投产后的损坏或泄漏事故,确保投产后的新装置、新设施能安全运行,必须对设备管道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检验。
目前,射线探伤是检验焊缝质量较好的方法。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于肌体而发生的。
放射危害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
体外危害是由于放射线从体外穿入肌体而造成的伤害,X射线、γ射线和中子都能造成体外伤害。
体内危害是由于吞食、吸入或接触放射性物质,使其直接进入人体而造成的。
在放射性物质中,低能量的β粒子和穿透力很弱的α粒子由于能被皮肤阻止,不造成严重的体外伤害,但电离本领很大的α粒子侵入人体后,将导致严重伤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细胞组织的伤害作用,主要是阻碍和伤害细胞活动机能及导致细胞死亡。
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伤害越重。
但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器官,具有对放射性敏感性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通常在受到2.58×10-2(-2标在右上位置)C/kg以下的照射时表现明显,大部分人员可发生轻度放射病,个别无反应,而少数可表现为中度损伤。
对于敏感性大的器官,如眼睛、肝、脾、淋巴细胞、骨髓等,甚至在皮肤没有受伤害的情况下,也可能使其造成严重损伤。
人体长期反复受到允许剂量照射也能使人体细胞改变机能,发生白细胞过多、眼球晶体混浊、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和内分泌失调等。
较高剂量能造成出血、贫血和白血球减少、胃肠道溃疡、皮肤坏死和溃疡。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够造成三种类型的放射伤害。
第一种是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造成的伤害。
主要表现为虚弱、倦怠、嗜睡、昏迷、震颤、痉挛,可在2天内死亡。
第二种伤害是胃肠伤害。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虚弱和虚脱,症状消失后可能出现急性昏迷,通常在2周内死亡。
第三种是造血系统的伤害。
恶心、呕吐、腹泻,但很快好转,约2~3周之后,出现脱发、经常性流鼻血,再出现腹泻,而造成极度憔悴,通常在2~6周后死亡。
1 通常人们受到辐射的放射源人类生活在一个受天然辐射的环境之中,一些来自地球之外的宇宙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天然放射性因素,它们通过空气、饮水及复杂的食物链等多种途经进入人体或者以外辐射的方式,危害人类的健康。
2 自然本底照射人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即使不从事放射性作业,也不能完全避免放射性辐射,自然本底照射的来源主要有:(1)宇宙射线。
每人每年约接受9.03×10-6(-6标在右上位置)C/kg;(2)大地放射性物质的射线。
每人每年约接受2.58×10-5(-5标在右上位置)C/kg;(3)人体内放射性物质。
如C的1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N的16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P32,H³等的射线,每人每年约接受9.03×10-6(-6标在右上位置)C/kg。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自然本底照射的基本组成,总剂量约为每人每年4.39×10-5(-5标在右上位置)C/kg。
3 最大允许剂量国际规定的最大允许剂量的标准是:在人的一生中,即使长期地受这种剂量的照射,也不会发生任何可觉察的伤害。
我国1974年颁发的《辐射防护规定》中,内、外照射的最大允许剂量见表1。
表1 内外照射的最大允许剂量单位:Sv/a受照射的部位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年最大允许剂量当量①放射性工作场所相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年限允许剂量②分类器官名称第一类全身、性腺、红骨髓、眼晶体5.0×10-2(-2标在右上位置) 5.0×10-3(-3标在右上位置) 第二类皮肤、骨、甲状腺0.303.0×10-2(-2标在右上位置)第三类手、前臂、踝骨0.757.5×10-2(-2标在右上位置) 第四类其它器官0.151.5×10-2(-2标在右上位置)注:①表内所列数值均指内、外照射的总剂量当量,不包括自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②16岁以下人员甲状腺的限制剂量当量为1.5×10-2(-2标在右上位置)Sv/a。
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
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基本措施是:缩短接触时间,增大距离、进行屏护、遥控、机械化操作及个人防护等,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减少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对从事放射性作业或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的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损伤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
具体防护方法如下:1 缩短受照时间即时间防护。
从事接触放射线工作时,人体受到外照射的累积剂量同暴露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受照射的时间超长,接受的累积剂量越大。
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剂量,应缩短工作时间,禁止在辐射场所作不必要的停留,工作需要接近放射源,工作完毕就立即离开,在剂量较大的情况下工作,防护条件差的情况下,为减少受照射时间,可采取分批轮流操作的办法,以免长时间受照射而超过允许剂量。
2 远离放射源即距离防护。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I₁/I₂=d₂²/d₁²式中:I₁——距放射源距离为d₁时的辐射强度,Bq;I₂——距放射源距离为d₂时的辐射强度,Bq。
它表示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率(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如1.0×10的7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Bq的钴源在距其10cm 处,所产生的γ射线剂量率同1.0×10的5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Bq的钴源,在距其1m处的剂量相等。
因此,采取加大操作距离、实行摇控的办法可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3 屏蔽防护即对人体或放射源采取屏蔽措施从而把射线与人体隔开。
在从事放射性作业、处理放射源及储存放射性物质的场所,采取屏蔽的方法是减少或消除放射危害的重要措施,屏蔽的材质和形式通常根据放射线的性质和强度决定。
屏蔽γ射线常用铅、铁、水泥、砖、石等;屏蔽β射线常用有机玻璃、铝板等。
防护射线的屏蔽物厚度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同时可以采用仪表测定屏蔽后的安全范围。
理论计算可参照《化工安全技术》(注: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北京第一版)第378~381页提供的算式和计算表及其它相关资料获得。
目前该厂的理论计算和实测任务由厂职业病防治科承担。
作为射线探伤作业这项工作,四川维尼纶厂建设投产以来,每年都在做,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天然气乙炔工程设备管道安装期间,作业任务很多。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作业点非常多,脱硫、制氧、乙炔、甲醇、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车间等几乎都要进行射线探伤作业,使防护工作困难较大。
由于厂领导出于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对这项工作自始至终都很重视,厂内管理部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职工群众积极配合,基本上做到了运转装置的生产与探伤作业兼顾。
随着施工任务的推进,天然气乙炔工程的射线探伤工作量逐渐减少且即将结束。
作为设备管道焊缝无损检验的特殊手段,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取代之前,射线探伤作业还将继续在今后的新改扩工程、大修或紧急抢修中使用,为此,掌握一些这方面的个体防护知识,对于自身的健康防护是必要的。
目前,通常采用X射线或γ射线对焊缝进行无损检验,有的新、改、扩装置基于场地所限,穿插于运转生产装置内部或邻近于运转装置生产装置的周边,因此,射线探伤波及范围的人员健康防护工作往往显得复杂多变。
怎样做好射线探伤作业人员的健康防护呢?通过数年的工作实践,该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防护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在射线探伤作业过程的人员健康防护实践中收到了实效。
1 严格执行四川维尼纶厂的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维尼纶厂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中有明确的射线探伤有关人员的管理责任,明确规定射线探伤的作业票审批程序,防护标准和防护措施,作业和监护人中各自的安全职责,公众避让规则,作业票式样及违章处理等条款。
管理规定是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制定依据,具有合法性,同时结合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全厂利用班组安全活动对职工进行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不仅组织本单位职工观看中石化集团公司内部单位制作的射线探伤作业安全防护录像带,对外来施工人员也进行了射线探作业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2 作业票的签发审批由施工单位填写射线探伤作业审批申请表,依次报探伤作业项目所在单位、厂环保安全处、保卫处、卫生处审批,由卫生处终审并牵头组织防护工作。
审批表上应填写清楚作业申请时间、地点、部位、拟用的X射线机型号、γ源名称及强度等栏目。
审批表同时附有作业点现场平面图。
图上标明作业点周边影响到的车间工艺操作及巡检范围。
安全技术科在签发射线探伤作业票前,先联系项目所在车间,安排好探伤作业期间的生产及巡检衔接配合。
3 严格现场管理对防护距离进行确认,对射线屏护隔离情况进行确认,确认施工单位作业期间对口车间控制室留守人员的,控制室内与室外探伤作业点之间采用对讲电话联络。